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诚信为本 德知双修——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薇[1](2019)在《论诚信道德主体的培育 ——基于优良道德心理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诚信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的传统美德之一,尤其身处现代社会的今天,整个世界都落入一张无形的联系网中,诚信则是建立联系的绳结,维系社会乃至国家正常的发展运作。中国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势头下,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方式的颠覆性变革。然而,个体的道德心理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波动和变化,这种自由带来的心理震动很容易使个体误入歧途,引发种种诚信失范现象。如果没有诚信,那一切道德肯定会带上伪的前缀,难以让人信服。社会诚信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培育诚信道德主体关键是建立具有诚信德性的道德人格,人们在现实的道德活动中,不仅会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个体的认知、情感等心理活动的作用。诚信德性的建立是从强制服从、主体认同、再到自觉践行的知、情、行相融合的心理过程,自律精神是德性养成的基础与关键。现实生活中的德性孕育过程,正是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改变主体内在心理的建设过程。所以说,诚信道德主体的培育,不仅要告知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非对错,更应该了解在诚信主体培育过程中的个体真实的心理经历,为人们畅通心理接受的渠道,实现从服从到自律的心理机制的良好运转。因此,从个体的道德心理入手进行考察是实现他律转自律,培育诚信主体的一大突破口。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以生活中的新闻案件为例,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列举了当前现实中的诚信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政治领域的职责失守、经济领域的重利轻义和文化领域的学术不端,表达了诚信道德主体培育的急迫性。其次,论述了传统文化对于诚信道德的一贯要求,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次,阐明了诚信的重要意义。最后,分析了在现今的道德困境和以往的研究方法下培育诚信道德主体的困难,提出从道德心理入手是培育诚信道德主体的落脚点。第二章列举了道德怀疑心理、道德功利心理和道德冷漠心理的非优良道德心理的表现及对诚信主体的危害。融合道德心理的理论资源,概括诚信道德主体的心理特征为心理模式的稳定性、内外契合的统一性与自觉践履的主体性与超越性。结合道德心理学的因素构成说,把诚信心理的心理结构分为诚德之知、诚德之情、诚德之行,诚德之知是诚信道德主体生成的基础,正确的认知能确保未来情感和行为的积极走向;诚德之情是诚信道德主体生成的内在动力;诚德之行是诚信道德主体生成的标志。而诚信道德主体生成的心理机制是三者的有机统一和融合,从而实现服从到自觉践行的实践路径。第三章探析了诚信心理问题的发生根源,一是源于道德认知的失调,二是因为道德情感的弱化,三是源自社会建设滞后带来的德福不一致的担忧和贫富差距下的心态失衡。第四章浅析了诚信道德主体培育的路径。一是加强诚信基础认知,重视诚信道德教育并转变教育的方式;二是培养优良的道德情感,激发诚信的道德需要,烘托讲求诚信的社会氛围;三是从法律制度出发,保障监控道德行为,建立德福一致的奖惩、监督机制,完善社会经济和分配制度,提高社会公正水平,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程琳[2](2012)在《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就受到了思想家们的重视,孔子将诚信视为做人的根本准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逐渐成熟,社会的和谐发展更需要人们讲诚信。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素质群体,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诚信状况是否良好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下产生的不良思潮也侵蚀着高校的大学生们。学习、经济、生活、求职等方面的诚信缺失现象已经比较普遍。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逐渐定性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如果转向错误的思想观念,就会造成人格上的缺陷,进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立有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对于大学生个人以及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主要分析大学生诚信现状和诚信缺失及其原因,并找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措施。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前言,对于选题的理由和意义做了简单介绍,对目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现状做了分析,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论述现代诚信思想的资源,从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及西方诚信思想的历史渊源、地位、缺陷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阐述诚信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介绍当前大学生诚信的现状。主要从大学生的学习、经济、求职、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描述,指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性。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从内因和外因着手。外在因素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诚信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偏差,内因主要包括大学生自身道德评判能力不强和缺乏社会责任感,文中从这些角度分别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因素。第五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作具体的阐述,并找出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方法。首先是要优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其次,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在高校,完善高校的诚信教育体系是重中之重,通过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提高教师道德修养,重视德育等有效措施改善大学生诚信现象:另外,良好的家庭诚信环境也不容忽视。
刘美丽[3](2010)在《从学习失信行为审视大学生诚信教育》文中提出本文全面论述大学生学习诚信的实际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失信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措施。
黄廷强[4](2010)在《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研究》文中认为诚信作为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中华民族的古老美德,它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是指真诚不伪,诚信不欺,真实不妄,精诚不懈,其强调的是真实。守信是指遵守自己的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言而有信,行有必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进一步深入,社会上出现了诚信危机,其中大学生的诚信品德尤其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其原因有家庭的、社会的、但主要还是高校自身的。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是关系到能否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能否促进社会、促进国家稳定和谐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的大事。因此,高校必须认识到加强对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对诚信教育的力度,把诚信品德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并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培养机制,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诚信品德。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有关问题。一、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主要介绍品德、诚信品德、大学生诚信品德、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涵义及加强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重要意义等。二、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现状分析。根据学校在大学生诚信品德中的主导作用,从制定了大学生诚信守则和培养诚信品德的制度、高校采取了一定措施加强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三方面总结了大学生诚信品德取得的主要成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存在教育内容空泛、培养形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及大学生中存在明显的不诚信行为等主要问题,并从高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现象比较明显、理论脱离实际、诚信的校园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和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发挥不够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三、当前加强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对策。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重视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二是建立三个课堂,丰富和创新诚信品德培养内容及形式,包括建立理论教学课堂、校园文化课堂、实习实践课堂等内容,三是完善诚信品德评价体系,四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品德培养系统。
丁艳华,霍军亮[5](2008)在《对中部地区高校大学生诚信心理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从诚信心理需求状况的角度描述了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的认知状况和行为状况,并对相关作用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了大学生诚信心理需求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如何有效地开展诚信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宋力民[6](2008)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大学生诚信观研究 ——大学生诚信观的人性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诚信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并已经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伦理价值,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核心的价值。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学生的诚信观构建成为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还是今天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就当前大学生而言,诚信问题从考试中的作弊,到大学生日常行为中的失范,再到毕业中的假文凭、假材料、随意违约,都存在着少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为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诚信形象,高校亟需加强诚信教育。
江忠华[7](2007)在《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及教育机制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褒扬和传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对公民诚信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伴随着社会转型,当代中国社会在各个领域普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并迅速影响到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此,研究大学生诚信状况,注重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议题。本文在分析诚信教育内涵的基础上,从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着手,借鉴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理论成果和观点,深入剖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重点就如何构建社会、学校及家庭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机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为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找到了较为理想的途径,以实现文章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杨斌[8](2007)在《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文中提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日益成为社会中的重要理念,成为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与经济交往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未来的祖国建设中将会发挥独特的作用,他们的专业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甚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诚信美德,是他们做人做事的根本要求和具有良好品德的基本要素,也是他们完善自身人格的基本前提,同时对构筑社会诚信体系,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促进新疆(尤其南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诚信及诚信教育的含义,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表现,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等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对以上内容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引言,对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诚信的一般理论。主要对“诚”、“信”、诚信及诚信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第三部分:对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这部分主要从诚信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要求、传承美德、社会和谐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需要以及诚信教育在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方面的作用阐述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第四部分: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根据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笔者对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目前的诚信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方面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诚信危机存在的原因。第五部分:加强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是从以“八荣八耻”为统领,加强诚信教育;汲取民族优秀文化,加强诚信教育;优化家庭诚信教育环境;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
苏小鹄[9](2007)在《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诚信指的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在我国迈向全面小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成熟的今天,诚信更是人们所需要和坚守的宝贵品质。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诚信品质的塑造、诚信习惯的养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总体是健康向上的,但也还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象。为此,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努力建构一个有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高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势在必行。本文即就此问题做一探讨。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诚信的一般理论”。该部分拟从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历史渊源、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西方诚信思想的发展,中西方诚信伦理思想比较等方面出发,在此基础上阐述诚信伦理思想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为后文分析、研究做必要的理论铺垫。第三部分:“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分析”。文章在该部分全面介绍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分别描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主流积极表现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高校大学的诚信缺失现象,从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高校德育功能弱化、大学生诚信认识的偏差以及传统诚信思想的内在局限四个角度纵深挖掘隐藏于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该部分是本文主要内容的逻辑展开。第四部分:“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该部分基于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立足于增强诚信教育实效,从社会诚信大环境优化、学校诚信教育拓展以及大学生诚信内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切实提高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一系列对策,力图构建一个改善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提高高校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完整的社会诚信教育体系。
麦林[10](2006)在《浅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分析了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又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同时提出建立诚信教育体系和开展大学生诚信评价的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对策思路。
二、诚信为本 德知双修——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诚信为本 德知双修——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论诚信道德主体的培育 ——基于优良道德心理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诚信道德主体及道德心理的概念厘析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一章 诚信道德主体培育的重要性 |
1.1 现实生活中失信主体的表现 |
1.1.1 政治领域的职责失守 |
1.1.2 经济领域的重利轻信 |
1.1.3 文化领域的学术不端 |
1.2 诚信德性是传统道德的一贯要求 |
1.2.1 诚信德性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准 |
1.2.2 诚信德性是社会经济良序运行的准则 |
1.2.3 诚信德性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压舱石 |
1.3 培育诚信道德主体之所难 |
1.3.1 现实的道德困境对诚信道德主体的呼吁 |
1.3.2 优良道德心理是培育诚信道德主体的落脚点 |
第二章 诚信道德主体养成的道德心理 |
2.1 非优良道德心理的表现及对诚信主体养成的危害 |
2.1.1 道德怀疑心理 |
2.1.2 道德功利心理 |
2.1.3 道德冷漠心理 |
2.2 诚信道德主体形成的优良心理特征 |
2.2.1 心理模式的稳定性 |
2.2.2 内外契合的同一性 |
2.2.3 自觉践履的主体性与超越性 |
2.3 诚信道德主体的心理构成 |
2.3.1 诚德之知是诚信道德主体生成的基础 |
2.3.2 诚德之情是诚信道德主体生成的内在动力 |
2.3.3 诚德之行是诚信道德主体生成的标志 |
第三章 诚信道德主体养成的心理问题根源的探析 |
3.1 主体道德认知失调 |
3.1.1 教育体系的弊端 |
3.1.2 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
3.2 主体道德情感弱化 |
3.2.1 传统文化的局限 |
3.2.2 媒介文化的畸形发展 |
3.3 社会制度体系完善建设的滞后 |
3.3.1 道德选择时对于德福不一致的担忧 |
3.3.2 贫富差距下的心态失衡 |
第四章 培育诚信道德主体的路径浅析 |
4.1 加强对诚信价值观的认知 |
4.1.1 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
4.1.2 转变德育教育方式 |
4.2 培养主体优良的道德情感 |
4.2.1 激发诚信道德需要 |
4.2.2 加强社会道德渲染 |
4.3 保障监控道德行为 |
4.3.1 建立德福一致的奖惩机制 |
4.3.2 提高社会利益分配的公正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 选题依据 |
1、选题理由 |
(1) 诚信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
(2) 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
(3)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
(4) 学科点的硬软件设施能力为选题提供重要帮助 |
2、研究价值 |
(二) 研究现状 |
1、中国对于诚信的研究 |
(1) 对传统诚信的研究 |
(2) 对现代诚信内涵的研究 |
(3) 关于诚信的价值 |
2、西方国家对于诚信的研究 |
3、关于大学生诚信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 |
(1) 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的研究 |
(2) 对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的探析 |
(3) 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研究 |
(三) 本文拟创新之处 |
(四) 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例证法 |
(五) 研究难点 |
一、现代诚信研究的思想资源 |
(一) 中国传统诚信道德思想的资源 |
1、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分析 |
2、传统诚信的历史地位 |
3、传统诚信的局限性 |
(二) 西方诚信理论 |
1、西方思想中有关诚信的分析 |
2、中西方诚信思想的主要差异 |
二、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 |
(一) 诚信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
1、大学生诚信是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
2、大学生诚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保证 |
3、大学生诚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
4、大学生诚信是大学生人格完善的要求 |
(二) 大学生诚信发展的现状 |
1、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 |
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
(1) 在学习中存在的诚信缺失 |
(2) 在经济行为中存在的诚信缺失 |
(3) 在求职中存在的诚信缺失 |
(4) 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诚信缺失 |
3、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 |
(1) 损害人际关系 |
(2) 恶化校园风气 |
(3) 妨碍教育目标 |
(4) 损害社会和谐 |
(5) 影响整体形象 |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
(一)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因 |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1) 社会运动遗留问题的影响 |
(2)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市场缺乏信用现象的滋生 |
(3) 政府及公众人物诚信部分缺失的不良示范 |
(4) 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 |
2、学校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
(1) 高校诚信教育的滞后 |
(2) 少数教育工作者不注重师德的消极影响 |
(3) 缺乏诚信约束和评价机制,对诚信缺失惩处力度不够 |
3、家庭教育的偏差 |
(1) 家长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忽略 |
(2) 父母不能以身作则 |
(二)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 |
1、对诚信的认识不正确 |
2、自身道德评判能力不强 |
3、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个人价值取向失于偏颇 |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美德的策略探讨 |
(一) 完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
1、优化大学校园诚信教育环境 |
2、提高教师诚信修养,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 |
3、重视诚信教育,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 |
4、加强网络诚信教育 |
5、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机制 |
6、制定奖励诚信、惩罚失信的措施 |
(二) 优化社会环境 |
1、加强政府诚信 |
2、加强社会诚信法制建设 |
3、优化市场诚信环境 |
(三) 改善家庭诚信教育环境 |
1、家长应提高自身的诚信道德 |
2、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前言 |
一、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 |
(一) 品德、诚信品德、大学生诚信品德、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涵义 |
1. 品德的涵义 |
2. 诚信品德的涵义 |
3. 大学生诚信品德的涵义 |
4. 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涵义 |
(二) 加强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重要意义 |
1. 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
2. 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
3. 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全面小康的实现 |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现状分析 |
(一) 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取得的主要成绩 |
1. 制定了大学生诚信守则和培养诚信品德的制度 |
2. 高校采取了一定措施加强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 |
3. 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 |
(二) 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教育内容空泛 |
2. 培养形式单一 |
3. 评价体系不完善 |
4. 大学生中存在明显的不诚信行为 |
(三) 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1.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
2. 重智轻德现象比较明显 |
3. 理论脱离实际 |
4. 诚信的校园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
5. 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发挥不够 |
三、当前加强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对策 |
(一) 重视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 |
1. 提高对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认识 |
2. 转变对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观念 |
3. 加强对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管理 |
4. 加强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校园环境建设 |
(二) 建立三个课堂,创新诚信品德培养内容和方式 |
1. 理论教学课堂是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主渠道 |
2. 校园文化课堂是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主阵地 |
3. 实习实践课堂是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主载体 |
(三) 完善学校诚信品德评价体系 |
1. 健全大学生诚信品德评价机制 |
2. 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 |
3. 健全大学生诚信监督奖惩机制 |
(四)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品德培养系统 |
1. 高校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
2. 家庭积极配合高校搞好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 |
3. 社会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创造环境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大学生诚信观研究 ——大学生诚信观的人性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绪论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诚信观构建的要求 |
(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
(二) 大学生诚信观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
二 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及其成因分析 |
(一) 大学生个人诚信现状 |
(二) 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原因探析 |
三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
(一) 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 |
(二)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 |
(三) 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与诚信评分 |
四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后记 |
(7)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及教育机制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
一、诚信的内涵 |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
(一)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
(二)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特点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 |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四、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
五、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内在要求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透析 |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透析 |
(一) 弄虚作假严重 |
(二) 信用意识缺乏 |
第四章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社会影响探析 |
一、引发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析 |
(一) 传统道德文化积淀引来的负面影响 |
(二) 社会转型阶段带来的负面影响 |
(三) 学校教育偏差,影响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
(四) 家庭教育偏执,导致了诚信的失落 |
(五) 大学生自身思辨意识存在诚信缺失的因子 |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影响 |
(一) 大学生诚信缺失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兴盛与发展 |
(二) 大学生诚信缺失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 |
第五章 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 |
一、努力构建社会诚信机制 |
(一) 积极倡导现代诚信文化,构建诚信社会的舆论环境 |
(二) 建立健全社会诚信管理体系,构建社会诚信的奖惩机制 |
(三) 加快社会诚信立法,构建社会诚信的法律保障体系 |
二、积极完善高校诚信教育内在机制 |
(一)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诚信校园氛围 |
(二) 以“课堂教育”为依托,构建高校诚信教育的体系 |
(三) 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构建教师诚信机制 |
(四) 广泛开展诚信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 |
三、加强家庭诚信建设,积极构建家庭诚信教育机制 |
(一) 转变成才观念,注重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
(二) 以身作则,为孩子诚信道德行为做出表率 |
(三) 发挥情感优势,积极培育孩子诚信品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
后记 |
(8)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的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本文创新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诚信及诚信教育 |
第一节 诚信的内涵 |
第二节 诚信教育的含义 |
第二章 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一节 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要求 |
第二节 开展诚信教育是传承美德 社会和谐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要求 |
第三节 开展诚信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三章 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现状 |
第二节 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
第四章 加强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 |
第一节 以“八荣八耻”为统领加强诚信教育 |
第二节 汲取民族优秀文化 加强诚信教育 |
第三节 优化家庭诚信教育环境 |
第四节 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及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诚信的一般理论研究 |
1.3.2 关于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研究 |
1.3.3 关于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其成因研究 |
1.3.4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诚信的一般理论 |
2.1 中国传统的“诚信”伦理思想 |
2.1.1 传统儒学“诚”的思想 |
2.1.2 传统儒学“信”的思想 |
2.1.3 “诚”“信”互训 |
2.2 西方传统“诚信”伦理思想 |
2.3 中西方“诚信”伦理思想比较 |
2.4 现代“诚信”伦理思想的内涵及价值 |
2.4.1 现代“诚信”伦理思想内涵 |
2.4.2 现代“诚信”伦理思想价值 |
第3章 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分析 |
3.1 高校大学生诚信的主流表现 |
3.1.1 政治方向坚定,对党和国家忠诚热爱 |
3.1.2 学习态度认真务实 |
3.1.3 人际关系真诚和谐 |
3.2 部分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
3.2.1 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存在诚信缺失 |
3.2.2 日常生活中存在诚信缺失 |
3.2.3 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 |
3.2.4 网络道德失范 |
3.3 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
3.3.1 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影响 |
3.3.2 高校诚信教育功能弱化 |
3.3.3 高校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上存在偏差 |
3.3.4 中国传统儒家诚信伦理思想的内在局限性 |
第4章 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
4.1 当前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重要意义 |
4.1.1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 |
4.1.2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 |
4.1.3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
4.2 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
4.2.1 营造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社会氛围 |
4.2.2 创新和拓展高校大学生学校诚信教育 |
4.2.3 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内环境”建设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浅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蔓延 |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
2.1 传统道德文化价值的异化 |
2.2 学校与家庭的诚信教育偏失的影响 |
2.3 外部环境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发生倾斜 |
2.4 网络虚拟文化导致诚信失范 |
2.5 缺乏相应的诚信评价和惩戒机制 |
3 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
3.1 创建良好的诚信道德教育环境 |
3.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3.3 倡导开展诚信实践活动 |
3.4 重视课堂育人主渠道的引导作用 |
3.5 建立网络诚信教育新阵地 |
4 开展大学生诚信评价, 促进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 |
四、诚信为本 德知双修——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论诚信道德主体的培育 ——基于优良道德心理的建立[D]. 刘雨薇.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2]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程琳. 扬州大学, 2012(07)
- [3]从学习失信行为审视大学生诚信教育[J]. 刘美丽.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11)
- [4]当前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研究[D]. 黄廷强. 西南大学, 2010(05)
- [5]对中部地区高校大学生诚信心理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丁艳华,霍军亮. 经济师, 2008(04)
-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大学生诚信观研究 ——大学生诚信观的人性论研究[D]. 宋力民. 吉林大学, 2008(11)
- [7]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及教育机制的构建研究[D]. 江忠华. 苏州大学, 2007(11)
- [8]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 杨斌.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5)
- [9]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及教育对策研究[D]. 苏小鹄. 南昌大学, 2007(06)
- [10]浅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与对策[J]. 麦林.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