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贾倩芳[1](2019)在《运用腕踝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 脑性瘫痪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的。现代医学针对此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以中西医综合康复为主,如功能训练、作业疗法、药物、手术、理疗、针灸、中药等,均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疗效,但其临床症状也将一直伴随患儿的成长,且随年龄的增加上肢功能障碍日渐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构成上肢运动功能的基础结构主要包括手、腕部、肘部、前臂、肩部,这些部位协调合作才能实现上肢的正常运动,而上肢的正常运动又是精细运动如进食、穿衣、洗漱等的基础。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最典型的是手的精细活动受限,从而导致抓握、对掌、触摸、动态操作等动作无法正常完成,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外,上肢还在一些粗大运动如跪趴、平衡反应、保护反应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对于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研究较少,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问题,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目的 观察应用腕踝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01月到2018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康复科住院治疗的60例有上肢功能障碍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各30例。腕踝针组:腕踝针疗法配合常规中西医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方法。传统针刺组:传统针刺疗法配合常规中西医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方法。分别在试验开始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运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评分,判断腕踝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采用SPSS22.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腕踝针组和传统针刺组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三个年龄阶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腕踝针组和传统针刺组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上,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比较,治疗前的两组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腕踝针组治疗后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上,较同组治疗前有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针刺组治疗后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腕踝针组治疗后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与传统针刺组治疗后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腕踝针治疗及传统针刺治疗都可以有效的降低脑性瘫痪患儿的上肢肌张力,运用腕踝针效果较传统针刺疗效更佳。2.腕踝针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里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优于传统针刺疗法;更有效提高患儿双手精细动作能力。3.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彭婉莹[2](2019)在《头针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肌张力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为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开辟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期间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剔除1例,最终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头针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推拿疗法、石蜡疗法、运动训练及作业疗法;对照组不予头针及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其他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次后休息2天,2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7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共6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双下肢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7](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结果:1.安全性分析头针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过程中部分患儿拔针后局部少量出血,干棉球按压后可有效止血;且治疗过程中无头晕、恶心、多汗、抽搐、昏仆表现,无肿胀、皮下瘀血、脱臼、骨折、活动受限等意外,无体温、呼吸、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及血、尿、便常规等生理指标的异常改变。结果表明,头针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安全性高。2.肌张力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双下肢肌张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儿双下肢肌张力评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肌张力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3.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方面均有疗效,而观察组疗效更明显。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症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证候积分改善更多,说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均有效果,而观察组疗效更明显。结论:头针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时,在降低肌张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是临床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有效方法。
黄天愚[3](2019)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槐杞黄颗粒(还尔金)是目前广泛用于呼吸、免疫、肾脏等系统的一个中成药制剂。因安全有效而被西医各领域临床医生所接受和欢迎。企业为了拓展市场,瞄准新生儿领域,确立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作为槐杞黄颗粒的治疗对象。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企业委托我科室先从动物实验开始,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因HIE临床上以惊惕、痉挛、抽搐为其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的惊风范畴。中医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言“肾主脑、生髓”。故本病的中医病机多属肝肾阴亏,阻络动风,当以养阴益气活血为该病的治疗大法。笔者以此为立题依据,选用槐杞黄颗粒作为实验试剂,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该制剂对HIE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同时初步明确其对于HIE的作用机制与途径,从而证明该制剂治疗HIE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其投入新生儿临床运用提供有力的佐证。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以上研究背景,通过进行有关HIE的中医文献与基础理论研究,结合现代西医学关于HIE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此次动物模型实验的数据结果来分析探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运用槐杞黄颗粒治疗HIE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验依据。实验方法:本实验选用Vannucci模型作为HIE动物造模模型,采用槐杞黄颗粒对新生SD大鼠进行灌胃治疗,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动物行为学观察以及病理切片的HE染色来评估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脑缺氧缺血以及脑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SP法、平均光密度测定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来测定Caspase-3、S100B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1.行为学观察:造模成功后,模型组SD大鼠均出现行为能力改变,主要表现为对侧肢体运动障碍,睁眼困难等改变。而假手术组SD大鼠无上述改变。槐杞黄组SD大鼠早期的行为能力有与模型组相似的改变,后期行为能力改变较前期而言有减轻。2.HE染色观察结果:完成造模后的几个特定时间点,假手术组SD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表现均正常;模型组SD大鼠脑组织细胞出现坏死以及细胞核溶解等情况;槐杞黄组与模型组相比,早期改变与模型组相似,后期脑组织改变优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脑组织相似。3.免疫组化结果:模型组SD大鼠血清中S100B、Caspase-3浓度与假手术组SD大鼠S100B、Caspase-3浓度相比,在2h、1d、3d、7d四个时间点均有升高,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着(p<0.01),该结果提示:新生儿HIE动物模型造模的制备是成功的;造模后1d、3d、7d三个时间点,槐杞黄组中的S100B、Caspase-3浓度相较模型组而言均有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槐杞黄颗粒具有下调新生儿HIE模型大鼠血清中S100B、Caspase-3浓度的作用。研究结论:1、槐杞黄颗粒可改善HIE模型大鼠的行为能力,并对HIE模型SD大鼠的脑组织结构具有一定修复功能,说明槐杞黄颗粒具有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发展的作用。2、槐杞黄颗粒可以降低新生HIE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酶含量,以减少脑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延缓疾病发展的目的。3、槐杞黄颗粒可以下调新生HIE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S100B蛋白表达,表明槐杞黄颗粒可以通过干预S100B的表达以延缓病情的发展。通过上述实验研究表明,槐杞黄颗粒可以修复大脑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以及减少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抑制HIE病情发展的作用。
庞进军,王飞华[4](2001)在《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对小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 12 8例小儿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 ,其中 6 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 ,6 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为治疗组 ,用高压氧少于 2疗程 38例 ,超过 2疗程 30例。结果 治疗组治愈 42例 ,显效 14例 ,好转 11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 98.5 % ;对照组治愈 2 6例 ,显效 12例 ,好转8例 ,无效 14例 ,总有效率 76 .6 7%。两组比较 P <0 .0 1。高压氧治疗少于 2疗程治愈率 44 .74% ,超过 2疗程治愈率 83.33,两者比较 P <0 .0 1。结论 高压氧治疗小儿颅内出血疗效好 ,安全 ;延长高压氧治疗 ,可提高治愈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秀芳,唐静,耿翠容[5](2010)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4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临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结果:20例颅内出血患儿行高压氧治疗后病情恢复迅速,尤其是促进意识恢复及终止惊厥效果明显。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王秋云[6](2006)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疗效显着、安全,减少后遗症,增加疗程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霞静[7](2005)在《高压氧综合治疗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92 例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45例按常规治疗为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为治疗组,用高压氧超过3个疗程25例,少于3个疗程22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87%,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高压氧治疗超过3个疗程25例,治愈率80.00%;少于3个疗程22例,治愈率50.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疗效显着,安全,增加疗程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金凤[8](2004)在《视听训练与高压氧治疗对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脑损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视听训练和高压氧在治疗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患儿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20例给予高压氧治疗,20例实施了视听训练,同时高压氧治疗16例。结果:高压氧组(20例)与对照组(30例)疗效比较,两者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49.64,P<0.01),50例患儿中坚持视听训练20例(A组)其中高压氧组16例(B组),对照组4例(C组),未坚持视听训练30例(D组)。疗效比较:A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17.66,P0.01),B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15.76,P<0.01)。结论: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脑神经损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视听训练与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疗效。
李宁,徐晓青,徐宏萍[9](2004)在《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 本文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88例。方法 将对照组与高压氧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 高压氧组总有效率 83% ,对照组总有效率 4 1 %。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可以增效 ,疗效与年龄、类型、瘫痪部位有直接的相关性
二、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运用腕踝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临床研究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研伦理审批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头针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肌张力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现代临床医学研究 |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概述 |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致病因素 |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级 |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辅助诊断 |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 |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研究 |
2.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病名及诊断依据 |
2.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2.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 |
第二部分 实验药物的选择依据 |
1.槐杞黄颗粒的治法功用符合新生儿的特殊体质 |
2.槐杞黄颗粒的治法功用符合新生儿HIE的生理病理及其中医病因病机特点 |
3.槐杞黄颗粒的方药分析与相关研究进展 |
3.1 槐杞黄颗粒的方解 |
3.1.1 槐耳 |
3.1.2 枸杞子 |
3.1.3 黄精 |
3.2 槐杞黄颗粒的现代研究进展 |
3.3 总结 |
第三部分 HIE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四部分 动物实验部分 |
实验一 、槐杞黄颗粒干预作用的动物行为学和病理学观察 |
1.实验动物与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实验小结 |
实验二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HIE大鼠模型S100B含量表达的干预作用 |
1.S100B对于新生儿HIE的临床价值 |
2.样本分组及实验材料 |
3.实验方法 |
4.实验结果 |
5.实验小结 |
实验三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儿HIE大鼠模型Caspase-3 含量的影响 |
1.Caspase-3 对于新生儿HIE的临床价值 |
2.样本分组及实验材料 |
3.实验方法 |
4.实验结果 |
5.实验小结 |
结论 |
1.文献研究部分 |
2.实验研究部分 |
创新点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高压氧治疗机理 |
3.2 氧舱的选择 |
3.3 高压氧治疗时机 |
3.4 疗程 |
3.5 高压氧与临床的关系 |
3.6 其他 |
(5)高压氧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2 临床常规治疗 |
3 高压氧治疗 |
3.1 婴儿氧舱治疗: |
3.2 高压氧治疗方案: |
4 疗效评价 |
5 结果 |
6 讨论 |
6.1 氧舱的选择: |
6.2 高压氧治疗时机: |
6.3 高压氧治疗方案的确立: |
6.4 疗程: |
6.5 其他: |
(6)高压氧治疗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1.4 随访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HBO治疗的疗效与疗程关系 |
2.3 随访结果 |
3 讨论 |
(9)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照组 |
1.2 高压氧组 |
1.3 高压氧治疗方法[1] |
1.4 脑性瘫痪诊断依据[2] |
1.5 疗效标准[3] |
2 结 果 |
2.1 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比较 见表1。 |
2.2 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与年龄比较 见表2。 |
2.3 高压氧组和对照组疗效与瘫痪类型的比较 见表3。 |
2.4 高压氧组和对照组疗效与瘫痪部位比较 见表4。 |
3 讨 论 |
四、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运用腕踝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D]. 贾倩芳.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2]头针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肌张力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D]. 彭婉莹.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3]槐杞黄颗粒对新生大鼠HIE动物模型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D]. 黄天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J]. 庞进军,王飞华. 医学文选, 2001(06)
- [5]高压氧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观察[J]. 杨秀芳,唐静,耿翠容. 现代医药卫生, 2010(02)
- [6]高压氧治疗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J]. 王秋云. 实用医技杂志, 2006(11)
- [7]高压氧综合治疗新生儿和婴儿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J]. 陈霞静. 右江医学, 2005(02)
- [8]视听训练与高压氧治疗对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脑损伤的影响[J]. 刘金凤. 中国临床康复, 2004(21)
- [9]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 李宁,徐晓青,徐宏萍. 重庆医学,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