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AT91M40800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论文文献综述)
韩杰[1](2020)在《基于STM32+FPGA的通用工业控制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整个工业系统的核心设备,PLC直接影响了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国内PLC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所垄断,我国自主研发的品牌仅仅占了很少的市场份额,并且市面上的PLC仍然存在兼容性差、开发困难、成本高等特点。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PGA的通用工业控制器,集成功能复杂、实时性好、通用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在硬件方面,分为主控制器和远程模块。主控制器采用整体式PLC结构,将核心板、接口板、开关电源通过接插件连接到一起。核心板使用STM32和FPGA作为控制芯片,并结合了二者各自的优势(STM32可执行复杂任务,FPGA可处理高速信号),使用512K的SRAM芯片IS62WV51216作为存储器。接口板上设计了16路数字量输入口、16路继电器输出口和8路晶体管输出口电路,这些输入输出口使用光耦或继电器进行电气隔离,通信接口方面还有RS485通信、USB通信、以太网通信等接口。开关电源采用它激式、PWM脉宽调制、变压器耦合型开关电源,能够将220V交流电压转化为控制器自身需要的24V直流电压,本文详细讲述了其电路设计步骤,尤其是高频变压器参数计算。远程模块主要针对主控制器控制端口不足的缺点,设计了远程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模块作为扩展模块,同时设计了远程通信模块,负责主控制器与各个远程模块之间的通信。在软件方面,主控制器上的STM32移植了Free RTOS嵌入式操作系统,能够更加合理的调用多任务、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在软件系统方面设计了STM32和FPGA共七套系统程序,设计了PC端和人机交互界面两种用户程序的编辑方式。在软件功能方面,本文设计了一些模块化功能,步进电机模块、PWM模块、SPWM模块、SVPWM模块、高速计数器模块和PID模块。在通信协议方面,远程模块之间使用RS485进行通信,参考了松下的MEWTOCOL-COM协议并设计了RM-COM协议,远程模块与主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进行通信,采用Modbus协议。最后对本文设计的通用工业控制器进行各部分硬件和软件上的测试,并展示了工业机械臂实验平台作为应用案例,介绍了多种工业现场常见设备作为被控对象时与通用工业控制器之间的接线方式,体现了控制器的通用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徐乾荣[2](2017)在《嵌入式物联网控制器及监测平台开发》文中指出物联网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主导方向,它对工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控制器是工业应用的核心部件,现有控制器还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成本高、系统不稳定、故障维护复杂等。为了改善现有控制器的缺点,各大公司不断推出新一代控制器,力求降低制造和维修成本,使用更加稳定的系统,减少系统故障率。鉴于控制器的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采用嵌入式芯片,开发了嵌入式物联网控制器及监测平台,实现了实时监测和应用控制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方案设计。本文遵循物联网三层体系架构,根据功能需求进行了整体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无线传感网络、控制器硬件、控制器软件和监测平台四个部分。(2)无线传感网络设计。本文搭建了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采用CC2530芯片进行了 ZigBee节点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设计。其中,软件部分包括Z-Stack协议栈移植、节点建立网络和加入网络流程分析以及ZigBee程序编程三个部分。(3)控制器硬件设计。本文采用MC912芯片,根据功能需求研制了控制器,控制器的功能包括多路控制信号输入、多路继电器输出、多路传感器AD采集、缺相检测、状态报警和串口数据输出等。(4)控制器软件设计。控制器软件设计包括定义发送位、控制信号输入判断、控制信号输出判断、系统各项参数初始化、串口发送函数编程、各传感器数值读取函数编程、各传感器数值处理函数编程、三相电压数值读取函数编程、三相电压数值处理函数编程和主函数编程等内容。(5)监测平台设计。监测平台主要包括数据收发模块、数据库和客户端三个部分。其中,数据收发模块不仅负责接收数据并存入数据库,还负责将数据转发给客户端。数据库负责存储和维护数据,并向客户端提供链接用于查询历史数据。客户端通过连接服务器端的数据收发模块获取远地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实时数据,进行状态显示和远程监控,并访问数据库进行历史数据查询和分析。实验表明,本文设计内容满足预期功能要求,实现了控制器的创新设计。此外,本文设计的配套监测平台,既可以进行实时状态显示和远程监控,也可以存储和查询历史数据。
丁求启,陶敏,耿文建[3](2013)在《测量船机房远程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分析了目前温湿度监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测量船机房温湿度监测方案,搭建了AT91M40800微处理器+UC/0S-Ⅱ的软硬件平台。在系统中集成嵌入式WEB服务器使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实现对多个机房温湿度的远程实时监测,从而提高了监测效率,降低了监测成本。
宋晓茹,毕雪芹,王航宇[4](2009)在《基于ARM和CPLD的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文中提出采用ATMEL公司的AT91M40800微处理器作为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结合CPLD技术,完成四路温度信号的处理。ARM微处理器处理两路控制信号,一路通过网络接口传送至网络;另一路经光电隔离和功率放大后控制加热片,实现加速度计温度控制系统的闭环控制。实验证明该设计达到预期目标,满足系统精度和高速实时性要求。
徐杰,宋建成,阎显勇[5](2009)在《μC/OS-Ⅱ操作系统在ARM7上移植的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决煤矿监控网络与第三方设备兼容性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嵌入式多总线通信协议转换器的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该方案软件部分的内容——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在AT91M40800上的移植实现,指出了移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编写了测试代码。该软件已经移植在自行开发的电路板上,多任务运行效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张瑜,米青,杨延军[6](2008)在《嵌入式以太网工业设备接入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针对传统以太网难以胜任控制中硬实时要求的问题,提出一些确保以太网在工业控制中实时性的措施。然后描述了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控制器设计的整体方案,并以ATMEL公司的AT91M40800芯片为核心,设计开发了嵌入式网关的硬件平台,该平台带有2M Flash,2M SRAM以及10M以太网接口。最后,对系统驱动程序的设计和Web服务器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阎显勇[7](2007)在《基于AT91M40800多串口总线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普及应用,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水平大大提高,但是由于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技术标准不统一、通讯接口和协议种类繁多,造成了国内外各厂商系统和设备间通讯无法兼容的现象。对具体项目做针对性改进是大多数厂商所采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但是,也给系统带来了可维护性差、升级困难等问题。因此,研制一种能增强网络兼容性的设备是我国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发展的当务之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多串口系统增强系统兼容性的解决办法,并在调研分析国内外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网络结构、接口规范、通讯协议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多串口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方案。通过对多串口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解决了监测监控系统可维护性差、升级困难等问题,增强了监控系统的兼容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多串口系统扩展了以太网、CAN网和RS-485等物理接口。本文通过比较DSP控制器与ARM控制器的性能,最终选用ATMEL公司的以ARM为内核的AT91M40800微控制器作为多串口系统的主处理器,并详细介绍了其内部资源和使用方法;通过比较RTL8019AS、CS8900和DM9000控制器,确定使用具有较高稳定性和易操作性的RTL8019AS作为以太网控制器,并设计了以太网接口电路;由于AT91M40800没有集成SPI、I2C等高速串口,因此本文选择了有较多成熟资源的SJAl000作为CAN总线控制器,并设计了CANBUS接口电路;在此基础上扩展并设计了RS-485接口,增加了红外遥控功能,增强了煤矿井下环境的人机交互性能。多串口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各接口驱动程序的设计、任务的调度与管理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的设计等。为了增强多串口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本文通过比较μClinux与μC/OS-Ⅱ的性能,确定并移植了占用空间少、执行效率高、实时性能优良的μC/OS-Ⅱ操作系统。根据IEEE802.3规范,在修改uIP协议栈的基础上,嵌入了精简结构的TCP/IP协议。依据103规范设计并实现了103主站协议,完成了103协议与Modbus协议的相互转换。设计并编写了以太网驱动程序、CAN网驱动程序、RS-485驱动程序以及显示和遥控驱动程序。本文对多串口总线系统进行了系统调试,内容包括微控制器内核以及外围接口器件的硬件电路调试,μC/OS-Ⅱ操作系统和各种协议软件调试。结果表明:多串口系统硬件性能稳定,软件运行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
张铮[8](2007)在《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粮仓温湿度无线监测系统》文中研究指明科学储粮是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若管理不当,粮食发霉或生虫会造成极大浪费。粮仓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监测粮堆中的温、湿度变化。国家为粮食储藏每年支付很高的费用,主要是因为监测设备成本较高,管理方式不够先进。随着无线通信,微电子技术,嵌入式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研制低成本的先进粮仓温湿度监测方法成为现实。本文针对传统粮仓监测方法的不足,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将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嵌入式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该系统以无线嵌入式WEB服务器为核心,若干无线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模块为数据采集终端。无线传感器模块将采样点的温湿度值通过无线方式传送给嵌入式服务器,用户通过Internet浏览器访问嵌入式服务器,便可方便地获得现场数据和历史数据。管理员可通过浏览器增删账号、修改设置粮仓信息和服务器的相关参数。本文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嵌入式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无线传感器模块采用了射频芯片nRF9E5和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SHT11。嵌入式服务器的硬件采用了ARM7微处理器和RTL8019AS以太网芯片来实现嵌入式服务器的功能;并采用USB接口连接大容量U盘,使嵌入式服务器可进行长时间、大容量的采样数据的备份和存储。软件方面,采用UC/OS-Ⅱ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针对ARM7微处理器作了系统移植;以LWIP协议栈为基础,采用CGI接口实现动态网页;并通过USB接口访问FAT32文件系统。
宣荣喜,应喆[9](2006)在《基于AT91 M40800微控制器的嵌入式Web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基于AT91M40800微控制器,研究了嵌入式Web服务器实现的软硬件架构,给出了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具体设计方案、实现方法及其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同时讨论了应用的安全性措施.工程实践证明,具有嵌入式Web服务器功能的应用系统突破了数据通讯传统方式的限制,提高了信息使用的效率.
蔡亚南,周显政,杨英娜[10](2006)在《基于AT91M40800的无线数据终端》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移动GPRS和中国联通CDMA1X网络的建成并商用,GPRS/CDMA无线数据终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介绍了ATMEL公司基于ARM7TDMI核的微控制器AT91M40800的内部结构和扩展外围,并在此硬件平台上移植了μ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Interniche网络协议栈和μC/FS文件系统,从而给出了一个完整的GPRS/CDMA无线数据终端的实现方案。
二、基于AT91M40800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T91M40800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M32+FPGA的通用工业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1.3.1 论文主要工作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
2.1 PLC系统简介 |
2.1.1 PLC的产生 |
2.1.2 PLC的基本结构 |
2.1.3 PLC的软件系统 |
2.1.4 PLC的工作过程 |
2.2 整体方案架构 |
2.3 主控制器方案设计 |
2.3.1 核心板方案设计 |
2.3.2 接口板方案设计 |
2.3.3 电源方案设计 |
2.4 远程模块方案设计 |
2.5 软件方案设计 |
2.5.1 嵌入式操作系统 |
2.5.2 软件系统 |
2.5.3 模块化功能 |
2.5.4 通信协议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主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3.1.1 核心板 |
3.1.2 接口板 |
3.1.3 开关电源 |
3.2 远程模块的硬件设计 |
3.2.1 通用部分电路 |
3.2.2 数字量输入输出电路 |
3.2.3 电源电路 |
3.2.4 模拟量输入电路 |
3.2.5 模拟量输出电路 |
3.3 电磁兼容性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FreeRTOS的移植 |
4.2 软件系统 |
4.2.1 系统程序 |
4.2.2 用户程序 |
4.3 模块化功能设计 |
4.3.1 步进电机模块 |
4.3.2 PWM模块 |
4.3.3 SPWM模块 |
4.3.4 SVPWM模块 |
4.3.5 高速计数器模块 |
4.3.6 PID模块 |
4.4 通信协议 |
4.4.1 Modbus协议 |
4.4.2 RM-COM协议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与测试 |
5.1 系统硬件测试 |
5.1.1 开关电源测试 |
5.1.2 主控制器功能测试 |
5.1.3 模拟量输入/输出测试 |
5.2 系统软件测试 |
5.2.1 RM-COM通信协议测试 |
5.2.2 PID模块测试 |
5.2.3 SPWM/SVPWM模块测试 |
5.3 应用案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附录一 开关电源参数表 |
(2)嵌入式物联网控制器及监测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业控制器分类 |
1.2.2 国内工业控制器研究现状 |
1.2.3 国外工业控制器研究现状 |
1.3 物联网应用 |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
1.4.1 论文主要工作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方案设计 |
2.1 整体方案架构 |
2.2 功能分析 |
2.3 方案设计 |
2.3.1 无线传感网络方案设计 |
2.3.2 控制器硬件方案设计 |
2.3.3 控制器软件方案设计 |
2.3.4 监测平台方案设计 |
2.4 系统实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设计 |
3.1 ZigBee技术概述 |
3.1.1 ZigBee介绍 |
3.1.2 ZigBee协议体系架构 |
3.1.3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 |
3.2 节点硬件设计 |
3.2.1 ZigBee芯片方案选择 |
3.2.2 电源模块 |
3.2.3 调试模块 |
3.2.4 RS232-USB模块 |
3.2.5 按键-LED模块 |
3.2.6 I/O接口模块 |
3.2.7 PA射频模块 |
3.3 软件设计 |
3.3.1 Z-Stack协议栈移植 |
3.3.2 节点建立网络和加入网络流程 |
3.3.3 ZigBee程序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控制器硬件和软件设计 |
4.1 控制器硬件设计 |
4.1.1 硬件整体方案 |
4.1.2 功能分析 |
4.1.3 各部分电路设计 |
4.1.4 传感器选型 |
4.2 控制器软件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监测平台设计 |
5.1 数据收发模块 |
5.2 数据库设计 |
5.2.1 数据表设计 |
5.2.2 数据库访问 |
5.3 客户端设计 |
5.4 TTL转以太网模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与测试 |
6.1 ZigBee组网测试 |
6.2 ZigBee信号强度测试 |
6.3 ZigBee信号数据丢包率测试 |
6.4 系统联调与现场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测量船机房远程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总体结构 |
2 系统硬件设计 |
2.1 温湿度传感器 |
2.2 核心板的硬件设计 |
2.3 主板的硬件设计 |
2.3.1 网卡芯片RTL8019AS的电路设计 |
2.3.2 USB接口芯片CH375的电路设计 |
3 系统软件设计 |
3.1 UC/0S-Ⅱ的移植 |
3.2 LWIP的移植 |
3.3 RTL8019AS网络芯片的驱动程序 |
3.4 动态网页的实现 |
4 结论 |
(6)嵌入式以太网工业设备接入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网关的总体设计 |
2 系统硬件设计 |
2.1 电源电路设计 |
2.2 复位电路 |
2.3 串行接口电路 |
2.4 以太网接口电路 |
3 系统软件设计 |
3.1 网络接口驱动实现 |
3.2Web服务器的建立 |
4 结论 |
(7)基于AT91M40800多串口总线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煤矿井下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1.1.1 国外的发展与现状 |
1.1.2 国内的发展与现状 |
1.2 研究多串口总线的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多串口总线系统方案设计 |
2.1 我国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特点 |
2.2 多串口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3 硬件解决方案 |
2.3.1 微控制器选型 |
2.3.2 各接口芯片选型 |
2.4 软件解决方案 |
2.4.1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
2.4.2 各接口协议软件选择 |
2.4.3 制定各接口驱动软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串口总线系统硬件设计 |
3.1 AT91M40800芯片结构 |
3.1.1 AT91M40800简介 |
3.1.2 AT91M40800片内资源 |
3.1.3 AT91M40800扩展设计 |
3.2 存储系统设计 |
3.2.1 系统RAM设计与规划 |
3.2.2 系统FLASH设计与规划 |
3.3 通讯接口硬件平台设计 |
3.3.1 ETHERNET接口设计 |
3.3.2 CANBUS接口设计 |
3.3.3 RS-485、红外遥控接口设计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多串口总线系统软件设计 |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的移植 |
4.1.1 μC/OS-Ⅱ内核结构 |
4.1.2 μC/OS-Ⅱ移植 |
4.2 TCP/IP协议族移植 |
4.2.1 TCP/IP结构简介 |
4.2.2 TCP/IP协议栈的实现 |
4.3 嵌入103协议 |
4.3.1 103规约简介 |
4.3.2 主站103协议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串口总线系统调试 |
5.1 系统硬件调试 |
5.1.1 微控制器内核调试 |
5.1.2 外围接口调试 |
5.2 系统软件调试 |
5.2.1 μC/OS-Ⅱ运行调试 |
5.2.2 协议运行调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粮仓温湿度无线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粮仓温湿度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及背景知识 |
2.1 粮仓温湿度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2.1.1 系统实现的功能 |
2.1.2 系统的总体结构 |
2.2 嵌入式系统与嵌入式服务器 |
2.2.1 嵌入式系统简介 |
2.2.2 嵌入式系统的选型 |
2.2.2.1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选型 |
2.2.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型 |
2.2.3 嵌入式服务器 |
2.2.3.1 嵌入式Internet技术的实现 |
2.2.3.2 嵌入式Web服务器 |
2.3 无线传感器模块在粮仓监测中的应用 |
2.3.1 无线通信的实现方案 |
2.3.2 粮仓温湿度的测量方法 |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无线传感器模块的硬件设计 |
3.1.1 射频芯片nRF9E5 |
3.1.1.1 结构组成 |
3.1.1.2 载波检测 |
3.1.1.3 ShockBurst工作模式 |
3.1.1.4 电路设计 |
3.1.2 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SHT11 |
3.1.2.1 SHT11的主要特性 |
3.1.2.2 SHT11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设计 |
3.2 核心板的硬件设计 |
3.2.1 AT91M40800概述 |
3.2.2 核心板的电路设计 |
3.2.2.1 外部SRAM |
3.2.2.2 程序FLASH |
3.2.2.3 JTAG调试接口 |
3.3 主板的硬件设计 |
3.3.1 网卡芯片RTL8019AS的电路设计 |
3.3.1.1 RTL8019AS介绍 |
3.3.1.2 RTL8019AS与AT91M40800的连接 |
3.3.2 USB接口芯片CH375的电路设计 |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嵌入式实时系统UC/OS-II |
4.1.1 UC/OS-II的特点 |
4.1.2 UC/OS-II的任务管理及调度 |
4.1.3 任务间通信 |
4.1.4 中断与时钟节拍 |
4.1.5 UC/OS-II的移植 |
4.2 LWIP的移植 |
4.2.1 LWIP简介 |
4.2.2 LWIP的进程模型 |
4.2.3 操作系统仿真层 |
4.2.4 LWIP在UC/OS-II上的移植 |
4.2.5 RTL8019AS网络芯片的驱动程序 |
4.3 嵌入式Web Server的实现及其在粮仓监测中的应用 |
4.3.1 动态网页的实现 |
4.3.2 嵌入式Web Server在粮仓监测中的应用 |
4.4 嵌入式服务器对U盘的访问 |
4.4.1 USB存储设备的文件系统层次 |
4.4.2 U盘FAT32文件系统的访问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基于AT91 M40800微控制器的嵌入式Web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硬件架构 |
1.1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硬件构成 |
1.2 微控制器、网络接口及其关系 |
2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软件架构 |
2.1 操作系统 |
2.2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实现 |
2.3 动态网页的生成 |
2.4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安全性 |
3 应用实例 |
4 结 束 语 |
四、基于AT91M40800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M32+FPGA的通用工业控制器设计[D]. 韩杰. 东南大学, 2020(01)
- [2]嵌入式物联网控制器及监测平台开发[D]. 徐乾荣. 东南大学, 2017(04)
- [3]测量船机房远程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丁求启,陶敏,耿文建. 电子设计工程, 2013(10)
- [4]基于ARM和CPLD的温度控制器的设计[J]. 宋晓茹,毕雪芹,王航宇. 电子设计工程, 2009(08)
- [5]μC/OS-Ⅱ操作系统在ARM7上移植的实现[J]. 徐杰,宋建成,阎显勇. 工矿自动化, 2009(06)
- [6]嵌入式以太网工业设备接入系统的设计[J]. 张瑜,米青,杨延军. 微计算机信息, 2008(35)
- [7]基于AT91M40800多串口总线系统的研究[D]. 阎显勇. 太原理工大学, 2007(05)
- [8]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粮仓温湿度无线监测系统[D]. 张铮. 郑州大学, 2007(04)
- [9]基于AT91 M40800微控制器的嵌入式Web技术[J]. 宣荣喜,应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 [10]基于AT91M40800的无线数据终端[J]. 蔡亚南,周显政,杨英娜.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