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LE DB/ADO在GIS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亮[1](2021)在《252kV GIS内部燃弧故障分析与壳体结构设计》文中认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开关设备,以优异的电气性能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内部电弧故障(Internal Arcing Fault,IAF)被认为是在GIS的寿命期间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故障,内部燃弧故障不但会对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产生影响,而且会对运行维护人员和周边区域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GIS内部燃弧进行分析,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费用,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计算结果可以作为改进现有产品和开发新产品的指导基础,对于我国GIS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52k V GIS为对象开展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首先,研究内部燃弧故障特性及机理,明确GIS内部燃弧故障的发展过程、行为特征;根据研究对象,确定试验标准与合格判据;进行内部燃弧故障试验,记录电弧电流、电弧电压及气体压强等试验结果。其次,运用搭建的故障电弧模型计算电弧能量;基于改进标准计算法(Improved Standard Calculation Method,ISCM)提出增强型改进标准法(Enhancement of Improved Standard Method,EISCM),根据上述两种方法对燃弧室内气体压强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将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上述两种数值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和后者的优越性;同时基于壳体烧穿概率学模型进行了烧穿数值仿真计算。再次,明确GIS壳体防护的标准和方向;考虑气体压升和壳体烧穿两个内部燃弧故障外部效应的表征参量,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壳体壁厚、内径、长度以及端部法兰厚度和防爆膜爆破压力、面积对两个表征参量的影响;结合上述结果提出一种壳体结构优化设计措施,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最后,采用VBA和SQL混合编程的方式设计GIS内部燃弧故障数值仿真平台,其包含“登录退出”、“数据输入”、“数据转换”、“数据管理”等多个模块,同时采用My SQL数据库存储数据,实现仿真数据的查询和遍历。
朱事成[2](2019)在《基于GIS的苏州水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金鸡湖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区域中的湖泊水体是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互相作用最强烈的地带,更是城市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生活娱乐的核心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湖泊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凸显出一系列的问题。金鸡湖是我国最大的几个城市湖泊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点,环金鸡湖区域商圈密集,是城市的热点区域。然而,金鸡湖在苏州市主要的内湖中水质为最差,湖泊富营养化、湖泊水域的污染以及生态系统功能衰弱等环境问题不停的出现和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附近人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近年来飞速成长起来的具有空间信息处理分析能力的计算机技术,是将水质模型离散化、可视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生态环境与水资源保护中它起着技术先导的作用,其可以将水质数据的存储管理、空间地理信息的分析和水质评价模型综合为一个共同体,对提高江河湖泊管理规划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苏州金鸡湖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发了基于金鸡湖流域地理空间信息、水质监测数据等信息在内的金鸡湖流域基础数据库。系统以C#语言,Visual Studio2012为集成开发环境,采用ESRI公司提供的ArcGIS Engine10.2二次开发控件,选择MsAccess2012作为后台数据库,并将单因子指数评价模型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模型集成到GIS系统中,设计完成了基于GIS的金鸡湖水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依据金鸡湖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出发,主要做了下面几点工作:利用ArcGIS Engine10.2二次开发控件设计构造了能够对金鸡湖水环境信息作出管理规划的可视化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了GIS对空间信息的展示、处理、计算分析等功能上的优点,实现了平移、漫游、鹰眼等地图基础操作功能。系统以2018年的金鸡湖野外调研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金鸡湖流域水质信息数据库功能模块,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块还能够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存储管理的功能。针对金鸡湖水体质量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宜的水质评价模型来对水体进行分析评价,基本实现了对野外实测数据的科学评价。本系统操作便捷、结构清晰,数据通过公用接口来实现传输与共享,能够便捷迅速的查询到金鸡湖水质信息并生成相关图表,并对主要污染物质作出精确的分析评价。解决了湖泊水质信息管理水平低,评价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为流域的水质改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管理服务平台,提高了金鸡湖流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龙刚[3](2012)在《基于OLE DB技术的通用数据访问接口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应用系统要求能够访问存放在网络中不同位置,以不同形式存储的数据,并且能够用一种通用的方式采集和处理这些数据。传统的数据访问技术已经很难适应这些要求,微软新提出的通用数据访问技术能较好的满足这些要求。通用数据访问技术的核心是OLE DB技术,它提供了一组系统级的组件对象模型(COM)接口,能够采用通用的方式对关系型数据源和非关系型数据源进行数据访问,屏蔽底层不同数据来源的差异。通过研究OLE DB技术标准设计并开发了通用数据访问引擎OLE DB提供者(GDBP)。GDBP是通用数据访问引擎的一个核心子模块,通用数据访问引擎主要由引擎服务、权限控制、审计管理、通用数据访问引擎OLE DB提供者等子模块构成。能够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通用的,基于角色和用户的小粒度权限控制的,具有会话审计、对象审计和语句审计功能的数据访问。GDBP作为通用数据访问引擎的核心模块,主要为客户应用提供系统级的数据访问支撑,并可以通过TCP/IP网络通信协议来访问远程数据,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扩展性、灵活性和安全性。GDBP由组件接口模块和交互模块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组件接口模块能够满足日常的数据访问要求,提供数据库连接、数据查询、数据操作、执行存储过程、事务处理和读取元数据等功能;交互模块能够实现数据中间处理和与引擎服务进行通信的功能。通过与业内主流的OLE DB提供者的实验数据对比,经过数据中间处理和网络通信优化的GDBP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访问效率。
胡德生,陈勇,陈重阳,吴岿华[4](2011)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在海洋GIS开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概念和思想,并将其引入组件式海洋GIS开发工具MapX中。先从MapX绑定的数据源类型出发,分析了引入ADO模型的可能性,利用ADO中所封装的良好的网络特性,实现了MapX数据的远程访问,为进一步构建基于MapX的WebGIS建立了基础。
宋青,郑冰,李国辉[5](2007)在《VC与数据库接口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阐述了数据库与VC交互的3种方式,深入分析了数据库引擎的原理,详细地论述了使用各种底层接口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并对3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各自适用的场合和利弊,得出VC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最优方式,使得数据库强大的存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与VC优秀的编程能力结合起来。
黄辉[6](2008)在《移动GIS原型系统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资源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信息中有80%以上的信息与空间位置有关,人们随时随地想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信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WAP、GPRS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无线通信技术与GIS以及Internet结合成为可能,从而诞生了移动GIS技术。目前与移动GIS相关的应用开发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尚待解决,因此,针对移动GIS进行深入研究和平台的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技术研究——原型构建——应用实现”为主线,对移动GIS的技术问题及原型系统的构建进行探讨与研究。论文首先概述了移动GIS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然后对移动GIS的体系结构与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比较分析了相关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C/S和B/S相结合的移动GIS体系结构;论文研究了GIS的空间数据模型,采用矢栅一体化的数据模型,并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设计;通过层状结构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这种模型具有层次性好、易于数据库的存储与管理、查询高效等优点;通过最短路径算法实现路径分析;通过建立数据缓冲池和数据库连接池,解决应用服务器的负载问题,以实现其稳定、高效地运行。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移动GIS原型系统,并应用COM+、Winsock等技术对各组成部分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最后,结合实际工作,开发了基于原型系统的移动车辆监控系统,实现了目标定位、信息管理等基本的移动GIS功能,为移动GIS的应用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刘英敏[7](2006)在《基于GIS和RS的数字流域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数字流域是综合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虚拟现实(VR)、网络和超媒体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全流域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与存储、综合管理与传输分发、深层融合与挖掘基础上构建的全流域可视化的基础信息平台。它的建立可以实现流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综合,实现全流域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在时间上的合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功能重叠,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流域的建立流程、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详细解决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数字流域信息的提取与处理技术; (2)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及应用; (3)面向对象流域数据模型(OVDM)的设计与实现; (4)基于对象一关系型空间数据库(ORDBMS)技术和面向对象流域数据模型(OVDM)的流域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5)提出了一种解决多源空间数据集成新策略——数据中间件模式:并基于OLE-DB技术自主设计开发了空间数据库引擎; (6)基于COM技术从底层自主设计开发了组件式GIS平台VCOMGIS; (7)实现了完全集成式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8)对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水土保持状况进行了研究。
谭伟,张雁,冯仲科,蔡学成[8](2005)在《基于COM GIS的外部数据功能的探讨》文中认为在组件GIS的二次开发应用中,数据的输入与修改是一个重要且必须考虑的问题.以ESRI公司的MapObjects为例,其本身对数据修改、添加等功能的实现比较复杂,而采用外部数据则容易多了.该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讨论了MO中外部数据访问功能的理论基础与实现方法,并在Visual C++6.0编程环境支持下,运用ADO技术,以Excel为例,组合MapObjects提供的图层关联、图层搜索、图层输出等功能,将Excel工作簿中的单张表按字段匹配添加至图层内,并按指定的图层名保存下来,从而高效、便捷、快速、灵活地输入GIS属性数据,体现了组件GIS强大的开发潜力,成为MO数据管理功能扩展的有益补充.
王辉[9](2006)在《基于GIS的住宅小区信息管理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地理信息系统(GIS)由于其可视化的功能,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通过对GIS系统模式和GIS集成模式的剖析,本文对新建住宅小区管理系统工程的架构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了住宅小区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使用MapInfo作为GIS开发平台,实现对系统空间数据的管理;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系统属性数据的管理工具。系统的开发工具VC++通过OLE自动化实现对MapInfo的功能调用,通过使用ADO数据库接口来控制SQL Server数据库。 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的设计原则、总体结构、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算法设计、界面设计。功能设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并且为系统的功能扩充预留有接口。数据库设计主要解决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算法设计是为解决管线的横纵剖面图而设计的。界面设计是为提供了一个友好、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而设计的。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软件的结构模式以及各种软件之间的通信实现。系统的结构模式是Client/Server模式。系统中各种软件的通信是指VC++与MapInfo、MapBasic之间通信以及VC++与SQL Server之间的通信。 本系统把住宅小区、楼幢、管线、阀门、住户等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组织和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功能包括:数据输入、输出、查询、浏览、统计、属性数据和地理数据的双向查询以及小区物业的收费、投诉、报修等管理。
张嵽[10](2005)在《基于GIS的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简单地说是指保障火箭安全飞行及发生故障时为保障地面人员安全及减少地面财产损失而采取相关应急措施的处理系统。该系统涉及大量的火箭及相关地理信息的空间及属性数据,所以采用了以GIS 为平台的开发方法,以GIS 在该系统中的应用为研究重点,对其中涉及的大量地理信息数据作最优的处理及挖掘,其中,涉及对空间数据库的构建,设计,数据库用户程序的开发,空间与属性数据的联系等一系列问题。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思想上,吸取了传统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射方式的设计思想,明确了从用户需求开始,到概念设计,再到逻辑设计的清晰设计思路,并讨论了具体方法及与传统数据库的设计异同,并联系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介绍了具体实例。阐述了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思想、模块划分和具体技术。在系统体系方面,由于空间数据库软件一般是作为GIS 客户端软件和RDBMS 中间件而存在,所以采用了C/S 网络模式思想,在数据库服务器端对空间,属性等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并提供对上层应用程序的支持。本系统为适应火箭发射的实际需要,除空间和属性数据外,还需考虑火箭发射时的弹道数据、遥测数据、意外时火箭残片的落点数据及当时天气情况等其他综合信息,为此,单独建立了并列于空间及属性数据库的一个其他数据库来对其进行管理,采用Oracle 作为属性数据及其他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MAPGIS 自带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其空间数据,并通过MAPGIS 的数据无缝管理机制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应用程序的开发上,着重讨论了ADO 技术在数据库开发中的优势和特点。并联系在本系统中的应用作了具体介绍。讨论了MAPGIS 二次开发类库对VC 类的继承以及在开发图形数据管理程序时的使用和特点。对空间和属性数据的集成开发作了一定研究。本文通过对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分析,探索了空间数据库构建过程中的特点和各种方法、技术。为基于GIS 的空间数据库开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建议,为空间数据库及大型数据库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OLE DB/ADO在GIS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LE DB/ADO在GIS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252kV GIS内部燃弧故障分析与壳体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高压GIS发展概况 |
1.3 国内外内部燃弧故障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二章 开关设备内部燃弧故障理论 |
2.1 内部燃弧故障特性 |
2.2 内部燃弧故障机理 |
2.3 内部燃弧试验 |
2.3.1 GIS设备 |
2.3.2 GIS内部燃弧试验标准与合格判据 |
2.3.3 燃弧试验 |
2.3.4 试验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IS内部燃弧仿真计算与分析 |
3.1 内部燃弧故障计算方法验证 |
3.1.1 电弧模型 |
3.1.2 电弧能量 |
3.2 内部燃弧压强数值仿真计算 |
3.2.1 ISCM方法 |
3.2.2 EISCM方法 |
3.2.2.1 比热容修正 |
3.2.2.2 适应性“Kp因子” |
3.3 GIS壳体烧穿数值仿真计算 |
3.3.1 壳体烧穿机理 |
3.3.2 壳体烧穿概率分布 |
3.4 结果及分析 |
3.4.1 压升数值仿真计算验证 |
3.4.2 壳体烧穿概率计算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IS壳体结构设计 |
4.1 GIS壳体防护 |
4.2 壳体设计 |
4.2.1 壳体壁厚对壳体烧穿的影响 |
4.2.2 壳体内径对壳体烧穿的影响 |
4.2.3 壳体长度对壳体烧穿的影响 |
4.2.4 端部法兰厚度对壳体烧穿的影响 |
4.3 防爆膜设计 |
4.3.1 防爆膜爆破压力对气体压升的影响 |
4.3.2 防爆膜面积对气体压升的影响 |
4.4 壳体结构设计优化与数值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IS内部燃弧故障仿真软件平台 |
5.1 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 |
5.1.1 开发平台介绍 |
5.1.2 VBA和 SQL混合编程 |
5.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5.3 系统模块功能实现 |
5.3.1 注册登录退出模块 |
5.3.2 数据输入模块 |
5.3.3 数据转换模块 |
5.3.4 数据输出与管理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基于GIS的苏州水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金鸡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
2.1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 |
2.1.1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
2.1.2 GIS组件技术 |
2.1.3 Arcengine组件 |
2.2 数据库技术 |
2.2.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
2.2.2 数据库种类以及MsAccess |
第三章 基于GIS的金鸡湖水环境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目标 |
3.2 系统设计原则 |
3.3 系统结构框架与功能模块设计 |
3.3.1 系统结构框架 |
3.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4 数据库开发实现 |
3.4.1 数据类型 |
3.4.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3.4.3 空间数据库设计 |
3.4.4 空间数据的来源 |
3.4.5 属性数据库设计 |
3.4.6 属性数据库的连接 |
3.5 金鸡湖水质评价模型设计 |
3.5.1 单因子水质模型 |
3.5.2 综合水质污染指数法 |
3.5.3 GIS与水质评价模型的整合 |
第四章 金鸡湖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4.1 系统主界面 |
4.2 系统登录界面模块 |
4.3 GIS功能模块 |
4.3.1 文件管理模块 |
4.3.2 地图操作功能模块 |
4.4 数据库功能及实现 |
4.4.1 数据库功能 |
4.4.2 水质数据统计图模块 |
4.5 水质评价功能设计与实现 |
4.5.1 单因子水质评价 |
4.5.2 综合指数评价 |
4.6 实例应用分析 |
4.6.1 单因子评价分析 |
4.6.2 综合指数评价分析 |
4.6.3 两种方法的分析比较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3)基于OLE DB技术的通用数据访问接口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早期的数据访问技术 |
1.2.2 通用数据访问技术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OLE DB技术原理 |
2.1 OLE DB应用程序的结构 |
2.2 OLE DB对象的结构 |
2.3 OLE DB关键技术 |
2.3.1 行集 |
2.3.2 数据更新 |
2.3.3 数据存取 |
2.3.4 大数据对象 |
2.3.5 数据类型 |
2.3.6 属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通用数据访问引擎OLE DB提供者设计 |
3.1 通用数据访问引擎概述 |
3.1.1 需求概述 |
3.1.2 流程设计 |
3.1.3 模块设计 |
3.2 GDBP需求概述 |
3.2.1 GDBP需求分析 |
3.2.2 GDBP关键功能 |
3.3 GDBP概要设计 |
3.3.1 GDBP总体设计 |
3.3.2 GDBP组件接口设计 |
3.3.3 GDBP交互模块设计 |
3.4 GDBP关键功能详细设计 |
3.4.1 建立数据库连接 |
3.4.2 数据查询 |
3.4.3 数据操作 |
3.4.4 执行存储过程 |
3.4.5 事务处理 |
3.4.6 读取Schema数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通用数据访问引擎OLE DB提供者实现 |
4.1 GDBP安装配置 |
4.1.1 安装GDBP |
4.1.2 配置GDBP |
4.2 GDBP应用示例 |
4.2.1 应用设计 |
4.2.2 程序示例 |
4.3 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总结 |
5.2 后期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在海洋GIS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分布式数据库概述 |
2.1 分布式数据库的需求和概念 |
2.2 分布式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
2.3 空间数据的划分 |
3 组件式海洋GIS开发工具MapX |
3.1 MapX简介 |
3.2 MapX的空间数据结构 |
3.3 MapX的数据绑定 |
3.3.1 MapX的数据绑定方式 |
(1) X-Y绑定。 |
(2) Normal绑定。 |
(3) Point Reference绑定。 |
3.3.2 MapX绑定的数据源类型 |
4 MapX中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和远程访问的实现 |
4.1 基于SQL Server的MapX数据管理 |
4.2 ActiveX数据对象 (ADO) |
4.3 用ADO模型实现MapX数据的远程访问 |
(1) 初始化控件库。 |
(2) 数据库的连接。 |
(3) 创建Recordset对象。 |
(4) 数据的存取。 |
5 结 束 语 |
(5)VC与数据库接口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ODBC的访问方式 |
3 DAO的访问方式 |
4 OLE DB/ADO的访问方式 |
5 结 语 |
(6)移动GIS原型系统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 |
1.2.2 当代GIS的发展现状 |
1.2.3 移动GIS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技术 |
2.1 移动GIS理论基础 |
2.1.1 移动GIS的产生与发展 |
2.1.2 移动GIS的主要特点 |
2.1.3 移动GIS的关键技术 |
2.2 其它相关技术 |
2.2.1 Windows Sockets 2技术 |
2.2.2 Web Service技术 |
2.2.3 COM+技术 |
第三章 移动GIS体系结构与关键问题研究 |
3.1 移动GIS的体系结构 |
3.1.1 相关研究 |
3.1.2 原型系统的体系结构 |
3.2 关键问题研究 |
3.2.1 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 |
3.2.2 空间数据的组织 |
3.2.3 空间分析技术 |
3.2.4 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问题的研究 |
第四章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的组成结构 |
4.1.1 客户端 |
4.1.2 服务器端 |
4.1.3 通信网络 |
4.1.4 定位系统 |
4.2 系统的主要设计与实现 |
4.2.1 GIS基础平台的实现 |
4.2.2 移动地理信息服务模块的实现 |
4.2.3 通信模块的实现 |
4.2.4 应用服务器端的实现 |
第五章 应用实例—移动车辆监控系统 |
5.1 系统的介绍 |
5.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
5.2.1 终端通信程序 |
5.2.2 监控客户端 |
5.2.3 应用服务程序 |
第六章 论文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基于GIS和RS的数字流域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字流域 |
1.1.1 数字流域概念的提出 |
1.1.2 数字流域的研究内容 |
1.1.3 数字流域的应用意义 |
1.1.4 数字流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
1.2.1 地理信息系统 |
1.2.2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
1.2.3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 |
1.2.4 遥感的概念 |
1.2.5 遥感的功能与特点 |
1.2.6 遥感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 GIS、RS与大尺度数字流域的整合 |
1.3.1 大尺度数字流域要求GIS与其整合 |
1.3.2 大尺度数字流域对RS的要求 |
1.4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决策 |
1.4.1 土壤侵蚀的概念 |
1.4.2 土壤侵蚀的研究现状 |
1.4.3 土壤侵蚀研究的发展趋势 |
1.4.4 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方式 |
1.5 论题背景、来源及研制意义 |
1.5.1 论题背景 |
1.5.2 论题来源 |
1.5.3 研究意义 |
1.6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7 论文的组织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数字流域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 |
2.1 数字流域的数据源 |
2.2 数据采集技术 |
2.2.1 地图数据的采集 |
2.2.2 遥感的数据采集 |
2.3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信息数据的提取 |
2.3.1 流域主要数据源 |
2.3.2 地图投影的选择 |
2.3.3 基于3S技术的主要信息层的提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字高程模型 DEM建立与应用 |
3.1 数字高程模型DEM |
3.1.1 DEM的定义与特点 |
3.1.2 DEM的分类 |
3.1.3 DEM建立目的与意义 |
3.2 数字高程模型DEM 的建立 |
3.2.1 DEM的数据源及采集方法 |
3.2.2 基于等高线的DEM生成算法 |
3.3 数字高程模型DEM 的应用 |
3.3.1 基于地形因子的计算 |
3.3.2 DEM在水文中的应用 |
3.4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三维显示 |
3.4.1 三维显示技术的介绍与比较 |
3.4.2 基于OpenGL的地形三维可视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对象流域数据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4.1 数据模型 |
4.2 流域数据模型 |
4.2.1 流域几何对象模型 |
4.2.2 流域要素对象模型 |
4.2.3 图形表示对象模型 |
4.3 整体OVDM及数据结构 |
4.3.1 几何对象数据结构 |
4.3.2 图形表示对象数据结构 |
4.3.3 流域要素数据结构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对象流域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5.1 空间数据库 |
5.1.1 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
5.1.2 空间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
5.1.3 空间数据库技术 |
5.2 基于ORDBMS技术的流域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5.2.1 数据库逻辑设计 |
5.2.2 数据库物理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与空间数据库引擎 |
6.1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 |
6.1.1 数据标准化模式 |
6.1.2 操作标准化模式 |
6.1.3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新策略——数据中间件模式 |
6.2 空间数据库引擎 |
6.2.1 什么是空间数据库引擎SDE |
6.2.2 空间数据库引擎的基本功能 |
6.2.3 常见的几种空间数据库引擎 |
6.2.4 空间数据库引擎应具备的基本特性 |
6.2.5 空间数据库引擎开发技术介绍 |
6.2.6 使用OLE-DB读取数据的基本方法 |
6.2.7 基于OLE-DB的数据访问对象的实现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组件技术的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
7.1 系统开发原则 |
7.1.1 系统研制目的 |
7.1.2 系统设计原则 |
7.1.3 系统主要功能 |
7.2 系统总体设计 |
7.2.1 系统开发方法 |
7.2.2 系统的体系结构 |
7.2.3 系统的技术路线 |
7.3 组件式GIS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
7.3.1 组件式GIS概述 |
7.3.2 VCOMGIS的设计与实现 |
7.4 模型库的建立 |
7.4.1 非点源污染数学模型 |
7.4.2 基于采样点的空间分布模型 |
7.5 应用情况 |
7.5.1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概况 |
7.5.2 1990年、1995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
7.5.3 水文模拟 |
7.5.4 结论与建议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 |
8.1 概述 |
8.2 研究内容 |
8.3 研制意义 |
8.4 下一步主要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8)基于COM GIS的外部数据功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原理 |
1.1 GIS的属性数据输入 |
1.2 MapObjects的外部数据源访问模型 |
1.3 属性数据转入功能 |
2 程序实现 |
3 结论与讨论 |
(9)基于GIS的住宅小区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来源 |
1.2 住宅小区管理系统的现状 |
1.3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及其研究状况 |
1.3.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
1.3.2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 |
1.3.3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
1.4 作者完成的工作及意义 |
1.4.1 作者完成的工作 |
1.4.2 作者工作的意义 |
2 MapInfo与GIS集成地图开发 |
2.1 MapInfo系统介绍及其特点 |
2.1.1 MapInfo系统简介 |
2.1.2 MapInfo的一些基本概念 |
2.2 MapInfo集成地图开发 |
3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的原则 |
3.2 系统的总体结构 |
3.3 系统的功能设计 |
3.3.1 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
3.3.2 小区物业管理功能设计 |
3.3.3 基础资料管理功能设计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1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
3.4.2 属性数据库的设计 |
3.4.3 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连接 |
3.5 算法设计 |
3.5.1 管线剖面图算法设计 |
3.5.2 管线剖面图算法说明 |
3.6 系统界面设计 |
3.6.1 基于GIS的住宅小区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
3.6.2 子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界面 |
3.6.3 子系统小区物业管理界面 |
3.6.4 子系统基础资料管理系统界面 |
4 系统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及说明 |
4.1 地图数字化 |
4.2 MapInfo中数据库表的建立 |
4.3 SQL Server数据库中数据表的建立及其结构 |
4.4 数据库表设计方案的说明 |
5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软件工程的设计方法 |
5.2 软件设计方案 |
5.2.1 软件的结构模式 |
5.2.2 软件的流程设计 |
5.3 子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方案的实现 |
5.3.1 VC++中集成MapInfo地图窗口 |
5.3.2 VC++与MapInfo的通信模式 |
5.3.3 VC++与MapInfo的通信实现 |
5.3.4 VC++下模拟MapInfo的菜单和按钮 |
5.3.5 VC++下模拟MapInfo状态栏 |
5.3.6 VC++与SQL Server的通信机制 |
5.3.7 VC++与SQL Server的通信软件实现 |
5.4 子系统基础资料管理和小区物业管理的软件实现 |
5.5 系统的运行环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图表目次 |
附录B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表结构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10)基于GIS的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GIS 数据库发展的现状 |
1.3 GIS 数据库的特点 |
1.4 GIS 数据库的管理方式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6 本文的技术路线 |
2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2.1 数据库设计基础 |
2.1.1 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 |
2.1.2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
2.2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 |
2.3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
2.4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数据标准化设计原则 |
2.4.1 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 |
2.4.2 统一的数据编码系统 |
2.4.3 统一的地理信息分类和编码原则 |
2.4.4 统一分层原则 |
2.5 确立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数据库数据模型及模式 |
2.6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地理信息元数据的建立 |
2.6.1 元数据的定义和作用 |
2.6.2 地理信息元数据字典 |
2.7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
2.7.1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数据库需求分析的设计 |
2.7.2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
2.7.3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
2.8 本章小结 |
3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图形数据库的建立 |
3.1 MAPGIS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
3.2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图形数据的输入 |
3.2.1 MAPGIS 图形数据的数字化输入 |
3.2.2 智能扫描矢量化 |
3.3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矢量图的编辑 |
3.3.1 点数据编辑 |
3.3.2 线数据编辑 |
3.3.3 区编辑 |
3.4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矢量图的误差校正 |
3.5 图形的拼接 |
3.6 本章小结 |
4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4.1 Oracle9i 数据库介绍 |
4.2 在Oracle 平台下创建属性数据库 |
4.2.1 创建前对数据库的规划 |
4.2.2 选择数据库的创建方式及创建数据库 |
4.3 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属性数据库结构 |
4.3.1 属性数据模型结构 |
4.3.2 属性数据库结构表 |
4.3.3 数据表间的联系 |
4.4 图形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连接 |
4.5 本章小结 |
5 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 |
5.1 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的选择 |
5.2 ADO 技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中的应用 |
5.2.1 ADO 技术简介 |
5.2.2 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块实现流程 |
5.3 用户数据管理系统与MAPGIS 的连接 |
5.4 系统应用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结论与心得 |
6.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四、OLE DB/ADO在GIS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252kV GIS内部燃弧故障分析与壳体结构设计[D]. 张亮. 厦门理工学院, 2021(06)
- [2]基于GIS的苏州水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金鸡湖为例[D]. 朱事成.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3]基于OLE DB技术的通用数据访问接口的设计与实现[D]. 龙刚. 复旦大学, 2012(03)
- [4]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在海洋GIS开发中的应用[J]. 胡德生,陈勇,陈重阳,吴岿华. 微处理机, 2011(01)
- [5]VC与数据库接口技术的研究[J]. 宋青,郑冰,李国辉. 现代电子技术, 2007(22)
- [6]移动GIS原型系统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黄辉. 浙江工业大学, 2008(09)
- [7]基于GIS和RS的数字流域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D]. 刘英敏. 吉林大学, 2006(10)
- [8]基于COM GIS的外部数据功能的探讨[J]. 谭伟,张雁,冯仲科,蔡学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S2)
- [9]基于GIS的住宅小区信息管理系统[D]. 王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4)
- [10]基于GIS的火箭发射应急处理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D]. 张嵽. 重庆大学,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