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性卵巢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观察

上皮性卵巢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观察

一、卵巢上皮性癌的雌、孕激素受体状态与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疗法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1](2021)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文中研究说明1乳腺癌筛查指南1.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screening)。

张曦平[2](2021)在《通督调神针法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索通督调神针法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安全性,同时通过观察血清皮质醇(CORT)的含量,探索通督调神针法改善失眠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0例,按1:1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组分别20例。保证两组患者继续当前内分泌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予通督调神针法针刺治疗,头面部选取百会、神庭、印堂,上肢选取神门双侧,下肢选取三阴交双侧,留针30分钟,每周2次,连续10周,共计20次。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成分得分值及总分在治疗前后的的变化来评估通督调神针法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CORT含量,探讨针刺的作用机制。结果:两组各收集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剔除2例,治疗组脱落1例。1.睡眠疗效: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27.8%;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2.2%,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PSQI: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几个方面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入睡时间及总分方面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1);在睡眠障碍方面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成分分值和总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分值较对照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方面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总分方面均明显下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3.血清CORT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ORT水平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CORT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CORT水平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差异显着(P<0.01)。4.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1.通督调神针法和对照组均可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情况,但是通督调神针法改善效果更佳。2.通督调神针法可能通过降低血清CORT水平,平衡HPA轴功能,从而改善睡眠。

董阿茹汗[3](2020)在《疏郁散结方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及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疏郁散结方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乳房肿瘤临床疗效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疏郁散结方有效成分及成分间协同作用探析其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3年12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收治的经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乳房局部肿瘤治疗同时口服疏郁散结方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52例,以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时间为随访起点,至疾病发生进展或失访、死亡。收集术后6个月病灶影像学结果对中西医联合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对不同证型间疗效差异进行对比,评价无进展生存期,分析预后影响因素。2.借助TCMSP平台筛选疏郁散结方中有效活性成分,Uni Prot Knowledgebase数据库查找其作用靶点,通过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挖掘乳腺癌相关作用靶点,使用Venny 2.1.0工具绘制韦恩图,得到疏郁散结方与乳腺癌共同靶点,将靶点代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图,利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疏郁散结方有效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PPI网络图,借助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及通路富集分析,对疏郁散结方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讨论。研究结果1.术后6个月局部病灶控制率:评价52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局部乳房病灶体积变化情况,根据WHO实体瘤评价标准,13例病灶完全缓解(CR),32例部分缓解(PR),4例病灶稳定(SD),3例病灶进展(PD),近期局部病灶控制率(CR+PR)86.5%。2.中医证型间疗效差异比较:将52例患者根据证型分布情况,分为虚证组与实证组,比较2组间疗效差异,两组数据经检验,P=0.932>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虚证患者根据证型分布情况通过非参数检验比较组间疗效差异,P=0.633>0.05,提示气阴两虚组、气血两虚组、冲任失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实证患者根据证型分布情况通过非参数检验比较组间疗效差异,P=0.248>0.05,提示气滞痰凝组、毒热蕴结组、瘀毒互结3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无进展生存期:随访时间12-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9%、51.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5个月,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29.9个月。4.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将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年龄、BMI、激素受体状态、临床分期、有无远处器官转移、是否联合治疗、术前血小板计数、肿瘤标志物CA15-3、中医辨证虚实纳入预后分析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受体状态(P=0.001)、临床分期(P<0.001)、是否伴远处器官转移(P<0.001)、是否联合治疗(P<0.001)与疏郁散结方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乳房局部肿物预后相关,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伴远处器官转移(P<0.001)、是否联合其他治疗方法(P=0.004)、临床分期(P=0.012)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5.疏郁散结方中药活性成分:通过数据库检索,经过筛选后,共得到疏郁散结方活性成分65种,其中柴胡17种,枳壳5种、郁金15种、姜黄3种、白芍13种、川芎7种、茯苓15种、浙贝母7种、猫爪草12种,鸡内金直接得到靶点17个。6.疏郁散结方有效成分及核心靶点:通过有效成分靶点信息筛选,共得到疏郁散结方有效成分对应靶点175个,筛选出Degree≥15的成分为疏郁散结方主要成分,共20个,同时筛选出Degree≥10的靶点为核心靶点,共32个。7.疏郁散结方-乳腺癌共同靶标及蛋白互作图中关键靶点:通过搜索相应数据库,共得到乳腺癌相关疾病靶点407个,疏郁散结方-乳腺癌共同靶点13个,分别为:ADRB2、AR、BCL2、CHEK1、ESR1、ESR2、GSK3B、NOS2、NR3C1、PGR、PIK3CG、PPARG、PTGS2,其中ESR1、PTGS2、NR3C1、GSK3B为4个关键作用靶点。8.疏郁散结方GO功能注释及通路富集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疏郁散结方主要参与调控RNA聚合酶启动子转录、DNA转录、基因表达、细胞间信号传导、细胞生长、平滑肌收缩、类固醇激素介导相关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药物反应、乳腺腺泡发育等15个生物学过程;相关基因靶点富集于细胞核、核浆、细胞质、蛋白质复合体、胞浆核周区、线粒体外膜等7种细胞成分;影响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RNA聚合酶II转录因子活性、蛋白结合、酶结合、锌离子结合等15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共得到显着性通路10条,其通路包括肿瘤相关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通路等,并在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相关信号通路中富集。疏郁散结方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肿瘤血管生成、改善甲状腺激素、催乳素、雌激素等相关激素水平及激素受体水平发挥抗肿瘤效应。

龙莎[4](2020)在《阳和法对绝经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阳和法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分级量化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焦虑量表评分4个指标的变化,评估阳和法用于绝经后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阳和法在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其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中医辨病辩证治疗提供新思路,为阳和法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面的临床推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试验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患者,研究对象来自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门诊就诊患者。患者入组前均进行药物内分泌治疗,入组后予阳和法辅助治疗,即阳和法+阿那曲唑联合治疗方案,服药周期为3个月。观察患者在阳和法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分级量化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焦虑量表评分4个指标的差异,评估阳和法的疗效。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处理。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方面,阳和法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1.750±2.923分,治疗后积分降至6.731±2.152分。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4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53%。畏寒肢冷、疲倦、少气乏力、头痛、多汗、食欲不振、小腹冷痛、失眠、大便稀溏等症状在阳和法治疗后明显好转。2.阿那曲唑不良反应分级量化评分方面,治疗前积分为14.731±3.986分,进行为期3个月的阳和法辅助治疗后,总积分降至5.904±2.912分。多汗症状改善率最高,达76.14%;腹泻症状的改善率也高达72.13%。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方面,阳和法治疗前积分为11.039±3.667分,阳和法辅助治疗3个月后,积分降至4.000±2.376分,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方面,经阳和法治疗,积分由10.615±4.088分下降至治疗后的4.654±2.793分,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阳和法可以有效改善阳虚型激素依赖型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6.53%;阳和法可以缓解内分泌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减轻临床症状;内分泌治疗辅以阳和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刘登义[5](2019)在《柴芍地黄汤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后LuminalA型乳腺癌(肾虚肝郁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柴芍地黄汤联合来曲唑对绝经后LuminalA型乳腺癌肾虚肝郁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骨密度、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初步评定柴芍地黄汤联合来曲唑治疗乳腺癌的综合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8例绝经后LuminalA型肾虚肝郁证的乳腺癌患者,且辨证属于肾虚肝郁证,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观察过程中因相关患者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检查等原因,将治疗组中不符合要求的2例予以剔除,同样对照组剔除4例,最终得到有效观察例数治疗组为22例,对照组为20例。对照组予以来曲唑2.5mg口服,每天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芍地黄汤,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类围绝经期综合征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骨密度、雌孕激素、血脂水平、肿瘤标志物等指标的变化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有效率为63.64%,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有效率为30.0%;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体力状况方面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治疗后Kupperman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总积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变化,虽然经统计学处理P均>0.05(考虑为观察周期过短,导致骨密度变化不明显),但平均数值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的骨密度平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能延缓乳腺癌患者服来曲唑导致BMD的进一步下降。5.治疗后两组患者E2、E2/P相互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提示治疗组在降低雌激素方面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TC、TG、LDL-C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P<0.05),HDL-C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G、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TC、L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上优于对照组。7.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CA153均较前下降(P<0.05),且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亦未出现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结论:柴芍地黄汤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后LuminalA型乳腺癌肾虚肝郁证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柴芍地黄汤不仅有助于减轻来曲唑的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延缓乳腺癌患者服用来曲唑导致BMD的进一步下降,降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体内的E2水平、E2/P比值,改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因内分泌治疗引起的血脂异常,且不会干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治疗安全有效,适合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林晓萌[6](2017)在《ER-β与Trk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with ovarian cancer,EAOC)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βtor tyβe B,TrkB)的表达强度,分析两种指标在各组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ER-β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为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可能性及靶向治疗寻找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因各种原因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10例(正常组):病理回报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织10例(EM组)及病理回报为内异症相关卵巢癌组织18例(EAOC组),均由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重新阅片确诊,并统计该18例患者的年龄、病程长短、绝经情况、肿瘤大小、CA-125值、组织学分级和FIGO分期。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野生型ER-β及TrkB的表达情况,使用Imge-pro-plus 6.0软件对各指标的表达强度进行分析,计算平均光密度值。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正常组、EM组、EAOC组中ER-β表达情况:ER-β在各组中平均光密度两两比较:ER-β在EM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正常组,在EAOC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则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组、EM组、EAOC组中TrkB表达情况:TrkB在各组中平均光密度两两比较:TrkB在EM组及EAOC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kB在EM组和EAOC组平均光密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TrkB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组、EM组、EAOC组中ER-β与TrkB表达的相关性:在正常组中,ER-β与TrkB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M中,ER-β与TrkB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9(P<0.05);在EAOC中,二者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1(P<0.05)。4、ER-β的表达强度与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在EAOC中,ER-β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FIGO分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20(P<0.05);ER-β的表达强度与年龄、病程长短、绝经情况、肿瘤大小、CA-125值、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ER-β在EM中高表达,增加了子宫内膜的粘附与增殖,诱发了EM的发生。在EAOC中,ER-β野生型/变异型比值降低,间接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恶性转化,诱发了 EAOC的发生。2、TrkB在EM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卵巢,通过参与EM细胞的失巢凋亡抑制以及对细胞迁移的调控诱导EM发生,而在EAOC中的表达强度则高于EM,高表达的TrkB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PLC通路以及增加Ca2+的释放等作用于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3、在EM中ER-β与TrkB的表达呈正相关,E2/ER-β通路可能通过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上调TrkB的表达及激活,并通过其下游信号通路增强了细胞抗凋亡能力,导致了 EM的侵袭和转移。在EAOC中ER-β与TrkB的表达呈负相关,可能与EAOC中ER-β野生型/变异型比值降低及TrkB表达的增强有关,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4、在EAOC中,ER-β的表达强度与FIGO分期呈负相关。与野生型ER-β具有抗细胞增殖作用相反,变异型ER-β促进肿瘤细胞的生存和抗凋亡能力。ER-β的表达强度与年龄、病程长短、绝经情况、CA-125值、肿瘤大小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关若丹[7](2013)在《中医周期疗法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证明化学预防药物可以阻断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展,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但是仅降低ER阳性乳腺癌的发生是目前化学预防药物的治疗盲区,同时诸多不良反应极大的限制了临床应用。中医周期疗法是林毅教授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基础上,根据女性冲任生理变化规律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所提出的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原则,即经前疏肝活血、消滞散结以治标,经后温肾助阳、调摄冲任以治本。并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提炼研制消癖系列口服液以配合中医周期疗法的临床应用。前期研究发现中医周期疗法能阻断由乳腺钼靶诊断疑诊的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医周期疗法对由病理诊断确诊的乳腺非典型增生患者乳腺癌发生风险影响的临床研究,并通过进一步实验研究比较中医周期疗法与他莫昔芬在阻断乳腺癌癌前病变发展的疗效,探讨中医周期疗法阻断/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为临床研究部分和实验研究部分。临床研究部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基于医院人群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调查手术确诊的乳腺非典型增生患者术后乳腺癌及乳腺手术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乳腺癌及乳腺手术事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发生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者设为病例组,对照组则在没有发生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的研究对象中,按照与病例组确诊时间±6月为条件,进行1:4匹配选择。探讨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对乳腺非典型增生患者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影响,以及对乳腺手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实验研究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中医周期疗法能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同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选用DMBA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法对SD大鼠进行癌前病变模型复制,通过观察比较接受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他莫昔芬治疗以及无治疗的空白对照组大鼠乳腺癌发生率的不同,证实中医周期疗法能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乳腺浸润性癌发生率,等效甚至优于他莫昔芬的治疗。通过对中医周期疗法治疗组、他莫昔芬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正常及病变组织)中Ki-67的测定,评估中医周期疗法抑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细胞增殖程度;通过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的检测,探讨中医周期疗法阻断/逆转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雌激素作用相关通路;通过对微血管密度检测,了解大鼠乳腺癌前病变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情况,评估血管生成在乳腺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进一步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探索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血管生成的可能信号通路。结果:1.临床研究部分乳腺非典型增生病患者手术治疗确诊后,平均术后间隔时间为104.22±30.32月内,接受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的发生风险(P=0.021, OR=0.143,95%CI:0.031~0.660),接受了中医周期疗法的乳腺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发生风险是接受其他疗法患者的0.143倍;但是,现有的数据没有发现中医周期疗法能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患者术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纳入的病例中没有符合研究定义的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患者,因此,没能进行“中医周期疗法”和“他莫昔芬”在降低乳腺非典型增生患者乳腺癌发生风险的治疗疗效上进行比较。在对乳腺癌发生相关的生殖因素的分析中,本研究对乳腺癌癌前病变患者的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流产史、哺乳时间等进行分析,并没有发现这些生殖因素增加乳腺癌癌前病变患者术后的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的发生风险。研究也没有发现活检后间隔时间与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发生相关。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手术范围并不会影响癌前病变患者的乳腺癌发生风险,也不会增加乳腺手术事件的发生风险。2.实验研究部分:(1)癌变率及肿瘤细胞增殖情况:①癌变率高剂量的中医周期疗法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能显着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P=-0.047),疗效与他莫昔芬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476)。②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高剂量的中医周期疗法能显着抑制癌前病变大鼠乳腺组织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疗效与高剂量的他莫昔芬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597);中医非周期疗法不能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Ki-67的表达进行有效抑制,与周期疗法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15)。(2)雌激素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①雌激素受体(ER)所有治疗组的ER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着性(P>0.05)。高剂量的中医周期疗法组的ER表达显着高于高剂量的他莫昔芬、低剂量的中医周期疗法及中医非周期疗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激素受体(PR)所有治疗组的PR表达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高剂量他莫昔芬治疗组PR表达显着高于中医周期疗法高剂量组及中医非周期疗法组(P<0.05);③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与模型组相比,中医周期疗法、中医非周期疗法以及他莫昔芬的治疗均对STAT3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P>0.05)。(3)血管生成相关的指标及促进因子的检测①微血管密度(MVD)中医周期疗法高、低级剂量组,中医非周期疗法组以及他莫昔芬高、低剂量组的MVD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K0.05);低剂量中医周期疗法组的MVD低于高剂量他莫昔芬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高剂量中医周期疗法组的MVD与高剂量他莫昔芬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医周期疗法高、低级剂量组,中医非周期疗法组以及他莫昔芬高、低剂量组的VEGF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中医周期疗法相比于他莫昔芬治疗,能显着降低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1.临床研究部分乳腺非典型增生病患者手术治疗确诊后10年内,接受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的发生风险,接受了中医周期疗法的乳腺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发生风险约是没有接受中医周期疗法患者的0.143倍;但是,现有的数据没有发现中医周期疗法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相关。乳腺非典型增生患者的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流产史、哺乳时间、术后间隔时间与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的发生风险没有显着相关性。2.实验研究部分中医周期疗法阻断/逆转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疗效确切,与他莫昔芬的疗效相当,甚至优于他莫昔芬。中医非周期疗法也能阻断部分癌前病变的发展,但疗效低于中医周期疗法(高剂量和低剂量),尽管无显着性的差异。中医非周期疗法不能有效的抑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Ki-67的阳性表达,说明中医非周期疗法阻断乳腺癌癌前发展的疗效有限。中医周期疗法高剂量和低剂量的治疗没有发现显着地量效相关性,提示中医周期疗法的有效治疗剂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雌激素介导的STAT3通路和VEGF均不是中医周期疗法阻断癌前病变发展的直接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医周期疗法阻断/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阻断血管生成是可利用的突破点。

傅荣[8](2011)在《高效孕激素对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5%-90%为恶性上皮性肿瘤,因起病隐匿,发现时多为晚期,且复发率较高,一旦复发,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的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interval, DFI)及总生存期。手术对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价值尚未确定,手术的指证和时机还存在争论,化疗成了复发性卵巢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临床疗效不甚满意,有些晚期患者因自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化疗。醋酸甲羟孕酮(MPA)在激素依赖性肿瘤如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治疗上已取得显着疗效。孕激素的生物活性通过与PR结合后产生,但临床观察上发现卵巢肿瘤分期期别越晚、肿瘤细胞分化越低,其PR往往不能阳性表达,这对孕激素的使用带来一定困扰。有实验室研究显示MPA可通过非PR介导途径作用卵巢上皮癌细胞,促进其凋亡本临床研究通过观察(倍恩)高效MPA对难治性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孕激素对临床难治性复发性卵巢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临床上搜集并随访了2010年8月至今在我院诊治的、经综合治疗后效果不满意的难治性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7例,其中5例为低分化浆液性腺癌Ⅲ期,1例为高分化浆液性腺癌Ⅲ期,1例为交界性粘液性囊腺肿瘤Ⅱ期。所有病例均已接受规范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联合化疗,治疗效果不满意,观察期间给予倍恩分散片250mg poqd配合治疗,观察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生存质量及肿瘤进展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病理免疫组化显示7例患者中只有1例PR表达阳性,其余均阴性。服用倍恩分散片三月后抽血检查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显示高分化腺癌患者血清孕激素水平较前升高了0.18mmol/L,余6例未见血清孕激素水平升高;血清雌二醇水平有3例较前明显降低;1例血清FSH水平轻度升高9.0mIU/mL,为高分化腺癌患者,余6例较前下降,。肿瘤标志物CA199只有1例下降,且降至正常范围,CA125有2例较前明显降低,其中1例降至正常水平。所有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和生活治疗均较前明显好转,表现为恶心呕吐反应较前明显减轻、骨髓抑制程度较前减轻等。随访7例患者至2011年04月,全部完成随访,6例病情稳定,1例低分化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实质转移,大量腹水。结论:高效孕激素作为一种晚期难治性卵巢癌的新辅助治疗措施,配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可增强化疗疗效,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单用可一定程度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PR阴性患者亦可得到较好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为更好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王彤光[9](2011)在《60例犬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手术及预后的调查与研究》文中认为犬乳腺肿瘤是小动物临床常见的一种母犬肿瘤病,对犬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本调查收集了2006~2010年期间上海地区60例犬乳腺肿瘤临床病例,经病史调查、临床症状检查获取个体资料,探讨其发病率与品种、年龄的相关性;通过手术治疗,探讨手术技术及预后效果;通过显微、超微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病理组织诊断与分类,鉴别其良性与恶性,并提出治疗和预后建议。本试验获得以下结果:1调查上海几所宠物医院60例犬乳腺肿瘤病例,结果显示:犬乳腺肿瘤多发于京巴犬和西施犬(30.00%和26.67%),杂种犬也有较高的发病率(15.00%);发病年龄多数为8-10岁,中老年犬发生乳腺肿瘤的危险性较高;一生未怀孕、未绝育、假孕及子宫蓄脓病史多发;多发于日粮以饭菜加肉类的饲喂方式(38.33%),而饲喂犬粮的发病率较低(13.33%);发生部位主要为单个乳腺发病,多发于后腹对及腹股沟对乳腺(68.57%),由前胸对到腹股沟对,乳腺肿瘤的发生成递增趋势。2外科手术摘除乳腺肿瘤样本31例,获取肿瘤组织样本,通过显微和超微观察,对其肿瘤组织、细胞及细胞器病理形态、病变类型及其严重程度加以分析。结果显示:31例乳腺肿瘤中良性肿瘤12例(38.7%),恶性肿瘤19例(61.8%);良性中以乳腺纤维腺瘤为多发(16.13%),恶性中则以浸润性癌为多发(29.03%)。犬恶性乳腺肿瘤的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细胞浆内细胞器增多特别是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核分裂相明显,形态不规则,严重畸形,核固缩明显,核膜不平滑。3主要实施肿瘤手术疗法。对手术摘除技术予以改进。并对犬乳腺肿瘤性质(良性和恶性)、瘤体大小术后预后以及不同手术摘除方法(简单肿块摘除、单个乳腺摘除、区域乳腺摘除、一侧乳腺摘除)的术后预后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肿瘤质量的增加,患犬术后不良的比例增大:25%(<50 g)、37.5%(50~100 g)、50%(100~200g)、57.1%(>200 g)。实施单侧乳腺切除术1例,术后康复;实施单个乳腺切除3例,康复2例(66.67%),实施区域乳腺肿瘤摘除术27例,康复12例(48.0%)。表明,实施单个乳腺切除术或单侧乳腺切除术对预后有一定影响。

范志民[10](2004)在《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730例乳腺癌的结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990-1999年回顾性队列生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 乳腺癌仍是当今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最近人群普查结果,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大、中城市已成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西方国家,乳腺癌一直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尽管对乳腺癌的治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对其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自然病程的发展规律仍不甚清晰。从Halsted时代的经典乳腺癌根治术到今天Fisher时代的乳腺癌保乳手术,近年来多数外科医生已经接受了Fisher提出的理论,即大多数实体瘤的病人在确定临床诊断时已有肿瘤的转移(播散)。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乳腺癌并不是一个局部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为我们研究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基础。在过去的百余年中,在乳腺癌的治疗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手术加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能够降低因乳腺癌导致的死亡危险,从而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901999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外科治疗的730例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旨在了解乳腺癌病人的术后生存规律,以指导今后的乳腺癌治疗。 材料和方法 在1990年1月和1999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初始治疗730例乳腺癌病人进入本组研究。病例分布情况如下:女性721例(98.8%),<WP=132>男性9例(1.2%),平均年龄46.8岁,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82岁。发病高峰年龄是4150岁年龄段,67.9%的病人年龄小于50岁,更年期前后仍是发病的高峰期。左侧384例,(52.6%),右侧339例(46.4%),双侧7例,(1%)。根据UICC标准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期,其中I期68例(9.3%),II期524例(71.8%),III期123例(16.8%),IV期15例(2.1%)。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02例(55.1%),有13枚转移者210例(28.8%),47枚为81例(11.1%),7枚以上为37例(5.1%)。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为256例(35.1%),其次是单纯癌126例(24.1%),浸润性小叶癌115例(15.8%),髓样癌64例(8.5%),硬癌49例(6.7%),粘液性腺癌34例(4.7%)。雌激素受体阳性142例(19.5%),雌激素受体阴性56例(7.2%),不详532例(72.8%)。在1990年1月和1994年12月期间,乳腺癌根治术106例(41.4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50例(58.59%),而在1995年1月和1999年12月期间,乳腺癌根治术33例(7.26%),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28例(92.24%)。149例(20.4%)乳腺癌病人术后无辅助治疗,接受术后单纯化疗放疗和激素治疗的分别为93例(12.7%),13例(1.8%)和16例(2.2%),接受术后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激素治疗和放疗加激素治疗的分别为175例(24.0%),51例(7.0%)和6例(0.8%)。163例(22.3%)乳腺癌病人术后接受了化疗,放疗加激素治疗,不详64例(8.8%)。随访截止日期是2004年3月26日,随访期间的计算是从手术日期到最后一次随访日期或死亡。平均随访时间是8.42年。随访结果是生存463例(63.4%),死亡229例(31.4%),失访38例(5.2%)。159例(22.08%)病人出现局部或区域的肿癌复发,512(71.11%)病人无复发证据,不详49例(6.81%)。统计学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检验采用Log-rank方法。根据Cox比例风险回规模型,按下列因素:诊断时年龄(<50岁,≥50岁),腋淋巴结状态(阴性,阳性),TNM分期(M0,M1),局部或区域复发(有,无),手术术式(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有、无)估计风险比(HR),95%可信区间和P值,所有P值均为双尾检验,统计学分析采用SAS软件包(Version 6.12)。 结果 5年和10年乳腺癌病人术后的总体生存率是72.91%和56.71%。单因素<WP=133>分析显示50岁以下乳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74.96%,略高于50岁以上的乳腺癌病人术后的5年生存率(68.90%),10年生存率的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63.79%比44.89%(P=0.0003),表明老年病人的长期预后要低于年轻病人。原发肿瘤大小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是T1:91.15%,82.02%;T2:75.53%,60.37%;T3:57.87%,35.85%;T4:44.83%,17.74%。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48%和76.92%,13枚阳性为69.32%和41.87%,47枚阳性为34.36%和18.42%,>7枚阳性为18.92%和16.22%。TNM分期中分期愈高则预后愈差,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I期91.08%,87.70%;II期79.48%,62.00%;III期42.23%,19.17%,IV期13.33%,13.33%。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和粘液腺癌的5年生存率基本相同,分别为73.91%,76.63%,73.35%,71.88%和76.24%。10年生存率以粘液腺癌预后最佳为67.41%,其次是髓样癌(61.77%),浸润性导管癌(59.63%),浸润性小叶癌(58.35%),单纯癌(54.16%)。组织学类型中预后最差的是硬癌,其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10%和29.79%。雌激素受体阳性病人的5年生存率要优于雌激素受体阴性的病人,分别为76.27%和53.51%,但在10年生存率上,二者相比并无显着性差异(51.53%和44.15%),表明雌激素受体对于乳腺癌病人的长期生存影响并不显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76.37%)明显高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60.73%),但比较二?

二、卵巢上皮性癌的雌、孕激素受体状态与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疗法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卵巢上皮性癌的雌、孕激素受体状态与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疗法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筛查指南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
        1.3.3 乳腺临床体检
        1.3.4 乳腺自我检查
        1.3.5 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1.3.6 其他检查
    1.4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1.4.2 40~70岁
        1.4.3 70岁以上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1.5.1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1.5.2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2.1.2 常规投照体位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2.2 诊断报告规范
        2.2.1 肿块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2.2.2 钙化
        2.2.2. 1 钙化类型
        2.2.2. 2 钙化分布
        2.2.3 结构扭曲
        2.2.4 对称性征象
        2.2.4. 1 不对称
        2.2.4. 2 球形不对称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2.2.5 乳腺内淋巴结
        2.2.6 皮肤病变
        2.2.7 单侧导管扩张
        2.2.8 合并征象
    2.3 病灶的定位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2.4.1 检查目的
        2.4.2 乳腺分型
        2.4.3 清晰地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2.4.4 与前片比较
        2.4.5 评估分类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3.3.2 图像的存储
        3.3.3 报告书写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1 肿块
        3.4.3. 2 周围组织
        3.4.3. 3 钙化
        3.4.3. 4 血管评估
        3.4.4 彩色超声检查
        3.4.5 其他相关技术
        3.4.5. 1 三维成像
        3.4.5. 2 弹性成像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3.5.2 评估是完全的—分类
    3.6 乳腺超声检查报告的组成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 1 记录病灶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3.6.3. 3 结论
        3.6.3. 4 病灶图像存储
    3.7 报告范例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4.1.2 乳腺癌分期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4.1.7 高危人群筛查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⑴妊娠期妇女。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 检查前准备
        4.3.1. 1 临床病史
        4.3.1. 2 检查前准备
        4.3.2 MRI检查
        4.3.2. 1 设备要求
        4.3.2. 2 扫描体位
        4.3.2. 3 成像序列
        4.3.2. 4 后处理
    4.4 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4.1 点状强化
        4.4.2 肿块
        4.4.3 非肿块强化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4.4.5 病灶定位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4.5.1 评估不完全
        4.5.2 评估完全
5影像学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5.1 适应证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3 其他
    5.2 对影像学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要求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5.2.3 乳腺磁共振成像引导
        5.2.4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5.2.5 微创活检设备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5.3.1 禁忌证
        5.3.2 术前准备
        5.3.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5.4.1 禁忌证
        5.4.2 术前准备
        5.4.3 术中注意事项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6乳腺癌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
    6.1 标本类型及固定
        6.1.1 标本类型
        6.1.2 标本固定
    6.2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6.2.1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
        6.2.2 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标本
        6.2.3 乳腺肿块切除标本
        6.2.4 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标本
        6.2.4.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4. 2 取材
        6.2.5 乳腺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
        6.2.5.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5. 2 取材
        6.2.6 SLNB
    6.3 病理学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方案
        6.3.1 组织学分型
        6.3.2 组织学分级
        6.3.3 乳腺癌的分期
        6.3.4 免疫组织化学和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6.3.5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7.1.2. 1 临床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7.1.2. 2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7.1.4 含以下因素时应谨慎考虑行保乳手术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7.1.6 保乳手术
        7.1.6. 1 术前准备
        7.1.6. 2 手术过程
        7.1.6. 3 术后病理学检查
        7.1.6. 4 随访和局部复发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取材规范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7.3.1 全乳放疗
        7.3.1. 1 适应证
        7.3.1. 2 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序配合
        7.3.1. 3 照射靶区
        7.3.1. 4 照射技术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
        7.3.2. 1 适应证
        7.3.2. 2 技术选择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8.1.1 多学科协作
        8.1.2 学习曲线
        8.1.3 知情同意
    8.2 SLNB指征
    8.3 SLNB操作规范
        8.3.1 示踪剂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8.4.1 SLN的术中诊断
        8.4.2 SLN的术后诊断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AJCC(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9.1 适应证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9.3 照射靶区
    9.4 照射剂量和照射技术
        9.4.1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9.4.2 常规照射技术
    9.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1.2.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选择(表4)
        1 0.1.2.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禁忌证
        1 0.1.2.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谈话
        1 0.1.2.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准备
        1 0.1.2. 5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1.2. 6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注意事项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1.3.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3.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1.3.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1 0.1.3.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临床指南
        1 0.1.4. 1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4. 2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1 0.1.4. 3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1.4. 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1.4. 5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方案
        1 0.1.4. 6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1 0.2.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2.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1 0.2.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谈话
        1 0.2.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1 0.2.4. 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2.4. 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4. 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局部和全身处理
        1 0.2.5. 1 局部处理
        1 0.2.5. 2 全身处理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1. 2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3.1. 3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概念
        1 0.3.1. 4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绝经定义参见附录Ⅷ)
        1 0.3.1. 5 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1. 6 晚期乳腺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临床指南
        1 0.3.2. 1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2. 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谈话
        1 0.3.2. 3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准备
        1 0.3.2. 4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附录Ⅶ)
        1 0.3.3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临床指南
        1 0.3.3. 1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3. 2 抗HER2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
        1 0.3.3. 3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3.3. 4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3.3. 5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详见14.2章节内容)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治疗临床指南
        1 0.4.1 适应人群
        1 0.4.2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前谈话
        1 0.4.3 主要措施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1 0.4.4. 1 疼痛
        1 0.4.4. 2 厌食和恶病质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1 0.4.4. 4 疲乏
        1 0.4.4. 5 昏迷
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1.1随访和评估
    11.2临床处理和康复指导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2.1乳房重建的目的
    12.2乳房重建的指征
    12.3乳房重建的类型
    12.4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2.5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12.6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系统
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13.1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13.2 LCIS初诊的治疗
    13.3 DCIS初诊的治疗
    13.4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13.5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4.1 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标准
    1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14.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原则
    1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5.1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15.2诊断
    15.3治疗原则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6.1概述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16.4骨转移的治疗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7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17.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17.4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流程、质控及报告内容和解读规范
18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指南
19乳腺肿瘤整合医学的其他问题
    19.1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19.2乳腺癌营养治疗指南
附录

(2)通督调神针法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综述
    1 中医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失眠的认识
        1.1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1.2 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
        1.3 中医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的研究
        1.4 通督调神针法改善失眠的现状
    2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失眠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失眠的研究
        2.3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失眠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与剔除标准
        2.6 终止标准
    3. 临床疗效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价
    4. 研究设计
        4.1 病例分组
        4.2 研究方法
    5. 统计分析
    6. 研究结果
        6.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6.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6.3 治疗前后PSQI各项因子分值及总分
        6.4 治疗前后血CORT水平
        6.5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通督调神针法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的作用机制
    2. 睡眠与肿瘤
结语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附录Ⅱ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疏郁散结方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及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疏郁散结方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2 操作过程及技术方法
    3 疏郁散结方组成
    4 随访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讨论
        1 疏郁散结方立方思想
        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及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优势
        3 疏郁散结方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
        4 疏郁散结方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研究二 疏郁散结方治疗乳腺癌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疏郁散结方组成及有效成分分析
        2 疏郁散结方配伍机制分析
        3 疏郁散结方作用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综述一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阳和法对绝经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材料及方法
研究成果
研究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柴芍地黄汤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后LuminalA型乳腺癌(肾虚肝郁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受试者终止、退出临床试验的条件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时间及疗程
    3 观察指标标准
        3.1 疗效性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3.3 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案
    4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年龄
        1.2 病理类型
        1.3 放化疗情况
        1.4 肿瘤病理分期
        1.5 病程
        1.6 绝经年龄
    2 疗效性指标观察结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
        2.2 KPS评分
        2.3 Kupperman
        2.4 骨密度
        2.5 激素水平(雌二醇(E2)、雌二醇(E2)/孕酮(P))
        2.6 血脂
        2.7 肿瘤标志物
    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现状
    2 来曲唑的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反应
    3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4 选方来源及方义解析
        4.1 选方来源
        4.2 方义解析
    5 本临床观察的疗效分析
        5.1 临床症状疗效指标分析
        5.2 实验室检测指标疗效分析
    6 本临床观察的安全性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7.1 存在的不足
        7.2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AJCC乳腺癌TNM分期(第八版)
附录B:AJCC乳腺癌癌症分期(第八版)
附录C: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评分标准
附录D:乳腺癌肾虚肝郁证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附录E: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
附录F:KPS评分分级表
附录G:临床观察表
附录H:临床实验知情承诺书
附:综述
    参考文献

(6)ER-β与Trk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中医周期疗法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乳腺癌癌前病变是可被逆转的癌前病变
        一、乳腺癌的发生存在组织学连续性
        二、乳腺癌癌前病变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因素
        三、化学预防可以阻止/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癌的发生
        四、化学预防药物存在治疗盲区及诸多不良事件
    第二节 中医周期疗法是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癌发生风险的有效方法
        一、中医周期疗法的理论渊源
        二、中医周期疗法阻断/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基础
    第三节 乳腺癌发生的可能机制
        一、血管生成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雌激素介导的乳腺癌发生机制
    第四节 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乳腺癌癌前病变患者术后预防乳腺癌发生的治疗方法
        三、调查表的内容及制定方法
        四、调查时间及方法
        五、病例的剔除标准
        六、技术路线图
        七、数据库的建立及整理
        八、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
        三、影响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发生的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四、影响乳腺癌和/或乳腺手术事件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五、影响乳腺癌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节 结论
    第四节 讨论
        一、选择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理由及存在的不足
        二、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
        三、“乳腺手术事件”作为结局指标的合理性
        四、结果分析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二、实验药物及试剂
        三、实验仪器
        四、实验材料及软件
        五、实验方法
        六、技术路线图
        七、数据库的建立及统计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基线情况
        二、造模效果评估
        三、癌变率
        四、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
        五、雌激素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
        六、血管生成相关指标
        七、治疗结束各组大鼠死亡率
    第三节 结论
        一、造模方法
        二、癌变率及肿瘤细胞增殖情况
        三、雌激素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
        四、血管生成相关的指标及促进因子的检测
        五、毒性
    第四节 讨论
        一、中医周期疗法阻断/逆转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理论基础及疗效分析
        二、ER、STAT3与中医周期疗法阻断/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可能机制探讨
        三、抑制血管生成是中医周期疗法阻断/逆转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
结语
    一、临床研究小结
    二、实验研究小结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8)高效孕激素对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英中文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学对卵巢癌的认识
        1. 古代医家对卵巢癌的认识
        2. 现代中医对卵巢癌的认识
        3. 辨证分型
        4. 治疗方法
    二、西医对卵巢癌的认识
        1. 定义
        2. 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
    三、孕激素与孕激素受体
        1. 孕激素与卵巢癌
        2. 孕激素受体与卵巢癌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对象及方法
        1. 对象
        2. 方法
    二、结果
        1. 7例病人一般情况分析
        2. 倍恩对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3. 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情况
        4. 生活质量情况
        5. 疾病进展情况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60例犬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手术及预后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犬乳腺肿瘤病因、发病机理及诊断研究进展
        1 犬乳腺肿瘤的病因与形成机理
        2 犬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
        2.1 病史调查
        2.2 临床症状检查
        2.3 病理学检查及分类
        2.4 针吸细胞学和活组织切片检查
        2.5 钼靶X射线检查
        2.6 超声检查
        2.7 CT扫描技术
        3 乳腺肿瘤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3.1 p53基因
        3.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3 PTEN基因
        3.4 CD44基因
        3.5 环氧化酶2(COX-2)
        3.6 雌激素、孕激素及其受体
        4 犬乳腺肿瘤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4.1 手术治疗
        4.2 化学疗法
        4.3 激素疗法
        4.4 中医药疗法
        4.5 放射疗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二章 60例犬乳腺肿瘤病例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1 材料
        1.1 临床病例
        1.2 主要耗材与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药物
        2 方法
        2.1 临床资料统计
        2.2 组织初步处理
        2.3 血液及血清样本采集
        3 结果与分析
        3.1 犬乳腺肿瘤临床表现与检查
        3.2 不同品种犬乳腺肿瘤发生率
        3.3 不同年龄犬的乳腺肿瘤发生率
        3.4 配种、假孕、绝育等对犬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
        3.5 日常饮食乳腺肿瘤发生率
        3.6 不同部位乳腺肿瘤发生率
        3.7 不同性别乳腺肿瘤的发生率
        4 讨论
        4.1 动物遗传、年龄、品种对犬乳腺肿瘤的影响
        4.2 饮食及环境对犬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
        4.3 犬肿瘤病的转移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犬乳腺肿瘤手术治疗及其预后的调查
        1 材料
        1.1 临床病例
        1.2 主要耗材与仪器
        2 方法
        2.1 临床资料统计
        2.2 外科手术摘除(切除)
        2.3 组织初步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
        3.2 术后预后调查
        4 讨论
        4.1 不同部位乳腺肿瘤的摘除对预后的影响
        4.2 卵巢切除术对预后的影响
        4.3 良性、恶性肿瘤手术摘除对预后的影响
        4.4 乳腺肿瘤质量及体积对预后的影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犬乳腺肿瘤病例显微及超微病理组织学研究
        1 材料
        1.1 乳腺肿瘤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与耗材
        1.4 主要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病理组织学观察
        2.2 超微结构观察
        3 结果
        3.1 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3.2 病理解剖学观察
        3.3 显微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3.4 电镜观察结果
        4 讨论
        4.1 犬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类
        4.2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4.3 良性乳腺肿瘤
        4.4 恶性乳腺肿瘤
        4.5 超微镜检观察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论文创新之处
致谢
在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着

(10)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730例乳腺癌的结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990-1999年回顾性队列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索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乳腺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 外科应用解剖
        第二节 乳腺生理
    第二章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三章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及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第一节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第二节 ER,PR和C-erbB-2 检测的临床价值
    第四章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
        第一节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
        第二节 乳头溢液和乳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第五章 乳腺癌TNM临床分类与分期
        第一节 乳腺癌TNM临床分类
        第二节 乳腺癌TNM分类及分期的临床价值
    第六章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第一节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概况
        第二节 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第三节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第四节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第五节 乳腺癌术后的复发及预后的估计
    参考文献
    乳腺癌的现代观点(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实验设计
第二篇 乳腺癌术后生存分析及影响预后因素指标的判定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第一节 乳腺癌病人的入组标准和综合情况
        第二节 随访
        第三节 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一节 总体生存概率
        第二节 1990-1994年和1995-1999年5年生存概率的比较
第三篇 讨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因素生存分析
    第三节 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作者简介
科研情况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 谢

四、卵巢上皮性癌的雌、孕激素受体状态与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疗法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21(10)
  • [2]通督调神针法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失眠的临床研究[D]. 张曦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疏郁散结方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及网络药理学机制分析[D]. 董阿茹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阳和法对绝经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D]. 龙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柴芍地黄汤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后LuminalA型乳腺癌(肾虚肝郁证)的临床观察[D]. 刘登义.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ER-β与Trk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林晓萌.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5)
  • [7]中医周期疗法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研究[D]. 关若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8]高效孕激素对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研究[D]. 傅荣.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60例犬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手术及预后的调查与研究[D]. 王彤光.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7)
  • [10]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730例乳腺癌的结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990-1999年回顾性队列生存分析[D]. 范志民. 吉林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上皮性卵巢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术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