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输用发动机机油系统的滤清(论文文献综述)
贾鹏辉[1](2020)在《超低粘度发动机油润滑风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各国均制定了关于节能的法规要求。低粘度发动机油作为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汽车及润滑油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但低粘度发动机油在使用中相继出现了烧机油、发动机在长时间高转速下适应性低等现象,这也对发动机油的低粘度润滑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超低粘度发动机油进行风险研究。首先对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润滑理论进行阐述,介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主要摩擦副的工作状态,分析机油的不同性能对发动机的影响。然后运用Flowmaster软件对发动机润滑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不同粘度下机油压力和机油流量的变化趋势,并判断粘度和形成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形成液体润滑后粘度和油膜强度的影响,对不同粘度机油进行高温高剪切(HTHS)、圆锥滚子轴承(KRL)实验。通过仿真分析及剪切实验数据对比确定超低粘度发动机油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的润滑风险,而且为超低粘度发动机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叶祎[2](2020)在《柴油机润滑系统关键部件对系统工作压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润滑系统是柴油发动机的五大系统之一,润滑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柴油机的性能,柴油机润滑不足将导致零部件过度磨损,同时摩擦表面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高温也会缩短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对柴油机润滑系统性能的研究分析和优化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本文涉及较多流体力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是润滑系统仿真建模的基础和依据。根据柴油机润滑系统的结构布置和工作原理,使用GT-suite仿真软件建立了完整的润滑系统一维仿真模型,并利用相应柴油机的试验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校准,模型误差在5%以内。基于模型的仿真计算,获得了润滑系统的主油道压力、机油流量、限压阀开启压力和轴承油膜厚度等关键数据,并利用仿真模型进一步研究了机油泵、限压阀、轴承间隙和活塞冷却喷嘴对润滑系统主油道压力、机油流量分布的影响机理,为后续润滑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显示,润滑系统的机油压力、限压阀的开启压力均符合设计要求,主轴承和连杆轴承的最大油膜压力和最小油膜厚度均满足轴承油膜形成的要求,机油泵供油能力也满足润滑需求,但是活塞冷却喷嘴的喷油流量在中高转速范围低于设计要求的最低限值。结合本文对润滑系统影响机理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润滑系统的优化方案,并对优化前后润滑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了对比和校核,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润滑系统各项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优化方案具有实际可行性。
胡星睿[3](2020)在《船用天然气发动机转速控制器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发动机领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开发需求且国内对船用天然气发动机的研究较少。因此设计开发船用发动机的电控系统和研究船用天然气发动机转速闭环控制策略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首先,本文以玉柴YC6K295LN-C30天然气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根据船用天然气发动机的控制需求开发与之配套的电控系统。通过Simulink环境搭建了控制系统状态机,并对搭建好的模型进行了功能性测试保证模型的可靠运行和功能的完整性。通过理论分析设计了天然气发动机转速闭环和空燃比协调控制策略,并完成了其模型的搭建。通过软件在环研究整个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其次,通过硬件在环的方式验证控制策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控制系统功能是否满足既定目标。本文通过ETAS平台与之前设计好的硬件电路进行端口对接,完成硬件在环平台的搭建。在ETAS平台自带的LABCAR-EE实验环境的基础上设计了实时监控和标定界面。基于构建的HIL仿真平台通过复杂突变仿真试验以及转速突变仿真试验验证控制策略控制性能。最后,通过实验平台验证所提出的转速闭环控制策略效果。通过软硬件联调对发动机控制器进行功能验证。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玉柴YC6K295LN-C30天然气发动机进行开环标定试验得到扭矩与节气门开度、扭矩与燃气喷射质量的重要MAP。通过固定负荷变转速实验和固定转速突变负荷实验验证了本文设计的船用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满足船用柴油机调速国标精度3的调速标准。
金丹,林腾,韩应飞[4](2018)在《浅谈滤清系统在推土机发动机中的应用及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排放法规的修改和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对发动机滤清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柴油机的运转温度提高后要求有更优越的过滤性能。本文从推土机常用滤清系统的结构与应用等方面出发,对推土机用发动机滤清系统进行阐述,对后续推土机滤清系统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
朱志国[5](2016)在《基于系统工程的B12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研究与分析》文中认为B12发动机为某大型车企自主研发的产品,在提高单机功率和降低油耗方面已进行多项研究。发动机润滑系统用于润滑发动机内各转动部件,对于提高发动机寿命,提高发动机性能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降低发动机油耗也能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本文基于系统工程方法对发动机润滑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B12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构造及功能,并基于GPDP开发流程对润滑系统关键要素的开发进行分析,构建了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开发流程。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基于Flowmaster软件对B12发动机润滑系统进行一维仿真分析,建立了润滑系统关键部件的仿真模型,确定系统仿真的关键参数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其次,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润滑系统的台架试验,利用DOE技术对试验进行了设计,通过对比试验及仿真结果,证明利用Flowmaster软件进行润滑系统仿真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润滑系统的优化措施,并利用Flowmaster软件对优化后润滑系统进行仿真,得出优化后系统性能的提升数据,润滑系统优化效果得到验证。
周陆远[6](2013)在《某机车中速柴油机润滑系统一维模拟计算》文中指出柴油机机油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将适量、清洁、并且温度适当的润滑油运输到柴油机各需要润滑的必需的位置,它对柴油机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减少运动部件的摩擦和降低柴油机因为摩擦所损耗的功;对柴油机结构需要润滑的部位进行冷却,带走一部分柴油机产生的热量和清洗;还有对某些需要密封的地方进行形成油膜密封,比如活塞部位,同时也能减震;并且在润滑表面形成一成油膜防止了空气与润滑面的直接接触,这还起到防锈作用。目前,柴油机正向大功率、高转速、高强度化方向发展,这也对对柴油机机油润滑系统及相应机构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之前比较传统的内燃机机油润滑系统研究设计主要是根据经验设计基于前人设计经验和进行实验研究改进的,这种设计方法研究周期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世界日益竞争的内燃机市场上,这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内燃机开发的要求。195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机械工程系和计算机应用系联合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使得机械行业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功能紧密的联系到一起。计算机辅助技术快速的发展,给柴油机机油润滑系统的开发设计和革新注入了崭新的血液,在柴油机机油润滑系统开发研究过程中引入了计算机辅助对其进行模拟计算,能够检验和预测柴油机机油泵供油性能,优化润滑系统润滑油路的布置和各润滑部件机构,大幅节约开发时间和资金成本。本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本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功能,然后用FLOWMASTER软件,根据柴油机实际润滑油路模型,对该柴油机润滑系统进行一维软件建模,通过本仿真软件经验数据和柴油机CAD模型物理数据参数确定了仿真模型中需要的性能参数,然后对该柴油机各工况进行模拟运算,得到柴油机润滑油路各部件的压力和流量。然后将模拟结果和台架试验报告对照分析,发现计算机模拟数值结构和台架实验结果相当接近,说明本软件建立的润滑系统一维仿真模型的准确度比较高,能够为柴油机润滑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孟令军[7](2013)在《某16缸柴油机润滑系统的模拟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发动机润滑系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单纯地控制燃烧已经无法满足各国对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日益严格的要求。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效果会影响到燃烧和排放,所以润滑系统的设计与改进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对某中速柴油机润滑系统进行了仔细研究,应用FLOWMASTER软件对该润滑系统进行—维仿真。根据经验公式得到了一些必要的参数。将工厂提供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输入润滑系统的仿真模型中,模拟了润滑系统工作的完整过程。选取325r/min至1OOOr/min内的5个转速作为检测工况。计算出每个工况下各主要零件的压力、流量等数据。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工厂提供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各项参数能够较好的吻合,误差均小于5%。因此,模拟结果可以较好的反应实际情况,从而为柴油机润滑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结论:发动机润滑系统主油道油压不够,不能满足润滑的要求。针对润滑系统压力、流量不足的情况,模拟更换了新型机油泵。建立起新的润滑系统,对更换新机油泵后的压力、流量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将优化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柴油机入口压力能够满足要求,润滑系统主油道压力、流量均得到提高并满足了要求。由计算结果的对比可知,新机油泵能有效地提高主油道压力及供油量,满足润滑要求。
刘湘玲[8](2007)在《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是一个涉及化学反应、传热、传质、流体流动的复杂过程,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非定常、惯性和不确定性,故偏离正常工况的异常状况时常发生。良好的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能通过大量的运行状态信息对其进行实时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诊断及报警,这将有利于操作人员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来提高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运行状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实现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已发生异常或潜在异常的快速高效诊断,本文应用模糊理论与专家系统技术研究开发了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之处如下:(1)对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中的启动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及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中存在启动力矩减小,启动阻力矩增大,燃料着火困难等问题。(2)分析了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诊断知识特点,并采用模糊化方法对关键状态参数进行处理,采用综合型知识方式表达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诊断知识,采用多库多层次的方式组织知识库,并对知识库进行管理与维护。(3)从建立的模糊诊断模型所确定的异常假定集出发,设计了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的反向推理和异常原因分析以及异常消除措施正向推理相结合的混合推理机制,并提出了不精确推理方法和模糊匹配策略,设计了总体目标推理和多级目标推理相结合的推理机。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采用Visual Basic6.0进行编程,在windows2000平台上运行。其应用结果表明,该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的知识库是基本合理的,推理机制是快速高效的,并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和较大的实用性。
桃春生[9](2006)在《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试验台架与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试验台架与评价方法是为6DL1-30柴油机筛选适用的车用柴油机机油,控制6DL1-30柴油机机油质量而建立的。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台架试验条件采用循环试验程序,模拟行车试验中最大扭矩点和额定功率点两个苛刻条件,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台架试验方法现已成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标准号为Q/CAM-146-2005)。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台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于不同质量级别的车用柴油机机油具有良好的区分性,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试验台架选用的试验条件苛刻度略高于实际行车工况。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试验台架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车用柴油机机油实际使用情况,为我国车用柴油机或相关行业建立高档柴油机油标准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В.С.Коссов,Э.И.Нестеров,顾永麟[10](2006)在《燃气轮牵引的回顾和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回顾了包括原苏联在内的世界各国在发展燃气轮牵引方面所进行的设计、试制和试验工作情况,展望了燃气轮牵引发展的前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运输用发动机机油系统的滤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输用发动机机油系统的滤清(论文提纲范文)
(1)超低粘度发动机油润滑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润滑油粘度与润滑分析 |
1.3 发动机油发展过程 |
1.4 超低粘度发动机油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超低粘度发动机油的发展现状 |
1.4.2 国内超低粘度发动机油的发展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超低粘度发动机油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
2.1 润滑理论概述 |
2.2 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原理 |
2.3 发动机摩擦副工作状态分析 |
2.4 发动机油性能对发动机影响分析 |
2.4.1 试验方法介绍 |
2.4.2 发动机油理化性能及氧化安定性对发动机影响分析 |
2.4.3 发动机油清净分散性对发动机影响分析 |
2.4.4 发动机油抗摩擦性能对发动机影响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发动机润滑系统建模 |
3.1 FLOWMASTER仿真简介 |
3.1.1 FLOWMASTER软件简介 |
3.1.2 FLOWMASTER润滑系统计算理论 |
3.2 FLOWMASTER发动机润滑系统应用 |
3.2.1 发动机润滑系统流程图 |
3.2.2 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构造及相关参数确定 |
3.3 发动机润滑系统模型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4 超低粘度发动机油润滑风险的模拟分析 |
4.1 发动机润滑系统机油压力仿真结果 |
4.2 发动机润滑系统机油流量仿真结果 |
4.3 模型验证对比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4.4.1 SN0W-8/SN0W-20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4.4.2 模型仿真计算结果风险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不同粘度发动机油润滑风险实验分析 |
5.1 发动机油对比实验配方筛选 |
5.1.1 基础油的选择 |
5.1.2 添加剂的选择 |
5.1.3 成焦实验及热管实验筛选配方 |
5.2 发动机油对比实验配方确定 |
5.3 剪切实验数据 |
5.3.1 高温高剪切实验数据 |
5.3.2 KRL实验数据 |
5.4 节能行车试验 |
5.5 对比实验数据分析 |
5.6 改善措施及途径 |
5.6.1 发动机零部件工艺优化 |
5.6.2 发动机油性能的改进及提高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柴油机润滑系统关键部件对系统工作压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润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润滑系统的理论研究 |
2.1 润滑系统概述 |
2.1.1 润滑系统的作用 |
2.1.2 润滑的方式 |
2.1.3 润滑油的性能要求 |
2.2 润滑系统的组成 |
2.2.1 机油泵 |
2.2.2 限压阀 |
2.2.3 机油冷却器 |
2.2.4 机油滤清器 |
2.2.5 活塞冷却喷嘴 |
2.2.6 油底壳及集滤器 |
2.3 润滑系统的主要参数 |
2.3.1 机油温度 |
2.3.2 机油压力 |
2.3.3 机油流量 |
2.4 流体力学理论研究 |
2.4.1 连续性方程 |
2.4.2 N-S方程 |
2.4.3 伯努利方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润滑模型搭建及仿真结果分析 |
3.1 基础模型搭建 |
3.1.1 润滑系统的油路分布 |
3.1.2 润滑油路建模 |
3.1.3 基础参数设置 |
3.2 零部件模型建立 |
3.2.1 机油泵建模 |
3.2.2 限压阀建模 |
3.2.3 机油冷却器和滤清器建模 |
3.2.4 活塞冷却喷嘴建模 |
3.2.5 曲柄连杆建模 |
3.3 润滑系统模型校准 |
3.3.1 压力校准结果 |
3.3.2 流量校准结果 |
3.4 仿真结果分析 |
3.4.1 限压阀分析 |
3.4.2 机油流量分布 |
3.4.3 轴承油膜特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润滑系统的影响机理及优化方案 |
4.1 润滑系统的影响机理分析 |
4.1.1 机油泵对润滑系统的影响 |
4.1.2 限压阀对润滑系统的影响 |
4.1.3 活塞冷却喷嘴对润滑系统的影响 |
4.1.4 主轴承间隙对润滑系统的影响 |
4.2 润滑系统的优化 |
4.2.1 优化后的机油压力分析 |
4.2.2 优化后的机油流量分析 |
4.2.3 优化后的主轴承油膜特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船用天然气发动机转速控制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天然气发动机的简介 |
1.2.2 国内外天然气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方法 |
1.3.1 课题的提出 |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平台设计 |
2.1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主要执行器和传感器的介绍 |
2.1.1 电磁喷射阀 |
2.1.2 点火系统 |
2.1.3 电子节气门 |
2.1.4 转速传感器 |
2.2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控制器硬件电路计 |
2.2.1 电磁喷射阀驱动电路设计 |
2.2.2 点火系统驱动电路设计 |
2.2.3 电子节气门硬件电路设计 |
2.2.4 正时处理电路设计 |
2.3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控制器基础软件设计 |
2.3.1 电磁喷射阀驱动程序 |
2.3.2 点火系统驱动程序 |
2.3.3 电子节气门闭环控制程序 |
2.3.4 正时处理程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模型的整机控制策略开发 |
3.1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转速闭环控制分析 |
3.2 空燃比控制分析 |
3.3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整机控制策略开发 |
3.3.1 控制系统状态机设计 |
3.3.2 基于模型状态机的测试 |
3.3.3 启动工况转速控制分析 |
3.3.4 闭环调速工况控制策略分析 |
3.3.5 控制策略的建模与仿真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策略的HIL验证 |
4.1 HIL平台的介绍与模型的连接 |
4.2 HIL系统的硬件配置与使用 |
4.2.1 硬件配置 |
4.2.2 发动机正时 |
4.2.3 实时的监控和标定 |
4.3 控制策略的验证 |
4.3.1 固定负载突变转速 |
4.3.2 固定转速突加突卸负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的试验验证 |
5.1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实验台架的介绍 |
5.1.1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基本参数 |
5.1.2 控制系统及台架搭建 |
5.1.3 实验仪器介绍 |
5.2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控制器功能验证 |
5.2.1 电磁喷射阀驱动验证 |
5.2.2 点火系统驱动验证 |
5.2.3 电子节气门驱动验证 |
5.2.4 正时处理模块验证 |
5.3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开环标定实验 |
5.4 船用天然气发动机转速闭环控制策略实验验证 |
5.4.1 固定负载突变转速 |
5.4.2 固定转速突加突卸负荷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浅谈滤清系统在推土机发动机中的应用及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推土机发动机滤清系统概述 |
2 空气滤清系统的介绍与选择 |
3 燃油滤清系统的介绍与选择 |
4 润滑油 (机油) 滤清系统的介绍与选择 |
5 冷却液滤清系统的介绍与选择 |
6 结论 |
(5)基于系统工程的B12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开发流程研究 |
2.1 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 |
2.1.1 供油系统 |
2.1.2 油耗件 |
2.1.3 润滑管路 |
2.2 系统工程理论 |
2.2.1 霍尔方法论 |
2.2.2 IDEF0 理论 |
2.3 基于GPDP流程的润滑系统开发关键要素分析 |
2.3.1 GPDP流程介绍 |
2.3.2 GPDP流程设计思路 |
2.3.3 霍尔方法论与企业流程结构 |
2.3.4 润滑系统开发关键要素分析 |
2.4 润滑系统开发流程构建 |
2.4.1 系统工程设计流程 |
2.4.2 模块化设计流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Flowmaster的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计算 |
3.1 B12 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理论分析 |
3.2 基于Flowmaster的 B12 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CAE分析 |
3.2.1 机油泵模型 |
3.2.2 管道模型 |
3.2.3 机油限压阀模型 |
3.2.4 机油滤清器模型 |
3.2.5 主要参数设计 |
3.2.6 润滑系统仿真分析模型 |
3.2.7 仿真结果分析 |
3.3 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性能的敏感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
3.3.1 润滑油性质 |
3.3.2 轴承间隙 |
3.4 B12 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方案及参数的初步确定 |
3.4.1 发动机润滑系统功能分析 |
3.4.2 关键参数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B12商用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 |
4.1 基于DOE技术的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 |
4.1.1 DOE技术概述 |
4.1.2 试验设计 |
4.1.3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 |
4.2 结果及误差原因分析 |
4.3 B12 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措施 |
4.3.1 轴承系统整体优化 |
4.3.2 优化轴承特性对系统的改进 |
4.3.3 优化结果对润滑系统影响 |
4.3.4 润滑系统管路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某机车中速柴油机润滑系统一维模拟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的背景 |
1.3 柴油机润滑系统中国和国外的研究状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2 柴油机润滑系统结构和组成 |
2.1 柴油机润滑系统介绍 |
2.2 机车柴油机润滑系统介绍 |
2.3 柴油机润滑系统结构简介 |
2.3.1 润滑系统的主要参数 |
2.3.2 柴油机润滑系统结构部件 |
2.4 本章总结 |
3 265柴油机润滑系统仿真分析 |
3.1 FLOWMASTER软件的介绍 |
3.1.1 Flowmaster强大的协调工作与数据管理能力 |
3.1.2 FlowmasterV7流程化的平台界面 |
3.1.3 FlowmasterV7强大的后处理表生成工具 |
3.2 Flowmaster润滑系统具体应用 |
3.2.1 机油泵的分析模型 |
3.2.2 润滑系统管道模型 |
3.2.3. 机油限压阀模型 |
3.2.4 机油滤清器模型 |
3.2.5 曲轴模型 |
3.2.6 柴油机润滑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3.3. 本章小结 |
4 柴油机润滑系统仿真结果以及和台架实验数据的对比 |
4.1 润滑系统压力仿真结果 |
4.2 润滑系统体积流量仿真结果 |
4.3 柴油机机油泵的仿真研究 |
4.4 本章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某16缸柴油机润滑系统的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理论基础 |
2.1 基本方程 |
2.2 流体力学方程 |
2.2.1 运动微分方程 |
2.2.2 粘性流体G-S方程 |
2.2.3 粘性液体恒定流动的伯努利方程 |
3 润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3.1 润滑系统主要参数 |
3.2 柴油机润滑系统介绍 |
3.3 润滑系统部件 |
4 润滑系统的仿真 |
4.1 FLOWMASTER软件介绍 |
4.1.1 FLOWMASTER的工作过程 |
4.1.2 FLOWMASTER的数据处理 |
4.1.3 FLOWMASTER中的元件模型 |
4.2 各部件模型及应用 |
4.2.1 FLOWMASTER软件中润滑系统的功能 |
4.2.2 润滑系统各零件分析 |
4.3 柴油机润滑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5 仿真结果分析 |
5.1 润滑系统的压力分析 |
5.2 润滑系统的流量分析 |
5.3 润滑系统的模拟结果分析 |
6 润滑系统的优化 |
6.1 润滑系统更换新机油泵的改进要求 |
6.2 新机油泵的模拟计算 |
6.3 优化后的模型数据对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柴油机冷启动的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1.2 故障(异常状况)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1.2.1 故障(异常状况)诊断的重要性 |
1.2.2 故障(异常状况)诊断理论与方法 |
1.2.3 智能故障(异常状况)诊断技术概述 |
1.3 模糊理论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智能故障诊断技术 |
1.3.1 专家系统 |
1.3.2 模糊故障诊断方法 |
1.3.3 模糊理论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
1.4 车用发动机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的应用现状 |
1.5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5.1 选题背景 |
1.5.2 选题意义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性能参数分析 |
2.1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力矩分析 |
2.1.1 车用柴油机的启动力矩分析 |
2.1.2 车用柴油机的启动阻力矩分析 |
2.2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热工参数特性分析 |
2.2.1 热工参数模型的假设 |
2.2.2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热工参数模型的建立 |
2.3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着火温度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设计 |
3.1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知识库构建 |
3.1.1 异常状况诊断知识特点 |
3.1.2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性能关键热工参数选取原则 |
3.1.3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参数模糊知识化 |
3.1.4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知识库组成及应用 |
3.2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推理机设计 |
3.2.1 异常状况诊断推理机制 |
3.2.2 异常类型诊断推理 |
3.2.3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的正向推理 |
3.2.4 模糊匹配策略 |
3.2.5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推理机的实现 |
3.2.6 智能诊断系统推理机应用实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实现 |
4.1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诊断与消除决策知识 |
4.2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结构 |
4.2.1 数据接收及处理 |
4.2.2 软件结构 |
4.3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应用 |
4.3.1 模糊关系矩阵确定 |
4.3.2 权矩阵的确定 |
4.3.3 专家可信度矩阵 |
4.3.4 优先级权矩阵 |
4.3.5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推理实例 |
4.3.6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实现 |
4.3.7 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应用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9)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试验台架与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课题的选择及意义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台架评价方法 |
2.1 6DL1-30柴油机1000小时额定功率台架试验 |
2.2 6DL1-30柴油机1000小时热冲击台架试验 |
2.3 6DL1-30柴油机可靠性道路试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试验台架建立 |
3.1 试验台架 |
3.2 试验条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台架试验评价 |
4.1 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实际对比试验 |
4.2 Cat 1K台架与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台架试验比较 |
4.3 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台架重复性试验 |
4.4 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台架区分性 |
4.5 CF-4 5W/40(公司A)试验油的道路试验与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台架试验结果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 谢 |
四、运输用发动机机油系统的滤清(论文参考文献)
- [1]超低粘度发动机油润滑风险研究[D]. 贾鹏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2]柴油机润滑系统关键部件对系统工作压力的影响研究[D]. 叶祎. 湖南大学, 2020(08)
- [3]船用天然气发动机转速控制器设计研究[D]. 胡星睿.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4]浅谈滤清系统在推土机发动机中的应用及选择[J]. 金丹,林腾,韩应飞. 内燃机与配件, 2018(17)
- [5]基于系统工程的B12商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研究与分析[D]. 朱志国.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6]某机车中速柴油机润滑系统一维模拟计算[D]. 周陆远.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8)
- [7]某16缸柴油机润滑系统的模拟与优化[D]. 孟令军.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9)
- [8]车用柴油机冷启动过程异常状况智能诊断系统及应用研究[D]. 刘湘玲. 湖南大学, 2007(04)
- [9]重型车用柴油机机油试验台架与评价方法研究[D]. 桃春生. 吉林大学, 2006(05)
- [10]燃气轮牵引的回顾和展望[J]. В.С.Коссов,Э.И.Нестеров,顾永麟. 国外内燃机车,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