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量子治疗在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芳[1](2018)在《基于“肺通调水道”治疗肺心病心衰(阳虚水泛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基于“肺通调水道”理论的指导,运用具有温阳利水、宣肺平喘功效的麻辛附子汤对肺心病心衰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通过对NYHA心功能分级、六分钟步行试验、Lee氏心衰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NT-proBNP等指标的观察,验证应用温阳宣肺利水法治疗肺心病心衰(阳虚水泛证)的有效性,进一步证实麻辛附子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中药治疗肺心病心衰提供偱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随机将符合观察要求的62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例为1:1,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治疗(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片;并根据患者具体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以及氧疗、解痉平喘、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上加用麻辛附子汤加减,两周为一个疗程。通过对NYHA心功能分级、六分钟步行试验、LEE氏心衰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NT-proBNP等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来客观评价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疗效。在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生命体征、安全指标、NYHA心功能分级、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Lee氏心衰积分、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均没有明显差异,经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后续治疗具有可比性。结果:经过两周的临床观察,收集病例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对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1、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能改善心功能,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7.09%和74.19%,经过秩和检验,P=0.04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在运动耐力方面: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能提高运动耐力,增加六分钟步行距离,经过秩和检验,P=0.02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Lee氏心衰积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衰积分均明显下降,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90.32%,经过秩和检验,P=0.01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降低Lee氏心衰积分方面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77.42%,经过秩和检验,P=0.02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NT-ProBNP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后NT-ProBNP都显着下降,说明不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在降低NT-ProBNP方面都有效。再将两组治疗后的NT-ProBNP进行比较,用统计学配对样本t检验,经检验P值小于0.05,两组在降低NT-ProBNP方面存在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安全性指标:治疗结束后复查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ALT、AST、CR、UREA),经统计学配对样本t检验,经检验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没有显着差异。结论:运用具有温阳利水、宣肺平喘功效的麻辛附子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肺心病心衰(阳虚水泛证)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减轻症状及体征,降低NT-proBNP,而且在治疗期间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田争[2](2010)在《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外寒内饮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外寒内饮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和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肺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小青龙汤”。疗程为10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血浆硫化氢的变化,硫化氢与血气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及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分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变化:治疗组能显着改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PaO2,S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浆硫化氢的比较:治疗组在升高硫化氢水平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6经相关性分析:血浆硫化氢与治疗前后的Pa02呈显着正相关(P<0.01),而与PaCO2成显着负相关(P<0.01)。7安全性比较:临床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小青龙汤能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外寒内饮证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液微循环和缺氧状态,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许得泽[3](2010)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本文查阅了近六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研究的大量资料,回顾了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报道,较全面地掌握了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特别是微观辨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为本论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的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法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统一、规范、量化、客观的辨证标准,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分型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抽取我院03年1月~08年12月间符合慢性肺心病诊断的住院病例480例(每年均抽取80例),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病季节、发病诱因、辨证分型、血常规、血气、痰培养等信息,继而对证型与理化指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如Logistic回归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本调查发现,在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中,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吸烟是本病重要的影响因素。痰细菌培养阳性者占检查者的22.1%,其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居多。证型分布上以痰热壅肺型居多,占47.1%,气阴两虚型,占32.9%;痰热蒙窍型与阳虚水泛型所占比例都较少,分别占8.0%、12.0%。在WBC、NEU%、LYM%指标上,痰热壅肺型与痰热蒙窍型、阳虚水泛型及气阴两虚型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PH、HDL-C指标上:痰热蒙窍型与痰热壅肺型、阳虚水泛型及气阴两虚型均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壅肺型常出现WBC、NEU%的升高,其中以WBC升高最为明显,多伴有LYM%的下降;痰热蒙窍型常出现PH值、HDL-C的下降,多伴有PO2下降;阳虚水泛型常出现WBC降低或处于正常低值,伴或不伴有血小板总数减低;气阴两虚型常出现WBC正常及PO2下降,并同时伴有PCO2升高。
周江[4](2008)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单盲、平行临床试验,研究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从而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可广泛推广应用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1)查阅中医历代古典医籍中类似肺心病的记载,并对近20多年来中医学家对肺心病的认识进行综述。(2)检索近年来现代医学有关肺心病研究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3).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平行临床试验的方法,将8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综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为主,方选三拗汤、括蒌薤白半夏汤及桔梗汤,兼见脾气亏虚者在前方基础上合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肺,兼见阳虚水泛者在前方基础上合苓桂术甘汤以温阳利水。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评价两组病人14天病死率,以及综合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体征积分、自我生活能力评分、血气分析等疗效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14天病死率虽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在综合疗效评定、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体征积分、自我生活能力评分、血气分析等方面的恢复情况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结论:(1)祖国医学虽无肺心病之说,但对类似本病的记载从病因病机、症状到治法方药、预后转归均有丰富的论述,值得深入挖掘,以继承和发展。现代中医对肺心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多集中于一法一方,对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有限。(2)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能提高临床综合疗效,改善症状、体征,改善患者自我生活能力。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借鉴。
张臻年[5](2005)在《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易致急性脑血管病。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古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和现代中西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进展,根据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关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理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方法作了初步探讨。本课题尝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一个主要证型—痰瘀阻络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进行探讨,提出化痰逐瘀法是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基本大法,并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酶学角度探讨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作用机理。 定眩颗粒由天麻、半夏、陈皮、丹参、川芎、蔓荆子、葛根、玄参八味中药组成,具有化痰逐瘀、升阳益气、解痉定眩的功效。本研究将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尼莫地平加定眩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酶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71.67%,对照组愈显率为45.83%(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酶学指标方面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着(P<0.01或P<0.05)。 上述结果提示:定眩颗粒无论在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酶学指标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加以探讨;化痰逐瘀法是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基本大法。
李泽,刘琨,吴明华,张鲲[6](2004)在《光量子治疗在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吴登山[7](2003)在《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活血益脉胶囊是由着名老中医高辉远教授经60年治疗血栓性疾病的经验而配制的纯中药的胶囊制剂。它的主要成分为水蛭、川芎、红花。具有破血逐瘀,疏通经脉的作用,适用于高粘血症的病人。高粘血症是血流阻力增加,血流缓慢,组织灌注减少,导致组织缺氧,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原增高,甚至形成血栓,属于中医的“血瘀”范畴。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及其相关疾病,临床症状或有或无。有时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不仁、乏力,甚至反应迟钝,或胸痛、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心悸、喘促等症状,舌质暗或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迟或涩,一般伴有血液流变学或凝血系列的异常,可根据这些症状及理化检查判断为高粘血症[7]。高粘血症也可表现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有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但血流变学及凝血系列,心电图,或血脂检查的部分指标异常,也可作为高粘血症的辨证依据。现在一般的共识是凡45岁以上,血液流变学测定或凝血系列的部分指标异常者,或者舌质的暗红、暗,瘀点、瘀斑,或有心电图ST段改变或T波改变,或颅内多普勒检查提示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改变,或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反应迟钝,或胸痛、憋气、心慌气短、心悸、喘促,或脉涩、脉弦、脉结、代等,均可辩证为高粘血症。是“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虽然中医病机错综复杂,但瘀血痰浊阻络,瘀滞粘凝不通是其本质,这也是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浓、聚、粘、凝、瘀”的状态。水蛭性猛而力峻,为破血逐瘀之良药。《本草纲目》记载:“水蛭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高老认为水蛭用生粉效果更佳,且在活血益脉胶囊中,水蛭为君药,量大,含量多。因为经煎煮容易破坏水蛭的有效成分水蛭素,肝素等抗血栓物质。活血益脉胶囊能有效的降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器官的供血。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治疗作用,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高粘血症的定义、形成,临床症状及理化指标,同时展示了临床利用中药、中成药、中西医结合治疗高粘血症的经验,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对血流变学、血凝系列、血脂系列,血栓三项的影响。同时也归纳了近年来水蛭、川芎、红花治疗高粘血症的相关药理研究结果,提示了活血化瘀,破血逐瘀,疏通经脉对于治疗高粘血症,心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具有较大的意义。临床研究方面,采用随机原则,以活血益脉胶囊为治疗组,以复方丹参片为对照组,对54例高粘血症的病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30例病人,总有疗效率93.3%,总显效率为56.7%,24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总显效率为3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有显着疗效,在临床症状,舌质、脉象方面,经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但年龄不同,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疗效与疗程也无显着性差异。服药1-6个月,疗效基本稳定。结果:从理化指标看,对于血液流变学,活血益脉胶囊组与复方丹参片组均可降低全血浓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但治疗组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在降低全血低切,高切还原粘度方面,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治疗组在降低胆固醇(TC),甘油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方面(HDL-C),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着(P>0.05)。在血栓三项检测中,治疗组对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6-keto-pgf1α)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着(P>0.05),同样治疗组对凝血系列的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治疗前后差异显着(P<0.01),而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 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活血益脉胶囊通过降低血粘度,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抑制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血栓素的释放和形成,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和增加,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发挥破血逐瘀的作用来治疗高粘血症。
荆丰德[8](2003)在《补肺益肾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ccp)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廊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大,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肺心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的差异,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随着年龄增高而患病率增高。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38.5%~46%。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加强缓解期间的防治是阻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展的关键,中医药对CCP缓解期的治疗较西医有很大优势。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肺益肾汤治疗CCP缓解期肺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将100例CCP缓解期肺肾气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0例,采用补肺益肾汤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30天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疗效显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72%,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在改善病人主要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补肺益肾汤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减少患者感冒次数及CCP急性发作次数的作用优于对照组。 我们认为,CCP缓解期以肺肾气虚为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应以补肺益肾,纳气平喘为主要治法。补肺益肾汤对CCP缓解期肺肾气虚型有较好的疗效。
茅国新,王前云,林美华,曹佳宁[9](1994)在《自血光量子疗法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作用》文中认为采用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62例,并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变化。结果显示,显效37例(59.7%),好转21例(33.9%),总有效率为93.6%,与单用常规治疗的4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比较,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自血光量子疗法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病人血气、降低血液粘度和防治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方面均有一定作用。
唐智柳[10](2011)在《我国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估和管理 ——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卫生技术指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仪器设备,内、外科程序以及相关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后勤支持系统。卫生技术的发展过程经历发展期、接受期、应用期和淘汰期。卫生技术的管理只有进行卫生技术发展全过程的管理,才能使之更好地发挥对人们防治疾病的正向能力,尽可能降低卫生技术的消极影响。随着20世纪以来的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加上客观上需要有效的技术来应对人群的老龄化、慢性病化的需求,新兴卫生技术层出不穷,其替代原有技术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在新技术未获得使用或未广泛使用之前,对其进行评估,是防范新技术可能产生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而在我们国家系统性地进行新技术评估还处于初期阶段。要及时、系统性地对卫生新技术进行评估的首要步骤就是进行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horizon scanning),从而及时了解何种卫生新技术需要进行评估。处于应用期的卫生技术是相对而言应用得最广泛的技术,在评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应用期的卫生技术的经济性成为我国建立全民医保背景下很重要的评估内容。在2011年初“药物经济学应用指南”发布后,卫生技术的经济学评价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卫生经济学研究经历了15年的发展后,卫生经济学研究所需的基础资料的可得性成为提高研究质量的推动力之一。而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同时,不少原有技术存在被替代的可能性,在扫描新技术、评估现有技术的同时淘汰安全性、有效性或经济性不佳的卫生技术是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伦理的卫生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对新技术进行积极管理的同时,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合理淘汰相应的卫生技术组成了让病人能使用安全、有效、经济的卫生技术的三个环节。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技术的全程管理即三个环节的有效管理一起构筑了卫生技术使用的安全屏障,本研究主要对我国的新技术、应用期和淘汰卫生技术的评估和管理方面开展实证研究,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探索评估的方法和管理的框架。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估和管理的一些关键或空白点进行实证研究,探索评估的方法和管理的框架,为医疗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以对我国生物的水技术平扫描为案例作为在我国进行新技术的水平扫描的探索,为新技术的水平扫描提供经验;——以脑卒中的疾病负担的研究作为案例探讨通过一些新方法获得经济学评价数据的可得性和可行性;——以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技术的评价,为淘汰卫生技术的评估提供经验,提出淘汰卫生技术的评估框架。研究框架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新技术的水平扫描、应用期卫生技术经济学评价中基础数据的可得性和淘汰技术的卫生技术评估的框架和方法。(图1)在三个研究部分中,分别采用生物药物的水平扫描、脑卒中的疾病负担以及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技术作为三个实证研究来帮助探索这三个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新框架。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见各研究部分。第一部分卫生技术的水平扫描(horizon scanning)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技术的发展、技术数量的增多以及公众对新技术的需求升高,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加速对新兴技术的决策。生物技术、原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被誉为20世纪三大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对未来卫生保健影响较大,同时因为其先进性和伦理性对技术管理的要求也比较高,生物技术领域的水平扫描可以为我国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提供实证研究的经验。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以生物技术的水平扫描作为实证研究,通过优先关注技术的筛选、优先关注技术的使用和政策环境评价为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积累实证研究的经验,从而为卫生新技术的水平扫描在我国开展的可行性提供依据。研究内容和框架:研究的研究路线依据早期探测、产生预测和发展政策三个步骤通过多方面信息的综合分析在生物技术中需要优先关注的卫生新技术,就需要优先关注的卫生新技术评价其被接受程度和使用环境,从而为未来技术管理和水平扫描的实施积累经验,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检索和追溯;2).专家咨询:3)药品使用状况分析。水平扫描的结果显示1)文献的追溯、专利和网络的信息都显示疫苗、干细胞和单克隆抗体是近几年的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我国科技部的技术预见和火炬计划等显示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生物制药与文献追溯中疫苗和单克隆抗体方向一致;3)专家认为生物制药比干细胞治疗或组织芯片的应用更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4)在生物产业方面的分析显示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进入临床实践的排头兵。因此将生物制药作为需要优先评价的技术。生物技术药物大致包括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疫苗、血液制品、核酸类产品和组织工程产品等八大类。生物技术药物与常规小分子量化学药物相比在物理化学特性、免疫学和毒理学性质、代谢过程、制剂配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国际近期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重点有五个类型:单克隆抗体、反义基因药物、基因治疗剂、可溶性治疗蛋白药物和疫苗。美国1996年2006年每年FDA批准的生物类新药的批准数较为稳定;截止至2005年底,我国有18种基因工程疫苗和药物批准上市,其中3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包括8种世界上销售前十位的生物技术药物和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通过对某药品使用数据库2004—2007年生物技术药物的销量分析和四种生物制药的深入分析,显示对这些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快。生物制药政策环境评价显示政府对生物制药的研究和使用持鼓励态度,法律法规的制定有一定的基础,卫生技术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对使用新技术有相当的热情。通过水平扫描、政策环境评价和使用评价为我国生物制药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了经验和方向;也评价了国外的新技术水平扫描的方法学在我国使用的可行性。第二部分现有技术的卫生技术评估中卫生经济学数据的可得性2011年卫生经济学指南的发布为高质量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提供了方法学上的方向和指导,在研究设计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后,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所需要数据的可得性就成为卫生经济学评估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本部分以脑卒中的疾病负担研究为例,探讨在中国进行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数据的可得性。我国,卒中已经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死因第一位的疾病。卒中成本的特点之一是成本包括多次急性发作的费用、二次预防费用以及残疾带来的费用,而且后期的费用比较高。本次研究拟通过脑卒中的疾病负担的收集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探讨通过不同方式收集卒中病人的成本数据,测算卒中的疾病经济负担,考虑采用不同方式收集数据的可行性和优劣,为以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包括流行病学资料的系统性综述、相关数据库挖掘成本信息和与登记研究伴行的前瞻性的成本数据收集。流行病学的系统性综述是比较新和而且具有挑战性的领域,通过系统性综述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在43.5/10万~629/10万人年之间;患病率在0.79%~7.73%之间,死亡率在71.56/10万-117.2/10万之间。考虑到我国流行病学研究的质量参差不齐,流行病学数据的出入较大,通过系统性综述可以帮助通过统一的标准无偏倚地选取应用同一标准的数据而使流行病学数据的范围相对集中,有利于流行病学数据在卫生经济学中的应用。数据库挖掘的结果显示在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电子数据库获得卒中病人的住院费用和明细清单是可行的,而在门诊数据的获得方面因为诊断填写的不规范是数据的可得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完整数据库的有效支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不匹配;因为各自信息系统之间的因素设置不同,因此不同医院的信息不能直接叠加,加大了收集数据的难度。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子信息系统与三级医院的电子信息系统差别较大2)门诊数据因为两家医院在门诊输入系统中没有要求输入诊断而不能收集疾病成本。3)病人可能到不同医院就诊,而在我国类似美国的整体数据库还不可得,影响了通过数据挖掘来进行卫生经济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率。伴随成本收集是基于在医院的多中心卒中登记,相比单纯的住院成本收集,具有前瞻性、有随访的全病程成本收集,是一种介于传统的系统病例分析和基于人群的研究之间的临床研究方法,是一种系统的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的确比较节省成本、效率也比较高,主要是节省了寻找病人的时间。但研究也同时暴露出前瞻性研究随访率较低的问题。第三部分淘汰卫生技术的管理——以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为例淘汰卫生技术是指任何用于一种或一种以上适应症的技术其临床效果、安全性或成本效果已经明显被其他替代技术所超越。我国鲜有通过官方渠道淘汰卫生技术的案例,在学术界对于如何确定淘汰卫生技术,如何通过卫生技术评估海鸥淘汰卫生技术的研究较为缺乏。本部分的研究以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LLLI)为例,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ILLL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文献的系统性综述,评价ILLLI的有效性、安全性,并结合此技术的技术管理经验,提出淘汰卫生技术评估的理论管理框架。研究方法系统性综述以及专家咨询。系统性综述的结果显示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技术的治疗机制不明确,适应症不确定;虽然有大量的临床研究的文献,但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来证明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这项技术,还有不少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在疗效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因为适应症的不确定和技术标准的不确定,因此带来一定程度的临床滥用。基于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淘汰卫生技术评估的框架。发现需要淘汰的卫生技术是在通过专家反馈的基础上基于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网络,建立淘汰技术的探测网络;专家和研究组草拟了淘汰卫生技术确定是否优先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9个指标,涉及疾病情况、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部分的内容;通过对现有证据的系统性综述来评估此卫生技术现有的证据情况,并通过临床专家的经验了解其在临床使用中的情况,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二、光量子治疗在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量子治疗在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肺通调水道”治疗肺心病心衰(阳虚水泛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1. 分组方法 |
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四、数据处理 |
临床资料 |
一、一般资料 |
1.入选病例的性别比较 |
2.入选病例的年龄比较 |
3.入选病例的病程比较 |
二、生命体征 |
1. 入选病例生命体征比较 |
三、疗效性指标 |
1.两组治疗前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 |
2.两组治疗前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
3.两组治疗前Lee氏心衰积分比较 |
4.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5.两组治疗前NT-ProBNP比较 |
四、安全性指标 |
1. 两组治疗前安全性指标比较 |
研究结果 |
一、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评价 |
二、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疗效评价 |
三、治疗后Lee氏心衰积分疗效评价 |
四、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五、治疗后NT-Pro BNP疗效评价 |
六、治疗后安全性评价 |
七、临床不良反应观察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1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2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2)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外寒内饮证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注释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及评分标准 |
1.3 试验病例标准 |
1.4 分组方法 |
1.5 一般情况分析 |
2 研究方法 |
3 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
3.1 观察项目 |
3.2 疗效及安全性判定 |
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1 疗效比较 |
2 机理指标比较 |
3 相关性分析 |
4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
讨论 |
1中医学对肺心病的认识 |
2西医学对肺心病的认识 |
3导师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看法 |
4 方药分析 |
5 疗效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读研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附件 |
综述文 |
参考文献 |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肺心病的认识 |
1.1.1 病名 |
1.1.2 病因病机 |
1.1.3 治法 |
1.1.4 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研究 |
1.1.5 问题及展望 |
1.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肺心病的认识 |
1.2.1 流行病学研究 |
1.2.2 病因及分类 |
1.2.3 发病机制 |
1.2.4 分期及临床表现 |
1.2.5 诊断 |
1.2.6 治疗 |
1.2.7 治疗进展 |
1.2.8 预后的研究 |
1.2.9 问题及展望 |
第2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方法 |
2.5 研究结果 |
2.5.1 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一般情况 |
2.5.2 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基本情况 |
2.5.3 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吸烟程度 |
2.5.4 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证型分布 |
2.5.5 慢性肺心病中医证型间理化指标的比较 |
2.5.6 慢性肺心病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非参数研究 |
2.5.7 慢性肺心病中医证型理化指标的逻辑回归分析 |
2.6 讨论 |
2.6.1 立题依据 |
2.6.2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传统中医学对肺心病的认识 |
1. 症状描述 |
2. 病因病机 |
3. 治法方药 |
4. 预后及转归 |
肺心病中医药研究近况 |
1. 辨证分型研究 |
2. 治法治则研究 |
3. 古方研究 |
4. 名医经验 |
5. 其他治法 |
6. 中药注射剂研究 |
7. 小结 |
肺心病西医研究近况 |
1.积极控制感染 |
2.保持呼吸道通畅 |
3.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潞留 |
4.降低肺动脉高压与控制心力衰竭 |
5.加强营养支持,改善组织和细胞代谢 |
6.其它疗法 |
7.并发症的治疗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研究目的 |
2. 课题来源 |
3. 试验研究设计 |
4. 受试者的选择和退出 |
5. 治疗方案 |
6. 有效性及不良反应观察 |
7. 质量控制 |
8. 统计学处理 |
9. 研究结果 |
导师陈绍宏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经验 |
1.病因病机 |
2.辨证治疗 |
3.辨病治疗 |
综合治疗方案协定处方组方分析 |
1.协定处方1 |
2.协定处方2 |
3.协定处方3 |
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期作用机制探讨 |
1.促进痰液引流,改善通气 |
2.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感染的控制 |
3.改善血液的高粘状态,降低肺动脉高压 |
4.增进食欲,注重营养支持,综合治疗 |
5.结论 |
6.问题及展望 |
导师陈绍宏教授学术思想体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眩晕的研究概况 |
一、病名病位病因病机的研究 |
二、古代医家对眩晕的治疗概况 |
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四、中医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概况 |
一、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解剖及病理生理的研究 |
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三、现代医学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化痰逐瘀法是中医治疗眩晕痰瘀阻络证的基本大法 |
一、中医运用化痰逐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理论基础 |
二、中医运用化痰逐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现状 |
第四节 定眩颗粒方证释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试验目的 |
二、试验设计 |
三、试验结果 |
四、试验结论 |
五、讨论与体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 |
一、 对高粘血症的认识 |
二、 高粘血症与疾病的关系 |
三、 对高粘血症的治疗 |
四、 高粘血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
五、 水蛭、川芎、红花与高粘血症的相关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与分析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补肺益肾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一、 中医学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认识 |
(一) 中医学对CCP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CP研究概况 |
(三)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CCP研究概况 |
二、 现代医学对CCP的研究概况 |
(一) 关于流行病学的研究 |
(二) 现代医学对CCP病理生理学的研究 |
(三) 现代医学对CCP预后的研究 |
(四) 现代医学对CCP的防治研究 |
1 、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
2 、 缓解期的治疗 |
临床研究 |
一、 资料与方法 |
(一) 一般资料 |
(二)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 |
(三) 治疗方法 |
(四) 观察指标 |
(五) 疗效判定标准 |
(六) 统计学方法 |
二、 治疗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我国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估和管理 ——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目的 |
研究框架 |
第一部分 卫生技术的水平扫描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研究结果 |
一、卫生领域生物技术及相关的定义 |
二、国际学科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 |
三、生物技术行业发展现状 |
四、优先新技术的筛选及其评价 |
讨论 |
第二部分 现有技术的卫生技术评估中卫生经济学数据的可得性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研究结果 |
一、文献回顾的结果 |
二、数据挖掘的结果 |
三、与登记研究相伴的成本收集的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淘汰卫生技术的管理——以低强度激光照射疗法为例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研究结果 |
一、技术介绍 |
二、系统性综述结果 |
三、专家访谈的结果 |
四、淘汰技术的管理的研究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
一、小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光量子治疗在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肺通调水道”治疗肺心病心衰(阳虚水泛证)的临床观察[D]. 刘丽芳. 云南中医学院, 2018(10)
- [2]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外寒内饮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 田争.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06)
-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分析[D]. 许得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4]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5]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 张臻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1)
- [6]光量子治疗在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J]. 李泽,刘琨,吴明华,张鲲. 临床肺科杂志, 2004(06)
- [7]活血益脉胶囊治疗高粘血症的临床研究[D]. 吴登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2)
- [8]补肺益肾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D]. 荆丰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3(01)
- [9]自血光量子疗法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作用[J]. 茅国新,王前云,林美华,曹佳宁.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4(04)
- [10]我国卫生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估和管理 ——案例研究[D]. 唐智柳. 复旦大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