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桩处理挡土墙失稳的分析

防滑桩处理挡土墙失稳的分析

一、抗滑桩处理挡土墙失稳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董家豪,宁宇,黄青富,张一平,石崇[1](2021)在《高填方土石混合边坡不同联合加固方式的数值模拟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力式挡土墙在高填方土石混合物边坡支护中应用广泛,随着土石混合物填筑高度增加,单一的重力式挡土墙支护能力略有不足,而联合支护具有更好的支护效果,但由于联合支护方式众多,并且内部受力复杂,因此联合支护的稳定性分析比较困难.在多种支护结构计算模型基础上,根据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差分法研究了不同联合支护结构对大型土石混合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结构内部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边坡上增设的锚索或抗滑桩,与挡土墙组成的联合支护均可改善边坡位移和安全系数,其中抗滑桩对边坡的改善比锚索更加明显;增设的锚索可以改善抗滑桩的阻滑性,这使得抗滑桩、锚索和挡土墙三者联合支护效果最好,但锚索无法改善边坡和挡土墙塑性区,而增设抗滑桩对边坡和挡土墙塑性区有明显改善.

杨汶明[2](2021)在《昌栗高速公路C11标煤系土边坡风险分析》文中指出昌栗高速公路沿线出露大量石炭系—三迭系煤系地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边坡开挖后未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加上持续降雨入渗多处发生滑塌,严重影响了昌栗高速公路施工工期和未来运营安全。本文在对昌栗高速C11标段内煤系地层路堑边坡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煤系土边坡失稳风险因素,提出煤系土边坡风险评估模型,最后针对昌栗高速K213边坡开展了防护前后的风险评估,针对煤系土边坡失稳特点,提出治理方案,治理效果较好。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论述了常用的边坡工程风险评估方法,总结分析常用风险评估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煤系土边坡风险研究中的模糊性、不确定性,选择Fuzzy-AHP作为本文煤系土边坡风险评估的方法,并提出了煤系土边坡风险分析的流程。(2)通过现场调研昌栗高速公路C11标段沿线边坡的地形地貌、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总结了沿线煤系土边坡类型及破坏特征。依托昌栗高速公路C11标内煤系土边坡工程,对多个煤系土滑坡进行实地勘察。从煤系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工程建设工艺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煤系土边坡失稳风险因素,为构建煤系土边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3)针对煤系土边坡的特点及失稳风险因素构建煤系土边坡风险评价层次结构体系,包括煤系地层工程性质、地形地貌、工程建设工艺、诱发因素、坡体变形特征五大主要因素,在这五大因素上又细化为20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值,并按照定性、定量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4)制定煤系土边坡失稳风险等级和失稳致灾风险等级以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将煤系土边坡失稳风险划分为风险较小(I)、风险一般(II)、风险较大(III)、风险极大(IV),参考《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将边坡失稳风险分为4个等级,综合建立煤系土边坡综合风险评价矩阵,制定煤系土边坡风险接受准则和相应风险控制措施。(5)针对昌栗高速K213高边坡开展风险分析,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失稳风险等级为III级,边坡失稳致灾风险等级为4级,综合风险等级为高度风险,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风险评估模型的合理性。(6)在对沿线煤系土路堑边坡防护防治措施调研基础上,总结煤系土防护原则。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针对煤系土边坡特点及边坡变形破坏成因提出K213边坡治理措施。最后对K213路堑边坡防护后开展了风险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边坡治理后残余风险为低度风险,风险可接受,表明K213采用截抗滑桩固脚、路堑顶部刷方减重及排水综合治理措施可行。同时采用Midas软件对治理方案进行模拟计算也表明,在两次开挖卸载并增设抗滑桩后边坡稳定性满足要求。

李甜[3](2021)在《弃渣场复垦水田时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田是保证我国粮食产量的优质耕地,需保证永久基本农田中水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必须建立以耕地数量为基础、产能质量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原则,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中水田需在原址复垦成水田。某些国家重要线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弃渣场不可避免会完全占用水田,且全部为永久基本农田;为了保证永久基本农田的面积,需将渣场完全复垦为水田,此时弃渣场稳定性分析及其工程措施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托FLAC3D模拟计算平台,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渣场完全复垦为水田的可行性,其主要结论有:数值计算时,以绵阳市平武县某线性工程某一弃渣场为代表,对渣场完全复垦为水田的单台阶和五台阶梯田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未支护时两种梯田稳定性极差,渣体会发生屈服破坏,但五台阶渣场稳定性优于单台阶渣场;未复垦水田前考虑渣场自重,研究发现挡土墙厚度为1.0m混凝土强度为C35时,抗滑桩位于渣场中部即L/Lx=1/2能使单台阶渣场安全系数、位移和剪应变增量同时满足稳定条件,挡土墙厚度为0.5m混凝土强度为C15,抗滑桩位于渣场第一、二平台这两种方案均能使五单台阶渣场满足稳定条件;复垦水田后考虑渣场上部加净载荷,对于单台阶渣场在L/Lx=1/2和L/Lx=5/6时布置两组抗滑桩能达到稳定,对于五台阶渣场在第二个平台布置抗滑桩能达到稳定。最后对两种渣场复垦水田前、后各支护方案分别进行了费用分析,得出结论:从安全稳定性和支护费用两方面综合比较单台阶渣场和五台阶渣场两种方式,可以发现五台阶渣场更加符合安全经济的要求。本文对渣场完全复垦为水田时稳定性及其工程措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工程措施的支护费用,为今后弃渣场完全复垦为水田时提供了理论支撑。

贾晓强[4](2021)在《屏山县东池庄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文中认为滑坡是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其分布面积广、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强的特点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持续增多,工程活动不断增加,导致生态环境的原有平衡状态被打破,滑坡灾害与日俱增,为了加强地灾防治工作,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研究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与灾害防治就必不可少。本文以屏山县东池庄滑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滑坡区的地质环境概况,通过现场调查和工程地质手段查明了滑坡特征,分析了东池庄滑坡形成的成因机制、诱发的影响因素以及运动的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使用传递系数法和数值模拟对东池庄滑坡的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并作出有针对性、合理的防治方案设计,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东池庄滑坡主要受地表水体发育影响,且有大量农田和鱼塘进行蓄水下渗影响形成。目前滑坡处于蠕滑阶段,在降雨和地表水体的持续作用下,滑坡前缘首先出现溜滑现象,而后引起后缘拉裂,蠕滑变形特征加剧,逐渐形成完整滑面。(2)运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各工况下剖面的稳定性,得出在自然条件下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强降雨条件下,坡体大面积处于不稳定状态,易沿剪出面及次级剪出面发生剪切破坏,形成滑坡灾害;外部地震荷载作用下,坡体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沿3-3’剖面的前缘局部范围内易发生土体溜滑,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3)运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利用强度折减法得到模型在天然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15,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12,处于失稳状态,模拟结果与上述计算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应力应变特征图结合剪切应变增量图分析知,东池庄滑坡在基覆界面发育有潜在的剪切带,不利条件作用下,剪切带贯通会引起上部滑体滑动,形成灾害。(4)运用PFC2D软件以3-3’为典型剖面做运动模拟,得出滑坡初期时由前缘坡脚处首先发生变形破坏,破坏特征随着时间逐渐加剧,且表现出向后缘牵引发展的趋势,破坏模式为一牵引式土质滑坡,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5)利用前述计算结果,模拟成果,确定选取自重+暴雨工况下,进行滑坡治理方案设计,防治措施为“抗滑桩+挡土墙+防护堤+截排水沟+布置监测点”。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5](2021)在《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研究指明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沈显泽[6](2021)在《基于湿热耦合的建水输油管道MJ053浅层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加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壳浅表层土体是降雨入渗和蒸发作用的强烈影响带,受降雨和蒸发作用等条件影响,浅表层土体干湿循环作用明显,干湿循环作用成为影响浅表土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年降雨量较大且日照充足的的西南高原地区,出现了较多因降雨而诱发的各类浅层土质滑坡,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和经济损失,故而有必要对因降雨和蒸发作用下的浅层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本文以百昆成品油管道建水站MJ053滑坡的勘查和防治工作为基础,在对滑坡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外试验工作的情况下,结合非饱和土的渗流和湿热耦合理论,应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降雨及蒸发作用下的浅表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分析进行研究,并提出了针对输油管道的治理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运用极限平衡法中的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在天然、暴雨和地震工况下进行理论计算分析,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安全系数为1.059,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972和1.043,分别处于不稳定和欠稳定状态,分析表明降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2.分析滑坡在连续三天强降雨作用下的渗流场、应力场和稳定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滑坡受强降雨影响明显,稳定性迅速下降。利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LOPE/W、SEEP/W和SIGMA/W模块耦合分析了滑坡在极端强降雨条件下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分析发现滑坡土体孔隙水压力、剪应变和位移在强降雨作用下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稳定性则下降至不稳定状态,并在之后继续保持缓慢下降的趋势。3.分析滑坡一个月内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热耦合效应,结果表明滑坡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结合建水地区历史天气情况借助Geo-Studio软件中的VADOSE/W模块模拟分析了滑坡一个月内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热耦合效应,分析发现滑坡浅表层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中、深层基本不受影响,滑坡表层出现了明显的温度积累现象,滑坡稳定性随着降雨而显着降低,干旱时又明显上升,经过多次循环后,最终滑坡稳定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4.由于此次滑坡的主要威胁对象中石化成品油管道穿过滑坡内部且与滑坡主滑方向斜交,因此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了加修排水沟和沿管道上侧斜列布置两种型号全埋式抗滑桩的综合治理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在降低了治理成本的情况下得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为该地区广泛分布的滑坡灾害提供了一定的治理参考。

刘蓓[7](2020)在《河北省涞源县走马驿镇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优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滑坡作为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是一项关乎民生的课题,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涞源县每年由于降水存在大量的滑坡灾害隐患点,且集中分布于山区,对该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基于此,本论文选取走马驿镇白道安村和南台村两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滑坡为研究对象,对滑坡进行分类识别和治理方案优选,以期对同类滑坡的防治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为完成本次论文进行了以下的工作。首先在收集区域地质环境及滑坡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详细调查与测绘、勘探、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分析了滑坡的发育特征、规模、变形破坏特征及威胁对象,定性分析了滑坡稳定性。其次利用极限平衡传递系数法计算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滑坡稳定系数和剩余下滑力。最后提出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滑坡综合治理设计方案建议。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白道安村1号滑坡平面整体形态呈舌形,主滑方向为170°,坡体厚度0.5~3.0m,体积约1000m3,规模属小型。2号滑坡平面整体形态呈长条形,主滑方向为160°,坡体厚度1.0~2.0m,体积约340m3,规模属小型。南台村滑坡,坡体总体坡度46°,坡向南西,平均厚度3.0m,体积约2700m3,规模属小型。(2)经定性分析得知白道安村滑坡由于组成坡体的第四系堆积物质其结构较松散,土体渗透性强,在暴雨或持续降雨的入渗作用下,坡体自重增加,易于沿基岩界面产生的折线型滑动。南台村滑坡由于坡体上部土体相对较疏松,人为改变坡体地形地貌,加大坡体前缘临空条件。在遭受降水或人为影响后,土体含水量和坡体重量增加,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土体进一步产生挤压变形蠕动或产生贯通性裂缝而形成折线形滑动。(3)白道安村滑坡采用类比法及经验法选取了天然状态下、饱和状态下的物理力学参数;南台村滑坡采用反演分析法计算取得滑带土天然状态及饱和状态下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滑坡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确定了滑土体的重度和滑带土体上的抗剪强度参数。(4)选用传递系数法定量分析了两处滑坡在不同工况(天然工况、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的稳定性。显示的结果为:白道安村滑坡滑动面稳定性系数在天然工况条件下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15,处于稳定状态,在饱和和地震工况条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危险滑面均于坡脚陡坎处剪出,在未来持续暴雨的作用下,降水将会通过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迅速下渗,达到饱水状态,将使土体内部的力学强度逐渐降低,可能出现局部变形加剧,形成局部滑溜。南台村滑坡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在天然工况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稳定状态,在饱和和地震工况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持续降雨或其它人为因素条件影响下,坡体变形蠕动进一步发展,坡体可能产生大范围失稳,形成滑动。(5)通过与国内同类型滑坡治理方案参照对比,在研究区滑坡分别设计出挡土墙、排水渠和消方减载的分项工程,经定量计算各工程的工作量,并利用已知岩土物理力学、滑土体的重度和滑带土体上的抗剪强度参数验算了实施工程后的稳定性,分别从从技术角度、施工条件、经济角度、环境协调性角度进行了比选,最终选定挡墙+排水沟的工程措施为推选方案。此次研究对于同区域内同类型的小型潜在滑坡针对性治理具有参考意义。另外对于潜在滑坡点可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网络,合理布设适当的监测工程,将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杨勇,敖祥[8](2020)在《野三关某公路路基挡土墙失稳分析及治理措施》文中认为湖北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某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衡重式路堤挡土墙出现变形失稳,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生产。文中根据该区域的踏勘和补勘资料,对挡土墙失稳特征、形成机制、路基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失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截排水+注浆+抗滑桩的综合治理措施。

洪文镇[9](2020)在《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作用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地区挡土墙多存在墙前空间不足,墙后不易开展锚固工程的特点,目前对于此类挡墙的失稳加固较为困难。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竖向预应力锚索与重力式支墩复合支挡的挡墙加固结构,即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该结构利用锚索锚固力增加支墩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支墩对既有支挡结构的抗力,并通过竖向锚固力补偿支墩重力达到减小支墩圬工尺寸的目的,有效解决了城市地区挡土墙墙前加固空间不足的问题。本文以数值模拟、理论推导及室内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对既有挡墙及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的受力机理进行了分析,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对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并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墙外增设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能够有效限制挡墙的变形;加固前后既有挡墙墙背的土压力分布形式变化不大;在模拟土压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支墩加固作用力的分布形式变化不大,均呈三角形分布,作用方向垂直于墩背,经计算分析极限状态下支墩加固作用力的合力作用点接近于墩底以上墩背的5/6节点处;土压力较小时支墩在锚索偏心力矩的作用下有向挡墙内侧倾斜的趋势,土压力变大后,支墩将与挡墙共同倾覆或者滑移;(2)将三维有限元模型简化为二维对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进行了参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增加支墩基底宽度、增大锚索的预应力或偏心距均能有效限制既有挡墙的变形,这是因为这三者的增大会导致支墩的抗滑力或抗倾覆力矩的增大,从而增大支墩对既有挡墙的加固作用力;随着支墩相对高度的增加,墙顶水平位移逐渐减小,当支墩达到一定高度(约2/3的墙高)后,再继续增加支墩高度对其加固能力的提高较为有限;(3)基于极限平衡法分析支墩产生的最大加固作用力Fh,推导了支墩基于抗滑移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及基底合力偏心距产生的最大加固作用力Fhc、Fho、Fhp与Fhe,并分析了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的参数对加固作用力的影响;(4)开展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室内模型试验,分别对支墩基于抗滑移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地基承载力产生的最大加固作用力Fhc、Fho与Fhp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验证了竖向锚索对支墩稳定性的提高效果;试验所得锚索锚固力、地基承载力控制指标对支墩加固作用力的耦合规律与理论分析一致;(5)应用以上的研究成果,针对该新型结构的实际应用工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加固效果显着,且运营多年呈稳定状态,加固效果良好。

邓波[10](2020)在《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方法》文中指出作为极为常见的边坡支挡结构,挡土墙和抗滑桩在设计计算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目前的支挡结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支挡结构的侧向土压力计算和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仅针对坡体处于饱和或干燥状态,忽略了坡体从非饱和到局部饱和,或饱和到非饱和的渐变过程。事实上,在边坡内由于非饱和区基质吸力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土体与支挡结构的切向接触特性和法向土压力分布变得更为复杂;另一方面,非饱和土边坡的水力特性不同于完全饱和或干燥土边坡,由于干湿循环作用会使非饱和区大小发生变动,因此也会影响边坡与支挡结构系统的稳定性和防治效果。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基质吸力的减少引起支挡结构破坏和边坡失稳的案例常有发生。这些经验教训表明,在支挡结构设计、施工和工后监测的不同阶段,采用非饱和土力学概念和方法,并明确考虑地下水位以上的基质吸力效应极为重要。因此,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室内试验、理论计算以及数值模拟为手段,分别从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和稳定性分析方法两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机理(1)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试验及强度理论研究。开展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的大型剪切试验,研究了基质吸力和界面粗糙度对界面剪切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广义有效应力的非饱和土-结构物界面的抗剪强度方法,通过对比已有文献数据,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此外,基于常规饱和界面直剪试验和SWCC曲线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估算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抗剪强度的简易方法;(2)非饱和土与刚性挡墙相互作用试验研究。在平移模式下,开展一系列不同墙面粗糙度和填料含水量的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埋设的渗压计和土压力盒分别监测基质吸力和土压力,并采用DIC图像关联技术获取破裂面位置,分析了基质吸力和界面粗糙度对土压力和土体破裂面形状的影响;(3)刚性挡墙非饱和土土压力理论计算。基于改进的库伦土楔计算模型,并引入广义有效应力原理,采用极限平衡法求解了考虑界面剪切强度效应的非饱和土主动与被动土压力,通过对比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讨论;(4)抗滑桩桩侧非饱和土有效土压力理论计算。基于塑性变形理论,推导了考虑吸应力影响的抗滑桩桩身外力沿桩长分布表达式,通过对比Optum G2数值软件计算结果,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并详细探讨了抗滑桩布置于四种不同假定土中时,桩侧土压力沿桩长分布形态。2.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1)非饱和土的上限定理。以广义有效应力原理为基础,将吸应力当作外部应力变量,重新给出了非饱和条件下的功能平衡方程。(2)刚性挡墙-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系数上限解。考虑界面剪切强度效应,将非饱和填土和挡墙视作一个整体系统,计算了系统的外力功率和内部能量耗散率,由能量法提出了墙土系统的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通过与Optum G2数值软件和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讨论。(3)抗滑桩-非饱和土边坡极限阻滑力上限解。将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看成未知外力,采用强度折减法和非饱和土上限定理,求解了稳态渗流条件下满足非饱和土边坡达到给定稳定性系数的桩侧极限阻滑力,基于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讨论。(4)抗滑桩-非饱和土边坡极限承载力上限解。采用桩侧非饱和土有效土压力表达式计算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并结合强度折减法和上限分析法,求解了稳态渗流条件下抗滑桩加固非饱土边坡的极限承载力,基于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讨论。

二、抗滑桩处理挡土墙失稳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滑桩处理挡土墙失稳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填方土石混合边坡不同联合加固方式的数值模拟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支护型式受力分析
    1.1 挡土墙受力计算
    1.2 预应力锚索受力计算
    1.3 抗滑桩受力计算
2 数值模型建立
3 天然工况下边坡安全性分析
    3.1 天然工况下边坡位移分析
    3.2 天然工况下支护结构分析
    3.3 天然工况下边坡安全性分析
4 结论

(2)昌栗高速公路C11标煤系土边坡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系土研究现状
        1.2.2 边坡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煤系土边坡风险分析方法
    2.1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2.2 煤系土边坡工程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2.3 煤系土边坡工程风险分析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昌栗高速公路煤系土边坡破坏特征及失稳风险因素研究
    3.1 工程概况
    3.2 研究区工程地质特征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层岩性
        3.2.3 区域地质构造
        3.2.4 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3.3 研究区煤系土边坡破坏特征
        3.3.1 浅层滑塌
        3.3.2 深层滑坡
    3.4 煤系土边坡失稳风险因素分析
        3.4.1 地层岩性
        3.4.2 地质构造
        3.4.3 水文地质条件
        3.4.4 地形地貌
        3.4.5 水文气象条件
        3.4.6 工程建设工艺
        3.4.7 地震作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系土边坡风险评价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步骤
        4.1.2 权重确定方法
        4.1.3 层次分析方法
    4.2 煤系土边坡失稳风险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
        4.2.1 失稳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2 煤系土边坡失稳风险评价指标
    4.3 煤系土边坡综合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及风险接受准则
    4.4 煤系土边坡失稳风险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的界定
    4.5 确定隶属函数
    4.6 确定权重值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昌栗高速公路K213 边坡防护前后风险分析
    5.1 K213 边坡治理前风险评价
        5.1.1 工程概况
        5.1.2 边坡失稳风险评价
        5.1.3 K213 边坡致灾风险评价
    5.2 K213 边坡治理方案及评价
        5.2.1 煤系土路堑边坡防护常用措施
        5.2.2 K213 边坡治理方案
        5.2.2.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5.2.2.2 治理前边坡数值模拟结果
        5.2.2.3 治理后边坡数值模拟结果
    5.3 K213 边坡防护后残余风险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弃渣场复垦水田时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渣场稳定性研究进展
        1.2.2 渣场土地复垦相关研究进展
        1.2.3 渣场边坡防治措施治理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目标
2 弃渣场基本特性及边坡计算理论
    2.1 弃渣场特点及破坏机理
        2.1.1 弃渣场特点
        2.1.2 弃渣场破坏机理
    2.2 梯田相关理论研究
        2.2.1 梯田设计
        2.2.2 梯田边坡破坏类型
    2.3 基于FLAC~(3D)的稳定性分析理论
        2.3.1 FLAC~(3D)基本原理和求解思路
        2.3.2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2.4 渣场稳定判定依据
        2.4.1 斜坡破坏判据
        2.4.2 边坡稳定的允许安全系数
    2.5 本章小结
3 原始弃渣场稳定性分析
    3.1 工程背景
        3.1.1 渣场概况
        3.1.2 数值模型介绍
    3.2 支护结构单元的模拟
        3.2.1 支护单元的模拟
        3.2.2 挡土墙支护形式的探究
        3.2.3 抗滑桩支护形式的探究
    3.3 单台阶渣场稳定性分析
        3.3.1 无措施时渣场稳定性
        3.3.2 单台阶渣场原始支护形式探究
    3.4 五台阶渣场稳定性分析
        3.4.1 无措施时渣场稳定性
        3.4.2 五台阶渣场原始支护形式探究
    3.5 本章小结
4 渣场复垦水田后稳定性分析
    4.1 复垦水田计算模型
        4.1.1 概述
        4.1.2 水田防渗处理
        4.1.3 复垦水田模型
    4.2 单台阶渣场复垦稳定性分析
        4.2.1 抗滑桩支护组合方式
        4.2.2 抗滑桩最佳支护方式分析
        4.2.3 小结
    4.3 五台阶渣场复垦稳定性分析
        4.3.1 抗滑桩支护方式选择
        4.3.2 最佳支护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渣场复垦支护费用分析
    5.1 经费估算依据
        5.1.1 估算依据
        5.1.2 支护结构剖面及材料价格
    5.2 原始渣场支护费用分析
        5.2.1 单台阶渣场支护费用分析
        5.2.2 五台阶台阶渣场支护费用分析
    5.3 渣场复垦水田后支护费用分析
        5.3.1 单台阶渣场支护费用分析
        5.3.2 五台阶渣场支护费用分析
    5.4 不同台阶渣场支护费用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屏山县东池庄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1.2.3 滑坡防治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东池庄滑坡地质概况与滑坡特征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2.1.2 气象
        2.1.3 水文
    2.2 地质坏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水文地质
        2.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5 人类工程活动
    2.3 东池庄滑坡的基本特征
        2.3.1 滑坡规模及形态特征
        2.3.2 滑坡边界特征
        2.3.3 滑坡变形特征
        2.3.4 滑坡体物质结构特征
    2.4 东池庄滑坡的影响因素与机理分析
        2.4.1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2.4.2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及定性
        2.4.3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2.4.4 滑坡稳定性的定性分析
3 东池庄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
    3.1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3.1.1 计算模型和计算剖面选取
        3.1.2 计算方法
        3.1.3 计算工况及各工况评价标准
        3.1.4 计算参数确定
        3.1.5 滑坡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4 滑坡稳定性的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4.1 基于FLAC-3D的强度折减法原理
        4.1.1 FLAC-3D的计算原理
        4.1.2 强度折减法
    4.2 FLAC-3D的数值模拟参数选取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模拟方案确定
    4.3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4.3.1 天然工况
        4.3.2 暴雨工况
        4.3.3 地震工况
        4.3.4 滑坡稳定性的综合分析
5 基于PFC2D的滑坡数值模拟
    5.1 颗粒流离散元原理
    5.2 模拟参数确定
    5.3 滑坡颗粒流模型的建立
    5.4 运动过程模拟及分析
        5.4.1 破坏过程模拟及分析
        5.4.2 运动过程模拟及分析
6 东池庄滑坡治理方案研究
    6.1 防治目标与原则
        6.1.1 防治目标
        6.1.2 防治原则
    6.2 设计工况、标准与参数确定
        6.2.1 设计工况
        6.2.2 设计标准
        6.2.3 设计参数
    6.3 治理方案设计
        6.3.1 分项工程设计
        6.3.2 监测设计方案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索 引
0 引 言(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 地基处理新技术(山东大学崔新壮老师、重庆大学周航老师提供初稿)
    1.1 软土地基处理
        1.1.1 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
        1.1.2 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新技术
    1.2 粉土地基
    1.3 黄土地基
    1.4 饱和粉砂地基
        1.4.1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1.4.2 高真空击密法地理处理技术
        1.4.3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1.4.4 微生物加固饱和粉砂地基新技术
    1.5 其他地基
        1.5.1 冻土地基
        1.5.2 珊瑚礁地基
    1.6 发展展望
2 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东南大学蔡国军老师、中南大学肖源杰老师、长安大学张莎莎老师提供初稿)
    2.1 特殊土
        2.1.1 膨胀土
        2.1.2 黄 土
        2.1.3 盐渍土
    2.2 黏土岩
        2.2.1 黏 土
        2.2.2 泥 岩
        (1)粉砂质泥岩
        (2) 炭质泥岩
        (3)红层泥岩
        (4)黏土泥岩
        2.2.3 炭质页岩
    2.3 粗粒土
    2.4 发展展望
3 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卢正老师提供初稿)
    3.1 路堤材料性能
    3.2 路堤结构性能
    3.3 发展展望
4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长沙理工大学曾铃老师、重庆大学肖杨老师、长安大学晏长根老师提供初稿)
    4.1 试验研究
        4.1.1 室内试验研究
        4.1.2 模型试验研究
        4.1.3 现场试验研究
    4.2 理论研究
        4.2.1 定性分析法
        4.2.2 定量分析法
        4.2.3 不确定性分析法
    4.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4.3.1 有限元法
        4.3.2 离散单元法
        4.3.3 有限差分法
    4.4 发展展望
5 路基防护与支挡(河海大学孔纲强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5.1 坡面防护
    5.2 挡土墙
        5.2.1 传统挡土墙
        5.2.2 加筋挡土墙
        5.2.3 土工袋挡土墙
    5.3 边坡锚固
        5.3.1 锚杆支护
        5.3.2 锚索支护
    5.4 土钉支护
    5.5 抗滑桩
    5.6 发展展望
策划与实施

(6)基于湿热耦合的建水输油管道MJ053浅层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浅层土质滑坡研究现状
        1.2.2 土体湿热耦合研究现状
        1.2.3 浅层土质滑坡治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滑坡区自然地理条件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及地震
    2.5 气象条件
    2.6 水文地质条件
    2.7 不良地质条件
第三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3.1 滑坡基本特征
        3.1.1 滑坡形态特征与规模
        3.1.2 滑坡结构特征
    3.2 滑坡破坏特征
    3.3 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3.3.1 滑坡形成的内部影响因素
        3.3.2 滑坡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
        3.3.3 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
    3.4 滑坡稳定性计算
        3.4.1 计算方法的选取
        3.4.2 剖面和参数的选取
        3.4.3 计算结果和稳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饱和土渗流和湿热耦合理论
    4.1 概述
    4.2 非饱和土体的渗流理论
        4.2.1 边坡降雨入渗过程
        4.2.2 影响边坡降雨入渗的因素
        4.2.3 边坡降雨入渗理论计算
    4.3 非饱和土体的湿热耦合理论
        4.3.1 土体蒸发作用
        4.3.2 土体蒸发作用的湿热耦合方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降雨及蒸发作用下的滑坡数值模拟分析
    5.1 模拟软件的选取
    5.2 降雨作用下滑坡的数值模拟研究
        5.2.1 模型的建立
        5.2.2 计算参数与边界条件的选取
        5.2.3 模拟结果分析
    5.3 干湿循环作用下滑坡的数值模拟研究
        5.3.1 模型的建立
        5.3.2 计算参数与边界条件的选取
        5.3.3 模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滑坡治理方案和效果研究
    6.1 滑坡防治的常见措施
    6.2 防治目的及方案的选取
        6.2.1 防治对象和目标
        6.2.2 治理方案的选取
    6.3 防治工程设计
        6.3.1 防治工程等级
        6.3.2 设计参数的确定
        6.3.3 防治工程设计
    6.4 防治工程效果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7)河北省涞源县走马驿镇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坡研究现状
        1.2.2 滑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3 滑坡治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
        2.1.1 位置与交通
        2.1.2 气象、水文
    2.2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3 水文地质条件
    2.4 人类工程活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滑坡特征分析与研究
    3.1 研究区滑坡基本特征
        3.1.1 滑坡地貌形态及边界特征
        3.1.2 滑坡岩土体分布及特征
        3.1.3 滑坡物质结构特征
        3.1.4 滑带土基本特征
    3.2 滑坡的成因与机理分析
        3.2.1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3.2.2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3.2.3 滑坡近期发育阶段
    3.3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3.4 滑坡危险性预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区滑坡稳定性分析
    4.1 研究区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
    4.2 研究区滑坡稳定性定量分析
        4.2.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的确定
        4.2.2 计算数据准备
        4.2.3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及参数取值
        4.2.4 滑坡稳定系数计算成果
    4.3 滑坡发展趋势综合分析
        4.3.1 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4.3.2 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4.3.3 滑坡变形发展趋势分析
        4.3.4 滑坡发生的临灾条件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滑坡防治工程方案比选研究
    5.1 概述
        5.1.1 滑坡防治原则与目标
        5.1.2 滑坡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
    5.2 滑坡防治设计综述
    5.3 白道安村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研究
        5.3.1 设计标准
        5.3.2 设计工况及设计参数
        5.3.3 土压力计算方法和设计计算公式
        5.3.4 支挡工程
        5.3.5 截排水工程
        5.3.6 削方减载工程
    5.4 南台村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研究
        5.4.1 设计工况、参数和标准的确定
        5.4.2 挡土墙工程
        5.4.3 截排水沟工程
        5.4.4 削方减载工程
    5.5 监测系统设计
        5.5.1 监测设计原则
        5.5.2 监测工作方案
    5.6 防治工程方案的比选与推荐方案
    5.7 效益评价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8)野三关某公路路基挡土墙失稳分析及治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挡土墙失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1 失稳特征
    2.2 形成机制
        (1) 地形地质原因。
        (2) 气候原因。
        (3) 地下水发育。
        (4) 工程活动。
3 稳定性分析
4 治理措施
    (1) 截、排水。
    (2) 固结注浆。
    (3) 抗滑桩。
5 结论

(9)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作用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挡土墙失稳机理的研究现状
        1.2.2 失稳挡土墙的加固措施及其适用条件
        1.2.3 抗滑支挡结构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2 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的加固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有限元理论介绍
        2.2.1 有限元理论简介
        2.2.2 有限元的理论基础
    2.3 有限元计算模型
        2.3.1 Mohr-Coulomb模型
        2.3.2 接触面的模拟
    2.4 有限模型尺寸及材料参数
        2.4.1 模型尺寸
        2.4.2 三维有限元模型及网格划分
    2.5 加固前后挡墙的水平位移分析
    2.6 加固前后挡墙的墙背土压力分析
    2.7 土压力变化时结构的受力分析
        2.7.1 墙顶超载变化
        2.7.2 填土内摩擦角变化
        2.7.3 接触面为斜面时结构的受力分析
        2.7.4 支墩基底压力随超载的变化
    2.8 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的参数分析
        2.8.1 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
        2.8.2 锚索预应力大小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8.3 锚索位置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8.4 支墩宽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8.5 支墩相对高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9 本章小结
3 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的加固作用力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抗滑移稳定性计算支墩产生的最大加固作用力
        3.2.1 理论推导
        3.2.2 锚固力大小的影响
    3.3 基于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支墩产生的最大加固作用力
        3.3.1 理论推导
        3.3.2 锚固力大小的影响
        3.3.3 锚索位置的影响
        3.3.4 支墩高度的影响
        3.3.5 支墩宽度的影响
    3.4 基于地基承载力计算支墩产生的最大加固作用力
        3.4.1 理论推导
        3.4.2 锚固力大小的影响
        3.4.3 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3.5 基于基底合力偏心距计算支墩产生的最大加固作用力
    3.6 综合分析
        3.6.1 F_(hc)与 F_(ho)的比较
        3.6.2 F_(ho)与 F_(hp)的比较
        3.6.3 F_(hp)与 F_(he)的比较
        3.6.4 F_(hc)、F_(ho)、F_(hp)、F_(he)的综合比较
    3.7 本章小结
4 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的模型试验分析
    4.1 引言
    4.2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
        4.2.1 相似准则与相似定理
        4.2.2 静力模型的相似依据
    4.3 模型几何相似比的确定
    4.4 模型材料的选择
        4.4.1 支墩材料
        4.4.2 预应力锚索材料
        4.4.3 锚固段的模型材料
        4.4.4 地基土
    4.5 模型试验加载与测量装置
        4.5.1 水平推力加载与测量装置
        4.5.2 锚索预应力加载及测量装置
        4.5.3 支墩位移测量装置
        4.5.4 支墩基底压力测量装置
    4.6 模型试验主要内容
        4.6.1 试验前期准备
        4.6.2 基底摩擦系数测量
        4.6.3 主要试验内容
        4.6.4 试验分组
        4.6.5 数据的测读
    4.7 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4.7.1 支墩失稳模式的判断
        4.7.2 支墩滑动失稳时的临界水平推力
        4.7.3 基底压力达到控制值时的临界水平推力
        4.7.4 支墩倾覆失稳时的临界水平推力
    4.8 本章小结
5 工程算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设计方案
        5.2.1 工程特点
        5.2.2 加固方案
    5.3 结构稳定性计算
        5.3.1 计算超载作用下的墙背附加土压力E_h
        5.3.2 计算支墩产生的最大加固作用力F_h
        5.3.3 比较墙背附加土压力E_h与支墩加固作用力F_h
    5.4 安全储备分析
        5.4.1 Boussinesq弹性理论解
        5.4.2 Boussinesq弹性理论解的简化及其改进
        5.4.3 差分法计算地基土中的水平附加应力
        5.4.4 支墩基底压力作用下的地基土中水平附加应力
    5.5 加固效果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与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1.2.2 支挡结构加固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及强度表达
    2.1 概述
    2.2 非饱和土的吸力特性
        2.2.1 吸力概念
        2.2.2 常见吸力量测技术
    2.3 饱和/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表达
        2.3.1 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
        2.3.2 Bishop有效应力原理
        2.3.3 广义有效应力原理
        2.3.4 关于有效应力原理的若干讨论
    2.4 非饱和土的强度准则
        2.4.1 Bishop强度公式
        2.4.2 Fredlund强度公式
        2.4.3 Vanapalli强度公式
        2.4.4 扩展双剪统一强度公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强度理论及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饱和/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强度公式
    3.3 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试验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设备
        3.3.3 试验方法
        3.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确定界面剪切强度的简易方法
        3.4.1 界面剪切强度预测方法
        3.4.2 与试验结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支挡结构与非饱和土相互作用机理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模型箱系统
        4.2.1 装土箱
        4.2.2 移动挡墙
        4.2.3 墙体移动系统
    4.3 基质吸力量测
        4.3.1 渗压计饱和
        4.3.2 渗压计标定
        4.3.3 渗压计埋设
    4.4 土压力量测
        4.4.1 土压力盒标定
        4.4.2 土压力盒埋设
    4.5 DIC图像关联技术
    4.6 试验方法及步骤
        4.6.1 试验方法
        4.6.2 试验步骤
    4.7 试验结果分析
        4.7.1 填料密实度评价
        4.7.2 土体位移场分析
        4.7.3 基质吸力分布规律
        4.7.4 土压力分布规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作用于支挡结构上的非饱和土土压力统一解
    5.1 概述
    5.2 稳态渗流条件下吸应力分布
    5.3 刚性挡墙非饱和土主动土压力库伦统一解
        5.3.1 基本假设
        5.3.2 主动土压力推导
        5.3.3 试验及理论结果验证
        5.3.4 算例与参数分析
    5.4 刚性挡墙非饱和土被动土压力库伦统一解
        5.4.1 基本假设
        5.4.2 被动土压力推导
        5.4.3 试验结果验证
        5.4.4 算例与参数分析
    5.5 抗滑桩桩侧非饱和土有效土压力统一解
        5.5.1 基本假设
        5.5.2 桩侧有效土压力推导
        5.5.3 数值结果验证
        5.5.4 算例与参数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稳定性上限分析
    6.1 概述
    6.2 极限分析上限理论
        6.2.1 基本原理及方法
        6.2.2 考虑孔隙水压力的上限定理
        6.2.3 考虑吸应力的上限定理
    6.3 刚性挡墙-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系数上限解
        6.3.1 基本假设和破坏模式
        6.3.2 墙土系统能耗计算
        6.3.3 墙土系统稳定性系数计算
        6.3.4 数值及理论结果验证
        6.3.5 算例与参数分析
    6.4 抗滑桩-非饱和土边坡极限阻滑力上限解
        6.4.1 问题的提出
        6.4.2 桩土系统能耗计算
        6.4.3 抗滑桩极限阻滑力计算
        6.4.4 理论结果验证
        6.4.5 算例与参数分析
    6.5 抗滑桩-非饱和土边坡极限承载力上限解
        6.5.1 问题的提出
        6.5.2 桩土系统能耗计算
        6.5.3 边坡极限承载力计算
        6.5.4 理论及试验结果验证
        6.5.5 算例与参数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四、抗滑桩处理挡土墙失稳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填方土石混合边坡不同联合加固方式的数值模拟比较[J]. 董家豪,宁宇,黄青富,张一平,石崇. 河南科学, 2021(09)
  • [2]昌栗高速公路C11标煤系土边坡风险分析[D]. 杨汶明.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3]弃渣场复垦水田时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措施研究[D]. 李甜.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4]屏山县东池庄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D]. 贾晓强.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5]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3)
  • [6]基于湿热耦合的建水输油管道MJ053浅层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和加固研究[D]. 沈显泽.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河北省涞源县走马驿镇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的优选研究[D]. 刘蓓. 吉林大学, 2020(03)
  • [8]野三关某公路路基挡土墙失稳分析及治理措施[J]. 杨勇,敖祥. 公路与汽运, 2020(05)
  • [9]竖向预应力垛式支墩作用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D]. 洪文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10]非饱和土边坡与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方法[D]. 邓波. 湖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防滑桩处理挡土墙失稳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