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供水行业设备管理的技术进步(论文文献综述)
袁枚[1](2021)在《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当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步伐的推进与加快,高层建筑和居民住宅小区的规模日益增加,原有老旧管网的供水压力降低,逐渐开始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为了能够满足城乡高层居民饮用水的问题,二次供水模式产生。SW公司在供水领域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致力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二次供水设备行业少数几家全国性质的大型的综合型高新技术类企业。该公司在研发与生产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的产品是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和二次供水设备,包括变频供水设备以及负压供水设备。随着国家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以及“统建统管”政策的推动,二次供水行业迎来了集中爆发阶段。与此同时,国内外二次供水设备上下游供应商的品牌产品链在不断的扩大,行业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SW公司目前在用的市场营销策略已经不能够满足于目前的市场竞争现状。本文以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的营销策略作为主要的研究的对象,首先根据相关的营销策略理论知识,对SW公司的发展历程问题进行了阐述,结合SW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从其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角度详细分析了SW公司目前的市场营销策略发展现状,发现SW公司目前营销策略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从SW公司的营销环境进行深入剖析,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它的宏观环境,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其优劣势,运用STP市场中的目标定位理论进行它的目标市场定位选择。最后通过对SW公司的营销发展现状的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及发现的一些问题,综合地运用4Ps营销组合战略为SW公司制订和实施营销策略的思路进行了研究和制定。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制定的营销策略一定程度上能够顺利有效实施,本文还为SW公司制定了相关的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在营销策略实施过程中的顺利。本文通过对SW公司的二次供水设备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深入研究,运用理论工具对SW公司的优劣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不仅对SW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重新修订,同时对其他相关的设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指导意义。
钟敬康[2](2021)在《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包括PPP在内的多种合作模式广泛应用到供水行业,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同时,供水行业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投资需求增加等众多挑战。对此建立一套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供水系统运行过程绩效评估体系,将为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科学高效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供水绩效评估现状深入研究,结合我国供水行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注重对供水运行过程的评估管理,构建了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指标体系,涵盖生产、水质、管网、服务以及综合五大类,建立了兼具科学性、适用性和易推广性的综合指标体系,较为全面的覆盖了供水运行全过程,以期更好地反映我国供水行业目前的现状和趋势。为准确衡量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本研究将群体决策思想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基础上进行专家决策对权重加以优化确定绩效指标权重,大大提高了权重划分合理性;同时依据历史数据和相关国家标准,确定了绩效指标的基准值和标准化方程,对填报数据的质量进行了可靠度评价;并制定了绩效评估评分方法,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供水绩效评估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国供水行业的特点以及建立供水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结合我国供水行业发展情况及国内外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了符合我国供水行业的供水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分为绩效评估管理前期准备、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建立和绩效评估后续管理三大部分,为我国供水绩效管理提供有益参考。最后开展了供水绩效评估在典型企业的示范应用。选取了6个不同级别的示范供水公司开展了供水绩效评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验证了评估方法体系的可行性。通过示范应用,不仅可以发现供水企业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可以不断完善供水绩效评估方法,使评估方法更加科学,为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开展供水行业绩效评估管理,对于政府管理、行业发展、企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不断坚持与完善,提高我国供水行业发展水平。
乔明丽[3](2021)在《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水淡化可以从根本上增加淡水量,是我国沿海地区缺乏淡水资源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随着海水淡化成本的不断降低,海水淡化相较于远距离大规模调水工程综合成本更低,目前国内海水淡化产业正属于朝阳产业,未来海水淡化产业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紧抓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脉搏,开展了包括海水淡化厂运营维护、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和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与运营等方面的业务,而且意在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做大做强。但由于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在发展战略、公司内部子公司之间配合、产品市场开拓和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研究国内、国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分析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所在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运用各种分析工具,明确了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目前的发展环境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明确了企业发展愿景、企业使命和企业定位;明确了具体战略目标为:2025年海水淡化设施产能达到日产230万立方米,搭建投资运营、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金融服务五大平台,超过300亿元的产业产值;2030年产能达到日产400万立方米,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将五大平台做到稳固而宽广,海水淡化产业集聚效应凸显,达到700亿元产业产值。最后分别从组织、资金、人才和制度四个方面制定保障措施,确保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的发展战略能够落地并成功实施。
吴玉贤[4](2021)在《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原来的城市供水已不能满足高层居民的用水需求,因此二次供水系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设施。二次供水系统是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城市高层住宅正常供水的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许多早期的二次供水系统的供水性能存在严重问题,包括高层建筑设计设施老化,系统设计不良,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对高层住宅水质造成严重影响,给整个城市的供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研究和设计一种符合需求的新型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本文通过系统归纳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现代城市社区现有远程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城市供水系统的发展趋势。通过VPN网络框架,设计了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统一管理平台。根据二次供水系统的需要,在建立二次供水终端和监控视频中心之间的同步输送数据时,必须注意VPN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稳定性。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平台选用Fame View组态软件,操作人员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组态软件的画面和数据。系统采用研华科技的基于B/S模式的组态软件Web Access来设计上位机界面,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来完成系统上位机的整个工程设计、数据库相关设备、屏幕构建和软件管理,在本地或异地均可通过浏览器操作。系统利用PLC控制和PID调节功能,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恒压输出自动供水。其核心操作方式是根据恒压供水系统中水泵的运行状态和转换过程设计的PLC控制程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管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大提高了城市供水管理水平和供水专业管理水平,节约了成本。该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智能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GIS技术,实现了对泵房的全程监控和无人值守运行,实现了科学调度,有效提高了城市二次供水过程中的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供水量。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供水服务质量。本文创新的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原则,从整体框架和管理的框架泵室到监控平台。结合市内现有的二次供水情况,综合管理平台框架,为子泵间的关联和通信提供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张丽君[5](2020)在《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城市供水,作为市政公用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不仅关系到普通民众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实行的是特许经营模式。然而,随着城市供水水资源短缺与城市需水量巨大的供需矛盾日益加重以及水污染不断加剧,城市供水行业改革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层面分析了S市工业园区供水行业改革的历程及存在问题并作了相关原因分析:政府监管依据的不完善阻碍着供水行业改革可持续发展;监管机制的不规范缺乏执行科学性和有效性;公共责任缺失导致了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水价定价机制不健全无法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供水企业水处理标准及能力不足影响水质稳定性;城市管网老化导致漏损严重;智慧水务建设的不够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公众参与力度不够,公众治理有效性低;公共设施水资源损坏造成安全隐患。本文梳理了供水、供水行业和市政公用事业三个基本概念,阐述了公共物品理论、政府责任理论、社会治理理论,并通过对国内外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的分析获得启示,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层面构建“多元主体”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保证供水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规范政府监管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明确政府公共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水价定价机制,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供水企业提高水处理技术,保证居民用水质量;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提高城市供水效率;加强供水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与机制,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法律知识,提升节约用水意识。
葛盛娅[6](2020)在《近代天津法租界市政建设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天津法租界自1861年开辟到1945年收回,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建设,从无到有地发展成天津最先进、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区域之一。本文围绕天津法租界的市政建设展开探讨。针对目前天津法租界研究中历史研究较多而具体建设内容的研究较少,对某一时间节点的研究较多而对建设发展变化研究较少等问题,旨在于通过梳理法租界建设过程中道路、排水、交通体系等方面的革新发展,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认知法租界进行市政建设的特点。为理解天津法租界的城市发展、评价其历史价值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六章,第一章明确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阐释市政建设的含义,明确研究内容。第二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简述天津法租界的建设背景及其扩张发展的概况,划分市政建设的发展阶段。第三章着眼于道路建设,分析了规划、道路革新、公共照明、绿化等内容。第四章以给排水的建设为重点,探讨了法租界卫生环境的相关问题。第五章梳理了通讯交通体系的建设,包括电车、桥梁、码头、电话等内容,讨论交通工具的变革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第六章探讨了租界市政建设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并总结了市政建设对土地经济的影响。
李玲[7](2020)在《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中国水资源总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2018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971.8立方米(国际公认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小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黑龙江、江西、西藏、新疆等10个省份人均水资源量大于2000立方米。13个粮食主产区平均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458.2立方米,逼近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000立方米),其中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4个冬小麦主产区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立方米,属于极度缺水地区。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需求不断增加,非农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的趋势日趋显着,农业供水量呈下降态势,势必会加剧粮食生产用水安全,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如何破解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日益增强的硬约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的均衡发展是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此,本论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经济学中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农户行为理论、要素稀缺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等分析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理;其次利用统计数据梳理了中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现状,测算水资源与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匹配度,厘清区域间差异特征,刻画了中国水资源非农化的演变趋势,利用泰尔指数、σ收敛、β收敛方法及空间计量分析等模型测度了中国水资源非农化的区域差异、收敛态势、空间关联特征及空间溢出效应;然后通过个案分析及调查问卷从实证方面研究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后从效率提升与空间布局优化两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通过Global超效率DEA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以及各地节水潜力,识别不同因素对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利用GIS软件刻画水资源非农化与粮食生产重心的轨迹演变,进而为实现水资源非农化和粮食安全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从理论上看,水资源非农化体现了效率导向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对粮食生产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具有节水技术替代效应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改进效应,农业水资源利用收益与非农业用水收益的巨大差距可以诱发地方政府部门将稀缺的水资源投放到边际效益更高的工业等领域,实现地方收益最大化,进而提高政府对农业的公共投资和服务水平,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节水设施的使用,节约农业水资源,保证粮食生产;劳动力非农化能促进粮食生产中投入要素的技术替代,同时有利于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促进节水技术的使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构成潜在风险:通过减少粮食生产用水量造成粮食生产用水短缺,诱发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农户利益最大化目标驱使下通过减少灌溉次数及调整种植结构等行为影响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从而威胁粮食安全。本文通过个案分析及问卷调查从微观层面上印证了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等综合因素影响农户节水技术的采纳行为。宏观层面上,根据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得出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区域间差异明显。第二,中国粮食生产与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的区域间差异显着。粮食主产区的水土匹配与水粮匹配度均较低,呈现出“粮多水少”的特征。2000-2017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集中度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其水粮匹配系数则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进一步说明中国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保障作用持续下降,中国未来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的不匹配态势将愈发明显。粮食产量占比与有效灌溉面积呈现正相关,说明灌溉对粮食产量具有显着推动作用,提高有效灌溉率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第三,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中部及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与水资源禀赋及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水资源非农化利用的收敛性检验表明,全国层面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态势,但全国及各区域均呈现绝对β收敛,说明假设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水平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水资源非农化利用的内部差异会自动消失,也说明不同地区的水资源非农化利用可以保持相对同步的增长。中国31个省份的水资源非农化程度存在显着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现象,表明全国各地区的水资源非农化水平存在“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格局,地理空间分布因素应予以重视。选取相关变量考察水资源非农化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各因素在省域范围内的直接效应多呈现正向溢出效应,省域间的溢出效应方向有正有负,各因素的空间总效应中显着的多为正向,说明地区之间影响水资源非农化的各个因素互相牵制带动,区域之间应加强协同,形成良性竞争状态。第四,在水资源非农化趋势不可逆的情况下,解决粮食生产用水短缺风险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粮食生产节流更多的可用水量。分析结果显示,全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未达到最优前沿,粮食生产还有较大的节水潜力。多数省份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呈增长态势,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效率相对较高。基于分区域测算的各地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及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冗余量来看,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地区水资源禀赋关系密切,水资源充沛地区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粮食生产节水潜力巨大。基于全局基准技术框架测算的粮食用水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粮食用水效率增长的驱动作用较大,技术成为制约中国粮食用水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农业灌溉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对粮食用水效率的提高起主要作用。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年降水量、地下水占供水总量比例、小麦播种面积比例及农业用水占比的回归系数均为负,有效灌溉面积的回归系数为正,各因素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因此各地区应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提高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第五,在中国粮食生产重心逐步由南向北、由东部向中部移动的同时,东部、南部地区以及京津地区等非粮食主产地区的水资源非农化水平逐步提高,水资源非农化的空间演进态势与粮食生产重心演变反向发展,因此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被稀释。水资源非农化是与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相一致的必然趋势,但其具有典型的空间异质性,对不同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国家应加强对水资源非农化速度和“农转非”水资源数量的严格控制,同时也要基于粮食生产重心格局,依据比较优势和空间效率均衡原则进行水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做好水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工作。
李宽[8](2020)在《NC水业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被称为“水的世纪”。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城市供水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市政公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国内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的深入推进,水务行业的市场竞争形势愈演愈烈。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打响了水、气、土“三大攻坚战”。十九大报告中,确定了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新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到“千年大计”的战略布局。水务环保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迎来了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作为已经完成了市场化改革、旗下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的NC水业集团,如何根据公司实际,把握这个机遇,找准战略定位,施展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实力,推动转型升级,更加显得关键。本文根据NC水业集团当前发展形势、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其进行发展战略研究。首先,采用PEST法深入分析集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外部环境,重点研究了水务环保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挑战,指出当前条件下必须提升供水服务的智慧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差异化需求,深入推动向水务环境产业的拓展。其次,利用SWOT分析法深入探析NC水业自身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制定了 NC水业SWOT矩阵;基于上述的研究,对NC水业集团战略进行再确定,明确了目标、发展战略、实施对策及保障措施。即:以现有水务环保产业为根基,依托“运营管理、技术研发、资本运作”三大平台,聚焦“民生服务、产业拓展、资本运作、精益管理”,广聚人才、技术、资本驱动要素,着力将NC水业打造成为以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固废处置、清洁能源、环境治理为五大产业支柱,带动工程建设、科技研发多领域发展,在“规模体量、运营管理、创新创造、技术研发、企业美誉度”等方面进入国内同行业第一梯队的全国一流环境产业综合运营商。
宋震[9](2020)在《济南水务某加压泵站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生活中人们对饮用水供水质量,特别是供水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国家对发展绿色节能工业、实现节水减耗等有关指示,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以及通讯技术,设计高效节能、稳定智能化的供水系统成为必然的要求。具体到供水行业最后一公里与民生接触最为紧密的恒压供水业务,其工作核心主要为安全供水与节能减耗,而传统的恒压供水服务存在厂站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供水服务滞后、节能效果差等问题。本文针对供水服务要求提高与供水现状落后的矛盾,研究了济南水务某加压泵站恒压供水系统组成结构及运行原理,以市区某供水站点为研究对象,经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对设备进行选型,系统采用DCS测控技术,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通讯连接,以现场PLC设备控制变频器驱动电机水泵等供水设备实现恒压供水,并配合各类传感器设备采集现场数据完成监控管理,恒压供水系统还与节能型无负压供水系统原理技术相结合,实现安全供水条件下节能减耗,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水务发展的研究及分析,针对系统应用背景及存在问题,结合济南市某泵站恒压供水项目改造工程,依据变频恒压供水理论与节能技术分析,进行了无人值守要求下的控制系统与监控系统需求分析,完成了水泵、电机、变频器、传感器等设备选型及总体设计。并区别传统分区供水方式,利用节能型分区无负压供水系统技术改造供水工艺以实现节能。(2)模糊PID控制器设计。根据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明确实现高质量恒压为恒压供水系统重要目标,如遇非线性、变化多、时间延迟长的较复杂系统,模糊PID控制根据其特性可达成高效快速调控目的。针对本恒压供水系统进行模糊控制系统模型搭建,并通过MATLAB搭建了仿真模型。经论域及隶属度函数设计、模糊规则表设计等,完成了模糊PID控制系统搭建,得出模糊PID仿真结果。(3)控制系统组态设计。根据泵站现状及系统要求选择S7-300 PLC并进行硬件配置,采用STEP7编程软件完成硬件组态、程序编制,通过恒压供水自动程序及水箱子程序等设计,完成恒压供水自动运行、恒压运行、手动运行、液位控制及运行模式切换程序编程,实现系统机组运行、液位控制、数据采集等功能,并选择工业以太网连接PLC与WinCC实现通讯,使控制系统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及恒压供水,自动化运行彻底取代了人工运维等落后供水管理方式。(4)监控系统组态设计。基于WinCC V7.3软件作为监控系统组态,依据监控系统功能实现,进行系统开发,重点通过恒压供水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完成对水务相关作业人员登录页面、泵站工艺监控、水务自动参数、消息管理、数据曲线及数据记录界面展示。根据供水区域中各站点分布较为广泛分散,加压供水数据量庞杂的特点,利用MySQL数据库完成水务分区表、站点表、流量历史记录表等数据库的建立,并与WinCC完成数据对接。系统还增加预测维修功能、绩效考评应用等部分智能化功能,使供水业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5)试验验证与运行情况分析。针对改造前泵站自动化程度低、设备老旧故障及能耗较高问题,通过新设备、新工艺、新系统的应用,完成了泵站改造工作,经过约四个月试运行跟踪后,从安全运行、智慧化应用等方面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价,根据采集自供电、供水单位提供的计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得出泵站实现安全供水条件下节能约60%结果,验证了恒压供水系统与节能型分区无负压供水系统技术工艺相结合的可行性与良好效果。本文恒压供水系统的研究,通过济南市区某泵站系统及节能技术应用,实现了高质量恒压供水、节能减耗,对安全供水、智能化控制及绿色节能应用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李霞[10](2020)在《上海WPG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直以来水都是人类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元素,高层建筑在城市的不断涌现促使二次供水应运而生,二次供水逐渐成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维系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的激增对城市供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多挑战。二次供水的安全稳定、水质的改善提升、供水的节能降耗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也促使中国的水务企业不断进行二次供水领域设备、技术和管理模式上的革新。中国的二次供水市场由起初的无人问津到后来的鱼龙混杂逐步进入到近几年的标准化、规范化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市场潜能使水务企业在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同时不得不应对各种挑战。从品牌建立到成为二次供水设备研发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上海WPG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只用了十二年。专注水务十余载,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这家企业又在业界率先开启了由二次供水设备研发制造向科技物联网的战略转型。本文以这家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所处整体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利用PEST分析法阐述其所面临的宏观外部环境,利用波特“五力”分析法研究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对企业发展历程进行介绍,重点围绕WPG公司所拥有的组织、财务、人力、品牌资源和企业在生产研发、市场营销、业务盈利、业务管理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提炼出企业的内部优劣势;然后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企业发展战略选择,选择SO战略作为企业的最优发展战略;结合企业的发展愿景和目标引申出企业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最后从组织、财务、技术、人力、品牌、文化等六个维度提出保障企业战略得以落实的具体措施。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WPG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一种较为恰当的选择,同时也为同类企业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城市供水行业设备管理的技术进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供水行业设备管理的技术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1)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框架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市场营销概念 |
2.2 SWOT分析理论 |
2.3 PEST宏观环境分析理论 |
2.4 STP市场目标定位理论 |
2.5 4Ps营销组合策略理论 |
2.6 工业品市场细分因素 |
3 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SW公司的发展及市场概况 |
3.1.1 SW公司发展简介 |
3.1.2 SW公司组织架构 |
3.1.3 SW公司技术及研发能力现状 |
3.1.4 SW公司市场销售状况 |
3.2 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营销现状 |
3.2.1 产品策略现状 |
3.2.2 价格策略现状 |
3.2.3 渠道策略现状 |
3.2.4 促销策略现状 |
3.3 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营销存在的问题 |
3.3.1 营销问题调查 |
3.3.2 产品链较为单一 |
3.3.3 产品外观不够精美 |
3.3.4 市场细分不够精确 |
3.3.5 产品定价不合理 |
3.3.6 营销能力不足 |
3.3.7 标准化产品不符合市场预期 |
4 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营销环境分析 |
4.1 SW公司PEST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SW公司微观环境分析 |
4.2.1 SW公司竞争对手分析 |
4.2.2 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分析 |
4.2.3 供应商力量分析 |
4.2.4 顾客力量分析 |
4.3 SW公司SWOT分析 |
4.3.1 SW公司优势分析 |
4.3.2 SW公司劣势分析 |
4.3.3 SW公司机会分析 |
4.3.4 SW公司威胁分析 |
4.3.5 SW公司SWOT分析 |
5 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STP分析 |
5.1 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市场细分 |
5.1.1 入围市场 |
5.1.2 统建统管市场 |
5.1.3 统建不统管市场 |
5.1.4 统管不统建市场 |
5.1.5 自由市场 |
5.2 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目标市场选择 |
5.3 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市场定位 |
5.3.1 入围市场-中端市场 |
5.3.2 统建统管市场-高端市场,解决方案专家 |
5.3.3 统建不统管和统管不统建市场-中端市场 |
6 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营销策略制定 |
6.1 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营销目标 |
6.2 SW公司产品策略 |
6.2.1 产品标准化策略 |
6.2.2 产品差异化策略 |
6.2.3 新产品研发策略 |
6.2.4 产品组和策略 |
6.2.5 品牌策略 |
6.3 SW公司定价策略 |
6.3.1 产品差别定价法 |
6.3.2 顾客差异化定价法 |
6.3.3 区域差别定价法 |
6.3.4 时间差别定价法 |
6.4 SW公司渠道策略 |
6.4.1 直接销售为主,渠道代理为辅 |
6.4.2 分销商选择 |
6.4.3 网络营销渠道 |
6.5 SW公司促销策略 |
6.5.1 推式策略 |
6.5.2 拉式策略 |
7 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市场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
7.1 组织保障 |
7.1.1 增设市场营销策略部门 |
7.1.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质量责任制 |
7.2 人员保障 |
7.2.1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预防人力资源风险 |
7.2.2 加强市场营销人员培训 |
7.2.3 加强分销商培训 |
7.3 管理制度保障 |
7.3.1 内部管理制度保障 |
7.3.2 外部管理制度保障 |
8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城市供水事业快速发展 |
1.1.2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
1.1.3 城市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 |
1.1.4 中国水资源发展战略客观要求 |
1.2 研究意义 |
1.3 供水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
1.3.1 国外供水绩效评估现状 |
1.3.2 国内供水绩效评估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
2.1 供水绩效指标理论研究 |
2.1.1 指标设立的依据 |
2.1.2 指标设立的原则 |
2.2 城市供水运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目标层分类 |
2.2.1 现行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2.2.2 指标体系框架搭建 |
2.2.3 目标层分类 |
2.3 城市供水运行绩效指标的选取 |
2.3.1 生产类 |
2.3.2 管网类 |
2.3.3 水质类 |
2.3.4 服务类 |
2.3.5 综合类 |
2.4 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指标权重划分及评分方法 |
3.1 城市供水绩效指标权重划分 |
3.1.1 权重划分方法选择 |
3.1.2 改进AHP法划分指标权重 |
3.1.3 指标权重结果确定及分析 |
3.2 城市供水绩效指标标准化 |
3.2.1 定量指标基准值确定 |
3.2.2 标准化方程确定 |
3.3 城市供水绩效评估评分方法 |
3.3.1 绩效数据可靠度评价 |
3.3.2 指标评分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市供水过程绩效评估结果及管理研究 |
4.1 城市供水绩效评估结果分析 |
4.2 城市供水绩效管理必要性探究 |
4.2.1 城市供水行业发展特点 |
4.2.2 供水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
4.3 城市供水绩效管理方法 |
4.4 供水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建立 |
4.4.1 绩效评估管理前期准备 |
4.4.2 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建立 |
4.4.3 绩效评估后续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示范供水企业绩效评估应用与分析 |
5.1 示范水司基本情况介绍 |
5.2 示范水司评估结果分析 |
5.2.1 生产类 |
5.2.2 管网类 |
5.2.3 水质类 |
5.2.4 服务类 |
5.2.5 综合类 |
5.3 评估总分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评估定量指标定义及解释 |
(3)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 总体框架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基本理论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3 简要评述 |
第3章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 |
3.2 PEST分析 |
3.3 EFE矩阵 |
3.4 行业环境分析 |
第4章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4.1 公司内部框架结构 |
4.2 公司资源分析 |
4.3 公司能力分析 |
4.4 价值链分析 |
4.5 IFE矩阵 |
第5章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 |
5.1 SWOT分析 |
5.2 使命与愿景 |
5.3 发展战略制定 |
5.4 发展战略实施 |
第6章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6.1 组织保障 |
6.2 资金保障 |
6.3 人才保障 |
6.4 制度保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战略规划访谈提纲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城市供水信息化的重要性 |
1.1.2 供水物联化 |
1.1.3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统一平台的作用 |
1.2 二次供水研究现状 |
1.2.1 二次供水技术的发展历程 |
1.2.2 供水系统研究现状 |
1.3 城市二次供水系统发展趋势 |
1.4 论文研究课题 |
1.4.1 论文的研究工作 |
1.4.2 论文的内容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框架 |
2.1 城市供水特性 |
2.2 城市供水需求分析 |
2.2.1 供水系统对安全性需求 |
2.2.2 供水系统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
2.3 二次供水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2.3.1 需求分析 |
2.3.2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2.4 二次供水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
2.5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2.6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监控系统整体框架 |
2.7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统一平台的结构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二次供水泵房控制监控系统设计 |
3.1.1 二次供水控制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3.1.2 系统设备选型说明 |
3.2 传输网络系统设计 |
3.2.1 二次供水网络需求 |
3.2.2 网络系统简介 |
3.2.3 网络技术简介 |
3.2.4 二次供水系统VPN网络设计 |
3.3 监控中心设计 |
3.3.1 设计原则 |
3.3.2 监控平台设计指标 |
3.3.3 监控中心主要硬件设备功能设备 |
3.3.4 监控中心调度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3.4 软件系统的设计 |
3.4.1 上位机界面设计 |
3.4.2 PLC软件程序设计 |
3.4.3 Fame View组态软件的系统设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备和系统调试 |
4.1 二次供水现场控制设备调试 |
4.1.1 设备电源调试 |
4.1.2 数据采集信号调试 |
4.1.3 输出信号调试 |
4.1.4 功能测试 |
4.1.5 通讯测试 |
4.2 系统调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 |
(一) 国内研究 |
(二) 国外研究 |
(三) 小结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访谈调查法 |
(三) 比较研究法 |
(四) 归纳总结法 |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五、创新 |
第一章 概念与相关理论 |
一、概念 |
(一) 供水 |
(二) 供水行业 |
(三) 市政公用事业 |
二、相关理论 |
(一) 公共物品理论 |
(二) 政府责任理论 |
(三) 社会治理理论 |
第二章 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的现状 |
一、供水行业改革历程及现状 |
二、供水行业改革成就 |
(一) 特许经营模式促进专业化服务的成长 |
(二) “双水源,双保障”格局提升城市供水安全可靠性 |
(三)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保障了城市供水稳健发展 |
第三章 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的存在问题及原因 |
一、政府层面 |
(一) 政府监管依据的不完善,阻碍供水行业改革可持续发展 |
(二) 政府监管机制的不规范,缺乏执行科学性和有效性 |
(三) 政府公共责任缺失,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 |
(四) 水价定价机制不健全,无法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
二、企业层面 |
(一) 水处理标准及能力不足,影响水质稳定性 |
(二) 城市管网老化,漏损严重 |
(三) 智慧水务建设不够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
三、公众层面 |
(一)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公众治理有效性低 |
(二) 公共设施水资源损坏,造成安全隐患 |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及启示 |
一、国外经验 |
(一) 美国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 |
(二) 英国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 |
(三) 法国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 |
二、国内经验 |
(一) 上海市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 |
(二) 香港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 |
三、启示 |
第五章 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的对策研究 |
一、政府层面 |
(一) 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保证供水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
(二) 规范政府监管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三) 明确政府公共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四) 健全水价定价机制,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
二、企业层面 |
(一) 提高水处理技术,保证居民用水质量 |
(二) 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提高城市供水效率 |
(三) 加强供水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
三、公众层面 |
(一) 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与机制,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
(二) 加强宣传法律知识,提升节约用水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近代天津法租界市政建设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1.2.1 研究对象 |
1.2.2 市政建设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4.1 对天津租界的研究 |
1.4.2 对天津法租界的研究 |
1.4.3 对天津法租界市政建设的研究 |
1.4.4 研究现状总结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对比分析法 |
1.5.3 案例分析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天津法租界的发展与建设阶段 |
2.1 天津法租界市政建设的背景 |
2.1.1 时代背景 |
2.1.2 天津法租界发展概况 |
2.2 天津法租界市政建设的发展概况 |
2.2.1 停滞阶段1861—1870 |
2.2.2 缓慢起步1870—1900 |
2.2.3 全面建设1900—1917 |
2.2.4 快速发展1917—1930 |
2.2.5 维护阶段1930—1945 |
2.3 小结 |
第3章 道路的规划与建设 |
3.1 前期工作:填垫洼地 |
3.2 道路规划 |
3.2.1 规划历程 |
3.2.2 规划特点 |
3.3 道路建设 |
3.3.1 路面材料的革新 |
3.3.2 道路拓宽 |
3.3.3 清洁维护 |
3.4 道路附属建设 |
3.4.1 公共照明 |
3.4.2 公共绿化 |
3.5 对比及联系 |
3.5.1 天津法租界自身的关联 |
3.5.2 上海法租界 |
3.5.3 天津英租界 |
3.5.4 天津华界 |
3.6 小结 |
第4章 给排水建设与卫生 |
4.1 供水系统 |
4.1.1 供水系统的变迁 |
4.1.2 改善防火系统 |
4.2 排水系统 |
4.2.1 明沟排水 |
4.2.2 下水道排水 |
4.3 垃圾处理和城市卫生 |
4.3.1 环境治理 |
4.3.2 生活垃圾处理 |
4.3.3 改善公共卫生环境 |
4.4 对比及联系 |
4.4.1 天津法租界自身的关联 |
4.4.2 上海法租界 |
4.4.3 天津英租界 |
4.4.4 天津华界 |
4.5 小结 |
第5章 通信交通与桥梁码头的建设 |
5.1 通信系统 |
5.1.1 邮政电报 |
5.1.2 电话 |
5.2 公共交通 |
5.2.1 有轨电车 |
5.2.2 公交车 |
5.3 桥梁码头 |
5.3.1 桥梁 |
5.3.2 河岸码头 |
5.4 交通工具的变革与城市发展 |
5.4.1 道路交通工具 |
5.4.2 运输能力的变革 |
5.4.3 思想观念的变革 |
5.5 对比及联系 |
5.5.1 通讯交通建设与其他设施 |
5.5.2 道路的最终形态 |
5.6 小结 |
第6章 市政建设的管理与土地经济 |
6.1 管理机构 |
6.2 建设管理 |
6.2.1 道路和排水建设 |
6.2.2 其他市政设施 |
6.3 城市编号管理 |
6.3.1 道路编号 |
6.3.2 街区编号 |
6.3.3 地块编号 |
6.3.4 门牌号 |
6.4 市政建设顺序与地价 |
6.4.1 经济导向性的市政建设顺序 |
6.4.2 市政建设对地价的影响机制 |
6.4.3 举例分析:1923—1928地价变化 |
6.5 小结 |
第7章 研究总结 |
7.1 结语 |
7.2 创新点与局限性 |
7.2.1 创新点 |
7.2.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天津法租界工部局年度报告-1909年(节选) |
附录B:天津法租界工部局年度报告-1915年(节选) |
附录C:1923年地价 |
附录D:1928年地价 |
附录E:天津法租界路面对照表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水资源非农化问题的研究 |
1.2.2 关于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关系问题的研究 |
1.2.3 关于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 |
1.2.4 关于农业用水效率及其空间差异问题的研究 |
1.2.5 简要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理论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水资源非农化 |
2.1.2 粮食生产用水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2.2.2 农户行为理论 |
2.2.3 要素稀缺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
2.2.4 空间经济学理论 |
2.3 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双重效应 |
2.3.1 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诱致效应 |
2.3.2 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潜在风险 |
2.4 水资源非农化与粮食生产空间格局的关系 |
2.4.1 区域水资源禀赋 |
2.4.2 区域粮食生产地位 |
2.4.3 区域水资源非农化程度 |
2.4.4 区域农业节水空间 |
2.5 本章小结 |
3 中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匹配度分析 |
3.1 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 |
3.1.1 中国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分析 |
3.1.2 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
3.2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3.2.1 中国水资源总量与供给现状 |
3.2.2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状况 |
3.3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分析 |
3.3.1 水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分析 |
3.3.2 水资源利用的区域差异分析 |
3.4 粮食生产水土资源匹配度与区域特征 |
3.4.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4.2 水土匹配系数计算结果与分析 |
3.4.3 水粮匹配系数计算结果与分析 |
3.4.4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水土资源匹配状况分析 |
3.4.5 粮食主产区水利设施与粮食生产的匹配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水资源非农化的区域差异、收敛趋势与空间效应分析 |
4.1 中国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趋势 |
4.1.1 中国用水指标变化情况 |
4.1.2 中国农业用水变化趋势 |
4.1.3 中国用水结构变化趋势 |
4.2 水资源非农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
4.2.1 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 |
4.2.2 城镇化发展水平 |
4.2.3 不同行业水资源利用比较收益变化 |
4.2.4 水资源禀赋特征 |
4.2.5 生态环境保护 |
4.2.6 农业节水技术发展水平 |
4.3 水资源非农化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
4.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4.3.2 水资源非农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
4.3.3 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总体差异的测算及结果分析 |
4.3.4 水资源非农化区域差异的成因分析 |
4.3.5 水资源非农化的收敛趋势检验 |
4.4 水资源非农化的空间效应分析 |
4.4.1 研究方法 |
4.4.2 数据来源与指标设定 |
4.4.3 空间自相关结果分析 |
4.4.4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估计结果 |
4.4.5 空间溢出效应分解 |
4.5 本章小结 |
5 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个案分析 |
5.2 水资源非农化对农户粮食生产用水行为的影响:基于农户的问卷调查 |
5.2.1 理论分析 |
5.2.2 研究假设 |
5.2.3 变量设定、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5.2.4 数据描述性分析 |
5.2.5 实证结果分析 |
5.3 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基于13 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 |
5.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5.3.2 实证分析 |
5.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4 水资源非农化与农业节水空间变化趋势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应对策略之一:提升粮食生产用水效率 |
6.1 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测度 |
6.1.1 模型选择与构建 |
6.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6.1.3 结果与分析 |
6.2 粮食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6.2.1 研究方法 |
6.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6.2.3 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
6.3 提高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政策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7 应对策略之二:优化粮食生产空间布局 |
7.1 水资源非农化与粮食生产重心迁移路径分析 |
7.2 基于空间视角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
7.2.1 加强对水资源非农化进程的监控管理 |
7.2.2 基于效率原则优化区域间及产业间配水方案 |
7.2.3 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 |
7.3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8)NC水业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战略管理的概念 |
2.2 战略管理的过程 |
2.3 战略管理的层次 |
2.4 战略研究的方法 |
第3章 NC水业集团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
3.1 NC水业集团概况 |
3.1.1 集团发展历程 |
3.1.2 集团产业架构 |
3.1.3 集团组织结构 |
3.2 NC水业集团现有战略运行现状描述 |
3.2.1 集团现有战略描述 |
3.2.2 集团运行现状描述 |
3.3 NC水业集团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战略目标不明确 |
3.3.2 战略规划与内外部环境不相适应 |
3.3.3 战略实施缺乏有效支撑保障措施 |
第4章 NC水业集团战略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PEST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SWOT分析 |
4.2.1 优势 |
4.2.2 劣势 |
4.2.3 机会 |
4.2.4 威胁 |
第5章 NC水业集团发展战略再确定与实施 |
5.1 集团发展战略再确定与定位 |
5.1.1 集团战略定位原则 |
5.1.2 集团战略目标的确定 |
5.2 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策 |
5.2.1 健全人才发展体系 |
5.2.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5.2.3 创新集团发展思路 |
5.2.4 强壮支持保障体系 |
5.2.5 提升运营管理能力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济南水务某加压泵站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城市水务发展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变频恒压供水理论分析 |
2.1.1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基本特性 |
2.1.2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能耗分析 |
2.2 节能技术分析 |
2.2.1 节能原理介绍 |
2.2.2 节能原理分析 |
2.3 需求分析 |
2.3.1 总体需求 |
2.3.2 控制系统功能需求 |
2.3.3 监控系统功能需求 |
2.3.4 其他功能需求 |
2.4 设计原则与总体设计 |
2.4.1 设计原则 |
2.4.2 总体设计 |
2.5 设备构成与选型 |
2.5.1 设备构成 |
2.5.2 变频器选型 |
2.5.3 传感器选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3.1 模糊控制 |
3.2 模糊PID |
3.3 MATLAB仿真 |
3.3.1 模糊PID控制器 |
3.3.2 论域及隶属度函数设计 |
3.3.3 模糊规则设计 |
3.3.4 模糊PID控制系统搭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系统组态设计 |
4.1 控制系统功能 |
4.2 PLC设备 |
4.2.1 PLC选型 |
4.2.2 PLC硬件配置 |
4.3 硬件组态设计 |
4.4 恒压供水程序设计 |
4.4.1 主程序设计 |
4.4.2 自动程序设计 |
4.5 恒压供水程序编程 |
4.5.1 STEP7 介绍 |
4.5.2 编程功能实现 |
4.5.3 程序编程 |
4.5.4 恒压供水程序 |
4.6 通讯组态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监控系统组态设计 |
5.1 监控系统功能 |
5.2 组态选择 |
5.3 项目创建与变量定义 |
5.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5.4.1 泵房工艺界面 |
5.4.2 自动参数界面 |
5.4.3 消息管理界面 |
5.4.4 数据曲线界面 |
5.4.5 数据记录界面 |
5.5 数据库设计 |
5.5.1 数据库的选择 |
5.5.2 数据库的设计 |
5.5.3 数据库与WinCC数据对接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试验验证与运行情况分析 |
6.1 改造前效果 |
6.2 改造后效果 |
6.2.1 安全运行 |
6.2.2 智慧化应用 |
6.2.3 其他效果 |
6.3 节能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论文展望 |
7.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10)上海WPG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战略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
1.2.2 智慧水务的相关研究综述 |
1.2.3 相关研究综述总结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 |
第二章 WPG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2.1.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社会与文化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2 行业竞争环境“五力”分析 |
2.2.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
2.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2.2.3 替代品威胁 |
2.2.4 买方议价能力 |
2.2.5 供应商议价能力 |
2.3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 |
第三章 WPG公司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
3.1 企业发展历程和概况 |
3.2 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
3.2.1 组织架构 |
3.2.2 财务资源 |
3.2.3 人力资源 |
3.2.4 品牌资源 |
3.3 企业能力分析 |
3.3.1 生产研发能力 |
3.3.2 市场营销能力 |
3.3.3 业务管理能力 |
3.3.4 业务盈利能力 |
3.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 |
第四章 WPG公司发展战略选择和制定 |
4.1 企业SWOT分析 |
4.1.1 优势 |
4.1.2 劣势 |
4.1.3 机会 |
4.1.4 威胁 |
4.1.5 企业SWOT分析矩阵 |
4.2 企业使命、愿景和发展目标 |
4.2.1 企业使命、愿景 |
4.2.2 发展目标 |
4.3 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和制定 |
4.3.1 总体战略 |
4.3.2 竞争战略 |
第五章 WPG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建议 |
5.1 组织保障 |
5.2 财务保障 |
5.3 人力保障 |
5.4 技术保障 |
5.5 品牌保障 |
5.6 文化保障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四、城市供水行业设备管理的技术进步(论文参考文献)
- [1]SW公司二次供水设备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袁枚.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城市供水运行过程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钟敬康.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SW海水淡化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乔明丽. 山东大学, 2021(02)
- [4]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 吴玉贤.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5]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丽君. 苏州大学, 2020(03)
- [6]近代天津法租界市政建设初探[D]. 葛盛娅. 天津大学, 2020(01)
- [7]水资源非农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 李玲.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8]NC水业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李宽. 南昌大学, 2020(01)
- [9]济南水务某加压泵站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宋震.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10]上海WPG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霞. 广西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