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离炎汤治疗慢性咽炎52例

清金离炎汤治疗慢性咽炎52例

一、清金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52例(论文文献综述)

郭小乐[1](2020)在《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课题借助张磊名医工作室的学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选择肺系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领域内其学术特点、临证经验、组方用药规律。通过这些研究,客观公正的总结张老的学术成就,为未来传承、发扬张磊先生学术经验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方法: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通过搜集和整理张磊教授的学术着作、发表的学术论文、往年的门诊病例以及历代医家治疗肺系疾病的相关着作和论文,对多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并通过数据挖掘,力求系统地总结和提炼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研究结果:病因病机方面,总结出风、痰浊、热三个特点;诊断辨证方面,首先重视脏腑关系,其次重视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治法治则方面,总结出张老治肺十法,分别是:宣肺去壅、清肺泻热、涤肺祛浊、降肺下气、补肺益气、滋阴润肺、清肝肃肺、肺胃同治、肺肠同治、解毒通络;用药特点方面,总结出用药轻灵、量小力专,动静结合、以动为主,亦润亦燥、相济相随,加减用药,随症而转四个特点。研究结论:本论文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张磊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由浅到深,从纵向方面,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整理和凝练了张磊教授的学术思想,将其理论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展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指导临床实际应用。

秦空[2](2020)在《基于现代医案分析的经方中麦冬应用及其量效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搜集整理含有麦冬的5首经方(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温经汤、薯蓣丸)的现代临床有效医案,采用现代统计学方法,结合麦冬功效的本草文献研究,探索5首经方中麦冬临床应用的常用剂量、功效作用、病证量效关系和核心方药的相关配伍机理。为5首经方中麦冬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为中药的临床量效关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1.通过CNKI查找从建刊到2020年1月1日之间以5首经方方名为关键字的医案,通过纳排标准,整理出现代应用五首经方治疗疾病的有效案例,并对麦冬本草功效的历史沿革及其相关的病证、剂量加以归纳总结。2.将搜集到的医案信息分别录入Excel,构建数据库。3.采用SPSS 22频数分析统计出五首经方医案处方的高频主病、证候、主症、兼症、舌脉、药味数、药物频次、药物剂量;采用T检验将五首经方的麦冬用量与汉代经方剂量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麦冬用量与处方总剂量、处方总药味数是否存在相关性;采用方差ANOVA分析五首经方中麦冬用量的差异性,麦冬作为君药与非君药的用量差异性,麦冬用量占全方总量比值的差异性。4.采用SPSS Modeler 14 Apriori模型系统分别对五首经方医案的高频药物、病症、证候和麦冬用量进行关联分析,得出含有麦冬的强有效关联药物组合和病证量效关联规律。研究结果一、通过网络查找,共搜集到符合条件的现代经方有效医案566例,其中麦门冬汤107例,竹叶石膏汤113例,炙甘草汤221例,温经汤94例,薯蓣丸(汤剂)31例。对有效医案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后得出:麦门冬汤高频主病为咳嗽、梅核气、喘证、肺痿、鼻衄;高频证候为阴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典型方证为咳嗽、呕吐、胃脘痛、口干、咳痰、纳差、舌红苔少、脉细数;处方药味数集中分布于7-11味之间,频次最高的为8味。竹叶石膏汤高频主病为发热、口疮、不寐、呕吐、呃逆;高频证候为气阴两虚证、胃热证、阴虚火旺证;典型方证为口干口渴、神疲乏力、心烦、舌红苔少、脉细数;处方药味数集中分布于5-7味之间,频次最高的为5味。炙甘草汤高频主病为心悸、室性早搏、病毒性心肌炎、不寐;高频证候为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心阴阳两虚证;典型方证为心慌、胸闷、乏力、气短、头晕、舌淡苔薄白、脉结代;处方药味数集中分布于10-12味之间,频次最高的为10味。温经汤高频主病为痛经、不孕症、经断前后诸证、闭经;高频证候为血寒证、血瘀证、气血两虚证;典型方证为经行腹痛、婚后未孕、月经量少、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处方药味数主要集中于12味。薯蓣丸高频主病为癌病、虚劳、眩晕;高频证候为气血两虚证、气血阴阳俱虚证;典型方证为乏力、羸瘦、头晕目眩、腰酸、不寐、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处方药味数集中于21味。二、经文献研究探索,麦冬与不同药物配伍后在经方中可能发挥不同功效,分别为:清热利咽止逆(麦门冬汤)、养阴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调血通脉散瘀(炙甘草汤)、养阴和血润燥(温经汤)、益气强阴补虚(薯蓣丸)。三、5首经方中麦冬平均用量和最常用量分别为麦门冬汤25.0g和30g;竹叶石膏汤16.1g和15g;炙甘草汤15.1g和15g;温经汤15.3g和10g;薯蓣丸12.6g和10g。用麦冬平均用量作方差分析,麦门冬汤组(麦冬为君)与其他四组(麦冬非君药)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竹叶石膏汤组、炙甘草汤组和温经汤组互相比较,P>0.05,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薯蓣丸组与其他四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麦冬用量在全方比重均值分别为:20.19%(麦门冬汤)、12.26%(竹叶石膏汤)、10.33%(温经汤)、8.32%(炙甘草汤)、5.46%(薯蓣丸)。方差分析结果为:F值=96.46,P<0.05,各方之间麦冬用量比重均不同。四、5首经方中麦冬现代用量与汉代用量的T检验分析显示P<0.05,说明古今用量有显着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麦冬用量与处方总剂量呈相关性,P<0.05;与处方药味数未发现显着相关性,P>0.05。五、通过对各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根据支持度>20%,置信度>80%,提升度>1筛选出如下包含麦冬的关联药物组合共24组。麦门冬汤二联药对包括:麦冬—山药;麦冬—沙参;麦冬—党参。三联药组包括:麦冬—山药和半夏;麦冬—沙参和半夏;麦冬—粳米和党参。竹叶石膏汤二联药对包括:麦冬—粳米;麦冬—党参。三联药组包括:麦冬—粳米和石膏;麦冬—粳米和半夏;麦冬—党参和竹叶。炙甘草汤二联药对包括:麦冬—桂枝.三联药组包括:麦冬—桂枝和炙甘草;麦冬—桂枝和地黄;炙甘草—大枣和麦冬.温经汤二联药对包括:麦冬—半夏。三联药组包括:麦冬—半夏和当归;麦冬—半夏和吴茱萸;麦冬—半夏和牡丹皮。薯蓣丸二联药对包括:麦冬—桂枝;麦冬—党参。三联药组包括:麦冬—桂枝和当归;麦冬—党参和山药;麦冬—桂枝和柴胡.六、设置支持度>5%,置信度>50%,提升度>1,通过对各组麦冬用量和主治病证进行关联分析得出20条有效强关联规律:1.麦门冬汤组病-证-量关联规律:阴虚火旺型梅核气→麦冬1 0g;阴虚火旺型鼻衄→麦冬10g;阴虚火旺型喘证→麦冬12g;阴虚型咳嗽→麦冬60g.2.竹叶石膏汤组病-证-量关联规律:阴两虚型发热→麦冬15g。3.炙甘草汤组病-证-量关联规律:心、阳虚型汗证→麦冬12g;营卫不和型不寐→麦冬10g;营卫不和型汗证→麦冬10g;气血阴阳俱虚型心悸→麦冬15g;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麦冬15g;心阴虚型室性早搏→麦冬15g;心阴阳两虚型心悸→麦冬15g;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麦冬12g。4.温经汤组病-证-量关联规律:血瘀型不孕症→麦冬10g;血瘀型痛经→麦冬12g;血寒型痛经→麦冬15g、20g。5.薯蓣丸组病-证-量关联规律痰湿型癌病→麦冬15g;气虚型喘证→麦冬15g;气血阴阳俱虚型荨麻疹→麦冬15g。结论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温经汤、薯蓣丸中麦冬用量有差异;麦冬作为君药与非君药在用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汉代经方麦冬剂量与现代应用经方麦冬剂量有显着性差异;处方麦冬用量与全方总药量有相关性。麦冬在5首经方中的功效作用受配伍环境、用量大小的影响,其作用各有不同。经方中麦冬功效与麦冬用量的应用规律,经初步探索后可能为:麦冬用量在25g以上(大剂量)可发挥清热利咽止咳作用,15~25g(中剂量)可发挥降逆通脉和血作用,15g以下(小剂量)可发挥养阴益气补虚作用。

黄虹芝[3](2020)在《板蓝根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板蓝根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肺卫失宣型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南京瑞东医院收治的80例肺卫失宣型慢性咽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初始剂量为0.5 mg/次,3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板蓝根颗粒,1袋/次,3次/天,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安全性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进行测定。结果:对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体征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①临床疗效比较: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患者治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4.86%,经Ridit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分析,P<0.05,两组数据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症、次证、体征均得到显着改善(P<0.05)。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4.74%,对两组积分进行组间T检验,发现治疗组在改善慢性咽炎的症状方面具有更加显着的作用(P<0.05或P<0.01),说明板蓝根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慢性咽炎较单纯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的治疗效果更好,尤其在改善咽干、咽痒、大便干燥、小便赤黄、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后壁血管扩张等症状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P<0.01)。③炎性因子水平: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液中的炎性因子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治疗组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由治疗前的(2.42±0.68)×109·L-1下降到(1.48±0.35)×109·L-1;嗜酸性粒细胞由(0.41±0.07)×109·L-1下降为(0.28±0.04)×109·L-1。经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CRP、IL-6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发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安全性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检测分析,两组间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临床观察期间患者没有出现肠胃功能不适、皮疹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板蓝根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肺卫失宣型慢性咽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高的安全性,能显着改善慢性咽炎患者的肺卫失宣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王维[4](2019)在《薛汉荣教授辨治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中医的病因病机、鉴别、辨证论治、用药经验、治法要点等方面,总结出导师治疗支气管扩张的较为完善的经验。方法:本文基于中医经典古籍,通过跟师临床学习、收集并整理分析导师的病案,结合导师相关着作及文献等方式来归纳。结果:1.在病因病机方面,本为气阳虚,标为痰湿热瘀寒,可进一步变化,热伤津而化燥,或肝郁而化火,或寒主收而致水饮,或湿伤阳气而致阳虚,或劳则气耗而致气虚,或津虚及劳神而致血虚。在急性期,痰热郁结为痰热伤阴的前提,痰热伤阴为痰热瘀互结的先兆,邪气闭表可加重郁热;在慢性期,以肺虚为主,最后可致肺脾肾的虚损。2.提出肺的气分与血分、表与里以及与其他脏腑经络的鉴别思路。3.按急性期与慢性期来分期论治。在以里证为主的急性期,痰热郁肺证以清气化痰汤治疗,痰热伤阴证以清金化痰汤治疗,痰热瘀互结证以千金苇茎汤治疗,肝火肺热证以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治疗,气不摄血证以参苓白术散加补气及收敛止血药治疗;在表里同病的急性期,表风里热证以麻杏石甘汤合清气化痰汤或清金化痰汤治疗,表寒里热证以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定喘汤治疗;在以里证为主的慢性期,肺脾两虚证以参苓白术散或苓桂术甘汤或沙参麦冬汤治疗,气阳虚弱证以益气温阳护卫汤治疗,血瘀气郁证以桂枝茯苓丸加行气药治疗,血虚阳浮证以酸枣仁汤加潜阳药治疗;在表里同病的慢性期,气虚夹表证以麻杏参苓白术散治疗,气阳虚夹表证以麻杏补元汤治疗。4.按气血分来选药用药,入气分用麻黄或桔梗配杏仁、辛夷配苍耳子;入血分用仙鹤草配槐花或白茅根、地榆配蒲黄;入气分兼血分用鱼腥草配金荞麦、紫菀配款冬花、紫苏叶配苏子。5.善用培土生金兼化湿的治法以祛缠绵之湿邪,疏肝合清肝的治法以防肝郁化火及助行瘀,清法合补法防气有余而化火,宣法合补法防邪气闭表而化热,升法合补法防阳气郁遏。结论:1.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病机为:在急性期,以痰湿热瘀寒等标实为主;在慢性期,以气阳虚为主,可由肺虚导致肺脾肾三脏的虚损。2.按分期论治,以表里虚实为纲,以脏腑辨证为目。重视按气血分选药,运用培土生金、疏肝合清肝、清合补、宣合补以及升合补的治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赵庚雷[5](2018)在《玄麦利咽合剂联合揿针治疗肺肾阴虚型慢喉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次研究期望通过使用揿针联合玄麦利咽合剂针对慢喉痹肺肾阴虚证型的患者临床症状、局部体征产生的影响进行汇总整理,归纳出相应的数据,证实揿针联合玄麦利咽合剂在临床上对于慢喉痹肺肾阴虚证患者的有效性,为中西医治疗慢喉痹及相关疾病提供相应的思路,为传统医学联合疗法对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可实践的途径,为研究传统医学对慢喉痹的作用提供确实的依据。方法:本次临床试验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7年9月—2018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采用开放性、随机选择及非盲法的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两组受试者在同时使用玄麦利咽合剂口服治疗的同基础上,试验组加用揿针治疗,揿针治疗3次/周,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一、二、四周后不同时间点的中医症状及体征评分,整理数据并采用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上均无显着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咽干、咽部异物感、咽腔黏膜颜色变化及咽后壁及舌根部滤泡情况对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一周、二周、四周后,两组咽干症状,咽部异物感症状及咽后壁及舌根部滤泡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一周、两周、四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临床疗程(四周)结束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72.41%。采用统计学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Z=-2.443,P=0.01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方案使用四周后疗效比对存在差异得到统计学支持,说明试验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玄麦利咽合剂联合揿针治疗肺肾阴虚型慢喉痹比单纯应用玄麦利咽合剂治疗同类疾病疗效更显着。2.本研究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毒副作用表现,说明玄麦利咽合剂联合揿针治疗的安全性。

罗琴[6](2018)在《咳嗽1号方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痰热搏结咽喉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咳嗽1号方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痰热搏结咽喉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痰热搏结咽喉证提供临床依据,丰富中医药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方法:本次临床研究收集于成都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就诊患儿,共70例,属于喉源性咳嗽痰热搏结咽喉证型的患儿,按照对照法的试验设计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35例予以“咳嗽1号方”加减,对照组35例予以“小儿咽扁颗粒”口服,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主、次要症状及咽部体征的情况进行评分,再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别运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结果分析。结果:(1)综合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痊愈的有6人,显效的有18人,有效的有8人,无效的有3人,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的患儿经过治疗后痊愈的有1人,显效的有6人,有效的有18人,无效的有10人,总有效率为71.42%。经非参数检验,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咽痒、咽干主要症状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次症疗效评价:治疗组在改善咯痰、咽部异物感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咽部体征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改善“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体征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评价:两组共70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为1级。结论:咳嗽1号方治疗喉源性咳嗽痰热搏结咽喉证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有效的控制患儿临床主、次要症状,改善患儿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体征,运用咳嗽1号方治疗喉源性咳嗽痰热搏结咽喉证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杜晓轲,陈文勇,李云英[7](2017)在《基于方证信息采集探索李云英教授治疗慢性咽炎经验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索李云英教授治疗慢性咽炎的经验。方法:随机抽取李云英教授门诊确诊为慢性咽炎的患者102例,调查慢性咽炎的基本证型、年龄分布及基本用药分布频率。结果:102例患者中男50例,女52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3岁,主要分布在2140岁;痰火郁结型57例(55.89%),肺阴虚损型36例(35.29%),肝肾阴虚型6例(5.88%),脾肾阳虚型3例(2.94%);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分别是法半夏、僵蚕、陈皮、黄芩、桔梗、柴胡、猫爪草、浙贝母、玄参、紫菀等。结论:李云英教授认为慢性咽炎以实证为主,痰瘀、虚火、阴虚多交互错杂,阳虚者较少见,治疗时应强调化痰理气。

关卓瑜[8](2017)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诊疗指南制订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中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制订)"(课题编号:SATCM-2015-BZ068)的组成部分。本文采取文献研究、德尔菲法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行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估、临床一致性测试等方法,开展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诊疗指南(制订)的研究。通过网络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通过中国内科古代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平台、万方全文数据库、MEDLINE等平台和相关中西医内科教及诊疗指南等资料,搜集古今中外关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评价、总结,为指南制订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根据文献研究总结研讨形成了德尔菲法调查问卷,采用电子信函方式向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专家进行了三次问卷调查。对每次回收的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专家提出的书面意见,修改形成下一轮的问卷,直到第三轮问卷调查结束后形成指南草稿。形成指南草稿后,邀请了 10名专家进行专家论证会,对指南草稿进行了讨论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形成指南初稿。将指南初稿通过电子信函的方式向全国各地30所单位的专家进行同行评价征求意见,16位专家回复,并提出建议,采纳部分意见,以此为依据,对指南进行修改,形成评价稿。同时,邀请4位专家进行指南方法学质量评价,根据提出意见进一步完善指南评价稿。在10家三级甲等医院作为评价单位进行临床一致性评价,共收集病例212例,完成病例调查表和一致性测试报告,并进行汇总分析,再次修改、补充相关材料,形成指南草案。

蔡文伟[9](2016)在《王士贞教授治疗慢喉痹临证用药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随机收集王士贞教授治疗慢喉痹的中药处方,统计分析处方中常用中药用药频率及药物协同关系规律,探索和整理王士贞教授治疗慢喉痹的治疗经验,总结出一套中医临床安全有效的诊疗经验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为临床服务。研究方法:通过收集100例王士贞教授门诊亲自看诊治疗慢喉痹,并采用Excel软件的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对全部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名老中医辨治的诊治规律及用药规律。研究结果:1.本课题共收集100例慢喉痹病例中出现的不同证型10种,其中肝脾不和证56例(56%),肺经蕴热证18例(18%),痰浊内盛8例(8%),三种证型共占82%。2.各证型的常用药物具有明显特异性,肝脾不和证,关联数最高的是柴胡、陈皮、法半夏、云苓、白芍;肺经蕴热证关联数最高的药物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桔梗;痰浊内盛证关联数最高的药物是云苓、法半夏、陈皮。而枇杷叶、苏子、龙脷叶、毛冬青在三个证型均较为常用,应用广泛。3.在慢性咽炎患者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是甘草、枇杷叶、陈皮、法半夏、苏子、云苓、白芍、龙脷叶、柴胡、毛冬青、党参、柿蒂、浙贝母、桔梗、黄芩、麦冬、浮小麦、桑白皮、砂仁、地骨皮。药物类别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气药、理气药为主。4.王士贞教授在临床治疗慢性咽炎时所用药物四气以寒、温、平为主,热药性、凉药性的药物较为少用;药物五味以苦、辛、甘为主,酸、咸药较为少用;十二经中,入肺经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入胃经、脾经、肝经,接下去是心经、大肠经,而入膀胱经、小肠经、三焦经、心包经的药物较少用。5.发现处方的肝脾不和证核心药群最主要的为柴胡、白芍、云苓、半夏、陈皮五味,该经验方在肝脾不和证的处方中占91.07%。肺经蕴肺证核心药群最主要的是桑白皮、地骨皮、甘草,该经验方在肺经蕴热的处方中占100%。痰浊内盛证核心药最主要是云苓、法半夏、陈皮三药,该药群占痰浊内盛证处方的87.50%。研究结论:第一,王老认为慢喉痹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疏泄失调,气机不舒。与肺、脾胃及肝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大关系。肝脾不和证最为常见,临证中以柴胡、白芍、云苓、半夏、陈皮为基本处方治疗。同时还特别重视中医外治法、心理疏导;第二,王老在慢喉痹患者治疗中最常使用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其次为解表药、补气药、理气药。以寒、温、平、苦、甘,入胃经、肝经、脾经中药为主。最常用的药物是甘草、枇杷叶、陈皮、法半夏、苏子、云苓、白芍、龙脷叶、柴胡、毛冬青、党参、柿蒂、浙贝母、桔梗、黄芩、麦冬、浮小麦、桑白皮、砂仁、地骨皮。

黄雅菊[10](2015)在《朱启勇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肺舒配方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朱启勇教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集其祖父泰兴名医朱衡芝先生,其父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全国师承工作指导老师朱秀峰先生学术经验之大成,从医40载,长于内科疾病的诊疗,尤擅长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肺间质纤维化等肺系疾病的诊治。学术经验 朱启勇教授幼承庭训,熟读中医经典,系统接受现代医学教育,勤于临床,善于总结,中西并重,勇于创新,治学严谨,学术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不仅是中医学术传承者,同时又是学术传承指导者,对于中医学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其学术思想主旨认为中医诊疗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展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坚持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提出中医辨证更当与现代医学辨病相结合;注重治未病在肺系疾病诊疗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慢性肺病分期治疗,疾病缓解期尤当重视补益肺肾;提出从毒论治,运用抗毒清咽法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 目的:旨在表明肺舒配方颗粒能通过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肾两虚证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方法:选择来自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患者60例,符合西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证候肺肾两虚证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使用西药基础上,联合用药,治疗组予肺舒配方颗粒,对照组予金水宝胶囊,用药3月,记录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T淋巴细胞分类记数CD3+、CD4+、CD8+、CD4+/CD8+,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疗前血清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较疗前显着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变化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较疗前显着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疗前显着的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着,治疗组积分改变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29例(9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27例(90.00%),组间比较P<0.05。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肺舒配方颗粒选药精炼、配伍合理,选用补肺益肾、温阳强心之品治本,活血化瘀、化痰止咳等药治标,药用黄芪、仙灵脾、巴戟天、丹参、赤芍等,联合西药使用,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而改善COPD患者临床表现,改善肺功能,从而减少病情活动,且安全有效。

二、清金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5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金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52例(论文提纲范文)

(1)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张磊教授生平与治学
    1 简介
    2 学医经历与治学思想
        2.1 基牢根深,取法有源
        2.2 入学深造,初露峥嵘
        2.3 以人为本,仁心济世
        2.4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2.5 苍生大医,医德至上
        2.6 慈心不尽,心系中医
第二部分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临证经验
    第一章 数据挖掘步骤
        1 研究目的
        2 技术类型
        3 技术路线
        4 资料和方法
    第二章 张磊教授治疗感冒的临证经验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特色分型
        4 组方用药规律
        5 医案
    第三章 张磊教授治疗鼻鼽的临证经验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特色分型
        4 组方用药规律
        5 医案
    第四章 张磊教授治疗咳嗽的临证经验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特色分型
        4 组方用药规律
        5 医案
    第五章 张磊教授治疗哮病和喘证的临证经验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特色分型
        4 组方用药规律
        5 医案
    第六章 张磊教授治疗肺癌的临证经验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特色分型
        4 组方用药规律
        5 医案
    第七章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1 中药频次统计
        2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3 基于关联规则的用药规律分析
        4 基于无监督熵聚类的新方分析
    第八章 张磊教授临床常用对药及角药分析
        1 麻黄与杏仁
        2 桑叶与杏仁
        3 麻黄与苏子
        4 苏子与当归
        5 半夏与陈皮
        6 白前与前胡
        7 沙参与麦冬
        8 桑白皮与地骨皮
        9 白僵蚕与蝉蜕
        10 苍耳子与辛夷
        11 党参与黄芪
        12 桔梗与木蝴蝶
        13 干姜、细辛与五味子
        14 桑叶、竹茹与丝瓜络
第三部分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
    1 病因病机学思想
        1.1 六淫邪气为患,风邪为首
        1.2 肺病多痰浊
        1.3 肺病多热
    2 诊断辨证学思想
        2.1 重视脏腑关系
        2.2 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
        2.3 注重辨主症与次症
    3 治疗学思想
        3.1 扶正祛邪,邪去正安
        3.2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3.3 十法灵动,法随证施
        3.4 组方用药特点
        3.4.1 用药轻灵,量小力专
        3.4.2 动静结合,以动为主
        3.4.3 亦润亦燥,相济相随
        3.4.4 加减变化,药随症转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2)基于现代医案分析的经方中麦冬应用及其量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中药量效关系研究进展
        1.1 对中药用量的认识
        1.2 中药“量效关系”的由来
        1.3 中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
        1.4 现代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方法
    2 中药量效关系研究的不足之处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麦冬的文献研究
    1 麦冬的植物学研究
        1.1 麦冬药材产地
        1.2 麦冬品质分类
        1.3 麦冬的鉴别
        1.4 麦冬的炮制
    2 麦冬的功效作用研究
        2.1 麦冬本草学历代沿革
        2.2 麦冬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2.3 麦冬现代药理研究
        2.4 现代临床应用
    3 经方中麦冬的配伍应用
        3.1 麦门冬汤
        3.2 竹叶石膏汤
        3.3 炙甘草汤
        3.4 温经汤
        3.5 薯蓣丸
    4 小结
第二部分 经方麦冬在现代医案中的量效关系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文献资料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文献资料来源
        2.3 信息规范化处理
        2.4 构建数据库
    3 研究方法
        3.1 频数分析
        3.2 系统聚类分析
        3.3 关联分析
        3.4 方差分析、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医案纳入情况
        4.2 麦门冬汤医案研究结果
        4.3 竹叶石膏汤医案研究结果
        4.4 炙甘草汤医案研究结果
        4.5 温经汤医案研究结果
        4.6 薯蓣丸汤剂医案研究结果
        4.7 五首经方麦冬用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
        4.8 经方麦冬现代应用剂量与汉代剂量单样本T检验结果
        4.9 相关性分析结果
    5 小结
讨论
    1 麦冬在不同经方中的作用及剂量差异
        1.1 麦冬在经方中的作用差异
        1.2 麦冬在经方中的剂量差异
    2 含麦冬的较强关联药物组合及配伍应用
        2.1 麦冬配伍半夏
        2.2 麦冬配伍山药
        2.3 麦冬配伍沙参
        2.4 麦冬配伍党参(原方为人参)
        2.5 麦冬配伍粳米
    3 与麦冬相关的病证量效关联规律
    4 研究中药量效关系的困难之处
    5 创新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板蓝根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1.1 慢性咽炎病因学
        1.2 慢性咽炎发病机制
        1.3 慢性咽炎病理变化
        1.4 慢性咽炎诊断标准
        1.5 慢性咽炎治疗方法
    2 中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2.1 慢性咽炎病名探讨
        2.2 慢性咽炎病因病机
        2.3 慢性咽炎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6 脱落病例的处理
        2.7 受试者的纳入方式
        2.8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
    3. 研究方法
        3.1 药物
        3.2 分组和治疗方法
        3.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3.4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3.5 安全性评价标准
        3.6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测定
        3.7 数据管理
        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3.9 试验的质量控制
    4 研究结果
        4.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4.2 临床研究结果
        4.3 安全性指标分析
    5 讨论
        5.1 立论依据
        5.2 临床疗效分析
        5.3 机理探讨
    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薛汉荣教授辨治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西医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2 中医病名的认识
3 中医病因的认识
    3.1 本
    3.2 标
    3.3 变化
4 中医病机的认识
    4.1 急性期
    4.2 慢性期
5 中西医病种的鉴别
6 中医肺之气血分的鉴别
    6.1 以咳痰或血辨肺之气分与血分
    6.2 辨痰
    6.3 辨血
    6.4 痰与血夹杂之辨
7 中医病位的鉴别
    7.1 肺之表里的鉴别
    7.2 肺与其他脏腑经络的鉴别
8 中医病势的鉴别
9 中医的分期论治
    9.1 急性期之里证为主
    9.2 急性期之表里同病
    9.3 慢性期之里证为主
    9.4 慢性期之表里同病
10 气血分的用药经验
    10.1 气分
    10.2 血分
    10.3 气分兼血分
11 治法要点
    11.1 培土生金兼化湿以祛缠绵之湿邪
    11.2 疏肝合清肝以防肝郁化火及助行瘀
    11.3 清补防余火,宣补防化热,升补防阳气郁遏
12 验案举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5)玄麦利咽合剂联合揿针治疗肺肾阴虚型慢喉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引言
1.研究目的
2.研究资料
3.研究方法
4.临床疗效观察
5.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诊断标准
    1 中医诊断标准
        1.1 中医疾病诊断标准
        1.2 西医诊断标准
附表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咳嗽1号方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痰热搏结咽喉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临床病例选择标准
        1.4.1 病例纳入标准
        1.4.2 病例排除标准
        1.4.3 终止、退出试验标准
        1.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3.观察方法
        3.1 临床观察指标
        3.2 疾病疗效判定
        3.3 疗效判定标准
        3.4 安全性判定
        3.5 统计学处理方法
    4.研究结果
        4.1 基线分析
        4.2 疗效指标评价
        4.3 治疗安全性观察结果
        4.4 临床研究结果评价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1.1 古代文献对于咽喉的认识
        1.2 古代文献对喉源性咳嗽的认识
    2.近现代中医对于喉源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2.1 病名的创立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2.4 其他疗法
    3.讨论
        3.1 立题依据
        3.2 咳嗽1号方组方分析
        3.3 单药解析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咳嗽1号方临床研究观察表
附录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录3:综述
    参考文献

(7)基于方证信息采集探索李云英教授治疗慢性咽炎经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分布
    2.2 年龄分布
    2.3 证型分布
    2.4 用药分布
    2.5 方证与中药的关系
3 讨论

(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诊疗指南制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目的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方法
        2.1 文献研究
        2.2 德尔菲专家问卷调查
        2.3 专家论证会
        2.4 同行评价
        2.5 方法质量学评估
        2.6 临床一致性评价
    参考文献
二 文献研究
    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古代文献研究
    2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现代文献研究
        2.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诊断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药治疗方法研究
        2.5 小结
    参考文献
三 德尔菲法问卷调查
    1 方法与步骤
    2 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2.1 专家个人信息总结
        2.2 第一轮调查问卷分析
        2.3 第二轮调查问卷分析
        2.4 第三轮调查问卷分析
    3 数据分析
四 专家论证会
五 同行征求意见和指南方法质量学评估
    1 同行征求意见
    2 指南方法质量学评估
六 临床一致性评价
    1 指南临床评价一致率
    2 证候分型统计分析
    3 方药及中成药统计分析
    4 其他治法统计分析
    5 临床一致性评价单位测试报告总结
        5.1 四川华西医院
        5.2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
        5.3 江西省中医院
        5.4 江苏省中医院
        5.5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5.6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
        5.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5.8 安徽省中医院
        5.9 浙江省中医院
        5.10 广东省中医院
    6 不一致原因及分析
七 讨论
    1 中医诊疗指南制订的不足
    2 中医诊疗指南证据分级现状
    3 辨证分型的确立与治疗方药采纳的思考
    4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王士贞教授治疗慢喉痹临证用药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慢性咽炎西医学研究现状
        1.1.1 慢性咽炎的诊断标准
        1.1.2 慢性咽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1.3 慢性咽炎的病理表现
        1.1.4 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
        1.1.5 慢性咽炎的治疗
    1.2 慢喉痹的中医学研究现状
        1.2.1 对病名的认识
        1.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对慢喉痹的治疗
第二章 王士贞教授治疗慢喉痹经验
    2.1 病因病机
    2.2 重视"痰"与"瘀"
    2.3 重视药对的使用
    2.4 重视中医外治法的应用
    2.5 心理疏导
第三章 临床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诊断标准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规范化处理
    3.3 数据统计分析
    3.4 研究结果
        3.4.1 一般资料
        3.4.2 证型分布
        3.4.3 常用药物
        3.4.4 药物频次分析
        3.4.5 慢喉痹处方核心药群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王老治疗慢喉痹处方用药规律探讨
        4.1.1 肝脾不和证用药经验
        4.1.2 肺经蕴热证用药经验
        4.1.3 痰浊内盛证用药经验
    4.2 肝与脾的关系
        4.2.1 经脉相通
        4.2.2 克而互用
        4.2.3 肝脾同居中焦
        4.2.4 疏运互用,藏统协调
    4.3 本次研究的不足及期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朱启勇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肺舒配方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朱启勇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1. 朱启勇教授学术渊源
        1.1 幼承庭训、注重经典
        1.2 勤于临床,善于总结
        1.3 中西并重,勇于创新
    2. 朱启勇教授学术思想
        2.1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2.2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2.3 “治未病”是肺病诊疗的指导思想
        2.4 提出缓则治本,尤重补益肺肾
        2.5 从毒论治,提出抗毒清咽法治疗感染后咳嗽
    3. 朱启勇教授临床经验荟萃
        3.1 支气管哮喘
        3.2 慢性支气管炎
        3.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
        3.4 慢性咽炎
第二部分 肺舒配方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肾两虚证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研究对象
        1.4 试验及观察方案
        1.5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1.6 安全性评价指标
        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2.2 安全性分析
        2.3 结论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清金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5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郭小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基于现代医案分析的经方中麦冬应用及其量效关系研究[D]. 秦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板蓝根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观察[D]. 黄虹芝.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薛汉荣教授辨治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经验研究[D]. 王维.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玄麦利咽合剂联合揿针治疗肺肾阴虚型慢喉痹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庚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咳嗽1号方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痰热搏结咽喉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罗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基于方证信息采集探索李云英教授治疗慢性咽炎经验的研究[J]. 杜晓轲,陈文勇,李云英. 西部中医药, 2017(06)
  • [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诊疗指南制订的研究[D]. 关卓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9]王士贞教授治疗慢喉痹临证用药经验研究[D]. 蔡文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7)
  • [10]朱启勇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肺舒配方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 黄雅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清金离炎汤治疗慢性咽炎5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