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施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46例(论文文献综述)
谭亚男[1](2021)在《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考察朱古亭的生平,整理分析朱古亭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学笔记遗稿,完善对朱古亭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研究内容:研究朱古亭中医思想萌芽:包括朱古亭生平及与医学的渊源。研究朱古亭的学术成就:包括朱古亭的学术论文、着作研究,以及对医学理论的新见。研究朱古亭的临床医案:包括朱古亭辨证诊治肺系病、脾胃病、心肝病、肾系病、妇科病的临床经验。整理研究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结果: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朱古亭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掌握了朱古亭的学术来源、从医之路和临床经验;通过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朱古亭对待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朱古亭出生于世医之家,医术精湛,遣方稳重;为人低调谦逊,刻苦专研。其教学之余,潜心着述,发表论文30余篇,不乏有对医学思想的传承与新见;出版着作《朱古亭临证录》。朱古亭临床经验丰富,对肺系病、脾胃病、心肝病、肾系病、妇科病等各类病症都分型细致精确,病机治法相宜,制方平稳轻灵。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所含理论中涉及多种病症,关于肾病的见解补充了《朱古亭临证录》肾病医案的不足,使笔者能更好的研究朱古亭临床经验。结论:朱古亭为浙江名老中医,虽逝世多载,其医术医德仍存于后人心中。本文通过研究朱古亭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助于完善浙派中医的内容,更是对理论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刘少玉[2](2021)在《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约占70%,患病人群基数大,内分泌治疗是该部分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且内分泌治疗病程长,约60%的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类围绝经期症状,加重患者身体与精神负担,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影响其预后与生存。临床上对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现代医学多结合患者症状参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进行施治,疗效尚不明确且加重患者经济与精神负担,故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十分必要。中医外治法是目前国家所提倡的无创治疗手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中医药的疗效也得到了进一步肯定,前期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口服或联合针灸、磁珠耳穴等中医外治法在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的潮热、汗出、失眠方面疗效确切,但部分患者拒绝口服中药或恐针晕针等不能接受中药或针灸治疗,磁珠耳穴贴压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易于接受、副作用小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内外科疾病。目的:客观评价磁珠耳穴贴压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山东省海阳市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按照1:1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磁珠耳穴贴压,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耳穴选用三焦、肝、乳腺、神门、交感为基础穴位,结合患者具体症状个体化加减取穴:潮热重加皮质下穴,心悸加心穴、降率穴,失眠加皮质下穴、神经衰弱点穴,烦躁易怒加枕小神经点穴,情绪低落加兴奋点穴,疼痛加神经点穴,头晕耳鸣加肾穴、内耳穴,腰背酸痛加肾穴、耳大神经点穴,疲乏加脾穴、口穴,伴有皮肤蚁行感者加肺穴、大肠穴,泌尿系症状加膀胱穴、肾穴,性生活困难及妇科症状加下焦穴、盆腔穴;每3-4天更换一次磁珠,两侧耳朵交替贴压,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不少于1分钟,以感到酸痛、麻胀、发热为宜。分别于治疗第1天、第8天、第15天进行改良Kupperman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最后使用SPSS20.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P>0.05)。2、改良Kupperman评分:两组接受治疗后第8天及第15天治疗组KI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第8天两组间K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0.05),第15天两组间K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前提高,治疗组第8天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0%vs0%);第15天治疗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vs6.7%),两组间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感觉异常、易激动、头晕耳鸣、疲乏、腰背酸痛、心悸、皮肤蚁行感及性生活困难均有疗效(P<0.05),其中潮热、汗出、失眠、易激动、头晕耳鸣、腰背酸痛及疲乏改善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评分:两组在接受治疗后第8天及第15天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第8天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0.05),第15天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明显(P=0.002<0.01);中医症候改善指数均较前明显上升,治疗后第8天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6.67%vs0%),第15天治疗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vs3.3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潮热汗出、失眠、头晕耳鸣、心烦易怒、心神不安、胸胁胀痛、尿少、阴部干涩方面疗效明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仅心烦易怒、心神不安、评分较前下降,同时各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段疗效:在接受治疗的第8天,治疗组各年龄段均有一定疗效,但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0.05),对照组各年龄段均未见疗效;在接受治疗第15天治疗组有效率较前有所增加,各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928>0.05),对照组围绝经期组及绝经后组患者有效率较前有所增加,但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0.05)。治疗第8天两组间各年龄段患者治疗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患者中绝经前及围绝经期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P=0.001<0.05),绝经后组无统计学差异(P=0.173>0.05)。结论:磁珠耳穴贴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尤其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易激动、头晕耳鸣、腰背酸痛及疲乏方面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孙铭浚[3](2021)在《基于形神同调理论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由于近年来围绝经期失眠症及其伴随的情志病有上升趋势,并且在更年期综合征为最常见症状,对广大女性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较大的损伤,因此,找到对本病安全、有效、能广而普及和推广的治疗方案尤其重要。目的本研究通过针刺五脏俞“形神同调”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观察治疗前后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和KUPPERMAN评分,进一步认识“疾病-情志”可相互影响的关系,探索临床诊疗中针刺调神的重要性,为普及针灸“形神一体化”治疗提供探索性思路和参考。方法1试验内容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按照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病例共59例,其中脱落5例,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作为干预措施,参考第二版《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失眠”的取穴原则(选神门、内关、百会、安眠为主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刺五脏俞(肝俞、心俞、肺俞、脾俞、肺俞)。操作:所有主穴均为腧穴常规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操作时均为向脊柱斜刺,不可过深,以免伤及脏器和神经,所有穴位均施以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频率为120次/分钟,辅以红外线照射,每次治疗30分钟,连续治疗4周,隔日一次。2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1)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全程评价4次,分别在0周、2周、4周、以及疗程结束后4周随访时各1次。(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更年期综合征量表(KEPPERMAN)全程评价3次,分别在0周、4周、以及疗程结束后4周随访时各1次。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病程、0周的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KUPPERMAN评分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比较三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进行临床结果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总有效率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PSQI总分与各项目的比较组内比较:通过组内两两比较发现,三个疗程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4周和随访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通过组间两两比较发现,三个疗程和随访期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HAMA(焦虑)量表评分、HAMD(抑郁)量表评分、KUPPERMAN(更年期症状)量表评分比较组内比较:通过组内两两比较发现,治疗前后0周和4周的HAMA评分、HAMD评分、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1);比较4周和随访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通过组间两两比较发现,4周和随访期的HAMA评分、HAMD评分、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对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进行临床结果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总有效率90.3%,说明两组针刺治疗失眠症均有显着疗效,治疗组稍优于对照组。(2)两组针刺治疗分别对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改善总体睡眠情况以及其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各方面均有改善且疗效相当,但“形神同调”理论指导下的针刺方法治疗起效更迅速、具有显着效果、良好的远期疗效。(3)两组针刺治疗分别对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改善其伴随的焦虑、抑郁和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各方面均起效迅速、且具有显着效果和良好的远期疗效。(4)“形神同调”治疗组对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改善其伴随的焦虑、抑郁和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各方面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更优的远期效果。
王彦彦[4](2020)在《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广州市各大图书馆、访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或后人、跟名老中医出诊学习等四种途径,对岭南中医名家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及临床经验等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发掘岭南地区月经病的发病特点和名家调治月经病的诊治规律,初步呈现岭南中医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源流及特色经验集成,为临床继承应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用参与性研究方法初步验证其中一位名医的经验方的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为中医妇科后辈学习岭南中医妇科提供指引,为发挥岭南中医妇科优势,继承与发扬岭南中医妇科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相关历史记载、发表论文、医案医着、名医弟子的跟师记录、心得、经验总结及其他途径关于名医的一些记录等,搜集其中各岭南名医关于月经病诊治的学术背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有效病案等,通过比较研究的科研方法,归纳整理出岭南名医对于月经病诊治的特色和规律,形成“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同时对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诊疗特色进行整理研究,采用文献收集、名老中医自身总结、名家访谈、弟子访谈、跟诊学习等形式,采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当代岭南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方药特色、典型医案,总结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总结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基于上述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特色总结下,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的一个经验方药,采用参与性临床研究,从方药、治法入手,凝练形成代表性研究方案,评价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结果:在岭南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受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影响深刻。岭南中医妇科形成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文化、体质因素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代表有罗氏妇科、蔡氏妇科两支妇科派系,还包括以妇科病为专科的岭南医家及兼治妇科病的名家。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1)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培养数代岭南名医;(2)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3)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4)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5)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6)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7)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8)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本研究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脾肾两虚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运用随机对照方法,与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结果如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行时间延长的主证积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更为有效。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H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两组间治疗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两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经治疗后延长,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延长黄体期时间方面疗效相当。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BBT上升6-8天)经治疗后较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可能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而改善黄体功能。但因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不具可比性,尚不能证明中药组对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有效性。结论:岭南气候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岭南地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疾病特点及居民体质,如外邪常夹湿邪入侵人体,月经病患者也多气虚、阴虚及痰湿体质等;岭南地区还有采用当地中草药煲凉茶和煲汤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药膳调经也成为岭南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岭南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以代表性南海罗氏妇科为例,其调经特色在于:(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3)养阴保津,驱邪扶正,攻补有度;(4)治疗重视地域气候的差异;(5)善用南药,药性平和;(6)重视情志治病。罗元恺教授继承发扬,衷中参西,提出女性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这是岭南中医妇科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罗氏的传人欧阳惠卿、李丽芸、罗颂平、王小云等传承罗氏的学术思想,又各有发展创新。欧阳惠卿致力于补肾活血法在妇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的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李丽芸充实了补肾法,提出经典的补肾八法,丰富了补肾调周法的经验。罗颂平立足天人合一,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的创新观点。王小云经多年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创新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同时岭南妇科流派传承人为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开创流派工作室,培养人才,为岭南妇科流派作出贡献。潮汕蔡氏妇科其传承以家传为主,兴盛至今的除了其百年不衰的疗效。近现代名医蔡仰高、蔡纯臣刻苦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医德,崇仲景学说,重脾肾,博采众长,重视祖方、偏方,又有创新。至现代蔡妙珊教授继承先辈经验,又结合吸收院校中医教学,将蔡氏妇科发扬壮大。临床验证方面,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8号健脾补肾方对脾肾不足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是有效的,其疗效与地屈孕酮片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型经期延长的疗效相当,而对改善患者脾肾不足型中医症状方面更优于地屈孕酮。此经验方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李小红[5](2020)在《大补阴丸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大补阴丸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通过与坤泰胶囊作为对照,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以验证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或疗区就诊的患者,并符合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证)的纳入标准,拟观察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为口服大补阴丸加味汤剂,对照组口服坤泰胶囊。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实际治疗组收集病例35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连服3个月后停药,观察疗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相关激素水平,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大补阴丸加味)痊愈9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坤泰胶囊)治疗后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85%。两种药物对肾阴虚证绝经前后诸证均有明显效果,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降FSH值水平和改善患者烘热汗出、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咽燥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大补阴丸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证)疗效显着,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李春艳[6](2020)在《双补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口服双补汤加减(治疗组)与口服苁蓉益肾颗粒(对照组)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前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血清性激素(LH、FSH)水平的改变及安全指标,用以初步探讨口服双补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作用机理,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出一种适合脾肾阳虚证绝经前后诸证的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方法:严格遵循本课题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以收入临床研究病例,收集自2018年12月起至2019年12月为止的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或疗区的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共计录入72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病例和对照组病例,各36例。按本研究设计,治疗组患者均采用口服双补汤加减中药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口服中成药苁蓉益肾颗粒加以治疗,两组患者均以服药三个月为1个疗程(经期不停药)。1个治疗周期结束后,根据已收集记录的临床数据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各单项证候的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检查血清性激素LH、FSH值水平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数据分析得出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过程中总共脱落患者8例,其中治疗组4例、对照组4例,实际观察64例。治疗组痊愈7例(21.875%),显效8例(25.000%),有效12例(37.500%),无效5例(15.625%),总有效率为84.375%;对照组治愈1例(3.125%),显效4例(12.5%),有效20例(62.500%),无效7例(21.875%),总有效率为78.125%。说明口服双补汤加减中药液和口服中成药苁蓉益肾颗粒均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膝酸痛、疲乏无力、纳呆便溏、带下异常等常见的临床症状,此外,对降低患者体内血清性激素LH、FSH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将两组有效程度进行秩和检验后得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9<0.05),表明口服双补汤加减可有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结论:经临床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口服双补汤加减中药液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更为显着,且治疗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此疗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用以改善脾肾阳虚证绝经前后诸证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聂雅静[7](2020)在《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验证》文中指出目的:构建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并通过小样本临床研究验证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绝经综合征治疗提供全面具体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新模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中文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绝经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得到可经调节干预的危险因素。同时检索中国知网关于绝经综合征的各类健康教育资料,对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及分析汇总,得到全面具体的绝经综合征健康教育内容汇总资料。参考绝经综合征相关保健指南,结合相关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资料调研结果,融入中医特色养生保健疗法,构建出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并进行小样本临床验证。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符合绝经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受试者72例。依照随机数字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每组各36例。中西医组进行中西医结合健康宣教;西医组进行西医指南健康宣教。疗程8周,随访4周。健康教育形式为门诊就诊、发放宣传册、电话、微信等。随访时点0周、2周、4周、6周、8周及疗程结束后4周。采用MENQOL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中医证候评分、FSH、LH、E2、血脂四项、血糖为疗效评价指标。比较各随访时点的疗效指标差异以及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对两组的安全性进行评价。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ENQOL量表积分的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后各时点MENQOL量表总分、血管舒缩维度积分、心理状态维度积分、生理状态维度积分及性生活维度积分同0周相比均有降低(P<0.05)。治疗后各时点中西医组对MENQOL量表总分、血管舒缩维度积分、心理状态维度积分、生理状态维度积分的改善均优于西医组(P<0.05)。8周、疗程结束后4周,中西医组对性生活维度积分的改善优于西医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两组疗后中医证候总评分,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肾阴虚相关症状得分较疗前相比均有降低(P<0.05)。疗后各时点中西医组对中医证候总评分,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肾阴虚相关症状得分的改善均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畏寒肢冷、夜频尿多等肾阳虚典型症状治疗后各时点得分同0周相比均有下降(P<0.05);西医组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肾阳虚典型症状得分8周与0周相比差别不明显(P>0.05),疗程结束后4周得分同0周相比有所下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各时点畏寒肢冷、夜频尿多等肾阳虚典型症状得分均低于西医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疗后效应比较:同8周治疗结束时相比,治疗结束后4周,两组在MENQOL量表总分、中医证候评分上均未见明显升高,且治疗结束后4周组间比较,中西医组积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4、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血脂四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LH水平均有下降趋势,E2水平有上升趋势。但两组FSH、LH水平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E2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E2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依从性及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受试者脱落率为9.7%(7/72),其中中西医组脱落率为8.3%(3/36),西医组脱落率为11.1%(4/36),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受试者中仅中西医组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每次练习八段锦涉及低头动作后,出现头晕症状,追问病史,有颈椎病史数年,停止八段锦锻炼,适当休息后缓解。结论: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它能明显改善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中医证候,具有较好的疗后效应,且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医健康教育模式。同西医健康教育模式相比,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在改善血管舒缩症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及性生活相关症状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中医证候方面,在改善肾阴虚相关症状上更具优势。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对绝经综合征患者E2水平具有上调作用,这是否与其疗效作用机制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李启文(Lee Kai Man)[8](2019)在《香港地区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特点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及文化特色的关系,岭南地区的疾病类型和居民体质均具备其特点,辨治和用药也须相应配合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香港位处岭南地域,回归后中医药日渐受到重视,对中医妇科的求诊需求亦随之增加,求诊于中医妇科的病种也愈加广泛。对于香港的中医师,能掌握更多切合岭南地区的辨治和用药方法,对治疗效果必定有所帮助,使广大患者受惠。本研究探讨香港地区中医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证型有否地区性的特点,与及是否受香港的岭南特色因素所影响,从而探讨切合香港地区的中医妇科病的辨治和用药方法,供临床中医师参考,以期帮助提高疗效。方法:本研究参照德尔菲(Delphi technique)专家咨询法进行,受访专家人数设定为14位。专家的纳入标准为具备中医妇科临证经验15年或以上,年龄为39岁或以上;或之前任职于医院的职称达副主任或以上。数据收集方式以两轮的问卷咨询进行。第1轮问卷就7种中医妇科常见疾病,包括:痛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不孕症、胎漏胎动不安、症瘕,咨询专家们在香港地区最常见的病因及证型。拟定相关的病因与证型选项时,参考《中医妇科学》五版及六版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医妇产科学》与及个别专家的建议,列出选项以供专家们选择。如专家认为有常见的病因或证型未有包括在所提供的选项中,也可作增补。请专家对7种病的病因和证型的选项按照常见的程度排序。另外,向专家们谘询香港的气候、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文化特色等因素对病因及证型有什么影响,与及每种病的诊治注意点和常用的方剂及中药。第1轮问卷全部收回后,将专家之意见分析整理。关于病因及证型部份,对各选项作频数统计,根据统计的综合结果,把每种病的病因和证型的各个选项依常见的程度作排序。所得出的排序结果放在第2轮问卷中,让专家就7种病的病因和证型再次填答,请他们参考过第1轮问卷综合各专家意见所得出的病因和证型排序之后再次作选择。将两轮咨询问卷收集所得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对于常见病种类、病因、证型选择、常用方剂和中药等结果,可作量化统计的,则作统计并列表,作出分析。对于意见陈述的内容,加以分析,撰写报告。结果:受访专家年龄介乎47至76岁,从事中医妇科诊疗工作22至51年,在香港从医10年至39年。根据受访专家的长期临床观察,本研究中的7种中医妇科病在香港地区的最常见病因和证型排列首5位者如下:一、痛经最常见病因:情志抑郁、过食寒凉生冷、先天肾气不足、感受寒邪、素体气血虚弱。最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寒湿凝滞证、气虚血瘀证。二、崩漏最常见病因:更年期肾气衰退、元气虚弱、劳倦过度、情志抑郁、忧思过度。最常见证型:肾阴虚证、肾气虚证、脾虚证、脾虚肝郁证、血瘀证。三、绝经前后诸证最常见病因:情志抑郁、忧思过度、素体阴虚、性情急躁、劳倦过度。最常见证型:肝郁肾虚证、心肾不交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肝阳上亢证。四、带下病最常见病因:素体脾虚、感受湿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染湿毒。最常见证型:脾虚湿热证、脾虚证、湿热下注证、阴虚夹湿证、肝经湿热下注证。五、不孕症最常见病因:年逾五七,冲任耗损、禀赋素弱、情志抑郁、素体肥胖、饮食不节。最常见证型:肾气虚证、肝郁证、痰湿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六、胎漏、胎动不安最常见病因:禀赋不足、劳倦过度、素体气血虚弱、素有症瘕、饮食不节。最常见证型:肾虚证、气血虚弱证、脾肾两虚证、肾阴虚证、血瘀证。七、症瘕最常见病因:情志抑郁、忧思过度、素体脾虚、饮食不节、经行产后,风寒侵袭。最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痰湿瘀结证、肾虚血瘀证、寒湿凝结证、湿热瘀阻证。总括而言,本研究中的7种中医妇科常见病在香港地区的病因和证型确实有本地特色,反映出香港的气候、生活环境、起居饮食习惯、社会风气、文化特色等因素对病因和证型产生显着的影响。较为突出的因素是岭南潮湿炎热气候的影响已被过用冷气有所改变;工作、学业及家庭的压力大,情志失调;工时长,睡眠少,熬夜,运动少;衣着贪凉,不注重保暖;饮食不节,嗜食寒凉生冷、甜腻、辛辣燥热;晚婚晚育,行房次数少;性观念开放;卫生常识普及不足等。以上种种因素,可以理解为在岭南特色的基础上增添了香港本地特色。综合各种病来看,证型较多见肝郁气滞、肾气虚、肾阴虚、脾虚、痰湿、湿热、寒湿、血瘀等,以肝郁气滞、肾气虚、肾阴虚、脾虚最为显着,所以治疗中医妇科病,调理冲任,以肝、肾、脾为主。专家们更对个别病种提出了中医妇科学教材的证型举例中未有列出的证型,例如痛经的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崩漏的脾虚肝郁证,绝经前后诸证的肝郁肾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阳上亢证、脾虚肝郁证;胎漏、胎动不安的脾肾两虚证,反映香港的临床实际情况和证候特点。专家们的选方用药亦对应常见病机,贯彻理法方药的原则,但因应香港人体质薄弱,虚实夹杂,用药轻灵,免伤正气;亦少用辛燥的中药。当中亦有运用地道的中药,即岭南地区特有的“南药”。此外,因情志、生活习惯及环境导致的因素较多,除药物治疗外,调摄、情绪疏导、卫生常识指导也须重视。结论:本研究参照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结合文献分析,探讨香港地区常见的中医妇科疾病的证候与治法用药特点。研究发现:在香港地区较为常见之中医妇科病如痛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胎漏胎动不安、不孕症、症瘕等,其中医证候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香港执业的资深中医师在诊治疾病时,均认同香港地区的气候、工作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社会风气、文化特色等因素对各种中医妇科病的病因和病机均产生显着的影响。专家们的诊治思维和用药也受到岭南医学的影响。
李洪禹[9](2019)在《针药联合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运用中药汤剂滋肾平肝方联合中医针刺疗法与缬沙坦胶囊结合治疗阴虚阳亢证女性更年期高血压,观察其在降压疗效、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三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为实现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治疗目标、改善预后的最佳治疗途径及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课题选取我院心病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门诊及疗区患者72例,依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层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一线降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胶囊,每次80mg,日1次晨起服用;坤泰胶囊,每次4粒,日3次餐后服用。试验组在给予降压药缬沙坦胶囊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滋肾平肝方(中药饮片,水煎取汁300ml,150ml,早晚分服)联合中医针刺日1次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降压疗效、更年期综合征改善情况以及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所收集的患者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处理。结果:本研究治疗前后在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降压效果上,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上,试验组与对照组kupperman总积分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在疗效上,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上,中医证候总积分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眩晕、头痛症状明显改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余症均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上,组间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汤剂滋肾平肝方联合中医针刺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为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闫雪秋[10](2019)在《贵阳市部分体检女性中医体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不良情绪关系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贵阳市部分围绝经期体检女性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中医体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不良情绪的中医体质倾向性,初步探索三者的相关性,为建立围绝经期女性个体化健康管理路径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运用横断面现况调查的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中医联合心理健康体检的女性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情况、月经婚育情况、改良Kupperman评分表以及CTM-PEM(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Psyc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Management)系统中的中医体质辨识资料和心理健康评估资料等。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进行率和构成比的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秩和检验;用对应分析法(Correspondence Analysis)描述中医体质类型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进行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获取目标人群心理评估结果、体质辨识结果、改良kupperman评分结果以及一般资料1250例。1.现况调查:(1)中医体质分布情况:1250例围绝经期女性,平和质739例,占总人数的59.12%;偏颇体质511例,占40.88%;偏颇体质中兼夹体质者334例,占偏颇体质人数的65.36%。偏颇体质与兼夹体质均以阳虚质或阳虚质主导为主。(2)MPS的发生情况:1250例围绝经期女性,共有877例出现MPS,发生率为70.16%,发生程度以轻度为主;围绝经期诸症中发生率前三顺位依次是疲倦乏力(72.64%),失眠(66.80%)骨关节、肌肉痛(64.72%)。(3)围绝经期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1250例围绝经期女性,有447例出现抑郁情绪、256例出现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35.76%、20.48%,发生程度均以轻度为主;203例女性焦虑与抑郁情绪共患,共患率为16.24%。2.相关性分析:(1)MPS发生受中医体质的影响,体质偏颇程度与MP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548,P<0.05)。此外,对应分析示平和质与无MPS的关联性较强;阳虚质与轻度MPS关联性较强;气虚质与兼夹体质与中度MPS关联性较强,与重度MPS有一定关联性。不同中医体质女性各种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存在一定差异(P<0.05),潮热出汗较多出现于痰湿质女性;气郁质女性更易出现情绪问题;瘀血质女性发生心悸的情况较多;湿热质则更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2)不同中医体质女性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P<0.05),兼夹体质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54.19%、46.11%。此外,对应分析示气郁质与兼夹体质与抑郁情绪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关联性,痰湿质、气郁质与兼夹体质与焦虑情绪发生的程度有一定关联性。(3)围绝经期不良情绪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潮热出汗、眩晕、心悸是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OR>1,P<0.05);失眠、皮肤蚁走感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OR>1,P<0.05);偏颇体质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1.贵阳市部分围绝经期体检女性偏颇体质的发生率较高,发生程度较为严重,以兼夹体质为主。偏颇体质以阳虚质为主。2.贵阳市部分体检女性MPS的发生率较高,不同中医体质女性MPS的发生情况不同,中医体质决定着MPS以及围绝经期症状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3.不同中医体质围绝经期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不同,围绝经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是心理和身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4.对处于围绝经期的体检女性建立连续性、个体化中医体质健康管理档案有其必要性,发挥中医体质学的学科优势,根据MPS以及围绝经期不良情绪的中医体质倾向,以及MPS各症状发生情况的差异,对不同体质的围绝经期女性开展健康管理和身心保健工作应有所侧重。
二、辨证施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4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辨证施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46例(论文提纲范文)
(1)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朱古亭生平简介 |
(二) 研究意义与目的 |
一、朱古亭中医萌芽 |
(一) 朱古亭生平概览 |
(二) 朱古亭中医结缘 |
二、朱古亭学术成就 |
(一) 朱古亭医学新见 |
(二) 朱古亭学术硕果 |
三、朱古亭临床经验探析 |
(一) 治肺系病经验 |
(二) 治脾胃病经验 |
(三) 治心肝病经验 |
(四) 治肾系病经验 |
(五) 治妇科病经验 |
四、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整理 |
(一) 高血压 |
(二) 心脏病 |
(三) 肝炎 |
(四) 溃疡病 |
(五) 结石 |
讨论 |
(一) 朱古亭学术思想的传承 |
(二) 朱古亭临床经验的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朱古亭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2)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 |
1 内分泌治疗是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类型及机制 |
3 不同时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
4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
5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进展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现状 |
1 中医对乳腺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认识 |
2 贾玫教授对乳腺癌及其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见解 |
3 中医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类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型的认识 |
4 疏利三焦、燮理阴阳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
5 中医药改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方法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案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及病例数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2.3 病例纳入标准 |
2.4 病例排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及处理 |
2.6 不良反应观察与分析 |
2.7 安全性指标 |
3 研究设计 |
3.1 治疗方法 |
3.2 观察周期及节点 |
3.3 主要观察指标 |
3.4 疗效判定 |
3.5 统计学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基线资料 |
4.2 两组疗效分析与对比 |
4.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
4.4 小结 |
讨论 |
1 理论基础 |
1.1 耳穴的中医理论基础 |
1.2 耳穴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
1.3 耳穴作用机制 |
2 选穴分析及加减取穴 |
2.1 三焦穴分析 |
2.2 肝、乳腺穴位分析 |
2.3 神门、交感穴位分析 |
2.4 加减取穴分析 |
3 本项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 |
3.1 研究设计 |
3.2 评价指标 |
3.3 研究样本量及研究时长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改良Kupperman评分 |
附录2 中医症候积分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基于形神同调理论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形神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
1 《内经》中“形神理论”的认识 |
2 “形神”关系在生理病理的意义 |
3 “形神同调”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围绝经期失眠的中西医概况 |
1 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治疗 |
1.1 古代医家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认识 |
1.2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分析 |
1.3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知 |
1.4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辩证分型 |
1.5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研究概况 |
2 围绝经期失眠的西医治疗 |
2.1 西医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认识 |
2.2 西医对围绝经期失眠其发病机制的认识 |
2.3 西医对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试验方案 |
2.1 试验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安全性评价 |
2.6 统计方法 |
2.7 不良反应或意外情况处理方案 |
2.8 患者知情同意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两组PSQI及各项评分比较 |
3.3 两组HAMA量表评分比较 |
3.4 两组HAMD量表评分比较 |
3.5 两组KUPPERMAN量表评分比较 |
3.6 两组有效率比较 |
讨论 |
1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2 选取五脏俞的理论依据 |
3 “形神同调”的临床意义探讨 |
4 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本病情志因素的探讨 |
5 小结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源流 |
第一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形成的背景 |
一、岭南中医妇科的形成因素 |
二、岭南中医妇科的源流 |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 |
一、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 |
二、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
三、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
四、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 |
五、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 |
六、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
七、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 |
八、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 |
第三节 岭南中医妇科与国内其他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特色比较 |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
第一节 研究纳入标准 |
一、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研究的纳入标准 |
二、流派研究的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四、纳入结果 |
第二节 清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 |
一、何梦瑶 |
二、刘渊 |
三、何守愚 |
四、潘名熊 |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名家 |
一、吕楚白 |
二、吕安卿 |
三、谢泽霖 |
四、郭梅峰 |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妇科医家 |
一、罗氏妇科 |
二、蔡氏妇科名家 |
三、其他妇科名家 |
第三章 名家及传承人的访谈 |
第一节 访谈法研究概述 |
一、访谈方式 |
二、访谈的研究步骤 |
第二节 访谈名家 |
一、访谈中医名家李丽芸教授 |
二、访谈中医名家王小云教授 |
三、访谈中医名家蔡妙珊教授 |
第三节 访谈中医名家传承人 |
一、采访题目 |
二、采访时间地点 |
三、采访目的 |
四、访谈概要 |
第四节 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主线 |
一、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传承思想 |
二、蔡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 |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四章 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实验方案 |
四、观察指标 |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临床资料观察 |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5)大补阴丸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研究概况 |
1.绝经前后诸证的命名 |
2.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 |
2.1 肾虚为本 |
2.2 重点在肝 |
2.3 肾虚及心 |
2.4 肾虚及脾 |
2.5 兼夹“气、火、痰、瘀”等病理产物 |
3.绝经前后诸证的治法方药 |
3.1 辨证施治 |
3.1.1 从肾论治 |
3.1.2 从肝肾论治 |
3.1.3 从心肾论治 |
3.1.4 从脾肾论治 |
3.2 中成药治疗 |
3.3 中医特色疗法 |
3.3.1 针灸治疗 |
3.3.2 耳针 |
3.3.3 艾灸 |
3.3.4 推拿按摩 |
3.3.5 情志疗法 |
4.运动与预防 |
综述二绝经综合征的西医研究概况 |
1.绝经综合征的定义 |
2.绝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
2.1 绝经综合征的发病率 |
2.2 绝经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
2.3 绝经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
3.西医对本病病因病理的认识 |
3.1 卵巢功能减退 |
3.2 神经内分泌的改变 |
3.3 免疫因素 |
3.4 自由基的影响 |
3.5 血管舒缩因子 |
4.绝经综合征的诊断 |
4.1 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检查 |
4.2 常用评估量表 |
5.绝经综合征的西医治疗 |
5.1 药物治疗 |
5.1.1 激素补充治疗 |
5.1.2 非激素类药物治疗 |
5.2 非药物治疗 |
6.小结 |
试验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1.6 脱落病例标准 |
2.研究方案 |
2.1 研究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3.1 安全性观测 |
2.3.2 疗效性观测指标 |
2.4 病情分级标准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不良反应及处理 |
2.7 统计学处理 |
3.结果与分析 |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情况的可行性比较 |
3.1.1 两组患者年龄的比较 |
3.1.2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的比较 |
3.1.3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的轻重程度的比较 |
3.1.4 两组患者治疗前FSH、LH值的比较 |
3.2 治疗后疗效及相关情况分析 |
3.2.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
3.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比较 |
3.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H值比较 |
3.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H值比较 |
3.3 安全性分析 |
3.4 随访观察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组方依据 |
3.大补阴丸加味的药理分析 |
4.结果分析 |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6.观察体会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1.疗效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6)双补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绝经前后诸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中医对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 |
3 现代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发病机制的研究 |
4 现代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 |
5 小结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病例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疗效评价 |
6 结果分析 |
7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7)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技术路线 |
研究一 影响绝经综合征的各类危险因素研究 |
1 文献资料 |
2 建立数据库 |
3 数据规范化处理 |
4 文献分析内容及方法 |
5 文献研究结果 |
6 小结 |
研究二 绝经综合征健康教育资料调研 |
1 文献资料 |
2 建立数据库 |
3 文献分析内容及方法 |
4 文献研究结果 |
5 健康教育具体内容的汇总整理 |
6 小结 |
研究三 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的小样本验证研究 |
1 试验目的 |
2 病例来源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试验方法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绝经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资料调研结果 |
2 临床研究方案制定依据 |
3 中医特色养生保健疗法与绝经综合征的治疗 |
4 疗效分析 |
5 依从性分析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香港地区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岭南医学 |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 |
一、岭南中医妇科流派 |
二、岭南妇科流派的主要学术观点 |
三、岭南妇科医家的临证特色 |
第二章 岭南妇科名家 |
第一节 罗元恺 |
一、简介 |
二、学术思想 |
三、临证经验 |
第二节 欧阳惠卿 |
一、简介 |
二、临证经验 |
第三节 张玉珍 |
一、简介 |
二、临证经验 |
第四节 罗颂平 |
一、简介 |
二、临证经验 |
三、诊治特色 |
第五节 岭南罗氏妇科枝繁叶茂,惠及五洲 |
第六节 岭南罗氏妇科与香港的深厚渊源 |
第三章 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设计 |
第二节 研究的实施 |
一、第1轮问卷咨询 |
二、第2轮问卷咨询 |
三、资料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一、专家基本资料 |
二、专家最经常诊治的中医妇科病 |
三、7种中医妇科病的常见病因与证型 |
四、香港地区的气候、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文化特色等,对病因、病机与治法的影响 |
五、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两地的中医妇科辨治和用药选择的比较 |
六、7种中医妇科病的常用方剂、中药及其他疗法 |
第二节 研究数据分析 |
一、7种中医妇科病的常见病因与证型 |
二、7种中医妇科病的常用方剂、中药及其他疗法 |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
第一节 讨论 |
一、香港地区的气候、生活环境、起居饮食习惯、社会风气、文化特色 |
二、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两地的中医妇科辨治和用药选择的比较 |
三、7种中医妇科病的诊治注意点 |
四、7种中医妇科病的常用方剂、中药及其他疗法 |
五、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一、临床诊治须重视香港特色 |
二、专家的临床经验及用药心得有参考价值 |
三、性教育、女性卫生常识的普及工作 |
四、晚婚晚育问题必须正视 |
五、中医妇科的专业培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针药联合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认识 |
1.1 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辨证分型及证候要素研究 |
1.3 中医对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认识 |
2.1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概念 |
2.2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特点 |
2.3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因与机制的认识 |
2.4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治疗 |
3 问题与展望 |
试验研究 |
1 试验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标准 |
1.6 中止试验标准 |
2 试验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3 观察项目 |
3.1 一般性项目 |
3.2 安全性指标观测 |
3.3 疗效性指标观测与判定 |
4 数据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
5.1 一般资料比较 |
5.2 治疗前病情资料比较 |
5.3 治疗后病情资料比较 |
5.4 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 |
讨论 |
1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因病机探讨 |
2 滋肾平肝方组方合理性分析 |
3 针刺治疗选穴依据探析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10)贵阳市部分体检女性中医体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不良情绪关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0 引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6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辨证施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4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D]. 谭亚男.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D]. 刘少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基于形神同调理论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 孙铭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D]. 王彦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大补阴丸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 李小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双补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D]. 李春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验证[D]. 聂雅静.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香港地区中医妇科常见病诊治特点的研究[D]. 李启文(Lee Kai Ma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针药联合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临床观察[D]. 李洪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贵阳市部分体检女性中医体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不良情绪关系初探[D]. 闫雪秋. 贵州医科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