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方志荣,林静,清源,曹芮[1](2022)在《过磷酸钙对鸡腿菇胞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降低稻草秸秆发酵过程中氮素的损失和臭味的产生量,研究了稻草秸秆发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过磷酸钙(0、5%、10%、15%)对鸡腿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菌丝体胞外酶的活性及鸡腿菇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料中添加过磷酸钙会增加鸡腿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过氧化物酶、淀粉酶的活性;能缩短鸡腿菇的现蕾时间、首次采菇时间;能增加第一潮菇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干物质、粗蛋白与总糖的含量.综合来看,稻草秸秆发酵料中添加10%的过磷酸钙能使鸡腿菇胞外酶活性、产量和品质最高.
邵妍丽,任军辉,张高翔[2](2021)在《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我国目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所使用的废菌渣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栽培菌菇种类、栽培方式、产生效益等,指出了目前栽培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姜增辉[3](2020)在《浅谈鸡腿菇栽培管理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食用菌作为绿色健康食品,越来越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尽可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笔者对鸡腿菇的高产栽培过程进行了研究,用发酵料栽培鸡腿骨可以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效果。
刘元栋[4](2017)在《培养料发酵时间对平菇栽培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平菇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发酵料和熟料是平菇生产最常用的两种方式,发酵料质量是决定发酵料栽培平菇制袋成功率和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培养料发酵时间对平菇熟料栽培也有影响。本文以玉米芯和棉籽壳作为供试原料,研究了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和培养料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栽培的影响、不同配方对平菇发酵料栽培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芯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栽培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芯在发酵过程中,颜色由金黄色变成深褐色,氨味消失,体积减小、黏性增加;温度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H值、含水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建堆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为34.8%、36.7%,截止到装袋前,含量分别下降到24.9%、21.6%。而木质素含量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建堆时的18.4%上升到装袋前的30.2%;总碳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建堆时的44.6%下降到装袋前38.7%,而总氮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其中第三次翻堆时含量达到最高为1.12%。同时,通过研究玉米芯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得出,玉米芯最适发酵时间为6天,此时进行平菇熟料栽培,生物学效率最高,为89.74%。在整个平菇生长发育周期内,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茬现蕾期活性最高,漆酶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同一生长发育时期,漆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2、棉籽壳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栽培的影响结果显示:棉籽壳在发酵过程中,颜色由红褐色变成黑褐色,氨味消失,体积减小、黏性增加;温度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玉米芯发酵料相比,与玉米芯发酵料相比,温度下降更快,并且发酵时间缩短;pH值、含水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基本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建堆时,含量分别为33.6%、27.8%,截止到装袋前,含量分别下降到23.9%、14.9%。木质素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建堆时的20.2%上升到装袋前的26.28%;总碳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总氮含量呈“波动式下降”的趋势,总碳、总氮含量由建堆时的47.1%、1.27%分别下降到装袋前的43.9%、1.13%。同时,通过研究棉籽壳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得出,棉籽壳最适发酵时间为5天,此时进行平菇熟料栽培,生物学效率最高,为93.75%。在整个平菇生长发育周期内,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半纤维素酶活性在满袋期最高,纤维素酶酶活在一茬现蕾期最高,漆酶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同一生长发育时期,漆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均随发酵时间延长而降低。3、不同配方对平菇发酵料栽培的影响得出,配方2(棉籽壳96.7%,尿素0.3%,石灰3%)栽培平菇的平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1.23kg、100.36%。但是从经济效益看,配方1(玉米芯90.5%,尿素1.5%,石灰4%,钙镁磷肥4%)效益最好,每袋平均利润2.5元。
韩文清,于得才,杨辉,张明斗,王倩倩,张记霞,张功[5](2015)在《维C银翘片复方药渣栽培毛头鬼伞初探》文中提出用维C银翘片复方药渣为主料,替代常规培养料中的玉米芯,分别以熟料(药渣80%、麦麸10%、玉米粉6%、其他4%)、发酵料(药渣70%、牛粪20%、麸皮5%、其他5%)两种栽培方式栽培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式下菌丝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在菌丝长速、污染率、覆土后菌丝布满土面时间、第一茬采菇时间、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方面与常规培养料差异不显着(P<0.05),因此将该复方药渣应用于实际生产具有可行性;采用发酵料栽培,菌丝满袋时间、单位袋料基质湿重产量显着优于熟料栽培(P<0.01),但菌丝长速显着(P<0.05)、生物转化率极显着(P<0.01)差于熟料栽培方式.
张荣[6](2014)在《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鸡腿菇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珍稀食用菌。该试验主要从品种选择、原料配方、栽培模式几个方面研究了鸡腿菇栽培新技术。结果表明:鸡腿菇菌株特白33和特白39产量高,品质优,适合在安庆地区栽培推广。在栽培配方上,用部分稻草代替棉子壳栽培鸡腿菇,可充份利用当地丰富的稻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在栽培模式上,室内箱栽模式优于室外袋栽模式,是鸡腿菇栽培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红梅,郑宝智[7](2013)在《鸡腿菇夏季土洞栽培技术》文中指出介绍鸡腿菇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总结鸡腿菇夏季土洞栽培技术,包括栽培料配制、栽培料预处理、接种培养、出菇场地处理、覆土出菇管理等方面内容,以合理的培养料配方在洞内栽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高,商品性好,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刘维文[8](2012)在《发酵料鸡腿菇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鸡腿菇的栽培方式中,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生料栽培,在这三种方式中,最经济有效的属发酵料栽培法,它既有生料栽培工艺简单,又有投资少、便于推广的优点。1发酵料栽培鸡腿菇的优势与前景发酵料栽培鸡腿菇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原料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麦壳等农业下脚料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发酵料栽培产量高,抗病能力强,栽培易成功,不覆土不出菇,生产和销售弹性高,生产周期短,投资回报快,市场畅销,价格高,效益好。
谢福泉[9](2010)在《鸡腿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又名毛头鬼伞,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食用菌,其菇体幼时细嫩,鲜美可口,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发栽培鸡腿菇,消费市场越来越广阔。利用南方丰富的稻草资源栽培鸡腿菇,这样可延长种植水稻的产业链,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本研究以鸡腿菇工厂化栽培为研究内容,对其关键技术要素进行试验,并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探索在现有的栽培环境条件下的鸡腿菇工厂化栽培。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优良品种的筛选从15个鸡腿菇菌株中筛选出8个鸡腿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发现栽培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B59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整齐、健壮,出菇齐,子实体洁白、鳞片极少、单生菇多,个体中偏大朵,生物转化率达到66.4%;第一潮菇产量较高,占整个产量的70%,且抗病、抗逆性强,菇品质好,适宜采用发酵料袋栽压块法进行设施化、工厂化商品生产。同时A63、F60也表现了较好的性状,生物转化率分别为60.0%和59.3%;可以作为工厂化栽培的备选菌株。2培养基配方的优化采用棉籽壳、稻草、麦麸、玉米粉四种成分为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对配方中添加稻草比例试验和进一步添加氮源配方的筛选试验表明:在棉籽壳中加入一定比例(12%~20%)的稻草,不仅增加了培养料的透气性,还保证了培养料中的水分含量,能够为鸡腿菇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空气及水分。在试验处理范围内,采用配方:棉籽壳66%、稻草19%、麦麸10%、玉米粉2%、石灰3%和配方:棉籽壳73%、稻草12%、麦麸2%、玉米粉10%、石灰3%进行鸡腿菇栽培,其菌丝洁白、浓密、粗壮、长速快,生物学效率达到61.1%~65.9%。因此,采用部分稻草代替棉籽壳栽培鸡腿菇,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稻草资源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3工厂化栽培鸡腿菇关键技术要素项目组重点对菌包菌龄、培养基的处理、覆土技术、空气相对湿度与温度等环境因子控制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要使出菇整齐、产量高、品质好,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和减少病虫害的侵染,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3.1菌包菌龄:经比较试验菌包菌龄以45-50天为宜。3.2培养基的处理:经生料、熟料、发酵料栽培方式的试验比较,认为培养基经过适当前发酵且灭菌处理更适于鸡腿菇工厂化生产,其周期较其它方式短20天以上,且出菇整齐。3.3覆土技术:覆土是鸡腿菇栽培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覆土材料、覆土厚度、覆土方式、覆土pH与鸡腿菇的产量和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选择结构蔬松、孔隙度大,通气性能良好,有一定的团粒结构的腐殖质土,如田园土、河泥土、塘泥土等进行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覆土材料中病原菌和害虫的基数,覆土时注意覆土的含水量、均匀度及厚度等。3.4环境因子的调控技术:不管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鸡腿菇菌丝生长温度控制在22~28℃,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温度控制在15~20℃;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60~70%,空气相对温度控制在75%~80%,同时注意空气、光线、培养基酸碱度等环境因子。总之,对这些环境因子的调控,要以解决主要矛盾为主,既要有因出菇房设备、设施不同和区域气候、季节变化不同的适时调节管理措施,又要注意以单个菇房为单位的室内环境的均衡性,切实造就一种适宜鸡腿菇生长的环境条件,鸡腿菇在产量、质量及周期上可得到最优的组合。3.5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以防为主的思路和灌输“无菌”、“消毒”、“灭菌”等观念搞好厂区内环境的清洁消毒,提高培养料的配制质量,加强对覆土材料的选择和处理,选用抗性强的菌株,抓好科学管理,谨防病从外来,清房后彻底消毒,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置。本项目筛选出适合鸡腿菇周年栽培的优良品种和培养料配方,总结出了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建立了一套鸡腿菇工厂化栽培操作技术规程。并在武平县岩前镇工业集中区食用菌科技园建立了日产2吨鲜鸡腿菇的工厂化栽培基地,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促进了周边鸡腿菇周年生产的发展,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为解决鸡腿菇生产季节性与消费需求周年化的矛盾,规范并推广无公害鸡腿菇规模化、周年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杜纪格,王尚堃[10](2010)在《鸡腿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鸡腿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栽培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主要从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覆土技术、出菇方式、栽培原料配方等方面综述了鸡腿菇模式化栽培技术,并提出了鸡腿菇栽培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二、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过磷酸钙对鸡腿菇胞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1.2.1 培养料发酵处理 |
1.2.2 鸡腿菇畦栽及管理 |
1.2.3 生物学相关指标及酶活性测定 |
(1)菌丝体生长阶段相关指标测定 |
(2)子实体生长阶段相关指标测定 |
(3)子实体营养成分测定 |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过磷酸钙对鸡腿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阶段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
2.2 过磷酸钙的不同添加量对鸡腿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
2.3 过磷酸钙的不同添加量对鸡腿菇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2)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进展 |
1.1 栽培菌菇种类 |
1.1.1 中高档菌菇。 |
1.1.2 低档菌菇。 |
1.2 栽培方式 |
1.2.1 熟料栽培。 |
1.2.2 发酵栽培。 |
1.2.3 生料栽培。 |
1.3 产生效益情况 |
2 存在的问题 |
2.1 废料营养成分的差异 |
2.2 对食用菌营养成分的影响 |
2.3 栽培料发酵出现的气体污染 |
2.4 栽培的菇类品种有限 |
3 展望 |
(3)浅谈鸡腿菇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长环境 |
2 栽培时间 |
3 培养料配方与发酵 |
4 装袋发菌 |
4.1 发酵前期的管理 |
4.2 发菌中期的管理 |
4.3 发菌后期管理 |
5 覆土出菇管理 |
6 适时采收 |
(4)培养料发酵时间对平菇栽培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概述 |
1.1 食用菌 |
1.2 平菇 |
1.3 环境因子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1 温度 |
1.3.2 水分 |
1.3.3 光线 |
1.3.4 空气 |
1.3.5 pH值 |
1.4 平菇栽培模式概述 |
1.5 发酵料理化性质研究概述 |
1.5.1 发酵料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研究 |
1.5.2 发酵料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
1.6 食用菌胞外酶研究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玉米芯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供试菌种及场地 |
1.1.2 试验配方 |
1.1.3 主要设备 |
1.1.4 试剂配制 |
1.2 试验方法 |
1.2.1 发酵料技术 |
1.2.2 平菇熟料栽培技术 |
1.2.3 温度测定 |
1.2.4 pH值测定 |
1.2.5 含水量测定 |
1.2.6 微生物数量测定 |
1.2.7 三素含量的测定 |
1.2.8 总碳的测定 |
1.2.9 总氮的测定 |
1.2.10 菌丝生长速度测定 |
1.2.11 酶活的测定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玉米芯翻堆时断面外观物理性状特征 |
2.2 玉米芯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
2.3 玉米芯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 |
2.4 玉米芯发酵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 |
2.5 玉米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与分析 |
2.6 玉米芯发酵过程中三素含量的变化与分析 |
2.7 玉米芯发酵过程中总碳总氮含量的变化与分析 |
2.8 玉米芯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菌丝长势的影响 |
2.9 玉米芯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
2.10 玉米芯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菌袋含水量及满袋时间的影响 |
2.11 玉米芯不同发酵时间对栽培袋污染率的影响 |
2.12 玉米芯不同发酵时间对三种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的影响 |
2.13 玉米芯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棉籽壳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供试菌种及场地 |
1.1.2 试验配方 |
1.1.3 主要设备 |
1.1.4 试剂配制 |
1.2 试验方法 |
1.2.1 棉籽壳发酵料技术 |
1.2.2 平菇熟料栽培技术 |
1.2.3 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物质含量测定 |
1.2.4 酶活的测定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棉籽壳翻堆时断面外观物理性状特征 |
2.2 棉籽壳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
2.3 棉籽壳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 |
2.4 棉籽壳发酵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 |
2.5 棉籽壳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与分析 |
2.6 棉籽壳发酵过程中三素含量的变化与分析 |
2.7 棉籽壳发酵过程中总碳和总氮含量的变化与分析 |
2.8 棉籽壳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菌丝长势的影响 |
2.9 棉籽壳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
2.10 棉籽壳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菌袋污染率、含水量、满袋时间的影响 |
2.11 棉籽壳不同发酵时间对三种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的影响 |
2.12 棉籽壳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
2.13 不同培养料对平菇熟料栽培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不同配方对平菇发酵料栽培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供试菌种及场地 |
1.1.2 试验配方 |
1.2 试验方法 |
1.2.1 平菇发酵料栽培流程 |
1.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长势的影响 |
2.2 不同配方对平菇满袋、出菇、转潮及生产周期的影响 |
2.3 不同配方接种后各个时期pH值的变化与分析 |
2.4 不同配方接种后各个时期含水量变化与分析 |
2.5 不同配方对平菇一二茬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
2.6 不同培养料对平菇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1 主要结论 |
1.1 玉米芯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 |
1.2 棉籽壳不同发酵时间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 |
1.3 不同配方对平菇发酵料栽培的影响 |
2 展望 |
2.1 平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
2.2 辅助氮源添加对平菇发酵料栽培的影响 |
2.3 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配方优化研究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6)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器材 |
1.1.2 试验原料 |
1.1.3 供试菌株 |
1.1.4 母种制作 |
1.1.5 原种栽培种制作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地概况 |
1.2.2 菌株筛选试验设计 |
1.2.3 高产配方试验设计 |
1.2.4 栽培模式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菌株筛选结果分析 |
2.1.1 不同菌株的发菌速度与抗杂能力 |
2.1.2 不同菌株的发菌期与头潮菇产量比较 |
2.1.3 不同菌株的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
2.1.4 不同菌株的产量结果与方差分析 |
2.2 高产配方试验结果分析 |
2.2.1 不同配方菌丝生长情况及污染率 |
2.2.2 不同配方生物转化率分析 |
2.3 不同栽培模式结果分析 |
2.3.1 |
2.3.2 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构成和生物转化率 |
3 结论与讨论 |
(8)发酵料鸡腿菇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发酵料栽培鸡腿菇的优势与前景 |
2 发酵料鸡腿菇高产栽培管理 |
2.1 菌株选择 |
2.2 菇棚建造 |
2.3 原料处理 |
2.4 装袋与播种 |
2.5 发酵培养放置培养袋的场所要经过消毒 |
3 发酵料鸡腿菇栽培技术 |
3.1 畦床建造 |
3.2 摆放菌袋 |
3.3 覆土 |
3.4 出菇管理 |
3.5 采收 |
4 病虫害防治 |
5 鸡腿菇的加工技术 |
(9)鸡腿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本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 |
1.2 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 |
1.2.1 鸡腿菇的生物习性与地理分布 |
1.2.2 鸡腿菇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2.3 鸡腿菇栽培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
1.2.4 鸡腿菇栽培的发展前景 |
1.2.5 设施农业基本概念及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 |
1.2.6 国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现状 |
1.2.7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现状 |
1.2.8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打造优势产品品牌 |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1.3.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本研究的目的 |
2 鸡腿菇优良品种筛选 |
2.1 引进品种的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讨论 |
2.2 鸡腿菇8个菌株的栽培特性对比研究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小结 |
3 鸡腿菇优良品种最适培养料配方筛选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菌株 |
3.1.2 试验设计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添加氮源的配方处理对鸡腿菇产量的影响 |
3.2.2 添加氮源的配方处理对鸡腿菇产量的影响 |
3.3 小结 |
4 鸡腿菇工厂化栽培 |
4.1 标准化菇房设计及配套设施研究 |
4.1.1 选址 |
4.1.2 菇房规格 |
4.1.3 菇房保温及通风设备配置 |
4.1.4 升降温设备配置 |
4.1.5 防虫设备配置 |
4.2 工厂化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模式研究 |
4.3 关键技术要素对鸡腿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4.3.1 菌包菌龄 |
4.3.2 培养基的处理 |
4.3.3 覆土技术 |
4.3.4 空气相对湿度、温度等环境因子的调控技术 |
4.3.5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5 鸡腿菇工厂化栽培示范推广 |
5.1 示范区选址优势 |
5.1.1 自然条件优越 |
5.1.2 地理区位优势 |
5.1.3 政策环境良好 |
5.1.4 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
5.1.5 示范区区位图 |
5.2 工厂化生产示范效应 |
5.2.1 项目实施前(2007年)武平鸡腿菇生产情况 |
5.2.2 项目实施后(2008年)武平鸡腿菇生产情况 |
5.2.3 项目实施后(2009年)武平鸡腿菇生产情况 |
5.2.4 示范区辐射带动效果总计 |
5.3 小结 |
5.3.1 示范区规模 |
5.3.2 生物学效率及生产周期 |
5.3.3 技术培训 |
5.3.4 品质 |
6 结语 |
6.1 优良品种的筛选 |
6.2 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
6.3 工厂化栽培鸡腿菇关键技术要素 |
6.3.1 菌包菌龄 |
6.3.2 培养基的处理 |
6.3.3 覆土技术 |
6.3.4 环境因子的调控技术 |
6.3.5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过磷酸钙对鸡腿菇胞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J]. 方志荣,林静,清源,曹芮.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02)
- [2]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J]. 邵妍丽,任军辉,张高翔. 西藏科技, 2021(05)
- [3]浅谈鸡腿菇栽培管理技术[J]. 姜增辉. 现代农业, 2020(04)
- [4]培养料发酵时间对平菇栽培的影响研究[D]. 刘元栋.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1)
- [5]维C银翘片复方药渣栽培毛头鬼伞初探[J]. 韩文清,于得才,杨辉,张明斗,王倩倩,张记霞,张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5(03)
- [6]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张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14(09)
- [7]鸡腿菇夏季土洞栽培技术[J]. 李红梅,郑宝智.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4)
- [8]发酵料鸡腿菇栽培技术[J]. 刘维文. 青海农技推广, 2012(04)
- [9]鸡腿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D]. 谢福泉.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2)
- [10]鸡腿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杜纪格,王尚堃.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