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事业单位贷款的风险点与难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锐杰[1](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吕静敏[3](2021)在《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住房公积金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住有所居。但是,公积金在运行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归集风险、提取风险、贷款风险、资金流动风险和信息风险,这些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对住房公积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有些运行风险是致命的。这些存在或潜在的运行风险不同程度的桎梏着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影响了公积金的正常管理和运行,对缴存职工的权利造成了威胁,对缴存职工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损失。自去年新冠疫情从我国武汉大面积爆发后,国内企业受到严重打击,特别是中微小企业不得不面对停产停工的问题,对部分企业来说发放职工工资都成了问题,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交无疑也成了企业的一大负担,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废除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意见。我国经济学家黄奇帆表示,目前的公积金利用率不高,如果直接取消掉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格力集团董明珠也表示了赞同。住房公积金作为职工的一大社会“福利”,它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职工收入,更缓解职工在住房方面的压力,如果被取消会对有住房需求的很大一部分工作者来说,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目前,中国有近1.5亿公积金缴存者,如果住房公积金处理不好运行中的风险就会给广大缴存职工带来损失,更有可能波及住房体系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笔者工作十余年的西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研究对象。根据西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归集部对2020年缴存职工和缴存资金的统计,中心归集主要辐射西宁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分省属企业和西宁辖区私营企业,共有22万职工缴纳公积金,累计资金达到337.33亿元,在如此庞大资金面前,如何防范和应对住房公积金在运行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保证所有资金安全、可靠的运行及发挥相应作用就成了西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通过对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的研究,提出一些降低或减少运行风险产生的办法,从而确保和助推西宁住房公积金安全、平稳运行。
张涛[4](2021)在《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已经逐渐进入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时期,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加之疫情突发,实体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较大压力以及严峻挑战。疫情爆发之后,企业不良资产加速显现,加之金融监管趋严,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管理压力愈发增大。不良资产行业具有经济调节作用,在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宏观环境下,以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运营中也面临较大的风险。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要全面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完善、优化内部控制建设,以及切实贯彻执行内部控制的制度要求,才能确保稳健经营,在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也能促进资产管理公司落实风险管理目标、合规目标,在日常经营中有效防范风险,实现资产价值的提升。本文以B资产管理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现状,梳理了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的业务流程以及关键风险点,再将其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的执行现状,结合具体不良资产重组项目案例综合分析其开展不良资产重组业务过程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两个维度剖析问题的成因,最后对应提出优化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的建议和具体实施路径。本研究成果将有助于B资产管理公司梳理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为加强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旨在根据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开展现状,对其不良资产重组业务的内部控制进行优化,以期能在今后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开展过程中有效预防风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促进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更好地发展。同时,也给其他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对照参考。
杨美青[5](2020)在《H高校资产出租内部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我国愈加重视教育并且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从而促使国家加大对高校的投资,一方面为了全面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学校科研成果顺利完成。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得到基本保证后,某些高校部分资产却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这导致我国高校国有资产利用率偏低。2012年教育部提出我国高校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综合管理、教育部监督管理、高校具体管理”的管理体制,这赋予了高校管理国有资产很高的自主性。高校可按照规定将其管理的闲置国有资产通过出租出借等方式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其盈利收人一面可为高校提供教育资金,另一面有利于实现我国高校国有资产利用率最大化的目标。但我国暂时没有健全的高校资产出租管理体系,在出租过程中有违规行为发生,且由于高校众多和资产种类多、总量大的特征,监管也存在较大的阻力。这不仅无法保障高校的合理收益,而且严重危害了国有资产的完整、安全与合理保值增值。所以全面实施高校国有资产出租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保障高校经营收益、保证高校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及合理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现状,加快完善和优化高校资产出租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但丰富了内部控制理论,而且也确保了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的有效性,还保证了高校资产安全完整与合理增值保值,防止高校资产收益流失等。本文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操作指南》等规范性文件,以H高校国有资产出租内部控制为例,对其资产出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在高校资产出租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资产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出租流程不规范存在违规、监管不到位等。在研究基础上,本文为H高校构建了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资产出租内部控制流程,提出了加强资产出租内部控制工作的改进建议:健全资产出租制度、实行归口管理、明确责任主体、规范资产出租环节管理、加强资产出租监管、实行绩效考评、采用委托管理模式等。
杨韫韬[6](2020)在《基于结构性去杠杆视角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测度与处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其中防风险攻坚战之重难点为防范与控制金融风险,并决议将构建金融和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根据中国现有的房地产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高杠杆率与金融加杠杆引发的资产价格泡沫己成为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祸首之一的事实,本文探究如何将“结构性去杠杆”有机地和降房地产金融风险结合起来,产生良性连锁反应。构建房地产市场泡沫度指标体系,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量房地产市场泡沫度,再分析房地产金融风险对各部门的风险溢出效应和联动效应,再基于结构性去杠杆的视角分析如何通过四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降杆杠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虽然目前降杠杆的政策短期取向发生变化,“降杠杆”变为“稳杠杆”,但是我国总体杠杆率仍然在高位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未来在短期稳住杠杆率之后还需降低总体杠杆率的宏观政策方向不会改变。本文研究的意义正在于此,为我国降杠杆、防控金融风险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和建议。
姚秀文[7](2020)在《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医院属于社会公益性服务组织的范畴,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医院运行与发展的进程中,内部控制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医院在受到市场竞争、经济内容以及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其经营与管理受到了较大的阻碍,尤其是最近招采腐败、医疗事故、医疗资源滥用、医患矛盾激化、违规乱收费现象以及财务舞弊等事件大幅度增加的背景下,能够体现出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层面存在着机制制定不科学、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对此,综合、全面的来对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期望能够根据Y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策与建议,进而促进Y医院可持续发展与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给予一定的启发。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的概念与特征为基础,通过对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与归纳法以及案例分析法,来对公立Y医院的内部控制构体系建展开深入的剖析。首先,明确了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全面的整理与归纳了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尤其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国内外文献和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对公立Y医院当前的财务管理模式、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监督和内部控制评价五个方面系统梳理医院的现状并深入剖析原因。最后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将全面性、重要性的原则作为核心,基于业务层面、单位层面两个分支,在对Y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构建。另外,为了能够实现内部控制体系良好、有序的开展与实施,从内审、考核评价、医院文化和信息系统等方面来对保障措施进行了构建,进而发挥出内部控制体系在降低管理风险、预防贪污腐败、保障资产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张亚琳[8](2020)在《兰州市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深入推进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税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体现。税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部门,履行管理国家税收的职责,权力事项多,权力监管难,执法不规范甚至以税谋私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随着税收改革的不断推进,税收新政频出、执法环境更加复杂、执法风险日益突出,税务机关迫切需要以法治为根本遵循,构建起科学有效、系统规范、监督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和减少执法风险,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本文旨在政府内部控制和税收执法风险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理论入手,根据兰州市西固区税务局的基本情况和业务范围,阐述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在基层税务部门的实践探索和有效成果,通过实地查阅、案例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剖析兰州市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优秀经验,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总结出有利于改进兰州市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得出:兰州市西固区税务局在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实践中夯实了依法治税和规范执法的意识,优化了税收执法流程和效率,增强了风险认知和防控能力,但仍然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因此,本文探索如何在现有的实践基础上帮助基层税务部门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提出了加强税法学习与宣传、增强内控意识和内控理论学习、完善人员配置和激励机制、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内外部信息沟通和共享、建立综合治税体系等方面的对策,期望为我国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提供案例资源,为西固区税务局及其他基层税务部门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和减少执法风险,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税收治理能力,促进税收法治化提供参考性建议。
杜俊奇[9](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范海霞[10](2019)在《A农信社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如今的金融市场已经日趋完善,银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竞争也日趋激烈。要生存和发展,银行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效扩大业务范围和控制信贷风险。助力“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不断增长,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农信社的业务范围,更对我国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大部分小微企业受规模小、信用程度低、没有足够的抵押担保物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农信社为了规避风险,不乐意给一些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农信社亟需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小微信贷风险识别控制机制,通过小微信贷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取得合作共赢的实效。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国外学者长期以来对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内学者对小微信贷风险及控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阐述,概括总结出目前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的各种理论。其次,在对A农信社现状及小微信贷现状进行理论阐述论证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际调研法等方法,分析了A农信社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将A农信社小微信贷存在的风险分别概括为“借款人风险、内部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四个部分。再次,对A农信社小微信贷面临的四个风险点分别进行了识别评估,在经过识别评估的分析后,将各类小微信贷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最后,通过引入IPC技术,按照A农信社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对怎样控制小微企业信贷中的“借款人风险、内部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和法律风险”分别提出了风险控制对策。
二、对事业单位贷款的风险点与难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事业单位贷款的风险点与难点(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研究目的 |
●方法 |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结论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3)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的方法 |
三、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介绍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住房公积金的概念和特征 |
二、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
三、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理论介绍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互助理论 |
第三章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的现状 |
第一节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状况 |
一、西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概况 |
二、西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运作管理模式 |
三、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流程 |
四、西宁市住房公积金业务情况 |
第二节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中的风险类型 |
一、归集覆盖面低 |
二、住房公积金骗提风险 |
三、贷款不能偿还的风险 |
四、资金流动性不足风险 |
五、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
第三节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的主要做法 |
一、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
二、注重业务风险防范 |
三、加强内部控制 |
四、开办公转商贴息贷款业务 |
五、运用稽核内审制度 |
第四章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
一、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强 |
二、业务风险防范效果不佳 |
三、资金流动性不足 |
四、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 |
五、监管工作滞后 |
第三节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内部控制机制缺失和错位 |
二、业务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 |
三、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
四、非专业人员制约信息化建设 |
五、监管“浮在面上” |
第五章 国内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先进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强调风险控制型的上海式风险防范经验 |
第二节 突出制度化和规范化操作型的天津式风险防范经验 |
第三节 加强交叉印证型的常州式风险防范经验 |
第六章 有效防范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的对策 |
第一节 多举措多形式强化内部控制 |
一、多渠道培养风险防范理念 |
二、多方式加强内部控制 |
第二节 多层次全方位防范业务风险 |
一、提高归集覆盖率 |
二、放宽提取限制,建立惩罚机制 |
三、进一步强化贷前、贷中、贷后管理 |
第三节 建立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
一、建立三级预警机制 |
二、建立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
第四节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
第五节 有效发挥监管部门职能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现状 |
1.2.2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案例分析法 |
1.4.2 文献分析法 |
1.5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概念 |
2.1.2 不良资产的概念 |
2.1.3 不良资产重组的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内部控制理论 |
2.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3 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1 B资产管理公司概况 |
3.1.1 B资产管理公司简介 |
3.1.2 B资产管理公司组织机构设置 |
3.2 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情况 |
3.2.1 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职责分配 |
3.2.2 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交易结构 |
3.3 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流程及关键风险点 |
3.3.1 投前环节的业务流程及关键风险点 |
3.3.2 投中环节的业务流程及关键风险点 |
3.3.3 投后环节的业务流程及关键风险点 |
4 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1 组织机构权责分配不合理 |
4.1.2 尽职调查不充分 |
4.1.3 项目风险评估不完善 |
4.1.4 投后管理工作松懈 |
4.1.5 内部监督执行乏力 |
4.2 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
4.2.2 控制活动贯彻执行力度不够 |
4.2.3 缺少差异化的客户风险评估机制 |
4.2.4 投后管理资源分配较少 |
4.2.5 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 |
5 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议 |
5.1 健全内部控制环境基础 |
5.1.1 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
5.1.2 清晰划分组织权责 |
5.1.3 梳理业务控制活动 |
5.2 完善客户准入制度建设 |
5.2.1 设置白名单客户库 |
5.2.2 改进客户评级指标 |
5.2.3 严格执行双重尽职调查 |
5.3 做实风险评估工作 |
5.3.1 细化风险评估标准 |
5.3.2 全面审查授信执行 |
5.4 加强投后管理控制力度 |
5.4.1 明确投后检查频次 |
5.4.2 投后管理专职化 |
5.5 重视内部审计职能 |
5.5.1 垂直管理内部审计机构 |
5.5.2 完善内部审计部门职责 |
5.5.3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5)H高校资产出租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的研究 |
1.2.2 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目的及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5.2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第二章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及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
2.1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2.1.1 高校资产出租类别及其属性分析 |
2.1.2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规范与内容 |
2.1.3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特征 |
2.1.4 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相关理论 |
2.2 高校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基础 |
2.2.1 高校内部控制概念 |
2.2.2 高校内部控制内容与目标 |
2.2.3 高校内部控制方法 |
2.2.4 高校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流程 |
第三章 H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现状分析与内部控制构建 |
3.1 H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现状 |
3.1.1 H高校资产出租内容与管理 |
3.1.2 H高校资产出租管理缺失分析 |
3.2 H高校资产出租内部控制构建 |
3.2.1 资产出租业务范围与管理部门 |
3.2.2 资产出租内部控制目标 |
3.2.3 资产出租内部控制审批权限与办理职责 |
3.2.4 资产出租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描述与流程图绘制 |
3.2.5 业务风险点分析及其控制方法 |
3.2.6 相关制度与文件和不相容岗位提示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健全制度,建立资产出租管理机制 |
4.2 实行归口管理,明确资产出租业务部门与职责 |
4.3 规范资产出租各环节管理 |
4.4 加强资产出租监管 |
4.5 实施绩效考评,采用委托管理模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结构性去杠杆视角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测度与处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测度文献综述 |
二、杠杆率测度和分析研究文献综述 |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我国杠杆率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现状 |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现状及主要特征 |
一、融资成本高、渠道少和结构不合理导致的高房企债务 |
二、土地财政成为助涨房价地价的主要推手 |
三、市场情况区域分化严重时应贯彻落实因城施策 |
四、家庭金融资产分配不均导致的房屋供需错配和民生压力 |
第二节 杠杆率现状及主要特征 |
一、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 |
二、政府部门杠杆率 |
三、金融部门杠杆率 |
四、居民部门杠杆率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测度与分析 |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泡沫度的概念 |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指标与数据的选取 |
二、数据处理与检验 |
三、主成分分析 |
第三节 国内房地产市场2006—2019 泡沫度的测度 |
第四节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一、房地产市场泡沫度与三类非金融企业多元线性回归 |
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 |
三、多元线性回归 |
四、房地产泡沫度与各部门杠杆率多元线性回归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结构性去杠杆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点分析 |
第一节 房地产企业部门风险点 |
第二节 居民部门风险点 |
第三节 金融部门风险点 |
第四节 政府部门风险点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严控房企信贷融资风险,促进投资环境优化 |
二、引导居民理性消费,防范居民债务风险暴露 |
三、运用区块链技术治理隐性债务,促进地方政府降杠杆 |
四、完善房地产信贷政策,优化银行经营与信贷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附表 房地产市场泡沫测度指标来源 |
致谢 |
(7)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研究创新 |
第2章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行政事业单位的定义 |
2.1.2 公立医院的定义 |
2.1.3 内部控制的定义 |
2.2 理论基础 |
2.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 |
2.2.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
2.2.3 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理论 |
第3章 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公立Y医院简介 |
3.2 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
3.2.1 公立Y医院现行财务管理模式 |
3.2.2 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环境 |
3.2.3 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活动 |
3.2.4 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监督 |
3.2.5 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评估 |
3.3 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权责划分不明 |
3.3.2 考核机制不合理 |
3.3.3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
3.3.4 风险意识淡薄,内审没有发挥实效,风险评估匮乏 |
3.3.5 信息化建设落后 |
第4章 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方案 |
4.1 构建原则和目标 |
4.1.1 构建原则 |
4.1.2 构建目标 |
4.2 控制方法 |
4.2.1 预算控制 |
4.2.2 内部审批控制 |
4.2.3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
4.3 医院层面内部控制构建 |
4.3.1 人员控制 |
4.3.2 制度控制 |
4.3.3 流程控制 |
4.3.4 职责控制 |
4.4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构建 |
4.4.1 预算业务控制 |
4.4.2 收支业务控制 |
4.4.3 采购业务控制 |
4.4.4 资产控制 |
4.4.5 建设项目控制 |
4.4.6 合同控制 |
第5章 公立Y医院内控体系构建保障措施 |
5.1 建立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
5.2 建立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体系 |
5.3 加强宣传和专业技能培训 |
5.4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
5.5 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兰州市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内部控制 |
1.2.2 政府内部控制 |
1.2.3 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税收执法风险 |
2.1.1 税收执法与税收执法风险的内涵 |
2.1.2 税收执法风险的分类 |
2.1.3 税收执法风险的特征 |
2.1.4 引发税收执法风险需要承担的行政与法律后果 |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2.1 内部控制的内涵 |
2.2.2 内部控制的目标 |
2.2.3 内部控制的原则 |
2.2.4 内部控制的要素 |
2.3 政府内部控制 |
2.3.1 政府内部控制的内涵 |
2.3.2 政府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 |
2.3.3 政府内部控制的要素体系 |
2.4 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
2.4.1 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内涵 |
2.4.2 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 |
2.4.3 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要素基本框架 |
第三章 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现状 |
3.1 西固区税务局基本情况 |
3.1.1 西固区税务局组织架构 |
3.1.2 西固区税务局主要业务职责 |
3.2 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
3.2.1 控制环境方面 |
3.2.2 风险评估方面 |
3.2.3 控制活动方面 |
3.2.4 信息与沟通方面 |
3.2.5 监督方面 |
3.3 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典型案例分析 |
3.4 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效果调查 |
3.4.1 依法治税和规范执法的意识得到提升 |
3.4.2 税收执法流程得到优化 |
3.4.3 风险认知和防控能力得到增强 |
第四章 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实施状况评价的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4.2 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2.1 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2 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3 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4 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5 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 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备 |
4.3.2 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
4.3.3 税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
4.3.4 人员配置与内控要求不符 |
4.3.5 执法风险意识不足 |
4.3.6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 |
4.3.7 缺乏外部支持和信息共享 |
4.3.8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五章 国内外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经验借鉴与启示 |
5.1 美国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经验 |
5.2 澳大利亚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经验 |
5.3 重庆市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经验 |
5.4 厦门市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经验 |
5.5 国内外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启示 |
第六章 完善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
6.1 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法学习宣传 |
6.2 增强内控意识和内控理论学习 |
6.3 完善人员配置和激励机制 |
6.4 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
6.5 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
6.6 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
6.7 加强内部信息沟通和共享 |
6.8 建立外部信息共享和综合治税体系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效果调查 |
附录 B “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实施状况评价”调查访谈提纲(领导班子、部门领导适用) |
附录 C “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实施状况评价”调查访谈提纲(非领导人员适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一)实践意义 |
(二)理论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
(二)国外研究状况 |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实证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五、内容与框架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本文创新之处 |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
(二)“党外”的概念 |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
(四)选好选准主委。 |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
(一)政治优势 |
(二)智力资源优势 |
(三)利益表达优势 |
(四)社会活动优势 |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
(一)建国初期 |
(二)改革开放初期 |
(三)新时期 |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
一、内部监督内容 |
二、内部监督实践 |
三、内部监督成效 |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
一、制度基础 |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
二、法理依据 |
(一)根本法依据 |
(二)专门法依据 |
(三)行业法依据 |
(四)有关法规依据 |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
(一)宗教界 |
(二)工商联 |
(三)村委会 |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
(一)内外监督不力 |
(二)外部环境影响 |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
(一)统领推进作用 |
(二)警示威慑作用 |
(三)法治保障作用 |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二、坚持问题导向 |
三、坚持立体监督 |
四、坚持务实管用 |
五、坚持理论创新 |
六、坚持用权公开 |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
三、谈心谈话机制 |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
五、廉政诫勉机制 |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
后记 |
(10)A农信社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路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径 |
2 农信社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理论概述 |
2.1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
2.1.1 小微企业的界定 |
2.1.2 小微企业的主要特点 |
2.2 小微信贷风险的内容及特征 |
2.2.1 小微信贷风险的内容 |
2.2.2 小微信贷风险的特征 |
2.3 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的概念及体系 |
2.3.1 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的概念 |
2.3.2 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的体系 |
2.4 信贷风险的相关理论 |
2.4.1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A农信社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现状 |
3.1 A农信社简介 |
3.1.1 A农信社简介 |
3.1.2 A农信社小微信贷业务简介 |
3.2 A农信社小微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及贷款流程 |
3.2.1 A农信社小微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 |
3.2.2 A农信社小微金融事业部流程介绍 |
3.3 A农信社小微信贷风险内控制度 |
3.4 A农信社小微金融事业部贷款风险分类情况及问题 |
3.4.1 A农信社小微金融事业部贷款风险分类情况 |
3.4.2 A农信社小微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
4 A农信社小微信贷风险识别与评估 |
4.1 小微信贷风险的识别 |
4.1.1 借款人风险的识别 |
4.1.2 小微信贷内部风险的识别 |
4.1.3 小微信贷外部环境风险的识别 |
4.1.4 小微信贷法律风险的识别 |
4.2 农信社小微信贷风险的评估 |
4.2.1 小微信贷风险评估的过程 |
4.2.2 小微信贷风险评估结果 |
5 A农信社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
5.1 借款人风险控制 |
5.1.1 借款人财务风险控制 |
5.1.2 借款人非财务风险控制 |
5.2 A农信社内部风险控制 |
5.2.1 员工素质控制 |
5.2.2 管理方式控制 |
5.2.3 制度执行控制 |
5.2.4 系统风险控制 |
5.3 外部环境风险控制 |
5.4 法律风险控制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四、对事业单位贷款的风险点与难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研究[D]. 吕静敏.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4]B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张涛.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5]H高校资产出租内部控制研究[D]. 杨美青. 河北大学, 2020(10)
- [6]基于结构性去杠杆视角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测度与处置分析[D]. 杨韫韬.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020(08)
- [7]公立Y医院内部控制构建研究[D]. 姚秀文. 南昌大学, 2020(01)
- [8]兰州市西固区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研究[D]. 张亚琳. 兰州大学, 2020(01)
- [9]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10]A农信社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研究[D]. 范海霞.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内部控制论文; 不良资产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论文; 管理控制论文; 税收原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