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耐高温压铸镁合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华溪如[1](2021)在《新型Mg-4Zn-2La-3Y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以Mg-Al体系为主的压铸镁合金因较好的铸造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具备良好的商用价值,然而中等的室温强度或较低的高温强度使其商业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考虑到镁合金在车身和航空航天等轻量化等领域中的不可替代性,新型耐高温镁合金亟待开发。本文合金设计以Mg-2.3La为基础,通过Zn合金化代替传统Al合金化。同时,为达到Mg-La系合金与高固溶度稀土共同强化的目的,引入了Y这种高固溶度稀土。制备出了高强耐高温压铸(HPDC)、重力铸造以及变形Mg-4Zn-2La-3Y(ZLaW423)镁合金。对其微观组织以及性能的研究具有较重要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结果表明,压铸ZLaW423合金拥有6.1μm尺寸的细小晶粒和高度互连的金属间相骨架,该合金的金属间相实际是由很多细小的微粒组成,且主要组成为W相和Mg12RE相。Mg12RE相中存在大量的{101}孪晶以及层错而W相中含有少量的层错。此外,少量的LPSO相被发现存在于共晶相中,经分析该相可能是在Mg12RE相上形核并遵循(0002)14H//(110)Mg12RE和[11-20]14H//[1-1-1]Mg12RE,或(0002)14H//(211)Mg12RE和[11-20]14H//[1-1-1]Mg12RE的位向关系。拥有大量界面以及面缺陷的特殊金属间相骨架能有效的协调位错运动,这也是该压铸合金优异力学性能的关键原因。重力铸造ZLaW423合金拥有13.5μm晶粒尺寸,主要组成相同为W相和Mg12RE相。330℃挤压条件获得的挤压态ZLaW423合金拥有最佳力学性能,室温下的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331.1 MPa和417.3 MPa,断裂延伸率为6.29%。且因热稳定金属间相的存在拥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压铸与重力铸造ZLaW423合金在175℃-225℃/60 MPa-120 MPa条件下的压缩蠕变曲线仅显示出减速与稳态蠕变两个阶段。依据蠕变应力指数,二者合金在试验蠕变条件下的应力指数介于3-6,体现为位错型蠕变。HPDC合金蠕变前后未出现相变,而亚晶变形带存在证实了位错攀移的蠕变机制。二者合金在试验温度下的蠕变激活能计算平均值分别约为93 k J/mol和97 k J/mol,表明在175℃-225℃/60 MPa-120 MPa条件下,HPDC与重力铸造ZLaW423合金的蠕变机制为位错蠕变伴随着扩散蠕变。
黄梦桃[2](2020)在《镁合金真空压铸充型流动实时表征与分析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和能源消耗问题的重视,轻量化已成为工业发展的趋势,在结构材料中,镁合金的重量很轻且性能良好,比强度和比刚度较高,减震性和电磁屏蔽性能良好,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镁合金产品大部分都是通过压力铸造生产的。压铸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高速高压,能生产出性能良好的压铸件,经济效益良好,但存在容易产生气孔缺陷的倾向,随着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真空压铸成为研究的热点。镁合金的真空压铸充型流动过程非常复杂,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可对充型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但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本文主要对镁合金真空压铸充型流动的实时表征与分析方案做研究,为直接观察并分析金属液的流动充型过程奠定基础,对镁合金的真空压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对流动充型情况的的实时表征需建立可视化平台,主要包括需改造的压铸部分、高速摄像部分和数据采集及处理部分。可视化平台能实现对整个充型过程进行拍摄存储并显示到计算机当中。在此基础上,为实现真空压铸,将压铸设备连接真空泵、负压罐、抽真空块和真空阀等设备,以保证压铸过程在稳定的真空状态下进行。为了研究镁合金真空压铸充型流动实时表征和分析,设计了气体和金属液的充型流动方案,以及后续的分析方案。主要内容是:(1)气体流动表征,向模具型腔内通入有色气体,抽真空达到一定的条件后进行空压射,观察和分析真空状态对气体流动形态的影响。(2)金属液充型流动表征,向型腔通入有色气体取代原有气体,对镁合金进行真空压铸,观察和分析金属液的具体流动充型情况,有色气体的存在可更直接的观察发生的卷气、涡流和紊流等行为,甚至可直接观察缺陷的产生过程。(3)分析方案,对试样进行金相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合Nano Measurer软件统计出孔洞的体积分数。将金相组织和孔洞的体积分数、力学性能特点与充型流动过程中的各种情形进行对应分析,探究不同流动情况对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使用Pro CAST软件对AZ91D镁合金真空压铸下的流动充型情况进行了模拟和分析,为具体实验后得出的流动情形做对比作基础。
董艺璇[3](2020)在《压铸AZ91-Ce镁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镁合金因其密度低、强度高、耐热性优良等优势,大范围应用在航天、汽车等行业,人们对于改善镁合金综合性能的研究也已越来越深入。通常采用改良合金成分、优化铸造及热处理工艺等方式来提升镁合金的性能,其中,微合金化改善效果较为显着。目前关于Ce对压铸态镁合金的影响及规律研究不完善。本文主要研究添加稀土元素Ce对铸态AZ91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作用,并选择最优压铸工艺参数,对合金压铸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首先进行重力铸造实验,分析Ce添加量对AZ91-xCe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的作用效果。微量Ce的加入生成了高熔点的热稳相Al4Ce,合金孔隙率也有所降低。实验结果表明,细晶、析出相和固溶强化多种机制共同强化,AZ91-xCe合金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得到了显着的提升。对比观察不同Ce含量合金力学性能及组织,得到结论:Ce含量为0.5%时,合金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相较于AZ91合金而言,抗拉强度提升了 29%,屈服强度提高了34%,延伸率也有小幅度提高。运用ProCAST模拟软件建立了最佳Ce含量AZ91-0.5Ce镁合金的热力耦合模型,计算合金物性参数及其他与合金性能有关的参数,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合金的充型凝固过程。分析对比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合金温度场及缩松缩孔的分布差异,优化选择最佳的压铸工艺参数。以模拟结果作为依据调整生产参数,当浇注温度为675℃,模具预热温度为200℃,浇注速度为1.5m/s时,合金性能最佳。参考数值模拟结果,分别采用不同工艺参数生产压铸镁合金铸件,研究分析合金的拉伸性能和微观形貌。与重力铸造方式相比,压力铸造生产出合金试样的α-Mg初生相更为细小,抗拉及屈服强度更好。实验结果表明,在浇注温度为675℃、模具预热温度为200℃、浇注速度为1.5m/s时,铸件有最佳综合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最高可分别达到280MPa、250MPa和1.98%。观察工艺参数的差异引起的铸件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变化,得到结论,浇注温度对力学性能影响最大,模具预热温度影响最小,这也与模拟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陈梦茹[4](2020)在《镧铈含量对AE44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Mg-Al-RE(稀土)合金是为高温应用而开发的压铸镁合金家族之一,可在温度超过150°C的环境中服役,如工作温度达200°C的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其中AE44稀土镁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组合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传统的AE44镁合金多用富铈(La Ce Pr Nd)混合稀土为原材料制备而来,这样不仅增加了材料成本,而且不利于稀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是通过使用廉价的镧铈中间合金制备不同镧铈含量的AE44稀土镁合金,比较镧铈含量对AE44镁合金铸态与挤压态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Ar+SF6气体保护在坩埚炉中制备四种不同镧铈含量的AE44镁合金,利用Instron-5982万能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等技术对不同镧铈含量的铸态AE44镁合金、挤压态AE44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室温力学性能以及挤压态的高温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分析。铸态AE44镁合金以α-Mg为基体,主要存在Al11RE3、Al10RE2Mn7、Al2Ce三种第二相;其中成分为1.5%La、2.5%Ce的AE44镁合金第二相分布较为均匀,同时存在较多细小晶粒的Al2Ce相及Al10RE2Mn7相,相比较而言,其他成分的AE44镁合金第二相形貌大多呈层簇状、雪花状、棒状且分布不均匀。拉伸实验结果表明成分为1.5%La、2.5%Ce的AE44镁合金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达到了220.43MPa、82.61MPa、12.9%。挤压态AE44镁合金组织相比铸态组织有了明显的细化,Ce含量较多的两种AE44镁合金(0.5%La、3.5%Ce,1.5%La、2.5%Ce)相比于La含量较多的两种AE44镁合金(2.5%La、1.5%Ce,3.5%La、0.5%Ce)具有更多的再结晶组织,但再结晶程度并不充分,存在大量分散的超细晶粒。其中成分为1.5%La、2.5%Ce的AE44镁合金性能最优,室温拉伸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达到了282.85 MPa、219.67 MPa、22.08%;高温拉伸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达到168.82MPa、140MPa、43.45%。室温和高温变形下合金的断裂机制均以韧性断裂为主。
龚举波[5](2019)在《铝合金压铸充型流态动态演变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压铸产品朝着薄壁、复杂化方向发展,对充型过程的精细化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了解金属液在型腔中的流动特征及压铸参数对充型流动的影响规律。目前对于压铸充型过程中金属液流动规律研究的主流方法是数值模拟和水力模拟,但数值模拟和水力模拟与实际充型过程存在着一定差异。为此本文利用压铸充型过程的动态实时表征,观察研究了不同快压射速度、不同内浇口厚度以及型腔结构对充型流动过程的影响,并与相同实验条件的数值模拟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金属液从内浇口进入模具型腔后,随着充型速度的增加,金属液的流动是不连续的,其流动前沿形貌由光滑圆整逐渐向破碎飞溅转变。由于射流的附壁效应,金属液贴附玻璃视窗侧向前充型,沉孔凸台及截面突变结构对充型初期流动形态的影响较小。通孔凸台的存在改变了充型流态,迫使流动产生分离流,促使了金属液流动过程中空洞的产生。(2)当金属液以1.5m/s的快压射速度充型时,其流动前沿比1.0m/s充型时更早地发生了破裂,并且在相同位置流动前沿的破碎飞溅程度更加严重。(3)内浇口厚度会影响金属液的流动特征。内浇口厚度越大,金属液流动前沿不易发生破裂,并且在相同充型距离下,流动前沿的破碎飞溅程度较低。同时,内浇口厚度越大,流动前沿不易扩展,容易产生金属液堆积。(4)当充型速度和内浇口厚度发生变化时,数值模拟充型流动趋势以及空洞产生位置跟实际充型过程吻合,但流动前沿的破碎飞溅形态跟实际差异较大。
刘云皓[6](2019)在《镁合金电池箱产品开发及真空压铸工艺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汽车轻量化对于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控制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能都大有裨益,电池模块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电池箱起着承重和保护电池模块的作用,因此,对于电池箱轻量化的研究是轻量化与安全性兼顾的一项工程。电池箱的轻量化主要通过两个方法来实现:一是使用新型轻量化材料;二是对电池箱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镁合金是最轻的工程应用结构材料,但在电池箱上规模应用还存在结构再设计、成型工艺优化等技术难题。为了实现镁合金在电池箱上的高性能、低成本规模应用,本课题进行了电池箱的镁合金材料替代结构再设计,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颠簸+急刹车”和“颠簸+急转弯”两种极限工况下电池箱的静强度和静刚度特性。针对镁合金电池箱结构特点,结合数值模拟,进行了真空压铸工艺的优化设计,确定了最优真空压铸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工程验证和样件试制。本文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1)镁合金电池箱在“颠簸+急刹车”和“颠簸+急转弯”两种极限工况下,产生应力集中的区域均在加强肋与箱体侧壁连接的位置,优化后的镁合金电池箱在静力学性能上能够满足要求。在静强度方面,两种工况下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124.83MPa和114.69MPa;静刚度方面,两种工况下的最大变形量为2.32mm和1.87mm;(2)镁合金电池箱质量为14.06kg,钢制电池箱质量为38.23kg,减重63.2%,轻量化效果明显;(3)通过分析电池箱结构特点及镁合金材料成型工艺性,完成了浇注系统、排溢系统等相关参数的计算和设计,并通过数值仿真获得了最佳真空压铸工艺参数:真空度为5×104Pa,快压射速度为3.2m/s,浇注温度和模具预热温度分别为680℃和220℃。(4)根据工艺设计完成了模具的设计制作,并进行了样件试制,压铸件性能良好。
茆继美[7](2017)在《流变压铸与挤压铸造AZ91-2Ca-1.5Ce镁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镁合金因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优势而在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AZ91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压铸镁合金,其拥有良好的铸造性能,但其也面临两大关键问题,一是熔炼过程中极易氧化燃烧,产生夹杂;二是合金力学性能不高。因此,提高AZ91合金的力学性能,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添加Ca和Ce能够显着提高AZ91合金的起燃温度,避免熔炼过程中的氧化燃烧,同时Ce作为稀土元素能够有效细化晶粒,产生耐高温的强化相,提高合金力学性能。另一方面,气体搅拌法制备半固态浆料可以得到初生相分布均匀,晶粒细小且圆整的半固态组织,促进铸造过程中熔体的相互滑动,同时初生相还能提高最终铸件的力学性能。基于此,本文以AZ91-2Ca-1.5Ce合金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气体搅拌法制备半固态浆料组织及流变压铸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与流变挤压铸造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首先对AZ91-2Ca-xCe合金中Ce含量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不同Ce含量对液态金属型铸造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阐明了Ce元素对于组织细化,产生强化作用的机制。随着Ce含量的不断提高,合金晶粒尺寸越来越小,组织得到细化,合金力学性能不断提高,AZ91-2Ca-1.5Ce合金相较于AZ91-2Ca-0.5Ce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了33%、33%和59%。之后探索了气体搅拌工艺参数对AZ91-2Ca-1.5Ce合金半固态浆料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吹气速率由2L/min提高到8L/min,初生相α-Mg相由最初的树枝状转变为蔷薇状或球状,而初生相颗粒的尺寸由70.88μm下降到35.54μm,而形状因子(圆整度)则由0.46提高到0.71,初生相所占的比例则几乎不变,约10%左右。另外,在吹气速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浇铸温度由593°C降低到587°C,初生相尺寸和形状变化不大,而初生相占比逐渐增大,由5.55%提高到38.08%。然后重点对比研究了液态压铸和流变压铸AZ91-2Ca-1.5Ce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随着浇铸温度由585oC提高到595oC,流变压铸合金组织中初生α-Mg相由树枝状转变为蔷薇状或球状,初生相尺寸和比例也逐渐变小,力学性能则呈现为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压射速度的由2m/s提高到4m/s,初生相尺寸不断降低,第二相趋于均匀分布,力学性能也不断升高;随着压力由67MPa提高到73MPa,合金组织变化不明显,而力学性能提升幅度不大。当浇铸温度为590oC,压射速度为4m/s,压力为73MPa时,流变压铸AZ91-2Ca-1.5Ce合金的组织中初生相尺寸细小且圆整,组织中第二相均匀弥散分布,此时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206MPa、173MPa和2.5%。随着浇铸温度从640oC提高到700oC,液态压铸合金组织不断细化、同时α-Mg相枝晶臂减少,第二相也趋于均匀分布;同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不断提高,屈服强度则几乎不变。当浇铸温度为700oC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91MPa、157MPa和1.7%。流变压铸合金的力学性能高于液态压铸,原因在于对于流变压铸过程,浇铸温度主要影响了合金熔体的冷却速率、初生相的形貌与占比和第二相的分布;更高的压射速度可以使得成型过程缩短,使合金组织更加紧密;随着压力的提高,一方面,促进凝固潜热的传递,提高冷却速率,同时也使得合金组织中的缺陷减少。最后,为了比较不同流变成型AZ91-2Ca-1.5Ce合金组织性能的差异,本课题开展了不同工艺参数下挤压铸造与流变挤压铸造AZ91-2Ca-1.5Ce合金的组织与性能试验。在流变挤压铸造条件下,在120MP压力下,当浇铸温度为593°C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70.9MPa、98.5MPa和3.6%。液态挤压铸造合金,当浇铸温度为600°C时,压力为120MPa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好,此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69.5MPa、99.3MPa和3.4%。结果显示,挤压铸造与流变挤压铸造AZ91-2Ca-1.5Ce合金峰值强度差异并不明显。最终结果表明,流变成型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压铸合金的力学性能。同时,流变压铸合金的力学性能要优于流变挤压铸造合金的力学性能。通过比较流变压铸与流变挤压铸造合金的微观组织可以发现,流变压铸AZ91-2Ca-1.5Ce合金中,组织更加均匀,初生相尺寸、形貌更加统一,第二相尺寸相较于流变挤压铸造合金更加细小。此外,流变挤压铸造合金中,第二相偏聚严重,这是由于流变挤压铸造合金过程中,持续时间长,冷却速率慢,导致初生相长大,从而溶质原子大量排到固液界面前沿,最后形成第二相造成的。流变压铸与流变挤压铸造合金的拉伸断裂方式不同,流变压铸合金断口中存在大量韧窝,为韧性断裂;而流变挤压铸造合金的断口中一方面存在着少量微裂纹,同时断口中可见撕裂棱和解理面,为解理断裂。
苏再军,杨树忠,普建,杨新华[8](2016)在《压铸稀土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认为对压铸稀土镁合金的基本特性、力学性能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稀土及其它合金元素对压铸稀土镁合金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压铸稀土镁合金材料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论述。
马小黎[9](2016)在《Pb、Sn及时效处理对压铸AZ81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压铸态AZ81镁合金为基础,添加合金元素(Pb、Pb+Sn)并进行时效热处理,采用XRF、XRD、OM、SEM/EDS、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重点研究了上述两种方法对压铸AZ81组织和常温/中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探索提高压铸AZ81中温性能的新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时效对压铸态AZ81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压铸AZ81时效后,更多颗粒状和层片状Mg17Al12相在晶界析出;常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8%和6.9%);180℃屈服强度略有提高(提高了6.3%)。2)Pb及时效对微观组织的影响:Pb对压铸态AZ81有一定的晶粒细化作用,且随着Pb加入量的增加,晶粒细化作用有一定的增加趋势;Pb在时效前后主要存在于AZ81镁合金的α-Mg基体和β-Mg17Al12相中,无含Pb化合物生成;时效后在α-Mg晶内和晶界上均有Mg17Al12相析出,Pb有抑制晶界有害Mg17Al12相析出、促进晶内Mg17Al12相有益析出的作用,且随Pb含量增加该作用有所增加。3)Pb及时效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时效对压铸AZ81-(0.5,1.0,1.5)Pb合金的室温强度具有提升作用,且随着Pb含量的增加有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时效和Pb共同作用可提高压铸AZ81的180℃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且随Pb含量增加呈上升趋势,AZ81-1.5Pb具有最高平均抗拉强度为181 MPa,比压铸AZ81提高了10.2%,Pb元素和时效热处理使压铸AZ81倾向于脆性断裂。4)Pb+Sn及时效对微观组织的影响:压铸AZ81-0.5Pb-(0.5,1.0)Sn时效前,Sn含量为0.5%的合金组织中未发现Mg2Sn相,Sn含量为1%的合金中发现少量多边形Mg2Sn相;时效后,合金组织均生成了多边形Mg2Sn耐高温质点,主要分布在晶界可有效钉扎晶界,提高镁合金耐中高温性能;同时,Pb元素抑制了时效过程中Mg17Al12在晶界析出,有助于提高镁合金的耐中温性能。5)Pb+Sn及时效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时效前,压铸AZ81-0.5Pb-(0.5,1.0)Sn镁合金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S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压铸AZ81-0.5Pb-1.0Sn的抗拉强度为211 MPa、屈服强度为150.5 MPa,分别比压铸AZ81提高了4.4%、34.4%;时效前,180℃下,随着Sn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增加,压铸AZ81-0.5Pb-1.0Sn抗拉强度值为200.5 MPa、屈服强度为145.2 MPa分别比压铸AZ81提高了22.3%、29.6%;时效后,压铸AZ81-0.5Pb-(0.5,1.0)Sn的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较时效前有一定提高,且随着Sn含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压铸AZ81-0.5Pb-1.0Sn的室温抗拉强度值为212.5 MPa、屈服强度值为151.5 MPa分别比压铸AZ81提高了5.1%、35.3%;时效后,180℃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S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压铸AZ81-0.5Pb-1.0Sn抗拉强度为180.5 MPa、屈服强度值为142.8 MPa分别比压铸AZ81提高了10.1%、提高了26.8%;Pb+Sn和时效均使压铸AZ81的180℃断裂机制由塑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
徐龙江[10](2016)在《Mg-Al-La耐热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由于能源短缺以及“节能减排”逐渐受到各国重视,发展镁合金已经成为工业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镁合金不但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而且又具有比重低、比强度高、良好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以及在地球中具有丰富的储量等优点。因此,在当今社会开发镁合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镁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3C电子产品尤其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更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单一稀土元素和不同加工工艺对镁合金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最终开发出新型低成本的汽车应用镁合金。本实验分别通过金属型铸造和高压压铸两种工艺制备了 AlLa42 (Mg-4Al-2La)和AlLa45 (Mg-4Al-5La)两种合金,通过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合金强化相的研究:分析合金在高温时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单一稀土元素对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合金在长时间高温热处理下微观结构及第二相形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同等加工工艺和稀土含量下,添加单一稀土元素La比添加富Ce混合稀土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同等加工工艺下,AlLa45合金比AlLa42合金具有更为优异的力学性能;同稀土含量下,高压压铸合金比金属型铸造合金的力学性能更为显着。这是因为,高压压铸加工工艺冷却速率较快,晶粒尺寸比较细小,更有效的阻碍位错运动,因此高压压铸合金比金属型铸造具有更高的强度。稀土含量较高时,形成的第二相数量较多,因此阻碍位错运动的效果更明显,使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合金在热处理(200℃和400℃)之后,第二相形态逐渐发生改变,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由针状/层片状相向块状相转变。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和能谱分析结果得到,热处理前后的针状/层片状相和块状相,都是由Al元素和La元素组成,且比例都大致接近11: 3。因此,热处理前后,合金中都只是发生了第二相形态的改变,其元素组成并没有改变。通过添加单一稀土元素La代替富Ce混合稀土,分析其在长时间高温热处理下微观结构及第二相形态的变化。从而研制出新型的AlLa45高温耐热镁合金,与Hydro Magnesium公司研制的AE44合金相比,具有更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使该合金在汽车耐热部件的应用更为广泛。
二、耐高温压铸镁合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耐高温压铸镁合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Mg-4Zn-2La-3Y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稀土镁合金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1.2.1 稀土镁合金及其应用 |
1.2.2 Mg-Zn-RE系合金研究现状 |
1.3 压铸镁合金及其研究现状 |
1.4 镁合金蠕变行为及其研究现状 |
1.5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合金制备及研究方法 |
2.1 合金成分设计与研究技术路线 |
2.2 合金制备工艺 |
2.3 微观组织表征 |
2.3.1 金相组织表征 |
2.3.2 XRD物相分析 |
2.3.3 SEM电镜分析 |
2.3.4 TEM电镜分析 |
2.4 性能测试 |
2.4.1 压缩性能测试 |
2.4.2 蠕变性能测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压铸Mg-4Zn-2La-3Y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压铸Mg-4Zn-2La-3Y合金显微组织 |
3.3 压铸Mg-4Zn-2La-3Y合金力学性能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重力铸造与挤压棒材Mg-4Zn-2La-3Y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 |
4.1 重力铸造Mg-4Zn-2La-3Y合金微观组织 |
4.2 重力铸造Mg-4Zn-2La-3Y合金力学性能 |
4.3 重力铸造Mg-4Zn-2La-3Y合金断裂分析 |
4.4 Mg-4Zn-2La-3Y挤压合金微观组织 |
4.5 Mg-4Zn-2La-3Y挤压合金力学性能 |
4.6 Mg-4Zn-2La-3Y挤压合金断裂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Mg-4Zn-2La-3Y合金蠕变行为研究 |
5.1 引言 |
5.2 压铸Mg-4Zn-2La-3Y合金蠕变行为 |
5.2.1 温度对压铸Mg-4Zn-2La-3Y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 |
5.2.2 应力对压铸Mg-4Zn-2La-3Y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 |
5.3 压铸Mg-4Zn-2La-3Y合金蠕变机制分析 |
5.4 重力铸造Mg-4Zn-2La-3Y合金蠕变行为 |
5.4.1 温度对重力铸造Mg-4Zn-2La-3Y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 |
5.4.2 应力对重力铸造Mg-4Zn-2La-3Y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 |
5.5 重力铸造Mg-4Zn-2La-3Y合金蠕变机制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镁合金真空压铸充型流动实时表征与分析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镁合金的简介及应用 |
1.2.1 镁合金的简介 |
1.2.2 镁合金的应用 |
1.2.3 压铸镁合金概况 |
1.2.4 压铸镁合金中的合金元素及作用 |
1.3 真空压铸工艺 |
1.3.1 真空压铸的简介及特点 |
1.3.2 压铸件孔洞的形成机理 |
1.3.3 压铸件孔洞的影响因素 |
1.3.4 国内外真空压铸技术的发展 |
1.4 镁合金的真空压铸技术 |
1.5 压铸充型过程的研究 |
1.5.1 压铸充型理论 |
1.5.2 充型过程数值模拟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2 真空压铸辅助系统 |
2.1 压铸过程中的流体流动理论 |
2.1.1 流体动力学运动方程 |
2.1.2 压铸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运动方程 |
2.1.3 气体流动理论 |
2.2 抽真空过程的数学理论模型 |
2.2.1 负压罐抽真空过程的计算 |
2.2.2 模具型腔抽真空过程的计算 |
2.3 真空压铸辅助系统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3 可视化平台 |
3.1 可视化平台的工作方式 |
3.2 压射部分 |
3.3 拍摄部分 |
3.4 温控部分 |
3.5 数据采集与处理部分 |
3.6 可视化平台的调试 |
3.7 本章小结 |
4 实验及分析方案设计 |
4.1 试样及浇注系统 |
4.2 实验方案设计 |
4.2.1 充型表征方法设计 |
4.2.2 型腔气体压力测试实验设计 |
4.3 充型流动方案设计 |
4.4 分析方案设计 |
4.5 充型流动过程数值模拟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 |
B.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3)压铸AZ91-Ce镁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稀土镁合金概述 |
1.2 镁合金压铸 |
1.3 国内外现状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
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2.1 实验路线 |
2.2 材料选择及试样制备 |
2.3 实验设备 |
2.4 试验及测试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铈Ce对铸态AZ91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合金性能模拟计算 |
3.3 Ce元素对AZ91镁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3.4 Ce元素对AZ91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3.5 强化机理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4 压铸工艺充型及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
4.1 引言 |
4.2 铸造凝固过程温度场建模 |
4.3 计算机模拟软件ProCAST |
4.4 压铸过程模型建立 |
4.5 充型凝固过程模拟分析实验 |
4.6 正交试验优化压铸工艺参数 |
4.7 本章小结 |
5 压铸AZ91-Ce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 |
5.1 引言 |
5.2 不同浇注温度下压铸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
5.3 压射速度对压铸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5.4 模具预热温度对压铸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镧铈含量对AE44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镁及镁合金的概述 |
1.2.1 镁的性质 |
1.2.2 镁合金的性质 |
1.2.3 镁合金的分类 |
1.3 稀土镁合金 |
1.3.1 稀土元素 |
1.3.2 稀土元素在镁合金中的作用 |
1.3.3 AE系稀土镁合金 |
1.4 镁合金的变形机制与强化机理 |
1.4.1 镁合金的变形机制 |
1.4.2 镁合金的强化机理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1.5.3 实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设备及方法 |
2.2.1 熔铸实验 |
2.2.2 热处理实验 |
2.2.3 挤压实验 |
2.3 显微组织观察 |
2.3.1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 |
2.3.2 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 |
2.3.3 EBSD组织分析 |
2.3.4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3.5 透射电镜组织分析 |
2.4 力学性能测试 |
2.4.1 拉伸性能 |
2.4.2 维氏硬度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镧铈含量对铸态AE44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镧铈含量对铸态AE44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3.3 镧铈含量对铸态AE44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镧铈含量对挤压态AE44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镧铈含量对挤压态AE44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4.3 镧铈含量对挤压态AE44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铝合金压铸充型流态动态演变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压铸工艺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
1.2.1 压铸工艺简介 |
1.2.2 压铸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 压铸充型过程研究现状 |
1.3.1 计算机数值模拟 |
1.3.2 水力模拟 |
1.3.3 X射线同步观测法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 |
1.5.1 课题研究目的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2 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 |
2.1 试样设计 |
2.1.1 试样结构设计 |
2.1.2 试样浇注系统设计 |
2.1.3 试样模具设计 |
2.2 实验平台搭设 |
2.2.1 实验前设备调试 |
2.2.2 实验参数设置 |
3 试样充型过程数值模拟 |
3.1 引言 |
3.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3.3 Anycasting软件及特点介绍 |
3.4 数值模拟的参数设置 |
4 不同结构型腔内的充型流动特征 |
4.1 型腔结构对充型流动特征的影响 |
4.1.1 型腔结构对充型流动影响的动态表征 |
4.1.2 型腔结构对充型流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
4.2 金属液在型腔中流动特征的演变规律 |
4.3 本章小结 |
5 压射速度及内浇口厚度对流动特征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压射速度对充型流动的影响 |
5.3 内浇口厚度对充型流动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B.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镁合金电池箱产品开发及真空压铸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电池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池箱材料应用 |
1.2.2 电池箱制备工艺 |
1.3 镁合金压铸 |
1.3.1 压铸镁合金介绍 |
1.3.2 镁合金压铸技术 |
1.4 CAE技术及其应用 |
1.4.1 CAE技术介绍 |
1.4.2 CAE在汽车行业中的作用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内容 |
1.6.3 技术路线 |
2 电池箱结构设计及静力分析 |
2.1 有限元方法基本概述 |
2.1.1 有限元基本流程 |
2.1.2 静力学基本理论 |
2.2 电池箱压铸件设计 |
2.2.1 压铸件结构设计 |
2.2.2 压铸件工艺设计 |
2.3 静力分析 |
2.3.1 网格划分 |
2.3.2 材料参数设置 |
2.3.3 载荷及边界条件 |
2.3.4 仿真结果分析 |
2.4 结构优化及分析 |
2.4.1 电池箱优化再设计 |
2.4.2 强度校核 |
2.5 本章小结 |
3 电池箱真空压铸工艺设计 |
3.1 镁合金电池箱压铸件的参数 |
3.2 压铸件的选用 |
3.2.1 确定比压 |
3.2.2 确定锁模力 |
3.2.3 核定投影面积 |
3.3 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 |
3.3.1 分型面的确定 |
3.3.2 内浇口的设计 |
3.3.3 横浇道的设计 |
3.3.4 直浇道的设计 |
3.3.5 排溢系统的设计 |
3.3.6 建立几何模型 |
3.4 工艺参数设定 |
3.5 本章小结 |
4 数值模拟分析及优化 |
4.1 数值模拟理论及软件 |
4.1.1 压铸CAE的理论基础 |
4.1.2 Anycasting软件介绍 |
4.2 数值模拟分析 |
4.2.1 充型过程分析 |
4.2.2 凝固过程分析 |
4.2.3 压铸件试制 |
4.3 工艺方案优化 |
4.4 优化后数值模拟 |
4.4.1 优化后充型过程分析 |
4.4.2 优化后凝固过程分析 |
4.4.3 优化方案压铸生产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7)流变压铸与挤压铸造AZ91-2Ca-1.5Ce镁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镁合金概述 |
1.2.1 镁合金合金化进展 |
1.2.2 镁合金快速凝固技术 |
1.2.3 镁合金的应用前景 |
1.3 AZ91 合金研究现状 |
1.4 半固态技术及流变成型工艺现状 |
1.4.1 半固态技术简介 |
1.4.2 半固态浆料的制备 |
1.4.3 流变成形工艺 |
1.4.4 半固态非枝晶组织的形成机制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2.1 合金熔体制备 |
2.1.1 合金成分 |
2.1.2 合金的熔炼 |
2.2 制备方法 |
2.2.1 半固态浆料的制备 |
2.2.2 液态压铸及流变压铸合金的工艺 |
2.2.3 挤压铸造及流变挤压铸造合金的工艺 |
2.3 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
2.3.1 金相观察 |
2.3.2 XRD物相分析 |
2.3.3 SEM分析 |
2.4 性能测试 |
2.4.1 硬度测试 |
2.4.2 拉伸试验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AZ91-2Ca-xCe合金成分优化及气体搅拌制备半固态浆料组织 |
3.1 引言 |
3.2 铸态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与断口分析 |
3.2.1 不同Ce含量下合金的微观组织 |
3.2.2 不同Ce含量下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 |
3.2.3 重力铸造AZ91-2Ca-xCe合金组织断裂行为 |
3.3 AZ91-2Ca-1.5Ce合金半固态浆料的微观组织 |
3.3.1 不同吹起速率下合金半固态浆料的微观组织 |
3.3.2 不同浇铸温度下合金半固态浆料的微观组织 |
3.3.3 非枝晶初生相的形成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流变压铸AZ91-2Ca-1.5Ce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
4.1 引言 |
4.2 不同浇铸温度下液态压铸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
4.2.1 不同浇铸温度下液态压铸合金微观组织 |
4.2.3 不同浇铸温度下液态压铸合金的力学性能 |
4.3 不同浇铸温度下流变压铸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
4.3.1 不同浇铸温度下流变压铸合金的微观组织 |
4.3.2 不同浇铸温度下流变压铸合金的力学性能 |
4.4 不同压射速度下流变压铸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
4.4.1 不同压射速度下流变压铸合金的微观组织 |
4.4.3 不同压射速度下流变压铸合金的力学性能 |
4.5 不同压机压力下流变压铸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
4.5.1 不同压力下流变压铸合金的微观组织 |
4.5.3 不同压力下流变压铸合金的力学性能 |
4.6 液态压铸与流变压铸合金的断裂行为 |
4.6.1 浇铸温度对液态压铸及流变压铸合金的断裂行为的影响 |
4.6.2 压射速度对流变压铸合金的断裂行为的影响 |
4.6.3 压力对流变压铸合金的断裂行为的影响 |
4.7 流变压铸合金的凝固过程 |
4.8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不同流变成形工艺对AZ91-2Ca-1.5Ce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挤压铸造与流变挤压铸造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对比 |
5.3 不同流变成型工艺AZ91-2Ca-1.5Ce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对比 |
5.4 不同流变成型工艺AZ91-2Ca-1.5Ce合金的断裂行为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8)压铸稀土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压铸稀土镁合金的研究现状 |
1.1 Mg-Al-Zn-RE系 |
1.2 Mg-Al-Mn-RE系 |
2 压铸稀土镁合金的发展趋势 |
(9)Pb、Sn及时效处理对压铸AZ81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镁合金概述 |
1.1.1 纯镁的基本特性 |
1.1.2 镁合金的特点 |
1.1.3 镁合金压铸技术 |
1.2 合金化对镁合金耐热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
1.2.1 合金元素对Mg-Al系镁合金耐热性的影响 |
1.2.2 耐热镁合金的应用前景 |
1.3 镁合金热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1 镁合金固态相变特点 |
1.3.2 镁合金的时效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1.4.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2 研究方案及研究方法 |
2.1 引言 |
2.2 技术路线 |
2.3 合金的成分设计 |
2.4 合金的制备 |
2.4.1 原材料的准备 |
2.4.3 熔炼与压铸工艺 |
2.5 热处理 |
2.6 中常温力学性能测试 |
2.6.1 常温力学性能测试 |
2.6.2 中温力学性能测试 |
2.6.3 合金拉伸断口形貌分析 |
2.7 合金的微观组织分析 |
2.7.1 合金成分分析 |
2.7.2 金相分析 |
2.7.3 相组成分析 |
2.7.4 扫描电镜分析 |
3 Pb及时效热处理对压铸AZ81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化学成分分析 |
3.3 Pb及时效热处理对压铸AZ81镁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
3.4 Pb及时效热处理对压铸AZ81镁合金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
3.5 Pb及时效热处理对压铸AZ81镁合金中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
3.6 小结 |
4 Pb-Sn及时效热处理对压铸AZ81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压铸AZ81-0.5Pb-0.5Sn镁合金时效处理后的微观组织的研究 |
4.2.1 合金的化学成分 |
4.2.2 微观组织 |
4.3 压铸AZ81-0.5Pb-0.5Sn镁合金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的研究 |
4.4 压铸AZ81-0.5Pb-1.0Sn镁合金时效处理后的微观组织的研究 |
4.4.1 合金的化学成分 |
4.4.2 微观组织 |
4.5 压铸AZ81-0.5Pb-1Sn镁合金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的研究 |
4.6 小结 |
5 合金性能对比及讨论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专利 |
(10)Mg-Al-La耐热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镁合金概述 |
1.1.1 镁的性质 |
1.1.2 镁合金的性质 |
1.1.3 合金元素对镁合金的作用 |
1.2 耐热镁合金分类及研究现状 |
1.2.1 耐热镁合金的分类 |
1.2.2 耐热镁合金的研究现状 |
1.2.3 耐热稀土镁合金的研究状况 |
1.3 耐热镁合金的应用 |
1.3.1 耐热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 |
1.3.2 耐热镁合金在航天航空上的应用 |
1.3.3 耐热镁合金在3C电子产品行业的应用 |
1.4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4.1 本实验选题意义 |
1.4.2 本实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合金制备及研究方法 |
2.1 实验流程 |
2.2 研究方法 |
2.3 合金成分设计 |
2.4 实验原料和设备 |
2.5 样品的制备 |
2.5.1 熔炼工艺 |
2.5.2 压铸工艺 |
2.6 组织观察与分析 |
2.6.1 合金成分分析 |
2.6.2 光学组织观察 |
2.6.3 XRD分析 |
2.6.4 Rietveld全谱拟合分析方法 |
2.6.5 SEM-EDS观察和分析 |
2.7 力学性能测试 |
2.7.1 硬度测试 |
2.7.2 拉伸性能测试 |
2.7.3 压缩性能测试 |
2.8 腐蚀性能测试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金属型铸造Mg-4Al-(2,5)La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合金组成 |
3.3 金属型铸造Mg-4Al-2La合金微观组织分析 |
3.3.1 金属型铸造AlLa42合金金相组织分析 |
3.3.2 金属型铸造AlLa42合金高温热稳定性研究 |
3.3.3 金属型铸造AlLa42合金强化相分析 |
3.4 金属型铸造Mg-4Al-5La合金微观组织分析 |
3.4.1 金属型铸造AlLa45合金热处理前微观组织分析 |
3.4.2 金属型铸造AlLa45合金高温热稳定性研究 |
3.4.3 金属型铸造AlLa45合金强化相分析 |
3.5 金属型铸造Mg-4Al-(2,5)La合金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压压铸Mg-4Al-(2,5)La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合金组成 |
4.3 高压压铸Mg-4Al-2La合金微观组织分析 |
4.3.1 高压压铸AlLa42合金热处理前微观组织分析 |
4.3.2 高压压铸AlLa42合金高温热稳定性研究 |
4.3.3 高压压铸AlLa42合金强化相分析 |
4.4 高压压铸Mg-4Al-5La合金微观组织分析 |
4.4.1 高压压铸AlLa45合金热处理前合金微观组织分析 |
4.4.2 高压压铸AlLa45合金高温热稳定性研究 |
4.4.3 高压压铸AlLa45合金强化相分析 |
4.5 高压压铸Mg-4Al-(2,5)La合金力学性能研究 |
4.5.1 拉伸力学性能 |
4.5.2 压缩力学性能测试 |
4.5.3 硬度测试 |
4.6 高压压铸Mg-4Al-(2,5)La合金腐蚀性能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金属型铸造与高压压铸Mg-4Al-(2,5)La合金组织与性能对比 |
5.1 引言 |
5.2 Mg-4Al-(2,5)La合金力学性能对比 |
5.3 Mg-4Al-(2,5)La合金微观形貌分布对比 |
5.4 Mg-4Al-(2,5)La合金高热稳定性对比分析 |
5.5 全谱拟合与Rietveld定量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耐高温压铸镁合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Mg-4Zn-2La-3Y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D]. 华溪如.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2]镁合金真空压铸充型流动实时表征与分析方案研究[D]. 黄梦桃. 重庆大学, 2020
- [3]压铸AZ91-Ce镁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D]. 董艺璇.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镧铈含量对AE44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 陈梦茹. 青海大学, 2020(02)
- [5]铝合金压铸充型流态动态演变过程研究[D]. 龚举波. 重庆大学, 2019(01)
- [6]镁合金电池箱产品开发及真空压铸工艺优化[D]. 刘云皓. 重庆大学, 2019(01)
- [7]流变压铸与挤压铸造AZ91-2Ca-1.5Ce镁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D]. 茆继美.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3)
- [8]压铸稀土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苏再军,杨树忠,普建,杨新华. 热加工工艺, 2016(09)
- [9]Pb、Sn及时效处理对压铸AZ81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 马小黎. 重庆大学, 2016(03)
- [10]Mg-Al-La耐热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D]. 徐龙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