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校生泡网吧之现状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侯岷炎[1](2020)在《湘西少数民族聚集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力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中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如何优化中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向社会精准供给高质量的技能人才,解决人才供需落差问题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当前需要面对的重大命题。当前职业院校学生(以下可简称为“职校生”或“学生”)在学习中无投入、无动力、无生成的“三无”状态比较普遍。如果这个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那么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效将无以体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将难以达成。深入研究职校生学习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有效地应对策略和措施,就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是一项调查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二所中职学校及一所高职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340名中高职生进行调查研究。首先,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和问题;其次,结合文献研究确定可能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及其类型;然后,根据之前的调查研究编制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接着,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有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发展建议和应对策略。通过研究发现:1)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分别为个人因素、院校因素及社会因素(包含家庭因素)三大类;2)三所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为中等偏低水平;3)造成职校生学习动力水平不高的原因如下:个人因素方面,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水平普遍较差,选专业存在较大盲目性,学习目的层次偏低,未来职业定位模糊且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动性;院校因素方面,校企合作不充分,对学生职业性的培养力不足,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欠缺作为;社会因素方面,职校生社会就业环境仍不容乐观,家庭职业氛围对促进子女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的激励性不足,家长对子女的教养观存在功利化过浓的问题;4)根据回归分析,回归系数达到显着的变量共七个,依其解释变异量大小依次为“是否学生干部”、“是否有专业实践经历”、“理论实践衔接性满意度”、“生源类型”、“依据兴趣选择专业”、“专业”和“确定本专业方向的就业打算”。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笔者提出如下建议:要提升职校生学习动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需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共同着力,即宏观构建层面更需着眼于职业教育的持续化和系统化发展,并大力改善职校生就业环境;微观教学育人层面更需关注学生个体持续和全面发展需要,并通过提升知识基础,推进深层学习、加强校企合作及创新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等手段鼎力促进学生职业性生成。
展鹏[2](2020)在《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石家庄X农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是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同时他们也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极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能够正确引导,他们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校园暴力,很可能导致他们畸形发展,小则会给校园带来危害,大则会严重影响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和谐。因此针对中职生校园暴力问题进行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五个部分对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对国内外中职校园暴力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国内文献的研究方向侧重于校园暴力的成因、防范对策、防范机制;国外文献则是侧重于校园暴力的对策研究。国内外对于中职校园暴力的现状涉及较少,故笔者以此作为研究方向。第二部分是分析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类型、特点及危害。根据不同的界定标准,校园暴力有不同的分类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按照暴力行为侵害对象进行划分,分为财物暴力和人身暴力;第二种方式是按照暴力行为实施方式进行划分,分为工具暴力和非工具暴力;第三种方式是按照暴力行为后果进行划分,分为严重恶性暴力和一般暴力;第四种方式是按照暴力主体的行为方式划分,分为语言暴力、身体暴力、性暴力。本文采用第四种划分方式,即按照暴力主体行为方式的划分方法,因为这种分类方式与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形式最为接近。通过对校园暴力统计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入学前的生活背景进行分析,发现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特点具有低龄性、突发性、反复性和严重性。根据这些特征,结合中职生的自身素质、社会舆论、家庭观念来探索校园暴力对受害者、校园风气以及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第三部分是以石家庄X农校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详细了解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现状,并对暴力发生时间、地点、频率、发生形式、成因等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的结果来了解暴力事件的规律,为找到校园暴力解决对策指明了方向。第四部分是结合班主任访谈内容分析导致中职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从而找到防治校园暴力的对策。经分析校园暴力有学生自身的因素,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没有精神追求,爱结交各类社会朋友,语言冲动,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做事不计后果;再者是学生的家庭因素,父母由于种种原因疏于管教,家庭结构失衡或者受经济条件的影响,任由学生发展,对其行为不加以约束,长此以往,待发现问题时再进行约束,为时已晚;还有学校的因素,学校管理制度有漏洞,对外使得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对内没有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有社会的因素,社会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欠缺,网吧等场所中不良信息充斥着社会青年的头脑,使中职生与其接触时盲目跟风,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五部分是通过对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现状及成因进行梳理,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首先根据学生因素的分析,加强对其人格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要教会其防止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袭。其次是家庭环境的改变,通过增强父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给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再者学校应加强学生管理力度,形成校园暴力防治机制,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法律教育。最后结合社会力量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对娱乐场所、网吧等灰色地带进行严管甚至取缔,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社会习气对中职生的影响。多方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校园暴力的发生,还学生一个健康的校园。
乔少丽[3](2019)在《中职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无处不在,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往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种电子产品百花齐放,作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思维活跃的中职学生,早已经是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当代中职学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从小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他们既容易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同时也会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产生网络偏差行为。教育部办公厅对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保证中职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对中职学生出现的网络偏差行为进行研究以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在网络时代更好的健康发展,让中职学生成长为符合国家要求、社会需求的人才,正是本文写作的初衷。首先,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网络偏差行为及相关关键词进行概念的界定,对网络偏差行为的特征、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测量维度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解国内外网络偏差行为、网络失范行为以及越轨行为等概念的相关研究。其次,本研究在借鉴李冬梅等的《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量表》和张婷《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问卷》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群体的网络偏差行为的研究框架,以笔者所在实习的某技师学院在校中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中职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具体从网络交往偏差行为,网络学习偏差行为、网络浏览偏差行为、网络运用偏差行为、网络言语偏差行为五个维度对中职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问卷得到的真实数据、笔者亲身实习经验,得到中职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相关数据,对当代中职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中职学生网络孤独感与性别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中职学生虚拟网恋现象频频发生;中职学生网络误交损友行为偏差严重;中职学生网络学习偏差行为与网络浏览偏差行为存在正相关性;中职学生迷恋网络色情现象比较常见;中职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明显;中职学生网络黑客崇拜情节严重;中职学生网络言语暴力行为非常普遍。在此基础上提出干预措施,帮助中职学生避免网络偏差行为的产生,促进中职学生和谐发展,同时为该群体网络偏差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张跃[4](2019)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行为的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T市技师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各个地方都制定政策帮助职业教育发展,逐步实现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然而,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入学门槛低,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剧烈变化时期,会存在很多叛逆的思想和行为,违纪学生在这个时期也是较为常见的,更为严重的会影响到社会的治安。因此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违纪行为原因与对策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两种调查方法。根据学习型违纪行为、日常生活违纪行为及思想品德型违纪行为三个维度编制问卷,本研究设计学生问卷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行为调查问卷》,以案例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81份。笔者访谈了8名教师,1名教务管理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行为表现,本文以三个纬度为依据列出违纪行为表现。首先,学习型维度有:迟到早退、上课睡觉、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破坏课堂秩序、手机或网络成瘾。其次,日常生活维度有:乱丢垃圾、携带危险品、结交不良社会人员参加不健康活动、损害公物、衣着不当、夜不归宿、在寝室使用违禁用电器、在危险处打闹、早恋、吸烟酗酒。最后,思想品德型维度有:威胁恐吓他人、殴打辱骂他人、勒索他人财物、赌博、偷窃、说谎、浏览不健康网站。接下来依据访谈内容探究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产生违纪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社会原因:社会不良风气的引导。二是学校原因:违纪行为管理制度不完善。三是家庭原因:家庭相处模式不当,家长不良行为影响。四是学生个体原因:缺乏自控能力及守律意识、易冲动、文化素养不高。本研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行为的管理提出了以下对策:首先,社会要提供健康的社会风气,净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其次,学校要制定适合本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再次,学校要提高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以身示范。最后,学校要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王翠萍[5](2018)在《中职学生厌学成因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中职学校为例》文中指出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带动扩大就业、精准脱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学生厌学是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正确做好中职学生厌学的教育与管理与疏导,对于中职教育和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昌市的四所中职学校为例,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通过《中职学生厌学调查问卷》对490名中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普遍,2/3以上的学生呈轻微厌学,但也有1/3的学生呈现中等或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在人口学变量方面,男生的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比女生略重,在厌学成因方面,男生在社会原因与家庭原因方面显着大于女生;而在年级方面,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呈现出随年级的增高而严重的趋势,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自身原因也有随着年级提高而呈现显着增加趋势。在专业、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留守以及父亲职业方面,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以及四方面的影响因素差异都不显着。在生源地方面,城镇学生在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方面略高于农村学生,学校原因、家庭原因与自身原因对城镇学生的影响显着大于对农村学生的影响。而在学业成绩方面,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呈现出随着学业成绩越差而厌学程度更严重的趋势,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对学业成绩靠后的学生影响更大。回归分析表明,自身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三个因素进入方程。本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影响、社会价值观念及网络流行文化;学校招生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教学模式与方法;家长对子女学习选择、学习期望以及教养方式;学生身心素质、文化基础、发展目标等都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重要原因。最后,研究提出,在社会方面,应该针对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社会舆论与正确社会观念,促进中职教育良性发展;在学校层面,应该营造良好校风与学风,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家庭范围,应该营造家庭和谐的氛围,加强家庭与学校协同管理;在个人自身方面,应该加强中职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提高自身职业技术技能。只有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通力合作,协同共管与自管,才能有效克服学生的厌学问题,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李国文[6](2018)在《新时代背景下职校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5 627名职业学校学生为调研对象,研究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以落实好"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引导学生形成主动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使其充分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带动广东省职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推动广东省职业学校体育教改和发展,为建设具有沿海开放城市特色的职业教育示范大省尽绵薄之力。
包志梅[7](2018)在《结构与行动:职校生身份建构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职校生群体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职校生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空虚无聊甚至违法犯罪。认为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上职业学校就意味着没有前途,职校生因而被建构为“学业失败者”、“差生”、“问题学生”,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关注的并不是这种说法对不对,而是拟采用“碎片化”这一思维方式,反思这种观念是如何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并分析在这一背景下职校生对于身份建构的能动性。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职校生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职业教育制度的理性分析,借鉴保罗·威利斯的“抵制理论”,关注职校生在社会结构制约下的主体性。笔者以南京市G校的职校生为例,在前期观察和访谈的基础上,重点选择12名职校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职业教育制度变迁与职校生角色演变。其次,通过走进职校生日常生活,分析了职校生当下面对家长的态度所带来的彷徨的心理、在学校制度中备受排斥以及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对其贬低化的事实。通过对职校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发现其行为既有与威利斯笔下“家伙们”的共通之处:如抵制权威与摒弃教条、拒绝学习以及找“乐子”等消极行为,又表现出其找“乐子”背后的担忧:如利用相关政策进行自主创业以及升学等积极行为。再次,通过职校生的这一心理与行为表征,展现社会结构对职校生群体的外部塑造,以及作为能动者的职校生所凸显的对于知识与文凭的抵制与认可,优越感背后的矛盾心理和群体内部的差异化建构。最后,通过上述研究表明:在职校生身份建构中,关系群体的日常实践是导致职校生身份认同危机的重要原因。职校生身份建构是职校生与结构互动的复杂过程,其建构过程中包含了“抵制”与“顺从”,根据职校生对结构抵制与顺从的强弱将其分为四类人群,体现了职校生群体身份建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主体性;结构关注与个人关注的融洽程度、结构的支持程度是影响职校生能动作用的重要条件。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在社会观念上,倡导用“去常规化”方式看职校生,避免刻板印象。追寻职校生身份建构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可能,丰富当下的研究;在相关群体的实践上,针对职校生身份建构的困境,探索教师、家长、宿管对职校生当下身份建构的积极作用,重塑职校生的身份内涵。在自我的实现上,倡导职校生积极建构“希望的自我”。
邱悦雯[8](2018)在《高职学生人格现状与学校教育策略研究——以烟台市部分高职院校为例》文中提出中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人格素质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烟台市职业院校学生是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应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了解具体情况,分析学生人格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重塑校园环境;学校对教师人格素质进行评估和管理;学校要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德育教育;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努力等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伏达生[9](2017)在《提升农村职业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行动研究 ——以礼县某职业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农村职校办学模式的复杂性及农村职校生的特殊性,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其现状进行把握后,通过行动研究辅以课堂观察、访谈形式对农村职校生的阅读现状尝试性进行改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鉴于农村职校及学生的特殊性,确立此次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及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此外,通过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课外阅读的概念、农村地区高中生课外阅读和职校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及提升职校生语文课外阅读效果的策略。第二部分主要从影响职校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和认识、动机和兴趣倾向、习惯和方法、指导及课外阅读环境方面分析现状。第三部分主要分析该职业中学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行动研究计划的实施,笔者首先确立了行动研究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为期三轮的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职校生对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兴趣显着提高,能掌握基本的课外阅读技法及学生的整体能力都有所提高。第五部分主要是此次行动研究的整体反思与后续研究展望。三轮行动研究,虽未让每一农村职校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但在笔者开展研究的班级,从最初的态度与行为相左、无目的开展课外阅读、茫然、教师指导的严重缺失到目前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提高及掌握基本的阅读技法等,可见此次行动研究有其效果。
李梦[10](2017)在《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偏差行为主要指的是人们在网络使用上偏离了正常的网络生活,违背既有的网络规范,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违反网络道德的偏差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偏差行为引起了大量学者的注意和研究。职校生有着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同时远离父母,再加上学校在管理上较为松懈,有着方便接触网络、使用网络的环境,因此研究其网络偏差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职校生由于各种原因家庭环境一般,学习成绩较差,因此通过将职校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会支持放在一起研究其相关性,从而找出职校生出现网络偏差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和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的518名职校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网络偏差行为问卷,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职校生存在着网络偏差行为,但是相对轻微。职校生拥有较高的社会支持度,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较高。2.职校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网络偏差行为较为显着,女生的社会支持度较高,男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度较高。3.职校生的网络偏差行为和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着的负相关。4.职校生的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对网络偏差行为的预测作用显着。5.职校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和网络偏差行为之间有显着的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既对网络偏差行为有直接影响,也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网络偏差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二、职校生泡网吧之现状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校生泡网吧之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湘西少数民族聚集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力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学习动力内涵的研究 |
2.2 学习动力类型与结构的研究 |
2.3 影响学习动力的基本理论和因素的研究 |
2.3.1 各学派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 |
2.3.2 学习动力内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 |
2.4 学习动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
2.5 现有研究评述 |
2.5.1 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研究较少 |
2.5.2 针对湘西少数民族聚集区的职校生问题研究较少 |
2.6 关键概念界定 |
2.6.1 学习动力 |
2.6.2 职业院校学生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标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3.4.1 研究思路 |
3.4.2 研究方法 |
3.5 研究工具 |
3.5.1 调查问卷设计的政策依据 |
3.5.2 调查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 |
3.5.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5.4 调查问卷的合成 |
3.5.5 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 |
3.5.6 访谈提纲设计 |
3.6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章 调查数据分析 |
4.1 调查实施情况 |
4.2 学习动力总体情况分析 |
4.2.1 学习动力总体分布情况 |
4.2.2 学习动力均值与理论中值的差异性分析 |
4.2.3 学习动力层次分布情况 |
4.3 学习动力的差异性分析 |
4.3.1 学习动力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2 学习动力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3 学习动力在是否学生干部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4 学习动力在有无专业实践经历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5 学习动力在生源类型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6 学习动力在父母外出打工情况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7 学习动力在父母职业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8 学习动力在专业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9 学习动力在课外学习与活动情况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10 学习动力在人际关系情况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11 学习动力在职校的社会认可度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12 学习动力在本专业预期就业满意度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13 学习动力在院校激励因素满意度上的差异性分析 |
4.4 学习动力的相关性分析 |
4.4.1 学习动力与选专业主要考虑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4.4.2 学习动力与学习目的的相关性分析 |
4.4.3 学习动力与未来就业打算的相关性分析 |
4.4.4 学习动力与家长对子女选专业的主要考虑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4.5 学习动力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
4.6 调查结果讨论 |
4.6.1 人口学因素各变量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
4.6.2 个人因素各变量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
4.6.3 院校因素各变量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
4.6.4 社会因素(包含家庭因素)各变量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发展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职校生学习动力现状 |
5.1.2 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 |
5.1.3 职校生学习动力不强的成因讨论与分析 |
5.2 发展建议 |
5.2.1 宏观构建层面更需着眼于职业教育持续化和系统化发展。 |
5.2.2 微观育人层面更需着力于学生个体持续和全面发展 |
5.2.3 微观教学层面更需致力于学生职业性生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湘西少数民族聚集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力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石家庄X农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中职校园暴力的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述 |
三、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中职学校校园暴力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调查法 |
五、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思路 |
第一章 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类型、特点及危害 |
一、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类型 |
(一)身体暴力 |
(二)语言暴力 |
(三)性暴力 |
二、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特点 |
(一)施暴主体低龄化 |
(二)暴力事件突发性 |
(三)暴力纠纷反复性 |
(四)暴力后果严重性 |
三、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危害 |
(一)对中职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
(二)对校园风气形成不良的影响 |
(三)容易引发家庭及社会矛盾 |
第二章 石家庄X农校校园暴力现状调查 |
一、问卷设计与实施 |
(一)问卷设计 |
(二)调查实施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三、调查结论 |
第三章 中职学校校园暴力成因分析 |
一、自身因素 |
(一)交友不慎 |
(二)不良心理因素 |
(三)法律意识淡薄 |
二、家庭因素 |
(一)父母管教方式不当 |
(二)家庭结构失衡 |
(三)家庭经济状况影响 |
三、学校因素 |
(一)学校管理不善 |
(二)德育教育缺失 |
四、社会因素 |
(一)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
(二)新媒体的不良宣传导向 |
(三)对校园暴力的惩治力度不够 |
第四章 有效抑制和防范校园暴力的对策 |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 |
(一)明确学习目的,多途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
(二)拓展兴趣爱好,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
二、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一)家长增强法律意识 |
(二)改变家长观念,增强家长教育意识 |
三、营造良好职教环境 |
(一)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力度 |
(二)学校多渠道提升管理水平 |
四、社会校园齐抓共管 |
(一)净化中职院校周边环境 |
(二)教育学生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
(三)公安机关与中职院校联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中职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青少年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 |
1.1.2 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有一定的普遍性 |
1.1.3 中职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日益严重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价值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网络行为 |
2.1.2 偏差行为 |
2.1.3 网络偏差行为 |
2.2 网络偏差行为的相关研究 |
2.2.1 网络偏差行为的特征 |
2.2.2 网络偏差行为的分类 |
2.2.3 网络偏差行为影响因素 |
2.3 网络偏差行为调查的相关研究 |
2.3.1 网络偏差行为的实证研究 |
2.3.2 网络偏差行为的测量工具 |
3 调查研究设计 |
3.1 调查研究的框架 |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3.3.1 信度分析 |
3.3.2 效度分析 |
4 调查研究的实施 |
4.1 调查对象 |
4.2 抽样设计 |
4.3 数据收集 |
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4.1 描述性统计 |
4.4.2 研究结论 |
5 中职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干预措施 |
5.1 加强中职生网络道德教育 |
5.2 形成良好的现实社会互动体系 |
5.3 倡导中职生网络行为主体的自我控制 |
5.4 构建合理规范的互联网文化环境 |
5.5 网络的合理立法与网络的规范管理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学生网络偏差行为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行为的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T市技师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六)研究理论基础 |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行为现状调查 |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行为总体情况分析 |
(二)“学习型违纪行为”维度情况分析 |
(三)“日常生活违纪行为”维度情况分析 |
(四)“思想品德型违纪行为”维度情况分析 |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纪的主要表现 |
(一)学习型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 |
(二)日常生活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 |
(三)思想品德型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 |
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行为主要原因分析 |
(一)社会原因分析 |
(二)家庭原因分析 |
(三)学校原因分析 |
(四)个体原因分析 |
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产生违纪行为的管理对策 |
(一)制定因校制宜的规章制度 |
(二)提高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素质 |
(三)优化学习环境 |
(四)改善生活环境 |
(五)改进纪律教育方法 |
六、结论 |
(一)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三)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5)中职学生厌学成因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
1.1.2 中职学生厌学现象令人堪忧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概念界定 |
1.5.1 厌学 |
1.5.2 中职学生 |
第2章 中职学生厌学的文献综述 |
2.1 中职学校学生的厌学表现 |
2.2 国内外厌学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学生厌学的研究概况 |
2.2.2 国内学生厌学的研究现状 |
2.3 对现有研究的小结 |
第3章 中职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 |
3.1 研究设计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工具 |
3.1.3 调查程序 |
3.1.4 数据处理 |
3.2 研究结果 |
3.2.1 中职学生厌学的总体状况 |
3.2.2 中职学生厌学问卷的信效度 |
3.2.3 中职学生厌学的基本特征 |
3.2.4 中职学生厌学的变量比较 |
3.2.5 中职学生厌学影响的相关分析 |
3.2.6 中职学生厌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4章 中职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
4.1 中职学生厌学的社会原因 |
4.2 中职学生厌学的学校原因 |
4.3 中职学生厌学的家庭原因 |
4.4 中职学生厌学的自身原因 |
第5章 中职学生厌学的管理对策 |
5.1 营造良好社会舆论,促进中职教育良性发展 |
5.2 营造良好校风学风,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
5.3 营造家庭和谐氛围,加强家庭学校协同教育 |
5.4 加强自我心理调适,提高自身职业技术技能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职学生厌学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6)新时代背景下职校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问卷调查法 |
1.2.2 测量法 |
1.2.3 数理统计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广东省职业学校体测数据综合调研 |
2.1.1 总体成绩等级分布情况 |
2.1.2 男女生成绩等级分布情况 |
2.2 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调研 |
2.2.1 身体形态、机能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2.2.2 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2.3 影响中职生体质健康因素调研分析 |
2.3.2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 |
3 结论与建议 |
3.1结论 |
3.2 建议 |
3.2.1 提高学校重视力度, 完善体育工作 |
3.2.2 实施体育教学改革, 提升锻炼效果 |
3.2.3 建立四位一体体系, 促进体质健康 |
3.2.4 利用智能手段, 监督学生锻炼 |
(7)结构与行动:职校生身份建构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关于身份建构的研究 |
(二) 国内关于职校生身份的研究 |
(三) “碎片化”思维与“当下的历史” |
(四) 抵制理论 |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框架 |
四、研究设计与过程 |
(一)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选择 |
(二) 进入研究现场 |
(三) 研究对象的选择 |
(四) 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
(五) 研究伦理问题的讨论 |
第一章 职业教育制度变迁与职校生的角色演变 |
一、中与西:中西方职业教育的耦合 |
(一) 前工业社会:培养对象的初步区分 |
(二) 工业社会:产业工人的培养 |
二、传统与现代:古今职业教育的断裂 |
(一) 从古代到近代:职业教育内涵的窄化 |
(二) 从近代到现代:教育分流中的污名身份赋予 |
第二章 职校生日常生活的呈现 |
一、学校的空间与时间 |
(一) 空间布局:校园环境的设计 |
(二) 时间安排:职校生一日生活 |
二、心理建设:职校生的认同危机 |
(一) 彷徨:家长的失望 |
(二) 排斥:学校制度的隐性归类 |
(三) 贬低化:教师的学生观及其教学实践 |
三、行为选择:职校生的行为呈现 |
(一) 抵制权威,摒弃教条 |
(二) 拒绝学习 |
(三) 找“乐子” |
(四) 找乐子背后的担忧 |
第三章 职校生身份建构的力量分析 |
一、行动者:对结构的洞察 |
(一) 对知识和文凭的抵制与认可 |
(二) 优越感背后的自我否定 |
(三) 群体内部的差异化建构 |
二、结构:对职校生身份建构的支持与制约 |
(一) 教育对个体职业选择的影响 |
(二) 教育与阶层分化的关系 |
(三) 影响深远的传统知识观 |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一) 关系群体的实践是导致职校生身份认同危机的重要原因 |
(二) 职校生的抵制与顺从共同作用于其身份建构 |
(三) 结构的支持程度是影响职校生能动作用的重要条件 |
二、研究反思 |
(一) 观念转变:“去常规化”方式看职校生 |
(二) 日常实践:关系群体的隐性建构 |
(三) 自我实现:职校生身份建构的空间 |
参考文献 |
附录1:对学生的访谈提纲(一) |
附录2:对学生的访谈提纲(二) |
附录3:对教师的访谈提纲(一) |
附录4:对教师的访谈提纲(二) |
附录5:对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9)提升农村职业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行动研究 ——以礼县某职业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职业高中学校办学模式有其自身的复杂性 |
2.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1.概念界定 |
2.有关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综述 |
二、礼县某职业中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1.调查的设计 |
2.调查的实施 |
3.调查结果分析 |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关于阅读要求 |
(三)职校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和认识 |
(四)职校生课外阅读的动机和兴趣倾向 |
1.职校生课外阅读的动机 |
2.职校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倾向 |
(五)职校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方法 |
1.职校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
2.阅读时间 |
(六)职校生课外阅读指导 |
(七)职校生课外阅读环境 |
1.个人方面 |
2.学校方面 |
三、礼县某职业中学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 |
(一)职校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态度与行为相左 |
(二)职校生无目的地开展课外阅读 |
(三)职校生无良好课外阅读习惯且阅读过程中茫然现象严重 |
(四)职校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严重缺失 |
(五)职校生的课外读物匮乏且无良好的阅读氛围 |
四、改进职校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行动研究实践 |
(一)三轮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案 |
1.提升农村职校生课外阅读的行动研究方案 |
2.行动方案制定的可行性分析 |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过程及效果分析 |
1.提高农村职校生对课外阅读认识和兴趣的研究过程 |
2.农村职校生对课外阅读认识和兴趣显着提高 |
3.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 |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过程及效果分析 |
1.对上轮行动研究的改善 |
2.阅读技法指导的教学行为 |
3.二轮行动研究的效果分析 |
4.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反思 |
(四)第三轮行动研究过程及效果分析 |
1.对上轮行动研究的改善 |
2.职校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教学行为 |
3.教师指导工作的细化 |
4.第三轮行动研究的效果分析 |
5.第三轮行动研究的反思 |
五、行动研究反思与后续研究展望 |
(一)行动研究反思 |
(二)行动研究的后续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研究综述 |
2.1 网络偏差行为的研究现状 |
2.2 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
2.3 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现状 |
2.4 网络偏差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研究 |
2.5 社会支持与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关系研究 |
2.6 网络偏差行为与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关系研究 |
2.7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工具 |
3.5 施测程序 |
4 研究结果 |
4.1 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一般特点 |
4.2 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 |
4.3 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4.4 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
4.5 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和网络偏差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
5 讨论 |
5.1 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会支持的一般特点分析 |
5.2 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会支持性别差异分析 |
5.3 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社会支持与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 |
5.4 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社会支持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回归作用和中介效应结果讨论 |
6 对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矫正的建议 |
6.1 注重从“慎独”的角度培养自律精神 |
6.2 强化来自学校的支持 |
6.3 关注来自社会的支持 |
6.4 重视来自家庭的支持 |
7 研究的结论、创新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职校生泡网吧之现状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湘西少数民族聚集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力调查研究[D]. 侯岷炎. 南昌大学, 2020(03)
- [2]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石家庄X农校为例[D]. 展鹏.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中职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调查研究[D]. 乔少丽. 扬州大学, 2019(02)
-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行为的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T市技师学校为例[D]. 张跃.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
- [5]中职学生厌学成因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南昌市中职学校为例[D]. 王翠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 [6]新时代背景下职校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李国文. 运动, 2018(21)
- [7]结构与行动:职校生身份建构的个案研究[D]. 包志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8]高职学生人格现状与学校教育策略研究——以烟台市部分高职院校为例[A]. 邱悦雯. 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 2018
- [9]提升农村职业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行动研究 ——以礼县某职业中学为例[D]. 伏达生.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1)
- [10]职校生网络偏差行为、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 李梦. 聊城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