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时段空间剩余协克立格模型基本理论及其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瑾[1](2016)在《近30年内蒙古入湖流域干旱特征时空变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干旱是制约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就干旱半干旱地区入湖流域而言,其对流域本身及下游湖泊产生的连带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以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乌梁素海及其东部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流域内11个水文气象站点1986~2014年的逐日降水量,借助多时段泛克里格空间插值模型,构建流域29年降水数据集,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及R/S等方法分析降水序列的趋势及突变,继而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流域干旱程度进行评估,探讨干旱历时和干旱严重度这两个干旱特征值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阐明流域干旱对下游湖泊乌梁素海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乌梁素海东部流域降水量具有季节变化明显、变率大、暴雨集中等特点,在29年研究期内存在有三个持续干旱的时间段,分别为1999~2001年、2005~2007年和2009~2011年。(2)降水序列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结果表明,乌梁素海东部流域春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着,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量则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一致,呈减少趋势,下降速率为-4.77mm/10a。 R/S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来时间段,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均同之前时间段相同。此外,降水序列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则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在2004年发生突变,其后开始逐年下降。(3)乌梁素海东部流域四季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趋势,平原区小于山区;流域中部乌苏图勒河中下游及东南部黑水壕河、黄土窑子河上游地区易发生短期干旱,而北部乌苏图勒河流域及贾拉格河上游流域则易发生长期持续干旱,且在流域北部和东南部流域上游山区干旱过程呈持续增加趋势,而靠近湖泊湿地和大佘太水库库区干旱现象并不严重,呈减少趋势。(4)乌梁素海降水量及水面蒸发量有微幅或小幅减少,而东部流域径流补给量则呈明显的减少趋势,为了满足乌梁素海的生态需水量,则需增加额外的黄河引水量来填补径流量减少的空缺,甚至需要更多水量来缓减乌梁素海的富营养化及黄藻频发的问题。因此,从全局角度出发,合理利用东部流域水利设施保证湖泊清洁水来源,同时优化河套灌区水资源配置,对乌梁素海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刘晓民,万峥,刘海燕[2](2014)在《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的海拉尔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异性研究》文中提出将地质统计学理论引入到水文水资源系统领域,并结合随机函数理论,利用少数测站的年降水量资料,确定出海拉尔河流域年降水量的实验变差函数。然后,进行不同方向实验变差函数的筛选、归并、拟合及其套合,形成水文变量几何异向性的结构函数,应用多时段各向异性泛克立格空间估计理论,实现了任意空间点、不同大小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的分析计算。最后,通过与算术平均法、距离反比法、泰森多边形法等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论证,证实了该理论与方法的准确性。
王亮,朱仲元,朝伦巴根,何桥[3](2011)在《月尺度的协克立格模型在水文数据插补延长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月尺度的协同克立格模型能够对水文变量进行线性、无偏和最佳估计[2]。针对水文数据在时间上富足而空间上缺乏以及单变量具有相依性、多变量之间又有相关性的特点,以滦河流域内蒙古段的大河口、多伦和花塘沟三个雨量站的实测月降水量资料为基础,用月尺度的协克立格模型对缺测数据进行了插补延长。经验证明估值精度较高,结果可信。同时还对影响估值精度的数据结构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数据结构对估值精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观测数据间存在的相关性。
宋庆磊[4](2011)在《东海表面温场数据处理的Kriging方法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水温数据是水文调查的重要要素之一,具有空间位置和时间两大基础特征。由于调查条件限制造成的数据缺失,数据本身存在的系统或随机误差,采样密度过稀等原因,使得数据在空间分布上往往具有不均匀性;而在调查时间上,也很难保证所有调查站位在统一时间内获取数据。因此,有必要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插补或插值处理以及对数据进行时间段统计处理分析。本文以温场数据插值技术为研究目标,将Kriging和CoKriging方法引入到海表面温场数据的处理分析工作中,提出基于Kriging的海表面温场数据处理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东海表面温场数据处理。本文用东海实验区1、2、3月份三个月的月平均温场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抽稀处理,将温场数据分解为物理趋势分量和剩余分量,并分别对两分量进行计算,最终采用两分量的估计值之和实现海表面温场数据的格网插值估计。针对单一时间域数据的单变量插值,本文采用趋势分析、移动平均、普通Kriging三种方法进行插值计算,发现三种方法中,普通Kriging的插值效果最好;针对单一时间域数据的多变量协同插值,采用协同Kriging方法进行插值计算,获得结果和单一时间域数据的单变量普通Kriging插值结果对比,发现前者效果更佳;相邻时间域采用错开网格调查方式的协同克里格插值比单时间域固定网格调查方式的普通克里格插值效果好。
王亮[5](2011)在《滦河流域内蒙段径流插补预测分析及径流变化影响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川径流是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又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是可供人类长期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其变化运动规律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滦河流域内蒙段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将地质统计学理论、传统的水文气象统计分析方法以及SWAT水文模型分别应用于滦河内蒙段径流缺测资料的插补预测和水文气象变量的时空变异分析、水文气象变量时间特征分析以及河川径流变化影响评价的分析研究中。深入综合地开展这几方面的研究对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首先对地质统计学理论中月尺度的协克立格模型和年尺度的基于孔穴效应的时空协克立格模型进行了研究,应用这两个模型分别对外沟门站2001-2009年缺测月、年径流进行了插补延长,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插补结果具有一定的精度,这为地质统计学在水文变量插补延长上的应用提供了比较好的研究方法。然后应用传统的水文气象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径流的年际、年代及季节变化、年内分配进行了分析。(2)应用地质统计学理论中的多时段泛克立格模型对研究区降水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降水进行了空间插值研究。结果显示多时段泛克立格模型与以往人们常用的克立格模型的区别在于,它考虑了水文气象变量的时空随机特性,能够充分地利用变量在时间上的长期观测资料,为测站稀疏地区水文气象变量的空间变异分析以及空间插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这也是该法的优点所在。然后应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降水量、气温和蒸发量的年际、年代及季节变化、年内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用复回归模型分析了流域河川径流与降水和气温之间的关系,得出径流与降水相关性较好,与气温的相关性次之。(3)运用SWAT模型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河川径流年代、季节以及年内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河川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要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要大于直接影响。(4)运用SWAT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流域河川径流的可能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径流对降水的敏感性要大于对气温的敏感性,在假定气候情景下未来90年流域径流量将有所增加;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流量的排序为沙地或裸地>耕地>林地>草地。
张春媛[6](2010)在《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富营养化元素空间变异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湖泊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全球性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造成蒙新高原区湖泊富营养化状况日益恶化,直接威胁到湖区周围脆弱的生态系统和沿湖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必须加强湖泊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常规的水质监测费时费力,监测费用昂贵,并且很难反映湖泊的整体水质状况,而地质统计学可以利用现有的少量的数据精确的模拟出整个湖区的水质状况,具有数据获取全面、省时、省力、成本低的特殊优势,在湖泊水质监测以及治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研究地质统计学方法在湖泊水体以及底泥中富营养化元素的空间变异性研究中的应用,重点研究各种插值方法在乌梁素海中的应用结果的比较和湖泊水体与底泥中富营养化元素的空间变异性的差别。首先,对现有的数据分析处理,应用实测数据计算非平稳区域化变量的稳健变差函数,以及理论变差函数的获取确认研究。其次,应用普通克立格法,协克立格法,泛克立格法以及协同-泛克立格法对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元素进行空间插值,并利用交叉验证法进行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元素空间插值的可行性、准确性分析、比较。应用较好的克立格插值方法分别对不同时期的水体与底泥中富营养化元素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寻求富营养化元素在湖泊水体和底泥中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较之其他方法,采用协同-泛克立格法空间插值精度最高,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元素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趋势,从北向南逐渐减小,且与湖中水流运动方向,芦苇等植物的分布相吻合。同时期的底泥中富营养化元素空间分布趋势与水体中的相吻合。文章最后概括总结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及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李蔚[7](2010)在《基于物探信息的分布参数的地下水数值模拟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渐出现了世界性的水资源危机,世界各国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都产生了许多使人畏惧的环境问题。例如,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不仅加剧了供需矛盾,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水入侵以及地面裂缝、矿区地质灾害等。人类对水资源的依赖和全球性水资源匮乏是目前开展地下水资源研究的前提,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京蒙沙源区植被建设中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为依托,在总结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地质统计学理论应用于研究区中,对闪电河河内蒙古蓝旗段进行了地下水资源勘探与评价。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物探方法布置电测深勘探网,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视电阻率,并点绘出视电阻率曲线。2.用核函数理论反演电阻率曲线,推求研究区内含水层的地电参数及其厚度,绘制反映含水层分布规律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及含水层厚度等值线图,选择与水文地质实体相一致的含水层系统概念模型。3.对含水层渗透系数K、给水度μ等参数,水文物探结果通过正反演后确定的基岩的顶底板埋深等参数,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4.对研究区含水层系统进行有限元模拟评价,对其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进行评价。
刘小燕,朝伦巴根,王亮,王海玲[8](2010)在《多时段泛克立格模型在降水量数据插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多时段泛克立格模型是研究水文随机函数最优估计和空间预报的比较优越的方法。针对水文数据在时间上缺乏而空间上富足的特点,为了较好地解决小流域或局部区域内少站点情况下水文变量的最优估计问题,本文用多时段泛克立格模型对滦河内蒙古段闪电河流域各测站年降水量缺测资料进行了插补并在流域内进行了空间插值预报,结果表明插值预报精度较高,所得结论比较可信。
刘小燕,朝伦巴根,刘廷玺,王亮[9](2009)在《非饱和带岩性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异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确认颗分试验法得到的非饱和带平均粒径和定性测定法得到的平均粒径可作为协同区域化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将颗分试验平均粒径数据作为主变量,利用与它有协同区域化关系的定性测定法获取的非饱和带大量平均粒径数据用协同克立格法对研究区非饱和带平均粒径进行了大尺度估值。用估值结果对非饱和带平均粒径变异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给出了平均粒径空间变异分区图。
刘晓民[10](2009)在《干旱区典型地下水系统的动态模拟与模拟优化耦合管理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地下水资源作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水源,在保障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水资源短缺也日益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属于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其展旦召水源地地下水是城镇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因此,对水源地进行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并提出一种合理、高效的开发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原因,本论文以展旦召水源地为研究区,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首先回顾了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及管理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历史,阐明了我国地下水模拟模型及管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了地下水系统模拟模型与管理模型的发展趋势,为科学、客观、准确评价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状况,合理建模奠定良好的基础。2)为准确测定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本次研究运用核磁共振找水系统,进行了核磁共振测试试验;并利用钻探地质水文地质孔,开展了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与地质地层测试试验;结合收集到的已有水文地质孔资料,采用不同方法,确定出水源地水文地质参数。此外,还选取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及承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贮水系数这四个参变量,利用随机函数的空间变异理论,系统地分析确定了各参变量的统计特征及其结构函数,并应用对数克立格法、泛克立格法、协克立格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估值预测,提高了地下水系统模型的模拟评价精度。3)在详细分析研究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现状开采条件下研究区各项补给、排泄资源量进行了评价。按照可开采系数法、开采强度法对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估算。4)采用GMS6.0软件建立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在建立含水层系统模拟模型时,充分考虑各项补排信息的动态变化特点。首先建立降水入渗补给量、潜水蒸发量与降水量大小、潜水蒸发强度、开采量大小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曲线,继而由模型来反映水资源开发对各项信息的动态影响程度。5)在考虑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水资源系统模拟优化耦合管理模型,从而实现了水资源问题的分析、预测、优化、模拟和管理五者一体的功能。本文中管理模型和模拟模型的有机耦合的应用,实现了水资源管理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结合,使描述复杂的地下水系统问题更真实、灵活、简单、便于修改,此研究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互式程序分析研究的发展,也间接地拓展了今后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多时段空间剩余协克立格模型基本理论及其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时段空间剩余协克立格模型基本理论及其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近30年内蒙古入湖流域干旱特征时空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降水量变化研究进展 |
1.2.2 干旱指数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小结 |
第二章 乌梁素海东部流域概况及资料准备 |
2.1 乌梁素海东部流域概况 |
2.1.1 水文、气象特征 |
2.1.2 地形地貌特征 |
2.1.3 社会经济 |
2.2 数据资料收集与整理 |
2.2.1 水文气象数据收集 |
2.2.2 数字流域划分 |
2.3 小结 |
第三章 降水序列趋势与突变分析 |
3.1 降水量变异指数分析 |
3.1.1 降水量月统计规律 |
3.1.2 降水量年际和季际变化 |
3.1.3 降水量变异指数分析 |
3.2 降水序列趋势分析 |
3.2.1 降水序列预白化处理 |
3.2.2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
3.2.3 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 |
3.2.4 R/S分析 |
3.3 降水序列突变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PI指数的干旱特征空间分布分析 |
4.1 降水量空间分布分析 |
4.2 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特征空间分析 |
4.3 干旱特征值Mann-Kendall趋势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流域干旱特征对下游湖泊的影响 |
5.1 降水量及蒸发量对湖泊水量的影响 |
5.2 东部流域径流量对湖泊水量的影响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基金项目 |
硕士研究成果 |
(2)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的海拉尔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多时段泛克立格空间估计理论 |
1.1 基本假设 |
1.2 变差函数的计算 |
1.3 多时段泛克立格方程组 |
2 研究实例 |
2.1 年降水量的平稳性检验 |
2.2 空间飘移式的确定 |
2.3稳健实验变差函数的获取与变差函数的最优拟合 |
2.4 理论变差函数和飘移关系式的检验 |
2.5 流域平均降水量的检验分析 |
3 结语 |
(3)月尺度的协克立格模型在水文数据插补延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月降水量协克立格插值模型 |
3 实例研究 |
3.1 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 |
3.2 估计参数 |
3.3 数据结构对估值精度影响分析 |
3.4 缺测资料的插补 |
4 结论 |
(4)东海表面温场数据处理的Kriging方法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传统温盐场数据插值方法及效果评述 |
1.2.1 距离倒数加权插值算法 |
1.2.2 趋势面插值 |
1.2.3 移动平均法 |
1.3 Kriging和CoKriging应用介绍 |
1.4 利用区域化变量理论来处理具有物理机理的场数据所面临问题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研究思路及技术流程 |
1.7 总结 |
第二章 空间地质统计学方法 |
2.1 地质统计学 |
2.2 区域化变量理论 |
2.3 平稳假设和本征假设 |
2.3.1 平稳假设 |
2.3.2 二阶平稳假设 |
2.3.3 本征假设 |
2.4 变差函数 |
2.4.1 变差函数定义 |
2.4.2 几种变差(协方差)函数的计算方法 |
2.4.3 变差函数的理论模型 |
2.5 实验变差函数的求取和拟合 |
2.5.1 实验变差函数的求取 |
2.5.2 实验变差函数的拟合 |
2.6 实验变差函数的结构套合 |
2.7 普通克里格方法 |
2.8 协同克里格法 |
2.9 GSLIB程序介绍 |
2.10 总结 |
第三章 实验数据预处理及平稳性、相关性检验 |
3.1 实验数据准备 |
3.1.1 数据源 |
3.1.2 数据准备 |
3.1.3 绘制等值线图 |
3.2 平稳检验 |
3.2.1 绘制直方图 |
3.2.2 趋势分析 |
3.2.3 绘制剩余值等值线图 |
3.2.4 绘制剩余值直方图 |
3.3 相邻时间域剩余场相关分析 |
3.4 总结 |
第四章 空间插值处理及效果分析 |
4.1 实验变差函数的计算与拟合 |
4.1.1 实验数据 |
4.1.2 实验变差函数计算 |
4.1.3 实验变差函数拟合 |
4.2 单时间域数据的单变量普通克里格估值 |
4.3 单时间域数据的多变量协同克里格估值 |
4.4 估值效果分析 |
4.5 总结 |
第五章 总结和讨论 |
5.1 海表面温度场数据可分解为物理趋势分量和随机剩余分量 |
5.2 海表面温场数据物理趋势加剩余分量的估计方法 |
5.3 变差函数的局部拟合方法 |
5.4 针对单一时间域数据的普通克里格方法与传统移动平均方法比较 |
5.5 针对单时间域数据的多变量协同插值与单时间域数据的单变量插值比较 |
5.6 相邻时间段采用错开网格调查方式的协同克里格协同插值与单时间段固定网格调查方式的普通克里格插值比较 |
5.7 创新点和不足 |
5.7.1 创新点 |
5.7.2 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5)滦河流域内蒙段径流插补预测分析及径流变化影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地质统计学研究进展 |
1.2.2 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 |
1.2.3 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 |
1.2.4 SWAT 模型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气候与水文特征 |
2.2 河流水系 |
2.2.1 闪电河(滦河源流) |
2.2.2 黑风河 |
2.2.3 小河子河 |
2.2.4 吐力根河 |
2.3 地质地貌 |
2.4 土地利用与植被 |
2.5 社会经济概况 |
2.6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3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径流系列插补预测模型以及径流特征分析 |
3.1 径流资料的获取 |
3.1.1 黑风河白城子站径流资料的获取 |
3.1.2 吐力根河大河口站径流资料的获取 |
3.1.3 滦河外沟门站径流资料的获取 |
3.2 径流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3.3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径流系列的插补预测模型 |
3.3.1 月尺度的协克立格模型 |
3.3.2 基于孔穴效应的时空协克立格模型 |
3.4 径流年际、年代及季节变化分析 |
3.5 径流年内变化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流域气候变量特征分析 |
4.1 降水 |
4.1.1 降水量空间变异分析 |
4.1.2 降水量的空间插值 |
4.1.3 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年代及季节变化分析 |
4.1.4 流域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分析 |
4.2 气温 |
4.2.1 流域气温的年际、年代及季节变化分析 |
4.2.2 流域气温的年内变化分析 |
4.3 蒸发 |
4.3.1 流域蒸发量的年际、年代及季节变化分析 |
4.3.2 流域蒸发量的年内变化分析 |
4.4 干旱指数 |
4.4.1 干旱指数年际及年代变化分析 |
4.4.2 干旱指数年内变化分析 |
4.5 气候变量与实测径流的关系 |
4.6 本章小结 |
5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 |
5.1 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方法概述 |
5.1.1 对比分析法 |
5.1.2 分项计算组合法 |
5.1.3 流域水文模拟法 |
5.2 SWAT 模型概述 |
5.2.1 SWAT 模型基本原理 |
5.2.2 SWAT 模型命令控制流程与运算结构图 |
5.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分析方法 |
5.3.1 径流序列的阶段性划分 |
5.3.2 分析方法 |
5.4 基于SWAT 模型的径流模拟 |
5.5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 |
5.5.1 人类活动显着影响期间天然径流量的还原 |
5.5.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年代变化的影响 |
5.5.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季节及年内变化的影响 |
5.6 本章小节 |
6 未来气候情景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 |
6.1 未来气候情景对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 |
6.1.1 气候情景概述 |
6.1.2 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
6.1.3 未来气候情景下径流的可能变化分析 |
6.2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 |
6.2.1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概述 |
6.2.2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
6.2.3 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建立 |
6.2.4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 |
6.3 本章小节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富营养化元素空间变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我国湖泊现状 |
1.1.2 内蒙古自治区湖泊概况 |
1.2 研究意义 |
1.3 乌梁素海研究进展概况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1 地质统计学 |
1.5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1.6 论文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述及测试项目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2.1.2 流域灌排系统概况 |
2.1.3 水文气象条件 |
2.1.4 地质、地貌特征及湖泊形态 |
2.1.5 研究区污染特性 |
2.1.6 社会经济状况 |
2.2 测试方法 |
2.2.1 水质监测点的布设与样品采集 |
2.2.2 实验监测项目及测试方法 |
3 区域化变量与变差函数 |
3.1 区域化变量与协同区域化变量 |
3.1.1 区域化变量 |
3.1.2 协同区域化变量 |
3.2 单变量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
3.2.1 频率表和直方图 |
3.2.2 累积频率表和直方图 |
3.2.3 正态和对数正态分布 |
3.2.4 常用的统计量 |
3.2.5 统计结果分析 |
3.3 双变量的协同区域化变量空间相关性研究 |
3.3.1 相关性 |
3.4 变差函数 |
3.4.1 平稳假设和本征假设 |
3.4.2 变差函数的定义 |
3.4.3 实验变差函数的获取 |
3.4.4 理论变差函数理论模型的最优拟合 |
4 空间局部估计 |
4.1 普通克立格法 |
4.2 泛克立格法 |
4.2.1 漂移的概念 |
4.2.2 非平稳区域化变量的协方差函数和变异函数 |
4.2.3 漂移m (x ) 的泛克立格法估计 |
4.2.4 Z (x ) 的泛克立格法估计 |
4.3 协同克立格法 |
4.3.1 协同克立格线性估计量 |
4.3.2 协同克立格线性方程组 |
4.4 协同-泛克立格法 |
4.4.1 基本假设 |
4.4.2 协同-泛克立格方程组 |
4.5 结果比较 |
4.6 TN 和TP 的协同-泛克立格空间估计 |
5 结论与研究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基于物探信息的分布参数的地下水数值模拟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地下水资源勘探方法进展 |
1.2.2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1.2.3 地质统计学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目的、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3.2 本研究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土壤植被 |
2.2 水文、气象条件 |
2.2.1 河流水系 |
2.2.2 气象 |
2.3 区域水文地质 |
2.3.1 水文地质勘探 |
2.3.2 地下水补给和排泄条件 |
2.3.3 含水层分布 |
3 计算分区研究区视电阻率曲线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
3.1 电法勘探概述 |
3.1.1 电测深法的基本原理 |
3.1.2 电测深勘探网的布置 |
3.2 电阻率和视电阻率曲线的基本统计分析 |
3.2.1 频率表和直方图 |
3.2.2 累积频率表和直方图 |
3.2.3 电阻率的统计结果分析 |
3.3 视电阻率的空间结构分析 |
3.3.1 直接变差函数 |
3.3.2 交叉变差函数 |
3.3.3 获取稳健数据的方法 |
3.3.4 计算实验变差函数基本步长及合理数据对数间的关系研究 |
3.3.5 获取稳健变差函数的方法 |
3.3.6 变差函数的确定 |
3.4 视电阻率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
3.4.1 普通克立格法 |
3.4.2 泛克立格法 |
3.5 地表水资源量用核函数理论发反演电阻率曲线 |
3.5.1 核函数基本原理 |
3.5.2 反演电阻率曲线 |
4 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
4.1 水文地质参数获取 |
4.2 参数的统计分析 |
4.3 变差函数的拟合 |
4.3.1 对数渗透系数的变差函数及其拟合 |
4.3.2 对数给水度的变差函数及其拟合 |
4.4 不同方法估值分析 |
4.5 水文地质参数估值预测 |
5 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其水资源评价 |
5.1 有限元模拟评价的基本原理 |
5.2 含水层系统的概念模型 |
5.3 有限单元网格的剖分 |
5.4 节点坐标及各节点参数 |
5.5 数学模型验证 |
5.6 地下水位的预报 |
6 水均衡法评价 |
6.1 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
6.1.1 降水入渗补给量 |
6.1.2 侧向补给量 |
6.2 地下水排泄量的计算 |
6.2.1 潜水蒸发量 |
6.2.2 侧向流出量 |
6.2.3 河川基流量 |
6.2.4 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 |
6.2.5 排泄量法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 |
6.3 水均衡分析 |
6.4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的估算 |
6.4.1 地下水资源量 |
6.4.2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估算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干旱区典型地下水系统的动态模拟与模拟优化耦合管理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地下水系统模拟 |
1.2.2 地下水资源管理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2 研究区基本概况 |
2.1 交通与位置 |
2.2 自然地理概况 |
2.2.1 河流水系 |
2.2.2 气象概况 |
2.2.3 地形地貌 |
2.2.4 区域地质概况 |
2.2.5 水文地质条件 |
3 水文地质参数的获取 |
3.1 抽水试验 |
3.1.1 潜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
3.1.2 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
3.2 核磁共振地下水勘察 |
3.2.1 核磁共振地下水勘察基本原理 |
3.2.2 核磁共振地下水勘察仪野外布置方法及解译成果概述 |
3.2.3 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价值具体表现 |
3.2.4 核磁共振技术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3.3 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异性 |
3.3.1 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工具-变差函数 |
3.3.2 普通克立格法 |
3.3.3 泛克立格法 |
3.3.4 协同克立格法 |
3.3.5 泛协克立格法 |
3.3.6 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变异性分析 |
4 地下水资源评价 |
4.1 地下水资源量 |
4.2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
5 地下水系统动态数值模拟 |
5.1 模拟软件的选择及 GMS6.0 简介 |
5.1.1 GMS6.0 简介 |
5.1.2 GMS6.0 软件优点 |
5.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5.2.1 模拟计算范围 |
5.2.2 含水层(组)结构的概化 |
5.3 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 |
5.3.1 数学模型 |
5.3.2 数学模型求解 |
5.4 数学模型的识别及校正 |
5.4.1 参数的拟合(模拟识别) |
5.4.2 模型检验 |
5.4.3 模型结果分析 |
5.5 模型预报 |
6 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 |
6.1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概述 |
6.1.1 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 |
6.1.2 大系统协调原理 |
6.2 水资源大系统分解协调模拟优化管理模型 |
6.2.1 模型整体结构 |
6.2.2 总第一级管理模型 |
6.2.3 总第二级管理模型 |
6.3 基础数据推求 |
6.3.1 各引水渠首限制流量 |
6.3.2 地下水位及地下水埋深允许限制值 |
6.3.3 各分区及分区内各亚区综合影响函数的确定 |
6.4 模型求解 |
6.4.1 求解总第一级管理模型 |
6.4.2 求解总第二级管理模型 |
6.4.3 分解协调管理模型协调运行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多时段空间剩余协克立格模型基本理论及其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近30年内蒙古入湖流域干旱特征时空变化分析[D]. 张宇瑾.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2]基于地质统计学理论的海拉尔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异性研究[J]. 刘晓民,万峥,刘海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4(04)
- [3]月尺度的协克立格模型在水文数据插补延长中的应用[J]. 王亮,朱仲元,朝伦巴根,何桥. 水文, 2011(05)
- [4]东海表面温场数据处理的Kriging方法及效果分析[D]. 宋庆磊.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11(10)
- [5]滦河流域内蒙段径流插补预测分析及径流变化影响评价研究[D]. 王亮.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1)
- [6]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富营养化元素空间变异性研究[D]. 张春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1)
- [7]基于物探信息的分布参数的地下水数值模拟与评价[D]. 李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1)
- [8]多时段泛克立格模型在降水量数据插补中的应用[J]. 刘小燕,朝伦巴根,王亮,王海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1)
- [9]非饱和带岩性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异性研究[J]. 刘小燕,朝伦巴根,刘廷玺,王亮. 水土保持研究, 2009(04)
- [10]干旱区典型地下水系统的动态模拟与模拟优化耦合管理模型研究[D]. 刘晓民.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