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氢吡啶和氨形成的氢键团簇C_5H_(10)NH(NH_3)_n(n=1~3)结构的从头算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渠洪波,梁峰,许明坤,蔡庭栋,张树东,孔祥和,李海洋[1](2006)在《乙腈和氨水团簇的激光电离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355nm激光波长下应用多光子电离和分子束技术研究了乙腈和氨水的混合团簇,所得的团簇离子以(CH3CN)n+、(CH3CN)nNH3+和(CH3CN)n(NH3)+为主,中性团簇以二元团簇(CH3CN)n(NH3)m/(CH3CN)n(NH4OH)m为主。离子产物是来源于中性的二元团簇先吸收部分激光能量解离成稳定的小团簇和碎片,然后再发生分子蒸发和电离的过程,并未发生明显的质子转移反应。
曾荣英,唐文清,陈志敏,冯泳兰,屈景年,谢芳[2](2005)在《有机分子和NH3团簇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有机分子和NH3氢键团簇体系在实验上和理论上的有关研究现状,并对其进展进行了展望。
石土金,王栩,田志新,朱起鹤[3](2004)在《六氢吡啶和氨形成的氢键团簇C5H10NH(NH3)n(n=1~3)结构的从头算研究》文中指出在 RHF/6 - 31G( d)水平下 ,对 C5 H10 NH( NH3) n( n=1~ 3)氢键团簇的平衡构型进行了从头算研究 ,优化得到各种可能的平衡构型 .C5 H10 N H( N H3)为线型氢键结构 ,而 C5 H10 N H( NH3) 2 为三元环结构 ,C5 H10 NH( NH3) 3为四元环结构 .在 MP2 /6 - 31G( d) //B3LYP/6 - 31G( d)水平下 ,对最稳定构型 C5 H10 NH( NH3) n( ) ( n=1~ 3)的分子轨道进行布居分析 ,并且对相应的占据轨道进行指认 .C5 H10 NH( NH3) n( )( n=1~ 3)垂直电离势的计算结果表明 ,形成氢键团簇后 ,分子的垂直电离势降低 .
二、六氢吡啶和氨形成的氢键团簇C_5H_(10)NH(NH_3)_n(n=1~3)结构的从头算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六氢吡啶和氨形成的氢键团簇C_5H_(10)NH(NH_3)_n(n=1~3)结构的从头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乙腈和氨水团簇的激光电离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4 结论 |
(2)有机分子和NH3团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分子和NH3团簇的产生 |
1.1 超音速膨胀方法 |
1.2 电离解离法 |
2 理论计算 |
2.1 所用方法和计算过的体系 |
2.2 计算所得的几种体系的稳定构型和几何参数 |
2.3 稳定化能 |
2.4 解离通道和解离能 |
3 回顾与展望 |
(3)六氢吡啶和氨形成的氢键团簇C5H10NH(NH3)n(n=1~3)结构的从头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平衡几何构型 |
2.2 C5H10NH (NH3) n (Ⅰ) (n=1~3) 稳定性比较 |
2.3 C5H10NH (NH3) n (Ⅰ) (n=1~3) 的分子轨道布居和垂直电离势 |
四、六氢吡啶和氨形成的氢键团簇C_5H_(10)NH(NH_3)_n(n=1~3)结构的从头算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乙腈和氨水团簇的激光电离实验研究[J]. 渠洪波,梁峰,许明坤,蔡庭栋,张树东,孔祥和,李海洋. 光谱实验室, 2006(03)
- [2]有机分子和NH3团簇的研究进展[J]. 曾荣英,唐文清,陈志敏,冯泳兰,屈景年,谢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 [3]六氢吡啶和氨形成的氢键团簇C5H10NH(NH3)n(n=1~3)结构的从头算研究[J]. 石土金,王栩,田志新,朱起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