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综合信息实时统计查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龙基[1](2021)在《面向家庭服务的智能健康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人民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导致慢性病患病率不断提升,患病者基数不断扩大,而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分配不均,使得很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一大杀手,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今随着物联网、可穿戴、网络通信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家庭监护与远程医疗这种新兴健康医疗监护模式带来了契机。因此开发一套易于使用、检测全面、可长期监护的家庭健康监护系统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的具体工作与研究内容如下:(1)对国内外远程医疗、家庭监护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监护系统的优点与不足,凭借着我校医工结合的优势,利用本实验室多节点可穿戴健康监护设备,确定家庭服务式医疗监护系统的需求,并提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完成系统开发平台的搭建。(2)设计并实现了基于Tornado与Web Socketd的异步非阻塞Web服务平台。采用MVVM模式进行前后端分离开发,利用Boot Strap框架进行前端UI设计,通过Echarts图标库进行数据可视化;通过构建系统用例图、动态时序图、静态类图完成家庭监护、远程诊断、系统管理三个模块的设计。按照系统设计进行系统软件流程图的构建以及代码的编写。(3)开发一款智能多模网关设备,专门用来实现穿戴设备多节点数据的蓝牙接收汇聚与无线网络传输。该网关一方面作为蓝牙主机,可以发现并连接多个生理信号采集节点,进行多生理信号参数的汇聚功能;另一方面作为TCP客户端可以向云端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通过Wi Fi将生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分析与存储。(4)进行系统的整体测试,验证系统的功能与性能,确保系统可以为居家用户提供长期有效地健康监护服务,并将最终工程部署到阿里云服务器,开启服务。凭借该系统,用户无需昂贵的医疗设备,也不必亲身前往医院就医,只需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便可以随时进行心电与体温等健康参数的实时监测,完成常规心电图与健康综合指标检测并获得全面的检测报告,自动生成心率、HRV时频域特征参数与心率失常分类结果,评估心脏健康状况,建立个人医疗档案。
汪哲宇[2](2021)在《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为了应对以长期性、非传染性与难治愈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的复杂护理需求,“慢病管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卫生服务模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涌现并不断发展。协同护理是慢病管理区别于传统卫生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有组织性的协同化医疗服务。以移动健康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慢病管理的协同效率,帮助患者与护理提供者之间形成完整的闭环反馈,将循证知识与健康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集成到管理过程之中,推动慢病管理逐渐从传统方式向全面的数字化方式过渡。虽然以慢性病照护模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且其有效性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但在当前我国的慢病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导致以协同护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应用。同时,数字化慢病管理领域的相关实施性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本论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如何在我国的医疗场景下形成以协同护理为特征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关键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与表达方法研究。针对我国慢病管理实践存在的管理角色分工不明确、缺乏数字化全流程决策支持等问题,使用路径的方式对通用性慢病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可执行的表示,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与慢阻肺三类常见慢病国内外指南的分析与归纳,提炼出了包含九类共通任务的通用性管理路径,并对数字化场景下各病种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面向我国管理模式构建了路径驱动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并通过本体对模型中包含的结构化知识与具体路径中的医学决策知识进行了表达。(2)数字化背景下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针对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问题与相关个性化管理研究的局限性,一方面,从移动健康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分析入手,基于目标导向型设计方法中的用户建模过程,结合相关健康行为理论,提炼了面向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提升的用户模型,结合问卷与访谈结果识别出了三类患者虚拟角色与其对应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实践入手,基于本体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一种根据患者特征为其推荐相关文章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基于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一种在虚拟管理环境中根据患者与管理师状态给出干预建议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3)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我国慢病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缺乏理论指导以及多病种集成性较低等问题,基于所构建的模型与个性化管理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包含智能服务引擎与客户端两大组件的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智能服务引擎以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本体为核心,能够通过多种类型的接口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与全场景决策支持服务;客户端中的医生工作平台基于共通性路径任务设计,能够辅助不同角色的医护人员执行具有时序性与闭环性的协同式管理;客户端中的患者移动终端基于所提炼的个性化需求与行为改变轮设计,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依从性。所实现系统目前已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了实际的部署与应用。(4)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针对数字化场景下管理系统评价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基于面向远程医疗的综合评估模型,提炼了包含评价角色、评价重点与评价角度三个维度的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所实现系统进行了不同证据水平的实践评价,包括基于系统真实数据的回顾性评价、面向慢阻肺患者的前后对比试验与面向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合作,开展医患之间高效互动的闭环式协同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与疾病认知水平。总的来看,本论文所提出的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慢病管理实践与慢病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为数字化慢病管理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
欧磊[3](202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分布式医院信息综合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医院信息化高速发展,业务软件不断增加,产生并累积了大量数据信息,它们分布在不同的数据库中,数据量庞大且相对独立,利用好这些医疗信息数据将为医院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然而各业务软件自带的信息查询功能只能提供自身数据库信息查询,无法有效地整合和分析利用这些原始数据,且无法深入发掘蕴含在这些数据中的价值。而通过接口平台互联,对于跨平台、跨数据库的综合信息查询,也会存在查询效率低、信息匹配速度过慢、无法实现数据融合等方面的问题。知识图谱是对于特定领域知识的精确查询,可以用来更好的查询复杂的关联信息,从语义层理解用户意图,改进搜索质量,能够快速匹配和查询出结果,所以本文主要围绕基于知识图谱的快速搜索查询功能,利用它的封装解析功能,提取各个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再利用K最近邻算法(KNN),对整个数据进行医疗文本分类,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提取、整合技术进行研究,引入知识图谱的概念,提出通过知识图谱的快速精确搜索功能,结合利用KNN算法,实现系统跨平台跨数据库的精确快速的查询统计功能。其次,本文系统以医院管理者对管理决策的数据需求为主线,通过整合院内业务数据,建设医院数据仓库,建立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模型及知识库,实现医院运营和临床的数据分析,从而为医院相关方面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方面数据的支持。然后,根据医院管理者对数据信息的需求和系统需要满足功能,对本文系统进行软件架构方面的设计,并对查询系统中所涉及的每个子模块做出详细设计,通过系统中所有资源间的操作和统计,结合医疗管理制度,实现医疗信息查询、药品信息查询等主要的系统功能。最后,实现本文系统的所涉及的模块,除了对关键模块做了界面展示和说明之外,也对系统进行了有效性和合理性方面的验证。
董浩[4](2021)在《基于电子围栏数据的预警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在公共安全领域。为了有效地监测重点目标、挖掘有效情报、掌控区域态势、提高判案效率,公共安全部门部署了大量以电子围栏为主的信息采集设备。然而随着采集设备增多,数据规模增长,导致情报分析不充分,布控预警不及时等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围栏预警分析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公共安全部门的大数据应用需求出发,针对情报分析、实时预警等问题,研究并实现了基于电子围栏的大数据预警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流批混合的Lambda大数据架构,共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查询分析和实时预警四个功能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主要用于传输电子围栏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该模块基于Kafka构建,通过围绕主题划分、多消费者组、消息偏移提交和同步副本集合等要素进行设计,能够为整个系统提供高吞吐量和高可靠性的传输服务。数据存储模块主要基于MongoDB数据库搭建,是海量电子围栏数据的承载基础。该模块采用冷热数据分离的设计,将近期数据独立存储,对历史数据进行分库分表存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分片集群、合理设计索引、配置读写关注等方式为上层应用提供均衡高效的读写服务。查询分析模块是系统的重要应用模块,实现了包括活动规律分析、一机多卡分析、目标碰撞分析、同伙伴随分析、网络账号关联分析在内的多项分析应用。为保障查询分析性能,该模块采用了缓存加速、离线预计算、内存计算等多项优化技术,除使用基础的Mongo DB Pipeline查询框架外,还引入基于并行计算的SQL查询引擎Presto。实时预警模块主要为用户提供特定目标或特定区域的实时统计数据和告警信息。该模块基于Kafka stream搭建轻量级实时流处理框架,通过拓扑结构处理模型实现了包括车流量和人流量在内的实时统计应用,同时利用内存数据库Redis中哈希数据模型和超期回调等特性,实现了多项实时预警应用。本系统已经设计开发完成,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经试用,系统能够满足电子围栏数据的预警分析需求,并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同时,论文中涉及的理论、架构、应用和技术对于公共安全领域从业者或大数据技术实践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婷[5](2021)在《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西昌市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为了城市电网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西昌电力公司在辖区内设立变电运行管理值班室以及调度部门。但是,当前多数变电站依然处于现场值守、电话处理的现状,极大地制约了西昌市的电力网络发展。为了能够提升管理效能,必须在进行电力系统建设的同时建立相关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结合此项需求,项目组拟开发一项以视频监控为主体,辅以电量监控的综合集成性系统。本文围绕这一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进行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是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重要基础性系统,结合国内外视频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与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对电力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作出了详尽的分析和明确的阐述,为后续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随后,开展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设计:针对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对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对系统的构建设计了一系列准则,确保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提供稳定、可持续性的服务,为后续电力公司视频系统的功能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其次,对电力公司视频监控功能进行详细设计:针对用户的不同应用需求,基于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架构与设计准则的约束,对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功能设计,分模块的功能设计以满足用户的不同应用场景,为后续电力公司视频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最后,完成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实现与相关测试:根据系统需求与设计方案,基于SOA服务架构,采用J2EE+AJAX+FLEX的分布式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以及XML语言对需交换的数据进行编码实现。对系统提出的运行远程监控、事故录像存储查阅、远程视频指挥、视频点位GIS展现以及远程电量监控等具体功能进行编码实现与系统测试,以验证本文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王泽[6](2021)在《基于RFID的校园学生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高校信息化水平是高校整体形象、综合办学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较大成果,但依然存在信息孤岛、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整合困难等不足之处,制约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学生管理系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围绕基于RFID的校园学生管理系统展开研究,以物联网体系结构为理论支撑,结合RFID技术、GPRS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嵌入式技术采集学生一卡通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学生管理平台。采用基于SSM的Web开发框架搭建学生管理平台,实现高校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系统融合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一卡通数据进行分析,着重构建学业异常学生的预测模型和学生刷卡行为聚类分析模型,以便学校及时把握学情、掌握学生的行为规律,从而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提升高校管理水平。论文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系统总体功能分析与方案构建。从技术、经济、操作三方面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在具备可行性基础上根据校园一卡通的使用场景,明确系统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最后依据系统需求构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系统的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首先完成硬件整体框架的搭建,其次通过分析硬件选型,选用LPC2103微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RC522射频识别芯片作为RFID读写器,并确定了以SIM868芯片为核心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主控模块最小系统、RFID模块、通信模块等硬件电路进行设计,并完成最小系统PCB板的制作及测试工作。(3)系统软件设计。在系统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展开对系统软件的设计工作,首先利用ADS 1.2开发平台完成RFID读写程序设计以及GPRS数据传输程序设计,并完成RFID读写功能、伪卡识别功能以及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测试工作。其次利用Eclipse开发环境,系统基于B/S和SSM框架完成学生管理平台的搭建,并对学生管理平台各个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库进行设计,从而整合学生刷卡数据。(4)系统的实现与测试。根据系统软件设计对课堂考勤、公寓考勤、图书馆管理、食堂管理、校医院管理等子模块进行实现,并完成各个子模块的功能测试以及整体性能测试。(5)学生一卡通数据挖掘研究。通过结合密度峰值聚类、欠采样以及改进的Adaboost算法构建学业异常学生预测模型,进而挖掘校园一卡通和成绩数据之间的规律,识别学业异常学生。模型的SE值达到89.1%,能够较好地预测学业异常学生。此外,根据学生刷卡行为的差异,系统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分析其行为规律,有利于学校掌握学生行为画像、学生形成自我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本文研究的基于RFID的校园学生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从学生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与统计到数据挖掘的一系列流程,有效解决传统学生管理系统存在的信息孤岛、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整合困难等问题。同时,论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数据进行分析,为建设智慧校园作出初步探索。
孟啸[7](2019)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辅助诊疗全流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互联网及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应用市场不断扩大。同时在智慧医疗领域,近几年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也多次发布医疗大数据相关的政策文件和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如何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搭建合理先进的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从海量的医疗健康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合理、有效地利用,为广大患者、医务人员、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和协助,正快速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重要的研究和工作方向。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医疗行业现状及需求,依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政策文件,对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辅助诊疗全流程管理系统的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以传统文献检索为主要手段,辅以实地调研、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对当前医疗大数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医疗大数据来源及特征、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及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医院信息化工作经验,分析总结了所研究系统在数据整合、医疗服务、信息安全等各方面的需求。本文研究对传统诊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患者基础信息及临床诊疗数据、康复健康数据等进行采集、归并、挖掘,综合关联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医疗大健康数据,创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辅助诊疗全流程管理系统,提出了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其应用场景进行了设计。该系统能够分析患者疾病分布,挖掘患者就诊行为模式,助力患者高效就诊,促进患者从就诊医疗到健康管理的转换,并且辅助医生的临床决策,评估就诊效果,助力医院诊疗服务的高效提供。本文提出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辅助诊疗全流程管理系统,是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针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支撑平台,旨在将医疗健康行业的宏观样本数据与每个个体的微观定性定量数据进行融合利用,从而促进医疗健康行业新应用场景和新服务模式的创新。
张昊[8](2020)在《智慧养老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与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对当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提出挑战。将以信息化、智能化等为支撑的智慧养老嵌入养老服务体系,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为迎合信息社会发展潮流和抓住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的时代机遇。为此,本文聚焦如何在智慧养老视域下,运用智慧养老的理念、技术和智慧,提升我国现有养老服务模式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旨在从智慧养老角度为优化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系统性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在问题定位上,智慧养老对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传统养老模式具有创新模式意义,但是智慧养老并非脱离传统养老模式而单独存在。本文并未简单地将智慧养老视作一种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加以界定,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新的观念能量、技术能量和智慧能量,将之注入传统养老模式之中,藉此借助信息化应对人口老龄化。同时,在智慧养老视域下探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不应仅局限于强调养老服务技术手段的变革,还应强调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合作共赢理念以及敬老尊老的伦理哲学和文化意涵,更应在理念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等相融合的基础上系统施策。在这个意义上,智慧养老构成了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必要的条件和要素。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在理论上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径。其一,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路径,也即构建出一种科学、理性和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从而指导中观层面形成稳定和可靠的养老服务模式,促进相关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化运转。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更加倾向于这一路径,因为其养老人口规模相对有限、地域空间相对较小,而且人口老龄化进程是建立在坚实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稳定的社会保障和殷实的国民收入等基础上,是社会经济发展表现于人口结构上的自然结果,呈现出“有备而老”或“边富边老”的老龄化特征。对此,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路径更有利于发挥其优势和效能。其二,自下而上的模式转型路径,也即从中观实践角度,对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自发性转型历程进行经验提炼和推广,从而助推养老服务体系的迭代升级,完成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行的过程。就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养老服务供需现状而言,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不同地域、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人口特质、养老传统都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另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诸如“计划生育”政策、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差异等衍生的政策性不利后果、资源配置不均衡、养老成本攀升等挑战,以及“未备而老”和“未富先老”的等结构性困局,缺乏西方国家应对和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具备的物质、体制、人才和技术等基础条件。因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更加适合通过中观层面的养老服务模式的整合升级,以自下而上的渐进性方式为主,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的优化。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我国既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单要素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多,研究深入度也较高。但是,从整体思路出发,聚焦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及其优化路径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同时,从研究角度看,对于养老服务过程中智慧养老问题的探讨,多是从技术角度对其实践应用情况的碎片化梳理,较少从内在逻辑、观念、技术、管理等综合角度进行系统性解读,对其理论基础、优化路径反思的研究少之又少。由此,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成果、总结已有研究观点的基础上,按照以下步骤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展开研究:首先,在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部分,出于对我国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在供给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的关系类型、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升级中的风险把控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的理想愿景等问题的思考,综合利用供给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渐进理论和合作治理理论的知识和方法,得出本文的分析框架,在充分回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统合性的研究架构。其次,基于本文研究框架,对利用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和理论逻辑进行了系统梳理。一方面,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实践变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的运行现状及其不足出发,系统地认识和提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亟需升级的现实需求,从而厘清了通过智慧养老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亦即本文研究的现实关怀和出发点。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有针对性地讨论了智慧养老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逻辑理路。从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角度看,智慧养老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价值嵌入、技术赋能、交互增慧三个层面,在具体作用的发挥上包含“虚拟化”、“智能化”、“一体化”等三重逻辑。再次,在理论逻辑上辨明理想图景的基础上,本文从实践探索角度对智慧养老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已有进展进行了总结,亦同时对本文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检验、呈现和细化。基于以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逻辑理路,本文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典型案例,分别对应我国处在实践前沿的三个养老服务体系的“智慧化”模式。通过展示不同的“智慧化”模式的运作过程与特色,对如何通过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理想愿景落地等,进行了实践梳理和系统呈现。此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厘清我国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现实需求、逻辑理路以及实践样态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国外智慧养老及其嵌入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做法,对国外智慧养老的“线上社区”“智能居家”以及“合作型科技助老”等三个主要实践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从其制度基础、运作机制等方面出发,提炼了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启示。总体而言,通过对需求与愿景、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探讨,可以发现智慧养老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一个系统性创新路径。通过价值嵌入、技术赋能和人人交互,智慧养老可以在虚拟化、智能化、一体化等方面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提质增效。不过,智慧养老在优化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功能设计时,需要注意克服客观的温度落差、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尚难突破的协同壁垒等潜在的障碍,走出常见的误区,并在其配套性制度和保障性机制的建立完善方面进行新的反思和探索。从长期发展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席卷的浪潮下,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已来。在此形势下,正确的改革姿态应当是迎难而上,破解智慧养老的现实梗阻,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不断迭代升级。
焦曙光[9](2020)在《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综合运营管理能力迎来了新的挑战,加强成本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目前大多数医院在综合运营管理和内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管理程序之间相对独立,造成“信息孤岛”的现象;(2)欠缺对管理活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3)成本控制观念薄弱;(4)管理手段有待完善。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医院的决策性管理,进而影响医院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开展对医院综合运营管理项目的研究。旨在通过信息化管理和准确的数据支持来实现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内控,提升医院核心竞争,保障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首先利用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思想,确定系统的主体架构,明确用户需求及系统功能。其次,采用J2EE多层体系结构,以MVC为设计模式和B/S系统架构,通过对系统主要功能的建模和数据库的设计实现各功能模块。最后,利用数据接口将该系统与HIS系统和财务系统对接,通过会计分析制定成本核算报表。该系统方便管理者获得准确的数据分析,做出更利于医院长远发展的决策。与旧系统对比,本文研究项目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完善了耗材字典,收费编码与耗材编码统一对应,保证了账物相符。2、所有管理活动流程均在线操作,支持条形码操作,保证了闭环管理和可追溯性。3、多级仓库共同管理,在完善耗材字典后可以提供精准的库房盘点数据。4、提供数据接口,实现与HIS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数据共享,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为医院成本核算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提高了运营效率。该系统在医院的有效运行证明了其适用于医院综合管理并值得推广。
叶茂[10](2020)在《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商业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项目越来越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问题尤为突出,往往都是只关注逐个单体建筑的设计,而忽略了项目整体运营管理的客观需求,从而在项目整体交付运营的时候才发现公共区域成为设计和施工的真空地带,项目内各功能建筑独立运行,人造孤岛比比皆是。这对于以“良好体验”,和“优质服务”决定成败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而言,这是最大的痛点。本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统一各功能建筑接入园区管理的技术标准;增加项目整体的可扩展性,尽量减少后期改造投入;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带来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型文旅类综合园区建设发展现状,并归纳了其中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对园区运营和管理带来的困扰。本文采用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完成了如下内容:总体方案设计部分,首先对项目背景、类似项目和周边环境进行了调研分析(境外部分非自行调研成果),并总结分析了现有新技术发展方向;参考前面调研成果和相关规范对总体架构、运营模式、管控模式及其职能分类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设计。各子系统方案设计部分,对各子系统用途作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结构、技术选型、重要功能,以及与园区平台的集成要求,最后对设计规范之外,新增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价值作了归纳总结。园区集成管理平台设计部分,先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用途和功能作了简要介绍,系统分析了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集成需求、功能架构、通信接口及应用具体应用。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部分,结合高级办公、高级酒店和大型商业的使用需求,总结整理了以往相同或类似项目案例中,成功应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对其进行了归类整理和简要介绍,期望在本项目或其他项目建设中提供引导。总结与展望部分对本文做了总体概括和总结,对后续类似项目智能化总体规划设计的创新和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基于人性化、精准服务和智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将是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的的核心。通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各个方面增强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创新服务。对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带来了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医院综合信息实时统计查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综合信息实时统计查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家庭服务的智能健康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1 用户需求分析 |
2.1.2 功能需求分析 |
2.1.3 性能需求分析 |
2.2 系统总体设计 |
2.2.1 系统设计原则与设计思想 |
2.2.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2.3 系统开发平台构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与理论概述 |
3.1 应用交互层相关技术 |
3.1.1 系统软件架构 |
3.1.2 建模方法 |
3.1.3 系统后台技术简介 |
3.1.4 系统前端技术简介 |
3.2 传输层无线通信相关技术 |
3.3 可穿戴设备简述 |
3.4 心电信号简介 |
3.5 小波变换 |
3.6 支持向量机SVM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健康监护系统设计 |
4.1 应用交互层功能设计 |
4.1.1 用户认证模块设计 |
4.1.2 家庭监护模块设计 |
4.1.3 远程诊断模块设计 |
4.1.4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4.1.5 微信小程序设计 |
4.2 数据服务层功能设计 |
4.2.1 设备服务功能设计 |
4.2.2 数据库存储结构设计 |
4.3 多模网关功能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健康监护系统实现 |
5.1 应用交互层的实现 |
5.1.1 用户认证模块实现 |
5.1.2 家庭监护模块实现 |
5.1.3 远程诊断模块实现 |
5.1.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5.2 数据服务层功能实现 |
5.3 智能多模网关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6.1 智能多模网关测试 |
6.2 家庭健康监护系统测试 |
6.2.1 功能测试 |
6.2.2 性能测试 |
6.3 小程序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2)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慢病管理概述 |
1.1.1 慢病的定义与分类 |
1.1.2 慢病的全球化流行趋势 |
1.1.3 慢病管理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
1.1.4 我国慢病流行趋势及管理现状 |
1.2 慢病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
1.2.1 基于协同护理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综述 |
1.2.2 基于CCM框架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综述 |
1.3 数字化慢病管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实践 |
1.3.1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 |
1.3.2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进展 |
1.3.3 数字化慢病管理国内外代表性应用实践 |
1.4 关键问题分析与论文研究内容 |
1.4.1 关键问题分析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与表达 |
2.1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
2.1.1 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提炼与多病种实现 |
2.1.2 面向我国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
2.2 基于本体的模型知识表达与验证 |
2.2.1 本体相关概念与构建方法 |
2.2.2 慢病协同管理模型基础本体构建 |
2.2.3 基于演绎推理的路径化决策支持 |
2.2.4 本体构建结果与技术性评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 |
3.1 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患者个性化管理需求分析 |
3.1.1 移动健康应用设计方法概述 |
3.1.2 面向自我管理依从性增强的用户模型提炼 |
3.1.3 用户虚拟角色构建与需求识别 |
3.2 基于健康推荐系统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
3.2.1 健康推荐系统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
3.2.2 健康知识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2.3 基于测试集的推荐系统评估 |
3.3 基于强化学习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研究 |
3.3.1 强化学习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
3.3.2 策略生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3.3.3 基于虚拟环境的训练结果与模型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面向全场景决策支持的智能化慢病服务引擎构建 |
4.1.1 以引擎为核心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1.2 基于多种软件框架的云端引擎实现 |
4.2 基于路径任务的医生协作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
4.2.1 路径任务驱动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设计 |
4.2.2 基于网页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实现 |
4.3 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患者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 |
4.3.1 行为改变轮驱动的干预功能设计 |
4.3.2 面向多平台的移动终端功能实现 |
4.3.3 面向患者依从性的移动终端试点性应用评价 |
4.4 系统部署与实际应用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研究 |
5.1 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 |
5.1.1 慢病管理领域评价方法概述 |
5.1.2 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提炼 |
5.2 基于系统观察性数据的回顾性评价 |
5.2.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5.2.2 回顾性评价结果总结 |
5.3 基于多层次临床试验的前瞻性评价 |
5.3.1 探究慢阻肺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前后对比试验 |
5.3.2 探究高血压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3)基于知识图谱的分布式医院信息综合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医院信息系统 |
1.2.2 知识图谱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
2.1 知识图谱 |
2.1.1 实体抽取 |
2.1.2 关系抽取 |
2.1.3 属性抽取 |
2.2 分类算法 |
2.3 分布式技术 |
2.4 Cache数据库 |
2.5 Neo4j数据库 |
2.6 Spring技术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医院信息综合查询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 |
3.1.1 功能性需求 |
3.1.2 非功能性需求 |
3.2 用例分析 |
3.2.1 用例角色分析 |
3.2.2 用例角色功能分析 |
3.3 可行性分析 |
3.3.1 技术可行性 |
3.3.2 操作可行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医院信息综合查询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逻辑架构 |
4.2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 |
4.3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
4.4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4.5 系统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
4.6 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6.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6.3 数据库物理设计 |
4.7 系统安全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关键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医疗数据分类 |
5.2 分布式数据库 |
5.3 知识图谱实现 |
5.4 用户信息模块 |
5.4.1 信息修改功能 |
5.4.2 角色权限分配 |
5.5 设备信息模块 |
5.6 耗材信息模块 |
5.7 药品信息模块 |
5.8 医疗信息模块 |
5.8.1 每日医疗日报 |
5.8.2 医院实时数据 |
5.8.3 科室占床收入 |
5.8.4 医疗收入统计 |
5.8.5 合理化用药 |
5.9 数据抓取 |
5.10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验证和测试 |
6.1 系统测试 |
6.1.1 系统功能测试 |
6.1.2 系统性能测试 |
6.1.3 测试结果 |
6.2 系统运营测试 |
6.2.1 临床用药管理运营测试 |
6.2.2 医疗质量管理运营测试 |
6.2.3 占床信息管理运营测试 |
6.2.4 耗材监管运营测试 |
6.2.5 医院运营管理运营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4)基于电子围栏数据的预警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技术 |
2.1 电子围栏原理 |
2.2 大数据系统体系架构 |
2.3 大数据系统相关技术 |
2.3.1 消息队列技术 |
2.3.2 NOSQL数据库技术 |
2.3.3 查询分析引擎技术 |
2.3.4 数据流处理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
3.1 用户需求分析 |
3.1.1 用户功能需求 |
3.1.2 用户性能需求 |
3.1.3 用户其他需求 |
3.2 系统总体架构 |
3.3 系统逻辑架构 |
3.3.1 逻辑层次划分 |
3.3.2 数据流向设计 |
3.3.3 技术体系选型 |
3.4 系统物理架构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及实现 |
4.1 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实现 |
4.1.1 消息主题设计与划分 |
4.1.2 基于多消费组的数据分流 |
4.1.3 自定义提交偏移策略 |
4.1.4 传输模块可靠性设计 |
4.2 数据存储模块的设计实现 |
4.2.1 数据模型设计 |
4.2.2 冷热数据分离设计 |
4.2.3 数据分片集群的设计与实现 |
4.2.4 数据索引设计 |
4.2.5 数据集群读写关注配置 |
4.3 查询分析模块的设计实现 |
4.3.1 查询路由的设计与实现 |
4.3.2 基于缓存优化分页查询 |
4.3.3 使用预计算提升查询效率 |
4.3.4 基于Pipeline实现基础分析 |
4.3.5 基于Presto实现复杂分析 |
4.4 实时预警模块的设计实现 |
4.4.1 实时统计设计与实现 |
4.4.2 利用Redis增强预警实时性 |
4.4.3 重点目标的预警管控实现 |
4.4.4 区域出入的预警管控实现 |
4.4.5 区域实时预警管控实现 |
4.4.6 实时推送服务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说明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4 其他系统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5)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视频监控简介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视频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视频监控系统开发的相关知识 |
2.1 引言 |
2.2 开发语言 |
2.3 数据交换和配置 |
2.4 开发工具 |
2.5 服务器 |
2.6 数据库 |
2.7 SDK包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视频监控系统整体需求 |
3.3 功能需求 |
3.3.1 视频监控功能 |
3.3.2 地理信息功能 |
3.3.3 电量集抄管理功能 |
3.3.4 决策分析功能 |
3.3.5 报警联动功能 |
3.4 非功能性需求 |
3.5 视频监控系统方案选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视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4 系统设计原则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5.2 数据库建设原则 |
4.5.3 概念结构设计 |
4.5.4 数据库命名规则 |
4.5.5 数据库对象详细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视频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
5.1 视频监控模块详细设计 |
5.1.1 本地/远程实时监控 |
5.1.2 本地/远程实时回放 |
5.1.3 仪表状态监控 |
5.2 地理信息模块详细设计 |
5.2.1 模块设计涉及技术 |
5.2.2 GIS专题图 |
5.2.3 地图查询功能 |
5.2.4 地图计算功能 |
5.2.5 地图基本功能 |
5.3 电量集抄模块详细设计 |
5.3.1 档案管理功能 |
5.3.2 集抄管理功能 |
5.3.3 报表管理功能 |
5.3.4 统计查询功能 |
5.4 决策分析模块详细设计 |
5.4.1 同比 |
5.4.2 环比 |
5.4.3 多站多参 |
5.5 报警联动模块详细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视频监控系统实现 |
6.1 视频监控功能模块的实现 |
6.2 地理信息功能模块的实现 |
6.2.1 功能实现涉及技术 |
6.2.2 模块运行界面展示 |
6.3 电量集抄功能模块的实现 |
6.3.1 档案管理功能 |
6.3.2 集抄管理功能 |
6.3.3 模块运行界面展示 |
6.4 决策分析功能模块的实现 |
6.4.1 功能实现涉及内容 |
6.4.2 模块运行界面展示 |
6.5 报警联动功能模块的实现 |
6.5.1 功能实现涉及内容 |
6.5.2 模块运行界面展示 |
6.6 连接数据库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视频监控系统系统测试 |
7.1 测试术语与缩写词 |
7.2 测试环境 |
7.3 测试内容 |
7.3.1 功能正确性测试 |
7.3.2 性能测试 |
7.4 测试结论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工作总结 |
8.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RFID的校园学生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学生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可行性分析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2.1 功能性需求 |
2.2.2 非功能性需求 |
2.3 总体方案构建 |
2.4 本章小结 |
3 学生管理系统硬件选型与设计 |
3.1 系统硬件总体框架设计 |
3.2 主控制器选型与最小系统设计 |
3.3 射频识别模块选型与设计 |
3.4 通信模块选型与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学生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2 开发平台搭建 |
4.3 RFID读写模块设计 |
4.3.1 RFID读写程序设计 |
4.3.2 RFID读写性能测试 |
4.4 GPRS无线通信模块设计 |
4.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5.1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4.5.2 课堂考勤模块设计 |
4.5.3 公寓考勤模块设计 |
4.5.4 图书馆管理模块设计 |
4.5.5 食堂管理模块设计 |
4.5.6 校医院管理模块设计 |
4.6 数据库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学生管理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功能实现 |
5.1.1 登录界面实现 |
5.1.2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5.1.3 课堂考勤模块实现 |
5.1.4 公寓考勤模块实现 |
5.1.5 图书馆管理模块实现 |
5.1.6 食堂管理模块实现 |
5.1.7 校医院管理模块实现 |
5.2 系统测试 |
5.2.1 系统功能测试 |
5.2.2 系统性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学生一卡通数据挖掘研究 |
6.1 学业异常学生预测研究 |
6.1.1 数据处理 |
6.1.2 学业异常预测模型研究 |
6.1.3 学业异常学生预测结果 |
6.2 一卡通数据聚类分析 |
6.2.1 K-means算法分析 |
6.2.2 学生刷卡行为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辅助诊疗全流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7 相关概念 |
第二章 医疗大数据特点研究 |
2.1 医疗数据来源 |
2.2 医疗数据特性 |
2.3 医疗大数据现状 |
2.4 医疗大数据应用探索 |
2.5 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数据整合需求 |
3.2 医疗服务需求 |
3.3 信息安全需求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 |
4.2 系统环境 |
4.3 系统安全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业务应用场景设计 |
5.1 患者端应用 |
5.2 医护端应用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内容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智慧养老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 |
(五)研究思路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 |
一、理论基础 |
(一)供给理论 |
(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三)渐进理论 |
(四)合作治理理论 |
二、分析框架 |
第二章 现实关照: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现状与升级需求 |
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现状 |
(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变迁 |
(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成效 |
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升级需求 |
(一)社会多元化需求要求服务模式升级 |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要求服务能力升级 |
(三)内在实效性目标要求服务机制升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想图景: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逻辑理路 |
一、智慧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
(一)嵌入:基于价值引领的养老模式重塑 |
(二)赋能:基于信息技术的系统功能支撑 |
(三)增慧:利用系统功能操作中的人人交互 |
二、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三重逻辑 |
(一)以“虚拟化”填补供需发展堕距 |
(二)以“智能化”补足主体能力短板 |
(三)以“一体化”提升整体运行效能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践探索: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基本模式 |
一、“虚拟化”商业运营模式 |
(一)会员制运作机制 |
(二)实践成效与发展 |
二、“智能化”公益对接模式 |
(一)积分制运作机制 |
(二)实践成效与发展 |
三、“一体化”生态共建模式 |
(一)派单制运作机制 |
(二)实践成效与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域外经验:国外智慧养老实践模式参鉴 |
一、“线上社区”养老模式 |
(一)“线上社区”养老的制度基础 |
(二)“线上社区”养老的运作机制 |
二、“智能居家”养老模式 |
(一)“智能居家”养老的制度基础 |
(二)“智能居家”养老的运作机制 |
三、合作型科技助老模式 |
(一)合作型科技助老的制度基础 |
(二)合作型科技助老的运作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未来进路: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前景 |
一、以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可能限度 |
(一)客观存在的温度落差 |
(二)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
(三)尚难突破的协同壁垒 |
二、以智慧养老助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的路径策略 |
(一)以“量身定制化”增加服务人情味 |
(二)以“包容性智慧”提升服务可及性 |
(三)以顶层驱动和分层整合增强服务协同性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医院综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安排 |
第二章 项目规划和技术应用 |
2.1 医院综合运营管理计划 |
2.2 相关技术概述 |
2.2.1 B/S架构模式 |
2.2.2 统一建模语言 |
2.2.3 J2EE多层结构体系 |
2.3 小结 |
第三章 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物流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3.2.1 功能性需求 |
3.2.2 非功能性需求 |
3.2.3 系统功能用例分析 |
3.3 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
3.3.1 总体架构设计 |
3.3.2 功能模块设计 |
3.3.3 数据库设计 |
3.4 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3.5 小结 |
第四章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4.1 引言 |
4.2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4.2.1 功能性需求 |
4.2.2 非功能性需求 |
4.2.3 系统功能用例分析 |
4.3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 |
4.3.1 总体架构设计 |
4.3.2 功能模块设计 |
4.3.3 数据库设计 |
4.4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4.5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目的和环境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类似案例调研分析 |
1.2.1 国内类似项目 |
1.2.2 国外类似项目 |
1.2.3 经验借鉴 |
1.3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第二章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
2.1 项目背景调研分析 |
2.1.1 项目背景分析及项目设计定位 |
2.1.2 新技术发展调研分析 |
2.2 需求分析及设计目标 |
2.2.1 需求分析 |
2.2.2 设计目标 |
2.3 总体架构规划设计 |
2.3.1 建设总体架构分析 |
2.3.2 建筑业态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建议 |
2.3.3 智能化系统综合管控模式建议 |
2.3.4 三种系统综合管控的集成模式比选 |
2.3.5 两种集成模式组合 |
2.3.6 综合管控平台的职能分类分析 |
2.4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
2.5 智能化职能中心规划设计 |
第三章 各子系统方案设计 |
3.1 总体设计说明 |
3.1.1 设计范围 |
3.1.2 设计依据 |
3.1.3 智能化重要机房设置 |
3.2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3.2.1 系统介绍 |
3.2.2 系统设计 |
3.2.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3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 |
3.3.1 系统介绍 |
3.3.2 系统设计 |
3.3.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4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设计 |
3.4.1 系统介绍 |
3.4.2 系统设计 |
3.4.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5 电子巡更系统设计 |
3.5.1 系统介绍 |
3.5.2 系统设计 |
3.5.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
3.6.1 系统介绍 |
3.6.2 系统设计 |
3.6.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7 能耗计量系统设计 |
3.7.1 系统介绍 |
3.7.2 系统设计 |
3.7.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8 背景音乐及应急广播系统设计 |
3.8.1 系统介绍 |
3.8.2 系统设计 |
3.8.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9 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
3.9.1 系统介绍 |
3.9.2 系统设计 |
3.9.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0 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
3.10.1 系统介绍 |
3.10.2 系统设计 |
3.10.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1 车位引导管理系统设计 |
3.11.1 系统介绍 |
3.11.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1.3 系统设计 |
3.11.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2 紧急求助系统设计 |
3.12.1 系统介绍 |
3.12.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2.3 系统设计 |
3.12.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
3.13.1 系统介绍 |
3.13.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3.3 系统设计 |
3.13.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4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
3.14.1 系统介绍 |
3.14.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4.3 系统设计 |
3.14.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5 客流统计系统设计 |
3.15.1 系统介绍 |
3.15.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5.3 系统设计 |
3.15.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6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
3.16.1 系统介绍 |
3.16.2 系统架构设计 |
3.16.3 系统功能设计 |
3.16.4 对比传统能源管理的优势 |
3.16.5 系统数据对接 |
3.16.6 系统效益分析 |
3.17 智能系统应用效益总结 |
3.17.1 设计与应用说明 |
3.17.2 增补智能系统应用经济价值估算 |
第四章 园区集成管理平台方案设计 |
4.1 系统简介 |
4.2 参考案例及分析 |
4.3 系统设计 |
4.3.1 系统总体架构 |
4.3.2 关键技术选型 |
4.3.3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指导建议 |
4.4 平台设计总体需求 |
4.4.1 子系统与平台通信接口说明 |
4.4.2 子系统集成需求 |
4.5 平台子系统集成管理功能要求 |
4.5.1 防盗报警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2 视频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3 门禁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4 楼宇自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5 环境监测模块功能标准 |
4.5.6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7 背景音乐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8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9 机房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0 消防联动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1 电子巡更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2 停车场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3 信息发布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5.14 客流统计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6 平台重要基础功能模块 |
第五章 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 |
5.1 高级办公楼智慧化应用 |
5.2 高级酒店智慧化应用 |
5.3 大型商业智慧化应用 |
总结与展望 |
一、论文总结 |
二、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医院综合信息实时统计查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家庭服务的智能健康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龙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汪哲宇. 浙江大学, 2021(01)
- [3]基于知识图谱的分布式医院信息综合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欧磊.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电子围栏数据的预警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 董浩.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电力公司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基于RFID的校园学生管理系统研究[D]. 王泽.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7]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辅助诊疗全流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孟啸.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8]智慧养老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D]. 张昊. 吉林大学, 2020(03)
- [9]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焦曙光. 河北大学, 2020(02)
- [10]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D]. 叶茂.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