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6米预应力砼空心板梁的静载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鲍家胜[1](2021)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空心板梁抗弯性能有限元模拟》文中研究表明
沈楸[2](2021)在《基于疲劳荷载的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规律及加固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桥梁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便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成为桥梁设计者的首选桥型之一。铰缝作为板梁间的横向传力结构一旦失效,将影响荷载横向分布,进而形成单板受力现象,大大降低桥梁整体的安全性。在当前桥梁整体的检测养护中,人们更加重视钢结构疲劳问题而忽视混凝土结构。而在当今日益增加的交通量和不断增大的交通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铰缝结构性能也随时间退化,进而产生疲劳安全问题。因此,针对空心板梁桥铰缝的疲劳损伤演变规律和加固方案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以京沪高速江苏省内部分路段的混凝土空心板梁桥为依托,对铰缝病害进行了调研,分析了铰缝病害目前的主要特征、各跨径桥梁的铰缝病害占比、铰缝病害的常发位置以及发展趋势等,并且以疲劳损伤理论、混凝土桥梁加固理论和铰接板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关依据。通过对三梁两铰结构进行疲劳试验,考察并记录梁铰体系损伤过程中裂缝开展全过程、渗水情况、板梁竖向位移、相邻板梁间动载挠度差、开合等指标。探究板梁和铰缝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疲劳损伤规律,得到梁体刚度退化过程和铰缝损伤过程都是呈现“快-慢-快”的形式,并且提出基于铰缝损伤系数S的铰缝损伤评价方案。通过支座脱空疲劳加固试验,发现支座脱空处更容易产生嵌挤破坏,并且进行了灌胶加固。通过选取京沪高速、润扬大桥部分沿线路段具有代表性的2座桥梁进行现场检测,通过对铰缝外观形貌记录,以中间行车道对应铰缝性能测试作为主要目标,同时考虑超车道对应铰缝进行性能测试,每座桥选取6条铰缝进行相对位移、动载挠度差、相对开合三大指标检测,以铰缝损伤系数为评价方案进行实桥验证,验证了此评价方案的可靠性。为确定铰缝灌胶加固的最佳时机,通过室内铰接体系静载试验,以铰缝损伤系数为判定依据分别将铰缝压至轻微损伤、中等损伤和严重损伤三个状态进行加固,对比分析铰缝不同损伤状态下灌胶加固的优劣性,发现轻微损伤加固效果不明显,中等损伤加固效果最优,严重损伤加固后性能提升有限。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检测及加固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工程价值。
王胜寒[3](2020)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桥梁服役性能评价与分类利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如今却面临着车流量的增加、桥梁荷载等级的提高等诸多问题,导致在当时技术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修建的高速桥梁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民对日益发展的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求。因此,在役桥梁承载能力的降低、高速公路改扩建及桥梁再利用等问题使得旧桥服役性能的评价研究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开展了旧桥上部和单板的技术状况评定、室内外抗弯抗剪承载力破坏试验、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受力全过程仿真分析、梁板综合分类利用等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系统全面的进行了桥梁上部总体、单板技术状况评定分析研究,分析了通过外观技术评定和耐久性特殊评定的方法,建立了既有梁板技术状况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进行基于设计规范、技术状况检算修正后的理论计算,为后续与实测值对比作理论基础。(2)为了获得梁板实际极限承载力,通过单板荷载试验进行既有桥梁承载力评定。开展了京沪高速10m、13m跨径,滨莱高速10m、16m跨径分别考虑整体化现浇层的拆除空心板抗弯、抗剪承载力室内外静载试验研究。对梁板抗弯、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进行挠度、应变分析,发现带有整体化现浇层的试验梁板能较好的满足当前规范要求。(3)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建立数值模型,并按位移进行加载。在模拟试件受静力荷载的过程中,引入塑性损伤模型来模拟混凝土梁的损伤;并得出其损伤云图。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的塑性损伤模型能较好地显示混凝土梁的塑性损伤,梁的荷载-挠度曲线试验结果吻合良好。(4)按照“原状等效再利用(A类)”、“加固等效再利用(B类)”、“原状降低功能再利用(C类)”、“废弃梁板(D类)再利用”分类原则,建立既有梁板再利用分类标准,并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并形成既有梁板综合利用技术,为同类改扩建桥梁合理利用旧桥梁板提供技术指导。
顾万[4](2020)在《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演变规律及评估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作为典型的中小跨径桥梁,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桥梁建设中。但受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服役环境等因素影响,早期建成的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损伤,铰缝作为板梁结构横向传力的关键构件,其性能的劣化会加剧板梁结构的不稳定性,研究铰缝损伤的劣化规律并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损伤评估体系,对于维系板梁结构尤其是铰缝的安全性、耐久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江苏省内部分高速公路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的病害进行调研,着重梳理了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典型病害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机理,认为不同类型病害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联性,铰缝作为关键构件直接影响板梁桥的承载能力和横向传力效果。通过铰接板理论计算与实桥静载试验获取的板梁挠度变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铰缝混凝土作为传力构件不单是简单的“铰”,更承受复杂的拉压剪多重影响。采用车辆超载、铰缝受损、钢筋锈蚀、支座脱空等劣化因素进行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多因素耦合劣化规律影响分析,主要考察了铰缝裂缝开展过程、铰缝底部沿纵向方向及截面轮廓应力分布、板梁挠度变形、相邻板梁间错台、开合等指标。认为铰缝的损伤主要是跨中处先产生开裂破坏,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大,裂缝逐渐向1/4跨和3/4跨对称延伸,直至形成铰缝贯通及板梁单板受力现象。相较于钢筋锈蚀和支座脱空,车辆超载和铰缝受损对于板梁结构尤其是铰缝性能的劣化影响更大,铰缝相邻两侧支座脱空对于梁端处铰缝受力影响最大。通过对比和分析缩尺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时的破坏模式,设计并浇筑了 8米缩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分别进行了单梁及梁铰体系静力加载结构试验。从梁体破坏模式、裂缝开展过程、挠度变形、错台、开合、应变等指标进行归纳,总结混凝土空心板梁及铰缝结构在不同损伤阶段的劣化过程。在模拟和分析不同铰缝受损位置及长度下板梁结构横向分布影响线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铰缝协同工作系数来表征铰缝受损等级(完好、轻微损伤、中等损伤、严重损伤、完全失效),采用铰缝损伤度、错台、开合、挠度比作为检测指标,建立铰缝损伤评估体系并应用于实桥验证。以铰缝混凝土损伤劣化模型为基础,对铰缝不同损伤程度下对应的年限进行了预估分析。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检测、评估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李川[5](2020)在《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特征及病害处理技术》文中认为空心板梁桥是中小跨径桥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桥型,由于空心板梁桥数量大,导致出现了很多典型病害,主要包括空心板梁底裂缝、铰缝破损、桥面铺装纵向开裂,本论文主要针对这些病害进行统计、分析,阐述病害的特征及对病害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原理计算桥面铺装参与空心板梁结构整体受力,分析超重货车及大件运输车对空心板梁的影响,分析并总结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的维修加固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空心板梁结构发展史、各套空心板梁标准图结构构造的特点、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及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现状。2、通过具体桥梁检测项目为背景,对桥梁分类统计,总结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及与这些统计对象的关系,同时阐述空心板梁桥的常见病害特征及对病害原因进行分析。3、研究桥面铺装、车辆荷载对空心板梁桥的受力性能影响,重点分析大件运输车辆对空心板梁桥的受力影响情况,主要包括大件运输特征的阐述、空心板梁桥安全储备的分析、空心板梁桥抗力计算、空心板梁桥在大件运输车辆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的计算。进一步提出在大件运输车辆荷载作用下,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综合检算系数Z1的计算方法。4、通过空心板梁桥实际案例分析,阐述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的维修加固方案,重点对空心板梁底粘贴纵向钢板及碳纤维布进行加固计算、设计。研究加固方案对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王子琛[6](2020)在《基于表观病害的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及耐久性评定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在我国公路桥梁项目中,存在着大量从早期开始运营的空心板梁桥。由于施工质量差、材料劣化、环境侵蚀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空心板梁桥随桥梁服役时间的增长会产生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病害,这些病害会对桥梁结构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危及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随着车载及车流量的不断增长,数量众多的带病害工作空心板梁桥结构会进一步给国家公路桥梁事业带来较大隐患。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空心板梁桥各类损伤形式对结构服役性能的影响,基于既有病害提出在役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与耐久性的科学评定方法。本文以合芜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选取典型带表观病害空心板梁桥进行下列研究:首先,整理并归纳了空心板梁桥上部结构主要病害的表现形式与产生原因。通过定量调研依托工程中的空心板梁桥,分析包括“铰缝损伤”、“结构裂缝”、“支座病害”在内的表观病害特征,总结出空心板梁桥在长期服役后各类病害的分布规律。接着,为了对依托工程中具有典型病害的样本桥梁进行横向分布能力评定,设计了满足各类现场测量环境的荷载试验方案,并提出了衡量空心板梁桥横向分布能力的铰缝损伤程度评定指标。在进行实桥荷载实验后,通过对比无损状态下理论结果进行样本桥梁横向分布能力分析,而后基于理论和实测铰缝相对竖向位移,计算各铰缝的损伤程度评定指标,结合横向分布分析结果说明了铰缝损伤程度评定指标在定量评定桥梁横向分布能力中的合理性。其次,针对现有体系难以通过定量化结构内部情况进行耐久性评定的现状,基于空心板梁桥梁体解剖试验,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理论,提出了一种空心板梁桥梁体的耐久性评定体系。综合针对样本桥梁的梁体解剖与检测试验数据,从耐久性的角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试验中诸多检测内容结果进行归纳分类,建立以耐久性评定为核心的递阶层次模型。运用模糊理论确定各层级模糊综合向量,最终得到以样本桥梁梁体断面为对象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评定指标。然后,为了解决无破坏试验情况下的极限承载能力评定问题,提出了通过材料劣化规律或已有检测数据推断服役空心板梁体极限承载能力与梁体极限承载能力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利用现有文献中的单梁破坏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最后,构建了表观病害指标与荷载横向分布能力、耐久性或极限承载能力指标间的关联模型。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结构,将上述指标分别作为算法输入与输出进行神经网络训练,从而建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同时通过有限元模型更新的方式及时补充训练数据。选择桥梁工程实例进行关联模型的适用性验证。验证结果说明,经过训练后的关联模型建立的基于表观的评定体系是合理的,可用于实际工程中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与耐久性的评定。
刘李君[7](2020)在《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抗剪加固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常采用基于设计规范的方法,其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荷载效应计算、结构抗力计算和分项检算系数计算3个部分。对于多梁结构,荷载效应计算需借助荷载横向分布概念,常用计算方法与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吻合。抗剪承载力计算所遵循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简称《公路桥规》)现有公式是基于试验数据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其所参考的试验数据距今已逾35年,不论是构件数量还是参数取值范围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存在荷载裂缝的装配式空心板桥,该方法采用分项检算系数计入裂缝影响,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此外,对于装配式空心板桥端部抗剪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常用加固方法较不合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设计规范的装配式空心板桥的评估方法及端部抗剪加固方法,主要内容包括:⑴从荷载效应计算角度,以盐靖高速公路13m空心板桥为背景,对装配式空心板桥常用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如铰接板(梁)法、杠杆原理法等与有限元法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同时,重点考察了支座弹性、铰缝刚度和整体化混凝土层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并基于深铰空心板桥横向受力特点,提出了更为准确的建议计算方法。⑵从结构抗力计算角度,回顾了《公路桥规》现有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来源与特点,指出了其不足并确定了相应的修正原则。基于统计分析方法要求,整理了1749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受剪试验数据,并据此修正了现有公式混凝土项与箍筋项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受压翼缘、预应力及计算位置的影响,补充整理了175根钢筋混凝土T形梁和179根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剪试验数据,从而对现有公式受压翼缘影响系数和预应力提高系数作了改进,并给出了计算位置调整建议。此外,利用整理所得数据对修正公式与现有公式进行了误差分析,并结合一13m空心板受剪试验,比较了两公式的优劣,结果表明,修正公式预测准确性更高且对各参数适用性更好。⑶从检算系数计算角度,对装配式空心板桥近年来常见裂缝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其现状与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裂缝特征的旧桥安全性评估方法,建立了裂缝状况与荷载效应或结构抗力计算的直接联系,同时给出了针对性的维护对策。⑷从评估后处置对策角度,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装配式空心板桥端部抗剪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基于板梁特点,提出了端部腔内注浆抗剪加固方法,并编制了配套施工工艺和流程,与常用加固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不中断交通、少伤害梁体、高效节约的优点。
金敦建[8](2019)在《车载作用下预应力空心板梁桥动力响应及铰缝病害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事业的快速发展,桥梁在公路里程数中占比越来越大,其中预应力空心板梁桥因其桥型简单、施工方便、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中、小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运营年限的增加,在役空心板梁桥出现了大量的铰缝病害,目前针对铰缝破坏的识别主要是通过目测法,该方法难以判断其实际破坏程度。铰缝病害程度评价方法多数基于静载试验,但静载试验需要中断交通,成本较大。现有的评价方法可以对铰缝损伤或破坏做出定性判断,但缺乏具体的程度划分。随着车桥耦合的发展,依据桥梁动力响应的判别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依托实际工程背景,利用显示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建立三维车—桥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铰缝病害的桥梁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拟提出相关评价指标,判断铰缝病害的位置和程度。首先,通过调研京沪高速公路在役预应力空心板梁桥定期管养资料,对比分析两种跨径类型桥梁的病害情况,从病害桥梁座数及孔数占比等角度对铰缝病害进行了统计分析。部分桥梁铰缝病害的发展情况显示,梁端及跨中是铰缝病害的频发位置,其原因可能是支座脱空以及车辆超载。在此基础上,建立跨径13米预应力空心板梁桥及汽车有限元实体模型,利用LS-DYNA进行动力分析,研究车速车重对动力响应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速越大挠度时程曲线的波动越平滑,不同车速下梁板挠度差值极小,车辆荷载越大挠度值越大;相对于车重,车速对加速度影响较大,速度越大,车辆对桥梁的冲击作用越大,加速度幅值越大。结合依托工程铰缝病害现状分析结果,确定模拟工况铰缝破坏位置为梁端和跨中,破坏程度分别为25%、50%、75%等三个工况,研究铰缝不同破坏位置、不同破坏程度下桥梁的动力响应。研究发现,与相对位移及相对开合相比较,铰缝病害对铰缝两侧梁板的加速度影响较大,加速度响应最为敏感。某一位置铰缝部分破坏,其相对位移、相对开合相对铰缝完好时数值变化较小,但加速度幅值比变化明显。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依据铰缝两侧梁板加速度幅值比评价铰缝病害程度的方法。当加速度幅值比接近1时,可认为铰缝状态完好;当该处加速度幅值比处于[1,1.5]时,铰缝破坏程度低于25%;当加速度幅值比处于[1.5,2]时,铰缝破坏程度约为[25%,50%];当加速度幅值比处于[2,2.5]时,铰缝破坏程度约为[50%,75%];当加速度幅值比超过2.5时,可认为铰缝破坏程度超过75%,梁体处于“单板受力”状态。利用提出的评价方法对京沪高速公路某预应力空心板梁桥铰缝状态进行评价,发现该桥第6#铰缝处于轻微病害状态,提出的评价方法可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评价铰缝的病害程度,为实际工程铰缝健康状态评价提供参考。
陆垚锋[9](2019)在《板梁桥铰缝的界面非线性接触分析及损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数量总计达到80.5万多座,其中江苏省公路桥梁数量位列各省市第一位,共计7.1万多座。在全国桥梁跨径占比中,中小跨径桥梁数量达到90%以上,在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跨径桥梁中以装配式混凝土板梁桥为主,铰缝病害是该类梁桥的主要病害之一。一旦铰缝性能下降,桥梁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将急剧下降,严重时将导致梁板出现“单板受力”的现象,它将直接影响到结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因此,对板梁桥铰缝性能状态及铰缝病害做系统的研究有其必要性。本研究对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沂淮江”段板梁桥近几年的铰缝病害进行了统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铰缝病害进行了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梁板和铰缝进行了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了单梁与梁铰体系的破坏模式及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铰缝新旧混凝土非线性接触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在拉剪复合状态、拉压剪复合状态下铰缝的变形特点,并对铰缝损伤状态进行了初步的划分;最后,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条件下,对特定高速公路桥梁的铰缝进行了现场测试,为铰缝性能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本研究表明:从病害孔数和处数占比角度而言,20m跨径的桥梁出现白化(析白)铰缝病害的概率更大,析白和白化是铰缝出现最频繁的病害,京沪高速江苏“沂淮江”段板梁桥铰缝尚未发展至渗水和脱浆的程度,铰缝病害往往从两端支座位置向跨中发展,而边角缝更易出现病害。在静力荷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铰缝的破坏从跨中底部开始,相邻铰缝开裂后,裂缝在跨中位置成对出现。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加,裂缝呈现对称状态向梁的两端发展,并在发展至距两端1/3处时,铺装层上表面以及铰缝与铺装层连接处开始开裂,随着裂缝的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单板受力”现象。界面参数分析表明,在拉剪复合状态与拉压剪复合状态下界面法向粘结强度、切向粘结强度、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量以及粘结滑移刚度对铰缝破坏过程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对铰缝病害较严重的典型桥梁进行现场测试,发现该桥梁的铰缝尚处于完好或轻微损伤状态。
郭庆伟[10](2019)在《空心板梁桥病害评析及钢横梁加固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桥梁作为一个国家道路建设的控制性工程,在诸如我国之类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的土木交通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空心板梁桥方便可装配式施工、造价相对低廉,在众多桥梁构造形式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总所周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国民经济以飞速的发展势头像发达国家靠近,作为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交通发展事业显然也呈现蒸蒸日上的形势,绝大多数早期建成的此类桥梁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量现状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病害连续不断的显现,对结构的安全运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目前已有空心板梁桥的运营现状及研究状况,本文开展空心板梁桥的病害检测分析、技术状况评定及加固技术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归纳总结空心板梁桥常现病害种类和产生机理,针对病害特征和成因展开分析,明确了空心板梁桥加固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2)系统梳理了和空心板桥梁加固计算相关的理论方法,利用此类结构位移增量同荷载增量成正比关系的特征,基于等效刚度原则及弹性板理论,研究了此类桥梁设置钢横梁加固后体系的横向分布影响线计算方法;对钢横梁加固法的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给出合理的布设方法、设计流程和施工控制要点。3)开展空心板梁桥病害检测技术、技术状况评定技术和荷载试验技术,给出全面合理的空心板桥梁外观检测方法、技术状况评定方法、静载及动载试验方法,依托顺河沿线某高架桥,说明了该套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问题。4)建立大量有限元实体模型,分析原桥以及不同加固方案下的结构变形,对不同加固方案的加固效率进行计算对比。对原桥和不同加固方案加固后的铰缝应力的分析发现:实施加固后,结构铰缝的最大主应力显着减小,说明钢横梁加固法改善铰缝受力行为的效果较好。结果表明:增设的钢横梁截面尺寸越大、设置间距越小,其加固效率越显着,但随着截面尺寸和设置间距的继续变化,后期加固效果的变化幅度呈现减小趋势,最终趋于平缓;为同时提升结构的经济性和加固效率,钢横梁截面等效混凝土厚度宜接近原桥空心板结构横向抗弯混凝土厚度取值;钢横梁间距宜取跨径的四分之一。5)以顺河高架沿线某实际桥梁加固工程为例,根据研究得出的最佳钢横梁截面尺寸和设置间距,开展加固方案的设计,运用大型的桥梁专用软件对原桥以及加固体系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表明:增设钢横梁加固此类桥梁,可以调整各片主梁分担荷载的比例,降低最不利效应值,最终达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的目的。
二、16米预应力砼空心板梁的静载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米预应力砼空心板梁的静载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疲劳荷载的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规律及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混凝土构件疲劳性能研究 |
1.2.2 空心板梁铰缝损伤检测研究 |
1.2.3 空心板梁桥加固技术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课题来源 |
第2章 空心板梁桥铰缝病害统计及疲劳损伤相关理论 |
2.1 空心板梁桥铰缝病害统计 |
2.1.1 铰缝病害分类统计 |
2.1.2 铰缝病害发展趋势 |
2.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2.2.1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2.2.2 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2.3 铰接板梁理论 |
2.3.1 铰接板理论的基本假定 |
2.3.2 铰接板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空心板梁铰接体系室内疲劳试验 |
3.1 混凝土板梁结构参数及试验方案设计 |
3.1.1 板梁结构参数设计 |
3.1.2 试验梁与实桥梁有限元模拟校验 |
3.1.3 板梁结构试验方案 |
3.2 疲劳试验Ⅰ |
3.2.1 裂缝开展情况 |
3.2.2 荷载-位移曲线 |
3.2.3 荷载-动载挠度差曲线 |
3.2.4 荷载-开合曲线 |
3.2.5 荷载-应变曲线 |
3.3 疲劳试验Ⅱ |
3.3.1 裂缝开展情况 |
3.3.2 荷载-位移曲线 |
3.3.3 荷载-动载挠度差曲线 |
3.3.4 荷载-开合曲线 |
3.4 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规律及评价方法 |
3.5 铰接体系单个支座脱空疲劳及加固试验 |
3.5.1 裂缝开展情况 |
3.5.2 荷载-位移曲线 |
3.5.3 荷载-动载挠度差曲线 |
3.5.4 荷载-开合曲线 |
3.5.5 支座脱空下基于铰缝损伤系数的灌胶加固评价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实桥检测的铰缝损伤评价方法运用 |
4.1 实桥检测 |
4.1.1 实桥筛选 |
4.1.2 检测方案 |
4.2 杨庄小桥 |
4.2.1 桥梁外观检测概况 |
4.2.2 重载车辆筛选 |
4.2.3 铰缝损伤评价 |
4.3 南关大沟中桥 |
4.3.1 桥梁外观检测概况 |
4.3.2 重载车辆筛选 |
4.3.3 铰缝损伤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分阶段铰缝灌胶加固试验及最佳加固时机分析 |
5.1 试验方案 |
5.1.1 静载加载方案 |
5.1.2 灌胶加固方案 |
5.2 铰接体系静载加固试验 |
5.2.1 裂缝开展情况 |
5.2.2 荷载-位移曲线 |
5.2.3 荷载-动载挠度差曲线 |
5.2.4 荷载-开合曲线 |
5.2.5 荷载-应变曲线 |
5.3 基于铰缝损伤系数的不同损伤阶段灌胶加固效果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桥梁服役性能评价与分类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早期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理论研究方面 |
1.3.2 工程应用方面 |
1.4 发展趋势 |
1.5 研究内容 |
2 既有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
2.1 旧桥承载能力评定方法 |
2.1.1 基于外观调查分析法 |
2.1.2 基于专家经验方法 |
2.1.3 现场荷载试验方法 |
2.1.4 基于设计规范的方法 |
2.1.5 基于结构可靠性理论的方法 |
2.2 工程概况 |
2.3 技术状况评定 |
2.3.1 旧桥总体技术状况检测评定 |
2.3.2 单板技术状况检测评定 |
2.4 桥梁承载力评定 |
2.4.1 基于设计规范承载力评价 |
2.4.2 预应力空心板承载能力理论 |
2.4.3 基于技术状况检算承载力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3 既有梁板承载力试验与评定 |
3.1 结构有限元分析 |
3.1.1 有限元分析理论 |
3.1.2 Abaqus介绍 |
3.1.3 单元选择及材料类型 |
3.1.4 模型建立 |
3.2 拆除空心板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
3.2.1 试验目的 |
3.2.2 试验方案设计 |
3.2.3 抗弯试验现象描述 |
3.2.4 弯矩-跨中挠度曲线对比分析 |
3.2.5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分析 |
3.2.6 荷载-跨中应变曲线分析 |
3.3 拆除空心板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
3.3.1 试验目的 |
3.3.2 试验方案设计 |
3.3.3 抗剪试验现象描述 |
3.3.4 剪力-挠度曲线分析 |
3.3.5 剪压区剪力-主应变曲线分析 |
3.4 有限元结果对比及分析 |
3.4.1 抗弯承载力有限元对比分析 |
3.4.2 抗剪承载力有限元对比分析 |
3.5承载能力检算系数Z2 |
3.6 本章小结 |
4 既有桥梁综合利用技术 |
4.1 既有桥梁利用现状分析 |
4.2 既有梁板分类 |
4.3 综合利用准则 |
4.4 综合利用措施 |
4.4.1 等效原状利用 |
4.4.2 加固原位利用 |
4.4.3 加固降低等级利用 |
4.4.4 拆除破碎利用 |
4.5 工程建议 |
4.6 既有桥梁(梁板)破碎再利用 |
4.6.1 破碎工艺及再生集料状况 |
4.6.2 目标配合比设计 |
4.6.3 7d无侧限抗压强度测定 |
4.6.4 水泥剂量标准曲线确定 |
4.6.5 结论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演变规律及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板梁构件劣化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
1.2.2 混凝土空心板梁构件结构试验研究 |
1.2.3 铰缝损伤检测及损伤程度判定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课题来源 |
第二章 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典型病害及结构计算理论 |
2.1 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典型病害 |
2.1.1 板梁横向裂缝 |
2.1.2 板梁纵向裂缝 |
2.1.3 腹板斜裂缝 |
2.1.4 支座脱空与变形 |
2.1.5 铰缝受损 |
2.1.6 典型病害内在关联分析 |
2.2 铰接板理论 |
2.2.1 铰接板理论的基本假定 |
2.2.2 铰接板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
2.3 铰缝板理论在实桥中的检验 |
2.3.1 现场荷载试验概况 |
2.3.2 现场荷载试验结果分析 |
2.3.3 基于现场试验的铰缝受力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结构损伤有限元数值模拟 |
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1.1 梁铰体系模型 |
3.1.2 本构关系 |
3.1.3 界面接触参数 |
3.2 车辆超载对空心板梁桥结构性能劣化影响分析 |
3.2.1 铰缝开裂变化 |
3.2.2 铰缝内力变化 |
3.2.3 挠度-错台-开合指标变化 |
3.3 铰缝受损与车辆超载耦合对空心板梁桥结构性能劣化影响分析 |
3.3.1 铰缝开裂变化 |
3.3.2 铰缝内力变化 |
3.3.3 挠度-错台-开合指标变化 |
3.4 钢筋锈蚀与车辆超载耦合对空心板梁桥结构性能劣化影响分析 |
3.4.1 铰缝开裂变化 |
3.4.2 铰缝内力变化 |
3.4.3 挠度-错台-开合指标变化 |
3.5 支座脱空与车辆超载耦合对空心板梁桥结构性能劣化影响分析 |
3.5.1 铰缝开裂变化 |
3.5.2 铰缝内力变化 |
3.5.3 支座内力变化 |
3.5.4 挠度-错台-开合指标变化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试验 |
4.1 混凝土板梁结构参数及试验方案设计 |
4.1.1 板梁结构参数设计 |
4.1.2 缩尺梁与原型梁有限元模拟校验 |
4.1.3 板梁结构试验方案 |
4.2 单梁静载试验 |
4.2.1 裂缝开展情况 |
4.2.2 荷载-位移曲线 |
4.2.3 荷载-应变曲线 |
4.3 板梁-铰缝-支座体系静载试验 |
4.3.1 裂缝开展情况 |
4.3.2 荷载-位移曲线 |
4.3.3 荷载-错台曲线 |
4.3.4 荷载-开合曲线 |
4.3.5 荷载-应变曲线 |
4.4 基于室内试验的板梁及铰缝损伤劣化研究 |
4.4.1 板梁损伤劣化规律 |
4.4.2 铰缝损伤劣化规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空心板梁桥结构损伤规律及评估技术研究 |
5.1 铰缝受损有限元模型建立 |
5.2 铰缝受损横向分布影响线变化规律 |
5.2.1 板梁横向分布影响线分析 |
5.2.2 铰缝协同工作系数定义 |
5.2.3 铰缝损伤等级划分 |
5.3 铰缝性能劣化评估技术分析 |
5.3.1 评估指标的确定 |
5.3.2 评估体系的建立 |
5.3.3 铰缝检测方案的应用 |
5.4 铰缝受损全生命周期劣化模型研究 |
5.4.1 混凝土结构劣化模型 |
5.4.2 铰缝混凝土劣化模型 |
5.4.3 铰缝服役年限预估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5)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特征及病害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简支空心板梁桥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空心板梁结构发展历史 |
1.2.2 国内简支空心板梁病害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简支空心板梁桥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现状 |
1.2.4 国外简支空心板梁桥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常见病害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
2.1 概述 |
2.2 桥梁分类统计 |
2.2.1 桥梁按结构形式分类 |
2.2.2 桥梁按全长及跨径分类 |
2.2.3 桥梁按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类 |
2.2.4 桥梁按路线分类 |
2.2.5 桥梁按修建时间分类 |
2.2.6 桥梁按病害分类 |
2.3 桥梁实际案例病害特征及原因分析 |
2.3.1 东蜀山桥实际案例分析 |
2.3.2 东岙桥实际案例分析 |
2.3.3 塘下金互通立交桥实际案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
3.1 概述 |
3.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影响分析 |
3.2.1 铰接板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
3.2.2 梁格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
3.3 桥面铺装对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
3.3.1 桥面铺装对梁板挠度的影响分析 |
3.3.2 桥面铺装对梁板应力的影响分析 |
3.3.3 桥面铺装厚度对简支空心板梁受力的影响分析 |
3.3.4 桥面铺装强度对简支空心板梁受力的影响分析 |
3.4 车辆荷载对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
3.4.1 普通超重车辆对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
3.4.2 大件运输车辆对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
3.4.3 简支空心板梁桥极限车辆荷载的受力分析 |
3.5 简支空心板梁桥在大件运输车辆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评定的影响分析 |
3.5.1 大件运输的特征 |
3.5.2 简支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安全储备的分析 |
3.5.3 简支空心板梁桥在大件运输车辆荷载作用下抗力影响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简支空心板梁桥维修加固分析 |
4.1 概述 |
4.2 简支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预防措施及维修加固方案 |
4.2.1 简支空心板梁桥常见病害的预防措施 |
4.2.2 简支空心板梁开裂加固方案 |
4.2.3 铰缝破损加固方案 |
4.2.4 桥面铺装纵向开裂加固方案 |
4.3 简支空心板梁桥实际案例加固方案 |
4.3.1 维修、加固设计内容 |
4.3.2 简支空心板梁桥加固设计计算分析 |
4.3.3 简支空心板梁桥详细加固设计 |
4.3.4 维修加固过程中关键性技术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基于表观病害的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及耐久性评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空心板梁桥发展状况 |
1.3 桥梁评定体系研究现状 |
1.3.1 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方法 |
1.3.2 桥梁耐久性评定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空心板梁桥病害现场调研与分析 |
2.1 空心板梁桥铰缝典型病害及特征 |
2.1.1 铰缝典型病害 |
2.1.2 铰缝病害产生原因 |
2.2 空心板梁桥底板典型病害及特征 |
2.2.1 底板典型病害 |
2.2.2 底板病害产生原因 |
2.3 依托工程病害调查数据分析 |
2.3.1 空心板梁桥总体病害特征 |
2.3.2 空心板梁桥病害分布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空心板梁桥荷载试验与横向分布能力分析 |
3.1 理论分析与荷载试验 |
3.1.1 理论分析手段 |
3.1.2 荷载试验方案 |
3.2 待测桥梁样本现场试验 |
3.2.1 样本概况 |
3.2.2 试验方案 |
3.2.3 试验结果 |
3.3 铰缝荷载横向传递能力评定 |
3.3.1 铰缝损伤程度评定方法现状 |
3.3.2 铰缝损伤程度评定指标 |
3.3.3 待测桥梁评定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空心板梁桥解剖试验与耐久性分析 |
4.1 解剖试验方案与检测方法 |
4.1.1 解剖样本介绍 |
4.1.2 解剖方案 |
4.1.3 检测方案 |
4.1.4 评定标准与结果汇总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理论的耐久性评定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模糊综合评定 |
4.3 依托工程综合评定方法应用 |
4.3.1 试验样本 |
4.3.2 耐久性调查细则 |
4.3.3 耐久性评定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空心板梁桥单梁破坏试验与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
5.1 计算原理 |
5.2 折减系数的选取 |
5.3 折减系数在极限承载能力中的应用 |
5.4 实际工程验证 |
5.5 依托工程极限承载能力折减系数计算 |
5.5.1 样本介绍 |
5.5.2 计算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表观病害与承载能力及耐久性评定指标的关联分析 |
6.1 关联分析相关方法 |
6.1.1 神经元模型 |
6.1.2 BP神经网络结构 |
6.1.3 BP神经网络算法 |
6.2 神经网络评定系统基本信息 |
6.2.1 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
6.2.2 神经网络模型参数选择 |
6.3 基于有限元更新的数据补充 |
6.3.1 梁格法建模 |
6.3.2 表观病害模拟与病害随机补充 |
6.3.3 模拟样本汇总 |
6.4 神经网络评定系统训练 |
6.4.1 “表观病害—荷载横向分布能力”关联分析 |
6.4.2 “表观病害—耐久性”关联分析 |
6.4.3 “表观病害—梁体极限承载能力”关联分析 |
6.5 实桥承载能力及耐久性的评定验证 |
6.5.1 工程概况 |
6.5.2 荷载横向分布评定结果 |
6.5.3 耐久性评定结果 |
6.5.4 极限承载能力评定结果 |
6.5.5 基于表观病害的评定验证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抗剪加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公路桥梁现状 |
1.1.2 江苏省内拼宽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处置现状 |
1.2 旧桥安全性评估概念 |
1.3 中小跨径旧桥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1.3.1 基于外观调查的方法 |
1.3.2 基于设计规范的方法 |
1.3.3 荷载试验方法 |
1.3.4 基于专家经验的方法 |
1.3.5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方法 |
1.4 混凝土梁桥抗剪加固方法研究现状 |
1.5 中小跨径旧桥安全性评估方法及混凝土梁桥抗剪加固方法的不足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现有计算方法 |
2.3 背景工程 |
2.3.1 工程概况 |
2.3.2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步骤 |
2.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2.4 跨中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
2.4.1 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计算结果比较 |
2.4.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比较 |
2.4.3 铰缝刚度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 |
2.4.4 铰缝刚度对整体化混凝土层与荷载横向分布关系的影响 |
2.4.5 建议计算方法 |
2.5 支点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
2.5.1 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计算结果比较 |
2.5.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比较 |
2.5.3 铰缝刚度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 |
2.5.4 铰缝刚度对整体化混凝土层与荷载横向分布关系的影响 |
2.5.5 建议计算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现有计算方法的来源、不足与修正原则 |
3.2.1 来源 |
3.2.2 不足 |
3.2.3 修正原则 |
3.3 受剪试验数据整理 |
3.3.1 试验数据筛选准则 |
3.3.2 试验数据整理 |
3.4 受剪试验数据分析 |
3.4.1 数据分析注意点 |
3.4.2 试验数据分析 |
3.5 受压翼缘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
3.5.1 研究现状 |
3.5.2 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
3.6 预应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
3.6.1 研究现状 |
3.6.2 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
3.7 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误差分析 |
3.7.1 钢筋混凝土梁 |
3.7.2 预应力混凝土梁 |
3.8 抗剪承载力计算位置讨论 |
3.9 13m空心板受剪试验分析 |
3.9.1 试验目的 |
3.9.2 试件概况 |
3.9.3 试验方案 |
3.9.4 试验现象及分析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裂缝现状、成因、评估方法及维护对策研究 |
4.1 引言 |
4.2 端部腹板斜裂缝 |
4.2.1 裂缝现状 |
4.2.2 裂缝成因 |
4.2.3 评估方法 |
4.2.4 维护对策 |
4.3 端部底板失效区裂缝 |
4.3.1 裂缝现状 |
4.3.2 裂缝成因 |
4.3.3 评估方法 |
4.3.4 维护对策 |
4.4 底板纵向裂缝 |
4.4.1 裂缝现状 |
4.4.2 裂缝成因 |
4.4.3 评估方法 |
4.4.4 维护对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配式空心板桥端部腔内注浆抗剪加固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验目的与内容 |
5.3 堵头制作试验 |
5.3.1 基本参数确定 |
5.3.2 堵头制作流程 |
5.4 腔内注浆流程 |
5.5 试验效果 |
5.6 端部腔内注浆加固空心板抗剪承载力计算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车载作用下预应力空心板梁桥动力响应及铰缝病害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铰缝病害表现及成因研究 |
1.2.2 铰缝损伤程度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1.2.3 车桥耦合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课题来源 |
2 空心板梁铰缝病害分析 |
2.1 引言 |
2.2 病害调研 |
2.2.1 调研工程的基本概况 |
2.2.2 铰缝病害调研方法 |
2.3 铰缝病害分类统计与分析 |
2.3.1 铰缝病害分类统计 |
2.3.2 铰缝病害历年发展情况分析 |
2.3.3 铰缝病害原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车载作用下空心板梁桥动力响应分析 |
3.1 引言 |
3.2 车辆模型 |
3.2.1 车辆概况 |
3.2.2 车辆模型 |
3.3 桥梁模型 |
3.3.1 桥梁概况 |
3.3.2 网格划分 |
3.3.3 连接与接触 |
3.3.4 边界条件 |
3.3.5 动力参数设定 |
3.4 桥梁模态分析 |
3.5 车速及车重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
3.5.1 车重车速对位移动态响应影响分析 |
3.5.2 车重车速对竖向加速度动态响应影响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动力响应的铰缝病害评价方法及实桥应用 |
4.1 引言 |
4.2 铰缝病害对空心板梁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
4.2.1 铰缝病害程度对空心板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
4.2.2 铰缝病害位置对空心板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
4.3 基于动力响应的铰缝病害评价方法 |
4.4 空心板梁桥动态数据检测 |
4.4.1 桥梁基本信息 |
4.4.2 桥梁外观检查概况 |
4.4.3 检测方案 |
4.5 铰缝病害评价方法的实桥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板梁桥铰缝的界面非线性接触分析及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板梁桥在高速公路网中的应用 |
1.1.2 铰缝病害的发展规律及危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铰缝构造设计的发展 |
1.2.2 铰缝受力性能分析的研究 |
1.2.3 铰缝界面非线性接触的研究 |
1.2.4 铰缝损伤状态评价指标的研究 |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
1.4 课题来源 |
2 高速公路板梁桥铰缝病害统计与分析 |
2.1 引言 |
2.2 铰缝病害调研 |
2.2.1 调研对象的基本概况 |
2.2.2 铰缝病害调研方法 |
2.3 铰缝病害统计结果 |
2.3.1 病害数量及程度分析 |
2.3.2 病害程度的发展趋势 |
2.4 铰缝病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
2.4.1 铰缝破坏的基本特征 |
2.4.2 铰缝病害的成因初步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静力荷载下板梁及铰缝的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
3.1 引言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1 空心板梁模型 |
3.2.2 梁铰体系模型 |
3.3 非线性分析方法 |
3.3.1 混凝土本构关系 |
3.3.2 钢筋及预应力本构关系 |
3.3.3 非线性接触属性 |
3.4 结果分析 |
3.4.1 中板梁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
3.4.2 边板梁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
3.4.3 梁铰体系的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非线性界面接触参数及铰缝损伤状态分析 |
4.1 引言 |
4.2 非线性界面接触参数 |
4.3 拉剪复合状态下铰缝界面接触参数分析 |
4.3.1 法向粘结强度参数分析 |
4.3.2 切向粘结剪切强度参数分析 |
4.3.3 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量参数分析 |
4.3.4 滑移刚度参数分析 |
4.4 拉压剪复合状态下铰缝界面接触参数分析 |
4.4.1 法向粘结强度参数分析 |
4.4.2 切向粘结剪切强度参数分析 |
4.4.3 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量参数分析 |
4.4.4 滑移刚度参数分析 |
4.5 界面无粘结时的铰缝损伤行为分析 |
4.6 铰缝损伤状态的划分 |
4.7 本章小结 |
5 铰缝性能的现场测试及损伤状态的初步判定 |
5.1 引言 |
5.2 铰缝性能测试方案 |
5.2.1 测试仪器及测点布置 |
5.2.2 现场试验的流程 |
5.3 铰缝损伤程度的判定 |
5.3.1 板梁桥的铰缝外观检测结果 |
5.3.2 跨径16m板梁桥的铰缝状态分析 |
5.3.3 跨径20m板梁桥的铰缝状态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空心板梁桥病害评析及钢横梁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空心板梁桥的发展概述 |
1.1.1 空心板梁桥概述 |
1.1.2 空心板梁桥发展及现状 |
1.2 空心板梁桥病害研究现状 |
1.2.1 底板各向裂缝研究现状 |
1.2.2 铰缝破坏研究现状 |
1.3 空心板梁桥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
1.3.1 空心板梁桥加固方法研究现状 |
1.3.2 空心板横向加固法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空心板梁桥典型病害机理及成因分析 |
2.1 荷载横向分布设计理论 |
2.1.1 铰接板法 |
2.1.2 刚接板法 |
2.1.3 刚性横梁法 |
2.2 空心板梁桥铰缝病害及特征分析 |
2.2.1 空心板铰缝病害特征 |
2.2.2 铰缝病害成因分析 |
2.2.3 铰缝破坏机理 |
2.3 空心板梁桥底板裂缝 |
2.3.1 底板裂缝特征 |
2.3.2 成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空心板梁桥钢横梁加固技术理论 |
3.1 桥梁加固理论及意义 |
3.1.1 桥梁加固理论 |
3.1.2 桥梁加固意义 |
3.2 空心板梁桥横向钢梁加固法概述 |
3.2.1 方法简介 |
3.2.2 加固原理 |
3.3 钢横梁加固法设计关键技术 |
3.3.1 加固后空心板横向分布计算理论 |
3.3.2 刚度设计原理 |
3.3.3 横向钢梁布设方法 |
3.4 钢横梁加固法施工关键技术 |
3.4.1 施工流程 |
3.4.2 控制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空心板梁桥检测与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
4.1 项目概况 |
4.1.1 项目简介 |
4.1.2 试验桥梁简介 |
4.2 空心板梁桥外观检测与状态评估技术 |
4.2.1 检测内容 |
4.2.2 检测结果 |
4.2.3 技术状况评定 |
4.3 空心板梁桥静载试验 |
4.3.1 检测内容 |
4.3.2 试验方法 |
4.3.3 检测结果 |
4.4 空心板梁桥动载试验 |
4.4.1 检测内容 |
4.4.2 试验方法 |
4.4.3 检测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空心板梁桥钢横梁加固法技术研究 |
5.1 加固方案及分析工况 |
5.1.1 加固方案 |
5.1.2 分析工况 |
5.2 有限元分析法 |
5.2.1 分析原理及过程 |
5.2.2 有限元建模 |
5.3 加固计算 |
5.3.1 挠度分析 |
5.3.2 横向正应力分析 |
5.3.3 竖向剪应力分析 |
5.3.4 纵向剪应力分析 |
5.3.5 主应力分析 |
5.4 加固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5.4.1 钢横梁截面尺寸影响 |
5.4.2 钢横梁间距影响 |
5.5 钢横梁加固法实桥应用 |
5.5.1 旧桥概况 |
5.5.2 加固设计 |
5.5.3 加固效果 |
5.5.4 截面验算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16米预应力砼空心板梁的静载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空心板梁抗弯性能有限元模拟[D]. 鲍家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2]基于疲劳荷载的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规律及加固技术研究[D]. 沈楸. 扬州大学, 2021(08)
- [3]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桥梁服役性能评价与分类利用技术研究[D]. 王胜寒. 山东交通学院, 2020(04)
- [4]混凝土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演变规律及评估技术研究[D]. 顾万. 扬州大学, 2020(04)
- [5]简支空心板梁桥受力特征及病害处理技术[D]. 李川. 浙江大学, 2020(01)
- [6]基于表观病害的空心板梁桥承载能力及耐久性评定方法研究[D]. 王子琛. 东南大学, 2020(01)
- [7]装配式空心板桥旧桥安全性评估及抗剪加固方法研究[D]. 刘李君. 东南大学, 2020(01)
- [8]车载作用下预应力空心板梁桥动力响应及铰缝病害评价方法研究[D]. 金敦建. 扬州大学, 2019(02)
- [9]板梁桥铰缝的界面非线性接触分析及损伤研究[D]. 陆垚锋. 扬州大学, 2019(02)
- [10]空心板梁桥病害评析及钢横梁加固技术研究[D]. 郭庆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标签:空心板论文; 静载试验论文;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论文; 桥梁论文; 预应力钢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