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汉语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中学生汉语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中学生语文才情培养的主体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惋[1](2020)在《李泽厚美育思想视域中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审美教育便被写进中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成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外国文学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能力、意志、道德、情感等主体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语文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能力,未能突出学生意志、情感等主体性的塑造。外国文学教学应体现学生知、意、情的协调发展。李泽厚美育思想以艺术的“文化心理结构”为主要内容,以积淀为基本方式,坚持“度”原则,最终理性地内化、凝聚、积淀为人的主体性。本研究以李泽厚美育思想作为切入点,建构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充分发掘外国文学作品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实践情境”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策略,以此实现外国文学对学生认知、意志、情感等主体性的塑造。希望为当前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优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审美教育现状进行梳理,整理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和李泽厚美育思想的研究现状。此外,阐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凸显论文的创新所在。第二部分,论述高中外国文学选文情况、教学现状及其具体成因。首先,从语文教材编写原则、选材内容和编排结构来分析当前高中外国文学选文存在的问题;其次,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展开调查;最后,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第三部分,分析李泽厚美育思想与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内在联系。其一,尝试对李泽厚美育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其二,阐明李泽厚美育思想在高中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其三,以李泽厚的“艺术层次说”分析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第四部分,探讨李泽厚美育思想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启示。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使学生智力结构的理性内化;注重发掘高中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以此理性凝聚为学生的意志结构;创设审美实践情境,将情感体验转化为学生的审美结构,最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形成。第五部分是结语。阐述从李泽厚美育思想审视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等。

桑子怡[2](2020)在《王荣生任务写作教学观探析》文中指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却一直难有进展。教师和学生甚至一提“写作”就头疼。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选择王荣生任务写作教学观进行研究,并指导初中写作教学。王荣生的任务写作教学观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观、实践观,对语文写作教育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对我国语文课程发展起到了前瞻性的指导作用。王荣生任务写作教学观的提出是有一定背景的:其一,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指导不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法得到教师有效地帮助和指导,写作教学就无法实现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目标;其二,中学写作训练“重散文,轻实用文”。散文写作本身具有主观性与不可教性,教师只能激发、启迪学生;其三,中学套路化写作盛行。在散文体裁和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开始追捧所谓的“优秀范文”和“模板写作”,造成写作课程中学生“真情实感”的缺失。为探寻真正适合我国的写作课程与写作教学,改变虚假情感的盛行,王荣生的任务写作教学观应运而生。王荣生任务写作教学观的要义有四:首先,他将“为交流而写”作为写作目的,强调语境的重要意义,关注文体、读者等写作要素;其次,他强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写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写作水平实则是其思维能力的外显结果;然后,他提出以微型写作训练为主线开展写作教学,将庞大复杂的写作内容切分为一个个独立的专题,尊重学生的写作兴趣,做到有的放矢;最后,他提出运用写作层级量表分别评价教师的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写作学习。写作层级量表不仅是学生修改文章的“说明书”,也是实现多元目标的保障。王荣生的任务写作教学观对当今的语文写作课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教师要极力创设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教师应及时提供教学支架,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促使学生的写作规矩与写作才情共生共进;最后,教师应设计有效的写作层级量表实施写作评价,实现评价结果多元化的目标。综上所述,王荣生任务写作教学观对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不管是对现在,还是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建设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王荣生的任务写作教学观也有其局限性,任何一种写作教学都不能一劳永逸,需要教师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探求、创新适合我国的写作教学。

李芳[3](2020)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词作选编及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传统经典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蕴含丰厚的哲理,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作品对中学生的成长而言,常常具有灯塔般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经典的传承越发重要。李清照词作为经典古诗词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诗词教学历来是学界及一线教学关注的焦点,但长期的教学实践使诗词教学出现单一化、类同化的特点。李清照作为独特的个体其词作有着本身鲜明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李清照词作教学的独特性没有得到鲜明的呈现,同时教学中缺乏对李清照词作专题教学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词作为研究对象,以当下李清照词作教学案例为研究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展开研究:首先,绪论阐述研究缘起、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和方法。接着,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李清照词作历代传播及近代教材中选编情况,从而了解李清照词作的历史价值和编选目的。第二部分是当下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词作教学案例研究。通过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三篇词作的教学案例研究来分析当下李清照词作教学中的可取之处和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前两章对李清照词作的传播与选编、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词作的教学策略,分别从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全面认知、李清照词的教学策略和李清照词的专题教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李清照词作风格从词言情、诗言志两方面进行认知;李清照词作教学策略从摘句对比阅读、巧抓意象特色阅读和开展李清照词乐融合趣味课堂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专题教学设计包括专题教学的重要性、专题教学资源整合的设想和专题教学开展三个方面。

郑好洋[4](2020)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选编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辛弃疾在词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是词体文学发展“极盛的时期”的代表人物,被冠以“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称号。1949年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十几套中学语文教材中,基本每一套都有选录辛弃疾的词作,只有个别年份因特殊情况没有选录。学习辛弃疾的词作,学生不仅可以积累古典文化知识,还能体悟到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国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当前学术界在辛弃疾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方面已有颇丰的研究成果,但是辛词在中学语文教材选编方面的专门研究还是一片空白,辛词教学方面的研究也相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文章对1912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选编情况进行纵向梳理分析,探究辛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特点、选编依据等内容;对辛词的单篇教学案例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单篇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基于单篇教学的局限性,提出自己的专题教学设计。绪论部分与四个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价值、研究思路及方法等内容。第一章通过对1912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选编情况进行纵向梳理分析,探究辛词选编的数量、内容、风格等特点,并从辛弃疾及其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的价值倾向、审美与人格教育的目标导向等方面分析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选编依据。第二章通对辛词单篇教学案例的整理、展示及分析,归纳单篇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优点,总结其“教学方法比较保守”、“忽视课后巩固环节”、“教学时长的局限性”等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三章分析专题教学和单篇教学的关系、开展辛词专题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教学准备。第四章展示辛弃疾词专题教学的设计。

杨巧娟[5](2020)在《基于文体意识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写作形式的考察也多种多样,有利于学生写作自主性的选择。近几年高考改革之后,高中语文教师对高考的写作要求“文体不限”、“文体自选”的错误理解,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淡化文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文体意识逐渐模糊,使高中语文写作“四不像”的现象普遍存在。写作是一种信息的输出与传达,而在传达不同的信息与情感时,人们的思维逻辑与语言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要具有文体意识。文体意识是人们在读、写活动中对文体适用范围、写作目的、社会功能、逻辑范畴、语体风格、表达方式的自觉认识与运用。从理论层面上看,文体意识为写作的成功提供了道路与方向;从实践层面上讲,文体意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头脑里的材料选择、框架结构以及语言表达技巧的统一整合,学生能够更准确地选择符合要求的文体,更好地完成写作内容。笔者深入到教学一线,了解到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对文体写作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另外还受到高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文体写作教学逐渐被忽视。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写作中文体及文体意识的具体内涵,对文体意识下的写作教学进行体系建构和提出教学策略。第一,从写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出发。首先,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提高学生的文体理解、思维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从写作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写作内容要丰富真实;文章结构要脉络清晰、逻辑严谨;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使文章在写作教学的二次开发下完成情感的寄托,达到写作目的。最后,教师从评价中对学生文体意识下的写作情况有所了解,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现状有所认知,并且通过评价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第二,笔者针对文体意识薄弱的问题,从教材编选、学生文体意识提高的途径和教师教学方法选择来阐释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策略。针对教材中写作文体训练单一、写作材料滞后的情况,希望通过写作文体的多元化练习和写作内容的丰富化促进学生文体意识的加强;从学生自身来讲,要通过阅读范文了解文体特点,通过正确审题,把握对文体的选择,在对例文模仿写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写作活动结束后及时反思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角度来讲,具有正确的文体意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组织文体专题研究,让学生体会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教师还要完善评价体系,对学生给予引导和指点,将评价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文体特征,逐步增强文体意识。

连君[6](2020)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不仅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增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陶冶学生情操。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教学浅表化现象,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深度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阅读体验,强调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接受学习,而注重发展高阶思维、学习兴趣、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等。因此,深度学习能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浅表化现象,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本研究主要以深度学习与阅读教学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探究深度学习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调查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并依此提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为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质量提供借鉴。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一是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浅层化现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时代诉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这三方面阐述了研究背景;二是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旨在增强小学语文教师为深度学习而教的意识,以及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三是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的已有研究,深度学习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并评析已有研究以明晰本研究理论与实证方向;四是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五是相关概念界定,明确界定深度学习的概念,强调“深度”的四个标准,即高阶思维和积极情感投入、面向问题解决、自我反思与评价、身心健康发展。界定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强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展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的育人价值活动。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构成深度学习的理论基底,即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二是深度学习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性分析,强调二者的相互促进关系。三是阐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包含认知层面中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以及非认知层面的学习兴趣、内在动机、自我反思、人际交流。四是阐明促进深度学习的在众多研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七种有力策略,即深度学习的过程路线。第三部分,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现状考察。主要从认知层面与非认知层面来设计学生深度学习自我评价调查问卷。依据深度学习的过程路线、深度学习的产生条件、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来设计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观察量表,同时设计教师访谈提纲以了解教师对学生深度学习的认识和评价,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得到的帮助。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整体现状,以及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现状,发现学生在应用维度、学习兴趣维度、内在动机维度表现较好。第四部分,考察结果分析。调查发现,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存在以下问题:知识加工浅表化,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虚假学习现象潜藏,交流与合作能力待加强。主要原因归为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学生层面:倾向“服从”教师与书本,“惰性”思维渐长。教师层面:理论与实践知识储备不足,追求“速效”课堂致学习疑难,重讲练而轻涵泳,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学评价弱化。第五部分,结合深度学习理论研究和现实教学考察,提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第一,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即教师修炼语文学科素养与增强教育实践能力。第二,促进学生深度加工知识,应在教学前确立深度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第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同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第四,通过创设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增扩学生自主阅读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五,提升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以营造互相尊重与理解的氛围与构建互帮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人际沟通、交流与合作。

闫琴琴[7](2020)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再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是逐步深入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之上。想象力作为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变得尤为重要。反观当前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现状,部分教师追求知识化、技能化教学,缺乏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自觉意识。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部分问题:学生未能很好地把审美材料转化为审美表象,导致其想象基础积累相对薄弱;教师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想象兴趣,导致学生想象主动性相对缺乏;教师未能很好地抓住散文特征激活学生审美情感,导致学生想象个性相对缺失。基于以上问题,论文以萨特的文学想象理论、朱迪思·朗格的想象教学理论、刘勰的艺术想象等理论为指导,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提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策略:首先是通过观察阅读积累表象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广泛阅读采集新鲜的想象素材,储存丰厚的表象知识。其次是激发多元想象构建散文课堂,提高学生想象主动性。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文本知识间的联系,以调动学生想象兴趣;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良好的想象氛围,以延伸学生想象空间;组织多元想象活动,创新多元想象形式,以激活学生创造意识。最后是依托文体特征挖掘想象美点,培养学生想象个性。从散文的“真实性”和“有限虚构”的特征出发,激发学生展开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通过重现文本画面,抓住文本“形象”,多角度探寻作品“神韵”;通过还原文本情境,书写个性化想象,构建广阔的想象天地。

欧阳铃[8](2020)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高尚的审美情趣列为中国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情趣形成的重要阶段。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审美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审美的语文课堂才、情、思、趣和谐统一,学生置身于春风化雨之中,怡情养性,储善求真,享受成长的快乐。古诗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篇目大幅增加,约占课文总数的百分之三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富有个性化和原创性艺术技巧的古诗,具有持续可读性,不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表现形式,古诗有其独特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是快餐读物无法媲美的。古诗教学不能仅满足字词、诗文大意的讲解,更要带领学生领略文学经典的美,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但在小学古诗的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情况并不乐观。学生的审美情趣还有待进一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本文结合美学、教育学等相关研究,认为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可以从审美兴趣、审美知识、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四个要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编情况和古诗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现状,提出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巧设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以古诗蕴含的艺术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审美知识;抓住古诗审美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在古诗教学中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与创造力;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养成以及提升教师美育素养。

马媛[9](2020)在《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及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我国教育事业又一次迎来大变革。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突出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新的课程理念。如何在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落实新课标理念是首要任务,而姚竹青的“2567”教育理念在诸多方面都与当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不谋而合,且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研究他的“2567”教育理念对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有重要启示。姚竹青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学改革的引领者,自1977年起,姚竹青大刀阔斧的开启他的教学改革之路,直至1997年退休后,姚竹青依然奋斗在推广他的语文教育理念的旅程中。“2567”教育理念是姚竹青经过二十年脚踏实地的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的结晶,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实用的能力型大语文观。姚竹青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要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他的教育理念以培养能书善写、能言善辩、心灵手巧、思维活跃、富有自主精神和自强意识的语文小能人为目标。他还提出“教大语文,育小能人”“要当教练,不做讲师”的观点。姚竹青的语文课堂教学致力于打破传统以灌输为主,效率低下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构建立体、动态、多彩的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论文主要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第二章从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两方面阐述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的形成。第三章阐明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两个口号”“五个标准”“六大能项”“七个能字”四方面内涵。第四章是通过对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的了解,并结合当下语文教学现状,分别从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以及对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四方面探究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对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探究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对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能够启发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为我们当下落实新课标理念提供实践经验,从而促进当前语文教学的发展。

刘莹[10](2020)在《中学语文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文中指出郁达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他的作品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本文以构建郁达夫多维形象为切入点,对其入选教材的作品进行教学拓展和示范,并在此基础上将郁达夫教学与文学批评方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相结合,旨在深度解读教材所选作品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三章及结语五个部分。绪论主要概述了选题的缘起与价值、郁达夫研究新动态与教学现状研究、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是中学语文教学郁达夫的多维形象塑造。由于郁达夫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体裁单一,学生难以对郁达夫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故本章总结了实际教学中凸显的郁达夫散文家形象,并对其小说家、诗人、译着和爱国主义者身份进行了拓展。第二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郁达夫作品的教学拓展研究。本章概括了郁达夫写景抒情散文目前的教学困境,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江南的冬景》、《故都的秋》和《钓台的春昼》三篇文本的教学拓展方案,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意见。第三章是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方法及意义。本章首先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两种鉴赏方法运用到郁达夫教学中,继而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任务群”概念,将郁达夫教学以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呈现出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文本的教育价值,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结语部分总结了全文内容,并提出了关于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思考与憧憬。

二、中学生语文才情培养的主体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生语文才情培养的主体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李泽厚美育思想视域中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绪论
第一章 现阶段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
    第一节 高中外国文学作品选入情况
        一、外国文学的编写原则
        二、外国文学的选文内容
        三、外国文学的编排结构
    第二节 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外国文学基础知识薄弱
        二、教师未能深入发掘文本内涵
        三、外国文学“育人”功能弱化
    第三节 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归因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二、阅读本位的影响
        三、应试动机的干扰
第二章 李泽厚美育思想与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内在联系
    第一节 李泽厚的美育思想概说
        一、美与美育
        二、美育的目的
        三、美育的实施途径
    第二节 李泽厚美育思想在高中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呼唤审美教育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审美教育的要求
        三、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审美教育
    第三节 “艺术层次说”视野下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高中外国文学的形式层
        二、高中外国文学的形象层
        三、高中外国文学的意味层
第三章 李泽厚美育思想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重视学生文学基础知识积累
        二、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
        三、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
    第二节 充分发掘外国文学的审美因素
        一、多元化的教材编写理念
        二、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
        三、多视角解读外国文学
    第三节 创设审美实践情境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突显美育理念
        二、师生之间审美情感的双向互动
        三、学生审美情感的解构与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问卷调查
附录二 :高中外国文学篇目
附录三 :教学设计
致谢

(2)王荣生任务写作教学观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王荣生任务写作教学观提出的背景
    (一)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指导不够
    (二)中学写作训练“重散文,轻实用文”
    (三)中学套路化写作盛行
二、王荣生任务写作教学观要义
    (一)以交流为目的,创设写作语境
        1.读者是写作活动的主体
        2.语境是贯穿整个写作活动的要素
    (二)以生活为素材,转化、生成写作内容
        1.鼓励学生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注重以体验与感受来提升学生的转化能力
        3.强调以思维训练来促进学生的生成能力
    (三)以微型写作训练为主线,确定学习方式
        1.微型写作训练提出的原因
        2.微型写作训练的三“微”
        3.微型写作训练强调以自主学习为主
    (四)基于量表考核学生写作,实现多元目标
        1.写作层级量表是学生修改文章的“方向说明书”
        2.实现多元目标是写作层级量表收获的效果
三、王荣生任务写作教学观的启示
    (一)创设写作任务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完善写作知识,让“规矩”与“才情”共生
    (三)设计写作层级量表,指导学生客观评价文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词作选编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李清照词的传播及近代教材中选编情况分析
    第一节 李清照词作的传播情况
        一、宋元——独步闺阁的词学地位
        二、明代——跻身须眉的词学地位
        三、清代——词家大宗的词学地位
        四、现当代(78年以前)政治化解读
        五、现当代(78年以后)研究高涨期
    第二节 李清照词作在教材中选编及特点分析
        一、李清照词作在教材中的选编
        二、李清照词作选编的特点分析
    第三节 李清照词作传播与选编影响因素
        一、李清照作品本身的属性
        二、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
        三、课程标准的导向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词的教学案例研究
    第一节 李清照词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教学案例研究
        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教学案例研究
        三、《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教学案例研究
    第二节 李清照词在教学中的不足
        一、注重单篇教学
        二、教学针对不足
        三、资源整合缺乏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词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李清照作品风格的全面认知
        一、词言情
        二、诗言志
    第二节 李清照词作教学策略
        一、李清照词作教学策略之对比阅读
        二、李清照词作教学策略之巧抓意象
        三、开展李清照词乐融合趣味课堂
    第三节 李清照词作的专题教学
        一、李清照词作专题教学的重要性
        二、李清照词作专题资源整合设想
        三、李清照词作专题教学的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选编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价值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选编情况分析
    第一节 1919年至1949年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选编情况
        一、整体概况
        二、《词选》中辛弃疾词的选录情况
    第二节 1949年至今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选编情况
        一、辛词选编的数量特点
        二、辛词选编的内容特点
        三、辛词选编的风格特点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选编依据
        一、辛弃疾及其词的重要地位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
        三、审美与人格教育的目标导向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单篇教学研究
    第一节 辛词教学典型案例展示
    第二节 辛词教学案例的优点
    第三节 辛词教学案例的局限性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二、教学方法保守
        三、忽视课后巩固环节
        四、教学时长的局限性
    第四节 辛词的单篇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三、重视课后巩固环节
        四、注重吟诵教学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专题教学研究
    第一节 专题教学和单篇教学的关系
        一、单篇教学是专题教学的基础和支撑
        二、专题教学是单篇教学的整合、扩展与提升
    第二节 开展辛弃疾词专题教学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现实因素
    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专题教学准备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篇目的确定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的确定
        五、教学课时的说明
        六、建立学习小组
第四章 辛弃疾词的专题教学设计
    第一节 传记赏读:热血英雄辛弃疾
        一、走进英雄(第1、2课时)
        二、书写英雄(第3课时)
    第二节 作品精读:英雄人格微探
        一、壮志未酬(第1课时)
        二、热血难凉(第2、3课时)
        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第4课时)
    第三节 对比教学:“苏旷辛豪”风格探析
    第四节 拓展赏析:别样意蕴的婉约词
    第五节 才艺展示
        一、文言练笔:辛弃疾小传(第1课时)
        二、戏剧演绎:辛弃疾小剧场(第2课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文体意识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体意识及其与写作的关系
    第一节 文体与文体意识
        一、文体及文体意识的内涵
        二、写作
    第二节 文体意识与写作的关系
        一、文体意识对写作内容的影响
        二、文体意识对写作过程的影响
第二章 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写作内容的编选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写作分布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的写作内容编选
    第二节 高中生的写作学习现状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说明
        二、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节 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现状
        一、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二、教师教学现状的形成原因
第三章 基于文体意识的写作教学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文体意识下的写作教学目标
        一、提高学生的文体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节 文体意识下的写作教学内容
        一、写作内容
        二、写作结构
        三、写作语言
    第三节 文体意识下的写作教学评价
        一、文体意识下高中写作教学教师评价现状
        二、文体意识下高中写作学生评价现状
第四章 基于文体意识的写作教学策略
    第一节 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写作教学的建议
        一、写作文体多元化
        二、写作内容丰富化
    第二节 学生文体意识提高的途径
        一、加强阅读,培养文体意识
        二、正确审题,确定文体
        三、适当模仿,仿中求创
        四、自点自评,及时反思
    第三节 教师文体写作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研读课标,建构正确的文体意识
        二、组织文体专题研究
        三、完善教师作文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浅层化现象
        2.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时代诉求
        3.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
        2.深度学习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性研究
        3.对已有研究内容的评析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
        1.深度学习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理论分析
    (一)深度学习的理论基底
        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3.情境认知理论
        4.元认知理论
        5.分布式认知理论
    (二)深度学习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性
        1.深度学习促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的具体学科探索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特征分析
        1.认知层面
        2.非认知层面
    (四)深度学习的过程路线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现状考察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2.研究对象
        3.研究工具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整体性分析
        1.认知层面
        2.非认知层面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观察分析
        1.阅读目标厘定
        2.阅读教材处理
        3.阅读教学氛围
        4.阅读教学过程
        5.阅读教学评价
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现状考察结果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
        1.知识加工浅表化
        2.问题意识较薄弱
        3.虚假学习现象潜藏
        4.交流与合作能力待加强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问题归因
        1.学生层面
        2.教师层面
五、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
        1.教师修炼语文学科素养
        2.教师增强教育实践能力
    (二)促进学生深度加工知识
        1.确立深度学习目标
        2.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
        2.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
    (四)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
        1.创设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2.增扩学生自主阅读空间
    (五)提升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1.营造互相尊重与理解的氛围
        2.构建互帮互助的学习共同体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发表论文
致谢

(7)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的必要性
        1.1.1 想象力的独特魅力
        1.1.2 新课标对想象力培养的要求
        1.1.3 散文阅读教学实践忽视想象力的培养
    1.2 研究的可能性
        1.2.1 主观方面
        1.2.2 客观方面
    1.3 研究的意义
        1.3.1 实践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
        1.4.1 调查研究法
        1.4.2 文献研究法
        1.4.3 案例分析法
2.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2.1.2 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2.1.3 散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想象力理论的相关研究
        2.2.2 想象力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
3.理论及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散文
        3.1.2 想象
        3.1.3 想象力培养
    3.2 理论基础
        3.2.1 萨特的文学想象理论
        3.2.2 朱迪思·朗格的想象教学理论
        3.2.3 刘勰的艺术想象理论
4.资料及数据分析
    4.1 调查问卷的实施
    4.2 调查结果及分析
        4.2.1 教师调查结果及分析
        4.2.2 学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4.3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
        4.3.1 想象基础相对薄弱
        4.3.2 想象主动性相对缺乏
        4.3.3 个性化想象相对缺失
    4.4 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4.4.1 学生未能很好地把审美材料转化为审美表象
        4.4.2 教师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多元想象兴趣
        4.4.3 教师未能很好地抓住散文特征激活审美情感
5.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
    5.1 通过观察阅读积累表象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基础
        5.1.1 留心观察,积累生活体验
        5.1.2 广泛阅读,积累知识表象
    5.2 激发多元想象构建散文课堂,提高学生想象主动性
        5.2.1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多元想象兴趣
        5.2.2 营造想象氛围,延伸学生多元想象空间
        5.2.3 组织想象活动,丰富学生多元想象形式
    5.3 依托文体特征挖掘想象美点,培养学生想象个性
        5.3.1 抓住散文“真实性”特点,展开再造性想象
        5.3.2 抓住散文“有限虚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1:高中散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件2:高中散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以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教育研究
        (二)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素养培养研究
        (三)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四)关于语文以及古诗审美情趣培养研究
        (五)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1章 审美情趣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1.1 审美情趣内涵与要素
        1.1.1 审美兴趣
        1.1.2 审美知识
        1.1.3 审美感受力
        1.1.4 审美表达与创造力
    1.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1.2.1 小学语文古诗
        1.2.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1.2.3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培养审美情趣的独特价值
第2章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选文的具体解读
    2.1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选编情况分析
        2.1.1 古诗朝代分析
        2.1.2 古诗作者分析
        2.1.3 古诗体裁分析
        2.1.4 编排形式分析
        2.1.5 古诗数量分布情况
        2.1.6 古诗题材分析
    2.2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的审美特征
        2.2.1 明快悦耳—言美
        2.2.2 栩栩如生—景美
        2.2.3 难舍难分—情美
        2.2.4 赤子之心—人美
        2.2.5 如珠妙语—理美
第3章 小学古诗教学审美情趣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小学古诗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3.1.1 忽视学生审美兴趣激发
        3.1.2 弱化情感体验的审美知识教学方式
        3.1.3 忽略学生审美感受力培养
        3.1.4 缺乏审美表达及创造力的训练
    3.2 小学古诗教学审美情趣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教师审美修养不够
        3.2.2 教学方法单一
        3.2.3 评价方式存在一定误区
        3.2.4 学生审美心理发展限制
第4章 小学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
    4.1 优化教学设计
        4.1.1 巧设导入激发审美兴趣
        4.1.2 改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审美知识
        4.1.3 抓住古诗审美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
        4.1.4 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表达及创造力
    4.2 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养成
        4.2.1 评价语言个性化
        4.2.2 评价内容全面化
    4.3 教师美育修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条件
        4.3.1 加强美育理论的学习
        4.3.2 加强对审美心理学理论的学习
        4.3.3 深化对古诗中的审美特征的认识
        4.3.4 教学手段审美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编情况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9)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及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现状
    1.4 研究的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的形成
    2.1 形成背景
        2.1.1 时代背景
        2.1.2 个人背景
    2.2 形成过程
        2.2.1 思想探索阶段
        2.2.2 思想深化阶段
        2.2.3 思想推广阶段
第三章 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的内涵
    3.1 两句口号
        3.1.1 教大语文育小能人
        3.1.2 要当教练不做讲师
    3.2 五条标准
        3.2.1 能书善写
        3.2.2 能言善辩
        3.2.3 心灵手巧
        3.2.4 思维活跃
        3.2.5 自主精神、自强意识
    3.3 六大能项
        3.3.1 识字
        3.3.2 写字
        3.3.3 作文
        3.3.4 办报
        3.3.5 朗读
        3.3.6 演讲
    3.4 七个“能”字
        3.4.1 育能人
        3.4.2 练能力
        3.4.3 设能项
        3.4.4 编能序
        3.4.5 排能课
        3.4.6 评能称
        3.4.7 建能会
第四章 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4.1 对初中语文教育理念的启示
        4.1.1 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4.1.2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
        4.1.3 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4.2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4.2.1 多层次的延展课堂,变封闭为开放
        4.2.2 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变被动为主动
        4.2.3 利用多样化训练方式,化知识为能力
    4.3 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启示
        4.3.1 树立新型教师观
        4.3.2 把握教学中讲与练的关系
        4.3.3 树立“教师下水”意识
    4.4 对学生的启示
        4.4.1 自主学习,做学习小主人
        4.4.2 全面发展,做语文小能人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中学语文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价值
    二、郁达夫研究新动态与教学研究现状
        (一) 郁达夫文学作品研究
        (二) 郁达夫文学活动研究
        (三) 郁达夫教学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学中郁达夫多维形象塑造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凸显的散文家形象
        一、写景抒情散文的艺术魅力
        二、郁达夫散文的多种样式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遮蔽的多重面相
        一、作为小说大家的郁达夫
        二、作为旧体诗名家的郁达夫
        三、作为翻译家的郁达夫
        四、作为爱国主义者的郁达夫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郁达夫作品教学拓展
    第一节 郁达夫写景抒情散文教学困境
    第二节 《江南的冬景》教学拓展:以乐景写哀情
    第三节 《故都的秋》教学拓展:文本的内在张力
    第四节 《钓台的春昼》教学拓展:“隐士”与“斗士”的冲突
第三章 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第一节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在郁达夫教学拓展中的运用
    第二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郁达夫教学拓展中的运用
        一、《2017年新课标》任务群与群文阅读的相关阐述
        二、郁达夫与“群文阅读教学”的结合
    第三节 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二、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中学生语文才情培养的主体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李泽厚美育思想视域中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研究[D]. 李明惋.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2]王荣生任务写作教学观探析[D]. 桑子怡.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中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词作选编及教学研究[D]. 李芳. 河南大学, 2020(02)
  • [4]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选编与教学研究[D]. 郑好洋. 河南大学, 2020(02)
  • [5]基于文体意识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D]. 杨巧娟.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2)
  • [6]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D]. 连君.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研究[D]. 闫琴琴.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8]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研究[D]. 欧阳铃.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9]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及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D]. 马媛. 延边大学, 2020(05)
  • [10]中学语文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D]. 刘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中学生汉语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