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顺应理论角度探析语用失误的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贺玲[1](2020)在《顺应论视域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课文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文中指出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翻译中如果译者的语言选择没有顺应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结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就会出现一些翻译语用失误。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师用书》(第三版)的课文参考译文为例,以顺应论为基础,分析译者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课文翻译中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
李修慧[2](2019)在《顺应论视阈下《复活》汉译本分析》文中认为顺应原本是生物进化论中的一个概念,后来被比利时语言学家维索尔伦引入语用学研究,并提出了语言顺应论。该理论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根据需要不断进行选择以达到交际目的的一种过程。顺应理论内容丰富,可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语言进行深入详细的考察,因此该理论一经问世就获得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语言选择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选择才能达到交际目的,因此顺应论对翻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鉴于这种内在联系,将顺应论运用到翻译中无疑会使译者更加准确的理解源语文本,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早在上世纪初,我国便有了《复活》的汉译本,迄今为止,《复活》汉译本已达20多种,但最受欢迎的当属汝龙译本和草婴译本,这也是本文选择这两个译本作为研究对象的初衷所在。首先,本文对顺应论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它对翻译的指导意义。顺应论主要包括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个语言属性以及语言结构、语境因素、动态过程和意识突显四个研究视角。其次,对文学作品《复活》及本文所选取的两个译本进行简要的评析。最后,主要是以《复活》的两个汉译本为语料,从顺应论的四个研究角度来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进行语言选择与顺应的,其中涉及词汇语义、句法结构、语言修辞、空间环境、社交场合、人物情感、文化观念等诸多方面,可见顺应论对文学翻译有着强大的解释力。
古丽玛依拉·杜鲜巴依[3](2019)在《顺应理论视角下的汉语社会称谓语及其维译研究 ——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维吾尔语版为例》文中指出《后宫·甄嬛传》是一部清装宫斗剧,人物繁多,所使用的称谓语也十分丰富。剧中的社会称谓语充分的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与儒家文化,同时也表明了人物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语言选择时,顺应目标观众的心理认知和表达习惯,达到了更好的翻译效果。本文以顺应理论为指导,以《后宫·甄嬛传》社会称谓语的翻译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语料库法等研究方法,对剧中社会称谓语进行分类,并结合实例对部分社会称谓语进行释义;通过案例分析,论证了顺应理论对《后宫·甄嬛传》社会称谓语选用的影响;其次通过结合顺应理论,采纳几种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对剧中的社会称谓语的翻译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翻译优化对策,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做出阐述,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相关核心概念、理论依据、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对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的社会称谓语进行分类,结合称谓语词典对部分社会称谓语进行举例释义;第三部分从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在称谓语选择过程中的语境顺应着手,探讨了顺应理论对社会称谓语选用的影响;第四部分从语境顺应角度对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社会称谓语的维译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找出翻译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柳家琪[4](2019)在《《白夜追凶》中的冲突性话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冲突性话语,也叫做争论性话语,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话语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冲突性话语是交际双方或多方在观点、兴趣和愿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产生的一种对抗性的交际行为;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冲突性话语是一种包括争执、争吵、争论、反对和辩驳等在内的复合言语行为。本文立足于言语行为理论,以热播网剧《白夜追凶》为语料来源,采用观察描写、理论阐释、归纳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式,全面详细地描绘和分析热播网剧《白夜追凶》中冲突性话语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言语行为表现形式,然后从顺应-关联模式的视角出发,结合不礼貌话语策略的相关理论,围绕剧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性话语进行语用学研究与分析,对引发剧中冲突性话语产生的因素、导致冲突发生或矛盾升级的冲突性话语策略展开研究和论述,尽可能详细地展现冲突性话语的具体特征,并归纳其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主要语用功能。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选题背景、论文研究的对象——冲突性话语的界定和主要特征、国内外关于冲突性话语研究的历史回顾、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立足于言语行为理论,结合语料实例,对剧中冲突性话语在开始、展开和结束三个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实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梳理,同时结合图表进行了有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第三章立足于顺应-关联模式理论的主要观点,对影响剧中冲突性话语生成与理解过程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归纳和讨论。第四章立足于不礼貌话语策略的相关理论,对不礼貌冲突性话语的引发策略和回应策略以及冲突性话语在交际活动中的主要语用功能进行归纳和论述。其中,对冲突性的引发策略以及缓和性的回应策略进行了重点讨论。第五章为全文的结语部分,对论文研究的主要观点、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展望进行了总结和概述。本文的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可以验证言语行为理论在分析冲突性话语上的可行性,同时也可以检验顺应-关联模式、不礼貌话语策略在解读冲突性话语交际活动方面的有效性;在实践上可以指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如何有效避免、缓解和消除冲突性话语的负面影响,为和谐人际交往活动减少交际矛盾和冲突提供建议,为人们提高语言交际与消解冲突的能力、调解人际关系以及维护社会和谐提供可行的方法和借鉴。
陈禹彤[5](2018)在《顺应理论下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运动服装是服装类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运动服装品牌的树立离不开优秀的品牌广告语。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也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它所传递的价值理念对现代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市场上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良莠不齐,有的广告语流传广、影响力度大、口碑佳,但是有的广告语平淡无奇,甚至无人知晓。本文通过对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收集整理分析,从语言学角度,对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特点和创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李宁、安踏、特步、361度、双星、匹克等15家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借鉴以往学界对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相关研究,从顺应理论出发,对这些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目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特点,尝试梳理出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发展趋势。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一般追求生动简洁,简洁的广告语语意理解难度低,容易被受众接受。通过回顾前人对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研究情况,梳理了几个重要的相关概念,同时在顺应论视角下对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词义特点、句型分析、功能分类分别进行举例分析。运动服装广告语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温情沟通类品牌广告语(销售时候的主张、承诺)、品质支撑类广告语(展示企业优势,产品卖点)、张扬个性类广告语(突出特色)。文章通过探讨当前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发展现状,研究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创作规律,即顺应受众的语言偏好、社会文化规约、社交需求、心理需求、消费需求。经过研究,提出了顺应受众语言现实、社交世界、社会文化规约、心理世界、消费习惯的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是之后广告语创作的发展趋势。顺应受众需求的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可以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同时促进企业盈利。
陈蔚[6](2017)在《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能用英语进行得体地交流和表达。学生在掌握了英语的各种语用规则和语用规律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语用能力,这是保证学生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实现成功交际的关键。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关键期,是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起点,对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载体,它编排内容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的发展。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基础,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共八册书中的文本内容和权威词典、英语原版教材内容进行对比研究,重点分析了文本内容中的25处语用失误现象。以此为视角对教材文本内容的语用失误研究可以帮助教材编者改进教材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正确语用能力的意识,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好地掌握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各种交际规范和深入了解西方人的社会文化心理,进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对小学英语教材文本内容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研究教材文本内容语用失误的必要性。第二章是通过查阅和梳理相关文献,确立了从顺应理论的角度研究教材语用失误的理论框架,提出研究方向。第三章是从研究问题、对象和方法三方面简介了本研究的设计。第四章是阐述了针对2013版8册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本内容,从顺应理论(语言使用者,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四个方面分别统计了教材中不符合交际能力结构的文本内容数据并具体分析了这些语用失误的表现。第五章为论文结语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第六章是就本研究的结果对小学英语教材语用方面的编写和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周林[7](2016)在《语言顺应理论视阈下模糊语言对言语交际语境的顺应性研究》文中提出模糊语言大量存在于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之中。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源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及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确定性。在言语交际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交际目的的需要,是一种能动的交际策略和语用策略。本文根据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就模糊语言对交际语境的顺应性进行了探讨,发现模糊语言是为顺应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环境等因素而产生的,同时是顺应交际语境的结果。
王月凤[8](2016)在《基于顺应理论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留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文以促进与中国的交往。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设了孔子学院,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已经慢慢成为一个很热的水平考试。然而,教学质量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仅仅从教学法方面研究教师的教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入手,尤其是对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变得更为重要。留学生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首要目标,然而,留学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给这一目标的实现带来许多困难。这也使我们认识到,要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们能够减少或避免语用失误,实现交际的目的,仅仅是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这些语言本体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语用知识。目前,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多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笔者选择维绪尔伦的顺应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跨文化语用失误概念为中心点,把汉语语用规范作为标准,试着通过对理论和例证的研究,分析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说话者(主要是东南亚留学生)用汉语进行交流时出现的语用失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多个角度分析并提出避免或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方法。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综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第三章对东南亚留学生日常交际中的汉语语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类并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第四章结合语用失误分析的情况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第五章进行了总结。
黄毅[9](2015)在《顺应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汉译研究 ——以MH370的相关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人们主要通过新闻了解国内、国际大小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新闻为人们提供了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和相关评论。新闻翻译致力于实现源语新闻跨语言的第二次传播,正是由于新闻翻译的努力,新闻才得以跨越语言的障碍。新闻翻译的质量、取向和目的影响着人们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为了更好地了解如何翻译新闻报道,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以中国日报爱新闻网关于MH370失联的相关报道为语料,主要从顺应语言结构(词汇、句子、篇章)和交际语境(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两个角度分析报道的中文译本中不足之处,证明顺应理论可以很好地指导新闻翻译实践。研究发现,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译者在新闻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目的语在语言结构不同层次的规范,还要考虑多种语境因素对新闻翻译的影响,新闻翻译者须重视对语言的选择而不是仅仅传递新闻的内容。
陈吉荣,都媛[10](2014)在《顺应理论视域下的对话翻译语用失误——以《聊斋志异》对话英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顺应理论视域下的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交际中忽略了所涉及到的相关因素,未能做到动态顺应而产生的错误。小说中的对话翻译涉及到的相关因素很多,译者如果忽略了发生在特定情景中的关联因素,不能对人物相关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做到动态顺应,就会产生语用失误。基于《聊斋志异》三个译本的对话翻译比较,运用顺应理论,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语用失误现象的产生,为语用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二、从顺应理论角度探析语用失误的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顺应理论角度探析语用失误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顺应论视域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课文翻译中的语用失误(论文提纲范文)
一、顺应理论与语用失误 |
二、从顺应论分析《新教程》(三版)课文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
(一)忽略语言结构顺应的翻译语用失误 |
1.忽略词汇语义内涵顺应的翻译语用失误 |
2.忽略目的语表达习惯顺应的翻译语用失误 |
3.忽略语篇顺应的翻译语用失误 |
(二)忽略心理世界顺应的翻译语用失误 |
(三)忽略社交世界顺应的翻译语用失误 |
(四)忽略物理世界顺应的翻译语用失误 |
(2)顺应论视阈下《复活》汉译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
1.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
1.1.2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1.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1.2.1 本课题研究的国外现状 |
1.2.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现状 |
1.2.3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顺应论概述 |
2.1 顺应论的基本观点 |
2.2 顺应论的语言属性 |
2.2.1 变异性 |
2.2.2 商讨性 |
2.2.3 顺应性 |
2.3 顺应论的研究视角 |
2.3.1 顺应的语境因素 |
2.3.2 顺应的结构对象 |
2.3.3 顺应的动态过程 |
2.3.4 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 |
2.4 顺应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复活》的语言特点及其汉译本分析 |
3.1 《复活》的思想内容 |
3.2 《复活》的语言特色 |
3.3 《复活》的汉译本评析 |
3.3.1 草婴译本 |
3.3.2 汝龙译本 |
3.3.3 其他译本 |
本章小结 |
第4章 顺应论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以《复活》汉译本为例 |
4.1 语言结构在译语中的顺应 |
4.1.1 词汇语义的寻同 |
4.1.2 句法结构的求似与创新 |
4.1.3 语言修辞的对应与替代 |
4.2 语境因素在译语中的顺应 |
4.2.1 空间环境的制约 |
4.2.2 社交场合的影响 |
4.2.3 人物情感的作用 |
4.2.4 文化观念的限制 |
4.3 翻译中的动态顺应 |
4.4 译者的意识突显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例证来源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3)顺应理论视角下的汉语社会称谓语及其维译研究 ——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维吾尔语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理论依据 |
1.5 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7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2 《后宫·甄嬛传》中的社会称谓语 |
2.1 社会关系称谓 |
2.2 职业身份称谓语 |
2.2.1 职业称谓 |
2.2.2 帝王诸侯官职称谓 |
2.2.3 后妃称谓 |
2.3 情感态度称谓 |
2.3.1 尊称 |
2.3.2 谦称 |
3 顺应理论对《后宫·甄嬛传》社会称谓语选用的影响 |
3.1 对语言使用者的顺应 |
3.2 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
3.3 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
3.4 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
4 顺应理论视角下《后宫·甄嬛传》社会称谓语的维译分析 |
4.1 对语言使用者的顺应 |
4.1.1 对年龄的顺应 |
4.1.2 对职业身份的顺应 |
4.2 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
4.2.1 对尊敬心理的顺应 |
4.2.2 对谦逊心理的顺应 |
4.3 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
4.3.1 对社会规约的顺应 |
4.3.2 对社会关系的顺应 |
4.4 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
5 《后宫·甄嬛传》社会称谓语的翻译问题与对策分析 |
5.1 存在的问题 |
5.1.1 词汇不对等 |
5.1.2 信息漏译 |
5.1.3 误译现象 |
5.2 优化对策 |
结语 |
附录:《后宫·甄嬛传》中社会称谓语的汉维语对照一览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白夜追凶》中的冲突性话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冲突性话语的界定和主要特征 |
1.冲突性话语的界定 |
2.冲突性话语的主要特征 |
(三)国内外关于冲突性话语研究的历史回顾 |
1.国外关于冲突性话语的研究 |
2.国内关于冲突性话语的研究 |
(四)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1.言语行为理论 |
2.顺应-关联模式 |
3.不礼貌话语策略 |
(五)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六)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1.研究方法 |
2.语料来源 |
二、《白夜追凶》中冲突性话语的组成形式研究 |
(一)冲突性话语的开始形式 |
1.询问式 |
2.阐述式 |
3.指令式 |
4.表态式 |
5.小结 |
(二)冲突性话语的展开形式 |
1.质疑反问式 |
2.反驳争论式 |
3.否定式 |
4.回避式 |
5.言辞谩骂式 |
6.更正表达式 |
7.诙谐玩笑式 |
8.小结 |
(三)冲突性话语的结束形式 |
1.转移话题式 |
2.妥协让步式 |
3.第三方介入式 |
4.一方获胜式 |
5.一方退出式 |
6.客观环境终止式 |
7.小结 |
三、《白夜追凶》中冲突性话语的成因研究 |
(一)交际双方语境假设关联性的缺失 |
1.言语行为关联性的缺失 |
2.交际意图关联性的缺失 |
3.交际主题关联性的缺失 |
(二)交际双方语境假设动态性的违反 |
(三)交际双方动态语境成分顺应性的缺乏 |
1.心理语境顺应性的缺乏 |
2.社交语境顺应性的缺乏 |
3.物理语境顺应性的缺乏 |
(四)本章小结 |
四、《白夜追凶》中冲突性话语的语用策略及语用功能研究 |
(一)《白夜追凶》中冲突性话语的语用策略研究 |
1.不礼貌冲突性话语的引发策略 |
2.不礼貌冲突性话语的回应策略 |
(二)《白夜追凶》中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
1.破坏交际关系、阻碍达成交际目的 |
2.消除交际冲突、达成交际共识 |
3.发泄负面情绪、表达真实情感 |
4.建立话语权力、占领优势话语地位 |
(三)本章小结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顺应理论下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广告语的研究 |
1.4.2 关于服装品牌广告语的研究 |
1.4.3 关于“顺应理论”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相关概念 |
3.1.1 品牌及知名品牌 |
3.1.2 运动服装品牌的内涵 |
3.1.3 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界定 |
3.2 顺应论视角下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发展现状 |
3.2.1 从广告语语言角度分析 |
3.2.2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 |
3.2.3 从运动服装企业的角度分析 |
3.3 顺应论视角下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形式特点 |
3.3.1 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词义特点 |
3.3.2 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句型分析 |
3.3.3 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功能分类 |
3.4 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对受众物理世界的顺应 |
3.4.1 顺应受众的语言现实 |
3.4.2 顺应受众的社交世界 |
3.4.3 顺应受众的社会文化规约 |
3.5 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对受众心理世界的顺应 |
3.5.1 顺应受众的感性诉求 |
3.5.2 顺应受众的理性诉求 |
3.6 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对受众消费习惯的顺应 |
3.6.1 顺应消费者对不同媒介的接收偏好 |
3.6.2 积极词汇促进受众的消费行为 |
3.6.3 顺应时代变迁的广告语促进消费 |
4 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存在的问题 |
4.1 严重的同质化 |
4.2 盲从国际 |
4.3 广告语变更频繁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材资源开发的需要 |
1.1.2 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需要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2 文献回顾 |
2.1 语用失误的一般性研究 |
2.1.1 语用失误的界定 |
2.1.2 语用失误的分类 |
2.1.3 语用失误的成因 |
2.1.4 语用失误的解决策略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对英语教材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
2.2.2 对英语教材中对话(会话)部分的语用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关于教材(教学)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
3 理论基础 |
3.1 语用学视角 |
3.2 顺应理论 |
3.3 从顺应的视角解释语用失误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5 教材内容的语用失误分析 |
5.1 对语言使用者的顺应 |
5.1.1 涉及个人隐私话题的内容 |
表 4-2 涉及个人隐私话题的内容(一) |
表 4-3 得体交流内容的文本实例(一) |
表 4-4 涉及个人隐私话题的内容(二) |
表 4-5 得体交流内容的文本实例(二) |
表 4-6 涉及个人隐私话题的内容(三) |
5.1.2 应答礼貌性 |
表 4-7 涉及应答礼貌性的内容(一) |
表 4-8 涉及应答礼貌性的内容(二) |
表 4-9 涉及应答礼貌性的内容(三) |
5.1.3 中外文化习俗 |
表 4-10 涉及中外文化习俗的内容(一) |
表 4-10 涉及中外文化习俗的内容(二) |
5.2 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
5.2.1 对交际场合的顺应 |
表 4-11 对交际场合不顺应的内容(一) |
表 4-12 对交际场合不顺应的内容(二) |
5.2.2 对社会环境的顺应 |
表 4-13 对社会环境不顺应的内容(一) |
表 4-14 对社会环境不顺应的内容(二) |
5.2.3 对社会规范和交际准则的顺应 |
表 4-15 对招呼语不顺应的内容 |
表 4-16 对关切语不顺应的内容(一) |
表 4-17 对招呼语不顺应的内容(二) |
6 结论 |
7 建议 |
7.1 改进教材内容培养英语思维 |
7.1.1 确立文化渗透意识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
7.1.2 巧用英语原版教材保证地道语言的输入 |
7.2 优化教材的使用重视情境创设 |
7.2.1 情境创设的生活化 |
7.2.2 情境呈现的多样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语言顺应理论视阈下模糊语言对言语交际语境的顺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顺应理论 |
2. 语言的模糊性 |
3. 模糊语言的顺应性 |
3.1 对语言使用者的顺应 |
3.2 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
3.3 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
3.4 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
3.5 对具体场境的顺应 |
4. 结语 |
(8)基于顺应理论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留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文献综述 |
四、研究设计及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语用失误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一、对语言使用者的顺应 |
(一) 关于语言使用者年龄的顺应 |
(二) 关于职业称呼的顺应 |
(三) 关于社会距离远近的顺应 |
二、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
(一)关于招呼语的顺应 |
(二) 关于关切语的顺应 |
(三) 关于表扬的顺应 |
(四) 关于拒绝方式的顺应 |
(五) 关于告别方式的顺应 |
(六) 关于禁忌语的顺应 |
三、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
(一) 对空间指称的顺应 |
(二) 对时间指称的顺应 |
(三) 关于手势语的顺应 |
四、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
(一) 对“面子”观念的顺应 |
(二) 对德、言、行礼貌准则的顺应 |
(三) 对意象突显程度的顺应 |
(四)对趋利避害心理的顺应 |
(五) 对中国人曲线式思维模式的顺应 |
(六) 对谦虚观念的顺应 |
第三章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
一、教学方面 |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典型的顺应范例,培养学生的动态顺应能力 |
2、创造跨文化交际的真实情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
3、创造机会让留学生充分利用真实的汉语语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
4、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二、教师方面 |
1、充分发挥教师的期望效应,让教师的小暗示发挥大作用 |
2、注重认知情感因素的积极影响 |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效能 |
三、教材方面 |
1、教材制定要具有针对性 |
2、对外汉语教材应增加反映社会交际涵义的材料的比重 |
3、选材或实际教学要加强考虑内涵意义的连贯 |
四、学生方面 |
1、克服心理障碍 |
2、自觉培养顺应的观念,增强语境的识别能力 |
3、在学习过程中自觉采取积极成功的学习策略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顺应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汉译研究 ——以MH370的相关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中国日报爱新闻网和MH370事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新闻和新闻翻译的定义 |
第二节 新闻研究 |
第三节 新闻翻译研究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顺应论与新闻翻译 |
第一节 顺应论简介 |
第二节 从理论角度看新闻翻译 |
第三节 语言、语境与新闻翻译 |
第四章 从语言结构和交际语境顺应看MH370事件相关新闻报道的翻译 |
第一节 语言结构的顺应与新闻翻译 |
第二节 交际语境的顺应与新闻翻译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顺应理论视域下的对话翻译语用失误——以《聊斋志异》对话英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顺应理论与语用失误 |
三、顺应理论视域下小说对话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
1语言语用失误 |
1.1忽略词汇顺应的语用失误 |
1.2忽略语篇顺应的语用失误 |
2社交语用失误 |
2.1忽略心理世界顺应的语用失误 |
2.2忽略社交世界顺应的语用失误 |
2.3忽略物理世界顺应的语用失误 |
四、结语 |
四、从顺应理论角度探析语用失误的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顺应论视域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课文翻译中的语用失误[J]. 贺玲. 湘南学院学报, 2020(01)
- [2]顺应论视阈下《复活》汉译本分析[D]. 李修慧.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3]顺应理论视角下的汉语社会称谓语及其维译研究 ——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维吾尔语版为例[D]. 古丽玛依拉·杜鲜巴依.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4]《白夜追凶》中的冲突性话语研究[D]. 柳家琪. 温州大学, 2019(01)
- [5]顺应理论下我国知名运动服装品牌广告语的研究[D]. 陈禹彤. 首都体育学院, 2018(08)
- [6]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材语用失误的研究分析[D]. 陈蔚. 宁波大学, 2017(03)
- [7]语言顺应理论视阈下模糊语言对言语交际语境的顺应性研究[J]. 周林.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6(04)
- [8]基于顺应理论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留学生为例[D]. 王月凤.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9]顺应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汉译研究 ——以MH370的相关报道为例[D]. 黄毅.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 [10]顺应理论视域下的对话翻译语用失误——以《聊斋志异》对话英译为例[J]. 陈吉荣,都媛.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5)
标签: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论文; 广告策略论文; 世界语言论文; 翻译理论论文; 语言翻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