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早熟大果短枝型甜油桃新品种——金艳超红短枝(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潘刚[1](2017)在《利辛县城北镇产业园桃树种植项目探讨》文中指出从介绍利辛县城北镇产业园桃树种植项目出发,论述了利辛县城北镇产业园桃树种植品种引进与筛选方法,并详细介绍了适宜利辛县城北镇产业园种植的桃树品种。
文杨,姜卫兵,魏家星,张斌斌,俞明亮[2](2016)在《桃资源多样性、价值综合性与绿化应用的途径》文中认为总结了桃品种资源类型,阐述了桃生产、观赏、文化和生态等多重价值,指出了其在城乡绿化中的多样应用途径,并分析了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陈青华,姜全,郭继英,赵剑波[3](2009)在《京玉桃在我国桃育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京玉桃在我国育种中的作用及贡献,并对京玉桃在将来育种中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徐天明[4](2009)在《特早熟桃新品种“临桃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临桃1号是1996年在山西省临汾市段店乡、闫马村发现的麦香桃特早熟芽变。该研究在前期发现芽变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其优良性状稳定性的鉴定,排除了饰变。并在品种比较试验的基础上,2003年10月通过了山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的对“特早熟桃芽变优系的选育”的成果鉴定。在区域试验的基础上,完成了特早熟桃新品种“临桃1号”的选育研究,已于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开展了其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和省内的规模化推广工作。2007年9月获得了临汾市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临桃1号桃的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99.32g,最大单果质量136.81g,风味浓甜,品质上。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1.75%,可全面着红色至深红色,核小,可食率92.50%。比麦香桃早成熟15d左右,在临汾6月上旬成熟。果实货架期较长,采后常温下可存放5d。早果,丰产,适应性和抗病虫性强。研究提出了临桃1号桃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1高标准建园。定植前,施足有机肥;亩栽植55株-110株。2整形修剪。该品种宜采用开心型、Y字形和纺锤型,矮密栽培可用主干型。修剪要冬、夏结合,幼树以夏剪为主,冬季修剪以整形为主。3疏花疏果。因该品系自花坐果率很高,为了使本品系果实特点充分表现,必须及时疏花疏果合理负载。4合理施肥。秋季重施基肥,应早施基肥,增施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0∶3-4∶16。增施叶面喷肥。5防治病虫害。只在生育前期有蚜虫危害达防治指标时,可选择性低毒农药进行防治。临桃1号适应范围广,自2001年开始区试以来,已陆续推广到全省8个市(区),累计推广面积近1200hm2,各地普遍反映临桃1号具有六个突出特点:一是成熟极早。二是色泽鲜红,成熟后全面红色。三是味甜,风味浓。四是果较大,核较小,可食率高。五是硬度较大,市场货架期较长。六是早果、丰产,有利于抢占市场,有利于栽培者早受益。在总结桃育种成果及经验的基础上,还对我国落叶果树育种研究提出了建议。
张建国,俞益武,孙勤龙,何方[5](2008)在《赏食兼用桃种质创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为了解我国赏食兼用桃育种工作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为其种质资源创新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赏食兼用桃是以观赏兼果实食用的新品种群,我国的科研单位和民间都对赏食兼用桃种质创新做了研究,并在花果兼优型、叶果兼优异、型、果实观赏型等品种资源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育种目标较为单一、适宜推广的品种还不是很多和育种手段单一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品种资源收集和保存,完善品种分类体系,根据不同的用途确定育种目标,积极采用现代育种手段,提高育种效率。
李志军,董晓颖,李培环[6](2005)在《水分胁迫下短枝型桃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北方桃产区,特别是西北部,多为干旱 和半干旱地区。因此,桃树生长发育关键期,特 别是春季至初夏的干旱已成为制约其丰产优质 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选择抗旱种质资源,以 达到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实现丰产、 优质、高效栽培的目标,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
李培环[7](2005)在《桃新品种超红短枝的优良性状观察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探讨桃树短枝型新品种的生理机制和丰产优质原理,本研究以超红短枝为试材,以普通型品种早红珠为对照,对生物学性状、经济学性状、遗传稳定性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技术进行比较试验,并对其在干旱条件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如下。 1 经高接和多代嫁接后,其主要生物学、经济学性状及主要物候期与变异母株均无显着差异,性状遗传稳定。 2 与对照相比,超红短枝树冠较紧凑,新梢短、粗壮、节间短(仅为早红珠的2/3),停长早。叶片大而厚,叶绿素含量高。成花早,成花易。果实扁园形,平均单果重比对照大30g左右。果顶圆、深凹。果皮较厚,较耐贮运。 花期比早红珠晚2天,果实发育期55天左右。树势健壮,结果部位外移慢。中短枝比例高,占88%以上。中、短果枝结果为主。白花结实率达48%。 3 干旱条件下,超红短枝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对水分的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一直高于对照。说明超红短枝在干旱条件下,有较强的生理适应性。 4 超红短枝虽有较强的自花结实能力,但以春艳、曙光、丹墨等品种为授粉树,坐果率更高。 PBO对提高超红短枝的坐果、产量、单果重和控制新梢生长均有良好的效果。以200倍,每年喷用2—3遍为佳。 超红短枝的需冷量为450小时左右。 5 利用超红短枝高接后,恢复树冠快,第二年可大量结果,第三年恢复丰产。适于高密度栽植,当年可形成丰产的群体结构,第二年可丰产。
董晓颖[8](2005)在《超红短枝桃幼胚培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短枝型桃新品种超红短枝,在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特性上与其它品种有较大差异,其胚发育时间短,PF值很小,培养难度大。本研究以该品种幼胚为试材,探讨不同胚龄、6-BA、GA3不同浓度配比、低温处理时间、培养基盐浓度、蔗糖浓度等对幼胚发育和成苗的影响,进而找到诱导幼胚生根、发芽,成长为试管苗的方法和条件。试验结果如下。1果实发育40天时,种子小,肉眼观察不到胚。到48天时种子增大,70%的种子已有可见的胚。到56天时,90%的种子有胚,平均PF值为0. 086。2在各低温处理中,以80-90天处理,对幼胚PF值的增长、胚转绿的比例及对成苗率的提高效果较好。3本试验不同盐浓度(1/3MS、1/2MS、MS)处理中,以1/3MS培养效果最好,PF值、转绿胚比例和成苗率均较高。4糖浓度(3%、6%、9%)对不同胚龄幼胚发育及成苗的影响不同。胚龄为48天的,9%糖浓度处理的比6%糖浓度处理PF值大,但胚转绿比例及成苗率则低,并且胚培苗多表现为畸形;胚龄为56天的,6%的糖浓度处理的PF值、转绿胚数、发芽率、成苗率明显高于9%糖浓度处理的,苗生长发育正常。5用6-BA、GA3不同浓度配比的处理中,对经过80天低温处理的幼胚影响较小,而对30天低温处理的幼胚有一定的影响。30天低温处理的以6-BA 9mg/L的效果稍好于其他处理,成苗率为16. 6%。6在低温条件下培养,带种皮培养的对幼胚PF值增大、提高成苗率的效果明显好于不带种皮的。
王顺柱[9](2002)在《介绍几个早熟甜油桃新品种》文中提出 (一)东方红(98-3):最新育出特早熟白肉甜油桃品种(华光芽变)发育期45-50天,比华光早熟13天,比千年红早熟6-7天,比曙光早熟17天,果园型,白肉,浓甜,不裂果,平均果重100克,最大150克,果面着80%红色,自花结实特丰产,大田栽培北京地区6月初上市,温室栽培3月份即可上市,是目前经济效益最高油桃新品种。
二、极早熟大果短枝型甜油桃新品种——金艳超红短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极早熟大果短枝型甜油桃新品种——金艳超红短枝(论文提纲范文)
(2)桃资源多样性、价值综合性与绿化应用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多样性 |
2 综合价值 |
2.1 食用价值 |
2.2 观赏价值 |
2.2.1 观花 |
2.2.2观果 |
2.2.3 观叶 |
2.2.4 观枝(形) |
2.3 文化价值 |
2.3.1 长寿寓意 |
2.3.2 神符民俗 |
2.3.3 爱情内涵 |
2.3.4 理想环境 |
2.3.5 友谊象征 |
2.3.6 教育意义 |
2.4 生态价值 |
3 绿化应用途径 |
3.1 建立观光(休闲)桃园 |
3.2 公园绿化 |
3.3 小区、庭院绿化 |
3.4 城市道路绿化 |
3.5 盆景绿化 |
4 展望 |
4.1 食用桃的发展 |
4.2 观赏桃的发展 |
4.3 兼用桃的发展 |
(4)特早熟桃新品种“临桃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选题依据 |
1.2 目的意义 |
1.3 研究动态 |
1.3.1 国内、外桃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
1.3.1.1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 |
1.3.1.2 育种目标 |
1.3.1.3 遗传规律 |
1.3.1.4 新品种及砧木选育 |
1.3.1.5 生物技术育种 |
1.3.2 我国桃育种进展 |
1.3.2.1 早熟水密桃育种 |
1.3.2.2 早熟蟠桃育种 |
1.3.2.3 早熟的油桃育种 |
1.3.2.4 晚熟桃育种 |
1.4 芽变的鉴定方法 |
1.4.1 形态学及解剖学观察 |
1.4.2 同工酶分析 |
1.4.3 染色体观察 |
1.4.4 孢粉学研究 |
1.4.5 生理生化鉴定 |
1.4.6 分子标记在芽变鉴定中的应用 |
1.5 芽变发生机理的探讨 |
1.6 早熟桃选育途径及评价 |
1.6.1 杂交育种和植物胚培养技术 |
1.6.2 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 |
1.6.3 基因、细胞工程育种 |
第二章 研究报告 |
2.1 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 |
2.1.1 小区试验 |
2.1.1.1 试验材料 |
2.1.1.2 试验方法 |
2.1.1.3 结果与分析 |
2.1.1.3.1 果实经济性状 |
2.1.1.3.2 植物学特征 |
2.1.1.3.3 生长结果习性 |
2.1.1.3.4 物候期 |
2.1.1.3.5 适应性和抗逆性 |
2.2 区域试验 |
2.2.1 试验地点、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3 结果分析 |
2.3 芽变的鉴定 |
2.3.1 形态学观察 |
2.3.2 同工酶分析 |
2.4 不同树形对冠幅大小及树高的影响 |
2.4.1 试验材料 |
2.4.2 试验方法 |
2.4.3 结果与分析 |
2.4.3.1 临桃1 号桃不同树形对冠幅大小及树高的影响 |
2.4.3.2 不同树形对平均单果重及株产的影响 |
2.4.4 结论 |
2.5 疏花疏果试验 |
2.5.1 试验园基本情况 |
2.5.2 试验设计 |
2.5.2.1 试验1:不同时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5.2.2 试验2,不同的留果距离对产量和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
2.5.3 结果与分析 |
2.5.3.1 不同时期疏花果对产量的影响 |
2.5.3.2 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2.5.3.3 用工量比较 |
2.5.3.4 不同的留果距离对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
2.5.4 小结 |
第三章 临桃1 号配套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表现及推广应用前景 |
3.1 临桃1 号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
3.1.1 高标准建园 |
3.1.2 整形修剪 |
3.1.3 肥水管理 |
3.1.4 花果管理 |
3.1.5 病虫防治 |
3.2 栽培表现及推广应用前景 |
3.2.1 栽培表现 |
3.2.2 推广应用前景 |
第四章 研究、推广的经验及对我国桃育种的建议 |
4.1 研究、推广的经验 |
4.1.1 采用“三边”研究,尽快缩短育种周期 |
4.1.2 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 |
4.1.3 产、学、研结合 |
4.1.4 在生产基地找项目,抓优势学科搞研究 |
4.2 对我国桃树育种研究的建议 |
4.2.1 坚持自主育种之路,按多元化目标发展 |
4.2.2 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并举 |
4.2.3 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种并重,且重视育种实践应用 |
4.2.4 深入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应并与育种密切配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赏食兼用桃种质创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2 选育和引进的主要种质资源 |
3.1 完善桃分类体系 |
3.3 根据不同的用途确定育种目标 |
3.4 积极采用多种育种手段, 提高育种效率 |
(6)水分胁迫下短枝型桃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分胁迫下,两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
2.2 水分胁迫下,两品种的羧化效率比较 |
3 讨论 |
(7)桃新品种超红短枝的优良性状观察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1 环境及农艺措施致矮 |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外源激素调控致矮 |
3 矮化砧致矮机理 |
4 矮化品种的致矮机理与利用 |
5 矮化病毒致矮 |
6 基因因素 |
7 树体内生理活性物质与矮化的关系 |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 材料与方法 |
1 品种来源与遗传稳定性研究 |
2 品种主要生物学、经济学性状比较试验 |
3 干旱条件下超红短枝的重要生理指标研究 |
4 丰产优质配套技术研究 |
三 结果与分析 |
1 新品种来源、特点与遗传稳定性研究 |
2 超红短枝主要生物学、经济学性状比较试验 |
3 干旱条件下超红短枝几项生理指标研究 |
4 丰产优质配套技术研究 |
四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超红短枝桃幼胚培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1 本研究的提出和意义 |
2 核果类果树胚培养及育种成效 |
2.1 核果类果树的胚培养 |
2.2 核果类果树应用胚培养技术的育种成效 |
3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二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三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采收期果实大小及种胚发育的关系 |
3.2 低温处理时间对幼胚发育及成苗的影响 |
3.3 不同盐浓度对幼胚发育及成苗的影响 |
3.4 蔗糖浓度对不同胚龄幼胚生长发育及成苗的影响 |
3.5 6-BA、GA_3不同浓度配比对幼胚发育及成苗的影响 |
3.6 去种皮与否对幼胚发育及成苗的影响 |
3.7 不同处理胚培苗生根情况比较及炼苗成活率 |
四 讨论 |
五 小结 |
参考文献 |
图版说明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极早熟大果短枝型甜油桃新品种——金艳超红短枝(论文参考文献)
- [1]利辛县城北镇产业园桃树种植项目探讨[J]. 王红,潘刚. 园艺与种苗, 2017(06)
- [2]桃资源多样性、价值综合性与绿化应用的途径[J]. 文杨,姜卫兵,魏家星,张斌斌,俞明亮.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3)
- [3]京玉桃在我国桃育种中的应用[J]. 陈青华,姜全,郭继英,赵剑波.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3)
- [4]特早熟桃新品种“临桃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徐天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5]赏食兼用桃种质创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张建国,俞益武,孙勤龙,何方.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2)
- [6]水分胁迫下短枝型桃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研究[J]. 李志军,董晓颖,李培环. 当代生态农业, 2005(Z1)
- [7]桃新品种超红短枝的优良性状观察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D]. 李培环.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8]超红短枝桃幼胚培养技术研究[D]. 董晓颖.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9]介绍几个早熟甜油桃新品种[J]. 王顺柱. 专业户, 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