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察院业务、办公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苏朋来[1](2021)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玉[2](2020)在《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的研究 ——以河南省A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非法取水、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犯罪案件频发。这不仅对公共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而且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是有效打击水事违法犯罪的工作重点,也是水利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前我国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中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普遍发生。当一个水事违法行为涉嫌刑事犯罪时,由于相关操作指引不清晰、证据收集和保全存在困境等方面的原因,水利部门往往选择不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而仅仅进行行政处罚。即使水利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了相关案件,公安机关也常常因为缺少水事犯罪刑事立法以及证据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不予立案侦查。这种“以罚代刑”现象不仅导致相关责任人逃避刑事追责,而且,不足以对其他水事违法犯罪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威慑力,使得水事违法犯罪行为人产生侥幸心理,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关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大多数已有研究主要是针对安全生产、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且大多侧重于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总体工作的理论研究,但是,针对于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环节的专项实践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A市进行实地调研,结合相关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我国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的含义和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之间关系,结合对国家机关在其中的职能定位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对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进行概述。其次,以河南省A市为实地调研对象,对A市当前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的现状进行介绍,结合A市的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基于对A市的实践调研,分析A市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后,笔者针对文章上述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的完善建议。
魏本江[3](2020)在《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金税三期”软件系统的投入使用,我国税收征管的技术体系更加完备。同时,也为税务稽查的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得各级税务稽查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在“营改增”、国税地税机构合并的背景下,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税务稽查的内控监管、数据分析、信息共享等信息化功能对于税收征管智能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而新时期、新环境的变化也对税务稽查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黑河市税务局稽查局为具体的研究研究对象,从黑河市税务稽查局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当前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如税务稽查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税务稽查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信息化硬件投入滞后、复合型稽查人才匮乏等,论文总结了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经验和启示,为黑河市税务局税收稽查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后,针对黑河市税务稽查全面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依据统筹规划、持续发展、协同联动、高效服务等几个基本原则,针对其在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信息化软件优化、信息化硬件升级、以及信息化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制定其税务稽查信息建设的优化方案,并思想、制度和运维三个层面制定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在解决该地区税务稽查信息化这一问题上提供帮助,促进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以点带面的成为其他地区税务稽查信息化应用管理的实践参考。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完善税务稽查的技术体系,提高税务稽查的执法效率,扩大稽查工作的覆盖面,促进税务稽查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实现和优化。促进黑河市税务稽查体系的完善和现代化建设,对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同时为其他地区税务稽查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参照。
王乐天[4](2019)在《山东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保密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社交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我国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泄密风险加大,新挑战日益增多,形势异常严峻。各级保密管理职能部门处于关系国家安全的第一线,处于保密管理前沿,肩负着保守国家秘密、管理国家秘密的重任,过去对于保密管理的认识和方法与新形势的需求已经不匹配,必须更新保密管理理念,丰富保密管理手段,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保密管理水平。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以“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大力推进全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在这其中如何做好保密管理工作,推进保密管理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保护党政机关信息安全不泄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第一章介绍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还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二章阐述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与保密管理的内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章阐述山东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及其中保密管理的开展情况。第四章阐述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保密管理体制、保密管理法制建设执行、保密管理人员素质及保密管理标准执行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五章阐述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保密管理出现的问题成因分析,包括保密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中对保密管理重视不足、保密管理面临信息化技术新挑战。第六章提出了改进山东省信息化建设中保密管理的对策建议,包括理顺保密管理运行体制、改进保密法制及执法建设、提高涉密人员保密素质、严格执行保密管理标准。目前保密管理在山东省目前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存在感还很薄弱,既有信息化建设与保密管理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也有保密管理自身体制机制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下一步做好山东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保密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马金潇[5](2019)在《烟台市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旨在对烟台市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首先对烟台市纪委市监委机关各部门单位的实际业务做了相应调研,进一步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为烟台市纪委市监委设计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建议。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高效、快速运行的信息化信息平台,对基本办公、业务办理、统计分析、手机办公过程提供辅助及管理,实现纪检监察工作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整合系统资源,实现横向业务关联,实现各种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发挥系统间的协作运转功能。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及《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建立涉案信息大数据综合查询平台,针对案件信息提供查询、统计和决策分析等功能,为烟台市纪委市监委领导提供更实时、准确、全面的数据。
许腾飞[6](2019)在《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研究 ——以S市B区人民法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远程视频开庭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早已有之,早在2008年,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便使用远程视频的方式对该院受理的一起刑事案件的二审上诉案件进行审理。这种审判方式来源于司法实践,是一线办案人员面对刑事案件激增和司法资源不足困境下,借助互联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东风,将其运用到司法办案领域的创新性举措。但自其产生伊始,关于远程视频开庭的合法性,以及其适用程序和运行方式的公正性之争等质疑便从未停止。S市B区人民法院作为我国较早地适用远程视频开庭的法院,笔者希望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调研,发现远程视频开庭的实践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能够在所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此推动我国刑事诉讼中远程视频开庭的规范化、法治化。全文除引言及结语外共四部分,共计三万五千余字:第一部分,分析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产生的背景。远程视频开庭的产生以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前提。在全国刑事案件数量不断攀升,司法办案压力日益凸显的情况下,破除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缓解司法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就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刑事案件的远程视频开庭不同于传统以针对不同案件办理程序上的繁简分流,它主要是通过借助网络科学技术,在严格遵循案件办理程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开庭审理方式来实现办案效率的提高,是我国庭审方式的创新发展。实践远程视频开庭,不仅需要设施齐备的视频庭审系统、权威可靠的远程审理点,还离不开专业的司法工作者和技术人才。第二部分,介绍S市B区人民法院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的运行现状。从2012年9月最早试行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到2015年初更新的“数字法庭信息系统”,S市B区人民法院的远程视频开庭在软硬件的配置上不断优化,建立了专业的视频开庭队伍。在实践运行中,不论是适用案件的范围,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开庭审理阶段的特殊事项,还是庭后的其他方面,S市B区人民法院都有不同于传统办案方式的考量和做法。而根据统计数据的分析,远程视频开庭也确确实实为缓解S市B区人民法院“案多人少”困境作出重要贡献。第三部分,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首先,人们在对待远程视频开庭时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不论是对其主张“全面拥抱”,还是“全面排斥”,都未能辩证客观的予以看待。其次,实践中各地试行的远程视频开庭缺乏一个统一的规范加以引导,在法律层面尚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而在证据法方面,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调查效果的弱化、远程作证虚假陈述的担忧,以及证据规则的挑战亟待规范和解决。最后,在程序适用方面,对被告人告知程序的粗糙、远程集中开庭的采用过于激进、数字法庭硬件设备不完善,以及远程视频庭建设滞后等问题都深刻影响着远程视频开庭制度实践中的运行和发展。这些诸多的挑战和问题不仅不利于国家刑罚权的正确实施,更对诉讼程序中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保障造成不利影响。第四部分,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的完善建议。首先,应当明确远程视频开庭的法律地位,建立起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可以先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其具体操作加以规定,待时机成熟,再转化为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固定。探索建立远程视频开庭的庭前会议制度和证人远程作证的宣誓制度,明确远程视频庭审的相关证据形式。其次,应当制定相对统一的操作规范,明确远程视频开庭的适用范围和设备配置,赋予被告人开庭方式的选择权,完善对被告人的告知程序。此外,要严格规范远程视频的集中开庭,避免远程审理的形式化、走过场。建议加强远程视频庭审中的人性化安排,注重庭审对被告人教化作用的实现。最后,在庭审过程中应当规范远程视频庭中的法警人员的行为,建立专业的数字法庭审判队伍。
沈扬[7](2018)在《职务犯罪案件电子数据证据运用规则研究》文中提出《中国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于2018年3月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监察法的颁布施行,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反腐败工作力度,实现监察对象全覆盖。在《监察法》中,明确了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监察委)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职机关,将职务犯罪的侦查权由检察机关转移到监察委。同时确立了监察委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机关的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在《监察法》第四章监察权限中,对监察委在调查职务违法及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制,其中,也包括对电子数据证据取证的一些规定。笔者根据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关于职务犯罪案件电子数据证据运用相关规定的研究分析,结合本人先后在检察机关、监察委工作的实践经验、现状调查,发现当前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因为相关电子数据证据运用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因此,实践中常常会遭遇困惑,一些具体的运用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任意性,与我国所强调的公正和规范的司法原则精神是不相符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当前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所存在的电子数据证据运用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并藉此找到构建相应规则加以规制的路径和方法。这是本篇论文写作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论证论文主题的理论上的逻辑起点。本文第一章“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的内涵界定”中,首先,通过电子数据证据的一般定义与特征、电子数据证据与其他证据的法定分类标准解析、职务犯罪案件电子数据证据的特征分析等三个方面对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的含义进行解析。其次,通过职务犯罪侦查与非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应用的实证数据分析、实证数据对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应用价值的诠释两个方面,阐述了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的应用价值。本文第二章“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中,笔者首先通过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立法现状、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立法层面存在问题及成因剖析两个方面对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立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次,通过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的实践概况(特别是技侦手段中的电子数据的收集、固定和审查)、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问题:发现和提取电子数据受法外因素干扰、固定和保全电子数据的方法欠科学、以传统证据思维审查电子数据;成因:系统有效的工作方法缺乏、经验主义的办案思维影响、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缺位)等方面对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实践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试图找出目前在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存在问题及成因。在本文第三章“域外电子数据运用立法与实践考察与比较分析”中,笔者通过对英美法系国家电子数据的立法与实践概况、大陆法系国家电子数据的立法与实践概况、我国当前职务犯罪案件电子数据证据运用的借鉴思考三个板块的阐述,希望可以从域外职务犯罪案件电子数据运用的立法与实践经验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本文第四章“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运用体系构建与完善”中,首先阐述了构建我国职务犯罪电子数据证据运用指导原则,即1、办案程序法治原则;2、尊重保障人权原则;3、保密原则;4、构建中国特色职务犯罪电子数据运用原则。其次,通过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的上位法的相关规则的构建与完善、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运用的具体流程构建两个方面,着重阐述了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运用具体构建方案。
高飞[8](2018)在《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初步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建立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框架,初步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监控能力,逐步增强支撑水资源定量管理和“三条红线”监督考核的能力,其主要内容是取用水监控网(地下水监测网、地表水监测网、重点用水单位监控网),水质监控网和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集成。具体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地表径流信息、地下水信息、供水、排水、水质、温泉水开采量。通过对12个监测站加装水位自动监测设备对地下水水资源监测设备进行更新,安装雷达水位计对地表水资源进行自动监控。采用在线自动采集、人工采集、在线交互等手段通过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信息实时采集,为丹东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2)构建了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水资源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监控中心与计算机网络系统,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主要建设监测站点基础设施、监测仪器设备安装、监测数据传输系统。监控中心与计算机网络主要建设监控中心、会商中心、移动监测实验室。在监控中心建设局域网。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建设数据库、业务应用层及系统安全设施等。(3)采用主流的设计框架和软硬件配置,包括设计系统的访问和认证体系等,并研究了整体的安全技术系统的建设模式,充分考虑软硬件设施,人为因素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问题,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整体设计,保证系统能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拓展性。
钟荣杰[9](2018)在《江海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文中指出刑事案件管理工作是基层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刑事案件管理工作不仅符合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也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这就对基层人民检察院要做好刑事案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建立一套刑事案件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刑事案件办案过程各环节的管理,使得刑事案件管理工作更为规范、科学、高效,无疑对基层人民检察院而言意义重大。论文介绍了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管理系统的背景与现状,对刑事案件管理的主要业务进行分析,包括刑事案件基本情况登记、刑事案件受理、刑事案件移送、刑事案件指定承办人、刑事案件证据登记、刑事案件证据审核、审查逮捕意见书、批准逮捕决定书、刑事案件归档、刑事案件共享等业务流程,并完成对这些业务流程的优化改造。在功能分析中,给出角色划分表,将系统功能分为刑事案件登记受理、刑事案件分流、刑事案件证据、刑事案件结案、文书卷宗等模块,给出系统总体用例图、总体功能包图、各功能模块子用例图、子包图。在数据分析中,给出刑事案件登记受理、刑事案件分流管理、刑事案件证据管理、刑事案件结案管理、文书卷宗管理等模块的缩略类图,给出系统实体类关系图和数据库表结构。论文最后是总结与展望。
王亚,刘灿[10](2018)在《基于网上银行结算方式的无现金报账风险管理探讨》文中指出网络信息技术推动资金收支业务的电子划汇,利用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手段实现了无现金报账,减少了现金的流动,提高了支付资金的透明度,但网上银行结算也是一把双刃剑。本文分析了基于网上银行结算方式进行无现金报账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
二、检察院业务、办公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检察院业务、办公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2)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的研究 ——以河南省A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文献综述 |
(三)创新点 |
一、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的一般问题 |
(一)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的含义 |
(二)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关系 |
(三)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中国家机关的职能定位 |
1.水利部门是行政执法者 |
2.公安机关是链接者 |
3.检察机关是监督者 |
二、A市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的现状 |
(一)积极开展水利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工作 |
(二)A市实行水利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工作取得的成效 |
1.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
2.公开拆违,提高效能 |
3.敢于碰硬,树立威信 |
(三)A市涉嫌水事犯罪的案例分析 |
1.关于一起非法取水案件的“以罚代刑”思考 |
2.关于一起填堵排水沟案件的“以罚代刑”思考 |
3.关于一起河道采砂案件的“以罚代刑”思考 |
三、A市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联合执法模式在实践中引发问题 |
1.联合执法在实践中违背了“两法衔接”的内在要求 |
2.联合执法在实践中导致司法失范 |
(二)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
1.缺少水事犯罪刑事立法 |
2.相关操作指引不清晰 |
(三)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证据衔接工作不畅 |
1.证据的收集和保全存在困境 |
2.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证据衔接制度存在缺陷 |
(四)水利部门与公安机关之间案件信息交流存在困境 |
1.案件信息交流主动性不足 |
2.案件信息共享网络平台运行仍然存在困境 |
(五)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的检察监督不到位 |
1.检察机关的监督主体地位不明确 |
2.检察机关在实践中的监督不力 |
四、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的完善建议 |
(一)完善水利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
1.各参与部门要合理分工 |
2.合理延伸职能,禁止超越法定职权 |
(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
1.加快推进水利领域刑事立法 |
2.明确相关操作指引 |
(三)健全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证据衔接工作 |
1.加强落实证据的收集和保全工作 |
2.完善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证据衔接制度 |
(四)促进水利部门与公安机关之间案件信息交流 |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树立大数据意识 |
2.健全案件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运行 |
(五)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 |
1.立法确认检察机关对“两法衔接”的监督权 |
2.在实践中落实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特色 |
第2章 黑河市税务局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2.1 黑河市税务局及税务稽查概况 |
2.1.1 黑河市税务局稽查部门组织概况 |
2.1.2 黑河市税务局税务稽查概况 |
2.2 黑河市税务局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概况 |
2.2.1 税务稽查信息化软件使用概况 |
2.2.2 税务稽查信息化硬件投入概况 |
2.2.3 税务稽查信息化人员培训概况 |
2.3 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1 税务稽查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
2.3.2 税务稽查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
2.3.3 税务稽查信息化硬件投入滞后 |
2.3.4 税务稽查信息化技术人才匮乏 |
2.4 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
2.4.1 税务稽查信息系统专业化不足 |
2.4.2 稽查信息化工具开发应用不足 |
2.4.3 税务稽查内外部信息传递不畅 |
2.4.4 税务稽查信息人才培养选拔少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外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经验借鉴及启示 |
3.1 国外税务稽查信息化应用经验借鉴 |
3.1.1 美国稽查信息化管理模式 |
3.1.2 加拿大稽查信息化管理模式 |
3.1.3 新西兰稽查信息化管理模式 |
3.2 国内先进地区税务稽查信息化经验借鉴 |
3.2.1 上海市税务局稽查处智能选案系统 |
3.2.2 青岛市税务局稽查局电子查账系统 |
3.2.3 武汉市税务局稽查局税企合作系统 |
3.3 国内外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经验启示 |
3.3.1 搭建税务稽查信息化数字平台 |
3.3.2 完善税务稽查信息化硬件设施 |
3.3.3 加强税务稽查信息化人才培养 |
3.3.4 拓展税务稽查信息化工具手段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优化方案设计 |
4.1 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优化的目标及原则 |
4.1.1 总体目标 |
4.1.2 基本原则 |
4.2 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优化方案框架及实施步骤 |
4.2.1 方案框架 |
4.2.2 实施步骤 |
4.3 税务稽查信息化软件系统优化方案 |
4.3.1 搭建税务稽查信息平台 |
4.3.2 完善税务稽查共享数据库 |
4.3.3 拓展税务稽查信息工具 |
4.3.4 设立质效管理信息系统 |
4.4 税务稽查信息化硬件设施完善方案 |
4.4.1 实施网络设备升级改造 |
4.4.2 推动信息处理设备更新 |
4.5 税务稽查信息化队伍建设优化方案 |
4.5.1 加强稽查信息化业务培训 |
4.5.2 充实稽查信息化人才队伍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 |
5.1 思想保障 |
5.1.1 树立税务稽查信息化管理理念 |
5.1.2 转变税务稽查信息化管理模式 |
5.2 制度保障 |
5.2.1 完善税务稽查信息化管理制度 |
5.2.2 建立税务稽查信息化应急机制 |
5.3 运维保障 |
5.3.1 加强税务稽查信息化技术支持 |
5.3.2 实施税务稽查信息化运维外包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山东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保密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与保密管理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
2.1 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 |
2.1.1 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
2.1.2 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
2.2 保密管理 |
2.2.1 保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
2.2.2 保密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
2.3 信息化建设与保密管理的相互关系 |
2.3.1 信息化建设对保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
2.3.2 做好保密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保障 |
第3章 山东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保密管理现状 |
3.1 山东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
3.2 山东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保密管理现状 |
3.2.1 保密管理的组织建设 |
3.2.2 保密管理的制度建设 |
3.2.3 保密管理的运行机制 |
3.2.4 保密管理取得的成效 |
第4章 山东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保密管理体制运行不畅 |
4.1.1 保密管理检查监督不到位 |
4.1.2 信息化建设主体轻视保密 |
4.2 保密管理法制建设及执法滞后 |
4.2.1 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
4.2.2 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到位 |
4.3 信息化建设参与方保密素质不足 |
4.3.1 承建单位保密管理不力 |
4.3.2 党政机关保密人才稀缺 |
4.4 信息化建设中保密标准执行不力 |
4.4.1 计算机系统管理问题 |
4.4.2 计算机网络管理问题 |
4.4.3 办公设备的管理问题 |
第5章 山东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
5.1 保密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 |
5.1.1 历史遗留因素制约 |
5.1.2 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
5.1.3 机关自身体制原因 |
5.2 信息化建设中对保密管理重视不足 |
5.2.1 对保密管理认识模糊 |
5.2.2 保密审查标准不严格 |
5.2.3 保密审查覆盖不全面 |
5.2.4 建设过程中防护不足 |
5.3 保密管理面临信息化技术新挑战 |
5.3.1 关于硬件 |
5.3.2 关于电磁泄漏 |
5.3.3 关于网络 |
第6章 改进山东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保密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 理顺保密管理运行体制 |
6.1.1 改进保密管理观念 |
6.1.2 改进保密管理体制 |
6.1.3 改进保密管理方式 |
6.2 推进保密法制及执法建设 |
6.2.1 完善政府信息定密制度体系 |
6.2.2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
6.2.3 完善保密制度的本地化建设 |
6.2.4 明确执法权限,加强执法能力 |
6.3 提高涉密人员保密素质 |
6.3.1 提升保密管理人员意识能力 |
6.3.2 加强涉密资质企业人员管理 |
6.4 严格执行保密管理标准 |
6.4.1 党政机关加大经费投入 |
6.4.2 依靠社会技术科研力量 |
6.4.3 完善保密管理技术检查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烟台市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系统分析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概述 |
第一节 信息化及其应用 |
一、信息化的含义 |
二、信息化的特征 |
三、信息化的应用 |
第二节 纪检监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 |
一、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
二、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
三、纪检监察信息化系统的功效 |
四、国内部分城市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情况 |
第二章 烟台市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
一、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
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
第二节 烟台市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及功能分析 |
一、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框架 |
二、信息系统及其功能分析 |
第三节 烟台市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分析 |
一、经济效益分析 |
二、社会效益分析 |
第三章 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信息化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办公效率理解上存在的问题 |
二、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三、信息化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
第二节 信息体制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对信息体系的执行意识不足 |
二、纪检监察信息应用率不高 |
三、信息配套机制不健全 |
第三节 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信息资源共享问题表现 |
二、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原因 |
第四章 完善烟台市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
第一节 以信息化提高反腐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
一、以信息化推动日常办公规范高效 |
二、以信息化推动执纪监督规范高效 |
第二节 提升信息体制执行力 |
一、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 |
二、不断提高纪检监察信息系统的应用率 |
第三节 完善信息化发展领域体制改革 |
一、建立健全信息配套机制 |
二、强化信息资源共享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研究 ——以S市B区人民法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产生的背景 |
(一)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产生的原因 |
(二)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的开展条件 |
二、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的运行现状 |
(一)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的条件基础 |
(二)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的特殊流程 |
(三)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的实践效果 |
(四)相关主体对远程视频开庭的效果评价 |
三、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一)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的认知偏差 |
(二)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的法律挑战 |
(三)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的实践困境 |
四、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的完善建议 |
(一)完善法规范层面的建设 |
(二)关于程序适用方面的改进 |
(三)完善远程视频开庭的其他方面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职务犯罪案件电子数据证据运用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的内涵界定 |
第一节 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的含义解析 |
一、电子数据证据的一般定义与特征 |
二、电子数据证据与其他证据的法定分类标准解析 |
三、职务犯罪案件电子数据证据的特征 |
第二节 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的应用价值 |
一、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应用的实证数据分析 |
二、实证数据对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应用价值的诠释 |
第二章 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
第一节 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立法现状调研 |
一、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立法现状 |
二、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立法层面存在问题及成因剖析 |
第二节 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实践现状调研 |
一、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的实践概况 |
二、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三章 域外电子数据运用立法与实践考察与比较分析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电子数据的立法与实践概况 |
一、美国电子数据的立法与实践概况 |
二、英国电子数据的立法与实践概况 |
三、加拿大电子数据的立法与实践概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电子数据的立法与实践概况 |
一、法国电子数据的立法与实践概况 |
二、德国电子数据的立法与实践概况 |
三、日本电子数据的立法与实践概况 |
第三节 我国当前职务犯罪案件电子数据证据运用的借鉴思考 |
第四章 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运用体系构建与完善 |
第一节 阐述构建我国职务犯罪电子数据证据运用指导原则 |
一、程序法治原则 |
二、尊重保障人权原则 |
三、保密原则 |
四、构建中国特色职务犯罪电子数据运用原则 |
第二节 我国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运用具体构建方案 |
一、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运用上位法的相关规则构建与完善 |
二、职务犯罪侦查电子数据证据运用的具体流程构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初步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国外研究概况 |
1.2.2 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国内研究概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
2.1 地区概况 |
2.1.1 地区基本情况 |
2.1.2 水文气象 |
2.1.3 水资源 |
2.1.4 水资源开发现状 |
2.1.5 水资源工程 |
2.1.6 水资源监测现状 |
2.1.7 水资源信息化现状 |
2.2 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2.3 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
2.3.1 城市实时信息采集系统 |
2.3.2 城市实时信息传输系统建设 |
2.3.3 监控中心设置 |
2.3.4 数据库系统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城市水资源实时信息采集 |
3.1 地下水水位信息采集 |
3.2 地表水监测 |
3.2.1 水位、流量监测 |
3.2.2 重要水源地监测 |
3.3 重点用水单位监控 |
3.3.1 地下取水井流量监测 |
3.3.2 用水大户流量监测 |
3.4 水质监测网 |
3.4.1 水功能区监测 |
3.4.2 排污口监测 |
3.4.3 重要水源地监控 |
3.4.4 水生态监测 |
3.5 小结 |
第四章 丹东市城市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平台构建 |
4.1 平台主要结构 |
4.2 信息采集传输层设计 |
4.2.1 系统结构 |
4.2.2 取用水监控体系 |
4.2.3 重要保护的水功能区监控体系 |
4.3 计算机网络层设计 |
4.3.1 网络拓扑 |
4.3.2 水利政务外网 |
4.3.3 水利政务内网 |
4.4 数据资源层设计 |
4.4.1 数据资源层的系统结构 |
4.4.2 综合数据库 |
4.4.3 数据存储平台 |
4.4.4 备份方案 |
4.4.5 数据管理 |
4.5 应用支撑层设计 |
4.5.1 系统结构 |
4.5.2 统一用户管理系统 |
4.6 业务应用层设计 |
4.6.1 系统结构 |
4.6.2 水量监测子系统 |
4.6.3 水质监测子系统 |
4.6.4 信息发布服务子系统 |
4.6.5 水资源业务管理系统 |
4.6.6 用水总量控制子系统 |
4.6.7 监督考核子系统 |
4.7 应用交互层设计 |
4.7.1 应用交互层总体设计 |
4.7.2 业务应用门户功能设计 |
4.8 小结 |
第五章 丹东市城市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
5.1 设计原则 |
5.2 安全技术体系 |
5.2.1 数据可靠性 |
5.2.2 信道可靠性 |
5.2.3 设备可靠性 |
5.2.4 路由可靠性 |
5.2.5 电源可靠性 |
5.2.6 软件可靠性 |
5.3 安全性设计 |
5.3.1 系统与资源的访问控制与认证 |
5.3.2 安全管理 |
5.4 建设模式 |
5.5 小结 |
第六章 丹东市城市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系统集成设计 |
6.1 集成原则 |
6.2 集成内容 |
6.3 硬件集成 |
6.4 数据库集成 |
6.4.1 应用系统集成方式 |
6.4.2 应用系统集成方案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江海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项目背景 |
1.2 同类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工作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本人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业务分析 |
2.1 业务描述 |
2.1.1 业务问题定义 |
2.1.2 组织职能分析 |
2.1.3 业务人员分析 |
2.2 原有业务流程分析 |
2.2.1 刑事案件登记受理流程 |
2.2.2 刑事案件分流管理流程 |
2.2.3 刑事案件证据管理流程 |
2.2.4 刑事案件结案管理流程 |
2.2.5 文书卷宗管理流程 |
2.3 业务流程优化 |
2.3.1 刑事案件登记受理流程 |
2.3.2 刑事案件分流管理流程 |
2.3.3 刑事案件证据管理流程 |
2.3.4 刑事案件结案管理流程 |
2.3.5 文书卷宗管理流程 |
2.3.6 基础信息管理流程 |
第3章 功能分析 |
3.1 用户角色分析 |
3.2 系统用例分析 |
3.2.1 总体用例分析 |
3.2.2 子用例分析 |
3.2.2.1 刑事案件登记受理用例 |
3.2.2.2 刑事案件分流管理用例 |
3.2.2.3 刑事案件证据管理用例 |
3.2.2.4 刑事案件结案管理用例 |
3.2.2.5 文书卷宗管理用例 |
3.2.2.6 基础信息管理用例 |
3.2.2.7 系统管理用例 |
3.3 系统功能包图 |
3.3.1 总体功能包图 |
3.3.2 子功能包图 |
3.3.2.1 刑事案件登记受理包图 |
3.3.2.2 刑事案件分流管理包图 |
3.3.2.3 刑事案件证据管理包图 |
3.3.2.4 刑事案件结案管理包图 |
3.3.2.5 文书卷宗管理包图 |
3.3.2.6 基础信息管理包图 |
3.3.2.7 系统管理包图 |
第4章 数据分析 |
4.1 功能数据分析 |
4.1.1 刑事案件登记受理缩略类图 |
4.1.2 刑事案件分流管理缩略类图 |
4.1.3 刑事案件证据管理缩略类图 |
4.1.4 刑事案件结案管理缩略类图 |
4.1.5 文书卷宗管理缩略类图 |
4.1.6 基础信息管理缩略类图 |
4.1.7 系统管理缩略类图 |
4.2 实体关系分析 |
4.3 数据库表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网上银行结算方式的无现金报账风险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网上银行结算的无现金报账的业务操作流程 |
二、与传统现金报账相比, 基于网上银行结算的无现金报账的优势 |
三、基于网上银行结算方式的无现金报账存在的风险 |
四、进一步加强网上银行结算的无现金报账的风险管理 |
四、检察院业务、办公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研究[D]. 苏朋来.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水利执法与公安执法衔接工作的研究 ——以河南省A市为例[D]. 刘玉. 河南大学, 2020(02)
- [3]黑河市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优化研究[D]. 魏本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4]山东省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保密管理问题研究[D]. 王乐天. 山东大学, 2019(09)
- [5]烟台市纪检监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研究[D]. 马金潇. 青岛大学, 2019(02)
- [6]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开庭研究 ——以S市B区人民法院为例[D]. 许腾飞.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7]职务犯罪案件电子数据证据运用规则研究[D]. 沈扬. 华东政法大学, 2018(02)
- [8]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初步建设研究[D]. 高飞.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9]江海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 钟荣杰. 云南大学, 2018(04)
- [10]基于网上银行结算方式的无现金报账风险管理探讨[J]. 王亚,刘灿.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