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探究式学习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倩[1](2021)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职教学管理研究 ——以扬州A中职校为例》文中指出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混合式教学在全球教育领域迅速兴起并广泛应用,对教学管理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也对教学管理的纳新能力与创新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管理做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学校充分接纳教育创新并将其融入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教学管理层面合理把握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促进教学管理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新时期我国中职院校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将探究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如何改革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从而推动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和教学管理成果进行了合理把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教学和管理理论为依据,以扬州A中职校为样本研究对象进行校级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对该校教师的访谈,深入探讨混合式教学对中职教学管理产生的影响以及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教学管理改革的情况与尚存不足,从而为探求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我国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提供思路。本研究认为,混合式教学进入中职院校使得中职的教学管理必须做出调整与改变。在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推进中,中职教学管理虽然做出了一些改革尝试,但依然存在传统教学管理观念制约、教学体系不完整、混合式教学目标不明确、缺少对教师的激励和考评机制、缺乏监管机制等有待改进之处。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混合式教学与中职校的协同发展,本研究提出四点建议:首先是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完善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其次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增加人员,并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再次是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技能是收,组建混合式教学课程团队;最后要科学化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方法,加强对线上课程的监管,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与平台技术团队合作,开发线上学习的自动监管程序等。
马欣[2](2021)在《混合式学习模式对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背景,本研究拟探究混合式学习模式对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混合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文献分析,确立了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即混合式学习模式对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什么影响与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两个研究问题。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混合式学习侧重实践应用多于理论探讨,国内关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构建来监督学生学习,同时将自主学习能力和混合式学习相结合的研究,多集中于高等院校,涉及基础教育领域有价值的文献极少。有鉴于此,本研究将混合式学习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高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整合过往研究,补充完善了高中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本研究实验对象为哈尔滨市某高中高一年级102名学生,通过对学生实验前后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合学生实验后访谈记录及平时的课堂观察记录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提高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监督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渗透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意识、监控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监控与评价学生英语学习过程这五个方面来实现。针对探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强化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技能;第二,监督学生智能设备的使用,引导学生发展爱好和结交朋友;第三,推进班级分层教学的实施,增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
王淼[3](2021)在《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有一项明确提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英语写作是高中生对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大力推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向教育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类作文评价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虽然此类平台更加适合写作教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平台互动性弱、信息传达缺乏即时性等。由此可知,如何借助作文评价系统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的自身特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具有现实意义。虚拟学习社区以虚拟性、学习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交流渠道、增强教学互动等。因此,本研究利用知到教学平台和敏捷方舟易写作搭建集翻转课堂教学管理与英语写作教学于一体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16周的教学研究,以探索该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本研究在哈尔滨市某高中进行,选择高二学年的两个班级学生共计97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第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情况如何?第二,如何在虚拟学习社区环境下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第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使用访谈法对第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讨;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目前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设计了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一方面运用SPSS24.0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四次写作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后,再次对实验班写作成绩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所得到的研究结论进行补充分析和讨论,旨在了解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写作教学的交互性,其中投票、抢答、作文互评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增强了学习的沉浸感;其次,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数据反馈为教师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学情分析,促进个性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通对被试四次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并结合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被试的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通过对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为现阶段“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性和参考价值。然而,本研究也存在周期短、样本容量少等不足之处,仍需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完善与优化。
耿克飞[4](2021)在《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研究 ——基于沈阳市四所小学的调查》文中提出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我国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系列要求。项目式学习因为其跨学科、面向问题解决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特性,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和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课程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21世纪关键技能能够起到奠基作用。根据文献调研及实践调查可以发现,目前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的教育实践应用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优化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推进进程是目前相关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持续不断推进,现有项目式学习的开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为了探究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教育阶段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沈阳市正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的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手段,在组织变革、教育改革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质性研究方法有关要求,描述了沈阳市四所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现状,分析了四所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针对问题和困境聚焦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推进对策。首先,本研究对沈阳市四所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分析。主要内容为:描述了五类不同主体对待项目式学习的态度;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应用效益;从不同群体表现、作品呈现效果、课堂气氛三方面对项目式学习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学科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其次,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内容,本研究对教研人员、学校主管人员、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再次,在推进现状与困境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访谈内容,在组织变革等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把影响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的因素分为外部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外部力量软硬件支持、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撑)和内部环境因素(多群体意愿、教育教学条件),并针对每个因素进行描述与分析。最后,从宏观视角出发,本研究从推进思想转变、推进政策引领、推进信息化及软硬资源建设、推进培养体系与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示范校建设、推进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学校特色项目模式建设这七个方面提出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对策。
马琳[5](2021)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单元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转向教与学的关系。目前,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提倡实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合作式学习。在当前实行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知识与内容实现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和文化素养的提升。项目式学习又称PBL,它是一种在真实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解决问题、生成可视化成果的教学方式。对于语言类的项目式学习,它以学生实现项目主题的意义深化与建构为核心,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使用目标语言完成项目任务,进行成果展示。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以语言整体输入、互动与输出的方式实现单元主题意义的建构,与语言类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求一致。基于此,本文尝试将关于英语学科的项目式学习融入到小学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背景当中,简称项目单元教学。通过基于案例的项目单元教学设计,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设计参考和教学思路。本研究历经文献研究、现状调查、理论框架建构、基于案例的项目单元教学设计和相应策略运用五个部分。在文献梳理与研究部分,通过对项目式学习、单元教学设计以及基于英语学科的项目式学习的文献梳理,找到项目式学习与单元教学结合的理论依据;在现状调查部分,以小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及实践情况;在理论流程构建部分,通过结合项目式学习核心组成,构建项目单元教学流程;在案例项目单元教学设计部分,基于理论流程进行实际案例的设计。最后针对案例提出小学英语项目单元教学策略。
丁玲[6](2020)在《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的翻转课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依托计算机技术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形成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流程,并在多个领域教学中得到运用。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现状,我们了解了国内外研究在研究数量、研究内容、研究结果以及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异同。同时,我们注意到,国内对英语学习者在翻转课堂中满意度的探索还有待加强,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为了弥补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本研究从学生的满意度角度出发,探究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情况以及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以期为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教学提供借鉴。本研究以来自南京四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以及相关任课老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旨在回答以下五个问题:一、国内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满意度情况如何?二、课前、课中和课后满意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三、学生的满意度在性别、专业、年级、英语水平上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四、学生预期、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满意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五、学生预期、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同的性别、专业、年级、英语水平方面具有什么样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学生对翻转课堂各个阶段的满意度均超过了一般水平,其中最高的为课中满意度,总均值达到了3.56,其次为课前满意度,最低为课后满意度;第二,课前、课中和课后满意度两两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三,学生在各阶段的满意度在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和英语水平上都存在显着差异;第四,学生预期并不会直接影响学生满意度水平,而是通过感知质量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对满意度产生影响,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会对学生满意度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满意度,但是可以通过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这两个中介变量对学生的满意度产生影响。第五,学生预期、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同的性别、专业、年级、英语水平方面存在显着的差异性。本研究对于提高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改善翻转课堂英语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一,教育者需重视英语学习情境的创设,重视翻转课堂三个阶段之间的衔接过渡,将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注重课前和课中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课后阶段的教学;第二,教育者需不但需要重视英语的工具性,还需重视其人文性,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双重需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育者还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对满意度和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实现个性化教学;第四,教育者可依靠构筑学习共同体和科学的评价的体系,营造英语交流和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五,教育者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和课程性质,采取不同的翻转策略,做到“翻转有度”。在理论价值上,本研究构建了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自建了“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量表”和“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影响因素量表”。在实践价值上,有助于了解学生对英语翻转课堂的实际感受和需求,促使教育者发现翻转课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提供现实依据。
赵炜[7](2020)在《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英语应用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而高校英语课程在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对于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化人才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高校英语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高校英语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既满足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业需要,又关切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由此,高校英语课程的导向是实际运用,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语域)的基础之上。学术英语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教学。这种学科知识学习与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科知识增长,最终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发展,提高高校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学术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缺乏真正的实证研究,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探索。因此,学术英语课程与教学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有效性是本研究探讨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借鉴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语言课程教学理论,解析了我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尤其对医学类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课堂观察,进而从反映和影响本科生的学术需求分析、学术英语能力发展以及学术英语课堂教学因素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构建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原则。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英语课程中为本科生提供发展研究专业机会知识的可能性,探讨鼓励发展研究相关属性的潜在方法,以及如何在课程中教授和评估学术研究技能的一些建议。面对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普遍性的同时,着力探究重视英语教学中特殊性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和论文的主要结构;第二章为本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英语教学概念术语进行了界定,并就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学术英语相关主题的已有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并且对已有研究的侧重点以及与本研究的关系进行了评述;第三章运用理论图式剖析了课程设计、课程地图要素,并从社会建构主义、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和语言课程设计模型等理论框架进一步阐释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原则;第四章主要对本研究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和分析;第五章为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要素分析和课程设计案例解析;第六章描述并分析了医学类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情况;第七章为本研究的结论及其启示。考虑到本研究问题涉及的范围,以及课程设计这一研究变量的属性和特点,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分析的个案研究方法。在分析课程文本与课堂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设计课堂观察维度,从微观角度剖析了高校学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真实事件,通过接近、体验和理解研究对象并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本研究确定了面向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术期刊论文阅读”为课程实例,运用教育理论、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地图和课程设计情境模式以及语言课程设计相关理论对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加以分析。参考典型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基本结构、医学学术英语标准,讨论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原则,结合具体案例加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科生对学术英语阅读课程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均较高,对专业交流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对学术论文阅读的策略和学术领域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有助于本科生更好地进入学术研究准备和赋权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学术英语课堂和教学实例,探讨了学术英语课程的评价标准与具体实施过程,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这一自然环境中的特定情境,讨论了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课堂教学,并对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和模式建构提出一些建议。在阐述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将研究视域扩展到了外语课堂环境(情境)下的医学学术英语阅读研究。针对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基于高校本科生外语学习课堂教学环境,提出了构建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环境的构想。本文从微观角度剖析了我国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与教学中的真实事件,探讨了问题视角下的自然状态分析方法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细致的质化和量化分析,并在附录部分对原始研究数据逐一示例呈现。因此,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拓展。同时,尝试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剖析我国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采用语篇文本分析、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民族志和现象学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解构研究设计中提出的“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课后巩固”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本研究在分析研究主题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学术英语以及学术英语课程的概念,完善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理论,通过相关实证研究从课程、教学、评估与评价等不同层面,剖析了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问题和现状。但是,本研究在样本的多样性和数量的规模性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拓展,对国内外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对比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此外,本文试图将实践问题纳入广泛的理论视角,这与课堂实践者参与课程理论构建过程的倡导基本一致。然而,提出的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模式和原则仍然是一种尝试。进一步探讨问题视角下的自然状态分析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发展和学术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的良性发展。我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多维度的任务。对于本文讨论的每一项原则,也是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关于这些主题的任何环节都会影响整个过程,本文试图涵盖过程中的突出要素,包含在与本研究内容关系紧密的课程、教学及其评估和评价等方面。同时,对课程设计中的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材料、课程评估和评价等围绕本研究的一系列研究内容及其发现做出总结,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建议进一步扩大研究层面,提升研究层次,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质量,最终促进本科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发展。
翁晓燕[8](2020)在《国际课程中PBL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项目式教学模式(PBL)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在我国也吸引了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兴趣。针对PBL对英语学习影响的相应研究也较为普遍,特别是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而PBL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在高中生学习国际课程的背景下。本研究立足于高中英语教学,旨在探讨:(1)在国际课程体系中的高中英语教学应用PBL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和信心的影响;(2)在国际课程体系中的高中英语教学应用PBL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口语成绩的影响。本研究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学习国际课程的高中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开展英语项目学习活动,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共3轮的PBL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并重点汇报其中一轮的PBL教学实践案例作为研究案例。本研究以实验前后学生问卷调查、测试、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比学生在PBL教学模式前后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态度变化和英语口语成绩变化,并对比试验班级和控制班级的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态度和英语口语成绩,来检验PBL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和口语能力的影响和效果。量化和质化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PBL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和信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日常英语口语表达、课堂英语对话交流、和英语相关的比赛和活动的参与,以及英语口语考试方面,都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兴趣和更多的信心。2.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高中生的英语口语成绩无显着性影响,但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用英语进行主题展示与演绎的能力。本研究相信PBL教学模式的长期践行可以积极推动学生在英语口语成绩上取得进步。
赵瑄[9](2020)在《智慧教育视域下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护理学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征为出发点,了解智慧教育视域下高等护理院校护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知及满意度现状,建构使护生在日常学习中转变学习观念、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的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使评价目的更加明确,结果更加客观。同时为高校护理学专业教师及管理者有效评估学生的学情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Delphi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初步构建智慧教育视域下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第一部分,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和整理,自制现状调查问卷,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护生对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的认知情况、护理学专业课程开设及护生学习情况、高校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开展情况和学生对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情况;第二部分,采用Delphi法,对初步建构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并采用乘积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形成智慧教育视域下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中,97.6%的护生知晓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了实验学时,92.3%的护生还知晓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了课间见习;以课堂听讲和实验操作练习为学习主要方式的护生占94.0%和81.1%,还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护生的学习模式中以混合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仅占27.1%。在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方面,部分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占66.7%,且以教师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的占90.7%,以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途径占67.2%。护生在形成性评价认知方面,对形成性评价情况熟悉的占44.1%且超过一半以上的护生认为形成性评价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性和创造性有用。护生对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满意度较高的条目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教师投入度、同伴互动、形成性评价形式、评价总体满意度和形成性评价内容;护生对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满意度较低的条目中排在后位的依次是:形成性评价途径、评分标准、混合式学习环境、评价效果、学生学习投入、线上学习资源。(2)本研究通过初步建构的评价体系,拟定第一轮函询问卷包括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83个三级指标。经过两轮专家函询,一级指标没有删减,二级指标中剔除1个指标,增添1个指标;三级指标中剔除17个指标,增添7个指标,最终确定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课堂学习评价、实验学习评价、课间见习评价、网络学习评价)、17个二级指标和73个三级指标的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第二轮函询,问卷各指标的均数在3.835.00之间,均>3.5,变异系数在0.00000.2180之间,均<0.2500;两轮专家问卷回收率均为100%,12位专家的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63和0.888,均>0.7,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均在0.3以上,协调系数的显着性检验P<0.05。(3)指标权重的分配结果在四个条目中,课堂学习评价权重是0.2643、实验学习评价是0.2643、课间见习评价是0.2468、网络学习评价是0.2246。课堂学习评价中包括4个评价指标,其中小组发表与讨论的权重最大为0.0712;实验学习评价中包括5个评价指标,其中实验考核的权重最大为0.0570;课间见习评价中包括3个评价指标,其中见习报告的权重最大为0.0859;网络学习评价中包括5个评价指标,其中学习信息反馈的权重最大为0.0487;三级指标中包括了具体对知识、技能、情感、学习态度、能力的评价。总体指标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972,各级指标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736、0.929、0.966,可见本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信度。结论:(1)通过对高等院校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认知和开展情况的调查,护生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了解不够深刻,且只在部分课程中实施了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现状调查中评价指标与课程目标和信息化背景相互关联,且增添了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线上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指标。(2)采用Delphi法确立了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73个二级指标,专家咨询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可信度且设立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信效度良好。(3)专家的选择、意见的协调性和Delphi法三者使权重确立结果科学、客观,最终建构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课堂学习评价(0.2643)、实验学习评价(0.2643)、课间见习评价(0.2468)、网络学习评价(0.2246)的智慧教育视域下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
李伟力[10](2020)在《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英语写作能力作为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既是考试中的考察重点,也是学生进行英语交际的主要工具。但一直以来,写作都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痛点,传统写作教学有耗时低效、枯燥乏味、课堂缺少互动、学生缺乏兴趣等典型问题。随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到来,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写作教学自身特点,解决写作教学中的难题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尝试利用雨课堂这一智慧型教学工具,探索能否基于线上线下高中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写作水平。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开展:(1)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运用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能否增强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2)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运用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3)与传统写作教学相比,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具体有哪些优势?本研究通过查阅中外文献,梳理了混合式学习及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和理论基础。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市某重点高中两个班10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通过写作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首先,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符合当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增强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其次,通过前后测问卷以及写作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发现,学生的写作成绩有一定提高。研究还发现,与传统教学相比,借助雨课堂实施的高中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弹幕发言、投稿互评等开放性的问答形式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参与到写作课互动活动中的积极性。同时,雨课堂提供的教学数据反馈将传统教学的“经验驱动”变为现代教学的“数据驱动”,科学地优化了教学效果。本研究利用雨课堂教学工具,对信息技术背景下混合式学习应用到高中英语写作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实验周期较短,样本容量较小等问题,尚需在以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改进。
二、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探究式学习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探究式学习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职教学管理研究 ——以扬州A中职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教学管理改革是适应混合式教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
(二) 教学管理改革是落实教育现代化政策的重要保障 |
(三) 教学管理改革是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要求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 |
(二) 关于教学管理的国内外研究 |
(三) 关于混合教学背景下教学管理的国内外研究 |
(四)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个案研究法 |
(三) 问卷调查法 |
(四) 访谈法 |
五、研究思路 |
六、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职教学管理的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混合式教学 |
(二) 中等职业学校 |
(三) 教学管理 |
(四)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中职教学管理 |
二、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职教学管理的特点 |
(一) 对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水平要求更高 |
(二) 教学管理过程更复杂 |
(三) 教学管理效果的达成需要极大调动师生积极性 |
(四) 教学管理的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
三、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职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一) 德鲁克的人本管理思想 |
(二)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
(三) 综合性激励理论 |
第二章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职教学管理现状调查——以扬州A中职校为例 |
一、调查设计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对象 |
(三) 调查方法与内容 |
二、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 |
(一) 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平台管理 |
(二) 混合式课程建设和管理 |
(三) 混合式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
(四) 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管理 |
(五) 混合式教学评价管理及督导管理 |
(六) 混合式教学开展的保障措施及其管理 |
第三章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
(二) 混合式教学管理体系不完整 |
(三) 混合式教学目标不明确 |
(四) 缺少对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激励和考评机制 |
(五) 缺少对线上教学的监管机制 |
二、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传统教学管理理念的制约 |
(二)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健全 |
(三) 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
第四章 完善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职教学管理的策略建议 |
一、加强教学管理基础建设 |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
(二) 完善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
(一) 增加人员 |
(二) 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 |
三、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
(一) 提高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技能 |
(二) 组建混合式课程教学团队 |
四、科学化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方法 |
(一) 加强对线上课程的监管,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 |
(二) 与平台技术团队合作,开发线上学习的自动监管程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混合式学习模式对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创新性 |
1.5 论文框架 |
2.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综述 |
2.1.1 混合式学习的定义 |
2.1.2 国外混合式学习研究 |
2.1.3 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 |
2.2 国内外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综述 |
2.2.1 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 |
2.2.2 国外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
2.2.3 国内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
2.3 混合式学习与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
3.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 |
3.2 认知主义 |
3.3 人本主义 |
4.研究设计与过程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3.1 问卷调查法 |
4.3.2 访谈法 |
4.3.3 课堂观察 |
4.4 研究过程 |
4.4.1 实验设计 |
4.4.2 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 |
4.4.3 数据收集与整理 |
5.数据分析与讨论 |
5.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分析 |
5.2 自主学习能力分项分析与讨论 |
5.2.1 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分析与讨论 |
5.2.2 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分析与讨论 |
5.2.3 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分析与讨论 |
5.2.4 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与讨论 |
5.2.5 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过程分析与讨论 |
5.3 访谈结果分析 |
5.4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6.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局限性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2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力支持翻转课堂教学 |
(二)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翻转课堂教学对教育技术的要求与现实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基本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翻转课堂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
(三)国外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
(四)国内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 |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平台发展 |
(三)国外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
(四)国内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
三、英语写作教学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
(二)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一)国外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二)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三)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二)建构主义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
(三)建构主义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
二、合作学习理论 |
(一)合作学习理论概述 |
(二)合作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
(三)合作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
三、深度学习理论 |
(一)深度学习理论概述 |
(二)深度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
(三)深度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
四、三种理论基础之间的关系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高中英语写作测试卷 |
(二)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四)访谈提纲 |
(五)知到教学平台 |
(六)敏捷方舟易写作平台 |
(七)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 |
四、研究过程 |
(一)研究准备阶段 |
(二)研究前测阶段 |
(三)研究阶段 |
(四)研究后测阶段 |
五、课堂教学设计 |
(一)学情分析 |
(二)确定教学目标 |
(三)确定课程内容 |
六、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
(一)课前阶段 |
(二)课中阶段 |
(三)课后阶段 |
七、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研究数据分析 |
(一)研究样本的情况分析 |
(二)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
(三)研究后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 |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一)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成绩 |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研究反思与启示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的局限 |
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四次英语写作测试试题 |
附录二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
附录三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四 访谈提纲及转写记录 |
附录五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测试成绩汇总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研究 ——基于沈阳市四所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出现新需求 |
(二)国家重视教育发展,政策引领教育改革新方向 |
(三)项目式学习理念与未来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方向不谋而合 |
(四)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阶段中的应用仍然存在问题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一)信息技术 |
(二)项目式学习 |
二、理论基础 |
(一)组织变革理论 |
(二)教育改革理论 |
第三章 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现状调查 |
一、研究工具编制及研究要求 |
二、研究对象的选定及相关概况 |
三、访谈对象信息统计情况 |
四、信息技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现状分析 |
(一)多群体态度分析 |
(二)项目式学习应用效益分析 |
(三)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开展的具体效果 |
(四)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学科应用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问题与困境 |
一、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问题分析 |
(一)教育主管部门 |
(二)学校主管人员 |
(三)教师 |
(四)学生 |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影响因素 |
(一)政策因素 |
(二)外部力量软硬件支持 |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撑 |
(四)多群体意愿 |
(五)教育教学条件 |
第五章 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对策 |
一、推进思想转变 |
二、推进政策引领 |
三、推进信息化及软硬件资源建设 |
四、推进培养体系与课程体系建设 |
五、推进示范校建设 |
六、推进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
七、推进学校特色项目模式建设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
一、研究总结 |
(一)信息技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开展现状分析 |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过程中问题分析 |
(三)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对策 |
二、研究反思 |
(一)研究困境 |
(二)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应用访谈提纲(电教馆人员) |
附录二 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应用访谈提纲(学校主管人员) |
附录三 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应用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四 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应用访谈提纲(学生) |
附录五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小学高年级英语单元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项目式学习 |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 |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 |
(四)基于项目式学习与英语学科融合的研究 |
三、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 |
(一)理论基础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四、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PBL开展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问卷结果分析 |
五、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单元教学中的框架建构 |
(一)项目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组成 |
(二)项目单元教学设计理论框架 |
(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单元教学中的案例设计 |
六、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一)确定项目单元主题 |
(二)精选项目单元内容 |
(三)创设项目单元情境 |
(四)设计驱动性问题 |
(五)开展项目单元活动 |
(六)设计项目单元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PBL开展的现状调查 |
致谢 |
(6)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的翻转课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缩略词、术语与人名英汉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
2.2 国内外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回溯 |
2.3 高校英语翻转课堂学习者满意度研究 |
2.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顾客满意度理论 |
3.2 自主学习理论 |
3.3 Moos环境结构理论 |
3.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工具 |
4.2.1 问卷设计 |
4.2.2 初始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4.3 实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4.3.1 实测问卷的信度分析 |
4.3.2 实测问卷的效度分析 |
4.3.3 全模型的修正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1.1 学生满意度分析 |
5.1.1.1 学生满意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2 课前、课中、课后满意度相关分析 |
5.1.1.3 不同变量下学生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
5.1.2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5.1.2.1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2.2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变量的相关分析 |
5.1.2.3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变量的路径分析 |
5.1.2.4 不同变量下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 |
5.2 讨论 |
5.2.1 学生满意度讨论 |
5.2.1.1 课前满意度 |
5.2.1.2 课中满意度 |
5.2.1.3 课后满意度 |
5.2.2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讨论 |
5.2.2.1 学生预期 |
5.2.2.2 感知质量 |
5.2.2.3 感知价值 |
5.2.2.4 自主学习能力 |
5.2.2.5 其他影响因素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本研究对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启示 |
6.1 促进阶段衔接,重视语言学习情境 |
6.2 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
6.3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 |
6.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渐进翻转 |
6.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 |
6.6 构建学习群体,营造英语交流环境 |
6.7 构建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学”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未来研究的展望 |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分析 |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问卷调查量表 |
附录Ⅱ 访谈提纲与访谈资料编码结果 |
附录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7)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及术语界定 |
2.2 学术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
2.3 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相关研究 |
2.4 学术研究论文相关研究 |
2.5 国内学术英语相关研究述评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课程理论基础 |
3.1.1 课程的定义和层次 |
3.1.2 课程设计模式 |
3.1.2.1 规定性模式 |
3.1.2.2 描述性模式 |
3.2 教育理论基础 |
3.2.1 社会建构主义 |
3.2.2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 |
3.3 教学理论基础 |
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2 自我调节学习及其策略 |
3.3.3 基于问题的学习 |
3.3.4 体验式学习 |
3.3.5 翻转学习 |
3.4 语言课程教学理论 |
3.4.1 学术英语教学理论 |
3.4.2 需求分析理论 |
3.4.3 语言课程设计模型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概述 |
4.2 研究问题 |
4.3 研究目标 |
4.4 研究思路 |
4.5 研究方法 |
第5章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要素分析 |
5.1 课程背景与情境分析 |
5.2 课程需求设计 |
5.3 课程内容设计 |
5.3.1 学术期刊论文基本结构初识 |
5.3.2 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词汇认知 |
5.3.3 课程内容情况分析 |
5.3.4 课程内容设计分析 |
5.4 课程材料设计 |
5.4.1 开发材料 |
5.4.1.1 微课程资源开发 |
5.4.1.2 医学期刊学术论文数据库 |
5.4.2 真实文本与非真实文本 |
5.4.3 材料设计情况分析 |
5.5 课程大纲设计 |
5.5.1 准备和建构阶段分析 |
5.5.2 实施阶段分析 |
5.5.3 评估阶段分析 |
5.6 小结 |
第6章 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与评价 |
6.1 学术英语课堂教学需求分析 |
6.2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 |
6.2.1 教学情境分析 |
6.2.2 课堂学习分析 |
6.2.3 课堂教学分析 |
6.3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评估 |
6.4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
6.5 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环境构建 |
6.5.1 学术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分析 |
6.5.2 学术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构建 |
6.6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
7.1 结论 |
7.1.1 课程层面 |
7.1.2 教学层面 |
7.1.3 评估和评价层面 |
7.2 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A Time-Efficient Way to Read Academic Articles”微视频字幕转录 |
附录2 “微视频”课程思维导图示例 |
附录3 医学学术论文中常用的各种研究术语、方法和工具 |
附录4 医学学术词汇翻译材料列表 |
附录5 课程报告文本分析材料示例 |
致谢 |
(8)国际课程中PBL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必要性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PBL的定义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2.2.2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
2.3 相关研究 |
2.3.1 国外关于PBL在教学中的研究 |
2.3.2 国内关于PBL在教学中的研究 |
2.4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问题和假设 |
3.2 研究场景和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调查问卷 |
3.3.2 测试 |
3.3.3 课堂观察 |
3.4 实验过程 |
3.4.1 项目前阶段 |
3.4.2 项目实施阶段 |
3.4.3 项目后阶段 |
3.4.4 非实验班级的英语口语教学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研究结果 |
4.1.1 PBL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和信心的影响 |
4.1.2 PBL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语考试成绩的影响 |
4.2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5.2 本研究的意义 |
5.2.1 实践意义 |
5.2.2 理论意义 |
5.2.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3 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PBL英语口语活动参与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英语口语测试(前测) |
附录3 雅思口语考试官方评分标准 |
附录4 项目学习和展示案例 |
致谢 |
(9)智慧教育视域下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理论依据 |
1.6 文献惠顾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资料收集 |
2.3 统计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原则 |
2.6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高校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现状 |
3.2 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建构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科学性及可行性分析 |
4.2 高校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现状分析 |
4.3 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建构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王要结论 |
5.2 研究创新性 |
5.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已发表)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10)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 |
(二)新课标倡导混合式学习理念 |
(三)高中英语写作的要求与现实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混合式学习 |
(一)混合式学习的定义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研究现状 |
二、英语写作教学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混合式学习与英语写作相结合的相关研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对象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实验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写作测试卷 |
(三)访谈提纲 |
(四)雨课堂教学工具 |
五、研究过程 |
(一)准备阶段 |
(二)实验中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流程简介 |
(三)实验后测 |
六、案例教学 |
(一)课前阶段 |
(二)课中阶段 |
(三)课后阶段 |
(四)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设计内容如下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实验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问卷的信效度分析与检验 |
(二)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
二、实验前后写作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一)实验前实验班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分析 |
(二)实验后实验班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分析 |
(三)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对比分析 |
(四)雨课堂学习数据与后测写作成绩相关分析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一)前测访谈分析与结果讨论 |
(二)后测访谈分析与结果讨论 |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
结语 |
一、研究反思与启示 |
(一)研究反思 |
(二)教学启示 |
二、研究的局限 |
(一)实验周期 |
(二)样本容量 |
(三)作文体裁 |
(四)教学工具 |
三、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前测 |
附录2 调查问卷后测 |
附录3 前测英语写作测试试题 |
附录4 后测英语写作测试试题 |
附录5 访谈转写记录整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探究式学习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中职教学管理研究 ——以扬州A中职校为例[D]. 张文倩. 扬州大学, 2021(09)
- [2]混合式学习模式对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D]. 马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D]. 王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学习推进研究 ——基于沈阳市四所小学的调查[D]. 耿克飞.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5]小学高年级英语单元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应用研究[D]. 马琳.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6]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的翻转课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丁玲.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7]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D]. 赵炜. 西南大学, 2020(05)
- [8]国际课程中PBL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D]. 翁晓燕. 苏州大学, 2020(03)
- [9]智慧教育视域下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探究[D]. 赵瑄. 延边大学, 2020(05)
- [10]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D]. 李伟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