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杜丽斐[1](2021)在《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子航[2](2021)在《深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强调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现行的考核标准更多的是倾向于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和应对实际问题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也明确指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化学学科素养。”这意味着新的教育目标是一个更加苛刻、更具高度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开始一段革命性的改革。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其能给予学生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而创新实验的出现能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将实验教学真正的融入基础教学当中。本研究将以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对教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性设计,以更好地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研究目的和实际教学情况,确定本文基本研究思路。(2)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进行分析,提取出其核心思想,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最终依据各项结论构建出创新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3)对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实验进行统计分析,选取“焰色试验”和“示温实验”依据上述核心要素进行创新改进,同时利用“食品自热包”设计创新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法对三个实验进行实验验证,以保证其安全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4)依据“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实验教学基本程序的构建,完成创新实验教学思路的设计。(5)利用平行组实验对创新实验进行实施效果分析,最终完成创新实验实施意义的总结。教学实践证明实验创新设计能有效深化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1)创新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有效打破学生对化学实验较为固化的认识,从根本上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打开了大门。(2)创新改进实验更加简约、绿色、易实施,在给学生传递绿色化学思想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教学实施难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实验探究过程的机会,促使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3)整体创新实验探究步骤需严格执行,稍有差错就很可能造成结果差之千里,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提升极具效果。(4)通过后测成绩差异分析发现创新实验在学生探究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上具有更好的效果,实验班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并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合理运用,在满足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条件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张冠群[3](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实用的一门学科,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密切联系,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大气化学等学科可涉及到新能源、高分子材料、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医药卫生等多个行业,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发展的需要对化学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中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五个维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提供理论指导。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化学实验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化学理论、化学实践与化学问题之间联系的认识,化学实验教学对发展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极其重要。本研究在学习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自主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案例,旨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探究实验教学模式与化学核心素养相结合的具体方案。本文运用多种方法结合研究。第一是文献研究法,在学习国内外核心素养、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状况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触类旁通,确定研究课题,为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第二是案例研究法,基于相关学习理论设计教学案例并付诸教学实践,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第三是访谈调查法,通过对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单独谈话,了解学生感受、实习教师意见等,为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提供论据。本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叙述选题缘由,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对“核心素养”、“实验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阐述,为下一阶段核心概念界定作知识筹备。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介绍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三大学习理论的内涵,为下一阶段开展教学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本研究在延安市宝塔中学高二年级选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以高二(14)班为实验班,采用基于核心素养的的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内容为:《烷烃的性质》、《烷烃与烯烃的鉴别》、《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高二(24)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课堂模式。第四部分是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概括。通过教师访谈分析、学生访谈分析、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学生测评成绩检验等方法,呈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成果。本研究结论主要有:(1)从统计调查分析看,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实验教学研究是有必要的。(2)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讲授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3)从教学反馈结果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4)从测评试卷统计分析看,实验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且优于对照班学生发展情况。第五部分是总结和未来展望。针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反思不足,对将来的教学研究进行展望。
孙静[4](2021)在《探究式实验在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以鲁科版必修第一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们国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修改,遵循了党的十九大的要求,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体现出了我们国家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素养为本”。在”素养为本”的要求下,各个地方、各个阶段的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探究式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当前大环境下的考试也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探究水平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研究针对探究式实验教学在高一必修第一册展开实践研究,研究探究式实验在高中阶段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素养的重要作用。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比探究式实验教学和核心素养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所涉及到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建构主义、“做中学”理论、人本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课程和实践安排,在高一年级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例如:电解质的条件、亚铁盐和铁盐的性质、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等等。在对照班针对同一内容按照原有计划进行教学。在实践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通过期末成绩与入学成绩的对比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与评价。实践研究表明,在期末考试中,实验班的学生在探究性和创新性题目上明显丢分较少,而对照班的学生则丢分较多。通过前后两次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对比,实验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显着提高,而对照班的学生则无明显变化。这个结果说明,探究式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让学生多进行探究式实验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成绩,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希望本次研究能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化学,为化学事业做出贡献。
高志标[5](2021)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聚焦热点,它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本质体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学科教材编写所遵循的“以素养为本”的育人理念。自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上将“绿色化”提出以来,“绿色化”环境、“绿色化”生活和“绿色化”生产等问题获得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是化学学科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从传统的“以学科知识教授为中心”转型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而在已报道的实践文献中尚缺乏系统的相关策略梳理。本课题将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分析实验“绿色化”的基本特征、育人功能,梳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绿色化”的理论关系,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模型,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具体策略。本课题主要内容由六个章节组成,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一是阐述选题的背景,二是分析相关研究现状,旨在阐明选择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指出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研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最后梳理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研究的理论依据。本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研究概念的界定,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等概念进行理论阐述。二是理论基础,主要是论述建构主义理论,STSE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实验“绿色化”的教学策略启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调查。本章主要是确定访谈对象,明确访谈目的,编制访谈提纲,分析访谈结果。第四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本章主要是撰写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第五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案例研究。本章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列举实验“绿色化”案例并进行分析。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本章主要强调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研究的总结,从教学策略实施的意义、效果及发展方向做了相应的阐述。
杜文利[6](2021)在《核心素养背景下2016-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谈到了化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学习与社会化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五大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微观世界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变化特征、把握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联系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研究、创新与社会责任意识等。因此,可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学生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分析及复习有着不同于大量练题这一传统做法的新要求。高考化学实验题对学生的考察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化学物质变化形态认识等知识层面的内容,社会主义国家人才的培养也需要重视学生探究与推理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同时,高考对情境的重视程度很高,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复习高考化学实验题时充分结合学生生活情境进行思考。全文共分为六章进行论述。第1章,绪论。通过文献研究我国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复习研究的现状和我国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核心素养分析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2章,论文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概念的阐述。首先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对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从而为近五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分析及复习提供思想层面的指导。第3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水平进行了划分,这是对学生核心素养习得程度的衡量,因此可运用这些标准对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水平、学生学习所达成的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衡量。重在运用五大化学核心素养纵向和每个素养对应四个不同的水平横向对近五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实验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第4章,首先总结出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八大原则,分别是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直观性、探究性、时效性、绿色化、趣味性;其次提出了重视“双基”教学、运用好科学探究这一手段、组建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然后提出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与同类学校的交流以及采取“一帮一”模式等措施提升教师实验题教学能力等方式提高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的策略;接下来总结了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策略和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的策略;最后笔者结合前文所研究经验设计了化学实验题分析与复习相关的教案用以佐证研究成果。第5章,总结与反思。高考化学实验题主要体现化学核心素养是“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主要涉及到三个水平,分别是:水平一、学生能根据题中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观察并记录现象,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水平二、学生能根据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并根据假设进行设计实验,组装实验仪器,完成实验中的操作;水平三、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根据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当前化学实验的核心素养的研究才起步,笔者的由于时间局限性,以及自身的精力有限,因此提出的方法和策略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
隋苗苗[7](2021)在《农村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文中认为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强调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化学学科知识,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思维体系和价值观念,迁移应用到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中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广大教育学者一直以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经查阅大量资料发现,目前关于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数不胜数,但其中针对五大核心素养中某一方面开展的研究较少,能针对具体学校开展素养培养现状调查研究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适应学情的教学建议的研究少之又少。利用文献法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对该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依据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创新意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所选取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学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调查,并用数据分析法为调查结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农村地区高中教学硬件设施有待完善,部分教师应试思想固化,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具体的方法,多数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较差同时缺少一定的创新意识。学校、教师、学生自身需做出相应的改进。针对调查结果,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STSE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开展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教学相关具体建议并验证其有效性,符合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对农村高中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徐睿[8](2021)在《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整合信息网络技术、发挥各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广受关注已成趋势。综合实验室建设的研究可以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体验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文基于“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的研究在现状调查基础上,总结已有实验室建设的相关经验,针对上海市科学学习领域与技术学习领域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课程开发和教学应用展开了研究。本研究目标:(1)调查中小学科学与技术学习实验室现状;(2)开发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路径;(3)打造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4)采取行动研究方法在D、Z小学、F初中、H高中开展配套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在“建设-使用-反馈-调整”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将综合实验室建设、配套课程开发、综合实验室应用有机整合,以真实教学需求促进实验室建设,以实验室功能推动课程开发和教学应用,形成良性循环。(5)建设成功一批综合实验室样例,开发、积累一批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且在应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本论文由七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并提出研究设计方案。第二章介绍调查研究开展情况,对中小学科学与技术领域实验室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四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介绍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第五章从课程要素、开发思路、课程类型、课程开设实例四个角度介绍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建设的研究情况。第六章从行动研究的四个阶段介绍综合实验室环境带来的教学变革。第七章简述本研究结论、创新及对未来展望。
霍静[9](2021)在《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我国职前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文献表明,科学实验能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与科学技能,是学生智力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培养的重要载体;生物职前教师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在中学成功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已经相继开设了与中学实验教学相关的课程,但尚无关于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明确的指标体系不仅是评价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更是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具备实验教学能力的目标和依据。本研究共有三个主要的内容,(1)通过调查中学生物教师在实验开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培养生物职前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提供方向;(2)根据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建指标体系的要求,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进行修订,经在职教师、职前教师的问卷验证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结合构建的指标体系,探寻《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训练》的课程形式和内容,检验该课程形式对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要求标准的培养效果。研究的具体结果如下:1.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初中50个实验中只有7个,高中33个实验中只有5个实验的开出率超过50%。实验开出率的高低与实验的类型没有明显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越早,开出率就越高。2.以构建“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作为切入点,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初拟出一份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的框架,经过2轮专家咨询和论证,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在职教师和职前教师对该指标体系的重要性评价,结合AMOS结构模型检测,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建立了具有6个潜变量,17个可观察变量及其具体评分标准的指标体系。并利用专家权重赋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通过调查职前和在职教师对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认同度,发现职前和在职教师均高度认同实验在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中学生物教师普遍愿意投入精力开展实验教学,但由于教师缺少开出实验的基本能力,导致实验开出率低。急需进一步探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3.根据构建的“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结合教师学科知识(PCK)理论的指导,探寻了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课程开设基本形式,并在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了《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训练》的选修课程,明确课程前、中、后,各阶段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并利用相关问卷,追踪了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变化。进一步调查了课程教学的几个阶段对提升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作用,结果显示该课程开设的模式需要完整实施,才能有效提升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的能力,缺少其中的任一阶段,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将构建的指标体系用于学生自评,发现学生自评的结果与教师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在生物课程改革不断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在生物职前教师的培养中开设一门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生物职前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实际的困难。
靳佩[10](2020)在《基于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节约意识。本论文借助石嘴山市每年一度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说课比赛的平台,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研究,找出目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公开的文献,精选出有关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内容,从而归纳整理出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原则。对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并且通过笔者进行的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探究,逐步完善改进方法,最终确定了初中化学几个重要实验的改进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改进后的实验的价值和功能,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成功率、简化实验操作、易于学生观察和提高课堂实验教学效率的目的,实现学生认识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际,通过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师生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线中挖掘自己的潜能,进而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尝试在具体的案例实践中得出能为初三一线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本文共通过五个部分来阐述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的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简要归纳了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支撑,界定了与本课题有关的两个重点概念:化学实验和实验改进,并且介绍了对现行人教版化学实验进行改进的主要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根据任教地区学校数年的一线化学教学经验,结合对部分教师的访谈、了解,对九年级化学实验基本情况进行反思和分析。第四部分:介绍实验改进创新的基本原则,对人教版初中化学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并展示了实验改进与教学整合的实践案例。第五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二、改革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革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2)深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2 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 |
1.1.3 化学实验创新改进为研究热点和重点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1.4.2 国内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1.4.3 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相关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1.5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统计 |
1.6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化学实验 |
2.1.2 “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
2.1.3 创新设计 |
2.2 理论依据 |
2.2.1 多元智力理论 |
2.2.2 活动课程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
第3章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分析 |
3.1 化学实验创新设计需求分析 |
3.1.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分析 |
3.1.2 其他化学核心素养分析 |
3.1.3 学生需求及实际教学需求分析 |
3.2 创新实验设计理念 |
3.2.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实验设计理念 |
3.2.2 实验设计理念的其他要素 |
3.3 创新实验的选择 |
第4章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案例 |
4.1 焰色试验创新改进 |
4.1.1 教材实验重现 |
4.1.2 教材实验分析 |
4.1.3 实验创新设计 |
4.2 Ba(OH)_2晶体与NH_4Cl吸热实验创新改进 |
4.2.1 教材实验重现 |
4.2.2 教材实验分析 |
4.2.3 实验创新设计 |
4.3 食品自加热装置成分探究实验创新设计 |
4.3.1 实验设计目的 |
4.3.2 实验设计理念 |
4.3.3 实验原理 |
4.3.4 实验设计思路 |
4.3.5 实验案例 |
4.4 创新实验教学思路 |
4.4.1 焰色试验教学思路 |
4.4.2 Ba(OH)_2晶体与NH_4Cl吸热实验教学思路 |
4.4.3 自热包成分探究实验教学思路 |
第5章 创新实验教学实施研究 |
5.1 教学实践对象 |
5.2 教学实践过程 |
5.3 研究结果 |
5.3.1 后测结果分析与结论 |
5.3.2 研究结果分析 |
5.3.3 研究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1.1.2 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
1.1.3 化学实验在高中教学中应用现状 |
1.1.4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2 实验教学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访谈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案例研究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设计 |
3.1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
3.2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
3.2.1 科学性原则 |
3.2.2 启发性原则 |
3.2.3 可行性原则 |
3.3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框架 |
3.4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 |
3.4.1 研究对象分析 |
3.4.2 基于核心素养的“烷烃的性质”案例 |
3.4.3 基于核心素养的“烷烃与烯烃的鉴别”的教学案例 |
3.4.4 基于核心素养的“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教学案例 |
3.5 对照班级传统课堂教学设计 |
3.6 调查问卷设计 |
3.7 测评试卷设计 |
第四章 研究数据分析与结果 |
4.1 学生测评试卷分析 |
4.2 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分析 |
4.3 教师访谈分析 |
4.4 调查问卷分析 |
4.5 学生访谈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探究式实验在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以鲁科版必修第一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依据 |
1.1.2 实践依据 |
1.1.3 学科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1.1 化学实验教学的理论研究 |
1.4.1.2 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
1.4.1.3 探究式实验教学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2.1 化学实验教学的理论研究 |
1.4.2.2 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
1.4.2.3 探究式实验教学 |
1.5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方法 |
1.5.3.1 文献法 |
1.5.3.2 问卷调查法 |
1.5.3.3 访谈法 |
1.5.3.4 案例分析法 |
1.5.3.5 教育实验法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化学核心素养 |
2.1.3 探究式化学实验 |
2.1.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
2.2 相关理论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做中学”理论 |
2.2.3 人本主义理论 |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 前期准备 |
3.1 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分析 |
3.1.1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3.1.2 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
3.2 化学探究式实验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
3.2.1 化学探究式实验现状调查与分析 |
3.2.1.1 调查目的 |
3.2.1.2 调查问卷 |
3.2.1.3 选取调查样本及问卷实施 |
3.2.1.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5 目前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2.2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
3.2.2.1 调查目的 |
3.2.2.2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
3.2.2.3 选取调查对象并实施 |
3.2.2.4 访谈及结果分析 |
3.2.2.5 调查结果分析 |
3.2.2.6 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总结 |
4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教学策略 |
4.1 创设真实情境 |
4.2 以学生为主体 |
5 教学实践 |
5.1 教学案例研究 |
5.1.1 案例1 电解质的电离 |
5.1.2 案例2 亚铁盐和铁盐 |
5.1.3 案例3 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
5.2 成果检验及具体分析 |
5.2.1 期末检测成果及分析 |
5.2.2 学生调查情况及分析 |
6 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5)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调查 |
3.1 访谈目的 |
3.2 访谈对象 |
3.3 访谈提纲 |
3.4 访谈内容及数据分析 |
第四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 |
4.1 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设计绿色实验 |
4.2 改进基础实验装置,贯穿绿色设计理念 |
4.3 丰富课外生活,开展绿色实践活动 |
4.4 融入项目式教学,跨学科交叉实验 |
五章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案例研究 |
5.1 结合教材,实验“绿色化”改进案例 |
5.2 依据课标,实验“绿色化”教学设计案例 |
5.3 案例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核心素养背景下2016-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重要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重要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第3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2016-2020 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与结论 |
3.1 2016-2020 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考查的核心素养要点分析 |
3.2 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总结 |
第4章 高考化学实验题复习策略与教学案例 |
4.1 化学实验复习优化的原则 |
4.2 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策略 |
4.3 提高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的策略 |
4.4 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策略 |
4.5 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的策略 |
4.6 教学设计:《化学平衡》 |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
5.1 全文总结 |
5.2 全文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农村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符合中国基本教育国策 |
(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强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 |
(三)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 |
(四)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数据分析法 |
五、研究内容与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化学核心素养 |
(三)科学探究 |
(四)创新意识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
(三)STSE教育理论 |
三、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水平要求 |
第3章 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现状调查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调查的对象 |
三、调查的内容 |
四、调查的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法 |
五、调查的实施 |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
(二)访谈调查的实施 |
六、调查的结果 |
(一)问卷调查结果 |
(二)访谈调查结果 |
第4章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现状 调查结果的分析 |
一、教师层面 |
(一)师资配备有待完善 |
(二)应试思想有待改变 |
(三)校本教研有待提升 |
二、学生自身 |
(一)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能力欠缺 |
(二)猜想缺少理论基础、质疑假设能力不高 |
(三)乐于参与实验、自主设计能力有待加强 |
(四)实验操作不达标、动手能力差 |
(五)归纳总结能力欠缺、方法有待指导 |
(六)乐于参与合作交流、表达能力有所欠缺 |
(七)不善于反思评价、主动性不高 |
(八)创新意识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
第5章 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
一、完善学校教学管理 |
(一)强化化学教学基础设施 |
(二)化学教学课时需符合《新课标》要求 |
(三)定期开展教研交流活动 |
二、优化教师队伍素养水平 |
(一)摆脱应试思想、明确教学目标 |
(二)厘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三)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实验教学 |
三、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 |
(一)培养学生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并质疑 |
(二)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储备、提高质疑假设验证能力 |
(三)多样化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思路和动手操作能力 |
(四)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
(五)合理发挥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总结反思能力 |
(六)重视探究活动开展、逐渐形成创新意识 |
四、教学效果反馈 |
(一)访谈调查实施 |
(二)访谈调查结果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一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二、实验室作为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
三、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过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小学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三、工具设计 |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二节 调查结果 |
一、实验室及配套情况 |
二、实验室教学使用情况 |
第三节 调查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 |
第一节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前提条件 |
一、实验安全 |
二、灵活匹配 |
三、便于学习 |
四、环境舒适 |
五、活动开放 |
第二节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重点突破 |
一、满足跨学科的实验需求 |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功能区 |
三、高度整合的信息化环境 |
四、丰富的数字化实验手段 |
五、整体规划的环境与资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实现路径 |
第一节 满足跨学科的实验需求 |
一、实验室的基础要求分析 |
二、可移动实验室环境的打造 |
三、实验室装备的功能 |
四、实验室器材的配备 |
第二节 灵活多样的教学功能区 |
一、综合实验室教学功能区的确定 |
二、综合实验室教学功能区的建设 |
第三节 高度整合的信息化环境 |
一、无线网络 |
二、无线投影 |
三、移动终端 |
四、视频系统 |
五、物联设备 |
第四节 丰富的数字化实验手段 |
一、根据数字化实验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配备 |
二、提升综合实验室数字化实验设备的配备效率 |
第五节 整体规划的环境与资源 |
一、实验环境的整体建设 |
二、实验室配套用房的整体规划 |
三、实验员的整体配备 |
四、综合实验室管理的配套跟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建设 |
第一节 课程要素 |
一、课程目标 |
二、课程内容 |
三、课程实施方式 |
四、课程评价 |
第二节 课程开发思路 |
一、从内容出发建设课程 |
二、从仪器配备出发建设课程 |
三、从环境支持出发建设课程 |
第三节 课程类型 |
一、替代式课程 |
二、主题式课程 |
三、系列式课程 |
第四节 课程开设实例 |
一、D小学课程开设实例 |
二、Z小学课程开设实例 |
三、F初中课程开设实例 |
四、H高中课程开设实例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综合实验室教学应用的行动研究 |
第一节 计划研究阶段 |
第二节 初步实践探索阶段 |
一、结合课内外教学实践,体现工程教育新思想 |
二、高度整合信息化环境,打开教学实践新天地 |
第三节 深入实践探索阶段 |
一、大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体现整合与学习进阶思想 |
二、功能区自由转场切换,促进教学过程适配与灵活 |
三、系列式课程教学实践,培养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 |
四、主题式课程教学实践,培养跨学科拓展应用思维 |
第四节 实施效果评价阶段 |
一、促进教师行为变化 |
二、促进学习方式变化 |
三、促进教研活动变化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校实验室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一、简历 |
二、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9)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职前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 |
1.1.2 职前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能力中的困境 |
1.1.3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课程的探索 |
1.1.4 生物职前教师亟待建立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指标 |
1.2 研究的概念界定 |
1.2.1 生物职前教师 |
1.2.2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能力 |
1.3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综述 |
1.3.1 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作用 |
1.3.2 实验教学能力评价的分类与构成 |
1.3.3 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理论基础 |
1.4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
1.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2 研究假设 |
1.5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设计 |
1.5.2 研究方法 |
2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 |
2.1 研究方法 |
2.1.1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和数量统计 |
2.1.2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的问卷设计 |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1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和数量统计结果 |
2.2.2 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
2.2.3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 |
2.3.1 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
2.3.2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
2.4 对研究的启示 |
2.4.1 提升教师实验准备和设计的能力 |
2.4.2 改进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
3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基本结构 |
3.1.2 研究方法 |
3.2 基于文献研究的指标体系初选 |
3.2.1 实验属性 |
3.2.2 教学属性 |
3.2.3 评价属性 |
3.2.4 评价量表的初选 |
3.3 基于专家咨询的指标体系初构 |
3.3.1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的统计分析 |
3.3.2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意见统计分析 |
3.3.3 指标体系初构小结 |
3.4 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与验证 |
3.4.1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2 指标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 |
3.4.3 综合分析与讨论 |
3.4.4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3.5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 |
3.5.1 指标权重分配数值分析 |
3.5.2 二级指标权重分配数值分析 |
3.5.3 指标权重的小结 |
3.6 实验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关系的研究 |
3.6.1 职前教师对实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认同度分析 |
3.6.2 在职教师对实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认同度分析 |
3.6.3 在职教师和职前教师对实验认同度的比较 |
4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实践教学研究 |
4.1 课程开设模式的探索 |
4.1.1 课程开设的形式 |
4.1.2 实验对象的选取和问卷调查的设计 |
4.1.3 研究结果 |
4.1.4 小结和问题 |
4.2 指标体系的效果评价 |
4.2.1 研究方法 |
4.2.2 学生自评问卷的基础信息统计 |
4.2.3 学生自评成绩与真实平时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
4.2.4 课程各阶段对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影响分析 |
4.3 实践教学的小结 |
4.3.1 课程前自主训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
4.3.2 试讲试做是提升能力的关键 |
4.3.3 课中和课后的情境创设是达成能力的保障 |
5.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 1 重庆中学生物实验开设情况统计表 |
附表 2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表 |
附录 |
附录1 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现状与存在困难调查问卷 |
附录2 问卷调查的咨询专家名单 |
附录3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4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5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6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7 指标体系相对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8 实验教学课程中的基本模式说明 |
附录9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基本情况调查问卷1 |
附录10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基本情况调查问卷2 |
附录11 课后教学能力评价问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及科研成果 |
(10)基于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5 研究的意义 |
2.理论支撑 |
2.1 素质教育理论 |
2.2 建构主义理论 |
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4 化学实验 |
2.5 实验改进 |
3.大武口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 |
3.1 学生实验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
3.2 实验内容编排的特点 |
3.3 基本实验目标分析 |
3.4 强化实验效果的措施 |
4.对人教版初中化学部分实验的改进 |
4.1 实验改进与创新需遵循的原则 |
4.2 实验改进与创新的途径和内容 |
4.3 实验改进创新与教学整合的教学案例 |
5.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改革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D]. 杜丽斐.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深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D]. 陈子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张冠群. 延安大学, 2021(11)
- [4]探究式实验在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以鲁科版必修第一册为例[D]. 孙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绿色化”教学策略研究[D]. 高志标.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6]核心素养背景下2016-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策略研究[D]. 杜文利. 西南大学, 2021(01)
- [7]农村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D]. 隋苗苗.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D]. 徐睿.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9]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霍静. 西南大学, 2021(01)
- [10]基于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研究[D]. 靳佩. 西南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