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腔镜恶性肿瘤术后穿刺孔转移瘤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龙渡[1](2021)在《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与开腹D2根治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胃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给我国卫生、经济系统造成了极大负担,胃癌治疗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腹腔镜手术自1994年由Kitano首次应用于胃癌以来,由于其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手术切口更加美观等优势在胃癌中得到了广泛开展,胃癌的外科治疗逐步进入了微创治疗的新时代。腹腔镜进行I期胃癌远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已经通过日本的JCOG0703和JCOG0912以及韩国的KLASS-01等研究得到了证实,这些研究的长期结果表明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应用于I期胃癌从肿瘤学角度是安全可行的。目前,I期胃癌的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已经被《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第5版所认可。然而,由于常规胃镜体检的普及度不高,我国大多数胃癌病例在确诊时已分期较晚。根据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2014-2017年的数据,我国进展期胃癌的比例高达80.3%,其中,局部进展期胃癌占70.5%。因此,针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日本的JLSSG0901研究从手术技术的角度证实了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可行,韩国的KLASS-02研究、我国的CLASS-01研究也证实了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的中长期疗效不亚于开腹手术。但目前有关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的研究主要以浆膜未受侵犯的T2-T3期病例为主,浆膜受侵犯的T4a期病例较少。浆膜受侵犯的病例分期晚,预后差,存在更高的肿瘤复发转移风险;而D2淋巴结清扫对于腹腔镜操作具有相当难度,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的彻底程度仍令人心存顾虑;此外也有观点认为腹腔镜操作和二氧化碳气腹的效应会增加肿瘤细胞向临近器官扩散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浆膜受侵的患者。因此,目前关于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开展的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较少,此类患者能否应用腹腔镜手术是当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关于腹腔镜与开腹D2根治术在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中临床疗效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胃癌患者中的适用范围,为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提供治疗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从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检索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对比开腹手术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5年总体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终点为5年无病生存率、术后恢复情况、复发情况等。从各项研究中提取相关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逆方差法计算连续变量的加权均数差、生存数据的HR值以及相应的95%CI,率的比值比以及相应的95%CI使用Mantel-Haenszel法计算,并绘制森林图,使用I2统计量来评价异质性。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行腹腔镜及开腹胃癌根治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胃腺癌,病理分期为p T4a N0-3b M0,年龄在18–80岁之间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或相关病史、术前接受了放化疗等其他治疗措施,行探查手术、非根治性手术或急诊手术以及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收集入组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随访截止至2019年12月。使用R 3.6.0 for windows软件中―Match It‖软件包对基线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使用IBM SPSS 25.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曲线使用Graph Pad Prism 8软件通过Kaplan-Meier方法绘制,采用log-rank法比较差异,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使用R 3.6.0 for windows软件中―forestplot‖软件包绘制亚组分析森林图。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通过x2检验比较差异;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Student’s t检验比较差异。P<0.05(双侧)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了本研究方案(KY201983)。结果荟萃分析共检索出2930篇文献,按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后共纳入5项研究。汇总结果表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开腹组,而手术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数量则与开腹手术组无明显差异。相较开腹组,腹腔镜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着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降低。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均无显着差异。3项研究均表明两组间无病生存率无显着差异;2项研究指出腹膜种植转移是最常见的复发转移类型,两组病例在复发转移类型及比例上无显着差异。回顾性研究共纳入90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7月,失访率14.0%。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上存在显着差异,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有334例病例,两组之间各基线情况较为均衡。匹配后,腹腔镜组相较开腹组出血量更少(121.3±35.0 vs.205.2±59.7 m L,P=0.000),手术时间更长(239.0±36.2 vs.212.2±35.8 min,P=0.000),而两组病例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之间未发现显着差异(31.7±8.0 vs.30.6±8.9,P=0.106)。腹腔镜组相较开腹组手术切口更短(6.5±3.6 vs 17.8±3.8 cm,P=0.000)、术后排气时间(3.2±1.1 vs.4.2±1.4天,P=0.000)、术后进食时间(3.0±1.0 vs.4.2±1.1天,P=0.000)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9±1.3 vs.3.3±1.5天,P=0.000)均较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着缩短(8.5±3.4 vs.10.0±3.8天,P=0.000)。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8.4%,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3%和21.6%(P=0.036),Clavien-Dindo III级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和3.9%(P=0.524),腹腔镜手术与更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有关(3.6%vs.7.2%,P=0.040)。年龄、BMI以及手术方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腹腔镜和开腹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9.3%和34.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6.4%和3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TNM分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之间的总体及无病生存均无显着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的大小和N分期以及胃切除范围是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手术方式则不是。亚组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ASA评分为3分的患者腹腔镜手术预后较好,而在其他亚组中,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无显着生存差异。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相较开腹手术后患者更倾向于接受辅助化疗(87.5%vs.82.8%,P=0.101);而年龄≥60岁的患者中接受化疗的差异更显着(82.1%vs.70.3%,P=0.037)。总体肿瘤复发率为47.9%,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复发率无显着差异(49.1%vs.46.7%,P=0.536)。两组的复发转移类型及比例也无显着差异。肿瘤大小、N分期以及手术切除范围是肿瘤种植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目前关于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关于两种手术方式长期预后的研究,仅有的少数研究也存在病例少、随访不充分等不足。2.本研究结果表明,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与开腹手术无显着差异,术中出血显着少于开腹手术,且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开腹手术,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3.本研究通过对所有病例5年以上的随访结果表明,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5年总体、无病生存率以及复发率均无显着差异,且复发类型相同。而对于6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手术可能因其微创优势使患者具有更好的化疗依从性,从而表现出生存优势。4.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相较开腹手术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本研究为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琪[2](2020)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外阴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与健康。近年来,由于HPV感染率的增加,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外阴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腹股沟淋巴结是其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外阴广泛性切除术+开放性腹股沟淋巴清扫术作为传统的外阴癌根治性手术,虽然有较好的减瘤效果,但术后较多的并发症(如腹股沟区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瘢痕挛缩、淋巴囊肿、淋巴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腹腔镜技术极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微创理念的理解加深,腹腔镜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例如二维视野致使术中解剖结构不立体,助手扶镜致使镜头不稳定等等;新近兴起的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打破了腹腔镜的局限性,其立体放大的三维术野使腹股沟狭窄深小的区域暴露更加清晰,灵活的内腕系统能更好地完成分离、缝合、打结等手术操作,因此成为了妇科微创手术新的选择,极大推动了妇科手术的发展。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在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但国内外有关机器人手术在外阴癌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仍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目的分析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广泛性外阴切除术+机器人或传统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58例外阴鳞癌患者(FIGO分期ⅠB~Ⅳ期)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7例行传统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每侧手术时间(完成一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间)、每侧出血量、每侧切除的腹股沟淋巴结数目、中转开腹情况、术中并发症(血管损伤),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下肢和切口相关并发症)、复发情况、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采用SPSS22.0软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预后。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BMI、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灶部位、合并症、术前淋巴结状态、术后辅助治疗、随访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中相关指标的比较: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机器人组每侧切除每侧腹股沟淋巴结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腹腔镜组[(96.95±22.96)vs(81.82±25.01)min,P=0.026],机器人组每侧出血量少于传统腹腔镜组[(13.67±6.16)vs(20.27±9.20)ml,P=0.005],机器人组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数目多于传统腹腔镜组[(10.06±3.73)vs(8.16±3.43)个,P=0.010]。(3)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机器人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传统腹腔镜组[(9.95±3.06)vs(13.00±4.44)d,P=0.015],两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出引流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4)复发情况及生存预后比较:机器人组随访(19.57±11.65)个月,传统腹腔镜组随访(23.95±16.19)个月,随访期间两组的复发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2.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出血少、切除的腹股沟淋巴结数目多,同时可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3.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腹腔镜相比,外阴鳞癌患者的短期复发率及生存预后相似。4.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外阴鳞癌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
杨签[3](2020)在《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中的治疗作用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及子宫体癌,但其病死率却占首位。早在2010年,美国癌症协会对女性各部位的新发癌症进行了统计调查,其数据显示女性卵巢癌的新发病例数位于第9位,但其病死率为第5位。由于卵巢女性盆腔内,且无特异症状,卵巢癌患者就诊时,早期卵巢癌诊断率仅占15%-20%,通过规范手术及治疗后,早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由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较低,80%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而晚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预后较差。据统计每年全世界约有20万名女性被诊断为卵巢癌,大概14万名女性因卵巢癌去世[1]。目前,在准确的疾病诊断及分期的基础上行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卵巢癌最标准的治疗方式,术后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由于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为第一次手术后的残留病灶体积,所以初次手术的彻底性和规范性对卵巢癌患者来说十分重要且意义重大。早期卵巢癌患者经过规范及彻底的手术和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2],因此,如何提高早期卵巢癌的诊断率以及确诊后的有效治疗手段是提高卵巢癌疗效的关键。近年来,腹腔镜手术(LPS)在卵巢癌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仍在许多方面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了个数据库,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万方数据库,CNKI。中文搜索词包括“卵巢癌”“腹腔镜”“疗效”“早期”。英文搜索词包括“Ovarian Neoplasm”、“Ovary Neoplasms”、“Ovary Cancer”、“Peritoneoscopes”、“Laparoscope”、“Laparotomies”“early stage”等,对上述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1990-01-01至2020-2-20。文献类型包括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综述、指南。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总淋巴结切除数量、输血病例数、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3年生存率、术中肿瘤破裂发生率、首次化疗间隔时间、分期上升。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均使用Stata11.0版软件进行分析。结论:最终筛选出37篇文献,纳入的37篇文献中共计2663名早期卵巢癌患者,均为腹腔镜与开腹进行早期卵巢癌的全面分期手术的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腹腔镜手术组1247例,开腹手术组1416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年龄、体质指数(BMI)或体质量、病理分期和病理分型具有可比性。比较了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总淋巴结切除数量、输血病例数、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3年生存率、术中肿瘤破裂发生率、化疗间隔时间、分期上升发生率。使用Stata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得出:LPS与LPT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MD=6.08,95%CI=-9.36~21.53,P=0.440)。LPS与LPT两组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MD=-177.69,95%CI=-231.33~-142.06,P=0.000),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LPS与LPT两组术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数量无统计学意义(MD=1.15,95%CI=-0.16~2.46,P=0.085)。LPS与LPT两组术中盆腔淋巴结切除数量无统计学意义(MD=1.90,95%CI=-0.58~4.38,P=0.133)。LPS与LPT两组术中总淋巴结切除数无统计学意义(MD=1.71,95%CI=-0.61~4.03,P=0.148)。LPS与LPT两组发生术中肿瘤破裂例数无统计学意义(OR=1.21,95%CI=0.69~2.12,P=0.514)。LPS与LPT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例数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56~1.84,P=0.956)。LPS与LPT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有统计学意义(OR=0.27,95%CI=0.20~0.36,P=0.000),且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开腹组。LPS与LPT两组需要输血人数有统计学意义(OR=0.19,95%CI=0.12~0.30,P=0.000),且腹腔镜组输血人数少于开腹组。LPS与LPT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有统计学意义(SMD=-1.75,95%CI=-2.12~-1.38,P=0.000),且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LPS与LPT两组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MD=-3.91,95%CI=-4.58~-3.24,P=0.000),且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LPS与LPT两组首次化疗间隔时间有统计学意义(MD=-3.21,95%CI=-4.29~-2.13,P=0.000),且腹腔镜组术后首次化疗时间短于开腹组。LPS与LPT两组中分期上升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48~1.28,P=0.312)。LPS与LPT两组复发有统计学意义(OR=0.71,95%CI=0.51~0.98,P=0.039),且LPS组复发病例少于LPT组。LPS与LPT两组间死亡无统计学意义(OR=1.00,95%CI=0.47~2.15,P=0.993)。LPS与LPT两组间3年生存率间无统计学意义(OR=0.83,95%CI=0.42~1.62,P=0.579)。
赖全友,彭伟,刘正才[4](2019)在《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争议与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胆囊癌占胆道系统肿瘤的80%~95%[1]。由于胆囊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且肿瘤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早期即有淋巴结与远处转移倾向[2],加之胆囊的特殊解剖学位置,容易侵犯肝脏及肝门部淋巴结等周围组织,因此多数病例发现时已属晚期[3]。胆囊癌患者总体预后很差。术前确诊或高度怀疑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9.2个月,而意外胆囊癌稍好,其中位生存期也只有26.5个月[4]。胆囊癌患者5年
施永康,牟一平,王元宇,钱振渊,金巍巍,姚海波,赵忠扩,许晓东,邵钦树[5](2019)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穿刺孔种植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穿刺孔种植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穿刺孔种植转移患者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3例腹壁穿刺孔种植转移瘤出现在术后6个月(含6个月),1例出现在术后10个月,1例出现在术后30个月。排除腹腔及远处转移,5例穿刺孔种植转移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和切口疝发生。随访截止时,2例已死亡,分别生存13和24个月;3例仍健在,随访最短7个月,最长19个月。结论 穿刺孔种植转移瘤位置表浅,手术切除肿瘤并不困难,对于无腹腔内和远处复发转移的患者,行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周鑫[6](2019)在《腹腔镜在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诊治中应用价值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妇科中心就诊的疑似晚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39例进行腹腔镜诊治(腹腔镜诊断-评估-临床决策-再评估),19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诊治流程如下:(1)腹腔镜检查,腹水细胞学检查、盆腔多点活组织检查及肿瘤组织基因测序;(2)腹腔镜下评估分期,同时进行PIV评分;(3)临床决策-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经腹或腹腔镜)、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经腹或腹腔镜)或其他治疗方法。比较分析治疗过程中两者诊断准确率、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腔镜诊疗组与开腹诊疗组在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腹腔镜诊疗组诊断准确率100%,开腹诊疗组术前诊断准确率78.9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诊疗组39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经腹腔镜下评估能行手术治疗(经腹腔镜或经腹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或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满意率为83.33%。开腹诊疗组19例患者中能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有10例,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满意率为52.63%。腹腔镜诊疗组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率高于开腹组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诊疗组与开腹诊疗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率、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清扫数量上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腹腔镜在经过选择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诊断、评估、治疗中有较明显优势,其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术中出血少、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经腹腔镜评估后实行的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及经新辅助化疗后实行的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率比传统开腹手术更高,但由于本研究研究样本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与论证。
张伟[7](2019)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近几年来冷冻消融技术在肝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中的应用经验已经趋于成熟,鉴于肾上腺具有独特的生理学功能,该技术对于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应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局麻下影像引导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技术体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麻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技术及方法保障冷冻消融能够成功实施,并依据相关标准分析了该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11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局麻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的肾上腺实体肿瘤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了 45例。术前均经两种及以上影像学检查方法(CT、超声、MRI、核医学)和实验室检查或者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实体肿瘤。45例肾上腺实体瘤中转移瘤31例,嗜铬细胞瘤8例,3例腺瘤,3例上腺皮质癌。使用的影像导引设备为Philips公司PQ6000螺旋CT,氩氦冷冻消融设备为以色列氩氦冷冻消融系统(Cryo-HitTM),使用的冷媒及热媒分别为:超高压氩气及氦气。所有操作在术前均获得患者本人及患者委托人的知情同意。为保障消融术的成功实施,对于富血供肿瘤术前尝试了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对于紧邻重要组织器官的实体肿瘤术中使用了水力分离技术。31例转移瘤消融术后随访至2018年6月或者至患者死亡。术后第1月、3月、6个月、12个月行增强CT或者MRI扫描,此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增强扫描,评估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生存期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于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术前给予应用α受体阻滞剂及扩容治疗,冷冻消融术中经桡动脉有创连续测压实时监测血压变化,应用α受体阻滞剂等控制阵发性高血压。研究成果本研究组45例患者冷冻消融治疗均获得顺利完成,无因术中血压不可控等其他原因而导致手术终止,未见与冷冻消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病例中有4例患者冷冻术前1-2周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有8例患者因肿瘤体积较大在术后3月内行第二次冷冻消融治疗,有3例患者因为瘤体紧邻小肠,在实施冷冻消融前使用了水力分离技术,根据肿瘤类型分别做统计和讨论分析,31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全部1年、3年、5年生存率累计结果分别为:83.9%、45.0%、30.0%。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连续动脉测压获得成功,术中应用α受体阻滞剂等控制高血压效果确切,冷冻治疗前后及复温过程中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技术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安全可行,创伤小,与外科治疗及影像引导的其他消融技术相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前及术中根据肿瘤的类型可实施多种技术保障手术成功。该技术对于不适宜或者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尤为适用。
裴有亮[8](2019)在《腹腔镜技术在肝细胞癌外科治疗中可行性的一系列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大肝癌行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时手术过程复杂,术中肝断面常显露不清,易导致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放。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过程中,我们应用肝脏悬吊技术来帮助肝断面显露,增加手术安全性。这种改良的肝脏悬吊技术通过金手指的辅助,在腹腔镜下从下腔静脉右侧通过并建立肝脏悬吊。本研究旨在介绍这种肝脏悬吊技术并探讨其在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39例大肝癌进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病人纳入本次研究。前27例没有使用肝脏悬吊技术(非悬吊组),后面12例都使用了肝脏悬吊技术(悬吊组)。这种肝脏悬吊技术在腹腔镜直视下沿下腔静脉右侧分离肝后隧道,金手指通过此隧道引导悬吊带从肝右静脉根部后方穿出建立肝脏悬吊系统。对两组病人的术中变量,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例如性别,年龄,肝脏功能,肝硬化等方面均相近。悬吊组和非悬吊组病人的肿瘤直径也相近(12.0 vs.12.6 cm,P=0.541),肿瘤超过10cm的分别有10例(83.3%)和20例(74.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693)。非悬吊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明显比悬吊组病人要长(415 vs.312 min,P<0.001)。非悬吊组病人术中的总出血量也明显更多(460 vs.200 ml,P<0.001),尤其是在肝实质离断过程中(300 vs.100 ml,P<0.001)。术中输血率也更高(55.6%vs.16.7%,P<0.001)。非悬吊组中有2例(7.4%)因术中大出血需要中转开放,而悬吊组中则没有病人需要中转(P=1.000)。术后两组病人整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75.0%vs.85.2%),但无明显差别(P=0.654)。术后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是反应性胸水,悬吊组和非悬吊组分别有8和15人出现术后出现胸水(66.7%vs.77.8%,P=693),每组各有3人需行胸腔穿刺抽液(25.0%vs.11.1%,P=0.348)。结论:腹腔镜下通过下腔静脉右侧入路可以很容易的建立肝后隧道,金手指可以快速的引导悬吊带穿过此隧道建立肝脏悬吊系统。腹腔镜下肝脏悬吊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腹腔镜右半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输血需求。目的:腔内和腔外Pringle法肝门阻断技术均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以减少术中出血。我们简化了腔内Pringle法并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收集我们中心肝癌病人腹腔镜肝切除病历资料,将我们简化的腔内Pringle法与腔外Pringle法进行比较,以评估腔内Pringle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708名肝细胞癌病人在我中心进行了腹腔镜肝切除。其中,457例进行了腹腔镜下Pringle法肝门阻断(PM组),251例未阻断肝门(非PM组)。在肝门阻断组中,166例采用腔外Pringle法(腔外PM组),291例采用简化的腔内Pringle法(腔内PM组)。通过比较各组病人的围手术期结果评估这种改良的腔内Pringle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与非PM组病人相比,PM组病人的肿瘤直径更大(4.5 vs.3.9 cm,P<0.001),肿瘤位于肝脏后上段的比例更高(32.4%vs.4.8%,P<0.001)以及更高比例的非解剖性肝切除(87.5%vs.38.2%,P<0.001)。腔外PM组和腔内PM组病人的肝门阻断次数和阻断时间均相近(1.9 vs.2.0,P=0.495;19.1 vs.19.9 min,P=0.295)。两亚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也相当。腔外PM组的中转开放率略高于腔内PM组,但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10.8%vs.8.9%,P=0.513)。PM组病人术后的转氨酶峰值水平高于非PM组,但腔内PM组和腔外PM组病人的术后转氨酶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结论:Pringle法肝门阻断最常应用于肿瘤直径较大,肿瘤位于肝脏后上段和非解剖性肝切除的病人。腔内和腔外Pringle法肝门阻断均可有效阻断入肝血流,但简化的腔内Pringle法不需要另外再在腹壁作穿刺孔或切口,并且不会干扰手术视野和腹腔镜器械操作,在减少腹壁创伤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目的:既往研究表明肝癌合并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但较少研究侧重腹腔镜肝切除在肝功能Child-B级肝细胞癌病人中的作用。我们回顾性收集近6年来我们中心收治的所有能够手术切除的Child-B级病人,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分析比较了开放和腹腔镜肝切除病人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和远期生存的差异。方法:2012年1月到2018年6月期间,总共有186例肝细胞癌病人术前肝功能分级为Child-B级。根据肝切除方式不同,我们将其分为开放组(n=145)和腹腔镜组(n=41)。我们采用卡钳值为0.05的倾向性得分匹配将两组病人进行1:1精确匹配,并分析比较手术方式对Child-B级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远期生存的影响。结果:未进行匹配前,开放组和腹腔镜组病人在年龄(50.9 vs.55.2岁,P=0.020),术前白细胞计数(5.1 vs.4.0×109/L,P=0.003),血小板计数(116.9 vs.79.2×109/L,P<0.001),门脉高压症比例(46.9%vs.73.2%,P=0004),肿瘤大小(8.1 vs.4.1 cm,P<0.001),大血管侵犯(24.8%vs.0,P<0.001)和中央型肿瘤位置(58.6%vs.78.0%,P=0.036)等方面存在着显着差异。1:1的精确配对后,每组各有32例纳入最后的研究分析,两组之间所有变量均无明显差异。开放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更多(487 vs.302 ml,P=0.062),术中输血比例更高(43.7%vs.15.6%,P=0.029)。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96.9%vs.71.9%,P=0016)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0.0%vs.15.6%,P=0.008)也明显比腹腔镜组病人高,主要体现在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胸腔穿刺以及呼吸功能不全的等并发症上。匹配之前两组腹腔镜组病人预后明显好于开放组,匹配之后两组病人的无瘤和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匹配后开放组和腹腔镜组病人的1年,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0%、48.2%和29.2%以及72.5%、58.9%和50.5%(P=0.477);而两组的1年,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3%、68.5%和47.25%以及83.2%、65.2%和65.2%(P=0.793)。结论:与开放肝切除相比,腹腔镜肝切除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和呼吸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两组病人肝切除术后的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相近,无明显差异。因此,腹腔镜肝切除能够降低Child-B级肝细胞癌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却并不削弱其远期预后。目的:随着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到肝胆外科,越来越来的中心尝试开展腹腔镜肝切除。腹腔镜肝切除比开放肝切除技术要求更高,术中出血不容易及时控制,大出血常导致中转开放。目前,只有少数几个研究探讨肝细胞癌病人腹腔镜肝切除时中转开放对围手术期和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肝细胞癌并进行腹腔镜肝切除的所有病人。通过1:3的倾向性得分匹配,将发生术中中转开放的病人与顺利完成腹腔镜肝切除的病人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的差异。此外,采取1:8的比例将中转开放病人与传统开放肝切除的病人(2012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精确配对,进一步探讨中转开放对肝细胞癌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总共有708例病人尝试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60例术中需要中转开放(中转率8.5%)。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术前有上腹部手术史(HR 2.520,95%CI1.107-6.451;P=0.028)、中央型肿瘤(HR 2.188,95%CI 1.198-3.997;P=0.011)以及大范围肝切除(HR 2.421,95%CI 1.255-4.670;P=0.008)是中转开放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发生大出血和手术断面显露不清是发生中转的主要原因。进行1:3匹配后,中转开放组病人(n=52)比顺利完成腹腔镜肝切除组病人(n=156)的轻微并发症(Clavien-Dindo I级和II级)发生率明显要高(48.1%vs.28.6%,P<0.001),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天的死亡率却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和中转组病人术后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7.0%,63.6%和46.4%以及82.7%,58.4%和58.4%(P=0.698),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1%,77.5%和65.3%以及95.0%,79.3%和63.4%(P=0.822),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将60例中转开放病人与1506例开放肝切除病人进行1:8的匹配后,开放组(n=464)和中转组(n=58)病人术后的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2%,49.6%,45.1%和75.7%,49.4%,49.4%(P=0.276);术后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5%,64.2%,56.8%和92.1%,73.4%,60.5%(P=0.195),消除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两组病人的预后仍然无明显差异。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中央型肿瘤和大范围肝切除是腹腔镜肝切除发生中转开放的独立危险因素,大出血和断面显露困难是中转的主要原因。中转开放后,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术中需要输血和术后轻微并发症发生的比例也更高。与顺利完成腹腔镜肝切除的病人和一开始就进行开放肝切除的病人相比,中转开放病人的远期生存并没有变差,表明及时中转开放不会影响肝细胞癌病人的长期生存。目的:腹腔镜肝切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细胞癌病人的外科治疗中,总结我们中心开展的648例腹腔镜肝切除,特别是大肝癌的腹腔镜肝切除,中央型肝癌的腹腔镜肝切除以及腹腔镜大范围肝切除的一些经验,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肝细胞癌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们中心在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开展的648例肝细胞癌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的1506例开放肝切除病人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此外,进一步将大肝癌的腹腔镜肝切除、中央型肝癌的腹腔镜肝切除以及腹腔镜大范围肝切除逐一与开放肝切除作1:1的匹配,分析各组间术中变量、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的差异。结果:1:1匹配后,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各有630例纳入最后的分析。与开放组病人相比,腹腔镜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更长(245 vs.219 min,P<0.001),术中出血更少(215vs.295 ml,P<0.001),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9.0%vs.2.5%,P<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9.4 vs.14.3天,P<0.001)。腹腔组病人的1-,3-和5-年的无瘤生存率高于开放组(76.8%vs.73.5%,62.7%vs.56.4%,53.6%vs.50.4%,P=0.040),但1-,3-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与开放组病人接近(93.1%vs.88.1%,77.4%vs.75.6%,67.4%vs.67.1%,P=0.141)。各亚组分析中,腹腔镜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均比开放组要长,但腹腔镜复杂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却与开放复杂肝切除相近,而且腹腔镜组使用Pringle法肝门阻断的频率更高,阻断次数更多,平均阻断时间更长。亚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大肝癌和中央型肝癌的腹腔镜肝切除与开放肝切除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大范围肝切除病人的无瘤生存率高于开放组病人,总体生存率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开放肝切除病人相比,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人的肝功能更好,肿瘤更小,且多数肿瘤位于肝脏表浅位置。针对严格选择的病人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时,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更少,术后严重并发症更低。腹腔镜肝切除病人术后的无瘤生存率优于开放肝切除,但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大肝癌和中央型肝癌行腹腔镜肝切除以及腹腔镜大范围肝切除时,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与开放肝切除相近,术后并发症更低。腹腔镜复杂肝切除病人的无瘤和总体生存并不比开放肝切除病人差,表明腹腔镜复杂肝切除对严格选择的病人是安全可靠的。
周建鸿,张颖[9](2019)在《CO2对卵巢肿瘤增殖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遗留的疤痕小等优点,在诊断与治疗疾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肿瘤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其中主要的争议是对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时建立CO2气腹是否会促进其盆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有研究人员认为,对卵巢癌患者实施手术时以CO2作为介质为其建立气腹可导致腹膜结构破坏、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的能力,并可诱发穿刺孔转移瘤。也有学者认为,腹腔镜手术后肿瘤细胞的种植转移与对患者实施手术的类型及建立CO2气腹无关,主要是因手术过程中施术者操作不当所致。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CO2对卵巢肿瘤增殖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虞浩[10](2019)在《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分析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分析研究目的:腹腔镜肝切除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但是在展现其微创、安全的同时,中转开腹作为其伴随的手术方式,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关注。有部分研究报道中转开腹可能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但是对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或其与腹腔镜患者的不同点的研究报道不多且意见存在一定分歧。本研究通过收集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及其术中中转开腹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旨在针对术前的一些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试探索中转开腹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回顾了从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计1285例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验结果及病理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了腹腔镜肝切除,并有一部分患者接受了术中的中转开腹。对所有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描述。并着重针对中转开腹患者,运用Logistic回归对患者的术前各项指标进行其中转开腹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所有患者资料均经过了 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了 1285例符合条件的肝切除患者,共计中转开腹率为13.1%。中转开腹的描述性分析及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胆管细胞癌(P<0.001)、胆囊癌(P<0.001)、右半肝切除(P<0.001)、右后叶切除(P=0.014)、肿瘤直径较大(>10cm)(P=0.004)、谷氨酰转肽酶(P<0.001)、碱性磷酸酶(P<0.001)、总胆红素(P=0.027)以及直接胆红素(P=0.021)升高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良性病灶(P<0.001)、左外叶切除(P<0.001)、左肝非解剖性切除(P=0.004)、ASA情况较好(Ⅰ级)(P=0.027)、肝功能较好(Child A级)(P=0.033)是中转开腹的保护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右半肝切除、右后叶切除、胆囊癌、碱性磷酸酶的升高是腹腔镜患者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左外叶切除是腹腔镜患者中转开腹的保护因素。本研究中腹腔镜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包括:暴露困难(42.9%)、腹腔粘连(28.6%)、难以控制的术中出血(12.5%)、保证切缘阴性(14.9%)以及气腹影响血流动力学(1.2%)。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胸腔积液(12.5%)、腹腔积液(1 1.3%)、切口感染(6.5%)、膈下脓肿(4.8%)、胆漏(2.4%)、腹腔内出血(2.4%)、肝功能衰竭(1.2%)、肝梗死(1.8%)以及门静脉血栓(1.2%)。结论:对于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患者,其与未中转开腹组相比,各方面的构成包括疾病的种类、手术切除范围、肿瘤最大直径、ASA分级、肝功能Child分级均有显着性差异。对于因手术需要腹腔镜切除高难度肝段的患者,或是胆囊癌等的患者,术者需根据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及血清学指标综合评估,结合术者自身的经验,酌情提前考虑开腹手术的可能性,尽量降低中转开腹的发生。第二部分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病例对照分析研究目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在腹腔镜手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术中可能因为出血、腹腔粘连、病灶暴露不清等原因而导致中转开腹的发生,中转开腹率大约占10%。相较于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手术,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可能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尚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对于不同患者情况、不同手术切除范围的中转开腹带来的影响亦暂不明确,本研究将针对中转开腹,进行手术预后方面的相关研究,为临床带来借鉴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了从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本中心所有符合条件的1990例腹腔镜肝切除组(未中转开腹)、腹腔镜中转开腹以及开腹肝切除患者,并根据患者的六项基本指标,将中转开腹组分别与腹腔镜组及开腹肝切除组患者进行1:1配对,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索肝切除患者中转开腹的整体预后以及各种不同亚分类患者的中转开腹预后情况。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计配对成功的腹腔镜中转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患者140例,其中腹腔镜中转开腹组患者相较于腹腔镜组患者有显着更长的手术时间(P=0.001),更多的术中出血量(P<0.001),更高的术中输血率(P=0.001),更多的术中输血量(P=0.001),以及显着更长的术后住院时间(P=0.049),而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上,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103)。两组间远期生存上无显着差异(P=0.396)。配对成功的中转开腹组与开腹手术组患者110例,其中腹腔镜中转开腹组患者有更长的手术时间(P=0.003),术中出血、输血、并发症情况等无显着统计学差异,远期生存亦无显着性差异(P=0.586)。在良性疾病中,中转开腹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显着高于腹腔镜组(P<0.05)。对于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中转开腹组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率显着高于腔镜组;且相较于开腹组,中转开腹组亦有更长的手术时间(P=0.032)。远期预后上,中转开腹组与另外两组在各种疾病上远期生存均无显着差异。对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患者,中转开腹会延长手术时间(P=0.010),并且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P=0.034);对于左外叶切除的患者,中转开腹会增加术中出血(P<0.05);对于左半肝切除的患者,中转开腹会增加手术时间(P=0.047)。相较于开腹组,中转开腹组在右半肝切除中有更长的手术时间(P=0.039)及更多的术中出血(P=0.041)。各不同手术范围三种手术方式的远期预后无显着差异。对于非肝硬化患者,中转开腹相较于腹腔镜组,有显着更长的手术时间(P=0.001),更多的术中出血(P=0.001)及更高的术中输血率(P=0.001)。且对于非肝硬化的患者,相较于开腹组,中转开腹组亦有更长的手术时间(P=0.039)。对于肿瘤直径<5cm的患者,中转开腹相较于腹腔镜组会延长手术时间(P=0.005),增加术中出血(P=0.038),增多术中输血量(P=0.024)并延长住院时间(P=0.041)。且相较于开腹组,中转开腹组会有更长的手术时间(P=0.015)。对于肿瘤直径较大或多发肿瘤的患者,中转开腹会增加术中出血或输血率(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相较于腹腔镜手术会导致更差的围手术期短期预后,包括更长的手术时间,更多的术中出血量,更高的术中输血率,更多的术中输血量以及显着更长的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与开腹肝切除手术相比,有更长的手术时间,其余各项指标及远期预后无显着性差异。手术医师无论是对于高难度手术或是对于较为简单的手术,对于术中中转开腹时机的把握都显得较为重要。
二、腹腔镜恶性肿瘤术后穿刺孔转移瘤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恶性肿瘤术后穿刺孔转移瘤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与开腹D2根治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对比开腹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荟萃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对比开腹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 |
3.1 资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对比开腹胃癌根治术远期疗效 |
4.1 资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腹腔镜手术在胃癌中的应用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3)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中的治疗作用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镜在卵巢癌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争议与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有效性问题 |
2 腹腔镜手术是否增加了胆囊癌的转移与复发 |
3 腹腔镜手术相较开腹手术的优点 |
3.1 创伤小、康复快 |
3.2 腹腔镜手术可作为一种检查治疗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开腹 |
(6)腹腔镜在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诊治中应用价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治疗流程 |
2.1 腹腔镜组 |
2.2 开腹手术组 |
3 评价及观察指标 |
4 统计处理 |
结果 |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 腹腔镜组研究结果 |
2.1 腹腔镜组初次腹腔镜探查情况 |
2.2 新辅助化疗后评估情况 |
2.3 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术中情况 |
3 开腹组实验结果 |
3.1 传统开腹手术组评估情况 |
3.2 手术情况 |
4 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术中情况比较 |
4.1 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
4.2 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率比较 |
4.3 其他手术情况比较 |
5 随访 |
讨论 |
1 腹腔镜在其他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 |
2 腹腔镜应用在晚期卵巢癌中的研究 |
3 腹腔镜在晚期卵巢恶性肿瘤中应用的价值 |
3.1 诊断 |
3.2 分期 |
3.3 临床决策 |
4 腹腔镜在晚期卵巢癌应用中的争议 |
4.1 争议一:腹腔镜在晚期卵巢癌中的应用是否安全 |
4.2 争议二:如何评估手术的可行性 |
4.3 争议三:腹腔镜手术的彻底性及穿刺孔转移的问题 |
5 腹腔镜在晚期卵巢癌应用中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7)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
1 材料 |
1.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2 临床资料 |
1.3 冷冻治疗及相关设备 |
2 方法 |
2.1 消融术前准备 |
2.2 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 |
2.3 技术成功定义 |
2.4 疗效评价方法 |
3 结果 |
3.1 治疗结果 |
3.2 并发症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肿瘤的研究 |
1 材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及治疗相关设备 |
2 方法 |
2.1 氩氦冷冻治疗方法 |
2.2 术后随访方法 |
2.3 定义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患者资料结果及冷冻消融技术结果 |
3.2 并发症 |
3.3 局部进展结果 |
3.4 全身系统进展结果 |
3.5 全部生存率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研究 |
1 材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及治疗相关设备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治疗结果 |
3.2 并发症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腹腔镜技术在肝细胞癌外科治疗中可行性的一系列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下腔静脉右侧入路的肝脏悬吊技术在肝细胞癌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研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人选择和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腔内和腔外Pringle法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中临床应用的比较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人选择和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肝细胞癌病人合并肝功能ChildB级的腹腔镜与开放肝切除对比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人选择和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放对肝细胞癌病人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人选择和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肝细胞癌病人的外科治疗:腹腔镜与开放肝切除的单中心大样本量对比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人选择和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镜肝癌肝切除的现状与热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 |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CO2对卵巢肿瘤增殖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O2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 |
1.1 CO2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
1.2 CO2可增强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能力 |
1.3 CO2可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1.4 CO2对腹腔镜手术穿刺孔转移瘤形成的影响 |
2 CO2对腹膜及腹腔微环境的影响 |
2.1 CO2可降低腹膜的免疫功能 |
2.2 CO2可破坏腹膜结构完整性 |
3 展望 |
(10)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分析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分析研究 |
1.1 引言 |
1.2 材料和方法 |
1.2.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2 研究方法 |
1.2.3 质量控制 |
1.2.4 统计分析 |
1.3 结果 |
1.3.1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组及未中转开腹组情况描述及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1.3.2 腹腔镜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
1.3.3 腹腔镜中转开腹原因及并发症的主要组成描述 |
1.4 讨论 |
1.5 结论 |
1.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2.2 研究方法 |
2.2.3 质量控制 |
2.2.4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病例特点 |
2.3.2 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与腹腔镜肝切除病例对照分析 |
2.3.3 开腹肝切除与中转开腹肝切除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
2.4 讨论 |
2.5 结论 |
2.6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四、腹腔镜恶性肿瘤术后穿刺孔转移瘤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浆膜受侵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与开腹D2根治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龙渡.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2]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阴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李琪. 郑州大学, 2020(02)
- [3]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中的治疗作用Meta分析[D]. 杨签.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争议与共识[J]. 赖全友,彭伟,刘正才.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11)
- [5]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穿刺孔种植转移瘤的外科治疗[J]. 施永康,牟一平,王元宇,钱振渊,金巍巍,姚海波,赵忠扩,许晓东,邵钦树. 中华医学杂志, 2019(32)
- [6]腹腔镜在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诊治中应用价值的探讨[D]. 周鑫. 青岛大学, 2019(02)
- [7]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肾上腺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D]. 张伟. 苏州大学, 2019(04)
- [8]腹腔镜技术在肝细胞癌外科治疗中可行性的一系列临床研究[D]. 裴有亮.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CO2对卵巢肿瘤增殖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 周建鸿,张颖. 当代医药论丛, 2019(07)
- [10]腹腔镜肝切除中转开腹的分析对照研究[D]. 虞浩. 浙江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