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利灵散治疗仔猪黄白痢的试验报告

止利灵散治疗仔猪黄白痢的试验报告

一、止痢灵散剂治疗仔猪黄痢白痢的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郭志廷,张凯,刘莲,李建喜[1](2022)在《中药和微生态制剂防治仔猪黄白痢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肠道传染病,常见于哺乳期仔猪。抗生素是防治该病的主要途径,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随着国家"限抗禁抗"政策的逐步实施,迫切需要研发高效、绿色、环保的新药物。本文通过查阅2015—2021年的文献资料,综述单独使用中药、中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以及微生态制剂防治仔猪黄白痢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发现,中药和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防治仔猪黄白痢,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降低腹泻率,但两者的治病机理不尽相同,中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微生态制剂主要是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健康和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两者和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提高仔猪黄白痢的治疗效果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王东旭[2](2017)在《白头翁散在控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养猪大国,但养猪专业技术及饲养管理水平方面仍相对落后,其中仔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情况尤为严重。随着集约化猪场的不断出现,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病已成为了一种常发病,其可引起哺乳仔猪的黄白痢、断奶仔猪腹泻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现代养猪业中,预防和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亟待解决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西药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防治病原菌,但是长期使用,其弊端逐渐凸显出来,比如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抗生素疗效逐渐降低,动物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带来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草药作为我国传统的药用资源,以其善于调节和改善机体的生理状态而闻名,近些年研究发现其兼有抗菌的作用。其中白头翁散或白头翁汤被报道可用于治疗畜禽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的腹泻。本研究拟将其作为抗生素替代物添加到产前母猪或断奶后仔猪的饲料中,以评估其在预防母猪所产哺乳仔猪黄白痢及断奶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病的效果。(1)白头翁散预防哺乳仔猪黄白痢效果研究在周口市选取一个临床背景信息清楚的规模化猪场,除有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外,未见有其它病原如猪瘟、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等临床病例存在。选择胎次相同、产期接近母猪40头,分为4组,每组10头,前三组于产前3天至产后10天期间,分别在饲料中加入0.5%、1%、1.5%的白头翁散,最后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在同一猪场,所有试验母猪及所产仔猪的免疫、饲养管理条件和预防控制措施相同。统计上述4组母猪所产仔猪哺乳期黄白痢发病率、死亡率及断奶时平均体重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白头翁散在预防哺乳仔猪黄白痢的效果,并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结果表明:未用药空白对照组所产仔猪黄白痢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6.5%和8.3%,而日粮中拌有白头翁散的组别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黄白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试验1、2、3组(0.5%、1%、1.5%白头翁散)黄白痢的发病率分别为6.2%、1.9%和0%,死亡率分别为0.9%、0%和0%。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在黄白痢的发病率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0.05或P<0.01),说明经母体途径投服中药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另外,日粮中添加白头翁散的母猪所产仔猪在断奶时平均体重高于未用药对照组,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或P<0.01),可促进仔猪的生长,提高生产成绩。随着母猪日粮中白头翁添加量的提高,哺乳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其中1%和1.5%添加量组发病率分别为1.9%和0%,死亡率均为0;1.5%添加量组的仔猪在断奶时平均体重最高,生产成绩最好。综合以上两项指标,为预防仔猪黄白痢,母猪日粮中白头翁散的最佳添加量为1.5%。(2)白头翁散预防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效果研究在周口市一个临床背景信息清楚的规模化猪场,选取同期断奶仔猪1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头,组内体重差异不显着,各组总体重接近。第13组在断奶后分别于在饲料中加入0.5%、1%、1.5%的白头翁散,连用一周,隔一周再用一周。第4组为化学药物对照组,用氟苯尼考(纽氟罗)拌料,按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2g纯药计,用法同前三组。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抗菌药物。所有试验猪免疫及饲养管理条件和措施相同。统计保育期间腹泻发病率、死亡率及平均增重等,评价白头翁散在预防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效果,并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结果显示,日粮中拌有白头翁散的试验仔猪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未用药空白对照组断奶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0.0%和5.0%,试验1、2、3组(0.5%、1%、1.5%白头翁散)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分别降至10.0%、0%和0%,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在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差异显着或极显着(p<0.05或p<0.01)。饲料中添加白头翁散的仔猪在保育期间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均优于未用药空白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17.1%26.8%,料肉比降低4.9%6.6%,且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或p<0.01)。随着仔猪日粮中白头翁添加量的提高,断奶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其中1%和1.5%添加量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0,与抗生素对照组的效果相同;但在保育期间的生产成绩部分,1.5%添加量组略低于1%的添加量。综合上述指标,保育期间仔猪日粮中白头翁散的最佳添加量为1%。(3)白头翁散在规模化猪场中的推广应用效果作者调查周口地区所服务猪场中30家规模化猪场(母猪群均不少于100头)使用白头翁散前、后仔猪黄白痢和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对猪场生产效益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在母猪分娩前日粮中添加白头翁散后,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发病率由17.5%降至2.2%,平均死亡率由5.4%降至0.4%;在断奶后仔猪日粮中添加白头翁散后,保育阶段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平均发病率由11.0%降至0.2%,平均死亡率由1.4%降至0%;保育阶段在白头翁散应用前、后日增重平均提高8.9%、料肉比平均降低2.8%。结果表明,母猪饲料中添加白头翁散可有效降低哺乳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断奶后仔猪日粮中添加白头翁散可有效降低断奶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提高保育阶段的生产成绩和效益。综上所述,母猪日粮中添加白头翁散能有效降低所产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并显着提高仔猪断奶时的平均体重。在保育饲料中添加白头翁散能有效预防断奶后仔猪的大肠杆菌性腹泻,并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母猪和断奶仔猪日粮中白头翁散的最佳添加比例分别为1.5%和1%。本研究结果为白头翁散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杨洪早,王东升,董书伟,张世栋,那立冬,闫宝琪,桑梦琪,严作廷[3](2016)在《仔猪腹泻的病因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仔猪腹泻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是目前较为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化学抗病毒药物的禁用与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在动物疾病防控中已成为疫苗的有益补充,开展中药防治仔猪腹泻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论文主要从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与临床特征、中药治疗及日常管理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为诊断与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夏方[4](2015)在《中药地翁颗粒治疗仔猪白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指出迄今为止,仔猪白痢(Piglet White Scour)的防控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致病菌血清型众多,很难针对所有病原生产出有效疫苗用于预防;抗生素和化学抗菌药的大量使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产生众多耐药菌株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学抗菌药不仅会增加环境污染,而且会因药残超标而危害食品安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把目光转向安全性较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中兽药。运用中药防治仔猪白痢具有悠久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目前尚需解决下列问题:一是中药大多没从现代传染病学角度证明其有效性;二是未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阐明中药作用机制;三是部分剂型在现代集约化饲养场使用不便。因此,研制出更加安全、有效且质量可控的中药制剂用于仔猪白痢的防控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试验在课题组前期中药筛选、组方制剂的基础上,对所研制的中药制剂地翁颗粒进行了药效、毒理和临床学研究,旨在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为观察中药地翁颗粒在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设置高(100μg/ml)、中(10μg/ml)、低(1μg/ml)3个剂量组,采用3H法进行测定地翁颗粒对刀豆蛋白A(ConA)或脂多糖(LPS)诱导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ConA或金黄色葡萄球菌Cown株灭活菌体(SAC)刺激的脾淋巴细胞的上清液中IL-2、IL-6、IL-10、IL-12、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在上述浓度范围内,地翁颗粒能够明显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促进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INF-γ;促进SAC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IL-6、IL-12和INF-γ,并抑制IL-10的分泌。表明地翁颗粒能够有效调节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具有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急性毒性试验及结果如下,将地翁颗粒单次给药剂量达5.0g/kg体重,不能引起小鼠死亡,未测出其半数致死量(LD50),表明该制剂为实际无毒;最大给药量试验将地翁颗粒单次给药剂量增加到8.0g/kg体重,以及24h内给药3次,累计最大给药剂量达24.0g/kg体重时,仍未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亚慢性毒性试验及结果如下,使用80只Wistar大鼠,分别以12.0g/kg、6.0g/kg、3.0g/kg体重剂量灌胃,每日1次,连用6周,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结果3种剂量的地翁颗粒对受试动物的一般健康状况、体重、采食量、饮水量、血液细胞成分与生化指标、主要内脏器官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脏器系数没有不良影响。为了进一步考察地翁颗粒对猪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我们以地翁颗粒进行了靶动物安全试验,将地翁颗粒以0.2g/kg、0.6g/kg和1.0g/kg体重的剂量(相当于1倍、3倍和5倍于推荐剂量)给猪灌服,连续用药7天。结果表明,临床推荐剂量5倍以内的地翁颗粒对猪没有毒性反应,试验猪精神状态、饮食欲及粪便无异常,生长发育良好,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以及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各脏器组织结构形态未发现有任何异常病变。以上结果表明,地翁颗粒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预备临床试验及结果如下,以21日龄离乳仔猪为实验动物,采用购自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猪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CVCC196株,经口灌服加腹腔注射的感染途径,接种菌量为2.5×1010cfu/头,同时设置离乳、抓捕、注射、降低舍温至18~20℃,相对湿度达70%~80%等多重应激因素,造成了较为典型的仔猪白痢模型,为实验临床试验打下了基础。运用上述造模条件造模,进行预备临床试验,将中药制剂地翁颗粒给模型仔猪灌服,每日1次,连服5天,同时设立白龙散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证明,以0.2g/kg(中剂量)和0.4g/kg(高剂量)体重剂量的地翁颗粒内服,可有效治疗人工感染致发的仔猪白痢,其治愈率达到91.67%,有效率达100%,平均疗程为2.64和2.73天;服用高、中剂量地翁颗粒的病猪精神、饮食欲、粪便性状和体增重等得到较快恢复。地翁颗粒高、中剂量间没有显着差异,建议以0.2g/kg体重为临床用药推荐剂量。为了在较大范围内考察和评价地翁颗粒治疗仔猪白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扩大临床试验研究,其过程及结果如下。选择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部分猪场中具有典型仔猪白痢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并能够从其肛门拭子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仔猪白痢病猪133头,随机分组后分别灌服地翁颗粒和白龙散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排便次数、粪便形态、精神、食欲等临床症状和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变化,以及给药前和给药结束5天后体重等,综合判定地翁颗粒治疗仔猪白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以0.2g/kg体重剂量内服地翁颗粒,连续给药5天,可有效治疗自然发病的仔猪白痢,治愈率93.15%,有效率97.26%,平均疗程为3.02天,服用地翁颗粒能使病猪症状得道较快减轻或消失,治愈仔猪生长发育可以得到较快恢复。在本实验中,我们还对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3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ETEC相关毒力基因的阳性率高达34%,K88阳性率低于K99;肠毒素基因的阳性率较低;粘附素基因和肠毒素基因检测同时呈阳性的菌株只有3(2.3%)株,其中一株关联出现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的基因EAE和EAST1。除ETEC毒力相关基因以外,其它种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阳性率也比较高,其中以EAST1和Pic出现的频次最多,其余依次为EAE、Stx2e。综上所述,由地锦草、白头翁和黄连配伍组方并提取加工的地翁颗粒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中兽药制剂,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痢功效,可有效治疗仔猪白痢。

田新民,王定发,李琼[5](2013)在《猪常见细菌性疾病及中草药预防和控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各种畜禽疾病尤其是细菌性疾病频频发生,抗生素引起的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畜禽养殖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中草药因其预防抗病能力强、无毒副作用、营养保健等优点,越来越多被应用在畜禽养殖业中,尤其在猪养殖业中,中草药添加剂在治疗猪细菌性疾病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猪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以及中草药对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进行了阐述。

王成,陈书芳[6](2012)在《中兽医治疗仔猪拉稀和母猪少奶》文中提出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仔猪腹泻(俗称黄痢)和仔猪腹泻(俗称白痢)以及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血痢(红痢)对仔猪危害很大,要提高仔猪成活率,务必做好三痢的综合防治。仔猪三痢也与母猪有关,如母猪缺乳或少奶、或乳痈(即乳房炎)或

刘伟东[7](2012)在《中药防治仔猪白痢的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多年兽医临床实践,发现对仔猪作预防性中、西药相结合防治措施后,可降低仔猪白痢发病率及提高其治愈率。

张恒[8](2010)在《中药“复方黄连散”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中草药组方“复方黄连散”(黄连20g、黄柏20g、黄芩15g、大黄20g、白头翁30g、秦皮20g、乌梅60g、葛根60g、炒白术30g、甘草15g)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热敏肠毒素(LT)所致结扎肠袢液体蓄积的拮抗作用、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的对抗作用、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做了系统研究。在抗炎、抗菌、抗肠毒素、止泻等方面探讨了“复方黄连散”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作用机理,为“复方黄连散”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体外抑菌试验:单味药中,黄连、黄柏、白头翁、黄芩的体外抑菌活性最强,对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没有显着差别。复方配伍中,“复方黄连散”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复方1、2、3。将中药悬液加入到细菌培养液中,用所产的LT进行兔回肠结扎试验,“复方黄连散”能极显着地减少培养上清液所致结扎肠袢液蓄积量,拮抗LT所致结扎肠袢液蓄积量的效果均显着地优于复方1、复方2和复方3。中药拮抗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在1-3h内几种复方组的腹泻发生率都有降低的趋势。而复方组极显着地降低了小鼠腹泻次数,其效果明显优于复方1、复方2、复方3和盐酸黄连素组。在小肠推进运动试验中,各药物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墨汁在小鼠小肠的推进率。其中,复方2、复方3和“复方黄连散”作用较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但“复方黄连散”作用最强,抑制率达19.42%。复方1与盐酸黄连素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试验结果表明:“复方黄连散”组能极显着地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染料渗出,抑制率达59.40%;复方1、复方2、复方3均可显着地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染料的渗出,但抑制率仅为31.65%、36.79%和47.25%。

房春林[9](2010)在《杨树花及其复方制剂药学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杨树花(Flos popul)为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或同属树种植物干燥雄花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之功效。但因目前缺乏对杨树花药理、药效及毒理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其主要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也尚不清楚,因此局限了杨树花在兽医临床上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将杨树花(毛白杨雄花序)与黄芩复方,研制了杨树花复方注射液,对其制备工艺、药理、毒理、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试管法和薄层层析方法对杨树花水提液和水提液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检识,结果表明,杨树花水提液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类、有机酸、强心甙、内酯及香豆素,蒽醌类化合物、酚类或鞣质;可能含有生物碱,不含有皂苷、甾醇、三萜类;乙酸乙酯萃取液中含有化学成分与水提液中基本一致;而正丁醇萃取液含有黄酮、内酯及香豆素、有机酸和鞣质。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法对杨树花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按L9(43)正交试验设计对杨树花水提醇沉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液PH为7,煎煮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2h,醇沉过程中乙醇浓度为65%,超滤液浓度小于1.5g/mL(按原生药计),超滤温度为15-45℃,压强大于0.05Mpa。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层析方法对杨树花中水杨苷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层析后,所得水杨苷纯度分别为24.17%和96.23%并建立了HPLC方法检测其含量,以C18色谱柱,乙腈-水(7:9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25℃,水杨苷在0.025μg-4.0μg(r=0.9994)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2、采用药敏实验、联合抗菌作用实验、抗细菌感染实验及抗炎实验方法,对杨树花提取物及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标准菌和致病菌对杨树花水提液及其复方制剂均表现出了中度敏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标准菌对杨树花水提液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也表现出了中度敏感,但沙门氏菌致病菌对杨树花水提液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表现为低敏;杨树花与黄芩联合抗菌具有相加作用。抗细菌感染及抗炎实验结果证实,杨树花水提液及复方制剂在体内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高、中、低剂量的杨树花水提液均可使小鼠耳肿胀度明显降低,其抑制率分别为65.0%、58.9%和51.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同时高、中剂量组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即化学性腹膜炎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57.02%和53.8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而低剂量组效果不明显,其抑制率仅为5.06%。对小鼠免疫器官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杨树花单方制剂高、中、低剂量组可显着提高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表明,杨树花提取物及复方制剂具有明显的抑菌、抗炎作用。3、参照农业部新兽药一般毒性实验技术要求,对杨树花复方制剂进行了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杨树花复方注射液LD50为46.4g/kg体重,95%可信区间为46.40±10.22g/kg,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三组小鼠连续28天腹腔注射给药后,一般情况、体重增长速度、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在上述剂量下(相当于临床给药剂量的50倍),杨树花注射液连续腹腔注射28天无明显毒性反应,兽医临床用药是安全的。4、通过对杨树花复方注射液制剂助溶剂、抗氧化剂的筛选及PH值范围的确定来探讨杨树花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并采用留样观察法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二甲基乙酰胺为助溶剂,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为抗氧化剂,PH范围为6.5-7.5时,制备的复方制剂稳定性好,常温(25℃)条件下可保存1年。同时对杨树花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采用HPLC方法检测复方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显示,此检测方法简单,结果准确。5、采用药敏试验检测从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并同时采用二重PCR方法检测从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杆菌的耐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基因GyrA和Sul2基因,并以此临床分离耐药细菌为受试菌,以杨树花复方制剂为耐药性消除剂进行体外耐药性消除试验,并观察消除前后细菌生长情况、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分析大肠杆菌耐药菌消除前后质粒电泳图谱的变化及耐药基因GyrA和Sul2基因的碱基和氨基酸序列变化来探讨耐药性消除机理。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及磺胺嘧啶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二重PCR方法也检测到了耐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基因GyrA和Sul2基因,表明所分离菌为耐药菌。耐药消除试验结果表明,杨树花复方制剂对耐恩诺沙星和磺胺嘧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其消除率分别为19.5%和18.18%,而对照组消除率为0,经消除后的细菌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对恩诺沙星和磺胺嘧啶的MIC值也明显降低。耐药性消除前后细菌质粒电泳图谱条带数无变化,同时GyrA和Sul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消除前后两耐药基因的碱基及氨基酸序列均无明显变化。6、为验证杨树花复方注射液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人工感染仔猪大肠杆菌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的杨树花复方注射液对人工感染的仔猪大肠杆菌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治愈率分别为90%、90%、80%。穿心莲注射液对照组治愈率为60%。临床扩大试验结果表明,杨树花复方注射液对仔猪大肠杆菌病有效率为97.14%,治愈率为84..28%,死亡率为2.86%。表明杨树花复方注射液对仔猪大肠杆菌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孟庆大[10](2010)在《药典方剂止痢散的药效与毒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止痢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多个版本收载的中药成方制剂,由雄黄、藿香、滑石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功效,主治仔猪白痢。为了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评价该方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受国家药典办委托,对“止痢散”进行了药效和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止痢散”的LD50为124.8g/kg,其95%可信限为111.2g/kg~142.5g/kg;“止痢散”中的雄黄经与滑石、藿香配伍后,其毒性明显低于等量同质雄黄,起减毒作用的主要为滑石;以8g/kg和16g/kg“止痢散”连续灌胃4周,对大鼠有明显毒性作用,但并不致死,毒性反应在停药2周后基本消失;“止痢散”中的有毒成分源自雄黄,所引起的消化道和肝、肾病变与砷中毒基本一致;4g/kg止痢散连续灌胃4周,大鼠没有出现毒性反应,表明按药典规定剂量用药是安全的;“止痢散”散在体外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5g/mL,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为雄黄;“止痢散”及其组成中药对小肠蠕动有一定促进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毒素排出;“止痢散”及其组成中药并不能减弱结晶硫酸钠引起的腹泻,但可以抑制蓖麻油引起的腹泻,表明其对肠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二、止痢灵散剂治疗仔猪黄痢白痢的试验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止痢灵散剂治疗仔猪黄痢白痢的试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和微生态制剂防治仔猪黄白痢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纯使用中药防治仔猪黄白痢
2 中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防治仔猪黄白痢
3 微生态制剂防治仔猪黄白痢
4 小结

(2)白头翁散在控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病概况
        1.2.1 仔猪黄痢
    1.3 抗生素防治大肠杆菌腹泻病的现状
    1.4 中药在养殖业的研究现状
    1.5 白头翁散(汤)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研究概况及作用机理
        1.5.1 白头翁散(汤)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研究概况
        1.5.2 白头翁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作用机理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2章 白头翁散预防哺乳仔猪黄白痢效果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药物
        2.1.2 试验猪场
        2.1.3 试验分组和用药方法
        2.1.4 饲养管理
        2.1.5 评价指标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母猪日粮中添加白头翁散对哺乳仔猪黄白痢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
        2.2.3 母猪日粮中白头翁散的最佳添加量
    2.3 讨论
第3章 白头翁散预防断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效果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药物
        3.1.2 试验猪场
        3.1.3 试验分组和用药方法
        3.1.4 饲养管理
        3.1.5 评价指标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白头翁散对断奶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
        3.2.2 白头翁散对断奶仔猪在保育期间增重和饲料报酬的影响
        3.2.3 仔猪饲料中白头翁散的最佳添加量
    3.3 讨论
第4章 白头翁散在规模化猪的推广应用效果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药物
        4.1.2 试验猪场
        4.1.3 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白头翁散对哺乳仔猪黄白痢的预防效果
        4.2.2 白头翁散对断奶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预防效果
        4.2.3 白头翁散对保育阶段生产成绩的影响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仔猪腹泻的病因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仔猪腹泻发病原因
    1.1 细菌性腹泻
        1.1.1 仔猪黄痢
        1.1.2 仔猪白痢
        1.1.3 仔猪红痢
        1.1.4 仔猪副伤寒
    1.2 病毒性腹泻
        1.2.1 猪流行性腹泻
        1.2.2 猪传染性胃肠炎
        1.2.3 猪轮状病毒性肠炎
        1.2.4 猪嵴病毒感染
    1.3 寄生虫性腹泻
    1.4 非病原性因素
2 中药防治措施
    2.1 中药治疗由细菌性因素引起的仔猪腹泻
    2.2 中药治疗由病毒性因素引起的仔猪腹泻
3 总结与展望

(4)中药地翁颗粒治疗仔猪白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仔猪白痢研究进展
        1.1 仔猪白痢的主要临床特征
        1.2 ETEC 导致腹泻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第2章 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概述
    第3章 中兽医药防治仔猪白痢概述
    第4章 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
        4.1 地锦草
        4.2 白头翁
        4.3 黄连
第二篇 实验研究
    第1章 中药地翁颗粒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地翁颗粒的急性毒性试验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地翁颗粒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地翁颗粒的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第5章 仔猪白痢动物模型的建立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结论
    第6章 地翁颗粒的实验临床试验
        6.1 材料
        6.2 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5 小结
    第7章 地翁颗粒的扩大临床试验
        7.1 材料
        7.2 方法
        7.3 结果
        7.4 讨论
        7.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如下
致谢

(5)猪常见细菌性疾病及中草药预防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猪细菌性疾病种类及综合防治
2 仔猪黄痢白痢的防治
3 猪水肿病的防治
4 猪副伤寒的防治
5 猪丹毒的防治
6 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7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8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
9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1 0 小结

(6)中兽医治疗仔猪拉稀和母猪少奶(论文提纲范文)

1“白痢无正方”:仔猪拉稀有验方
2“王不留, 乳长流”:母猪少奶有单方

(7)中药防治仔猪白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猪白痢的发病原因
2 猪白痢的症状
3 药治疗方法
    3.1 过母猪给药
    3.2 中草药制成口服液应用
    3.3 药制成注射液应用

(8)中药“复方黄连散”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及发病机理
        1.1.1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1.1.2 发病机理
    1.2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1.2.1 免疫预防
        1.2.2 口服酶制剂
        1.2.3 抗体制剂
        1.2.4 药物疗法
    1.3 "复方黄连散"抗腹泻的作用机理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主要药物及试剂
        2.1.3 菌种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药液与试剂的配制
        2.2.2 最小抑菌浓度(M1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2.2.3 复方黄连散抗肠毒素作用
        2.2.4.复方黄连散对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的对抗作用
        2.2.5.复方黄连散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2.2.6.复方黄连散对炎性渗出的抑制作用
第三章 结果
    3.1 体外抑菌试验
    3.2 抗肠毒素作用
    3.3.对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
    3.4.对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3.5.对炎性渗出的抑制作用
第四章 讨论
    4.1 复方药物的筛选
    4.2 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
    4.3.中草药"复方黄连散"抗肠毒素作用
    4.4.中草药"复方黄连散"抗炎及抑制泻下作用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杨树花及其复方制剂药学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杨属植物药理、毒理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杨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1.1 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1.2 酚甙类物质的研究
    
1.3 有机酸类
    
1.4 其它化学成分研究
    2 杨属植物的药理学研究
    
2.1 抗菌作用
    
2.2 抗炎
    
2.3 镇痛作用
    
2.4 抗病毒
    
2.5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2.6 细胞毒活性
    
2.7 其它作用
    3 杨树花药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1 杨树花提取工艺
    
3.2 药理和毒理作用
    
3.3 临床应用研究
    
3.4 杨树花药物制剂研究
    
3.5 杨树花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
    
    3.5.1 杨树花单方制剂的开发利用
    
    3.5.2 杨树花复方制剂的研究开发
二 黄芩药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种质资源的研究
    
1.1 生物学特性
    
1.2 生态环境及主要产区
    2 黄芩化学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
    
2.1 黄芩化学成分
    
2.2 黄芩提取工艺
    
    2.2.1 黄芩苷的提取
    
    2.2.2 黄芩素的提取
    
    2.2.3 多糖的提取
    3 黄芩苷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4 黄芩药理学研究进展
    
4.1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4.2 解热作用
    
4.3 抗炎抗过敏作用
    
4.4 抗肿瘤作用
    
4.5 免疫调节作用
    5 黄芩治疗猪细菌性腹泻疾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三 中药消除大肠杆菌耐药性及消除机理研究进展
    1 大肠杆菌耐药机制
    
1.1 大肠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
    
    1.1.1 基因突变
    
    1.1.2 细菌耐药性的基因转移
    
    1.1.3 主动外排系统
    
1.2 大肠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
    
    1.2.1 产生使抗生素结构改变的酶
    
    1.2.2 抗生素作用靶位的修饰
    
    1.2.3 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
    
    1.2.4 外膜微孔蛋白的缺失
    
    1.2.5 代谢途径或代谢状态改变
    
    1.2.6 形成细菌生物被膜
    2 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的研究现状
    3 中药消除细菌耐药性机理研究
    
3.1 对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
    
3.2 对耐药基因的突变作用
    
3.3 对耐药细菌外排泵抑制作用
    4 中药耐药性消除研究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四 我国中兽药及中兽药产品研究现状
    1 中药提取技术研究
    2 我国中兽药制剂技术研究
    3 我国中兽药产品开发
    4 我国中兽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中兽药研究和开发力度不够
    
4.2 我国中兽药研发技术滞后
    
4.3 中兽药标准化问题
    5 中兽药发展趋势
    
5.1 加强中兽药基础研究
    
5.2 重视中兽药残留和毒性问题
    
5.3 加强中兽药对细菌耐药性消除的基础研究
五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杨树花化学成分初步分析及提取工艺研究
    摘要
    1 试验材料
    
1.1 药材及试剂
    
1.2 试验仪器
    2 方法
    
2.1 杨树花粗提物化学成分检识
    
    2.1.1 检识液的制备
    
    2.1.2 杨树花提取物化学成分检识
    
2.2 杨树花提取工艺研究
    
    2.2.1 杨树花提取液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2 杨树花水提法提取工艺
    
    2.2.3 醇提法
    
    2.2.4 杨树花水提法提取工艺优化
    
    2.2.5 各提取液的稳定性初步考察
    
2.3 杨树花中水杨苷的分离纯化及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2.3.1 杨树花中水杨苷的提取、分离纯化
    
    2.3.2 杨树花中水杨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 结果
    
3.1 杨树花水提液化学成分检识结果
    
3.2 杨树花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的薄层预试结果
    
3.3 杨树花提取工艺研究
    
    3.3.1 水提法
    
    3.3.2 水提取工艺优化
    
    3.3.3 醇提法提取工艺
    
    3.3.4 各提取液体稳定性研究
    
    3.3.5 杨树花提取工艺优化条件
    
3.4 水杨苷提取、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
    
    3.4.1 硅胶柱层析洗脱液的选取
    
    3.4.2 水杨苷含量检测
    
    3.4.3 水杨苷分离纯化及鉴别
    4 分析与讨论
    
4.1 杨树花水提液及水提液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检识
    
4.2 杨树花水提物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的薄层预试
    
4.3 杨树花提取工艺
    
4.4 水杨苷分离纯化及鉴别
    5 小结
第二章 杨树花粗提物及复方制剂药理学研究
    摘要
    1 试验材料
    
1.1 药品及试剂
    
1.2 试验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体外抑菌实验
    
    2.1.1 杨树花水提液体及水提液萃取物的制备
    
    2.1.2 黄芩提取液的制备
    
    2.1.3 杨树花复方制剂的制备
    
    2.1.4 菌悬液的制备
    
    2.1.5 药敏纸片的制备
    
    2.1.6 体外抑菌活性测定
    
2.2 最低抑菌浓度(MlC值)的测定
    
2.3 杨树花与黄芩的联合抗菌作用
    
2.4 杨树花水提液及复方注射液的抗细菌感染实验
    
2.5 杨树花抗炎效果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研究
    
    2.5.1 杨树花水提液的抗炎试验
    
    2.5.2 对小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重量的影晌
    3 结果
    
3.1 杨树花水提物及复方制剂体外抑菌活性
    
3.2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3.3 杨树花与黄芩的联合抗菌作用
    
3.4 杨树花水提液及复方注射液的抗细菌感染实验
    
3.5 杨树花抗炎效果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研究
    
    3.5.1 杨树花抗炎效果
    
    3.5.2 对小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
    4 分析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杨树花复方制剂毒理学研究
    摘要
    1 试验材料
    
1.1 试剂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动物
    
1.4 试验药物
    2 杨树花复方制剂毒理学研究
    
2.1 杨树花复方制剂急性毒性试验
    
    2.1.1 杨树花复方制剂的制备
    
    2.1.2 预试实验
    
    2.1.3 正式试验
    
2.2 杨树花复方制剂亚慢性试验
    
    2.2.1 试验分组与给药剂量
    
    2.2.2 给药时间
    
    2.2.3 观察指标
    3 结果
    
3.1 杨树花复方注射液急性毒性试验
    
    3.1.1 预试试验结果
    
    3.1.2 正式试验结果
    
3.2 杨树花复方注射液亚慢性试验结果
    
    3.2.1 一般状况
    
    3.2.2 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3.2.3 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2.4 对脏器组织的影响
    4 讨论与分析
    5 小结
第四章 杨树花复方制剂工艺、稳定性及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
    1 试验材料
    
1.1 试剂及药品
    
1.2 试验仪器
    2 方法
    
2.1 杨树花复方制剂工艺研究
    
    2.1.1 制剂工艺处方
    
    2.1.2 杨树花提取工艺优化
    
    2.1.3 黄芩提取工艺
    
    2.1.4 杨树花复方注射液制备工艺
    
2.2 杨树花复方注射液质量标准研究
    
    2.2.1 鉴别
    
    2.2.2 杨树花复方制剂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3 复方杨树花注射液稳定性试验
    
    2.3.1 样品含量检测方法
    
    2.3.2 高温试验
    
    2.3.3 加速试验
    
    2.3.4 光照加速试验
    
    2.3.5 长期放置试验
    
    2.3.6 低温放置试验
    3 结果
    
3.1 杨树花复方制剂工艺研究
    
    3.1.1 助溶剂的筛选
    
    3.1.2 抗氧化剂筛选
    
    3.1.3 溶液PH的范围
    
3.2 杨树花复方制剂稳定性研究
    
    3.2.1 高温试验
    
    3.2.2 加速试验
    
    3.2.3 光照试验
    
    3.2.4 长期放置试验
    
    3.2.5 低温试验
    4 分析与讨论
    
4.1 杨树花复方制剂工艺研究
    
4.2 杨树花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4.3 杨树花复方制剂稳定性研究
    5 小结
第五章 杨树花复方制剂消除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
    摘要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设备
    
1.2 试验药物、菌种及试剂
    
1.3 试剂
    2 方法
    
2.1 耐恩诺沙星、磺胺嘧啶大肠杆菌的检测
    
    2.1.1 体外抑菌效果实验
    
    2.1.2 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主要耐药基因的检测
    
2.2 杨树花复方制剂对大肠杆菌耐药性消除试验
    
2.3 耐药消除前后最低抑菌浓度(MIC)及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2.3.1 耐药消除前后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2.3.2 耐药消除前后细菌生长曲线测定
    
2.4 耐药消除前后大肠杆菌质粒图谱变化、耐药基因Su12和GyrA基因的序列变化分析
    3 结果
    
3.1 耐药大肠杆菌的检测
    
    3.1.1 体外抑菌实验
    
    3.1.2 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主要耐药基因的检测
    
3.2 杨树花复方制剂对大肠杆菌耐药性消除试验
    
3.3 耐药消除前后最低抑菌浓度(MIC)及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3.1 耐药消除前后最低抑菌浓度(MIC)
    
    3.3.2 耐药消除前后细菌生长曲线测定
    
3.4 耐药消除前后大肠杆菌质粒图谱变化、耐药基因Su12和GyrA基因的序列变化分析
    
    3.4.1 消除前后大肠杆菌质粒DNA电泳图谱变化
    
    3.4.2 消除前后Su12和GyrA基因的扩增
    
    3.4.3 消除前后大肠杆菌耐药基因Su12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
    4 讨论
    
4.1 耐药大肠杆菌的检测
    
4.2 耐药性消除试验
    5 小结
第六章 杨树花复方制剂临床试验研究
    摘要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药物
    
1.2 对照药物
    
1.3 试验动物
    
1.4 试验菌种
    2 方法
    
2.1 仔猪大肠杆菌病模型的建立
    
    2.1.1 试验程序
    
    2.1.2 模型建立评价标准
    
2.2 正式试验
    
2.3 观察指标
    
2.4 临床扩大试验
    3 结果
    
3.1 仔猪大肠杆菌病模型的建立
    
3.2 人工感染临床试验结果
    
3.3 临床扩大试验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5 小结 第三部分 结论和创新点
一、结论
二、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10)药典方剂止痢散的药效与毒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止痢散的研究进展
        1.1 止痢散组成药物的研究进展
        1.2 止痢散的研究进展
        1.3 小结
    第2章 仔猪白痢的研究进展
        2.1 仔猪白痢的发病与流行现状
        2.2 仔猪白痢的防治现状
        2.3 中药抗仔猪白痢的研究现状
        2.4 小结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1章 止痢散的毒理学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止痢散的药效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详细摘要
Abstract
导师简历
作者简历

四、止痢灵散剂治疗仔猪黄痢白痢的试验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和微生态制剂防治仔猪黄白痢研究进展[J]. 郭志廷,张凯,刘莲,李建喜.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2(01)
  • [2]白头翁散在控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王东旭. 河南科技大学, 2017(01)
  • [3]仔猪腹泻的病因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J]. 杨洪早,王东升,董书伟,张世栋,那立冬,闫宝琪,桑梦琪,严作廷. 动物医学进展, 2016(10)
  • [4]中药地翁颗粒治疗仔猪白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 夏方. 吉林大学, 2015(08)
  • [5]猪常见细菌性疾病及中草药预防和控制[J]. 田新民,王定发,李琼.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5)
  • [6]中兽医治疗仔猪拉稀和母猪少奶[J]. 王成,陈书芳. 中国动物保健, 2012(08)
  • [7]中药防治仔猪白痢的研究[J]. 刘伟东. 北京农业, 2012(03)
  • [8]中药“复方黄连散”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机理的研究[D]. 张恒.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6)
  • [9]杨树花及其复方制剂药学与临床应用研究[D]. 房春林. 四川农业大学, 2010(12)
  • [10]药典方剂止痢散的药效与毒理学研究[D]. 孟庆大. 吉林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止利灵散治疗仔猪黄白痢的试验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