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外用中成药

褥疮外用中成药

一、中成药外用治褥疮(论文文献综述)

马林纳,白明,苗明三[1](2021)在《中药酊剂临床外用现状与分析》文中指出中药外用酊剂疗效显着、前景广阔,但临床应用时相关细则模糊、缺乏可靠依据。在中国知网以"酊剂"为主题,搜索2019年3月至2000年12月所有文献,选取中药外用酊剂治疗疾病的临床文献共73篇;在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以"酊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筛选出用于外用的中药酊剂共163种,并根据药品编号对其药品说明书在官网进行搜索。对163种中药酊剂的制备方式、疾病类型、使用方法、使用频率和周期等进行分析。为中药外用酊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中药外治的良性发展。

高景利[2](2020)在《康复新液对家兔慢性油酸性肺炎的治疗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随着医学发展,特定细菌引起的肺炎已得到很好的治疗,但新冠肺炎、非典型性肺炎、空气污染吸入性疾病等愈来愈常见。越来越多的中药被用于肺炎的辅助治疗,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康复新液由美洲大蠊(俗称蟑螂)提取制备而成,具有消炎、去水肿、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康复新液对包括肺结核、及肺结核并发的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深入研究康复新液对非特异性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我们通过减少油酸剂量减轻炎症程度改良家兔急性油酸性呼吸衰竭动物模型为慢性油酸性肺炎动物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康复新液对家兔慢性油酸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为康复新液的合理应用及肺部炎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家兔慢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作用机制,为慢性肺炎的治疗和康复新液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构建家兔慢性油酸性肺炎动物模型: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对照组、低剂量油酸组、中剂量油酸组和高剂量油酸组。4组家兔分别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0.15ml/kg、0.3ml/kg和0.6ml/kg的油酸,记录各组家兔存活时间和一般状况,并于造模7天进行实验对比观察家兔动脉血Pa O2和Pa CO2,静脉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TNF-α浓度,肺系数,右肺中叶湿干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测量灌洗液蛋白质含量、白细胞数量,肺组织HE染色形态学改变,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肺泡超微结构等指标选择最适油酸剂量。2.康复新液对家兔慢性油酸性肺炎的治疗效果:18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油酸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油酸组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3ml/kg,治疗组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3ml/kg以后按照0.47ml/kg的剂量饲喂康复新液,每天3次,持续7天。7天后各组家兔进行手术操作,步骤和观察项目同构建动物模型部分。结果1.构建家兔慢性肺炎动物模型:高剂量油酸组注射油酸后家兔短时间内出现死亡现象、整体死亡率高,在此步骤即淘汰高剂量组,其余几组家兔7天内无死亡。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家兔Pa O2逐渐降低,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低剂量组间Pa CO2无差异,均低于中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家兔肺系数和湿干重比逐渐升高,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静脉血白细胞分类及数量、TNF-α浓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量逐渐升高,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上述结果确定构建家兔慢性肺炎动物模型油酸剂量为0.3ml/kg。2.康复新液治疗实验中,对照组、油酸组和治疗组7日内均无家兔死亡;治疗组Pa O2低于对照组、高于油酸组,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Pa CO2无统计学差异,均高于油酸组(P<0.05);治疗组肺系数,肺湿干重比,静脉血白细胞分类及数量、TNF-α浓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量均高于实验组、低于油酸组,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建立家兔慢性肺炎动物模型实验中,对照组家兔肺泡腔结构完整,肺泡壁结构正常无增厚,间质无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超微结构正常,I型肺泡上皮细胞正常,II型肺泡上皮细胞正常,板层小体正常,线粒体正常,无吞饮小泡。低剂量组家兔肺泡结构基本完整,肺泡壁肿胀增厚,间质肿胀增宽、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轻度肿胀,板层小体和线粒体肿胀,可见吞饮小泡;中剂量组家兔肺泡结构损伤、可见部分肺泡腔融合,肺泡壁肿胀增厚,间质肿胀、广泛炎性细胞浸润;I型和II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破裂,板层小体肿胀、可见较多吞饮小泡,线粒体肿胀表面微绒毛断裂。4.康复新液治疗实验中,对照组家兔肺泡腔结构完整,肺泡壁结构正常无增厚,间质无炎性细胞浸润;I型和II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及线粒体无异常。油酸量组家兔部分肺泡腔融合,肺泡壁肿胀增厚,间质肿胀、广泛炎性细胞浸润;I型和II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肿胀破裂,可见吞饮小泡,线粒体肿胀表面微绒毛断裂脱落。治疗组家兔肺组织结构较完整,肺泡结构基本完整,肺泡壁及间质稍显肿胀增宽,未见肺泡腔融合,炎性细胞少见;I型和II型肺泡上皮细胞轻度水肿,板层小体、线粒体肿胀、出现吞饮小泡,线粒体表面微绒毛基本正常。康复新液对家兔慢性肺炎有治疗作用。结论0.3ml/kg剂量油酸引起的家兔慢性非特异性肺炎具有模型稳定、病变典型,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医学实验研究。康复新液对家兔油酸性慢性肺炎有治疗作用。

牧晶[3](2020)在《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压疮是皮肤在一定时间内承受一定的压力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形成的开放性溃疡,可能伴有疼痛,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皮肤与医疗设备接触处。皮肤出现水疱、不发白的红斑,虽然不是真正的“疮”,也属于压疮的范畴。据统计,在急症医院和疗养院的患病率为3%至11%,超过50%的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治疗费用也随着压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在严重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危及生命。目前压疮的治疗手段较多,单纯西医方法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是新型敷料、清洁清创、负压创伤治疗、高压氧、细胞和生长因子、生物工程及手术重建等治疗方法,疗效有限且费用昂贵,而中医药在其治疗上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逐渐发展,压疮的中医药研究从基础到临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各种外用中药,如硬膏、软膏、散剂、敷贴,以及针灸、熏熨、溻渍等中医外治疗法在压疮中应用广泛,疗效显着,具有一定的优势意义,但因证据等级不高,很难客观、科学地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尚需证据等级更高的临床研究来论证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的:通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中药治疗压疮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SinoMed),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从 2009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月,语种限汉语和英语。按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收集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以“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阅读全文后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及系统评价,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结果:按照纳排标准筛查后,共计有28篇文献,涉及2486例压疮患者,其方法学质量一般,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肉芽生长时间及不良反应分析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示:①纳入文献中有26项研究提供了整体疗效数据,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更高,[OR=5.13,95%CI(3.73,7.06),Z=10.02,P<0.01]、[OR=3.42,95%CI(2.83,4.13),Z=12.77,P<0.01];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不同中医外治法较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均能提高压疮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总合并统计量为总有效率[OR=4.84,95%(3.32,7.04),Z=8.24,P<0.01]、治愈率[OR=3.59,95%(CI(2.77,4.64),Z=9.68,P<0.01]。②纳入文献中有17项研究提供了平均愈合时间数据,3项研究提供了肉芽生长时间数据,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能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肉芽生长时间,[OR=-5.64,95%CI(-7.07,-4.20),Z=7.69,P<0.01]、[OR=-3.24,95%CI(-4.05,-2.42),Z=7.76,P<0.01];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治疗不同分期、不同疗程下压疮平均愈合时间较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均明显缩短,总合并统计量分别为[OR=-3.72,95%CI(-4.71,-2.73),Z=7.40,P<0.01]、[OR=-5.64,95%CI(-7.07,-4.20),Z=7.69,P<0.01]。③纳入文献中有3项研究提供了压疮PUSH评分变化数据,有1项研究提供了伤口表面积变化数据,有2项研究提供了视觉模拟量表变化数据,有1项研究提供了每处压疮治疗费用、更换床单次数的数据,有2项研究提供了创面一般情况、平均换药次数的数据,提示中医外治法试验组可显着改善创面愈合状态,降低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但以上研究部分数据不完整且样本量小,方法学不完善,循证学证据尚不充足。④纳入文献中仅2项研究提供了随访情况数据,5项研究提供了不良反应事件数据,提示中医外治法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但是均未详细说明,需要更多相关研究加强证据等级。结论:现阶段相较于西医常规治疗手段而言,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能明显提高临床的总有效率和愈合率,减少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有利于溃疡创面的封闭、修复和愈合;在护理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降低换药次数,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节省了医护人力及物力;同时减轻了压疮的治疗费用,有利于患者自身及家属的生命健康。因可获取的原始研究资料有限,其安全性评估不足,但目前暂无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手段较多,有中药软膏、中药散剂、中药溻渍或直接针刺熏灸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本次研究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压疮方面确实能提高整体疗效,加快创面愈合进程,减少治疗费用,临床可视具体情况进行一定推广。本系统评价部分原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未来则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严谨、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提供更为严谨的证据。

张晓艺[4](2019)在《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对3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3期压疮的疗效,探索临床外治3期压疮的方法,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湖南省某三甲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心血管内科、烧伤科、中心ICU、急诊ICU、脑病科、老年病科、骨科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压疮患者,随机为磺胺嘧啶银联合云南白药粉组(观察组)、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2)观察组予以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粉进行干预,将磺胺嘧啶银与云南白药充分混合,根据创面大小,在其外层均匀涂以1-2mm混合后的药物,用凡士林纱块覆盖;对照组予以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将磺胺嘧啶银霜5克与湿润烧伤膏5克充分混合,根据创面大小,在其外层均匀涂以1-2mm混合后的药物,用无菌纱块覆盖。两组均需保持药物与创面充分接触,每日换药一次。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对伤口面积变化、PUSH评分变化、压疮愈合率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测量。(3)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录入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x?描述,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对所得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球形性检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1)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压疮面积、PUSH评分、Braden评分、APACHE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空腹血糖正常并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患者疗效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PUSH评分治疗前、治疗1周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818,P>0.05;t=0.254,P>0.05),治疗2周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5),治疗4周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5)。两组患者压疮面积变化治疗前、治疗1周、2周后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8,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治疗1周、2周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1,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对照组内患者各时间点PUSH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增加,患者PUSH评分明显降低;不同时间患者压疮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37,P<0.05);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在治疗1周,治疗2周及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1,P<0.05),即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患者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3)两组患者疗效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发现治疗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6.391,P<0.05),即观察组与对照组PUSH评分变化幅度与治疗时间有关、治疗时间对PUSH评分的结果有显着性影响(F=115.902,P<0.05)、不同组别间的PUSH评分无显着性差异(F=2.210,P>0.05)。两组患者压疮面积变化比较发现治疗时间与组别不存在交互作用(F=1.103,P>0.05),即暂不能确定观察组与对照组压疮面积变化与治疗时间有关;治疗时间对压疮面积的结果有显着性影响(F=55.915,P<0.05);两组压疮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71,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比较发现治疗时间与组别不存在交互作用(F=0.030,P>0.05);治疗1周和2周创面愈合率有差别(F=63.223,P<0.05);治疗1周和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未见差别(F=1.588,P>0.05)。结论: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粉治疗3期压疮,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相比,能更快降低PUSH评分。3期压疮的疗效与治疗时间有关。压疮面积、压疮面愈合率、治疗效果在短时间内(2周)两种疗法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治疗4周后两种疗法比较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夏韵[5](2019)在《基于RIGHT声明的中医药指南报告规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当前发布的中医药指南进行报告质量评价;制订基于RIGHT声明的中医药指南的报告规范——RIGHT声明的中医药扩展版;方法:检索现今发布的中医药临床指南,对其进行报告质量评价,依据RIGHT声明对文献进行多维度的评估,分析目前中医药指南的报告质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医药领域内指南报告规范的适用性,找出提高报告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对所纳入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进行系统评价,提取并汇总其中关于指南报告的内容和数据;检索数据库,查找有关研究报告质量的文献,通过横向分析将其作为制订条目的重要依据。邀请多学科专家,实施德尔菲法共识,展示报告规范制订的背景及研究证据,讨论纳入清单条目的基本原理、流程图以及制订策略,决议具体草案条目清单。成果:共纳入539篇中医药临床指南,评价结果显示:①在领域(中位数,(四分位数))上,领域一(4(3,4))和领域二(3(2,4))的得分较高,领域三(0(0,0))、领域五(0(0,0))、领域六(0(0,0.5))以及领域七(0(0,0))的得分较低。②在条目上,低报告率(<10%)的条目主要有:2、5、8b、9a、10a、10b、11a、11b、14a、14b、14c、16、17、19b、20、21、22,高报告率(>90%)的条目主要有1a、1b、1c、7b、13a、13b。③分层分析显示:指南的报告质量逐年提高。其中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发布的指南报告质量较高(P=0.001),更新版本的指南较历史指南报告质量高(P=0 047)。④RIGHT评分结果与AGREE Ⅱ评价结果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P=0.014)。对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数据提取,排除RIGHT声明中已经包含的内容,对RIGHT声明中未包含的内容进行报告情况统计,结果共计10个条目。将10个条目根据其性质分类,确定为24个初始条目,同时通过头脑风暴法补充了1个条目,最终确定25个初始条目。通过两轮德尔菲共识,共产生在原RIGHT声明的2个领域方面的扩展,其中包括6个主题,23个条目。结论:中医药指南的报告质量与指南方法学质量息息相关,目前中医药指南报告质量虽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其总体质量仍然不高,且内部存在一定的差距。指南制订者在制订指南的过程中应当严格以循证的方法制订指南,在撰写指南的时候可以依照RIGHT 声明进行规范的报告。但现有的RIGHT报告条目并不能完全适用与中医药临床指南,中医药指南的报告规范更应该体现中医药自身的特点。RIGHT声明中医药扩展版通过全面系统的检索文献,并详尽分析了所有的特色条目,尽可能的反应了中医药独有的特色,与RIGHT声明的宗旨一致,旨在共同提高中医药指南的报告质量,促进中医药指南的实施。规范中医药指南的撰写报告。

熊佳[6](2019)在《220例红皮病住院病案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红皮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了解红皮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的情况,总结相关临床经验,为进一步提高红皮病的中西医诊疗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2017年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红皮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致病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中医证型、中西医治疗情况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对病因不明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其病情的发展,寻找线索,揭示病因。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20例,男性163例,女性57例,男:女=2.86:1;患者年龄最小为5岁,年龄最大为90岁,平均年龄为56.67±21.13岁;住院天数最小值为3天,最大值为51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2.30±6.71天,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我院历年红皮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红皮病型药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最少。2.病因:继发于其他皮肤病的有160例,其中银屑病最为常见(68例,30.91%);不明原因35例(15.91%),药物源性21例(9.55%),恶性肿瘤源性4例(1.82%)。不同年龄分组中继发于其他皮肤病患者病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成年人组(0~17岁)以特应性皮炎为主,中青年人组(19~65岁)以银屑病为主,老年人组(65岁以上)以湿疹为主。3.红皮病合并感染方面:感染患者有47例,不同年龄分组患者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合并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发热的红皮病患者感染率较高(P<0.05);4.中医证型:220例患者辨证分型以气阴两亏证、湿毒蕴肤证、火毒炽盛证、湿热瘀阻证为主;不同病因的红皮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于银屑病患者以气阴两亏证为多见,继发于湿疹患者以湿热瘀阻证为多见,继发于药物反应患者以湿毒蕴肤证为主,继发于特应性皮炎患者以心脾积热证多见;辨证治疗用药以清热药(37.74%)和补虚药(26.44%)为主。结论:1.红皮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86:1。2.继发于其他皮肤病是红皮病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以红皮病型银屑病为主。停药后发作是继发于其他皮肤病的红皮病患者常见的诱因。不同病因的年龄分布不同,未成年人以特应性皮炎为主,中青年人以银屑病为主,老年人以湿疹为主。3.红皮病患者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老年红皮病患者容易伴发感染;红皮病合并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发热患者的感染率较高,早期营养支持及加强皮肤护理对提高疗效,降低感染率有帮助。4.不同病因中医证型分布不同,银屑病源性患者以气阴两亏证为主,湿疹源性患者以湿热瘀阻证为主,药物源性患者以湿毒蕴肤证为主,特应性皮炎源性患者以心脾积热证为主。

李利青[7](2019)在《MEBT/MEBO影响创面蛋白质合成和血管生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简称“慢创”)愈合的药效作用。2.观察MEBT/MEBO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病理形态学的改善作用;并观察全层皮肤愈合过程中,其真皮再生模式及与表皮层、基底膜层再生的关系。3.探究MEBT/MEBO干预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创面蛋白质合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修复机制。4.探讨MEBT/MEBO作用IGF-1/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创面血管生成促进慢创修复的机制。方法:1.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4只、对照组(急性全层皮肤缺损组)34只和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组102只,慢性难愈合创面组(全层皮肤缺损+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34只、贝复新组(阳性对照组)34只和MEBT/MEBO组34只。并同时于第3、7、14 d取创面组织。各组分别干预治疗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记录统计创面愈合时间;于干预治疗后第3 d、7 d和14 d固定焦距拍照创面计算愈合率。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改变、PAS染色法观察创面基底膜层的生长情况。提取第3、7、14 d创面组织总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S473)、mTOR(Ser2448)、p70 S6K(Thr389)、4E BP1(Thr37/46)的mRNA和蛋白转录及表达水平。2.1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1只、对照组31只和慢创组93只,慢创组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贝复新组和MEBT/MEBO组各31只,于干预治疗后第3 d、7 d和14 d取创面组织。碱性水浸泡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观察创面组织愈合过程中真皮全层再生过程。提取第3 d、7 d和14 d创面组织,分离上清液,ELISA法检测IGF-1含量;提取创面组织总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S473)、eNOS(S1177)、VEGF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MEBT/MEBO组显着缩短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和提高创面愈合率(P<0.01)。2.造模及干预治疗14 d后,MEBT/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HE染色的病理学形态学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3.MEBT/MEBO组、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HE染色结果:MEBT/MEBO组第7 d见不成熟的表皮层与真皮浅层的生长,第14 d,表皮细胞及乳头层真皮更趋成熟、完整;而模型组的生长比MEBT/MEBO组晚、同时段比较无MEBT/MEBO组理想。两组PAS染色结果:MEBT/MEBO组第7 d时尚未见PAS阳性带的出现,及至第14 d,可见一条较明显的断续的基底膜层附着于表皮之下、乳头层之上;模型组第14 d仍未见故基底膜层生长或生长很不连续。两组SEM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MEBT/MEBO组真皮乳头层、网状层先后再生,MEBT/MEBO组第7 d开始见乳头层纤维组织生长,第14 d时见网状层纤维组织生长;慢性组同时段均无MEBT/MEBO组理想。4.干预治疗后第3、7、14 d,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I3K、Akt(S473)、mTOR(Ser2448)、p70 S6K(Thr389)、4E BP1(Thr37/46)的mRNA、蛋白水平均呈现升高-降低、第7 d最高的表现,第7 d天组间差异最大。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I3K、Akt(S473)、mTOR(Ser2448)、p70 S6K(Thr389)、4E BP1(Thr37/46)的mRNA、蛋白水平在第3、14 d组间分别同时段比较:模型组、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或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第7 d: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结果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治疗后第3、7、14 d,各组大鼠创面组织IGF-1的Elisa定量和PI3K、Akt(S473)、eNOS(S1177)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呈现升高-降低、第7 d最高的表现(VEGFR2逐渐递增、第14 d最高),第7 d组间差异最大。各组大鼠创面组织IGF-1的Elisa定量和PI3K、Akt(S473)、eNOS(S1177)、VEGFR2的mRNA、蛋白水平在第3、14 d组间分别同时段比较:模型组、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或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或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第7 d:模型组、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复新组、MEBT/MEBO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EBT/MEBO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有较显着的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的药效学作用。2.MEBT/MEBO对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组织病理形态学的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新生、皮肤附属器,创面真皮全层生长,基底膜层生长等二维及三维形态学改变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3.创面组织真皮的乳头层、网状层有着不同的再生模式。真皮乳头层的再生与表皮的再生密切关联。基底膜的生发可能是表皮层同浅层真皮相互作用的终结果。创面愈合中,表皮最先爬覆,真皮乳头层随后生长,网状层生长较乳头层慢,基底膜的形成是在表皮层同浅层真皮均形成之后开始的。MEBT/MEBO组能较理想地促进创面愈合中皮肤全层的生长。4.MEBT/MEBO可较显着促进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MEBT/MEBO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大量与愈合相关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加快大鼠慢创的愈合。5.MEBT/MEBO促创面愈合机制,可能与其干预IGF-1/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创面新生血管生成、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有关。

韩正阳[8](201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浅表性溃疡的文献回顾》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对皮肤浅表性溃疡的治疗多集中于外治法,而近年来内外合治皮肤浅表性溃疡的方法开始被重视,若能将中西医各自优势加以整合,以中医外治为主,将合理的西医治疗作为重要补充,必能增强疗效。本文从皮肤浅表性溃疡的内外治疗方面着手,整理回顾相关的治疗研究成果,并作论述。参考文献44篇。

刘泽洲,陈亮,于志红,王威,杨瑞平,李宇,王和天[9](2017)在《压疮的中医外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1],多发生于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中医学称其为"席疮",清代邹岳所着《外科真诠》载"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磨破

崔春淼[10](2016)在《外敷中药治疗褥疮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外敷中药治疗褥疮有很好的效果。本文总结归纳了外敷中药治疗褥疮的各种方法。

二、中成药外用治褥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成药外用治褥疮(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酊剂临床外用现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药酊剂的制备
中药酊剂临床外用治疗疾病分类
中药酊剂临床外用技术分析
    1.中药酊剂临床外用方法
    2.中药酊剂临床使用频率与周期
中药酊剂外用联合治法分析
中药酊剂外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1.中药酊剂外用注意事项及禁忌
    2.中药外用酊剂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讨论

(2)康复新液对家兔慢性油酸性肺炎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康复新液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治疗压疮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压疮的认识
        2 压疮的流行病学特点
        3 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4 压疮的病理生理特点
        5 压疮的最新定义和分期
        6 压疮治疗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压疮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压疮的认识
        2 中医外治法的概述
        3 中医外治法在压疮中的具体应用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2 检索策略
        3 纳排标准
        3.1 文献纳入标准
        3.2 文献排除标准
        4 文献筛选
        5 质量评价
        6 数据提取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1 基本信息
        2.2 干预措施
        2.3 结局指标
        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4 数据提取与统计学分析
        4.1 总有效率
        4.2 总有效率亚组分析
        4.3 治愈率
        4.4 治愈率亚组分析
        4.5 平均愈合时间
        4.6 肉芽生长时间
        4.7 其他结局指标
        4.8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文献检索和确定
        2 方法学质量评价
        3 临床疗效的评估
        3.1 结局指标分析
        3.2 异质性的分析
        3.3 Meta分析结果
        4 安全性问题的评价
        5 常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压疮的机理分析
        6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对3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压疮的定义
        1.1.2 压疮流行病学研究
        1.1.3 压疮的形成机制
        1.1.4 压疮的分期
        1.1.5 压疮的治疗
        1.1.6 存在的不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医治疗压疮进展
        1.2.2 西医治疗压疮进展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6 研究方法
        2.6.1 分组
        2.6.2 干预方法与内容
        2.6.3 研究指标与工具
        2.6.4 资料收集方法
        2.6.5 资料分析
    2.7 技术路线图
    2.8 质量控制
        2.8.1 研究设计阶段
        2.8.2 数据收集阶段
        2.8.3 数据录入与分析阶段
    2.9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疗效的单因素分析
        3.2.1 两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
        3.2.2 两组患者压疮面积变化比较
        3.2.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比较
        3.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2.5 不同治疗时间患者PUSH评分比较
        3.2.6 不同治疗时间患者压疮面积变化比较
        3.2.7 不同治疗时间患者创面愈合效果比较
    3.3 两组患者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3.3.1 两组患者PUSH评分比较
        3.3.2 两组患者压疮面积变化比较
        3.3.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比较
4 讨论
    4.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4.2 安全性分析
    4.3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对患者压疮PUSH评分的影响
    4.4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对患者压疮面积的影响
    4.5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三期压疮对患者压疮愈合效果的影响
    4.6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3期压疮对治疗效果影响
    4.7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8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4.9 对今后研究的意义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伦理审查表
附录三:入组选择表
附录四:病例报告表
附录五:危重病人APACHE评分表
附录六:Braden评分量表
附录七:PUSH压疮评估量表
附录八:疗效观察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RIGHT声明的中医药指南报告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医学报告规范研究概况
        1.1.1 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CONSORT声明的发表
        1.1.2 CONSORT声明在中医领域内的扩展版本
        1.1.3 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报告规范的发展
        1.1.4 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的形成
    1.2 临床实践指南的报告规范概况
        1.2.1 指南的定义和作用
        1.2.2 指南质量评估工具的形成与发展
        1.2.3 指南报告规范的发展
        1.2.4 RIGHT声明的发表
    1.3 报告规范的制订方法学的发展
    1.4 中医药指南发展现状
        1.4.1 中医药指南的制订方法学发展
        1.4.2 中医药指南的质量现状
        1.4.3 中医药指南的报告规范现状
        1.4.4 建立中医药指南报告规范的意义
第二章 应用RIGHT声明对中医药临床指南的报告质量评价
    2.1 背景
        2.1.1 指南规范化报告的意义
        2.1.2 RIGHT声明的意义
        2.1.3 中医药指南报告质量的评估的意义
    2.2 资料与方法
        2.2.1 检索策略
        2.2.2 指南纳入及排除标准
        2.2.3 指南报告质量评价
        2.2.4 质量控制
    2.3 结果
        2.3.1 文献检索结果
        2.3.2 指南纳入基本情况
        2.3.3 RIGHT声明评分结果
    2.4 结论
    2.5 讨论
        2.5.1 目前中医药临床指南报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5.2 探究目前中医药临床指南报告质量总体偏低的原因
        2.5.3 对于提高目前中医药临床指南报告质量的建议
    2.6 局限性
    2.7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第三章 RIGHT声明中医药扩展版的研究
    3.1 背景
        3.1.1 报告规范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3.1.2 指南报告规范的历史发展
        3.1.3 RIGHT声明的发表
        3.1.4 RIGHT声明中医药扩展版的设想与研究
    3.2 方法
        3.2.1 成立研究工作组
        3.2.2 文献系统评价与条目池建立
        3.2.3 专家共识与条目筛选
    3.3 结果
        3.3.1 文献检索结果
        3.3.2 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3.3.3 条目池建立
        3.3.4 专家共识法
    3.4 条目形成
    3.5 讨论
        3.5.1 制订过程方法的科学性
        3.5.2 对于中医药临床指南意义
        3.5.3 纳入的条目
        3.5.4 排除的条目
    3.6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220例红皮病住院病案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传统医学对红皮病的认识
        1.1.1 古籍相关记载
        1.1.2 现代中医各家对红皮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红皮病的认识
        1.2.1 流行病学
        1.2.2 病因
        1.2.3 发病机制
        1.2.4 临床特征
        1.2.5 治疗
    1.3 红皮病的回顾性研究
第二章 研究部分
    2.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来源
        2.1.3 相关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疗效判定标准
    2.2 采集及评价内容
    2.3 信息采集表设计
    2.4 统计分析
        2.4.1 数据管理
        2.4.2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总体描述
        3.1.1 性别及年龄构成
        3.1.2 治疗情况
        3.1.3 住院天数
    3.2 病史及临床资料
        3.2.1 住院季节
        3.2.2 致病原因
        3.2.3 诱发及加重原因
        3.2.4 既往健康情况
        3.2.5 临床表现
        3.2.6 并发症
        3.2.7 相关检查
        3.2.8 舌脉象
        3.2.9 中医证候分型
    3.3 治疗
        3.3.1 补液及支持治疗
        3.3.2 局部外用治疗
        3.3.3 病因治疗
        3.3.4 中医药治疗
    3.4 疾病转归与随访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一般资料回顾
    4.2 红皮病病因及诱因分析
        4.2.1 病因
        4.2.2 病因与年龄的关系
        4.2.3 诱因
    4.3 并发症及易感因素分析
    4.4 中医辨证治疗
    4.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MEBT/MEBO影响创面蛋白质合成和血管生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源流
        1.1.1 中医学对“脱疽”病的认识
        1.1.2 中医学对“臁疮”病的认识
        1.1.3 中医学对“褥疮”病的认识
        1.1.4 当代医家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认识与界定
        1.2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古代医家对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1.2.2 当代医家对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
        1.3.1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原则
        1.3.2 现代中医名家论治的独特经验
        1.3.3 现代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治法的应用
        1.3.4 中医药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外治体表慢性皮肤溃疡
        1.3.5 中医学的其他特色疗法
    2.西医学对体表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认识
        2.1 定义
        2.2 流行病学
        2.3 病因
        2.4 疾病分类
        2.5 西医学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
        2.5.1 基础治疗
        2.5.2 一般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
        3.1 西医手术法联合中医药
        3.2 西医非手术法联合中医药
    4.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蛋白质合成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动物来源
        1.2 饲养条件
        1.3 主要药物
        2.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
        2.2 动物分组与干预治疗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Ⅰ 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药效作用研究
        1.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创面的一般情况,愈合时间,愈合率)
        2.结果
        2.1 肉眼观察各组大鼠体表创面愈合的一般情况
        2.2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3.讨论
        Ⅱ MEBT/MEBO改善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二维形态学改变的作用研究
        A.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
        1.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3.结果
        B.糖原染色法(PeriodicAcid-Schiffstain,PAS)观察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底膜生长情况改变
        1.实验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Ⅲ MEBT/MEBO干预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蛋白质合成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其他耗材
        2.实验方法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
        2.2 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表达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指标m RNA表达情况
        3.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蛋白表达情况
        4.讨论
    (二)MEBT/MEBO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动物来源
        1.2 饲养条件
        1.3 主要药物
        2.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
        2.2 动物分组与干预治疗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Ⅰ 碱性水浸泡法扫描电镜(scanelectronicmicroscopy,SEM)观察皮肤创面愈合过程真皮全层生长模式的三维形态学改变
        1.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其他耗材
        2.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Ⅱ MEBT/MEBO干预IGF-1/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其他耗材
        2.实验方法
        2.1 ELISA检测大鼠创面肉芽组织IGF-1含量表达
        2.2 Realtime-PCR法检测IGF-1/PI3K/Akt信号信号转导途径相关mRNA表达
        2.3 WB法检测IGF-1/PI3K/Akt信号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表达
        3.结果
        3.1 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匀浆中IGF-1水平比较
        3.2 PI3K/Akt/eNO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情况
        3.3 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I3K、p-Akt、p-eNOS、VEGFR2蛋白表达情况
        4.讨论
参考文献
创新性成果与局限性
全文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8)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浅表性溃疡的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皮肤浅表性溃疡的西医治疗及护理
    1.1 营养支持治疗
    1.2 抗感染治疗
    1.3 西医外治法治疗
    1.4 物理治疗
    1.5 皮肤浅表性溃疡护理
2 浅表性溃疡的中医药治疗
    2.1 膏剂 (散剂)
    2.2 中成药粉剂 (喷雾剂)
    2.3 油剂 (酊剂)
    2.4 其他外用疗法
3 讨论

(9)压疮的中医外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味中药治疗
    1.1 龙血竭
    1.2 仙人掌
    1.3 芦荟
    1.4 三七
2 中成药及中药组方治疗
    2.1 云南白药
    2.2 如意金黄散
    2.3 湿润烧伤膏
    2.4 疮疡平软膏
    2.5 其他中药组方
3 针灸治疗
4 小结与展望

(10)外敷中药治疗褥疮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成药制剂
    1.1 湿润烧伤膏:
    1.2 京万红软膏:
    1.3 生肌白玉膏:
    1.4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1.5 云南白药:
    1.6康复新液:
    1.7 龙血竭:
    1.8消炎生肌散:
    1.9 双料喉风散:
    1.10紫草油:
2 经验单味药
    2.1 鲜芦荟:
    2.2 蜂蜜:
    2.3 葛根粉:
3 小结

四、中成药外用治褥疮(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酊剂临床外用现状与分析[J]. 马林纳,白明,苗明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1)
  • [2]康复新液对家兔慢性油酸性肺炎的治疗作用[D]. 高景利.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3]中医外治法治疗2-4期压疮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牧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磺胺嘧啶银霜联合云南白药对3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D]. 张晓艺.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基于RIGHT声明的中医药指南报告规范研究[D]. 夏韵.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220例红皮病住院病案的临床分析[D]. 熊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MEBT/MEBO影响创面蛋白质合成和血管生成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李利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浅表性溃疡的文献回顾[J]. 韩正阳. 山东中医杂志, 2018(11)
  • [9]压疮的中医外治研究进展[J]. 刘泽洲,陈亮,于志红,王威,杨瑞平,李宇,王和天. 北京中医药, 2017(02)
  • [10]外敷中药治疗褥疮的研究进展[J]. 崔春淼.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8)

标签:;  ;  ;  ;  ;  

褥疮外用中成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