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成本水价制定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全成本水价制定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一、全成本水价制定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红,代春瑶,权凤[1](2022)在《基于水价改革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针对现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种供水模式,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的建议。城镇自来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供水和乡镇集中供水,需要财政补贴时可以参照其实际对农村居民供水量(水费总额)进行;单村供水工程"试点按全成本水价征收水费,财政资金补助农户基本用水量的差价"方式。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政府转变职能,通过购买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饮工程管理,政府部门对效果进行考核,逐步培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造血能力、培养农村居民的节水意识,从而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运行。

蔡威熙[2](2021)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1985年以来的农业水价改革虽取得明显成效,但始终面临“两难”问题:水价偏低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农田水利设施运营维护成本不足,水价提高会带来农户收入的减少,甚至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相较于传统农业水价改革单纯提高农业水价,2016年起全面推行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调综合施策,试图通过综合运用“一提一补”、“水权交易”等举措破解“两难”问题。本文综合运用资源配置理论、农户行为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廓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效应机理,解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理论参照点,揭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激励约束效应;回顾农业水价改革历程和成效,梳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动因,构建水资源所有者、供水方、用水方三方行为互动分析模型,探析各利益相关者激励相容机理;以山东省的实践为例,运用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现状进行评价;综合运用Meta方法、PSM方法测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农户行为响应情况;构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系统仿真模型,评估改革的效应,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进程是在水资源所有者和供水方、用水方等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推进的,各主体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完善的制度安排是农业水价改革成功的前提,只有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都能够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得到相应保障,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当前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较好地保障了供水方和水资源所有者的利益,但是,用水方的利益只在改革试点的局部地域和短时期内有一定保障,构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广泛推行和长久实施的潜在阻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容激励机制的实现,有赖于终端用水户节余水权交易机制的支持,通过将农业节水高价转入工业和城市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社会和经济利益,形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良性循环。目前农业水权终端交易既面临市场机制不健全、交易途径有限、计量设施不完善等制度和技术难题,也受到小农户分散经营的限制。应构建终端用水户节余水权交易机制,重点在严重缺水区、农业规模经营区等改革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探索水权的分解确认、交易形式、交易程序等,逐步形成能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对于大部分区域,在农业节水分散于众多的农业用水户的情形下,为了节约水权转换成本,提升农业节余水权转换效率,重点探索实行水权回购制度。第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状况存在区域差异。各地市的改革进展在资金投入、政策实施、以及奖励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和地方财政支持能力的差异。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量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经费缺口大,改革任务普遍较重,但农业县区一般经济能力有限,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的地方支持能力不足,改革面积和经费投入失衡。依靠农业水价提升收入补偿水利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成本和筹集精准奖补资金目前还难以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财政支持,数量有限、来源不稳定,资金短缺成为许多地区农业水价改革开展的制约因素。国家层面应增加财政投入力度,明确各级财政投入比例,为基层推进改革提供制度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应完善粮食主产区专项财政支持政策,在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予以适当政策倾斜,并探索经济发达区域在政策、资金、工程等方面对口支援。第三,尽管目前改革执行者和承受者均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措施总体评价较高,但是对于其核心环节“水价形成机制”和“水权制度”的认可度并不高,普遍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效应依然主要依赖于工程设施建设和国家加大农田水利财政投入,市场机制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因而必须继续明确农业节水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维护的公益性定位,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同步配套与改革区域任务、财力相适应的终端计量设施,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核定供水成本、科学制定供水价格,构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户责任明确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经费分担制度,逐步落实农业供水价格调整到位,从而保障农田水利设施的长期良性运行。第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能够促进农户节水行为响应。提高水价能够激励农户减少灌溉次数、采用节水技术、改种抗旱品种等节水行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提一补”、“水权交易”、“节水奖励”的制度设计,能够在提高农户节水技术采用意愿的同时降低弃灌风险。文化程度、节水技术培训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用具有正向影响。相较于水价调整和奖补激励,增加农户收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预期效果有更为显着的影响。运用“一提一补”机制引导规模化与专业化节水,一方面,优先支持规模农户发展节水灌溉、参与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业灌溉集约化、规模化,提升用水效率与产出效益,另一方面,提供灌溉服务补贴,鼓励规模农户为小农户提供灌溉服务,提高灌溉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从而有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对节水农业发展的现实约束。推进农地健康流转,增加农业收益,逐步创造农业水价水权交易机制能够发挥有效激励的制度环境。

蔡元芳,董苇,易晓丽,王敬,高猛[3](2021)在《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水价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水工程可持续健康运行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工程供水水价,因此需研究供水水价影响因素为工程水价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了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水价的成本费用,计算了工程供水全成本水价,识别出工程水价不确定性因素,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比较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提出了适宜的水价制定实施建议,相关成果可为调水工程的供水水价制定和实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宰松梅,仵峰,王亮,罗昕,张梦瑶[4](2021)在《井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成本水价的影响》文中认为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地表水资源短缺,合理开采地下水对解决农业用水需求问题、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预防和改良盐碱地等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大量开采地下水已形成4.4万km2的超采区,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也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成本。以郑州市中牟县井灌区为例,分析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农业用水的成本水价,并与农户对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影响农业成本水价,现状地下水位埋深40 m,农业供水全成本水价为0.66元/m3,农业用水平均成本水费为1 562.10元/hm2;地下水位埋深达到60 m时,农业供水全成本水价增加0.112元/m3,平均成本水费为1 826.70元/hm2;地下水位埋深达到80 m时,农业供水全成本水价增加0.297元/m3,平均成本水费为2 265.75元/hm2,将超过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据此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出了建议。

陈敏[5](2020)在《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饮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近40年来先后投资1.5万亿元、新建1100多万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近10亿农村居民。从工程覆盖面看,我国应已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调查和统计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农村饮水数量上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价格上供高于求、质量上供低于求等矛盾问题处处存在(陈敏,2020)。一方面是有水供给但无人使用,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农村存在大量饮水工程被抛荒,供能闲置50%以上,水利部暗访统计也证实有50%左右的农村饮水工程表现为不可持续;长江水利科学院对重庆试点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评价,只有38.5%达到可持续标准。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农村居民没有水用或者有人乱用水、浪费水的情况并存,大量农村居民依旧过着喝望天水的生活,包括部分工程覆盖范围的居民,也有居民挥霍着政府提供的福利水、免费水。可见,有工程覆盖≠有产品供给,有供给≠有效供给,百姓有需要≠市场有需求。农村饮水为什么会大量出现“有供有需但非有效”的情况?这是国内外众多专家持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有效的农村饮水制度安排?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创新?如何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目标有三:一是把握农村饮水供给的变动规律、本质属性、现实需求和阶段性特征;二是明确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安排及其内在机理;三是揭示制约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具体制度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思路和具体建议。研究思路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农村饮水的产品属性入手,以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明确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总体思路和现实条件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构建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分析模型,对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重要性和制度创新内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饮水制度设计冲突、农村饮水供给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农村饮水融资投入制度困境等维度,分析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克服“泛市场化”“泛公益化”两种错误认识,进而构建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农村饮水安全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具有优先保障地位(第3章)。通过追溯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并与其他类似公共产品比较分析,可得到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基础性和致命性、垄断性和群体性、阶段性和反复性、区域性和差异性、资源性和流动性等本质属性和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交织等阶段性特征,其需求具有钢性强、受众宽、空间大等特点,在农村所有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优先地位。(2)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关键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范围并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第4章)。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百姓饮水中市场需求部分和基本需求的市场有效部分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供给;又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兜底保基本民生中作用,对基本需求中的市场失灵部分,应该由政府兜底保障,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缺位。(3)市场失灵是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市场的主体表现(第5章)。通过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推导当前1100多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可能存在的360种市场供需情形中,只有72种市场有效,这意味着理论上农村饮水市场80%会失灵,为政府参与农村饮水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4)改进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是政府当前破解农村饮水有效供给难题的有效途径(第6、7、8章)。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建设时期已经结束,饮水供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考察搜集到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的38个农村饮水制度,发现之前以工程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制度难以适应新矛盾、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创新建立以分区定性、分段定责、分量计价的农村饮水安全制度体系,包括总供给-总销售制度(CS-CS制度)、阶段水价制度、城乡联动联调水价制度、“双通道”决策制度、专用水票“需求侧”直补制度、内部交叉补贴制度等,释放制度红利、巩固建设成果,既可提高投资效益,又可增强百姓福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提出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按照覆盖范围和缺失危害程度标准,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分区(ABCD)设计理论,并发现农村饮水处于A区的优先地位。并按照供需关系和市场原则,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进行分区,划分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界限,发现农村饮水刚需部分(ac C)在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有助于回答“农村饮水安全是不是公共产品”“农村饮水为何需要优先供给”“如何厘清市场和政府在供给农村饮水职责的界限”等基本问题。(2)构建融合“价格控制”和“供求干预”为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本文构建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把农村饮水需求分解为基本需求(公益品)和非基本需求(市场产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中的职责边界。这一研究结论可为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压实政府责任、在增加企业责任中促进企业发展,把原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独木桥”路径变成“双通道”提供依据。(3)基于“卡尔-希克斯标准”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本文从定性制度、责任制度、融资制度等9个方面,考察了3个层面、38个农村饮水制度的效率,剖析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并按照“卡尔-希克斯标准”进行制度改进,创新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回答了“农民可用多少水、交多少费”“政府该尽什么责、补多少钱”等长期困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的基本问题。

郭静[6](2020)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德令哈市怀头他拉水库灌区为例》文中认为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由于地区地处季风,我国水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极为不均匀,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另一方面,我国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灌溉技术落后导致农业用水效率低,农业用水无法精准计量,难以激发农户的节水意识和节水管理,水费实收率也远远低于应收取的费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难以运行维护,无法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水资源的短缺与水资源浪费是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问题。合理的农业水价可以抑制不合理的农业用水需求并且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于促进农业节水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的重要举措。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要求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因此,开展灌区农业初始水权确定、农业水价分析测算、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研究可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撑,助推灌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本论文在对国内外农业水价改革文献资料调查和分析基础上,以青海省德令哈市怀头他拉水库灌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现场查勘和实施方案编制,分析了怀头他拉水库灌区取用水现状和农业水价改革工作进展,着重从灌区农业初始水权、农业水价测算、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信息系统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与应用,提出主要成果如下:一是确定了怀头他拉水库灌区农业初始水权,通过水库实际放水量、实收水费、青海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63/T 1429-2015)和作物种植结构推算灌区用水量、土地确权登记面积等四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得出该灌区的农业初始水权为1098.2万m3(定额亩均915.17m3);同时发现该灌区存在超定额用水18.94%和严重超采地下水现象,希望灌区加大节约用水、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日常管理。二是在农业水价测算方面,按照《青海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青政办[2006]15号)等规定,将供水生产成本和供水生产费用(不计利润和税金)纳入水价测算,终端水价为骨干工程水价和末级渠系水价之和;综合考虑用水户实际承受能力、灌区农业水利工程产权和德令哈市水资源稀缺程度等情况,得出:全成本终端水价为0.17元/m3,运行成本终端水价为0.08元/m3;同时提出了农业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的建议。三是在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与实现方面,该系统面向服务SOA架构、基于事件驱动服务与大数据分析服务等关键技术,以水情、工情等信息采集和闸门远程自动控制为基础,综合应用软件开发、自动控制、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等技术,对灌区取用水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测、监、管、控一体化,为灌区管理单位和用水户提供信息采集与监视、闸门自动化监控、灌区水费计收、综合统计分析和灌区基础信息等服务,提供了智慧、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助推灌区现代化,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运行效果良好,实现了各项软件功能;创新之处在于:面向服务的SOA系统架构、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统一信息建模技术以及集关键点监控、图形定位和可视化于一体的信息服务模型。

齐竟辰[7](2020)在《基于全成本法的兴凯湖灌区水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既是人类生存需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经济资源。我国近年来正处于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当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对水资源的供给量以及水资源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加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安全。由此看来,我们要加强节水理念,保护人类生存的水环境。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基地,农业用水需求量极大,但黑龙江省是水资源短缺的省份之一,水资源短缺会对粮食生产及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我省甚至全国的粮食产量。因此,农业灌溉用水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直以来我国节水意识不强烈的农民占一大部分,这种现象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虽然我国在节水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仍然不能够满足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必须加深节水理念。而制定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促进我国农业水价的改革是目前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最有效途径。本文借鉴了大量国内外水价制定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农业水价现状,认为我国农业水价普遍偏低,并以黑龙江省兴凯湖灌区为实例,进行了农业水价改革的研究。首先,对黑龙江省兴凯湖灌区的农业供水量,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等数据进行了搜集和分析,制定出灌区的两部制水价;其次,基于对水价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全成本水价模型的建立,确定了灌区的全成本水价,并对两种水价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将水资源丰缺程度以及用水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等水价影响因素融入了全成本水价当中,分别计算出三个水价:供水方水价、用水方水价以及水资源丰缺程度水价,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分别对水价影响因素对于水价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将抽象的重要程度转化为更加直观的数据,分别得出三个水价的属性权重,从而制定出综合水价,这个水价更加贴合实际,符合兴凯湖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便于使用。在制定出合理的农业灌溉水价的基础上,建立符合灌区发展的节水奖励机制。本次研究结合兴凯湖灌区水价的现状以及水价的制定方法,制定出了符合灌区发展的农业水价,不仅可以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而且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黑龙江省农业水价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袁浩瀚[8](2020)在《中牟县农业灌溉合理水价研究》文中认为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属中国中东部,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省份,而河南省又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业基地,农业用水的贫乏和使用效率不高严重限制着河南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而河南省中牟县是把农业生产作为第一产业的地区,这一问题在当地体现的尤为明显。中牟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0立方米,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县城,而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灌溉用水量也不断加大,而当地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则较低,浪费较为严重,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这一矛盾,中牟县进行了试点的水价改革,水价的适当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节水意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地目前的农业灌溉用水价格依然偏低,水资源浪费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在当地原有农业用水价格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高效的农业用水价格才是解决当地水资源相对贫乏与水资源浪费严重这对矛盾的关键所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中牟县农业灌溉用水合理水价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根据对中牟县的实际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从供水者角度制定了适合当地的农业灌溉用水全成本水价计算模型。采用此模型计算的农业用水价格,可为当地政府部门制定出合理的农业灌溉用水价格提供参考。2)根据中牟县农民的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从用水者的视角核算出了满足当地农民期望的农业灌溉用水价格区间。该水价价格区间的制定,可与全成本水价结合,从而制定出既符合农民心理预期,又能达到节水灌溉目的的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3)通过水足迹理论计算出了各粮食作物全生育周期的需水量,然后根据纯收益计价模式测算出了中牟县各粮食作物的全生育周期灌溉水单价。此单价通常要比当地实际的灌溉用水价格高一些,通过对比可知本文建议的当地农业灌溉用水价格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可使供水机构和农户之间彼此维持平衡,达到用水的可持续发展。

王学新[9](2020)在《宁津县水权水市场建设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水权水市场建设作为我国水利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成为节水、管水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流域、省市、水库、大型灌区等水权研究逐步完善,水权工作呈现出不断细化深化的趋势,县域及以下水权工作处于水权制度改革的末梢,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改革的成败,因此,开展县域水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山东省水权制度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加强县域水权水市场建设不仅是当前深化水利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下水综合治理机制建设的重要内要。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典型区德州市宁津县为研究区,在开展实地调研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县域初始水权分配、交易指导价确定、水权水市场运行机制及建设效果评价等相关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完成县域初始水权分配。分析了宁津县自然及社会经济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通过构建以经济、社会和地下水环境效益为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将县域初始水权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分配。其中,将“含水层稳定性”和“控制地下水源分配”引入优化目标,充分体现出地下水压采的要求,完成了县域包括常规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源(雨洪水、再生水、微咸水)等多水源、多行业及用水户之间的初始水权配置,实现了水源有协调,水量有落实。(2)确定出农业水权交易指导价。基于初始水权分配成果和县域发展趋势,从可交易水量、水源、交易对象及交易类型等分析了研究区交易潜力,为指导水权交易奠定基础。同时,以农业为重点,开展交易指导价研究,从供需两个角度进行水价测算,分别从供水角度确定出成本水价和调整水价,从需水角度确定出极限水价和承受力水价,以用水户承受能力为依据,按水源类型(地表水和地下水)确定出农业水权交易指导价范围,形成“基础水价+浮动上限”的水价机制,为农业水权交易决策提供参考,指导水市场实践活动。(3)完善了水权水市场运行机制。根据水市场的性质,在以初始水权分配和确定交易指导价为研究核心的基础上,提出确权机制、调整及应急机制、法律体系支撑、保障体系、交易监管及奖补机制等配套机制,构建起完整的水权体系,共同支撑水权水市场建设,促进水权水市场高效运行。(4)进行了水权水市场建设效果评价。为量化水权工作效果并进一步推广改革经验,以水权水市场建设效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基础工作完成性、工作实施效益性和开拓创新性展开构建起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采用德尔菲法的原理构造判断矩阵,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同时,采用德尔菲法的原理由专家参考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最终根据评价值得到评价等级,代表区域水权改革的效果。将该评价体系应用于宁津县水权水市场建设的效果评价,通过总结成果,可以激励改革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工作。另外,评价体系为县域水权工作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依据。

陈建伟[10](2020)在《朝阳市农业水价改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资源又是农业的命脉。目前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水价较低、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是直接有效的措施。本文针对朝阳市农业灌溉用水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并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农业种植结构等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朝阳市的农业水价改革方案。(1)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朝阳市农业灌溉中存在农业用水成本与生产收益存在矛盾、没有统一的农业用水收费标准、灌溉工程重建轻管等问题,进而确立了朝阳市农业用水水价改革的方向。(2)分析目前常用的五种水价核算理论,结合朝阳市农业用水实际情况提出了最适宜的水价核算方法,即合理水价等于实际生产的全成本水价减去精准补贴;并以两个灌溉工程项目作为典型案例测算了全成本水价以及运行成本水价。(3)精准补贴是根据农作物的类型及其产值或农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确定,通过调查走访农户,分析种植作物种类与水价承载能力的之间关系,为建立精准的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提供依据;测算了朝阳市今后10年的精准补贴额度。(4)为了保证水价改革顺利展开,应采取实施阶梯水价、建立合理的水价补贴、精准计量、创新奖励机制等保障措施,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推进农田水利制度改革、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管理部门、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为水价改革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二、全成本水价制定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成本水价制定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水价改革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模式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费征收现状
    2.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费征收原则
    2.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费征收实践
3 重庆市江津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情况
4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4.1 明确职责,分类管理
    4.2 创新以水价改革为核心的供水管理模式
5 结论与建议

(2)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农业水价改革对农户用水行为影响的研究
        1.2.3 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的研究
        1.2.4 简要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2.1.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配置理论
        2.2.2 农户行为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3 理论分析
        2.3.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制度框架
        2.3.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效应机理
    2.4 本章小结
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动因与利益相关者分析
    3.1 农业水价改革的历史演进
        3.1.1 无偿和低价供水阶段(1949-1984 年)
        3.1.2 农业水价改革起步阶段(1985-2005 年)
        3.1.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阶段(2006 年以来)
    3.2 农业水价改革的成效与困境
    3.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动因
    3.4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互动分析
        3.4.1 农业水价改革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
        3.4.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目标差异
        3.4.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激励相容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现状分析
    4.1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分析
        4.1.1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
        4.1.2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评价
    4.2 项目区主要改革举措及利益保障分析
        4.2.1 项目区主要改革举措
        4.2.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分析
        4.2.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利益相容性缺陷
    4.3 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4.3.1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相关主体评价方法
        4.3.3 相关主体评价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农户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响应行为分析
    5.1 理论分析
    5.2 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驱动因素
        5.2.1 Meta分析的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2.2 Meta分析结果
    5.3 农户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响应行为偏好分析
    5.4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5.4.1 研究方法
        5.4.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5.4.3 实证分析
        5.4.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的仿真模拟
    6.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仿真模型构建
        6.1.1 确定系统边界及结构
        6.1.2 建构系统因果关系图
        6.1.3 绘制存量流量图
    6.2 变量方程赋值
        6.2.1 变量描述性统计
        6.2.2 指标权重确定及变量方程赋值
    6.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评价结果分析
    6.4 情景模拟及仿真结果分析
        6.4.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仿真模拟
        6.4.2 各子系统效应仿真模拟
        6.4.3 模型检验
        6.4.4 参数情景设置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构建终端用水户节余水权交易机制
        7.2.2 完善粮食主产区专项财政支持政策
        7.2.3 明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分担机制
        7.2.4 完善“一提一补”机制,提升灌溉规模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水价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工程供水水价分析
    2.1 工程供水水价成本费用组成
    2.2 全成本水价测算
3 水价影响因素分析
    3.1 不确定性因素识别
    3.2 敏感性分析
    3.3 计算成果分析
4 结论

(4)井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成本水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成本水价计算
    2.1 年固定资产折旧费
        2.1.1 新增固定资产原值
        2.1.2 原有工程固定资产净残值
        (1)原有工程剩余净残值率。
        (2)原有工程固定资产原值。
        (3)原有工程固定资产净残值。
    2.2 运行维护成本
        (1)提水动力费。
        (2)维护费。
        (3)人员经费。
        (4)管理费。
    2.3 全成本水价核算
3 地下水位对井灌区成本水价的影响
    3.1 影响因素
    3.2 地下水位变化与成本水价计算
        3.2.1 固定资产折旧费
        (1)成井费。
        (2)配套动力费。
        3.2.2 运行维护成本
        (1)运行费。
        (2)维护费。
    3.3 水位变化后成本水价核算
4 农户对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框架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1.4.1 数据来源
        1.4.2 数据处理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1.5.1 研究重难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动态、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研究动态
        2.1.1 文献综述
        2.1.2 研究述评
    2.2 基础理论
        2.2.1 制度经济学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2.3 相关概念
        2.3.1 农村饮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3.2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2.3.3 阶梯水价与阶段水价
第3章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3.1 发展历程
        3.1.1 安全标准演变历程
        3.1.2 规划法规完善历程
        3.1.3 水源管理制度变迁
    3.2 比较分析
        3.2.1 与城市饮水比较
        3.2.2 与农村公路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供给比较
        3.2.3 与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类产品供给比较
    3.3 需求分析
        3.3.1 基础性需求:刚性强
        3.3.2 广泛性需求:受众宽
        3.3.3 发展性需求:空间大
    3.4 基本特征
        3.4.1 基础性和致命性
        3.4.2 垄断性和群体性
        3.4.3 阶段性和反复性
        3.4.4 区域性和差异性
        3.4.5 资源性和流动性
        3.4.6 分散性和季节性
    3.5 阶段特征
        3.5.1 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
        3.5.2 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
        3.5.3 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
        3.5.4 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
        3.5.5 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
        3.5.6 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交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4.1 制度创新的主流目标
        4.1.1 以居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4.1.2 形成闭环的制度体系
        4.1.3 遵循本质属性、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4.2 制度创新的基本方法
        4.2.1 注重“卡尔多改进”追求效益最大化
        4.2.2 注重上下结合内外互动体现实用性
        4.2.3 注重前后比较左右借鉴凸显均衡性
    4.3 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4.3.1 统一的思想认识
        4.3.2 扎实的经济基础
        4.3.3 成功的经验借鉴
        4.3.4 庞大的工程系统
        4.3.5 归位的政府职能
    4.4 制度创新的内部条件
        4.4.1 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4.4.2 逐步异化的制度目标
        4.4.3 非均衡的制度效应
    4.5 制度创新的考核指标
    4.6 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4.6.1 市场有效的判断标准
        4.6.2 制度有效的制约因素
        4.6.3 制度创新的关键问题
        4.6.4 制度创新的现实局限
    4.7 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市场特征
    5.1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设计
        5.1.1 模型选择:三种常见市场分析模型比较
        5.1.2 模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
        5.1.3 模型说明:重要节点和区域
    5.2 质量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供给-需求分析
        5.2.1 基本类型
        5.2.2 有效性分析
    5.3 价格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成本-收益分析
        5.3.1 基本类型
        5.3.2 有效性分析
    5.4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有效性综合分析
        5.4.1 模型分析及结果
        5.4.2 主要特点
    5.5 调查数据分析
        5.5.1 抽样调查分析
        5.5.2 典型调查分析
        5.5.3 居民反馈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设计冲突及创新
    6.1 制度设计冲突的主要表现
        6.1.1 产品定性模糊化:混淆不准的定性制度
        6.1.2 供给质量理想化:高标低配的水质制度
        6.1.3 供水类型单一化:人畜同饮的供给制度
    6.2 制度设计失灵的内在机理
        6.2.1 定性制度失灵分析
        6.2.2 质量制度失灵分析
        6.2.3 分类制度失灵分析
    6.3 制度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6.3.1 分区定性制度创新
        6.3.2 “双通道”决策制度创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及创新
    7.1 制度落地矛盾的主要表现
        7.1.1 责任落实基层化:“层层下移”的责任制度
        7.1.2 融资主体空心化:“补助”“配套”的融资制度
        7.1.3 运行管理公地化:抓大放小的运管制度
    7.2 制度落地矛盾的内在机理
        7.2.1 责任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2 融资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3 运管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3 责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7.3.1 分段定责制度创新(CS-CS制度)
        7.3.2 创新绩效评价制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村饮水安全融资投入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创新
    8.1 融资投入两难的主要表现
        8.1.1 资金分配均等化:数人头的投入制度
        8.1.2 产品定价市场化:“以水养水”的定价制度
        8.1.3 运管补贴低效化:逆向刺激的补贴制度
    8.2 融资投入两难的内在机理
        8.2.1 投入制度失灵分析
        8.2.2 定价制度失灵分析
        8.2.3 补贴制度失灵分析
    8.3 融资投入制度创新思路
        8.3.1 “阶段水价”制度创新
        8.3.2 “需求侧补贴”制度创新
    8.4 算例
        8.4.1 现行制度导致工程荒废
        8.4.2 实行制度保基本运行
        8.4.3 创新制度多方受益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分区治理是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治理失效的有效方式
        9.1.2 市场失灵是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供给的基本特征
        9.1.3 统筹推进是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必由之路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主持(研)课题

(6)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德令哈市怀头他拉水库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情况比较
        1.2.1 国外灌区农业水价现状
        1.2.2 国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海省和德令哈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
    2.1 青海省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青海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
        2.1.4 青海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青海省德令哈市概况
        2.2.1 自然概况
        2.2.2 社会经济概况
        2.2.3 德令哈市市域内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
        2.2.4 德令哈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怀头他拉水库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
    3.1 怀头他拉水库灌区情况
        3.1.1 怀头他拉水库灌区工程情况
        3.1.2 农业生产概况
        3.1.3 德令哈市用水总量控制与灌区农业水权、水价概况
        3.1.4 怀头他拉水库灌区管理情况
    3.2 怀头他拉水库灌区农业水权
        3.2.1 水权的概念及内涵
        3.2.2 农业初始水权的分配与水权交易
        3.2.3 怀头他拉水库灌区用水量推算与初始水权的制定
    3.3 怀头他拉水库灌区农业水价的测算
        3.3.1 水价体系的构成
        3.3.2 水价测算方法
        3.3.3 农业供水成本的组成
        3.3.4 农业水价的测算
        3.3.5 农民对水费的承受力分析
        3.3.6 农业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3.4 工程建设
        3.4.1 本项目用水计量设施配套建设
        3.4.2 闸门远程自动控制设备
第四章 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信息系统研发
    4.1 总体设计
        4.1.1 设计原则
        4.1.2 系统总体架构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2.2 数据库结构设计
    4.3 信息中心与网络设计
        4.3.1 信息中心建设
        4.3.2 计算机网络设计
    4.4 软件开发技术设计
        4.4.1 系统开发技术软件与环境
        4.4.2 主要支撑软件技术
    4.5 信息采集处理系统
        4.5.1 系统概述
        4.5.2 信息组成和来源
    4.6 信息监视与服务系统
    4.7 闸门自动化监控系统
    4.8 灌区水费计收系统
    4.9 取用水信息分析系统
        4.9.1 实时数据
        4.9.2 历史数据
        4.9.3 统计分析
    4.10 灌区基础信息
    4.11 系统安全建设
        4.11.1 应用系统安全
        4.11.2 数据安全
        4.11.3 系统日志安全
    4.12 软件系统技术特点
第五章 灌区水价改革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实例
    5.1 示范区工程建设基本资料
    5.2 系统设计总体概况
    5.3 系统的功能示范
        5.3.1 系统的初始设置
        5.3.2 信息监视与服务
        5.3.3 闸门自动化监控
        5.3.4 灌区水费计收
        5.3.5 取用水信息分析
        5.3.6 灌区基础信息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全成本法的兴凯湖灌区水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黑龙江省灌区基本情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土壤情况
        2.2.3 水文、气象
    2.3 社会经济概况
    2.4 农业经济情况
    2.5 农业灌区基本情况
    2.6 本章小结
3 水价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3.1 水价相关概念
        3.1.1 水价的内涵
        3.1.2 水价的分类
    3.2 水价影响因素
        3.2.1 自然因素
        3.2.2 社会经济因素
        3.2.3 工程因素
    3.3 水价制定原则
        3.3.1 公平公正原则
        3.3.2 可持续发展原则
        3.3.3 可承受能力原则
        3.3.4 成本可回收原则
        3.3.5 高效配置原则
        3.3.6 水价补贴原则
    3.4 水价制定方法
        3.4.1 成本型定价法
        3.4.2 差别定价法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兴凯湖灌区水价制定实例
    4.1 兴凯湖灌区概况
        4.1.1 自然地理
        4.1.2 灌区管理人员
    4.2 灌区水价改革的必要性
    4.3 水价改革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4.3.1 水价改革指导思想
        4.3.2 水价改革坚持主要原则
    4.4 水价测算有关参数的确定
    4.5 灌区两部制水价的制定
        4.5.1 两部制水价基本构成要素
        4.5.2 两部制水价的计算公式及各变量解析
        4.5.3 两部制水价求解
    4.6 灌区农业灌溉水价的制定
        4.6.1 供水者角度考虑灌溉水价的制定
        4.6.2 用水者角度考虑灌溉水价的制定
        4.6.3 水资源丰缺程度影响下的水价制定
        4.6.4 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三个水价的权重
        4.6.5 最终水价求解
    4.7 灌区水价合理性分析
    4.8 灌区农业水价补偿机制
        4.8.1 农业水价补偿机制分析
        4.8.2 农业水价补偿方式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中牟县农业灌溉合理水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2 农业灌溉水价定价相关理论基础
    2.1 水价政策的理论基础
        2.1.1 水平衡模型
        2.1.2 水需求的刚性和弹性
    2.2 水价的界定及定价原理
        2.2.1 水价的基本构成
        2.2.2 水价核算
        2.2.3 水价定价相关模型
    2.3 农业灌溉水价的界定及定价原理
        2.3.1 供给者角度分析
        2.3.2 需求者角度分析
        2.3.3 农业灌溉水价的综合形成
    2.4 本章小结
3 中牟县的基本概况
    3.1 研究区人文地理概况
        3.1.1 地理条件
        3.1.2 域内水利条件
        3.1.3 域内经济条件
    3.2 中牟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3.3 地表水资源数量概况
        3.3.1 水资源分区概况
        3.3.2 降水
        3.3.3 蒸发
        3.3.4 径流
        3.3.5 地表水资源量
        3.3.6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概况
    3.4 现状供水工程统计
    3.5 中牟县农业灌溉水价现状
        3.5.1 水利工程终端水价
        3.5.2 农民水费实际支出
        3.5.3 灌溉工程维护财政补贴
    3.6 中牟县农业水价改革面临的问题
    3.7 本章小结
4 中牟县农业灌溉水价的制定
    4.1 供水者角度考虑灌溉水价的制定
        4.1.1 全成本水价模型的构建
        4.1.2 灌区水价的核算原则
        4.1.3 灌溉成本水价的核算
    4.2 用水者角度考虑灌溉水价的制定
        4.2.1 中牟县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分析
        4.2.2 中牟县农民心理承受能力分析
    4.3 中牟县农业灌溉水价的综合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水价研究
    5.1 虚拟水与水足迹理论
        5.1.0 政策建议
        5.1.1 虚拟水的基本概念
        5.1.2 水足迹的基本概念
    5.2 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
        5.2.1 粮食生产水足迹的定义
        5.2.2 粮食生产水足迹的计算
    5.3 单位粮食的水足迹
        5.3.1 单位水足迹的计算方法
        5.3.2 中牟县单位粮食水足迹计算
    5.4 农业水价的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尚未研究问题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9)宁津县水权水市场建设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权的特征与性质
        1.2.2 水权制度体系研究进展
        1.2.3 水权制度建设评价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1.2 水文气象及河流水系
    2.2 社会经济条件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1 水利设施现状
        2.3.2 水资源状况
        2.3.3 地下水超采现状
    2.4 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章 县域初始水权分配研究
    3.1 分配路线及原则
        3.1.1 分配路线
        3.1.2 分配原则
    3.2 初始水权分配模型构建
        3.2.1 模型要素
        3.2.2 模型构建
        3.2.3 求解方法选择
    3.3 相关参数确定
        3.3.1 可分配初始水权
        3.3.2 关键参数设置
    3.4 模型求解及结果分析
        3.4.1 模型求解
        3.4.2 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水权交易指导价研究
    4.1 本章研究思路
    4.2 交易潜力分析
        4.2.1 交易可能性
        4.2.2 潜在交易水量
    4.3 交易指导价形成机制
        4.3.1 供水角度
        4.3.2 需水角度
    4.4 水价测算及分析
        4.4.1 供水角度
        4.4.2 需水角度
    4.5 农业水权交易指导价确定
    4.6 小结
第五章 水权水市场运行机制研究
    5.1 确权机制
        5.1.1 确权方式
        5.1.2 登记方式
    5.2 调整及应急机制
        5.2.1 水权调整
        5.2.2 应急机制
    5.3 法律体系
    5.4 保障机制
        5.4.1 设施保障
        5.4.2 组织保障
        5.4.3 财政保障
    5.5 交易监管及奖补机制
        5.5.1 交易监管
        5.5.2 奖补机制
    5.6 小结
第六章 水权水市场建设效果评价研究
    6.1 研究过程
    6.2 评价体系的建立
        6.2.1 评价原则
        6.2.2 体系构建
    6.3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6.3.1 计算过程
        6.3.2 权重结果分析
    6.4 评价标准及方法
        6.4.1 评价标准设置
        6.4.2 评分方法
    6.5 评价应用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朝阳市农业水价改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2 农业水价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国内水价改革研究及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朝阳市农业水价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朝阳市自然概况
        2.1.1 朝阳市地理位置
        2.1.2 朝阳市水资源量
        2.1.3 朝阳市水价改革势在必行
    2.2 朝阳市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农业用水成本与生产收益存在矛盾
        2.2.2 水利设施产权在个人手中
        2.2.3 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轻管”
    2.3 农业水价改革的方向
第三章 朝阳市农业用水合理水价的确定
    3.1 确定水价的理论依据
        3.1.1 水价的概念
        3.1.2 水价核算方法
    3.2 朝阳市农业用水的合理水价构成
        3.2.1 水价核算方法的选择
        3.2.2 农户对水价承受能力的调查分析
        3.2.3 朝阳市农业用水的合理水价
    3.3 朝阳市农业水价核算实例
        3.3.1 机井灌溉成本水价测算实例
        3.3.2 机井灌溉中考虑运行维养成本的水价测算实例
    3.4 全成本农业水价与传统农业水价相比较
        3.4.1 全成本农业水价测算
        3.4.2 传统农业水价
第四章 实施农业水价改革的保障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4.1 实行阶梯水价
        4.1.1 定义及优点
        4.1.2 阶梯水价实施标准
        4.1.3 超额水费用途
    4.2 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补贴
        4.2.1 精准补贴的对象
        4.2.2 补贴的方式
        4.2.3 补贴资金的测算
    4.3 创新节水奖励机制
        4.3.1 对土地流转地块优先实施
        4.3.2 对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后期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4.4 精准测量水量、严格水费收缴及管理
        4.4.1 目前计量设施存在的问题
        4.4.2 采用适合的计量方式和使用管理
        4.4.3 费用的测算
    4.5 对政府部门的合理化建议
        4.5.1 推进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护机制
        4.5.2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4.5.3 整合各部资金,统一建管部门
        4.5.4 加快建立、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5.5 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及企业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4.5.6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户对水价的承载力
        4.5.7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全成本水价制定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水价改革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研究[J]. 张军红,代春瑶,权凤. 安徽农学通报, 2022
  • [2]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蔡威熙.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2)
  • [3]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水价影响因素研究[J]. 蔡元芳,董苇,易晓丽,王敬,高猛. 中国防汛抗旱, 2021
  • [4]井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成本水价的影响[J]. 宰松梅,仵峰,王亮,罗昕,张梦瑶. 人民黄河, 2021(06)
  • [5]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6]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德令哈市怀头他拉水库灌区为例[D]. 郭静.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20(04)
  • [7]基于全成本法的兴凯湖灌区水价研究[D]. 齐竟辰.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8]中牟县农业灌溉合理水价研究[D]. 袁浩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9]宁津县水权水市场建设及评价研究[D]. 王学新. 济南大学, 2020(01)
  • [10]朝阳市农业水价改革的研究[D]. 陈建伟.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全成本水价制定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