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CT分析

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CT分析

一、60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鹏飞[1](2021)在《针刺促进LDH椎间孔镜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观察LDH患者行椎间孔镜治疗后,术后予以针刺并指导其主动腰背肌锻炼对术后疗效的影响变化,探讨从病因角度治疗LDH的必要性,为提高椎间孔镜术后疗效及加快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挑选2020年5月~2020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LDH患者60例。采用性别分层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第2d指导其在床上进行规律的腰背肌锻炼,观察组在行腰背肌锻炼的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术前和术后第3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的VAS评分、M-JOA评分、ODI指数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并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中腰椎棘突位置、椎体旋转度及双侧关节突关节间隙的大小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结果,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统计。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0例,其中获得完整的临床数据的患者59例,对照组脱落1例。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病程、受累节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M-JOA评分、ODI评分、棘突偏移距离、椎体旋转角度、双侧关节突关节间隙宽度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3天、术后1月、术后3月的VAS评分、M-JOA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01);两组术后1月、术后3月的棘突偏移距离、椎体旋转角度、双侧关节突关节间隙宽度差值均较术前减小(P<0.001)。(4)在上述指标变化中,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1、经皮椎间孔镜术后予以针刺腧穴治疗能够更好地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2、“骨错缝、筋出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病理改变,通过针刺及腰背肌锻炼纠正“筋骨失衡”的病理状态,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王啸[2](2020)在《基于“动静结合”对比青年行WavefleX弹性固定与单纯髓核摘除临床疗效及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动静结合”理论对比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联合WavefleX系统与单纯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两方案对腰椎术后应力、稳定性、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行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联合WavefleX系统手术患者与单纯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患者各20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获取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指标(DSH、HIF及ROM),对比两方案临床疗效;构建两方案有限元模型,获取5种载荷下责任节段(L4/5)、上位节段(L3/4)椎间盘及关节突软骨应力,输出内固定应力云图,对比两模型生物力学特点。结果:弹性固定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大于髓核摘除组,术后1月VAS及ODI两组相接近,末次随访优于髓核摘除组;末次随访弹性固定组DSH、HIF大于髓核摘除组,ROM小于髓核摘除组;5种载荷下,弹性固定模型责任节段椎间盘应力、关节突软骨应力、椎间盘形变量均小于髓核摘除模型,上位节段椎间盘应力两者相接近,WavefleX系统弹性结构处有明显应力集中。结论:WavefleX弹性固定手术方案能取得更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可维持固定节段稳定性,减缓椎间盘及关节突退变,并可提供一定活动度,但相对单纯髓核摘除方案,其手术损伤更大,并存在内固定断裂风险。

王智群[3](2020)在《“根痛饮”膏方联合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根痛饮”膏方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并且是否能降低PETD术后残留症状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寻找更好中西医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06月至2019年1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脊柱科住院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根痛饮”膏方联合PETD治疗(术后第1天口服膏方,每日3次,每次20g,连服14天);对照组单纯采用PETD治疗。两组患者均跟踪随访4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2周、4周的VAS、JOA、ODI评分及术后4周残留症状病例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总体疗效情况(改良Mac Nab疗效评分),然后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突出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每组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对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周与2周、术后2周与术后4周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说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JOA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每组的JOA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周与2周、术后2周与术后4周比较,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说明观察组改善腰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ODI评分比较:组内对比,每组的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两组的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周与2周、术后2周与术后4周比较,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DI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说明观察组的疗效较优于对照组。5.改良Mac Nab疗效比较: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优良率分别为93.3%、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6.术后4周残留症状比较:观察组在术后4周发生残留症状的例数为1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6例,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根痛饮”膏方能够降低PETD术后残留症状的发生率。结论:“根痛饮”膏方联合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采用PETD治疗的疗效,且能够降低PETD术后残留症状的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新贺[4](2020)在《关节突关节方向和不对称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在1%5%。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普及、家长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青少年肥胖发生率的增加以及课业及工作压力加大,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逐步升高的趋势。既往认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肥胖、外伤、黄韧带厚度、遗传因素、腰骶部结构异常等诸多因素相关。近年来,许多学者观察到关节突关节异常与ALDH的发生也存在密切的关联,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是目前由于研究对象选取的不同、测量方法及相关定义不一致等诸多因素,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分歧,关于关节突关节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4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41例无脊柱相关疾病的青少年急腹症患者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进行测量与比较,探究关节突关节方向(FJO)及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T)与ALDH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9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及青少年阑尾炎、胰腺炎及胆囊炎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腰椎CT或腹部CT分别对研究对象的L12、L23、L34、L45、L5S1等节段的关节突关节角度(FJA)及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F角)进行测量及记录,并将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差值≥7°定义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T)。分析腰椎关节突关节方向、关节突关节角度不对称与ALDH之间的关系。测量结果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LDH组患者L12、L23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ALDH组患者L34、L45、L5S1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ALDH组患者L12、L23节段P-F角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ALDH组患者L34、L45、L5S1节段P-F角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ALDH组患者L12、L23节段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ALDH组患者L34、L45、L5S1节段FT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L4L5节段突出的ALDH患者(N=25)相应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小于对照组(N=41),P-F角大于对照组,FT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L5S1节段突出的ALDH患者(N=20)相应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小于对照组(N=41),P-F角大于对照组,FT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下腰椎关节突关节方向矢状化改变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2.下腰椎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水平化改变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3.下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并可能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余召民[5](2020)在《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通过与口服中成药比较,对比两者在实际应用上的疗效差异,为穴位贴敷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给出临床资料和依据,确定穴位贴敷的有效性。方法:筛选符合研究标准的观察对象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穴位贴敷、腰痛宁胶囊治疗,每天1次,每疗程周期7天,共计2个周期。将两组观察对象治疗前后各个量表评分记录整理,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病情改善及疗效。结果:(1)疗效:治疗组最终统计32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最终统计30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疗效有差异(P<0.05)。(2)JOA各项评分:治疗前,两组观察对象JOA各项评分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观察对象经1个周期诊疗后,JOA各项目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站立、前屈、行走对比,均为P<0.05,即有差别,其他项目评分通过比较,均为P>0.05,即无差别;两组观察对象经诊疗2个周期后,JOA各项目组间对比,经统计学分析,下腰背痛、感觉障碍、举重物对比,均为P<0.05,即有差别,其他项目评分比较,均为P>0.05,即无差别。(3)JOA总评分:治疗前,两组观察对象JOA总评分对比无差别(P>0.05)。(1)组内对比,两组观察对象治疗前、诊疗1个周期后、诊疗2个周期后,JOA总评分比较,均为P<0.05,即有差别。(2)组间对比,诊疗1个周期后、2个周期后,两组观察对象JOA总评分比较,均P<0.05,即有差别。(4)VAS评分:治疗前,两组观察对象VAS评分对比无差别(P>0.05)。(1)组内对比,两组观察对象治疗前、1个周期诊疗后、2个周期诊疗后,VAS评分统计学分析对比,均为P<0.05,即有差别;(2)组间对比,诊疗1个周期后、2个周期后,两组观察对象VAS评分对比,均为P<0.05,即有差别。结论:(1)两种疗法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穴位贴敷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口服腰痛宁胶囊治疗,且疗效更具持续性。(2)两种疗法均能提高患者腰痛、下肢麻痛、感觉、日常生活等JOA各项评分及总评分,改善患者的病症情况,但在改善程度上,穴位贴敷明显优于腰痛宁胶囊。(3)两种疗法均能提高患者VAS评分,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但穴位贴敷治疗在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口服腰痛宁胶囊治疗,且疗效更具持续性。

万冰艳[6](2020)在《颈腰腹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颈腰腹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治疗LDH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105例LDH患者用SPSS 23.0数据软件随机分为传统推拿手法组(对照组A)、腰腹联合手法组(对照组B)、颈腰腹联合手法组(观察组C),三组均治疗3个疗程,1次/日,5次/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治疗结束后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JOA改善率进行疗效评定。并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和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身体质量指标(Body Mass Index,BMI)、责任椎间盘及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观察指标(1)治疗结束后指标比较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和SF-36评分均升高,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三组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C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JOA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JOA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指标比较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和SF-36评分均升高,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C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JOA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JOA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JOA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评定对照组A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B总有效率为87.88%,观察组C总有效率为93.94%,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组总有效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颈腰腹联合手法、腰腹联合手法、传统推拿手法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LDH患者的疼痛强度,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且疗效具有稳定性。2.在近期疗效上,颈腰腹联合手法与腰腹联合手法在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和综合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相当,且均优于传统推拿手法。在疗效的稳定性上,颈腰腹联合手法在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和综合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疗法,腰腹联合手法优于传统推拿手法。3.在总有效率上,颈腰腹联合手法与腰腹联合手法疗效相当,且均优于传统推拿手法。4.“颈腰腹同治”作为治疗LDH的一种新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董雪莲[7](2020)在《合谷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合谷刺法治疗LDH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应用合谷刺法治疗LDH提供实验数据及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临床符合标准的L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合谷刺法+中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中频脉冲电治疗,每日一次,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VAS评分、M-JOA调查问卷的改善情况及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图(AEMG)和中值频率(MF)数值变化。结果: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谷刺与普通针刺两种方法治疗LDH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2.治疗后VAS、M-JOA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VAS及M-JO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均能减轻疼痛,改善腰椎活动,但合谷刺法在减轻LDH疼痛及改善腰椎活动功能方面疗效较好。3.治疗后表面肌电数据比较,治疗组平均频率截取值及中值频率截取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合谷刺法改善多裂肌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单纯针刺与合谷刺法在治疗LDH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合谷刺法在减轻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及改善多裂肌功能方面较单纯针刺能取得更好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表面肌电数值比较有差异,后期临床研究可考虑将表面肌电作为LDH辅助诊断及反馈治疗的常规检查方法。

申博[8](2020)在《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基于中医传统推拿理论,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辨证依据,采取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通过对治疗组(施以推拿补泻辨证治疗)与对照组(施以常规推拿治疗)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定、JOA、ODI量表评分的统计学分析,从而观察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LDH的疗效机制,发掘其优势所在,使推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初步探究辨证补泻理论与具体手法结合及补泻手法量化临床具体应用,为推拿手法研究做探索性尝试,并希望能拓展辨证推拿补泻在治疗相关适应症时的临床思路。方法:60名受试人员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诊疗中心,且均符合LDH的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将60例符合标准的受试对象按照就诊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等)及病情状况(JOA腰痛评分、ODI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排除差异性。对照组施以常规推拿治疗,每日治疗一次,治疗具体时间因证型而异,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间期休息1天,持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组施以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疗程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JOA、ODI评分变化数据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纳入临床观察的两组受试人员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等一般资料,及JOA腰痛评分、ODI腰椎功能障碍评分等病情评估状况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推拿补泻辨证治疗组):30例LDH患者经治疗后,8人治愈、16人显效、4人有效、2人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传统推拿治疗组):30例患者经治疗后,6人治愈、13人显效、7人有效、4人无效,总有效率为86.7%。推拿补泻辨证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推拿组(P<0.01)。3.日本JOA腰痛评分量表:两组治疗后组内JOA腰痛评分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1),并且在评分积分增加程度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状况均有所减轻且治疗组在疼痛减轻程度相比于对照组更明显。4.ODI腰椎功能障碍评分量表:治疗后两组组内ODI功能障碍评分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积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且治疗组在腰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好。结论:1.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绿色、安全、有效,治疗后患者腰腿痛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推拿补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腰痛和下肢疼痛、麻木及恢复腰椎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治疗。3.辨证、补泻手法是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临床探究与发掘。

刘宇[9](2019)在《改良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进行一项随机的临床实验研究,探讨改良火龙灸疗法治疗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程度以及中医证候症状疗效的影响,并在经络平衡理论指导下,观察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的部分督脉穴位经络测量值变化,旨在探讨改良火龙灸疗法的临床疗效,并为评价改良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客观的中医证据。方法:采用随机、非肓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粗盐热奄包外敷+常规护理)和治疗组(改良火龙灸疗法+常规护理)各33例。采用VAS疼痛视觉评分法、腰椎功能JOA评分(以下简称JOA)、中医肾阳虚证候症状量化评分、穴位经络测量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疗程为20天,共5次治疗,疗效评价分别在入组前、每次治疗后进行。收集数据将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计量两组间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之间采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对象6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3人,男性6人,女性27人,平均年龄48.52±13.62岁;对照组33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29人,平均年龄43.48±13.15岁。2.疼痛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随着干预次数的增多疼痛评分呈现改善趋势,同时两组组间比较疼痛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以认为改良火龙灸和热奄包热熨均能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但改良火龙灸改善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更优。3.JOA腰痛症状评分:干预后治疗组的的JOA腰痛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整体分值较干预前上升,说明两者对改善患者腰痛相关功能障碍均具有一定效果,但两者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肾阳虚证候症状量化评分:干预后治疗组的肾阳虚证候评分与对照组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整体分值较干预前下降,说明两者均能改善患者肾阳虚证候症状,且治疗组疗效更佳。5.督脉穴位经络值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督脉命门穴、大椎穴经络值影响和观测时点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增加治疗的次数,可以提高督脉命门穴、大椎穴的经络值;命门穴组间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命门穴经络值变化趋势不同,提示火龙灸疗法改善命门穴经络值情况较对照组更优。但大椎穴组间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变化趋势一致,未显示改良火龙灸较粗盐热奄包更具优势。两组督脉后溪穴经络值分析仅后溪穴(右)经络值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测时点分析,或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及组间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治疗次数的增加,仅后溪穴(右)经络值有所提高,两组后溪穴(左)、后溪穴(右)经络值变化趋势一致。提示两组后溪穴经络值与治疗相关性不大。结论:1.改良火龙灸疗法以及粗盐热奄包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均有改善,但改良火龙灸疗法的疗效更佳,值得在临床推广。2.改良火龙灸疗法以及粗盐热奄包疗法均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但是结合疼痛评分的研究情况,考虑主要改善仍是改善疼痛方面为主,而对于改善腰椎间盘功能障碍方面,两者仍缺乏有力证据支持,提示了无论是改良火龙灸疗法或者粗盐热奄包疗法,目前主要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以疼痛为主的方面。3.对于中医肾阳虚证候症状方面,改良火龙灸疗法和粗盐热奄包疗法均可改善,但是改良火龙灸疗法疗效明显优于粗盐热奄包疗法,这充分体现了改良火龙灸疗法更加体现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4.改良火龙灸以及粗盐热奄包对于直接作用部位的命门穴及大椎穴的经络提升均有一定效果,与疼痛评分、肾阳虚症候症状评分结果基本一致,而对于非直接作用部位的穴位的改善情况则疗效不明确,考虑两种疗法均主要作用于局部穴位为主。其次在命门穴中改良火龙灸提升经络值效果较粗盐热奄包更佳,这提示了改良火龙灸对于肾阳虚型的受试者更具有针对性效果。

陈德强[10](2019)在《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LDH的2年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所有参与的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年疗效分析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优化临床上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提供疗效数据分析及相关线索。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分别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及传统开窗手术组,经皮椎间孔镜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传统开窗手术组行传统开窗椎板减压手术治疗,其中经皮椎间孔镜组80例,传统开窗手术组48例。并分别在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天、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9月、术后1年、术后18月、术后24月,对腰椎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通过对腰椎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和生存分析,对经皮椎间孔镜的2年疗效进行探讨。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的统计学比较本研究共纳入128例患者,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80例,传统开窗手术组48例。两组患者术前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腰椎间责任节段、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术前VAS评分、术前JOA评分,经数据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评价2.1术前与术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JOA评分比较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JOA评分的均值、标准差进行比较。经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JOA评分显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说明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有效;经组间比较,术前经皮椎间孔镜组和传统开窗手术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与开窗手术组经手术治疗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两组患者通过两种手术治疗后腰椎功能活动均有改善。2.1.1术前与术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VAS评分比较经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VAS评分显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说明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有效;经组间比较,术前经皮椎间孔镜组和传统开窗手术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与开窗手术组经手术治疗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在缓解腰部疼痛。综上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是值得肯定的,能够显着提高JOA评分,降低VAS评分。即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够改善腰椎功能活动,缓解腰部疼痛。2.1.2生存分析运用生存分析,对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远期疗效中推迟下一次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的情况进行研究。将接受此次研究的治疗做为起始事件,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做为终点事件,从开始治疗到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即为患者的生存时间。通过Log-rank检验,并绘制生存曲线,可发现两组整体的生存时间大致相同,即经皮椎间孔技术在微创手术的前提下亦可以达到传统手术治疗的目的,同时发现传统开窗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第一次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的时间比经皮椎间孔镜组晚。再结合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组别,即不同疗法,不是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通过生存分析我们发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2年疗效的影响中,对于推迟下一次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有显着的效果。结论本研究是基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2年的随访,以对经皮椎间孔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年疗效分析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究。把JOA评分、VAS评分、生存分析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得到的结论如下:1.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的预后疗效显着,可显着改善艘椎功能,减轻腰椎疼痛程度。2.从生存分析中发现,2年预后分析中两种手术方式整体复发率大致相同,本研究发现经皮椎间孔镜生存时间略早于传统开窗手术,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由于本身具有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同时也能达到传统开窗手术的治疗目的,可以更好的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

二、60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0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促进LDH椎间孔镜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理论研究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
    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 中医认识
        1.1 临床表现
        1.2 病因病机
        1.2.1 外感内伤致病
        1.2.2 筋骨失衡致病
        2. 西医认识
        2.1 概念
        2.2 危险因素分析
        2.2.1 外部因素
        2.2.2 内部因素
        2.3 发病机制
        2.3.1 机械压迫学说
        2.3.2 化学神经根炎症学说
        2.3.3 自身免疫学说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
        1.1 卧床休息
        1.2 牵引疗法
        1.3 物理疗法
        1.4 运动疗法
        1.5 药物治疗
        1.6 推拿疗法
        1.7 骶管药物注射疗法
        2. 手术治疗
        2.1 传统手术治疗
        2.2 微创手术治疗
    四、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DH的相关研究
        1. 关于椎间孔镜手术
        1.1 椎间孔镜手术的优势
        1.2 椎间孔镜手术的适应症
        1.3 椎间孔镜手术的并发症
        2. 对椎间孔镜手术后残余症状的认识
        2.1 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2.2 中医对术后残余症状的认识
        3. 椎间孔镜手术后残余症状的治疗
        3.1 西医治疗
        3.1.1 神经营养类药物治疗
        3.1.2 镇痛类药物治疗
        3.1.3 激素治疗
        3.1.4 脱水消肿类药物治疗
        3.1.5 功能锻炼
        3.1.6 再次手术治疗
        3.2 中医治疗
        3.2.1 针灸治疗
临床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1.8 针刺不良反应的处理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
        2.2 术后处理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影像学测量方法
        2.5 统计方法
    二.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VAS评分比较
        3. M-JOA评分比较
        4. ODI评分比较
        5. 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6. 棘突偏移距离比较
        7. 椎体旋转角度比较
        8. 双侧关节突关节间隙宽度差值比较
    三. 讨论
        1. 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影响
        2. 针刺疗法的机理
        2.1 针刺对生物力学的影响
        2.2 针刺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3 针刺对血流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3. 本研究针刺选穴的依据
        4. 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影响
        5. 结果分析
        5.1 基线分析
        5.2 关于疼痛改善的分析
        5.3 关于腰椎功能改善的分析
        5.4 关于术后住院时间的分析
        5.5 关于影像资料测量结果的分析
        6. 不良反应事件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中文对照表
    附录2 腰痛VAS评分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动静结合”对比青年行WavefleX弹性固定与单纯髓核摘除临床疗效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手术方法
        1.7 术后处理
        1.8 手术结果
        1.9 观察指标
        1.10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术中评价
        2.3 量分评价
        2.4 影像评价
第二部分 有限元分析
    1. 实验基础
        1.1 时间与地点
        1.2 实验材料
        1.2.1 实验硬件
        1.2.2 实验软件
        1.3 实验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构建模型
        2.2 构建内固定
        2.3 装配模型
        2.4 模型赋值、网格划分
        2.5 建立坐标系、施加条件
        2.6 验证模型
        2.7 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椎间盘应力
        3.2 椎间盘形变量
        3.3 关节突软骨应力
        3.4 WavefleX内固定应力云图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3)“根痛饮”膏方联合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剔除、脱落试验标准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 病例分组
    2 术前准备
    3 治疗方法
        3.1 手术治疗
        3.2 术后常规处理
        3.3 分组处理
    4 观察指标
        4.1 VAS评分
        4.2 JOA评分
        4.3 ODI评分
        4.4 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比临床疗效
        4.5 术后4周残留症状的对比
    5 安全性监测
    6 数据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研究结果
        1.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结果比较
        2.1 VAS评分比较
        2.2 JOA评分比较
        2.3 ODI评分比较
        2.4 改良Mac Nab标准评比疗效
        2.5 两组术后4周残留症状的比较
    3 安全性指标观察
    4 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VAS评分分析
        4.3 JOA评分分析
        4.4 ODI评分分析
        4.5 改良Mac Nab疗效分析
        4.6 术后4周残留症状的对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与治疗
        1.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2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与治疗
        2.1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2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3 西医对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TD)的认识
        3.1 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
        3.2 PETD的优势与不足
        3.3 PETD术后残留症状的原因分析
    4 PETD术后残留症状的治疗
        4.1 西医对PETD术后残留症状的治疗
        4.2 中医对PETD术后残留症状的治疗
        4.3 中西医结合对PETD术后残留症状的治疗
    5 “根痛饮膏方”方药分析
        5.1 “根痛饮膏方”组方依据
        5.2 “根痛饮膏方”配伍分析及现代药理学机理探讨
    6 结论
    7 存在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 PETD 后残留症状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关节突关节方向和不对称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与分组
    3.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评价标准
        3.2.1 研究内容
        3.2.2 研究方法及评价标准
    3.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病例组与对照组FJA、P-F角及FT发生率比较结果
        4.2.1 病例组与对照组FJA比较结果
        4.2.2 病例组与对照组P-F角比较结果
        4.2.3 病例组与对照组FT发生率比较结果
    4.3 相应病变节段间盘突出的ALDH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4.3.1 L4~L5 节段间盘突出的ALDH患者与对照组间比较结果
        4.3.2 L5~S1 节段间盘突出的ALDH患者与对照组间比较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ALDH与关节突关节的关系
        5.1.1 ALDH与关节突关节角度不对称(FT)
        5.1.2 ALDH与关节突关节方向
        5.1.3 ALDH与 P-F角
    5.2 关节突关节异常引起ALDH的可能机制
    5.3 关节突关节对于ALDH诊疗的意义
    5.4 本研究的不足
    5.5 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LDH流行病学调查
    2 中医治疗进展
    3 西医治疗进展
    4 小结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治疗方案
    3 观察记录方式
    4 观察指标
    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6 统计学方法
    7 一般资料
    8 临床结果
讨论
    1 中医对LDH的认识
    2 西医对LDH的认识
    3 临床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颈腰腹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 LDH仍是困扰人类的难题之一
    2 LDH的国内外治疗现状
    3 LDH的推拿治疗现状
    4 颈腰腹联合手法治疗LDH的优势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1.8 病例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方法
        2.3 对照
        2.4 盲法
        2.5 干预方案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分析
        2.8 质量控制与保障措施
        2.9 伦理学原则
        2.10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情况
        3.2 基线分析
        3.3 主要指标
        3.4 次要指标
        3.5 临床疗效评定
        3.6 安全性分析
        3.7 依从性分析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LDH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分类
    2 现代医学对LDH发病机制的研究
        2.1 机械压迫刺激学说
        2.2 炎性化学刺激学说
        2.3 自身免疫学说
        2.4 细胞凋亡学说
        2.5 生物力学机制
    3 推拿治疗LDH的作用机理
        3.1 祖国医学关于推拿作用的记载
        3.2 现代医学关于推拿治疗LDH的作用机理
    4 颈腰腹联合手法的立论依据
        4.1 “颈腰同治”的理论依据
        4.2 “腰腹同治”的理论依据
        4.3 颈腰腹联合手法是筋骨并重理念的应用
    5 关于量表的选用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基线分析
        6.2 主要指标、次要指标比较
        6.3 临床疗效比较
        6.4 疗效差异性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近五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宣教
    附录三 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
    附录四 VAS评分量表
    附录五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附录六 JOA评分
    附录七 SF-36量表
    附录八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录九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合谷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LDH的认识
        1. 发病病因
        2. 发病机制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4. 治疗进展
    二、祖国医学对LDH的认识
        1. LDH的病名记载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
    一、诊断标准
        1.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2. 循经辨证诊断标准
    二、纳入排除剔除标准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3. 剔除标准
        4. 脱落标准及处理
    三、临床资料
        1. 性别、年龄比较
        2.两组治疗前VAS评分、M-JOA评分及表面肌电检测数据比较(见表2-3、表2~4、表2-5、表 2-6、表 2-7)
    四、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五、研究结果
        1. 实验结果
讨论
    一、结果讨论
        1. VAS评分分析
        2. M-JOA评分分析
        3. 表面肌电数据结果分析
    二、“合谷刺”针刺方法的理论依据
        1. 合谷刺文献记载
        2. 合谷刺操作方法
        3. 合谷刺临床应用
    三、表面肌电理论依据
    四、经络选择及选穴依据
    五、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分型
        1.4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4.1 方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4.2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4.3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4.4 其他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2.1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认识
        2.2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认识
        2.3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2.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分期
        2.5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2.5.1 保守治疗
        2.5.2 手术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案
        2.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2.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2.3 治疗疗程
        2.4 观察指标
        2.4.1 JOA 腰痛评分
        2.4.2 ODI评分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安全性评定
        2.6.1 不良事件的记录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1.1 性别构成
        3.1.2 年龄比较
        3.1.3 病程比较
        3.1.4 中医证型比较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3.4 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3.5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结果分析
    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
    3 补泻理论
        3.1 推拿补泻的形成机制
        3.2 推拿补泻的影响因素
        3.3 推拿手法补泻的临床应用规律
    4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改良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
        1.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1.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
    1.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
        1.2.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2.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现状
    1.3 火龙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认识
        1.3.1 火龙灸简介
        1.3.2 火龙灸治疗原理
        1.3.3 火龙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1.3.4 改良火龙灸概述及其临床应用
    1.4 经络测量的应用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选择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标准
        2.1.6 剔除标准
        2.1.7 终止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方法
        2.2.2 病例分组
        2.2.3 干预措施
        2.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 统计方法
        2.3.1 样本量估算
        2.3.2 统计方法
    2.4 研究结果
        2.4.1 基本情况比较
        2.4.2 结果
        2.4.3 不良反应
    2.5 讨论
        2.5.1 基本情况
        2.5.2 结果讨论
        2.5.3 安全性与依从性问题
        2.5.4 创新与不足
        2.5.5 局限性与展望
        2.5.6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LDH的2年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研究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
        1.2.1 好发人群
        1.2.2 主要临床症状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
    1.4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
        1.4.1 X线检查影像学表现
        1.4.2 CT检查影像学表现
        1.4.3 MRI检查影像学表现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1.5.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史
        1.5.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治疗原理及方法
        1.5.3 YESS技术
        1.5.4 TESSYS技术
        1.5.5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适应症
        1.5.6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与疗效
        1.5.7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优势
        1.5.8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并发症
2 研究方法与临床资料
    2.1 研究设计
    2.2 临床资料
        2.2.1 研究对象
        2.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3 方法
        2.3.1 病例分组
        2.3.2 手术方式
        2.3.2.1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2.3.2.2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
    2.4 访视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分析
    3.2 疗效分析:JOA 评分、VAS 评分
        3.2.1 JOA评分
        3.2.2 VAS评分
    3.3 疗效分析:生存分析
4.讨论
    4.1 经皮椎间孔镜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
    4.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4.2.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明显増加JOA评分,改善腰椎功能
        4.2.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降低VAS评分,具有缓解疼痛疗效
    4.3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推迟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具有同等疗效
    4.4 在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证为何采用新颖的生存分析
    4.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0 总结
6.0 参考文献
7.0 附录
8.0 综述
    9.0 参考文献
10.0 致谢
11.0 科研成果

四、60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促进LDH椎间孔镜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D]. 孙鹏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动静结合”对比青年行WavefleX弹性固定与单纯髓核摘除临床疗效及有限元分析[D]. 王啸.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根痛饮”膏方联合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 王智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关节突关节方向和不对称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D]. 李新贺. 吉林大学, 2020(08)
  • [5]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临床研究[D]. 余召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颈腰腹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万冰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合谷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董雪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推拿补泻手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申博.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改良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刘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LDH的2年预后分析[D]. 陈德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CT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