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苯巴比妥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25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崔晨辉,杜巧婷,刘令令[1](2021)在《中药药浴辅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 其中病理性黄疸风险极高, 尽早治疗可避免病情恶化,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目前中药药浴作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辅助疗法, 已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中药药浴的作用机制、中药药浴的辅治应用方案与临床疗效、组成方药等方面展开综述, 旨在为中药药浴辅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颜佳佳[2](2021)在《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黄疸湿热内蕴证代谢标志物的筛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的技术和方法探索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NJ)湿热内蕴证患儿代谢组学特征。明确中药灌肠方对新生儿黄疸湿热内蕴证特征标志物的影响,为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黄疸提供代谢组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NJ患儿20例,健康新生儿10例。随机将NJ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与试验组(联合中药灌肠方治疗组)各10例。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集血浆,治疗疗程为5天。基于LC-MS代谢组学技术及方法,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PCA分析、OPLS-DA分析)结合单变量统计分析(student’s t test),结合HMDB、KEGG等数据库,筛选出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显着差异代谢物,探究湿热内蕴证的代谢组学特征和清热退黄灌肠方的作用机制。结果:1.湿热内蕴证新生儿黄疸患儿与健康新生儿对比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两组血浆样本代谢物水平分布完全不同。通过对代谢产物分析筛选,共得出差异代谢物21种,其中α-酮戊二酸、顺式乌头酸、2-氧戊二酸、柠檬酸等含量下调,尿酸、肌酸酐、泛酸、烟酸、尿苷等含量上调。2.试验组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对试验组治疗前后代谢物构建PCA及OPLS-DA模型,得到相应的代谢轮廓,发现试验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代谢物能够得到区分,通过对代谢产物分析筛选,共得出种差异代谢物17种,其中α-酮戊二酸、2-氨基己二酸、顺式乌头酸、N-乙酰甘露糖胺、胆碱、乙酰胆碱等含量上调,尿酸、肌酸酐、泛酸等含量下调。3.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将对照组与试验组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构建PCA及OPLS-DA模型,得到相应的代谢轮廓,发现对照组与试验组各自聚集,并且呈分离状态,通过对代谢产物分析筛选,共得出1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α-酮戊二酸、N-乙酰-L-天冬氨酸、L-谷氨酸、胆碱、乙酰胆碱等含量上调,尿酸、肌酸等含量下调。结论:1.本研究基于LC-MS代谢组学技术,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能够区分和阐释湿热内蕴证新生儿黄疸患儿与正常新生儿、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代谢特征。2.湿热内蕴证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浆主要存在氨基酸及能量代谢紊乱,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可作为诊断湿热内蕴证新生儿黄疸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3.清热退黄灌肠方对于新生儿黄疸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胆碱能通路有关。
叶玲[3](2021)在《益生菌联合苯巴比妥及光疗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肠黏膜功能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苯巴比妥及光疗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肠黏膜功能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案为苯巴比妥片联合光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肠黏膜功能、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天后,两组DAO、D-LA、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苯巴比妥及光疗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显着,可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肠黏膜功能。
朱雷[4](2020)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益生菌与苯巴比妥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将蓝光间歇照射联合益生菌、苯巴比妥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将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益生菌+苯巴比妥)与观察组(25例,益生菌+苯巴比妥+蓝光间歇照射),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疗效更佳(P<0.05)。结论:益生菌+苯巴比妥+蓝光间歇照射对新生儿黄疸可以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是因多种因素使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大量聚集,导致血中胆红素高于5-7mg/dL,致使新生儿皮肤、巩膜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现象。相对来说,新生儿生理结构是非常特殊的,首先,他
李媛媛[5](2020)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益生菌与苯巴比妥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益生菌与苯巴比妥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80例)与研究组(80例),参照组给予益生菌联合苯巴比妥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蓝光间歇照射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肠黏膜功能、胆红素水平、退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DAO、ET、D-LA等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胆红素水平、退黄时间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蓝光间歇照射辅助益生菌与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胆红素水平、肠黏膜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叶珍珍,沈伊娜[6](2020)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苯巴比妥结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苯巴比妥结合蓝光治疗在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探讨其是否更优于其各自单独联合光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间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需要光疗的病儿1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酪酸梭菌二联活联合苯巴比妥结合光疗组,对照组:苯巴比妥结合光疗组(苯巴比妥组)及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结合光疗组(常乐康组),每组各50例。疗程5~7 d。分别观察各组中病儿经皮胆红素值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第3天苯巴比妥组经皮胆红素为(177.2±35.1)μmol/L,常乐康组为(176.6±34.0)μmol/L,试验组为(178.7±46.9)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3,P=0.967);治疗第5天苯巴比妥组经皮胆红素为(136.1±39.0)μmol/L,常乐康组为(136.1±38.3)μmol/L,试验组为(112.3±38.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67,P=0.006);治疗第7天苯巴比妥组经皮胆红素为(131.2±21.0)μmol/L,常乐康组为(127.4±23.9)μmol/L,试验组为(108.1±3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4,P=0.036),其中试验组降低胆红素的疗效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试验组光疗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疗效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苯巴比妥结合蓝光治疗在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肯定,更优于其各自单独联合光疗的治疗效果。
齐辉[7](2020)在《探讨苯巴比妥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肠黏膜功能、胆红素水平,退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细菌内毒素(BT)(0.42±0.06)U/ml、D-乳酸(D-LA)(8.06±1.25)U/ml、二胺氧化酶(DAO)(3.73±0.41)U/ml均优于对照组的(0.54±0.05)、(10.25±1.72)、(4.38±0.52)U/ml,胆红素(5.52±1.02)mg/d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4±1.06)mg/dl,退黄时间(3.86±0.51)d短于对照组的(4.63±0.5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729>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中采用苯巴比妥联合肠道益生菌的治疗效果显着,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的肠黏膜功能,缩短退黄时间,而且安全性也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磊[8](2020)在《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指导思路。方法:本研究将选取的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常规组予以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中药组则予以中药灌肠联合单纯西医基础治疗,每个疗程为5天,总共治疗1个疗程,研究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等,以及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Y-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血清学指标变化,对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①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常规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中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提示中药组在改善患儿胎黄中医症候方面有明显优势。③两组治疗后TBIL、I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TBIL、IBIL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④两组治疗后ALT、AST、y-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γ-GT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⑤两组治疗后CK、CK-MB、LD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CK、CK-MB、LDH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⑥两组治疗后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CRP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⑦中药组患儿住院及光照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退黄灌肠方联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湿热郁蒸证)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患儿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住院治疗及蓝光照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药灌肠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对药效的影响,从而有效改善肝功能损害,控制机体炎性反应有关,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进一步运用和推广。
赵晓青[9](2020)在《肝酶诱导结合光疗手段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黄疸在我国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对患儿及患儿家庭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特征[1-3]。新生儿黄疸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但病理性黄疸不能,而且生理性黄疸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容易转化为病理性黄疸[4]。一旦新生儿黄疸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很容易引起核黄疸,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5]。我院对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来院就诊
谢少君,成泉,蔡旭俊[10](2019)在《苯巴比妥辅助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观察及对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苯巴比妥辅助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观察及对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苯巴比妥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胆红素水平、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1);实验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1);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7.3%(P <0.05);试验组患者无腹泻、发热等显着的不良反应情况,而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腹泻、2例发热现象发生。结论苯巴比妥辅助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疗效显着,不但可以降低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降低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的推广。
二、苯巴比妥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25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苯巴比妥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25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黄疸湿热内蕴证代谢标志物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西医学对新生儿黄疸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
1.1 病因病机 |
1.2 西医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研究进展 |
2.中医学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
2.1 中医病名及历史沿革 |
2.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2.3 中医辩证论治 |
2.4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研究进展 |
3.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 |
3.1 代谢组学概况 |
3.2 代谢组学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 |
4.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样本采集及处理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和终止试验标准 |
1.6 样本采集 |
2.实验方案 |
2.1 治疗方案 |
2.2 试剂和仪器 |
2.3 实验步骤 |
3.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代谢组学多元化分析结果 |
3.3 湿热内蕴证新生儿黄疸代谢组学结果 |
3.4 试验组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
3.5 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研究背景 |
2.结果分析 |
3.创新之处 |
4.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益生菌联合苯巴比妥及光疗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肠黏膜功能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临床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肠黏膜功能比较 |
2.2 两组胆红素水平比较 |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4)蓝光间歇照射辅助益生菌与苯巴比妥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般资料 |
方法 |
疗效评价 |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
患儿临床指标、退黄时间 |
讨论 |
(5)蓝光间歇照射辅助益生菌与苯巴比妥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肠黏膜功能 |
2.2 胆红素水平、退黄时间 |
2.3 临床疗效 |
3 讨论 |
(6)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苯巴比妥结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治疗方法 |
1.5数据收集 |
1.6疗效评定标准[10]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 |
2.2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2.3三组疗效比较 |
3 讨论 |
(7)探讨苯巴比妥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黏膜功能比较 |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 |
2.4 两组患儿退黄时间比较 |
2.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8)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及历史沿革 |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1.3 中医辨证治法 |
1.4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
2. 西医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诊断及干预标准 |
2.3 西医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和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和退出研究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治疗方案 |
2.2 研究方法 |
3. 观测指标 |
3.1 安全性观测 |
3.2 疗效观测 |
4. 疗效评定 |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4.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
5. 统计方法 |
6. 结果 |
6.1 一般资料 |
6.2 临床疗效比较 |
6.3 实验室指标 |
6.4 住院天数及光疗时间 |
6.5 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清热退黄灌肠方的研究 |
1.1 组方依据 |
1.2 中药灌肠法依据 |
1.3 单味药研究 |
2. 结果分析与评价 |
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肝酶诱导结合光疗手段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项目: |
1.4 疗效判定: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2.2 治疗前后2组患儿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的对比: |
3 讨论 |
(10)苯巴比妥辅助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观察及对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汁酸和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苯巴比妥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25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药浴辅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J]. 崔晨辉,杜巧婷,刘令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8)
- [2]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黄疸湿热内蕴证代谢标志物的筛选研究[D]. 颜佳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益生菌联合苯巴比妥及光疗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肠黏膜功能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 叶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02)
- [4]蓝光间歇照射辅助益生菌与苯巴比妥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J]. 朱雷. 家庭生活指南, 2020(11)
- [5]蓝光间歇照射辅助益生菌与苯巴比妥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观察[J]. 李媛媛. 基层医学论坛, 2020(28)
- [6]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苯巴比妥结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评估[J]. 叶珍珍,沈伊娜. 安徽医药, 2020(09)
- [7]探讨苯巴比妥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 齐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1)
- [8]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D]. 杨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肝酶诱导结合光疗手段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J]. 赵晓青. 山西医药杂志, 2020(02)
- [10]苯巴比妥辅助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观察及对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的影响[J]. 谢少君,成泉,蔡旭俊. 中国医药科学, 2019(23)
标签:苯巴比妥论文; 胆红素论文; 新生儿黄疸论文;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论文; 胆红素脑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