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一号”与高中物理

“北斗一号”与高中物理

一、“北斗一号”与高中物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1](2021)在《基于科学态度与责任的高中物理逆向思维教学——以《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四大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其的培养却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使得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认同物理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本文旨在以《宇宙航行》为例,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从而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王瑶[2](2021)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外交布局全方位展开。作为跨国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数量不断壮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在树立国家形象、增进国际交流、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上,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能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但受个体成长经历、海内外复杂环境以及多元价值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赴海外留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化不定,一些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出现有辱国家形象的异常行为,这损害了国家形象与利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关注个体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是引导思想观念和规范言行举止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关注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状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和引导效用,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时代课题。当前,针对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或散落分布于留学前的培训讲座,或流于形式,既缺乏实质内容,又未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因此,强化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其“缺位”造成的各种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在对主题研究进行基本概述的前提下,梳理了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时代特征、政策支持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寻求经验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根本的价值指引。同时,推拉理论、承认理论以及跨文化理论等西方相关理论为研究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参照视角。在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跟踪调查和访谈等途径,以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为多元考察视角,充分了解并挖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探明该群体的现实需要和面临的现实困扰,寻求与该群体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因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观照、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国外负面舆情的不良诱导以及种族主义带来的多元文化冲突等因素,中国赴海外留学生在思想政治层面主要暴露出爱国言行备受争议、文化认同漂浮不定、政治态度相对漠然、心理状态孤独失序以及法治素养较为薄弱等问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面临的各种思想政治问题是多种因素交互的结果。分析影响因素,挖掘问题本质,并据此提出有效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的对策建议,有助于规范中国赴海外留学生言行,使其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侵蚀与渗透,增强自身的国家认同感。针对出国前、留学中和回国前三个教育场域,本文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制度体系四个层面提出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案。一是教育主体层面,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加强行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强化留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合力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工作。二是教育内容层面,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三是教育方式层面,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通过留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证教育方式,推动留学生行前思想政治教育落地有声;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推进教育方式转化,建构互信基础上以服务功能向教育功能过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留学生报国热情,通过发挥同辈群体效应、榜样示范作用以及优化回国软硬件设施,引导留学生学成归国。四是制度体系层面,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分阶段落实,重在构建全方位的机制保障,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能够切实解决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难题,提高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杨常炳[3](2021)在《C4D与实验整合的物理情景创设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乔林[4](2021)在《对物理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探究 ——以“两弹一星”微课设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6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构建全面的核心素养目标体系,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面向高中生的思政教育是当代社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举措。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要利用好学校这一场所,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不仅要在政治课上进行思政教育,也要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于无形之中对学生加以影响。本研究以北京市某中学三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以播放“两弹一星”系列微课为渗透方式,对物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渗透进行了探究。为了了解目前中学学科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相关情况,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了学生调查,并以访谈形式获得了教师与学生对中学思政教育的主观感受和相关观点。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对“两弹一星”相关知识及科学前沿的了解程度;学生对物理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的态度;学生科学态度及物理学习目的调查;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教育现状;学生了解社科类知识的主要途径。其次,本研究分别以“东风-17”、“原子弹”、“氢弹”、“东方红一号”、“北斗导航系统”、“嫦娥一号”为主题设计微课,在实习学校的两个班级播放后以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学生访谈的形式获得反馈。该学生问卷聚焦于两个方面:物理与思政结合的微课的效果;学生对物理与思政结合的微课的态度。通过对两次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合师生访谈情况,得到以下结论:教师对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表示认可,并存在相关教学行为,但相关教学行为较少;学生社科类知识不足,且缺乏时间和精力了解相关内容,但大多数同学表示感兴趣并表示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融入相关内容;通过对物理与思政结合的微课实施结果的调查分析,发现这种新型结合模式由于其时间短、内容有趣、容易记忆等优点得到了学生和老师普遍支持;但该类型微课仍存在着需教师学会短视频制作、消耗教师时间精力而由个人难以完成、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课堂内容不易达到连贯等操作和实施上的困难。

翟红蕾[5](2020)在《如何提高高中生写作中的思辨能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标把"思维发展与提升"定为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之一,并在任务群中设置"思辨阅读与表达"目标。近几年高考也多体现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本文从课文阅读、时事评论、名家仿写、日常练笔四个角度,结合多年高中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进行了探讨。

齐斌[6](2020)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中学物理的教学资源整合》文中研究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GPS之后世界第二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我国自主研制、独立运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击疫情、防灾减灾等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是大国重器之一。本文挖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教育价值并联系中学物理,结合具体知识点从细微处展开,阐述如何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中学物理进行教学资源整合。

李天[7](2019)在《基于参考波形设计的BOC无模糊同步方法》文中认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性能的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服务,是关键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随着GNSS应用场景日益泛化,服务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各大系统相继进行现代化演进,导航信号数量逐步增加,兼容性及性能约束开始凸显。二进制偏移载波(BOC)调制信号通过使用方波子载波实现了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相对于传统BPSK调制方式,不仅能够改善系统兼容性,还能够提供更好的码跟踪精度和抗多径性能潜力,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GNSS系统中。然而,由于BOC调制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存在多个副峰,使用传统的同步方法会引入模糊问题,导致最终的定位结果可能出现巨大偏差。因此,消除BOC调制信号同步过程中的捕获和跟踪模糊问题是BOC调制信号接收处理的关键。本文针对BOC调制信号无模糊同步过程中捕获灵敏度与跟踪精度损失大、余弦较正弦BOC调制信号同步方法跟踪精度下降明显、现有无模糊同步方法实现复杂度高等现状和问题,分别提出了基于组合自相关函数的适用于正/余弦BOC调制信号的无模糊捕获跟踪方法,基于BOC调制信号特性的适用于正弦BOC调制信号的低复杂度无模糊捕获方法,基于加权组合鉴别器(Weighted Combination of Discriminators,WCD)的余弦BOC调制信号高精度无模糊跟踪方法,基于自相关函数与互相关函数相乘直接构建鉴别器曲线跟踪模型(Discriminator via Product of Autocorrelation and Cross-correlation,DPAC)的低复杂度正弦BOC信号无模糊跟踪方法及基于互相关函数相乘直接构建鉴别器曲线跟踪模型(Discriminator via Product of Cross-correlations,DPC)的低复杂度余弦BOC信号无模糊跟踪方法。具体工作如下:(1)针对BOC信号同步方法消除模糊在捕获灵敏度和跟踪精度方面性能损失大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正/余弦BOC调制信号的高精度高灵敏度无模糊捕获跟踪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多延时自相关线性组合的组合相关函数模型,结合无模糊同步对一个码片时延范围内组合相关函数形状的约束,给出了组合系数的解析求解方法;进一步地,引入组合相关函数与ACF的乘积操作,消除组合相关函数在一个码片外的旁瓣,且避免了码同步受载波相位同步误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自相关组合的无模糊捕获和跟踪方法。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已有方法,基于自相关组合的无模糊捕获跟踪方法可显着提升捕获灵敏度、码跟踪精度及灵敏度,是一种面向高精度及高灵敏度接收机的解决方案。(2)针对已有BOC信号无模糊跟踪方法无法兼顾灵敏度与复杂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正弦BOC调制信号的无模糊捕获方法。该方法基于BOC调制信号子载波的周期性及奇偶对称性,设计了一个脉冲信号作为本地参考信号,将该信号与BOC调制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和通过优化得到的互相关函数相乘,得到了可以实现无模糊捕获的相关函数。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无模糊捕获方法与现有的无模糊捕获方法相比具有复杂度低、搜索速度快及捕获灵敏度提升明显的优点,在复杂度受限条件下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实现方案。(3)针对已有无模糊跟踪方法应用于余弦BOC信号时跟踪精度较正弦BOC显着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鉴别函数组合的跟踪模型(WCD),通过将本文提出的高精度准无模糊鉴别函数和已有的大牵引范围无模糊鉴别函数组合,实现了余弦BOC信号的高精度无模糊跟踪。其中前者的作用是确保组合后的方法具备高精度特性而后者的作用是消除前者的模糊残留,二者的加权系数及相关器间隔是以精度最佳为目标搜索优化求得。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方法,该方法在不影响抗多径性能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余弦BOC信号的跟踪精度,代价是复杂度的提升。上述基于WCD的无模糊跟踪方法是针对余弦BOC信号高精度需求非常有效的无模糊跟踪方法。(4)针对已有BOC信号无模糊跟踪复杂度高的问题,构建了一种通过自相关函数与互相关函数相乘直接构建鉴别器曲线的低复杂度跟踪模型DPAC,以拓展阶梯信号模型作为设计手段,提出了一种基于DPAC模型的适用于正弦BOC信号无模糊跟踪方法和适用于余弦BOC信号的准无模糊跟踪方法,并通过优化搜索改进出了一种基于DPC模型的余弦BOC信号的无模糊跟踪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基于DPAC的正弦BOC无模糊跟踪方法减少了75%的相关器数量而基于DPC的余弦BOC无模糊跟踪方法减少了50%的相关器数量,大幅降低了无模糊跟踪实现复杂度。在多径环境下,上述两无模糊跟踪方法的抗多径性能优势明显。该基于DPAC的正弦BOC无模糊跟踪方法与基于DPC的余弦BOC无模糊跟踪方法分别是实现复杂度受限及强多径环境下正弦BOC与余弦BOC调制信号非常有效的同步方法。

计国锋[8](2018)在《北斗导航卫星精密定轨及低轨增强体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正处于全球部署阶段,预计2020年底完成全球系统建设。卫星轨道和钟差的确定以及信息的传播是维系导航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我国BDS的建设和运行时间较短,相应的精密定轨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性能,必须根据系统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对BDS卫星精密定轨的相关模型和算法进行精化。同时,BDS地面运控监测站难以实现全球布网,有限的跟踪弧段制约了卫星的轨道精度和稳定性。尽管我国的星间链路技术已初步实现,但仍存在不确定性,设计相应的备份和增强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适用于BDS卫星精密定轨的模型、方法及新技术对于提高系统竞争力、促进系统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BDS卫星精密定轨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并从探索新技术的角度对低轨增强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BDS与其他GNSS兼容与互操作的发展趋势,开展了多GNSS融合定轨算法研究,给出了精密定轨的数据处理流程、相关处理策略;推导了多GNSS融合定轨的解析影响,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了论证。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确定了统一时空框架下的GPS、GLONASS、Galileo以及BDS卫星的精密轨道和钟差,结果表明本文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精度基本相当。2)针对BDS存在不同类型卫星和多种姿态控制模式的现状,对比分析了不同姿态控制模式对IGSO和MEO卫星精密定轨的影响;分别采用添加伪随机脉冲和经验力参数的定轨策略提高了卫星在零偏模式下的定轨精度;同时基于实测数据验证了BDS IGSO-6卫星和BDS-3e卫星在连续动偏模式下,采用常规策略即可提供稳定可靠的精密轨道,为BDS-3组网卫星的姿态模式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持。3)针对BDS GEO卫星的光压建模问题,采用长期的精密星历数据对ECOM光压模型参数进行了反演,并基于实测数据对不同光压参数选取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COM模型的D方向周期项参数对GEO卫星精密定轨的影响较为显着,而Y方向周期项参数的影响较小,实测定轨结果与精密星历分析结论较为一致。因此,建议在GEO卫星地影期精密定轨时采用7参数或者9参数ECOM模型。4)基于地面和星载观测数据分析了BDS-2、BDS-3e以及BDS-3卫星的星端伪距偏差效应,推导了顾及此项误差的BDS模糊度固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1)BDS-2 IGSO和MEO卫星的星端伪距偏差效应对模糊度固定有一定影响,修正此项误差可以提高BDS-2 IGSO和MEO卫星的定轨精度。2)BDS-3e和BDS-3卫星的多路径效应呈白噪声分布,且BDS-3卫星的信号质量优于BDS-3e卫星,两者相比BDS-2卫星已无明显的星端伪距偏差。5)针对BDS区域监测网不能覆盖IGSO和MEO卫星全弧段的紧迫问题,提出布设低轨天基监测站的解决思路。分析了布设天基监测站的必要性及其技术特点,推导了星地监测网联合定轨的函数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流程。数据试验表明:1)引入2颗GRACE卫星后,GPS卫星在全球网和区域网条件下的三维定轨精度分别平均提高了20.0%和44.3%,区域网6h和24h的轨道预报精度分别优于10cm和13cm,天基监测站可以削弱导航卫星对地面监测站的依赖。2)低轨卫星可以显着改善BDS GEO卫星的观测几何条件,全球网和区域网的三维定轨精度均有m级的提升;但由于BDS星座尚不健全以及星载观测数据不理想等原因,IGSO和MEO卫星的定轨精度改善不明显。6)为进一步提升BDS服务性能,提出了基于低轨星座的系统服务性能增强方案。开展了低轨导航增强系统的初步设计,规划了系统构成和任务分配,并探讨了低轨增强系统与BDS相兼容的工作模式及工作流程。基于自主研制的综合仿真软件探讨了低轨卫星数量对BDS区域网定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国内8个监测站的基础上,增加10颗低轨卫星可以有效提高BDS卫星定轨精度,陆续增加更多低轨卫星对定轨结果改善不明显。最后,从覆盖性和PDOP值角度分析了低轨导航星座对于BDS全球化服务的贡献,结果表明低轨导航星座可以提升BDS在南北美洲和高纬度地区的服务性能。

冯来平[9](2017)在《低轨卫星与星间链路增强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研究》文中提出星间链路技术的运用、星载GNSS定轨技术的成熟及应用需求的增加,为导航卫星多源观测信息融合定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以星间链路和低轨卫星星载数据为增强手段的联合定轨技术,对于降低导航卫星精密定轨对地面站依赖、提升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在建的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简称BeiDou或BDS)精密定轨为应用背景,研究了综合利用地面观测数据、低轨卫星星载数据和星间链路数据进行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基于低轨卫星的天基监测站和星间链路增强的导航卫星联合精密定轨的概念,丰富了多源观测信息融合定轨技术手段,实现了地基、天基及星间链路三类数据的联合定轨技术创新,为提高导航卫星定轨精度,改善区域监测站布设条件下精密定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详细推导了星间链路双向测距体制原理和星间距离的获取、修正及处理方法;给出了Ka分时观测星间链路数据的历元规划方法;建立了预处理后的星间测距观测量、星地L波段观测量及低轨卫星星载观测量与导航卫星先验轨道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3.提出了基于低轨卫星增强的导航卫星联合定轨的数学模型、适于联合定轨的低轨卫星和导航卫星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数据处理流程。导航卫星定轨实验表明:在区域站基础上增加1颗LEO卫星数据,导航卫星定轨精度改进幅度在径向、沿迹和法向约分别为11%63%、25%64%和25%65%,沿迹和法向的改进效果较径向更突出;开展了星载数据增强北斗卫星定轨的首次尝试,结果表明,低轨卫星对GEO卫星沿迹方向定轨精度改进约1倍,对于IGSO卫星和MEO定轨精度改进不明显;4.提出了北斗星间数据和地面数据联合处理方法和参数估计方案,利用北斗试验卫星星间链路实测数据开展了联合定轨试验验证,分析了星间测量系统偏差参数估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星间链路数据对于增强北斗地面区域站定轨的贡献率。实验结果表明:分时段估计的试验卫星设备时延参数短期变化较为稳定,平均值约为0.036m。利用激光检核试验卫星区域站定轨径向精度约为1.0m,通过星间链路数据增强,北斗定轨径向精度可提升一个数量级,精度约为0.2m,部分卫星优于0.1m;5.提出了作为天基监测站的低轨卫星星座优化设计模型,构建了基于导航卫星飞行区域的数值格网模型,并通过卫星演化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利用该模型为量化指标,从星座基本构型、轨道类型、轨道高度、卫星数量等方面分析给出了适于导航卫星监测的天基低轨卫星的星座参数选择。分析表明,由处于500至750km轨道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组成的Walker星座适于作为天基增强低轨卫星星座,且最少6颗卫星可满足对导航星座的全弧段监测覆盖;6.系统开展了地面监测站、低轨卫星星载及星间链路数据联合定轨精度分析论证,通过仿真分析探讨了低轨卫星数、轨道分布对于联合定轨精度的影响,比较了低轨卫星和星间链路数据对于联合定轨的效率。结果表明,均匀分布、合理布局的6颗低轨卫星轨道即可满足导航卫星联合定轨精度需要,相比较区域导航卫星定轨精度,URE精度由0.155m提升至0.044m,提升幅度达72%;7.针对参与定轨的各种数据差异较大,且星间数据中含有系统误差的特点,提出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赋权的方法,并针对严密方差分量估计方法对于定轨过程中参数数量约束的局限性,提出了联合定轨参数分类的数据处理方法。与依靠传统的利用观测数据精度赋权策略相比,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定轨精度由0.075m提升至0.058m,整体精度约提升21%,R、T、N三个方向精度分别提升约31.8%、13.6%和20.4%。

肖智鹏[10](2016)在《关于高中物理学和“北斗一号”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北斗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系统,其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全天性的服务。其能够准确定位、快速通信、定时播发授时信息,并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北斗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建立完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我国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是与物理学家的努力研究分不开的,本文就详细论述高中物理学和"北斗一号"之间的关系。

二、“北斗一号”与高中物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斗一号”与高中物理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科学态度与责任的高中物理逆向思维教学——以《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二、逆向思维
三、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二)宇宙速度
    (三)人造地球卫星
    (四)同步卫星
四、小结

(2)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
        2.1.1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
        2.1.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构成
        2.2.1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2.2.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2.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2.3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2.3.1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2.3.2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3.3 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第3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3.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3.1.2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3.2 以西方社会相关理论为参照
        3.2.1 推拉理论
        3.2.2 跨文化适应理论
        3.2.3 承认理论
    3.3 以其他学科相关理论为借鉴
        3.3.1 社会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3.3.2 教育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知识借鉴
        3.3.3 法学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借鉴
第4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变
    4.1 新中国成立前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早期萌芽(1872—1948)
        4.1.1 晚清时期专制化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4.1.2 民国时期多元复杂的留学生思想教育
    4.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初步探索(1949—1977)
        4.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教育发展历程
        4.2.2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
    4.3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调整(1978—2011)
        4.3.1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教育的规范调整
        4.3.2 改革开放时期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发展
    4.4 社会主义新时代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创新(2012 至今)
        4.4.1 新时代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概述
        4.4.2 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走向
第5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5.1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多元视角
        5.1.1 世界观考察
        5.1.2 政治观考察
        5.1.3 人生观考察
        5.1.4 法治观考察
        5.1.5 道德观考察
    5.2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表征
        5.2.1 备受争议的爱国言行
        5.2.2 漂浮不定的文化认同
        5.2.3 相对漠然的政治态度
        5.2.4 孤独失序的心理状态
        5.2.5 较为薄弱的法治素养
    5.3 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成因
        5.3.1 留学生行前准备工作不充足
        5.3.2 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政观照
        5.3.3 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5.3.4 国外负面舆情产生不良诱导
        5.3.5 种族主义带来多元文化冲突
第6章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路径
    6.1 确定教育主体: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6.1.1 留学前——以思政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
        6.1.2 留学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带动公派教师为主体
        6.1.3 回国前——以学历认证人员对接学联组织为主体
    6.2 完善教育内容:实现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6.2.1 留学前——以课程思政做好行前思想教育
        6.2.2 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把控留学生动向
        6.2.3 回国前——以职业规划促进留学生再社会化
    6.3 创新教育方式:链接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
        6.3.1 留学前——以“反向内省”助力留学教育顺利开展
        6.3.2 留学中——以海外服务协同教育方式建构互信关系
        6.3.3 回国前——以共情引导教育方式有效激发报国热情
    6.4 健全制度体系: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6.4.1 优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布局
        6.4.2 加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治建设
        6.4.3 构建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访谈提纲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对物理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探究 ——以“两弹一星”微课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微课
        二、课程思政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关联主义学习观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对物理课堂中思政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研究目的
    第二节 问卷的编制与设计
    第三节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四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了解社科类知识的途径
        二、相关思政教育现状
        三、学生对物理课堂上思政教育的态度
        四、学生对“两弹一星”相关知识及科学前沿的了解程度
        五、学生对相关科学态度调查,物理学习目的调查
第四章 “两弹一星”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
    第一节 微课设计流程
    第二节 微课内容设计
    第三节 微课制作的表现设计与技术设计
        一、微课制作表现设计——媒体素材设计
        二、微课制作表现设计——语言设计
        三、微课制作的技术设计——设备选择
    第四节 微课设计及应用实例
        一、微课设计
        二、“东风-17”微课应用的班会设计
        三、“嫦娥一号”微课应用教学设计
第五章 “两弹一星”微课实施效果分析
    第一节 《微课使用效果调查问卷》的数据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三、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问题权重并计算问卷综合得分
        四、微课使用效果分析总结
    第二节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三节 学生访谈实施与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充分发挥物理学科思政教育作用的策略
    第一节 学生层面
    第二节 教师层面
        一、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二、教师积极设计并实施策略
    第三节 政策层面
        一、加快相关资源整合
        二、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学思政教育相关情况调查》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微课使用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5)如何提高高中生写作中的思辨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文里边寻思辨
二、时事评论拓见解
三、名家仿写知方法
四、日常练笔抓落实

(7)基于参考波形设计的BOC无模糊同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BOC调制信号无模糊同步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2 BOC信号同步模糊产生机理及消除方法
    2.1 引言
    2.2 BOC调制信号及其捕获跟踪模糊问题
    2.3 BOC信号无模糊同步理论
    2.4 已有BOC信号无模糊同步方法
    2.5 BOC信号无模糊同步设计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组合相关函数的BOC调制信号同步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组合相关函数的无模糊同步理论模型
    3.3 基于组合相关函数的无模糊捕获方法
    3.4 基于组合相关函数的无模糊跟踪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BOC调制信号特性的无模糊捕获方法
    4.1 引言
    4.2 本地参考波形与相关函数
    4.3 低复杂度无模糊捕获方法理论性能
    4.4 低复杂度无模糊捕获性能仿真与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WCD的高精度余弦BOC信号无模糊跟踪方法
    5.1 引言
    5.2 WCD模型及无模糊跟踪方法
    5.3 基于WCD的余弦BOC信号无模糊跟踪方法
    5.4 基于WCD的余弦BOC无模糊跟踪方法性能仿真与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DPAC与 DPC模型的BOC信号无模糊跟踪方法
    6.1 引言
    6.2 DPAC与 DPC模型及BOC信号无模糊跟踪方法
    6.3 低复杂度BOC信号无模糊跟踪方法理论性能
    6.4 性能仿真与对比
    6.5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

(8)北斗导航卫星精密定轨及低轨增强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GNSS融合定轨研究现状
        1.2.2 BDS卫星精密定轨研究现状
        1.2.3 星载GNSS增强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主要创新点及贡献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导航卫星精密定轨基本理论
    2.1 精密定轨的时空基准
        2.1.1 时间系统及其相互转换
        2.1.2 坐标系统及其相互转换
    2.2 卫星运动方程和变分方程
        2.2.1 卫星摄动力模型
        2.2.2 卫星运动方程
        2.2.3 卫星变分方程
        2.2.4 数值积分方法
    2.3 卫星观测模型及其误差改正
        2.3.1 几何观测方程
        2.3.2 观测误差改正
        2.3.3 观测方程线性化
    2.4 卫星轨道参数综合求解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GNSS融合精密定轨研究
    3.1 导航卫星精密定轨流程和策略
        3.1.1 精密定轨流程
        3.1.2 精密定轨策略
    3.2 观测数据质量控制
    3.3 多GNSS融合定轨的影响分析
        3.3.1 多GNSS融合定轨的解析影响
        3.3.2 多GNSS融合定轨的数值影响
    3.4 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结果分析
        3.3.1 GPS和GLONSS系统定轨结果分析
        3.3.2 Galileo系统定轨结果分析
        3.3.3 BDS系统定轨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DS卫星精密定轨影响因素及算法优化
    4.1 卫星姿态控制模式及其影响分析
        4.1.1 卫星姿态控制模式
        4.1.2 姿态控制模式对精密定轨的影响
    4.2 IGSO/MEO卫星的定轨策略适用性分析
        4.2.1 附加常数经验力的ECOM光压模型
        4.2.2 附加伪随机脉冲参数的ECOM光压模型
    4.3 GEO卫星的光压参数影响分析
        4.3.1 GEO卫星光压参数变化特性分析
        4.3.2 GEO卫星光压参数影响验证
    4.4 BDS模糊度固定
        4.4.1 BDS星端伪距偏差
        4.4.2 BDS模糊度固定方法
        4.4.3 BDS模糊度固定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联合星地监测网的导航卫星精密轨道确定
    5.1 北斗天基监测站的需求分析
    5.2 北斗系统增强体制对比分析
    5.3 星地联合定轨的原理及流程
        5.3.1 联合定轨的函数模型
        5.3.2 联合定轨的数据处理流程
    5.4 实验与结果分析
        5.4.1 GPS低轨增强实验
        5.4.2 BDS低轨增强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低轨导航增强系统初步设计及论证
    6.1 系统构成与任务分配
    6.2 系统工作模式及流程
        6.2.1 工作模式
        6.2.2 工作流程
    6.3 LEO星座辅助BDS区域网精密定轨
        6.3.1 星座和数据仿真
        6.3.2 地面站和LEO卫星数量的影响
    6.4 低轨星座增强BDS全球化服务性能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论文情况
    二.攻读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交流情况
    三.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9)低轨卫星与星间链路增强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导航卫星定轨研究现状
        1.2.1 GPS及精密定轨进展
        1.2.2 GLONASS精密定轨技术进展
        1.2.3 Galileo精密定轨技术进展
        1.2.4 北斗精密定轨技术进展
    1.3 星载GNSS定轨与增强定轨技术发展
        1.3.1 星载GNSS定轨进展
        1.3.2 联合定轨技术发展
    1.4 问题的提出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理论基础
    2.1 精密定轨的参考系统
        2.1.1 定轨常用时间系统及转化关系
        2.1.2 定轨常用坐标系统及转换关系
    2.2 卫星运动方程及变分方程
        2.2.1 运动方程
        2.2.2 变分方程
    2.3 卫星摄动力模型
        2.3.1 太阳光压摄动
        2.3.2 经验力摄动
    2.4 观测模型
        2.4.1 星地观测模型
        2.4.2 天基观测模型
        2.4.3 星间观测原理
        2.4.4 星间观测方程及线性化
    2.5 相位观测数据预处理
        2.5.1 周跳检测量
        2.5.2 GNSS原始观测量
        2.5.3 观测量线性组合
        2.5.4 周跳探测基本方法
    2.6 导航卫星轨道参数估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低轨卫星增强的导航卫星定轨
    3.1 引言
    3.2 联合定轨的数学模型
    3.3 星载GNSS低轨卫星定轨方法
        3.3.1 几何法(或运动学法)
        3.3.2 动力法
        3.3.3 约化动力法
    3.4 低轨卫星定轨的几个关键问题
        3.4.1 低轨动力学模型选择
        3.4.2 模糊度固定方法
        3.4.3 待估参数处理方法
    3.5 低轨卫星增强的可见性分析
    3.6 联合星载数据的导航卫星定轨精度分析
        3.6.1 定轨模型
        3.6.2 联合定轨数据处理流程
        3.6.3 GPS区域站与星载数据实验
        3.6.4 GPS全球站与星载数据实验
        3.6.5 北斗区域系统与星载数据实验
        3.6.6 结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星间链路增强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
    4.1 前言
    4.2 星间链路定轨技术现状
    4.3 导航卫星星间测量体制
        4.3.1 UHF星间测量
        4.3.2 S波段星间测量
        4.3.3 Ka星间测量
        4.3.4 激光星间测量
    4.4 星地联合定轨概念
    4.5 联合定轨观测方程
        4.5.1 动力学组合定轨方程
        4.5.2 参数解算方法
    4.6 试验与分析
        4.6.1 试验数据来源及处理策略
        4.6.2 轨道精度检核
        4.6.3 处理策略
        4.6.4 结果分析
        4.6.5 结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面站和低轨卫星观测链路优化设计
    5.1 引言
    5.2 优化分析方法
        5.2.1 优化模型
        5.2.2 优化方法
        5.2.3 格网点构建
    5.3 地面监测站优化设计
        5.3.1 目标函数
        5.3.2 仿真实验
        5.3.3 结论
    5.4 面向天基监测的低轨卫星星座设计
        5.4.1 卫星星座概述
        5.4.2 星座构型的描述
        5.4.3 星座基本构型选择
        5.4.4 轨道类型选择
        5.4.5 低轨星座优化
        5.4.6 综合分析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综合观测链路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
    6.1 前言
    6.2 数学原理
    6.3 联合数据处理实验
        6.3.1 观测数据仿真
        6.3.2 数据实验
        6.3.3 结论
    6.4 综合定轨观测值的定权问题
        6.4.1 Helmert型方差分量估计
        6.4.2 实验验证
        6.4.3 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10)关于高中物理学和“北斗一号”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斗一号”同步地球卫星的发射形式
    1.1 轨道的转移
    1.2 卫星最终的定位高度
2“北斗一号”地球同步卫星的相对性
3“北斗一号”的运用
4 卫星系统的覆盖面积
5 结束语

四、“北斗一号”与高中物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科学态度与责任的高中物理逆向思维教学——以《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为例[J]. 张倩. 试题与研究, 2021(31)
  • [2]中国赴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王瑶. 吉林大学, 2021(01)
  • [3]C4D与实验整合的物理情景创设实践研究[D]. 杨常炳. 西南大学, 2021
  • [4]对物理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探究 ——以“两弹一星”微课设计为例[D]. 乔林.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5]如何提高高中生写作中的思辨能力[J]. 翟红蕾.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22)
  •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中学物理的教学资源整合[J]. 齐斌. 湖南中学物理, 2020(10)
  • [7]基于参考波形设计的BOC无模糊同步方法[D]. 李天.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8)
  • [8]北斗导航卫星精密定轨及低轨增强体制研究[D]. 计国锋. 长安大学, 2018(01)
  • [9]低轨卫星与星间链路增强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研究[D]. 冯来平.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7(06)
  • [10]关于高中物理学和“北斗一号”的探索[J]. 肖智鹏. 同行, 2016(14)

标签:;  ;  ;  ;  ;  

“北斗一号”与高中物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