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明静[1](2021)在《新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N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秋迪[2](2021)在《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区教育具有的本质特点使其在强调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践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个体逐渐提升的学习需求、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成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等等。然而社区教育的实施进程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困境,首先,在价值认知方面表现为整个社区对社区教育的价值认知较为模糊、单一;其次,在教学建设方面表现为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难以切实开展、灵活多元的开展形式未发展起来、经费来源比较局限、难以充分利用到社区内资源及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等;最后,在各主体参与积极性方面表现为参与社区教育建设的主体单一,政府的主导性更强,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及社会组织参加社区教育建设的兴致不强,并且当地政府联合多元主体力量的模式也未成功建立等。对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可知,其根本原因是价值认知的偏失,未能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对社区教育的实践价值展开深入的认识,使其强大的内在动力未得到激发;直接原因是支持社区教育发展内外部客观条件不够,包括社区教育缺乏较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及物质资源条件不足等,使其实质发展的根基不牢固。因此,有必要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对社区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其一,重视社区教育的实践价值。具体措施为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深刻理解社区教育的价值、促进整个社会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推进终身教育法,形成价值一贯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等;其二,明确划分社区教育类型。主要从规范性社区教育、非规范性社区教育及自我导向性社区教育三类进行筹划;其三,明确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明确青少年社区教育内容、中青年社区教育内容及老年社区教育内容;其四,构建社区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构建社区内的实体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另一方面开发、共享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其五,构建社区教育多元主体联动参与机制。具体措施为规范社区教育行政主体行为、加强构建社区教育的发展共同体、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丁晓明[3](2020)在《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要面临的基本国情。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乡村老年人口众多,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保证顺利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老年教育工作人员、政府责任部门工作人员、老年学校工作人员以及乡村老年学习者的调查与访谈,调查分析当前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通过反思,提出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设策略,以期解决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现有问题。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乡村老年人是老年队伍的重要群体以及教育支持体系是乡村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三个方面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从政府、学校及社区三个层面系统分析阐述了国内外对乡村老年教育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对老年教育、乡村老年教育、教育支持体系及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这四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阐述了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标准研究。在理论依据(系统科学理论、人本理论及多中心治理理论)及现实依据(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老年学习者的需求--培养现代社会人、现代社会对乡村老年教育的岗位素养要求--培养现代职业人、乡村老年学习者对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的需求、政府对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的需求)的基础上,从政府、学校、社区及家庭四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标准的内容,并尝试从政府、学校、社区及家庭四个层面提出了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指标体系。第三部分,以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现状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与访谈问卷,选取德州、潍坊、青岛等多个城市,调查对象涉及农村、乡镇等不同区域,通过向乡村老年学习者发放线上及线下问卷,以及对乡村老年教育政府部门工作者、乡镇老年学校工作者以及农村社区工作者进行访谈,深入调查分析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现状。在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老年学校、社区以及家庭四个层面对当前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中政府层面主要包括活动经费、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责任主体等方面。老年学校层面主要包括教育需求、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师资水平等方面。社区层面主要包括思想观念及教育支持力度。家庭层面主要包括情感关怀意识及家庭经济条件。通过对教育支持体系组成部分建设现状的分析,为教育支持体系的后续建设提供现实依据。第四部分,基于对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现状的调查,从政府、老年学校、社区以及家庭四个支持要素层面对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中政府层面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资源经费供给不足、政策及法律法规不明确及责任主体不明确。老年学校层面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不合理、教育模式偏重单一化与传统化以及师资队伍稳定性与专业性不强等三方面。社区层面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社区重视程度不高和社区支持工作缺乏全面性两方面。家庭层面的问题主要是家庭情绪情感关怀意识有待提升及家庭经济资源支持力度有待加大。第五部分,立足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自身问题及建设的指标标准,从政府层面、老年学校层面、农村社区层面以及家庭层面提出山东省乡村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主要策略。其中政府层面主要从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协调资源配置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制度、健全乡村老年教育治理体系,理顺各机构间的关系以及加强考察与评估,督促改进与完善四个方面为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设提供意见建议。老年学校层面的对策主要从关注学员需求,科学设置培养目标、加强乡村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扩大教育供给,转变教育发展模式及拓宽师资队伍来源渠道,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四个层面出发为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设提供意见建议。农村社区层面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工作价值认同感和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加大活动支持及宣传力度两方面。家庭层面的意见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家庭支持与配合力度和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两方面。通过从山东省教育支持支持体系四个构成要素:政府、老年学校、社区及以家庭四个层面出发,通过对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为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的后续建设提供一定的意见参考。

尹伊[4](2020)在《独立自主原则视角下的坦桑尼亚扫盲教育发展历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鉴于发达国家的成人识字率已接近100%,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成人识字率仅为65%,扫盲教育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必然且紧迫的历史任务。其发展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非洲教育事业的成败,甚至国家长远发展的成败。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实施切实有效的扫盲教育方案尤为关键。坦桑尼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坦桑尼亚一波三折的扫盲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扫盲教育虽然起步低,但是波动少。无论政策制定还是实际结果,都表现出持续、稳定的特点,而且文盲减少规模和文盲率减少幅度都是举世瞩目。这种反差何以出现?回答这个问题,有助于中国扫盲教育智慧的世界分享,有助于中外特别是中坦人文交流。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试图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坦桑尼亚扫盲教育各阶段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研究发现,坦桑尼亚扫盲教育一波三折的发展之路,本质上是坦桑尼亚对独立自主发展原则的践行与背离长期相互博弈的过程。坦桑尼亚1961年独立后,在尼雷尔政府管理下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实施了近30年的教育国有化政策。通过坦桑尼亚本国自身的努力,政府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支持下的全国大规模扫盲运动,制定专门性的扫盲政策,建立相关组织机制,开展丰富多样的扫盲课程,同时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扫盲教学。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小学入学率接近100%,成人识字率高达90%以上。然而,这一阶段的独立自主原则并没有辅以科学性与前瞻性的具体战略支持,导致人为战略失误,国内经济崩溃,成人识字率断崖式滑落,扫盲教育成果不可持续。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高层政治变动及国际风云突变,坦桑尼亚被动卷入全球化潮流,逐渐背离尼雷尔时期强调的独立自主发展原则,形成了依赖西方的政治格局。新上任的姆维尼政府在西方的影响下开启了教育自由化转型,强调效率优先,转而小学收费,英语取代民族语言在教学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一阶段盲目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坦桑国内的教育现实问题,扫盲教育发展日渐衰微。21世纪以来,坦桑尼亚国内外大环境迎来转机,政府重新呼吁独立自主发展原则的回归。在扫盲领域,坦政府摒弃了完全意义上对西方教育的盲目崇拜,开始自主地采取了规范扫盲管理;加大财政投入;开展扫盲项目;创新教学方式;促进男女公平等措施,扫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较多挑战,成人识字率总体起伏不定,艰难发展,至今仍不及80%。最后,在独立自主原则的视角下,基于坦桑尼亚扫盲教育的发展历程,笔者提出可供坦桑尼亚扫盲未来发展参考的本土经验、教训及中国启示,具体如下:坦桑尼亚的本土经验包括发动社区的力量和扫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发展教训主要是指未能坚持适切的独立自主原则,存在盲目排外和过度依赖两种极端,同时缺乏科学性与前瞻性的具体战略支持。中国的相关经验包括:独立自主原则要立足国情,不受外部思潮左右;独立自主原则要自主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独立自主原则要以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为支持;独立自主原则要以科学性的具体实践为支撑。这些经验可以成为未来坦桑尼亚扫盲教育发展和中坦扫盲教育合作的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

孟祥皎[5](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成人教育供需研究 ——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J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发展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农村发展、调整城乡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而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人才培养需要依靠教育,所以应该通过成人教育的方式对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进行提升劳动技能培训,把农村现存的劳动力资源变成人才红利。目前已开展的成人教育活动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并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教育供需的不匹配造成了教育供需失衡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教育的有效供给。基于此,本文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J村为例,结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对该村成年人的生产、生活需求以及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教育经费、师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村民自身问题造成了教育供给总量有限、需求不足、教育供给不匹配的失衡局面。因此针对调研村的具体情况从教育学视角出发,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力图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改善教育的供给方式及教育供需现状,团结有效劳动力,促使调研村在经济生活水平获得提高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精神需求,促进乡村战略总目标的完成。

明迪[6](2020)在《成人教育助力农民就地市民化研究 ——以W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乡镇振兴步伐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以小城镇或乡镇为载体的农民市民化——农民就地市民化问题成为研究者的热点。农民就地市民化不仅意味着农民在身份和地域上向乡镇转变,更深层意义上是实现市民意识、道德修养、生活方式等向市民转变。农民就地市民化是在就地城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与传统农民市民化相比,前者可实现性更高且更加具备“人的城镇化”特征。本研究从W镇农民就地市民化的现状出发,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力图为W镇农民加快实现就地市民化献计献策。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结构性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就地城镇化之后的农民为调查对象,从五个维度对农民就地市民化现状进行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在就地市民化过程中普遍存在市民意识较薄弱、道德修养需提升、生活方式待改善、文化素养较低下、技术技能欠完善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试图从农民自身、本地居民、社区、制度等方面剖析问题之成因。相关研究表明,成人教育具有促进弱势群体社会适应的作用。调查过程中,笔者针对参加过成人教育的农民进行深入访谈。结果表明,参加过成人教育的农民,其市民意识更浓,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技术技能更高,生活方式转变更快,能够更好地适应乡镇生活。由此得出,成人教育对于助力农民就地市民化确有成效。为帮助农民实现就地市民化,本研究从成人教育学视角出发,结合农民的就地市民化现状,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增强市民意识教育,转变农民传统观念;开展农民道德教育,提升农民道德修养;基于就地乡镇实际,转换农民生活方式;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赵义情[7](2020)在《区域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策略研究 ——以保定市为例》文中认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区域农村成人教育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乡村有效治理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区域农村成人教育曾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在城乡博弈的过程中,呈现日渐边缘化趋势。故而有必要在了解区域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明确其面临的困境,站在一定战略高度对区域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到,在当前国内外尚未出台农村成人教育相关规划的背景下,河北省保定市农村成人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恢复、发展,如今处于内涵式发展阶段,面临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内容体系不够科学、结构体系不够健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诸多困境。针对上述困境,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教育规划理论、公共治理理论为指导,提出保定市农村成人教育“连接现在与未来、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愿景,并从制度、体系、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即形成基本满足农村成人需要、资源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类型更加多样、形式更加灵活、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农村成人教育格局;具体目标是大力构建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好农村成人教育服务、加大力度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加快农村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实现上述愿景和目标,应遵循前瞻性、特色性、内生性、滚动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策略的关键性议题是加强农村成人学校和成人教育实习基地等基地建设,做好实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治理人才培养等教育培训,同时通过远程教育、农村自考等发展农村成人学历教育。为落实上述内容,具体实施措施是通过强化内涵建设,实现农村成人教育的质变;通过创新发展机制,保障农村成人教育系统有机运行;通过优化结构体系,促进教育大环境良性发展;通过拓宽发展路径,增强区域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活力。为保障区域农村成人教育规划策略有效制定与实施,从宣传引导、制度法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最后对本研究进行了反思,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期望对区域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郭海洋[8](2020)在《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文中指出地方教育史一直是中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研究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的发展历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还原近代石家庄地区教育的历史面貌,探索近代以来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为当代石家庄的教育事业提供历史借鉴。本研究共分为八章内容,第一章内容为开阜前石家庄教育概况,主要概述石家庄古代教育史的发展过程和总结石家庄古代教育的特点。第二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概述,介绍了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石家庄近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第三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初等教育。第四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普通中等教育,主要阐述了中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第五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第六章内容为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第七章内容为日伪奴化教育和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斗争。第八章内容为石家庄新教育的特点与启示分析。石家庄传统教育自先秦时期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与跌宕起伏,为近代石家庄新教育的萌发奠定了重要基础。“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近代教育渐成体系。20世纪初,新学制的相继出台,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石家庄地区新式小学堂的创办,让民众逐渐开始意识到创办新式教育的必要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后,石家庄地区的书院相继改为高等小学堂,比如,栾城龙冈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获鹿县和正定县都成立劝学所,倡办新学。近代石家庄中学堂的发展比较缓慢,清末时期主要有两所,即赵州官立中学堂和正定府官立中学堂。随着新教育的兴起和新式小学堂的大规模出现,创办近代师范教育的历史需求凸显而出,它是近代石家庄新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时期,石家庄地区的师范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为本地区培养了充足的师资力量。“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石家庄随即沦陷,这一时期石家庄存在着日伪殖民区和中共根据地两种政权形式,在日伪统治地区,为配合其军事和经济侵略,日伪当局采取多种奴化教育手段,在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企图建立殖民主义教育制度以维持其殖民统治。随着晋察冀根据地的建立,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始恢复创建学校教育。石家庄地区在晋察冀根据地领导下,各区县的根据地开始恢复办学,并创办了一批新学校,学校数量较之前有所增加。此外,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了一批抗日游击学校以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这些学校没有固定的学制和班制,但是这一系列教育举措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对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建设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清末及民国初期石家庄未出现高等教育,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抗大二分校在石家庄办学,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在石家庄开始创办正规化的高等教育,其中着名的华北大学为解放全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学教育从此走向正规化。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创立为中国革命培养了近万名优秀领导、各类骨干人才,成为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力量。通过研究石家庄地区的教育发展,可以发现石家庄教育的发展历经了两次高峰时期,其中石家庄教育事业在古代时期发展较好时期是在元朝,一度成为了河北地区乃至北方的一个教育中心,书院教育较为突出,出现了着名的封龙书院;近代以来,20世纪初石家庄教育达到了又一个发展高峰期,新式教育兴起,随着石家庄近代化的历程,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回顾石家庄教育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石家庄地区教育兴与衰主要是受到了地缘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最大。纵观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历史,就整体发展趋势而言,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同时,近代石家庄教育的发展有一定滞后性和其自身特点,这也是由当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种原因共同决定的,就此,在最后一章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张小梨[9](2020)在《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文中提出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追求与梦想,也是今天我们汲汲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时代主题。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现代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道路,中国教育现代化裹挟在社会整体现代化浪潮中瞄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职业教育因在教育整体系统中与经济社会直接而又紧密的关系,其现代化历程更具丰富、多彩与艰难,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时代课题。研究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多种视角,多种核心议题,但是基于中国幅员广阔、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无疑是透视现代化发展的的重要观察点。可以说,没有区域的率先职业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我国区域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深圳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已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成就的缩影和体现,对深圳这一研究对象的选择无疑最具典型性和可借鉴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深圳的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一个原本典型的农村教育在深圳实现现代化伟大历程中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作为教育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变迁?本文在分析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城市特点,包括发展的动力、发展的速度、模式等发展道路、特色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为分析的理论基础框架,综合运用历史的、调查的、比较的等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首先,“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定位十分特殊。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历程置于中国社会背景下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和区域化发展,研究分析职业教育在政策规范治理下的应然状态,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水平和我国职业现代化区域化建设路径,从而为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撑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重点对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职业教育现代化与深圳经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从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到适度超前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跨越发展再到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次,经过40多年的探索,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本研究将之概括为: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第三,论文从人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描绘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尤其重要的是揭示出这些目标实现的路径,如通过深圳城市精神的形成促进人的现代化;通过制度的创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通过产教深入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通过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等。最后,论文在结语部分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程明喜[10](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设计主体进行课程设计时所持的导向性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确定中的选择性倾向。课程价值取向伴随课程设计的技术安排和要素实施的全过程,是课程设计具体技术背后的“幽灵”和“无形的手”。笔者在长期从事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多样、课程设计理念纷繁芜杂、各种声音此消彼长现象。由于缺少研究,很多课程参与主体,包括不同培训机构、课程设计者、培训者、参培教师等课程取向意识缺失,无法在相对共识、清晰的课程立场下有效沟通、设计课程并形成合力,这是导致教师培训“无序”与“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师培训的历史与现实,视界从1978年起至2018年,整整贯通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研究旨在考察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三是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教师培训历史发展为主线,聚焦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主要采取了文献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一是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检索和阅读,确立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依据不同时期教师培训重要政策和关键事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置于历史坐标下,还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历史真相。二是文本分析。研究按教师培训发展四阶段展开,选取了不同时期多种形态的教师培训课程37份,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方面展开文本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并依据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做出判定,最后,确定了不同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变迁。三是德尔菲法和访谈法。通过文献阅读,初步圈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1位培训专家的函询,确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培训政策与标准、培训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及参训教师的访谈,揭示了不同因素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以及“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取向;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课程呈现出能力中心取向;“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课程呈现出专业发展取向与综合素养取向并存取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整体上呈现出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专业发展、向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第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与变迁受多种因素影响。第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本研究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第一,加强教师培训课程研究,提升课程取向意识,在明晰的课程取向指导下实施课程设计技术;第二,加强教师培训政策、标准和理论学习,确保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和规范的课程设计技术。二是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第一,把握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作出正确判断;第二,有意识地建立课程设计团队,避免课程设计者个体视角偏见和经验束缚;第三,本着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设置培训项目,基于教师实际,聚焦主题设计培训课程。三是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第一,立足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时更新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第二,立足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及时出台教师培训政策、推广教师培训经验。四是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第一,进行综合素养取向下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第二,选择知识社会学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行深度分析。

二、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2)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问题:社区教育如何服务人的终身学习需求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社区教育
        (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五、研究理论依据
        (一)终身学习理论
        (二)学习型社会理论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一章 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的基础理论分析
    一、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一)社区教育的国外发展历程
        (二)社区教育的国内发展历程
    二、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的发展特质
        (一)社区教育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二)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联系
        (三)终身学习理念对社区教育发展的影响
    三、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的应然价值定位
        (一)社区教育推动和谐社区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二)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三)社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第二章 社区教育的实施现状研究
    一、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概况
        (一)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二)社区教育的主要模式
        (三)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
    二、社区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社区教育实施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章 社区教育的实施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一、社区教育的实施困境分析
        (一)社区教育价值认知方面
        (二)社区教育教学建设方面
        (三)社区教育各主体参与积极性方面
    二、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社区教育发展价值的认知偏失
        (二)社区教育缺乏较完善的教学课程设置
        (三)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四)社区教育的物质资源条件不足
第四章 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的策略研究
    一、重视社区教育的应然价值
        (一)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深刻理解社区教育的价值
        (二)促进整个社会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三)建立社区教育的目标体系
        (四)推进终身教育法,形成价值一贯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二、明确划分社区教育类型
        (一)规范性社区教育
        (二)非规范性社区教育
        (三)自我导向性社区教育
    三、明确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
        (一)青少年的社区教育内容
        (二)中青年的社区教育内容
        (三)老年的社区教育内容
    四、构建社区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
        (一)社区内的实体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
        (二)开发并共享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
    五、构建社区教育的多元主体联动参与机制
        (一)规范社区教育行政主体行为
        (二)加强构建社区教育的发展共同体
        (三)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社区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乡村老年人是老年队伍的重要群体
        3.教育支持体系是乡村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3.已有研究评述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1.老年教育
        2.乡村老年教育
        3.教育支持体系
        4.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
二、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标准研究
    (一)建设标准的基本依据
        1.理论依据
        2.现实依据
    (二)建设标准的内涵解析
        1.建设标准的内容分析
        2.建设标准的指标体系
三、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现状调查
    (一)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2.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二)调查结果
        1.政府层面
        2.老年学校层面
        3.农村社区层面
        4.家庭层面
四、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
        1.资源经费供给不足
        2.政策及法律法规不健全
        3.责任主体不明确
    (二)老年学校层面
        1.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不合理
        2.教育模式偏重单一化与传统化
        3.师资队伍稳定性与专业性不强
    (三)社区层面
        1.社区重视程度不高
        2.社区支持工作缺乏全面性
    (四)家庭层面
        1.家庭情绪情感关怀意识有待提升
        2.家庭经济资源支持力度有待加大
五、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策略
    (一)政府层面
        1.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协调资源配置机制
        2.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制度
        3.健全乡村老年教育治理体系,理顺各机构间的关系
        4.加强考察与评估,督促改进与完善
    (二)老年学校层面
        1.关注学员需求,科学设置培养目标
        2.加强乡村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3.扩大教育供给,转变教育发展模式
        4.拓宽师资队伍来源渠道,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三)农村社区层面
        1.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工作价值认同感
        2.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加大活动支持及宣传力度
    (四)家庭层面
        1.加大家庭支持与配合力度
        2.改善家庭经济条件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4)独立自主原则视角下的坦桑尼亚扫盲教育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扫盲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2.坦桑尼亚在非洲扫盲发展史上具有独特代表性
        3.分享独立自主扫盲经验是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抓手
    (二)概念界定
        1.文盲
        2.扫盲教育
    (三)文献综述
        1.关于扫盲教育观的研究
        2.关于整个非洲和非洲国别扫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3.关于坦桑尼亚扫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4.关于中国扫盲教育发展经验的研究
        5.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六)研究预期的创新点
一、独立自主原则的倡导:独立初期坦桑尼亚的扫盲教育(1961-1967年)
    (一)独立初期坦桑尼亚的社会状况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2.扫盲教育实施效果不佳
    (二)独立自主发展原则的提出
        1.为了独立自主的发展
        2.为了自力更生的教育
    (三)独立自主原则的倡导对独立初期坦桑尼亚扫盲教育的影响
        1.独立自主原则的倡导是扫盲教育发展的现实之需
        2.独立自主原则的倡导有利于激发广大群众对扫盲的热情
二、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践:尼雷尔时期坦桑尼亚的扫盲教育(1961-1986年)
    (一)尼雷尔时期扫盲教育的实践过程
        1.国家统领全国大规模扫盲运动
        2.发布政策与建立组织机制
        3.开展丰富多样的扫盲课程
        4.小学免费义务教育阻断文盲源头
        5.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扫盲教学
    (二)尼雷尔时期扫盲教育取得的成就
        1.扫除国内大量文盲
        2.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
    (三)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践对尼雷尔时期扫盲教育的影响
        1.独立自主原则是尼雷尔时期扫盲教育的主旋律
        2.独立自主发展的基础上缺乏科学理性的战略支持
三、独立自主原则的背离:后尼雷尔时期坦桑尼亚的扫盲教育(1987-1999年)
    (一)后尼雷尔时期扫盲教育发展衰微
        1.扫盲教育发展倒退阶段(1986年-1990年)
        2.扫盲教育发展缓慢前行阶段(1990-1999年)
    (二)后尼雷尔时期扫盲教育发展衰微的主要原因
        1.国内外社会大环境的恶化
        2.宏观教育系统环境的变化
        3.扫盲教育内部所受的影响
    (三)独立自主原则对后尼雷尔时期扫盲教育的影响
        1.独立自主原则的背离导致扫盲教育的西方中心倾向
        2.独立自主原则的背离导致扫盲教育缺乏可持续性
四、独立自主原则的回归:21世纪以来坦桑尼亚的扫盲教育(2000年至今)
    (一)21世纪扫盲教育发展的新转机
        1.国内政治经济改善
        2.小学学费重新免除
        3.全球实施扫盲战略
    (二)21世纪扫盲教育的发展现状
        1.规范扫盲管理
        2.加大财政投入
        3.开展扫盲项目
        4.创新教学方式
        5.促进男女公平
    (三)独立自主原则的回归对21世纪坦桑尼亚扫盲教育的影响
        1.独立自主原则的回归有利于坦桑尼亚重新审视本国教育问题
        2.独立自主原则的回归顺应了非洲发展的时代要求
        3.独立自主原则的回归未能完全解决扫盲教育发展的局限
五、独立自主原则视角下坦桑尼亚扫盲发展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启示
    (一)坦桑尼亚扫盲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1.坦桑尼亚扫盲教育发展的本土经验
        2.坦桑尼亚扫盲教育发展中的教训
    (二)可供坦桑尼亚借鉴的中国经验
        1.独立自主原则就是要立足国情、不受外部思潮左右
        2.独立自主原则就是自主地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3.独立自主原则要以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为支持
        4.独立自主原则要以科学性的具体实践为支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乡村振兴背景下成人教育供需研究 ——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J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问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关键概念辨析及界定
        一、成人教育
        二、非正规教育
        三、非正式教育
        四、继续教育
    第四节 理论依据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教育供需理论
    第五节 研究结构、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论文结构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四、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二章 成人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研地简介
        一、日常生活
        二、民风民俗
        三、管理治理
        四、经济发展
        五、文化程度及发展观念
        六、可利用资源
    第二节 成人教育供给与需求现状
        一、农村成人教育供给现状
        二、农村成人教育需求现状
        三、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意向调查
第三章 农村成人教育供给失衡原因分析
    第一节 教育的供给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
        二、国家教育经费占比低
        三、师资不足
        四、教育供给价格高
    第二节 教育的需求
        一、受教育者个人因素影响
        二、劳动力需求结构改变
        三、教育供给方式不匹配
第四章 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策略探讨
    第一节 发展师资
        一、建立成人教育师资队伍
        二、建立教学负责制
        三、优化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二节 唤醒和引导教育需求
        一、改变传统思想
        二、因材施教
    第三节 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方法
        一、合理设置教育内容
        二、运用多种教育手段
        三、改变教育活动方式
        四、创设新教育环境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一、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
    二、期刊文章
    三、报纸期刊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成人教育助力农民就地市民化研究 ——以W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2.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得以重视
        3.W镇实现就地市民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4.助力农民就地市民化是成人教育的价值彰显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现有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四)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研究创新点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就地城镇化
        2.农民市民化
        3.就地市民化
        4.成人教育
    (二)理论基础
        1.人口迁移理论
        2.城乡等值化理论
        3.人力资本理论
三、W镇农民就地市民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调查过程
        1.调查设计
        2.调查过程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W镇基本情况
        2.W镇农民就地市民化的现状分析
        3.成人教育助力W镇农民就地市民化的现状分析
四、W镇农民就地市民化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W镇农民就地市民化存在的问题
        1.市民意识较薄弱
        2.道德修养需提升
        3.生活方式待改善
        4.文化素养较低下
        5.技术技能欠完善
    (二)成因分析
        1.农民小农意识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本地居民的引领作用难发挥
        3.社区组织和文化建设欠完善
        4.政策及制度实施存在一定的障碍
五、成人教育助力农民就地市民化的对策
    (一)增强市民意识教育,转变农民传统观念
    (二)开展农民道德教育,提升农民道德修养
    (三)基于就地乡镇实际,转换农民生活方式
    (四)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五)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成人教育助力农民就地市民化的问卷调查
    附录2 :成人教育助力农民就地市民化的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区域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策略研究 ——以保定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1.1.2 乡村有效治理的诉求
        1.1.3 农村成人教育的离位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区域农村成人教育发展
        1.4.2 教育规划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研究方法
    1.6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区域农村成人教育
        2.1.2 教育规划策略
    2.2 理论基础
        2.2.1 战略管理理论
        2.2.2 教育规划理论
        2.2.3 公共治理理论
第三章 区域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困境分析——以保定市为例
    3.1 保定市农村成人教育发展阶段
        3.1.1 恢复发展期(1978-1992 年)
        3.1.2 蓬勃发展期(1993-2009 年)
        3.1.3 转型发展期(2010 年至今)
    3.2 区域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困境分析
        3.2.1 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3.2.2 内容体系不够科学
        3.2.3 结构体系不够健全
        3.2.4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第四章 保定市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策略
    4.1 愿景
    4.2 目标
        4.2.1 总体目标
        4.2.2 具体目标
    4.3 原则
        4.3.1 前瞻性原则
        4.3.2 特色性原则
        4.3.3 内生性原则
        4.3.4 滚动性原则
    4.4 关键性议题
        4.4.1 加强基地建设
        4.4.2 做好教育培训
        4.4.3 重视学历教育
    4.5 具体推进策略
        4.5.1 强化内涵建设
        4.5.2 创新发展机制
        4.5.3 优化结构体系
        4.5.4 拓宽发展路径
第五章 区域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保障
    5.1 加大宣传引导
    5.2 完善制度法规
    5.3 加强组织领导
    5.4 加大经费投入
    5.5 加强师资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史料整理
        一、研究现状
        二、近代石家庄教育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三、教育方志的功用与价值
    第四节 研究理论及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概念界定
        一、近代化
        二、中国教育近代化
        三、近代中国教育史
        四、石家庄
        五、近代石家庄教育
    第六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设计
    第七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开阜前石家庄教育概况
    第一节 石家庄古代教育史概述
        一、商周至隋唐时期的石家庄教育
        二、宋元明清时期的石家庄教育
    第二节 石家庄的书院教育
        一、石家庄书院的历史嬗变
        二、封龙书院及其历史影响
    第三节 石家庄古代教育的历史功绩
        一、石家庄地区一度成为北方教育的中心
        二、义学的发展积累了办学经验
        三、传统书院为近代学堂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社学和义学对推动教育普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传统教育使社会形成了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第二章 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概述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文化背景
        三、教育环境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教育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新式教育的兴起
        三、建立近代学校体系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二、学校的管理和课程适应社会发展
        三、职业教育的曲折发展
第三章 近代石家庄初等教育
    第一节 清末民初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清末小学教育的萌芽
        二、民国小学校的兴起
        三、铁路通车与职工子弟小学的建立
        四、主要小学介绍
    第二节 教育管理
        一、学制与课程设置
        二、德育教育
        三、教研机构及其活动
        四、教师联合会及其活动
    第三节 义务教育实验教育区的设立及其成效
        一、推行义务教育实验教育区背景
        二、石家庄义务教育实验区的设立
        三、义务教育实验区的成效
    第四节 教会小学、女子小学与少数民族小学
        一、天主教教区的设立
        二、天主教与教会小学
        三、伊斯兰教与回民小学
        四、女子小学
    第五节 近代石家庄新式初等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新式小学的广泛建立扩大了受教育人群的范围
        二、为中等教育发展输送了优秀人才
        三、培养了大量近代化社会公民,推动了社会发展
        四、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变革
第四章 近代石家庄普通中等教育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新式中学堂的建立
        一、“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学教育的启动
        二、赵州官立中学堂
        三、正定府官立中学堂
    第二节 民国“新学制”与普通中等教育的发展
        一、新学制的颁行与中学“三三分段制”的确立
        二、河北省省立第十五中学校
        三、私立石门初级中等学校
    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二、招生与管理
        三、行政管理
    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的特点
        一、学生课业负担重,课程难度较大
        二、省立中学师资雄厚
        三、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设施齐备
        四、学生思想进步,投身革命事业
第五章 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
        一、清末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
        二、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
        三、石家庄师范教育的发展
        四、师范教育的典范-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
        五、近代石家庄师范教育的积极影响
    第二节 近代石家庄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兴起的原因
        二、石家庄地区职业教育的类型
        三、近代石家庄职业教育的评价
第六章 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
    第一节 抗大二分校
        一、抗大二分校在石家庄建立
        二、教育宗旨
        三、抗大二分校的教学与管理
        四、抗大二分校的历史作用
    第二节 马列学院、中央外事学校与华北军政大学
        一、马列学院
        二、中央外事学校
        三、华北军政大学
    第三节 华北大学
        一、华北大学的成立
        二、教学与管理
        三、华北大学工学院
        四、华北大学农学院
        五、着名教育家在华北大学的教育实践
        六、华北大学的历史功绩
        七、华北大学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创办的现实启示
    第四节 华北高教会与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一、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二、文法学院的课程改革
        三、对院系进行初步调整
    第五节 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综合评价
        一、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主要成就
        二、近代石家庄高等教育的启示
第七章 日伪奴化教育和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斗争
    第一节 石家庄的沦陷与教育浩劫
        一、石门伪政权的建立
        二、日伪对教育的破坏
    第二节 日伪奴化教育的实施
        一、推行学校奴化教育
        二、奴化社会教育
        三、统制报刊强化奴化宣传
        四、利用宗教进行反共宣传
    第三节 日伪在石家庄推行奴化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泯灭了民族意识和斗争精神
        二、盲目推崇日本,轻蔑自己的祖国
        三、维护封建礼教,做封建主义的殉葬品
        四、培养了一批顺从殖民统治的御用知识分子
    第四节 石家庄人民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一、晋察冀边区政府出台一系列教育实施办法
        二、抗日根据地的学校教育
        三、社会教育与冬学运动
        四、抗日文化教育的宣传及其作用
第八章 近代石家庄教育的历史反思及启示
    第一节 近代石家庄新式教育的变迁特点
        一、新式教育不断正规化
        二、企业办学是近代石家庄教育的重要支撑
        三、私立学校发展迅速
    第二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滞后原因分析
        一、经济滞后制约教育发展
        二、政府的管理不善
        三、教育观念落后与人口素质低下
        四、教育经费不足
    第三节 近代石家庄教育对当今教育发展启示
        一、经济发展与地方教育经费充足促进教育发展
        二、政治变迁影响地方教育发展
        三、文化因素影响地方教育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解析
        一、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特性
        三、深圳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二章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职业教育
        一、区域发展理论及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理论
        一、现代化的理论与深圳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第三节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分析框架
        一、宏观层面:体制机制的建设
        二、中观层面:职教文化的建构
        三、微观方面:产教融合的深化
第三章 国家整体视野中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调整结构扩张式发展阶段(1978 年至1990 年)
        二、调整规模稳健式发展阶段(1991 年至1999 年)
        三、转型改革内涵式发展阶段(2000 年至2009 年)
        四、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发展阶段(2010 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逐步形成
        二、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
        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着增强
        四、职业教育法制机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化发展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为基础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为推进手段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本土性为特色亮点
第四章 区域视野中的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
        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适度超前
        二、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协同发展
        三、社会需求催生职业培训、技能培训
    第二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一、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结构体系
        二、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质量体系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
    第三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品牌的打造
        一、打造职业教育的“深圳质量”
        二、打造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三、打造面向市场的成人教育品牌
    第四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形成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借鉴、创新、超越中实现
        二、职业教育法治化建设在特区立法优势中体现
        三、职业教育区域化发展在开放性发展中凸显
第五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分析
    第一节 多层次推进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
        一、产业发展情况
        二、“宝安模式”内容
        三、“宝安模式”成效
    第二节 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二、“中职电大直通车”内容
        三、“中职电大直通车”成效
    第三节 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
        一、“职教集团”背景
        二、“职教集团”特点
        三、“职教集团”成效
    第四节 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现状
        二、“校企合作”内容
        三、“校企合作”成效
第六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及实现路径
    第一节 以城市精神促进人的现代化
        一、深圳城市精神的内涵
        二、强化思想引领的价值
        三、强化道德规范的作用
        四、职业素养人才的培养
    第二节 以制度创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
        二、完善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
        三、完善地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四、完善校地合作办学机制
    第三节 以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一、强化产教的深度融合力度
        二、加大产教合作的制度建设
        三、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
        四、促进职教集团全面发展
    第四节 以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
        一、深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
        二、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
        三、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
结语: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与问题
    一、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二、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三、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存在的问题
    四、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问题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理解及界定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
        二、课程设计
        三、价值与价值取向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的研究
        一、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二、教师培训历史分期研究
        三、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研究述评
    第二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
        一、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究
        四、教师培训课程问题与策略研究
    第三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一、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师培训的其他研究
        一、教师培训思想研究
        二、教师培训理论研究
        三、教师培训政策研究
        四、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五、教师知识与教师素质研究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本体论研究
    第一节 价值取向及其相关范畴
        一、价值与价值取向
        二、价值取向形成的机制
        三、价值取向的特点、作用与规定性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及其价值取向
        一、一般意义课程的多种界说
        二、教师培训课程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
    第一节 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二节 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并举阶段(1989-199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三节 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四节 “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 年至今)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分析
    第一节 知识中心取向教师培训课程的探察(1978-1988 年)
        一、学历补偿培训:八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非学历培训:八十年代非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中心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二节 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分析(1989-1998 年)
        一、学历补偿与提高培训:九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向能力过渡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三节 能力中心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透视(1999-2009 年)
        一、全员教师岗位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教师培训课程能力中心价值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四节 专业发展与综合素养取向下教师培训课程的聚焦(2010 年至今)
        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培训课程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六章 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确定
        一、可能影响因素的圈定
        二、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三、影响因素的分类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培训政策与标准
        三、培训理论与实践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
        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六、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
    第三节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一、社会学的视角
        二、课程目标的社会应对与选择
        三、课程结构的社会谋划与平衡
        四、课程内容的社会筛选与重组
        五、培训方式的社会惯习与创新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呈现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向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
        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
        二、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三、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四、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N市为例[D]. 周明静.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终身学习理念下社区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 吴秋迪.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3]山东省乡村老年教育支持体系研究[D]. 丁晓明.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独立自主原则视角下的坦桑尼亚扫盲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 尹伊.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5]乡村振兴背景下成人教育供需研究 ——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J村为例[D]. 孟祥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成人教育助力农民就地市民化研究 ——以W镇为例[D]. 明迪.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7]区域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策略研究 ——以保定市为例[D]. 赵义情. 河北大学, 2020(08)
  • [8]近代石家庄教育史研究[D]. 郭海洋. 河北大学, 2020(08)
  • [9]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D]. 张小梨. 天津大学, 2020(01)
  •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 程明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