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治疗中机械通气新模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罗茜[1](2020)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病毒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病毒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以及病例选择。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连续收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加强医疗病房(RICU)的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给予NIPPV作为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根据是否需要ETI,将研究对象分为NIPPV失败组和NIPPV成功组。采取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NIPPV失败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危险因素对NIPPV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有4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NIPPV失败组占16例(37.2%),成功组占27例(62.8%)。院内感染发生率[44%(7/16)比0(0/27),?2=11.082,P<0.05]及病死率[50%(8/16)比7%(2/27),?2=7.965,P<0.05]显着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失败组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较高(19.13±1.93比17.44±1.55,t=-3.134,P<0.05),合并感染比例[56%(9/16)比15%(4/27),?2=6.33,P<0.05]以及早期使用NIPPV不足的患者占比[69%(11/16)比26%(7/27),?2=7.57,P<0.05]均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941,95%可信区间(95%CI)=1.159-3.249,P=0.012],合并感染[OR=8.602,95%CI=1.267-58.416,P=0.028];早期使用NIPPV不足(OR=10.06,95%CI=1.592-63.527,P=0.014)是NIPPV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对NIPPV失败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74.1%;早期使用NIPPV不足的AUC为0.714,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74.1%;合并感染的AUC为0.707,敏度为56.3%,特异度为85.2%。结论:病毒性肺炎所致的ARDS早期持续使用NIPPV治疗,可减少ETI,降低病死率,但是重症ARDS或合并感染患者不宜选择NIPPV。
王洪娟[2](2017)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1月-2015年12月收住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且出生6小时内需要无创呼吸支持的7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出生体质量、年龄等随机分为两组,DuoPAP组39例,NCPAP组40例。观察组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对照组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NCPAP治疗。记录患儿治疗后2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变化及氧合指数(OI)。记录患儿72小时内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记录患儿并发症如呼吸暂停、早产儿视网膜病、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的发生情况。结果DuoPAP组的动脉氧分压在2h、12h(p<0.05)均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4h、48h、72h(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uoPAP组的氧合指数(OI)改善较快,与NCPAP组相比,在开始治疗后的12h(p<0.05)内上升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4小时后(p>0.05),两者上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应用PS后均见pH持续上升,酸中毒得以纠正。在最初的12小时内,DuoPAP组pH上升显着,与NCPAP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治疗24小时后,两者的差异不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当开始治疗2小时后,DuoPAP组PaCO2即出现明显下降,较NCPAP组有显着差异(P<0.01)。且此显着差异一直维持到开始治疗后24小时(p<0.05)。当治疗48小时以后,DuoPAP组患儿的PaCO2与NCPAP组比较下降不明显,不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uoPAP组与NCPAP组相比较,总的无创呼吸时间(p=0.045)低于NCPAP组,72h内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p=0.027)低于NCPAP组,重复使用PS的比率(p=0.027)低于NCPAP组,住院时间(p=0.03)相对缩短,住院费用(p=0.013)降低。DuoPAP组与NCPAP组在并发症(如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视网膜病变等)及死亡率方面(p>0.05)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DuoPAP组与NCPAP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p=0.296)、全肠道喂养时间(p=0.411)、体重增长率(p=0.459)方面两者无差别。结论(1)DuoPAP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能更好的改善气体交换,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有创通气,从而减少住院时间及上机时间,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2)DuoPAP与InSurE技术联合应用能更大限度的发挥PS的作用,减少患儿对额外PS的需求。
张金林[3](2021)在《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张金林[4](2021)在《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糖皮质激素在AECOPD治疗中使用状况,合并症对AECOPD预后的影响。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形成治疗、评价及整改闭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至2019.12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资料。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NPPV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72h动脉血气改善情况、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疗效、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分析合并症患病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NPPV组:治疗72h,RR、HR下降,PaO2上升,Pa CO2下降,p H值上升,(P<0.001);3.对照组:治疗72h,RR、HR下降,PaO2上升,Pa CO2下降,(P<0.001);p H值上升,(P=0.015);4.NPPV组与对照组:治疗72h,NPPV组RR、HR较对照组低,19.0(16.0,20.0)VS.21.0(20.0,22.0)次/分(P<0.001),80.0(76.0,84.0)VS.84.0(78.0,90.8)次/分(P=0.011);PaO2较对照组高88.0(83.8,99.3)VS.74.5(64.6,88.3)mm Hg(P<0.001);Pa CO2低于对照组51.6(49.7,62.0)VS.62.2(56.3,73.7)mm Hg(P<0.001);p 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9(7.36,7.42)VS.7.36(7.34,7.40)mm Hg(P=0.053);5.临床转归:有效率(χ2=2.367,P=0.124)、气管插管率(χ2=0.000,P=1.000)、病死率(χ2=1.223,P=0.269)、住院时间9.5(8.0,12.0)VS.10.0(8.8,14.0)天,(Z=-1.715,P=0.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PV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16733.0(13929.3,24389.0)VS.13755.5(10376.6,18943.5)元,(Z=-2.885,P=0.004);6.NPPV不良反应:鼻梁部皮肤破损4.0%(2/50),胃肠胀气6.0%(3/50),排痰障碍10.0%(5/50),漏气8.0%(4/50),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7.糖皮质激素:65例(65.0%)患者静脉滴注甲强龙,疗程3(0,4.0)天,剂量100.0(0,120.0)mg,无激素不良反应记录。NPPV组剂量低于对照组,40.0(0,120.0)VS.120.0(0,160.0)mg,(Z=-2.197,P=0.028);8.合并症:2型糖尿病25.0%(25/100),高于2013年全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10.4%,(χ2=22.875,P<0.001);肺部感染56.0%(56/100);2型糖尿病和肺部感染之间有相关性(χ2=5.411,P=0.020);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13.0%(13/100);肺大泡40.0%(40/100);心房颤动23.0%(23/10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5.0%(45/100);高血压病47.0%(47/100);脑卒中后遗症期15.0%(15/100)。结论1.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NPPV提高血氧分压,降低CO2潴留,缓解呼吸肌群疲劳,较常规治疗效果好;2.NPPV组有效率、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不优于对照组,而NPPV组住院费用更高;3.NPPV不良反应少、比较轻微,对症处理可改善;4.糖皮质激素使用存在剂量、疗程及给药途径不合理情况,而激素相关不良反应被忽视了;5.NPPV组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显着低于对照组,NPPV是否可以减少AECOPD患者激素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6.AECOPD患者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7.AECOPD患者中,2型糖尿病和肺部感染之间有相关性;8.COPD患者常有多种合并症,加强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及心房颤动等合并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吴丹[5](2021)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了解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现状,通过探讨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观察对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评价整体干预效果,以期实现对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从院内到家庭的全程管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评价成本效益,探索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对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患者干预的具体途径与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设计。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治疗出院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106例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类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分组,在该院7家城市医共体服务范围内并选择该院“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技术平台的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列为干预组(n=53),未选择该院“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技术平台的患者列为对照组(n=53),对照组住院期间行无创通气治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出院后进行临床现行以电话随访为主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宣教和出院指导外,出院后实施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长共6个月。患者可通过使用微脉应用程序中的医护上门选择本院的家庭无创通气项目板块,通过微信群管理、线上护理服务,线下上门服务的方式个性化针对性的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实施护理干预。干预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两个时间点,收集呼吸机使用时长>6h/d的实际天数、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睡眠呼吸参数及Epworth嗜睡评分、护理相关成本指标及患者相关效益指标。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2检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失访情况:干预前两组分别纳入53例,共失访4例,最终总样本量102例,其中干预组51例,对照组51例。2.基线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主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一般资料中,其中男性83例,女性19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67例,初中有23例,高中及以上有12例。干预组平均年龄为(47.20±5.5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6.84±7.00)岁。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年龄、BMI值之间的均衡性,采用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居住方式、结算方式及是否吸烟之间均衡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病程、肺功能分级之间的均衡性。经检验得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6个月平均每月呼吸机使用时长>6h/d天数:干预组为(13.41±5.27),对照组为(14.22±5.24);肺部呼吸功能包括PH、Pa CO2、Pa O2、FEV1及FEV1/FVC值,睡眠呼吸功能包括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值与Epworth嗜睡评分数值,两组患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干预效果(1)平均每月呼吸机使用时长>6h/d天数: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天数(22.31±3.17)高于对照组天数(15.18±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平均每月呼吸机使用时长>6h/d天数差值(8.90±5.67)大于对照组差值(0.96±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部呼吸功能指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肺部呼吸功能各指标均有所改善。干预后两组肺部呼吸功能各指标进行比较,干预组PH、Pa O2、FEV1、FEV1/FVC值均高于对照组,Pa CO2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肺部呼吸功能各指标差值进行比较,干预组PH、Pa O2、FEV1、FEV1/FVC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值,干预组Pa CO2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值,两组差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睡眠呼吸功能指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睡眠呼吸功能各指标除Epworth嗜睡评分外均有所改善。干预后两组睡眠呼吸功能各指标进行比较,干预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值高于对照组,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Epworth嗜睡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睡眠呼吸功能各指标差值进行比较,干预组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值,干预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值,两组差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Epworth嗜睡评分差值(-1.25±4.73)小于对照组差值(-0.22±5.39),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4)成本效益指标: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成本效益情况,干预组护理服务次数、总护理服务成本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ECOPD次数、住院次数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够提高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2.“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够改善重叠综合征患者肺部呼吸功能,升高PH与Pa O2值至正常范围,降低Pa CO2、FEV1、FEV1/FVC值至正常水平。3.“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够改善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功能,提高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降低AHI值、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但对日间嗜睡程度的改善不显着。4.“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以应用于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中;每位患者申请护理服务次数半年内平均为1.5次,即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普遍存在;护理服务成本处于中等水平,在本地区患者经济承受范围内,可为患者所接受;但“互联网+护理服务”对于患者效益指标中的AECOPD次数及住院次数的减少效果不显着。
曹兴[6](2020)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尘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尘肺患者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massive whole lung lavage,WLL)中因气道反应性增高出现支气管痉挛等呼吸力学指标异常情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治疗气道慢性炎症疗效显着,本研究是通过改良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装置,在WLL术中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观察其对煤工尘肺患者灌洗侧肺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以探讨WLL术中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实用性、科学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2013年至2014期间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医院接受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的煤工尘肺患者中选择180例研究对象,其中尘肺病壹期、贰期、叁期患者各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在术中灌洗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术中灌洗后只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收集研究对象的试验数据,包括:雾化前及雾化后即刻、15 min、30 min、45 min、60 min的气道峰压、呼气阻力、肺顺应性、呼吸功。结果1.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压、呼气阻力、呼吸功、肺顺应性指标在组间主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压、呼气阻力、呼吸功、肺顺应性指标在时间主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气道峰压变化比较:干预组雾化后在15 min、30 min、45 min、60 min气道峰压分别为(38.12±6.82)cmH2O、(35.94±6.30)cmH2O、(34.25±5.97)cmH2O、(33.97±5.80)cmH2O,逐渐降低趋势明显,与对照组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雾化后15 min、30 min、45 min、60 min与其雾化前气道峰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呼气阻力变化比较:干预组雾化后在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呼气阻力分别为(34.12±6.74)cmH2O/L/S、(32.18±7.56)cmH2O/L/S、(30.56±8.75)cmH2O/L/S、(29.14±7.81)cmH2O/L/S,逐渐降低趋势明显,与对照组30 min、45 min、60 min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雾化后15 min、30 min、45 min、60 min与其雾化前呼气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呼吸功变化比较:干预组雾化后在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呼吸功分别为(2.61±0.57)J、(2.52±0.43)J、(2.40±0.42)J、(2.36±0.52)J,逐渐降低趋势明显,与对照组15 min、30 min、45 min、60 min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雾化后15 min、30 min、45 min、60 min与其雾化前呼气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变化比较:干预组雾化后在15 min、30 min、45 min、60 min肺顺应性分别为(26.85±6.39)ml/cmH2O、(28.38±7.12)ml/cmH2O、(29.87±7.37)ml/cmH2O、(31.86±7.58)ml/cmH2O,逐渐降低趋势明显,与对照组15 min、30 min、45 min、60 min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雾化后15 min、30 min、45 min、60 min与其雾化前呼气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用于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中煤工尘肺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气道峰压、呼吸功、呼吸阻力,同时促进肺顺应性恢复,提高WLL的安全性。图6幅;表6个;参65篇。
朱柳杰[7](2020)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探索两种不同无创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进一步探索无创通气失败预测因素及相关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NRDS患儿寻找更好的通气方案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NICU收治的148例NRDS患儿,排除出生48小时内无创通气失败44例,最终纳入104例NRDS患儿。根据不同通气策略,将104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NIPPV+NCPAP组50例和NCPAP组54例,比较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缓解呼吸窘迫、改善氧合、减少无创通气失败和重新上机率、减少通气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方面有无差异。2.回顾148例NRDS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无创通气结局将全体患儿分为无创通气失败组44例和无创通气成功组104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并发症之间有无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预测指标截断值。3.对NRDS患儿住院期间相关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NIPPV+NCPAP组平均气道压(MAP)显着高于NCPAP组(P<0.05),而两组间性别、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创通气初始1、6、12小时,NIPPV+NCPAP组在降低患儿呼吸频率、乳酸值及升高氧分压等方面均明显优于NCPAP组(均P<0.05);而无创通气初始1、6小时,两组间0I值均无明显差异,但NIPPV+NCPAP组在无创通气12小时,0I值明显低于NCPAP组(P<0.05)。2.NIPPV+NCPAP组通气失败率、重新上机率、脱离无创后单独吸氧时间均明显低于NCPAP组(均P<0.05),而两组间无创通气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NIPPV+NCPAP组呼吸暂停次数明显低于NCPAP组(P<0.05),而两组间使用水合氯醛镇静次数、喂养不耐受、NEC、BPD、败血症、PDA、IVH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无创通气结局分析方面,患儿无创通气失败时间集中分布在出生后前10小时内,无创通气失败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明显低于无创通气成功组,而患儿入院MAP、FIO2、乳酸值、有核细胞百分比、CK-MB、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创通气失败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颅内出血(IV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均P<0.05),而两组间败血症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吸入氧浓度(FIO2)、MAP、有核红细胞百分数是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94,1.124,1.237,52.254,均P<0.05)。ROC曲线显示FIO2、MAP、有核红细胞百分数对无创通气失败预测效果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901、0.728,截断值分别为34.5%、6.80mmHg、5.6%。5.NRDS患儿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痰液,且无创通气失败组痰液培养出病原菌几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P<0.05)。总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总数58.7%,无创通气失败组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P<0.05),检出率最高为表皮葡萄球菌。而无创通气成功组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率相对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分别占90%、70%、70%。而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性较高,耐药率62.5%。结论:1.使用NIPPV联合NCPAP无创通气策略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2.无创通气失败会导致BPD、喂养不耐受、NEC、IVH、PDA发生率增加,而MAP、FIO2、有核细胞百分比对无创通气失败有较好的预测价值。3.痰液培养仍是NRDS患儿病原菌取样培养的主要途径,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是NRDS患儿易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性较高,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选择抗菌药物。
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治疗中机械通气新模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治疗中机械通气新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病毒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资料来源 |
2.内容与方法 |
2.1 评估 |
2.2 NIPPV实施 |
2.3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
2.4 终点指标与相关定义 |
2.5 内科综合治疗 |
2.6 疗效判断 |
2.7 数据收集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2)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
1 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2.1 符合COPD诊断标准 |
1.2.2 符合AECOPD诊断标准 |
1.2.3 符合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
1.2.4 符合mMRC4级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收集临床资料 |
2 方法 |
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
2.2 NPPV组治疗方案 |
2.3 疗效判断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 |
3.2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
3.3 NPPV组治疗前后比较 |
3.4 对照组与NPPV组治疗后比较 |
3.5 临床结局 |
3.6 糖皮质激素使用 |
3.7 合并症 |
3.8 NPPV不良反应 |
4 讨论 |
4.1 研究可比性 |
4.2 NPPV疗效分析 |
4.3 NPPV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
4.4 NPPV与糖皮质激素 |
4.5 AECOPD与合并症 |
4.5.1 AECOPD与2 型糖尿 |
4.5.2 AECOPD与肺部感染 |
4.5.3 AECOPD与2 型糖尿、肺部感染 |
4.5.4 AECOPD与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 |
4.5.5 关注AECOPD合并老年衰弱综合征 |
4.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临床表型诊治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2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4 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操作性定义 |
1.5 理论依据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退出标准 |
2.1.4 基线调查 |
2.1.5 样本量计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设计与分组 |
2.2.2 干预方案 |
2.3 技术路线图 |
2.4 研究工具及量表 |
2.4.1 研究工具 |
2.4.2 研究量表 |
2.5 评价指标 |
2.5.1 主要评价指标 |
2.5.2 次要评价指标 |
2.5.3 资料收集步骤 |
2.5.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2.6 研究质量控制 |
2.6.1 研究设计阶段 |
2.6.2 干预实施阶段 |
2.6.3 数据整理阶段 |
2.7 伦理学原则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失访情况 |
3.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3.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3.2.2 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指标的均衡性比较 |
3.2.3 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指标均衡性比较 |
3.3 “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干预效果 |
6h/d天数比较'>3.3.1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平均每月呼吸机使用时长>6h/d天数比较 |
3.3.2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肺部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
3.3.3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睡眠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
3.3.4 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成本效益指标比较 |
4 讨论 |
4.1 患者基线资料分析 |
4.2 “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
4.3 “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肺部呼吸功能的影响分析 |
4.4 “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功能的影响分析 |
4.5 “互联网+护理服务”成本效益分析 |
5 结论 |
6 创新型及局限性 |
6.1 创新性 |
6.2 局限性 |
6.3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互联网在青年癌症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尘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2.3 临床干预方案 |
1.2.4 手术及雾化吸入方法 |
1.2.5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分析 |
1.4 质量控制 |
1.4.1 研究设计及基线调查阶段 |
1.4.2 临床试验阶段 |
1.4.3 资料录入、整理和分析阶段 |
1.5 结果 |
1.5.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1.5.2 指标比较 |
1.6 讨论 |
1.6.1 气管反应性增高及气道炎症以及支气管痉挛影响肺灌洗手术安全和效果 |
1.6.2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变化是气道炎症反应和气道痉挛。 |
1.6.3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推荐措施 |
1.6.4 目前针对WLL术中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以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措施不甚理想 |
1.6.5 临床实践中全麻手术中改良雾化吸入联合机械通气有一定的初步应用,其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
1.6.6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机械通气对尘肺患者WLL术呼吸力学的影响 |
1.6.7 研究过程中未见药物不良反应 |
1.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布地奈德治疗肺部疾病的新进展 |
2.1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简介 |
2.2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 |
2.3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2.4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原体肺炎 |
2.5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原体肺炎 |
2.6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在尘肺治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
2. NCPAP模式 |
2.1 NCPAP的作用机制 |
2.2 NCPAP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
2.3 NCPAP在NRDS的临床应用 |
3. NIPPV模式 |
3.1 NIPPV的作用机制研究 |
3.2 NIPPV的主要参数设置及调节 |
3.3 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研究 |
3.3.1 NIPPV对减少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影响 |
3.3.2 INSUR技术的应用 |
3.3.3 NIPPV作为拔管后的呼吸支持 |
3.3.4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 |
3.4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研究 |
3.5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性研究 |
4. SNIPPV模式 |
4.1 SNIPPV设备及机制研究 |
4.2 S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 |
5. BiPAP模式 |
5.1 BiPAP作用机制 |
5.2 BiPAP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
5.3 Bi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 |
6. HHHFNC模式 |
6.1 HHHFNC作用机制 |
6.2 HHHFNC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
6.3 HHHFNC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 |
7. 其他模式 |
7.1 NHFOV模式 |
7.2 NNAVA模式 |
7.3 经无创通气技术吸入一氧化氮 |
8. 小结 |
第二章 两种不同无创通气策略治疗NRDS疗效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分组 |
2.3 两种不同通气策略 |
2.4 重新上机指征及定义 |
2.5 猪肺磷脂注射液应用指征 |
2.6 观察指标 |
2.7 研究仪器及操作 |
2.8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两组患儿基础临床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儿氧合情况比较 |
3.3 两组患儿无创通气疗效比较 |
3.4 两组患儿通气相关并发症比较 |
4. 讨论 |
第三章 无创通气治疗NRDS失败预测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材料及操作 |
2.1 无创呼吸机 |
2.2 有创呼吸机 |
2.3 床边血气分析仪 |
2.4 床边免疫定量分析仪 |
2.5 猪肺磷脂注射液 |
2.6 气管插管主要设备及操作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 |
3.2 呼吸机参数设置 |
3.3 观察指标 |
3.4 结局与判断指征 |
3.5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4.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
4.2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
4.3 无创通气通气失败时间分布 |
4.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无创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 |
4.5 无创通气失败相关预测指标分析 |
5. 讨论 |
第四章 NRDS患儿相关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观察指标 |
2.3 标本采集 |
2.4 标本检测方法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NRDS患儿病原菌来源 |
3.2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2: 随机分组过程 |
附录3: NRDS前瞻性研究数据收集表 |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
附录5: 研究伦理审批书 |
在校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附件 |
四、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治疗中机械通气新模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病毒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D]. 罗茜.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2]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王洪娟.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3]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D]. 张金林. 西安医学院, 2021
- [4]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D]. 张金林. 西安医学院, 2021
- [5]“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干预效果评价[D]. 吴丹.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6]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尘肺患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D]. 曹兴.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D]. 朱柳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