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纯支气管切除成形治疗肺癌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卫锐狮[1](2020)在《全胸腔镜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可行性分析:对比在全胸腔镜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与在传统开胸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全胸腔镜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在全胸腔镜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的优势,为肺癌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份分别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全胸腔镜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治疗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5例(A组),同时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或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在开胸下行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治疗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B组)作为对照。比较AB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4h胸腔总引流量、术后留置胸管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AB组近期(1月、6月及1年)生活质量情况及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228.1±24.7)h vs.(175.0±23.7)h,P=0.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6%vs.34.3%,P=0.04)、术后24h疼痛评分[(3.61±3.5)分vs.(5.93±2.0)分,P=0.03]、术后留置胸管时间[(5.0±2.9)d vs.(8.4±2.1)d,P=0.04]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182.5±36.9)h vs.(189.8±27.5)h,P=0.34]、淋巴结清扫个数[(11.1±2.6)h个vs.(12.3±1.9)个,P=0.49]、术后早期死亡率(2.9%vs.4.3%,P=0.31)、术后24h胸腔总引流量[(346.8±91.1)ml vs.(329.8±101.4)ml,P=0.27]、术后住院时间[(7.9±4.2)d vs.(8.5±3.4)d,P=0.39]、术后3年生存率(68.6%vs.72.9%,P=0.82)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满足临床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全胸腔镜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行,相对于开胸下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更少,术后近期(6个月内)临床效果更好、身体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高;且3年生存率能与开胸手术下取得远期相似的效果。
别磊[2](2019)在《血管成形及置换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肺动脉成形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手术操作技巧以及围术期管理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收集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就诊于我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动脉成形组和全肺切除术,其中肺动脉成形组220例,全肺切除组共235例。结果:肺动脉成形组和全肺切除术组术前一般资料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肺动脉成形组发生术后并发症86例,因肺栓塞、吻合口瘘及心力衰竭共死亡3例,其余均行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全肺切除组发生术后并发症114例,死亡患者9例,病因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吻合口瘘死亡,其余患者行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肺动脉成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肺切除组,且住院时间较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结果提示,肺动脉成形组KPS评分较高提示术后生活质量较好,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生存率呈下降趋势,肺动脉成形组可达到和全肺切除组相近的治疗效果。结论:肺动脉成形术较全肺切除术操作难度大,或导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增加,但能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全肺切除术高。肺动脉成形术在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非小细胞肺癌时安全、有效。目的:研究肺静脉成形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手术操作技巧以及围术期管理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在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就诊于我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静脉成形组和全肺切除术,其中肺静脉成形组11例,全肺切除组235例。结果:肺静脉成形组和全肺切除术组术前一般资料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肺静脉成形组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均行保守治疗,无死亡病例。全肺切除组发生术后并发症114例,死亡病例共9例,病因包括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吻合口瘘,其余病例均行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静脉成形病人均有随访记录,全肺切除组病人中,有效随访217例,肺静脉成形组KPS评分较高提示术后生活质量较好,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肺静脉成形组可达到和全肺切除组相近的治疗效果。结论:肺静脉成形术较全肺切除术操作难度大,或导致术中出血风险及手术时间增加,但能有效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全肺切除术高。肺静脉成形术临床效果满意,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目的:分析并探讨我科在肺癌手术中应用人工血管行上腔静脉置换、肺动脉置换的临床经验,总结人工血管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科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共10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使用人工血管上腔静脉置换者6例,人工血管肺动脉置换者4例。结果:采用人工血管行上腔静脉置换和肺动脉置换的患者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患者的有效生存期较未手术者明显延长。结论:当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或长段肺动脉侵犯时,可行上腔静脉置换术或肺动脉置换术,切除肿瘤及病变血管后行人工血管重建,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一步综合治疗提供条件,具备临床运用价值。
彭国庆,冼磊[3](2015)在《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应用》文中指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中央型肺癌较为有效、安全和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术式可有效切除肺癌组织,最大限度保留健康的肺组织,为患者术后恢复及综合治疗提供有效的肺功能保障,同时减少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全肺切除率。本文就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在中央型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任杰,朱宏,何树松,罗继文[4](2011)在《中央型肺癌手术治疗体会》文中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提高中央型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被应用于中央型肺癌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8年10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胸心外科采用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隆突成形术、单纯支气管袖状及部分心包、心房、大血管切除成形术等治疗13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周清华,石应康,陈军,刘斌,王允,朱大兴,张洪涛,徐鹏,宫友陵,陈钢,韦森,邱小明,牛中喜,陈晓峰,雷哲,段亮,伍伫[5](2011)在《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肺癌约占肺癌的35%-40%,其内科治疗平均生存6-8个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和总结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局部晚期肺癌病人进行"分子分期",指导选择局部晚期肺癌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以及对局部晚期肺癌进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其对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516例局部晚期肺癌病人手术前外周血CK19mRNA表达(其中115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检测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肺癌"微转移"进行"分子诊断",对肺癌病人进行"个体化分子分期",指导临床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获益者。回顾分析516例局部晚期肺癌基于"分子分期"的"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结果 516例病人中鳞癌322例,非鳞癌194例;P-TNM分期:IIIA期112例,IIIB期404例;"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M-IIIA期:97例,M-IIIB期:278例,M-IV期:141例。本组病例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256例;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4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上腔静脉切除重建90例;肺切除联合部分膈肌切除重建3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3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主动脉鞘膜切除10例;右全肺切除联合左心房、右侧全部膈肌、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切除重建1例;肺切除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1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和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或联合上腔静脉和左心房、或联合气管隆突和左心房切除重建55例。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0.97%。516例肺癌病人中141例外周血检测到CK19mRNA表达,阳性率为27.3%。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N分期等均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原发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本组肺癌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3.74±7.21个月,1年生存率为89.1%,3年生存率为39.3%,5年生存率为19.8%,10年生存率为10.4%。术后生存率与外周血"微转移"、肺癌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外周血"微转移"、病理类型和N分期是预测局部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肺癌病人外周血中存在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得到的"微转移";(2)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中CK19mRNA表达应用于肺癌微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分子分期,有助于指导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3)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个体化外科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
苏涛锋[6](2006)在《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97例经过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总结其规律,为氩氦刀联合中药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为肺癌尤其是中晚期的治疗探索一种更成熟的治疗方案,以丰富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通过总结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优势所在,为中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行肺癌(包括肺转移癌)氩氦刀手术病人97例,分析氩氦刀联合中药对肺癌患者行为状况、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生存期等疗效的影响。 结果: 1、影像学评价: 1)术中CT影像监测结果 97例病人,冷冻消融瘤灶共计135个,冷冻后病灶毁损区CT值均见明显降低,冰球彻底覆盖瘤灶达其边缘外1cm者46个,占34.07%;冰球覆盖瘤灶范围85%~95%者60个,占44.44%;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85%者20个,占14.81%;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以下者9例占6.67%。总有效率达93.33%。 2)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 术后3月为83.67%;术后6月的有效率为84.71%;术后12月的有效率为59.70%;术后18月的有效率为58.97%;术后24月的有效率为47.06%。 2、行为状况(卡氏评分)变化 术后3个月共追访到病例71例,(提高+稳定)62例,占87.32%;术后6个月共追访到病例51例,(提高+稳定)41例,占80.39%;术后12个月共追访到病例27例,(提高+稳定)21例,占77.78%;术后18个月共追访到病例11例,(提高+稳定)5例,占45.46%;术后24个月共追访到病例4例,(提高+稳定)2例,占50.00%。 3、生活质量(QOL)评价 氩氦刀术后1~6月良好率较术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而术后12月以后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其良好率较术前有所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亦有所下降。 4、术后症状变化 术后7天,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增加。术后14天、1月,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减轻。术后3月,除咯痰外均有所减轻。术后6月,除咳血外,其余
二、单纯支气管切除成形治疗肺癌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纯支气管切除成形治疗肺癌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全胸腔镜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可行性分析:对比在全胸腔镜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与在传统开胸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方法 |
1.4.1 术前准备 |
1.4.2 手术方法 |
1.4.3 术后治疗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情况比较 |
2.2 术后情况比较 |
2.3 术后近期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血管支气管成形及重建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血管成形及置换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列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肺动脉成形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摘要 |
Abstract |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结论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肺静脉成形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摘要 |
Abstract |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结论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人工血管置换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摘要 |
Abstract |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结论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血管成形及置换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运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的发展概况 |
2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的应用研究 |
2.1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 |
2.2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联合肺动脉成形术 |
2.3 胸腔镜下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 |
3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的要点 |
3.1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的适应证 |
3.2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及术后处理的要点 |
3.3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的疗效 |
4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的应用前景 |
(6)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一、肺癌的流行病学 |
二、中晚期肺癌的西医治疗 |
1、中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 |
1.1 肺癌外科术式研究 |
1.2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手术治疗 |
1.3 残肺癌的手术治疗 |
1.4 周围型小肺癌的手术治疗 |
1.5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手术治疗 |
1.6 多原发性肺癌的手术治疗 |
2、中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 |
2.1 单纯放疗 |
2.2 综合治疗 |
3、中晚期肺癌的化学治疗 |
4、中晚期肺癌的生物治疗 |
5、中晚期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
6、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 |
7、中晚期肺癌的基因疗法 |
三、中晚期肺癌的中医治疗 |
1、肺癌的中医辨证治疗 |
1.1 肺癌的病因病机 |
1.2 肺癌的辨证分型 |
1.3 有效单方、验方 |
2、肺癌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
2.1 癌性咳嗽 |
2.2 癌性发热 |
2.3 癌性咳血 |
2.4 胸腔积液 |
2.5 癌性疼痛 |
2.6 肺癌合并感染 |
四、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1、手术与中医药相结合 |
2、放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3、化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4、免疫治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
一、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研究 |
1、氩氦刀的基础性研究 |
1.1 疗效学研究 |
1.2 病理学研究 |
1.3 影像学研究 |
1.4 治疗机理研究 |
2、氩氦刀的临床研究 |
2.1 氩氦刀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2.2 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优势 |
2.3 氩氦刀治疗的局限性 |
2.4 氩氦刀术后副反应及处理 |
2.5 氩氦刀治疗的评价标准 |
3、氩氦刀的临床应用 |
3.1 氩氦刀的单独使用治疗肺癌 |
3.2 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 |
3.3 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 |
二、其它微创治疗中晚期肺癌 |
(一) 热疗 |
1、激光治疗 |
2、微波治疗 |
2.1 内镜微波治疗 |
2.2 经皮穿刺微波治疗 |
2.3 微波透热治疗 |
3、射频消融治疗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
3.1 RFA单独应用治疗中晚期肺癌 |
3.2 RFA与放化疗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 |
4、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 |
(二) 光动力治疗 |
1、光动力治疗的一般研究 |
2、光动力治疗的实验研究 |
3、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 |
(三) 支架治疗术 |
(四) 介入治疗 |
1、肺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
1.1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BAI) |
1.2 肺动脉灌注化疗(PAI) |
1.3 支气管动脉栓塞(BAE) |
1.4 支气管动脉加肺动脉双重灌注化疗(BAI+PAI) |
1.5 血管内介入与其他疗法结合 |
2、肿块内直接介入治疗 |
2.1 肿块内微泵植入 |
2.2 术中药物微粒植入 |
2.3 瘤体内同位素微粒植入 |
2.4 支气管腔内介入治疗 |
2.5 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 |
3、肺癌的腔内介入治疗 |
(五) 电化学治疗 |
临床研究 |
一、前言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1、肺癌诊断标准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1.2 肺癌TNM分期(UICC,2002)标准 |
2、病例纳入标准 |
3、病例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1、研究方法 |
2、研究内容 |
3、计分标准与统计方法 |
4、疗效评价标准 |
4.1 术中CT影像监测评价标准 |
4.2 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标准 |
4.3 行为状况评价标准 |
4.4 生活质量(QOL)评价标准 |
4.5 症状变化评价标准 |
4.6 WHO实体瘤疗效评定 |
4.7 生存期 |
5、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
5.1 临床资料 |
5.2 治疗方法 |
6、研究结果 |
6.1 疗效评价 |
6.2 中药应用情况 |
6.3 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
7、讨论 |
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7.2 本研究的特点 |
7.3 研究结果分析 |
7.4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7.5 氩氦靶向冷冻技术治疗肺癌的特点 |
7.6 中药在联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
7.7 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 |
8、问题和展望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四、单纯支气管切除成形治疗肺癌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胸腔镜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可行性分析:对比在全胸腔镜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与在传统开胸下肺血管/支气管袖式切除术[D]. 卫锐狮. 山西医科大学, 2020(01)
- [2]血管成形及置换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D]. 别磊.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3]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应用[J]. 彭国庆,冼磊.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5(04)
- [4]中央型肺癌手术治疗体会[J]. 任杰,朱宏,何树松,罗继文.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1)
- [5]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J]. 周清华,石应康,陈军,刘斌,王允,朱大兴,张洪涛,徐鹏,宫友陵,陈钢,韦森,邱小明,牛中喜,陈晓峰,雷哲,段亮,伍伫. 中国肺癌杂志, 2011(02)
- [6]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D]. 苏涛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