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7221级联驱动LED在智能测控仪表中的应用

MAX7221级联驱动LED在智能测控仪表中的应用

一、级联驱动LED的MAX7221在智能测控仪器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卢超[1](2019)在《基于RS485总线网络的高速数字采编系统设计与实验》文中认为随着航天航空测控技术的发展,工作在飞行器内部的采编设备数量也随着增加,导致测试电缆和连接器占据了大量空间,传统的数据总线已经无法满足显着提高的系统吞吐量。分析了目前数据采集设备的各项功能指标后,并结合RS-485具有组网简单、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长、易于安装等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S-485总线网络的高速数字采编系统,以满足目前数据总线小型化、高速化设计需求,对降低飞行器重量,精简电缆有重要意义。数据总线技术普遍用于航天器的数据处理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常见的总线技术,然后针对项目涉及的技术要求搭建了基于RS-485总线网络的高速数字采编系统,规定了主节点和多个子节点的查询/响应方式,设计了以FPGA为控制核心进行数据采集、编帧和打包转发的总体方案。以标准化、模块化为设计原则,对采编系统进行了功能划分,提出了三种模块:RS-485总线通讯模块、以太网接口模块、A/D转换模块。详细介绍了每种模块的实现原理,给出了硬件设计、FPGA设计及仿真结果。通过在顶层设计中对各模块的调用搭建了总线网络采编系统,包括主节点和31个采编子节点。制订了总线通信协议,介绍了多路模拟量的采集和编帧格式,将子节点采集的多路模拟量数据混合编帧为数字化码流发送至主节点存储。根据采编系统实验的需求,设计了与采编系统对接的上位机通信协议,编制了上位机软件用于实验验证。本文最后对采编系统进行功能性测试和系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编系统工作速率达到3.3MB/s,采集精度达到了预期效果,系统达到了任务要求的性能指标。

王湘涛[2](2017)在《小型化GIS智能终端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高压电器设备智能化是推动变电站智能化的关键,更是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石。智能终端作为智能变电站过程层核心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简称IED)之一,是目前变电站解决一次高压电器设备智能化重要的数字化通信接口,实现了面向间隔的监测与控制。随着电力行业标准IEC61850的普及,以及智能采集、智能控制、嵌入式以及光纤通信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电力装备制造行业,顺应高压电器设备一体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研究设计更具小型化、数字化的智能终端设备,使其能够更好的与一次电器设备本体相融合,对优化智能变电站结构设计具有重要工程实践意义。论文首先对传统智能终端设备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调研分析国内外智能终端相关产品功能特点,结合气体绝缘高压开关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简称GIS)中断路器等开关设备的开关控制特点,提出一种数字化智能终端设计方案。设计一种以“GIS智能控制单元+智能终端显示单元”为架构的智能终端设备平台,并以GIS智能控制单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次,依据GIS智能控制单元主要实现功能,研究构建了基于IEC61850标准下的智能IED信息模型,完成对GIS智能控制单元软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整体系统在硬件方面,分别完成GIS智能控制单元核心板和外围电路的设计。GIS智能控制单元核心板采用嵌入式处理器ARM9(S3C2440A)作为主控芯片进行设计,重点介绍核心板外围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开关量开入开出电路、模拟量信号处理电路、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存储电路以及LCD显示等相关电路的搭建。另外,介绍了如何提高抗电磁干扰的措施。软件设计方面是在ARM Developer Suite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完成系统主程序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通讯模块等的软件开发,除此之外,对LCD液晶模块显示界面进行了软件设计。论文最后完成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并对该GIS智能控制单元装置的数据采集、开关控制以及网络通信等基本功能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同时利用Ethereal报文分析软件对实际变电站GOOSE报文内容结构进行研究。通过测试基本达到了系统所需的功能要求,验证了本文设计思路的可行性,为数字化GIS智能终端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王兵[3](2017)在《两档自动变速驱动总成试验台测控系统设计》文中提出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即开发设计电动汽车变速驱动总成测试台架和测控系统,通过模拟油门信号实现驱动总成试验台的自动运行,实现变速箱的自动换挡动作。该试验台是测试变速驱动总成的换挡品质和性能的综合试验台。首先,对两档自动变速箱实验台测试项目分析,确定精度要求。论文详细阐述了试验台机械结构设计,应用CATIA和CAD软件对试验台机械结构设计和关键零部件选型匹配。其次,开发智能测控板的硬件和软件。以微控制器MC9S12XS128MAA为主控芯片,设计智能测控板硬件电路和制作PCB板,搭配软件控制程序,可实现与电机控制器间的CAN通讯;模拟加速踏板信号;驱动换挡电机等功能,并将采集和接收的数据通过蓝牙串口发送给上位机。第三,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开发测控上位机软件,实现与智能测控板之间的无线蓝牙通讯串口通讯,可实时显示和保存串口发送的数据。设定试验台运行工况和测试时间。最后,通过道路试验和台架试验对比试验数据,测定电动汽车变速驱动总成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求证台架试验和道路试验的区别,对实验台数据修正。实验证明,该两档自动变速总成实验台可以模拟电动汽车运行状态,对其监测和控制,对于车辆的换挡策略和换挡品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杨业令[4](2013)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家庭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与提高,促进了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生活需要更加现代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这些高科技术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家庭智能化也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本课题结合中国移动物联网智慧家庭智能化的需求,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智慧家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根据该项目的需要,采用ARM(Acorn RISC Machine)芯片、C++以及Java平台等多项技术,并进行详细设计最终实现了智慧家庭系统。具体工作如下:1.根据国内外智慧家庭系统目前的现状,制定系统研究分析可行性方案,最后确定采用ARM为系统核心进行系统开发;2.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根据智慧家庭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分析与详细设计;3.按照系统和数据传输的需要,采用非常实用的Zigbee协议实现网络连接,利用智能网关实现智慧家庭组网功能;4.对智慧家庭软件系统进行总体设计与实现,并对软件系统中的照明、窗帘、家电、安防子模块进行详细设计与实现,完成软件系统各项功能;5.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运行,验证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家庭系统能否实现各自的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按照软件工程的开发思路,不断的测试与改进,最终顺利的完成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家庭系统设计与实现,达到预期的目的。

张敏光[5](2010)在《基于神经网络的时间间隔测量仪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时间间隔测量仪是弹丸、弹药参数性能测试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衡量常规枪炮及弹丸弹药等武器性能的重要探测手段。本文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时间间隔测量仪,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的再次加工及分析,进而提高了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以下两个部分:终端测试仪器的设计、基于神经网络下的软件的设计与编程。终端测试仪器主要完成弹丸飞行时间间隔的测量及数据的通信,其设计主要包括信号预处理模块、计数程序模块、数据总线控制器、锁存器、电源模块、时钟模块、通信模块,显示模块与键盘模块设计。其中信号预处理模块设计、计数程序模块设计和通信模块设计是终端测试仪器的核心环节,在信号的时间间隔的测量中应用CPLD器件来完成,有利于电路达到小型化,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在通信模块的设计中采用单片机来完成,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测试系统的智能化;在神经网络的实现及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中利用VC++6.0来完成,主要实现了神经网络的权值产生模块、激励函数模块、前向模块、输出层误差模块、隐含层误差模块和权值调整模块的设计,还实现了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实时显示、报表打印、图像显示功能,软件的设计解决了测试过程中繁琐的手工计算过程,提高了测量仪的测试效率。通过现场测试实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的、准确的对误测数据进行识别,测量精度达到10ns,系统工作可靠、人机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包健[6](2011)在《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优化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嵌入式系统具有实时性要求高、内存容量有限以及软硬件精简等特点,传统浮点数权值和连续激励函数的神经网络计算量及其所需存储空间较大,无法在精简硬件的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的问题,从精简优化神经网络的目的出发,对有限精度神经网络权值的范围、网络结构、训练算法、运行方法等开展研究,使得能在嵌入式系统中利用神经网络来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通过对分类问题的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获得解的能力的分析,提出一种保证解决方案存在的神经网络有限精度权值范围和数量的计算方法。采用有限范围定点数或整数权值为提高神经网络的执行效率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因为有限范围的权值可以减少存储容量,且比浮点数计算的效率要高很多。但如果把权值的范围和精度下降得太多,会造成网络不收敛,得不到问题的解。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问题,分析计算并通过实验验证权值的范围和数量,确保所采用的权值范围及其神经网络能够在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研究将神经网络浮点数权值改为有限精度定点数或整数权值后,网络结构、网络训练算法、网络运行方式、激励函数等如何进行改进,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满足要求的收敛性和实时性。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来对有限精度定点数或整数权值进行学习训练,同时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和网络运行中均采用离散激励函数,加快网络的运行速度。根据上述所描述的思想方法,采用这种改进遗传算法来优化有限精度的整数权值神经网络。针对传统的图像增强算法对嵌入式系统产品的不同类型的图像进行自适应增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精度神经网络的实时图像自适应增强算法,分别在软件和硬件平台上进行了仿真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证明该整数权值神经网络具有好的实时图像增强效果。目前触摸屏常用的几种校准方法,如二点法、三点法和四点法等都是通过比例计算来实现的。由于触摸屏的坐标系和液晶屏的坐标系是一种不规则的非线性关系。因此采用比例计算来校准触摸屏,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为了提供一种既能提高触摸屏校准精度,又适合嵌入式系统的触摸屏校准。结合触摸屏坐标系的非线性特性和神经网络的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提出了一种定点数权值神经网络的触摸屏校准方法。该方法采用精度可调的比例数格式定点数表示神经网络的权值,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网络的训练,并对网络的非线性节点激励函数进行了线性离散化,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实验验证,采用该神经网络的触摸屏校准具有比传统校准法更高的定位精度,并且在嵌入式系统中运行时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分析研究现有数字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的数字识别方法。采用用逐步量化的Back-propagation (QBPSS)算法来训练神经网络的有限精度权值。同时提出了非线性激励函数按权值精度进行离散化的新方法,能更大地提高神经网络在嵌入式系统上的运行速度。将该优化的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在ARM 9嵌入式系统上进行数字识别检测,结果表明该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比其他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有更好的效果,在嵌入式系统的数字识别中比传统神经网络的效率提高了11倍。

徐汇杰[7](2009)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光强度检测》文中研究表明在农业、交通、影视和医疗卫生等行业中,光照度的测量是很常见的,而且要求测量的精度很高。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化的高精度、宽量程、低成本的数字式光照度计。本系统是以单片机ATmega128为核心处理器的检测系统,共包括信号采集、信号放大、A/D转换、液晶显示、键盘控制、串行通信、存储和时钟日历模块。首先,本系统选用了光谱响应范围宽,响应时间短,光电转换效率高、PN结面积大的的硅光电池作为光照度计的光电转换装置,并辅以滤光器和余弦校正器,使之更加适应余弦定律,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范围。其次,本文重点做了以下工作:(1)设计了光电转换前置放大电路,实现了基于运算放大器的电流-电压转换。提高了光照度计的测量精度,确保了光电间的线性关系。(2)选用ADI公司的AD974芯片作为A/D转换器件,实现了高精度A/D采集。(3)设计了按键控制和液晶显示电路,使得该手持仪器便于控制、操作灵活。(4)设计了便于存储和查询数据的存储模块及时钟日历模块。(5)对各硬件电路都实现了模块化软件编程,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灵活可靠。最后,用BP神经网络完成了A/D采样数据和标准光照度值之间的数据拟合。通过实验测试,本系统硬件设计合理,软件编程可靠,完全到达了了高精度、宽量程、低成本、智能化、光谱响应误差小的设计要求。

吴晨霞[8](2009)在《基于ZigBee技术的轴承温度监控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滚动轴承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轧钢机运行的质量。为解决轴承故障时,因温度升高出现的“烧轴”、轧辊损坏、轴承箱爆炸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轴承温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轴承温度的实时检测和异常情况报警。ZigBee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军事、工业、医疗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等特点成为轴承温度检测系统数据传输中最合适的通信方式。在分析了轴承状态检测技术的发展和ZigBee协议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轴承工作环境的网络拓扑结构,并构建了以底层传感器节点和上层Coordinator节点为核心的网络结构。选用Jennic公司JN5139 ZigBee模块构建系统数据传输平台,对所构建的网络数据传输系统进行软件开发。对安装在轴承座内的数据采集模块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了低功耗设计,使其能长期安全地运行。建立以ATmega8为核心的监控系统,实现对所测轴承温度的实时显示、参数设置和声光报警等功能。此外,还可连接上位机建立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日后数据的存储与查询。经过样机实验本系统测温准确、稳定可靠,可持续运行半年之久。本文所设计的轴承温度监控系统采用自动在线监测的方式弥补了传统的离线定期监测方式不够准确、实时性不强等不足,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可实时准确地监控多个轴承温度,为轴承故障检测及预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韩媛[9](2009)在《电力线碰触电力线感应智能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保安单元是通信系统中为防止人身和设备遭受过电压过电流伤害的装置,它是通信设备避免外界强电干扰的第一道防线,其工作是否正常、保护动作是否可靠,将直接影响到通信设备的使用安全与寿命。为了保证保安单元过电流过电压防护能力的品质,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测试包括电力线碰触和电力线感应测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了相应的测试标准YD/T950-2008。由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监测设备都是由完成各个测试功能的多台、独立的仪器组成,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来完成,各仪器间难以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处理和保存困难,自动化程度低,测试过程中难免人为引起误差。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即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力线碰触电力线感应智能测试系统。虚拟仪器是现代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深层次结合的产物,本文所设计的智能测试系统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可自动完成保安单元电力线碰触及电力线感应的测试与分析、图形的实时显示以及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的全部过程。本文首先对基于虚拟仪器的智能测试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电力线碰触电力线感应的试验原理及方法,被测器件保安单元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智能测试系统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系统总体框架。然后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阐述了本测试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技术。硬件方面分模块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以及各设备的功能和组成,包括存储式数字示波器、高压探头、大电流探头、PLC及其扩展模块、模拟电阻等硬件设备;软件方面涵盖了系统软件架构以及系统功能的具体实现,包括测试管理、参数设定、数据采集、数据的处理与显示、报表生成等模块。在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开发后,对该系统进行了反复调试、修改与优化。验收和测试的项目包括电力线碰触测试和电力线感应测试。测试过程中实现了模拟电阻自动切换、数据实时分析处理和报表自动生成。测试验收结果表明该系统安全性能好、智能化程度高,达到了设计要求。

刘增文[10](2008)在《基于CAN总线的超声波风速测量系统》文中指出风,作为气象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对战争的胜败,武器性能的发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风能的利用,也要求人们对风速资源进行长时间的准确监测。当前,风速测量的仪器主要有热线式、热膜式、以及风杯式三种。这几种原理的风速仪测量精度低、范围小、测量周期长、持续工作时间短,且测量结果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满足高效、快速、准确的现代化军事和长时间工作、智能化数据处理的风场监测的需求。论文对超声波用于风速测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在风速测量传感器的基础上,设计主机控制系统,实现了风速数据的自动采集、显示、以及与终端设备显控台之间的通讯。具体研究如下:根据要求提出系统设计的总体方案,简要介绍本课题所用到的CAN总线的特点和技术规范,以及RS485总线的特点。阐述了风速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设计基于高速、大功率晶体管的多级推挽电路,进行超声波信号的驱动;介绍超声波接收、检测、以及信号调理电路,实现了超声波在风速测量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主机控制系统的RS485通讯电路,CAN总线通讯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以及其它辅助电路。编写基于IAR Embedded Workbench开发环境下的主机控制系统软件,编制部分重要工作过程的流程图。对系统整体进行软、硬件调试,并进行性能和功能实验。检验风速测量的精度,测试各人机接口、数码管显示以及CAN总线的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可靠性。

二、级联驱动LED的MAX7221在智能测控仪器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级联驱动LED的MAX7221在智能测控仪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RS485总线网络的高速数字采编系统设计与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数据总线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方案设计
    2.3 模块化设计
        2.3.1 RS-485 总线通讯模块
        2.3.2 A/D转换模块
        2.3.3 千兆以太网接口模块
        2.3.4 测试软件模块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系统总体概述
    3.2 FPGA控制模块设计
    3.3 RS-485 总线接口设计
    3.4 A/D转换电路设计
    3.5 千兆以太网模块
        3.5.1 以太网物理层模型
        3.5.2 千兆以太网接口设计
    3.6 系统供电模块设计
    3.7 节点电路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仿真验证
    4.1 A/D转换模块的软件设计
        4.1.1 ADS1258 寄存器
        4.1.2 ADS1258 控制程序功能仿真
    4.2 RS-485 总线网络通讯模块的软件设计
        4.2.1 总线网络查询/响应模式设计
        4.2.2 RS-485 通信软件仿真
    4.3 以太网模块的软件设计
        4.3.1 TCP/IP协议
        4.3.2 以太网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4.3.3 以太网接口仿真
    4.4 通信协议设计
        4.4.1 RS-485 总线通信协议设计
        4.4.2 上位机通信协议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功能测试
    5.1 上位机软件测试
        5.1.1 以太网通讯测试
        5.1.2 以太网传输性能测试
    5.2 基于RS-485 网络的高速数字采编系统总体测试
        5.2.1 系统总体搭建
        5.2.2 系统通信功能测试
        5.2.3 采集功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所做工作的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小型化GIS智能终端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电力行业标准IEC61850的制定
        1.2.2 国内外智能终端相关产品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的研究
    2.1 智能变电站与高压电器GIS
        2.1.1 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
        2.1.2 当前智能变电站结构体系
        2.1.3 SF6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
    2.2 智能终端
        2.2.1 智能终端定义
        2.2.2 智能终端主要功能
        2.2.3 数字化智能终端
    2.3 GIS智能控制单元
        2.3.1 GIS智能控制单元
        2.3.2 GIS智能控制单元功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IEC61850标准下IED功能建模研究
    3.1 IEC61850建模思想
    3.2 IED信息模型的构建
    3.3 GIS智能控制单元功能建模
    3.4 本章小结
4 GIS智能控制单元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4.1 GIS智能控制单元硬件整体设计
    4.2 系统硬件平台各模块设计
        4.2.1 处理器CPU模块
        4.2.2 电源电路模块
        4.2.3 复位电路模块
        4.2.4 串口通信与USB端口模块
        4.2.5 存储电路模块
        4.2.6 通信模块
        4.2.7 开关信号开入开出模块
        4.2.8 模拟量信号处理电路
    4.3 GIS智能控制单元系统电磁兼容
        4.3.1 电磁干扰来源
        4.3.2 抗电磁干扰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GIS智能控制单元系统平台软件设计
    5.1 GIS智能控制单元软件程序开发工具简介
        5.1.1 开发环境
        5.1.2 软件开发语言
    5.2 软件总体开发流程及各模块程序设计
        5.2.1 系统初始化及主程序设计流程
        5.2.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5.2.3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GIS智能控制单元平台试验测试
    6.1 GIS智能控制单元实验平台调试
        6.1.1 数据采集功能试验
        6.1.2 网络通信功能测试
        6,1.3 开关量控制功能测试
        6.1.4 GOOSE报文实例研究
    6.2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3)两档自动变速驱动总成试验台测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目的
        1.1.2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新能源汽车驱动试验台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新能源汽车驱动试验台研究现状分析
        1.2.3 虚拟仪器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变速驱动总成试验台设计和匹配
    2.1 试验台工作原理
    2.2 变速驱动总成结构
    2.3 试验台功能模块设计
        2.3.1 供电电源模块设计
        2.3.2 左右制动器和惯性飞轮设计
        2.3.3 试验台工控机
        2.3.4 扭矩传感器选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测控板硬件设计
    3.1 智能测控板硬件设计方案
        3.1.1 智能测控板功能介绍
        3.1.2 智能控制板总体设计方案
        3.1.3 元器件选型原则
    3.2 智能测控板MCU最小系统设计设计
        3.2.1 智能测控板主控芯片MCU选型
        3.2.2 MCU供电电源电路设计
        3.2.3 时钟电路设计
        3.2.4 BDM接口电路和复位电路设计
        3.2.5 LED调试显示
    3.3 外围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3.3.1 电源模块设计
        3.3.2 转速采集模块设计
        3.3.3 扭矩采集电路设计
        3.3.4 电门信号的模拟和采集
        3.3.5 CAN总线驱动模块设计
    3.4 直流换挡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3.4.1 直流换挡电机技术参数
        3.4.2 电机驱动芯片选型
        3.4.3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3.5 PCB板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测控板软件设计
    4.1 智能测控板软件设计方案
        4.1.1 软件编辑环境
    4.2 智能控制板软件程序开发
        4.2.1 时钟初始化
        4.2.2 D_Flash模块
        4.2.3 CAN模块
        4.2.4 电机驱动模块
        4.2.5 油门踏板信号模拟
        4.2.6 模拟信号采集A/D模块
        4.2.7 串行通讯模块
        4.2.8 PWM模块
        4.2.9 定时器模块
    4.3 主控制逻辑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软件开发
    5.1 Labview软件介绍
        5.1.1 虚拟仪器简介
        5.1.2 本项目中上位机软件功能要求
    5.2 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测控软件开发
        5.2.1 前面板整体布局
        5.2.2 串口资源设置
        5.2.3 写入串口数据
        5.2.4 读取串口数据
        5.2.5 档位计数功能
        5.2.6 数据保存
    5.3 函数程序设计
    5.4 串口通讯
        5.4.1 HC-05 嵌入式蓝牙串口通讯模块
        5.4.2 HC-05 功能实现
        5.4.3 HC-05 串口模块电路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对比和总结
    6.1 测试目标
        6.1.1 变速器箱体(样机)结构参数
        6.1.2 轮系参数
        6.1.3 性能参数
        6.1.4 换挡性能
        6.1.5 匹配电机
        6.1.6 引用试验标准
        6.1.7 试验行驶工况和试验结束
    6.2 试验车试验
        6.2.1 试验车型参数
        6.2.2 最高车速
        6.2.3 加速性能
        6.2.4 坡道车速试验
        6.2.5 坡道起步能力试验
        6.2.6 整车试验测试总结
    6.3 试验台测试数据采集
        6.3.1 试验台工作条件
        6.3.2 一档加速
        6.3.3 二档加速
        6.3.4 台架试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家庭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智慧家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 国内研究和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平台选型与关键技术
    2.1 ARM 处理平台介绍
    2.2 C、C++语言体系结构
        2.2.1 C 语言简介
        2.2.2 C++语言特点
    2.3 JAVA 体系结构
        2.3.1 Java 简介
        2.3.2 Java web 的开发模型
        2.3.3 JAVA 的核心技术
        2.3.4 J2EE 的设计模式
    2.4 网络体系结构
        2.4.1 C/S 结构
        2.4.2 B/S 结构
    2.5 ZIGBEE 技术
        2.5.1 ZIGBEE 技术的特点
        2.5.2 ZIGBEE 的设备节点类型
        2.5.3 ZIGBEE 网络的拓扑结构
        2.5.4 ZIGBEE 网络的建立
    2.6 以太网通信模块实现
        2.6.1 TCP/IP 协议
        2.6.2 软件实现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1.1 经济可行性
        3.1.2 技术可行性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
        3.2.2 系统功能性需求
        3.2.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3.3 智慧家庭系统总体设计
    3.4 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搭建
        3.4.1 linux 系统介绍
        3.4.2 Bootloader 启动
        3.4.3 Linux 内核移植
    3.5 搭建交叉编译环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慧家庭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开发环境
    4.2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4.3 系统串口功能设计
        4.3.1 串口通信协议
        4.3.2 软件实现
    4.4 用户登录设计与实现
    4.5 用户数据库的创建
    4.6 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4.6.1 智能灯光功能
        4.6.2 智能灯光系统
        4.6.3 照明系统控制方式
        4.6.4 照明系统控制设计
        4.6.5 调光模块软件设计
    4.7 窗帘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4.7.1 智能窗帘控制系统的特点
        4.7.2 窗帘子系统模块设计
        4.7.3 电机模块的实现
        4.7.4 串口部分
        4.7.5 光敏感应模块
        4.7.6 温度感应模块
        4.7.7 软件实现
    4.8 家电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4.8.1 家电控制设计过程
        4.8.2 家电识别功能实现
        4.8.3 温度调节实现
        4.8.4 洗衣机控制流程
    4.9 监控与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4.9.1 系统主要功能
        4.9.2 监控系统实现
        4.9.3 门禁系统实现
        4.9.4 报警系统实现
    4.10 手机客户端
        4.10.1 客户端软件设计
        4.10.2 基于 Socket 通信
        4.10.3 SQLite 数据库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系统测试方法
    5.3 ZIGBEE 通信测试
    5.4 各功能模块测试
        5.4.1 测试登录模块
        5.4.2 测试照明系统模块
        5.4.3 测试窗帘系统模块
        5.4.4 测试家电系统模块
        5.4.5 测试安防系统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神经网络的时间间隔测量仪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结构安排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1.4.2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基于神经网络的时间间隔测量原理
    2.1 靶场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2.1.1 区截装置
        2.1.2 时间间隔的测量原理
        2.1.3 测量仪的测时方法
    2.2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2.2.1 生物学神经元的启示
        2.2.2 神经元模型
        2.2.3 神经元连接的网络结构
        2.2.4 神经元和感知网络的学习模型
    2.3 本章小结
3 测量仪的组成结构及总体设计
    3.1 测量仪的组成结构
        3.1.1 测量仪的硬件系统组成
        3.1.2 测量仪的下位机软件系统组成
        3.1.3 测量仪的上位机软件系统组成
    3.2 测量仪的设计原则
        3.2.1 测量仪的设计应遵循设计功能及技术指标
        3.2.2 测量仪的设计要注意可靠性
        3.2.3 测量仪的设计要便于操作与维护
        3.2.4 测量仪的设计应使成本低、性价比要高
    3.3 测量仪的设计思想
        3.3.1 测量仪的模块化设计
        3.3.2 模块化相互之间的连接
        3.3.3 测量仪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权衡
    3.4 测量仪的设计、研制步骤
    3.5 测量仪的功能设计
        3.5.1 测量仪的硬件及软件相结合的功能
        3.5.2 神经网络实现测量仪的数据处理功能
        3.5.3 测量仪的智能测试功能
        3.5.4 测量仪的通信功能
    3.6 测量仪的总体设计方案
        3.6.1 测量仪的协处理器模块
        3.6.2 主控制器模块
        3.6.3 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及上位机软件模块
    3.7 本章小结
4 终端测试仪器的设计
    4.1 协处理器各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及其实现
        4.1.1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简介
        4.1.2 器件的选型和开发环境的介绍
        4.1.3 利用Quartus Ⅱ开发环境进行FPGA/CPLD的设计过程
    4.2 硬件系统原理图设计及PCB设计
        4.2.1 协处理器模块
        4.2.2 下位机主控制器模块
    4.3 下位机主控制器软件设计及其实现
        4.3.1 下位机主控制器主程序
        4.3.2 键盘及显示控制程序
        4.3.3 串口通信电路程序
    4.4 本章小结
5 测量仪的神经网络实现及上位机总体设计
    5.1 测量仪的神经网络算法实现
        5.1.1 神经网络算法程序设计
        5.1.2 神经网络的权值产生模块设计
        5.1.3 神经网络的激励函数模块设计
        5.1.4 神经网络的前向计算模块设计
        5.1.5 神经网络的输出层误差计算模块设计
        5.1.6 神经网络的隐含层误差计算模块设计
        5.1.7 神经网络的权值调整模块设计
    5.2 测量仪的上位机主控软件设计
        5.2.1 上位机主控系统软件主程序设计
        5.2.2 上位机主控系统软件各功能模块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测量仪的测试实验及数据分析
    6.1 测量仪的实物调试
    6.2 测量仪的测试实验
    6.3 实验的数据分析
7 结论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优化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动态
        1.2.1 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其发展
        1.2.2 嵌入式系统应用
    1.3 神经网络实现技术的研究发展
        1.3.1 神经网络硬件实现的研究与发展
        1.3.2 神经网络虚拟实现的研究与发展
    1.4 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的研究现状
        1.4.1 权值精度对神经网络性能影响的研究
        1.4.2 BP神经网络离散化和低精度权值与激励函数及其算法改进的研究
        1.4.3 低精度权值神经网络的新算法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的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的分析
    2.3 神经网络权值范围与收敛性
    2.4 权值范围与数量的理论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的设计
    3.1 引言
    3.2 BP神经网络
        3.2.1 BP网络模型
        3.2.2 传统BP算法的原理
        3.2.3 传统BP网络的缺陷及改进方法
    3.3 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的设计
        3.3.1 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算法的研究
        3.3.2 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的精简优化思想
    3.4 遗传算法
        3.4.1 遗传算法简介
        3.4.2 基本遗传算法
    3.5 改进遗传算法对有限精度BP神经网络权值优化方法
    3.6 实验及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有限精度整数权值神经网络的图像增强方法
    4.1 引言
    4.2 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意义及现状
        4.2.1 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意义
        4.2.2 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4.3 现有图像增强技术及理论
        4.3.1 空间域图像增强技术
        4.3.2 频率域图像增强技术
        4.3.3 传统图像增强技术的分析
    4.4 基于有限精度整数权值神经网络的图像增强方法
        4.4.1 改进遗传算法整数权值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
        4.4.2 改进遗传算法整数权值神经网络的编码及描述方法
        4.4.3 改进遗传算法训练整数权值神经网络的总体设计
        4.4.4 改进遗传算法训练整数权值神经网络的步骤
        4.4.5 改进遗传算法整数权值神经网络实现的图像增强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的触摸屏校准方法
    5.1 引言
    5.2 触摸屏工作原理及校准方法
        5.2.1 触摸屏的分类及技术指标
        5.2.2 常用触摸屏的校准方法
    5.3 建立嵌入式触摸屏校准系统的神经网络
        5.3.1 定点数权值的优化
        5.3.2 激励函数离散线性化
    5.4 优化的神经网络实现触摸屏校准
        5.4.1 触摸屏—液晶屏系统模型的建立
        5.4.2 触摸屏校准的神经网络训练
        5.4.3 神经网络校准测试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的数字识别方法
    6.1 引言
    6.2 数字识别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6.2.1 数字识别技术的研究意义
        6.2.2 数字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6.2.3 现有数字识别的方法
        6.2.4 数字识别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6.3 设计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和训练方法
        6.3.1 隐含层节点数和学习率
        6.3.2 权值精度的选择
        6.3.3 激励函数的离散化
        6.3.4 逐步量化的BP算法
    6.4 QBPSS算法的数字识别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束语
    7.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专利及项目

(7)基于神经网络的光强度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光照度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第2章 光照度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2.1 光度学基本概念
    2.2 光照度计的工作原理
    2.3 光照度计的基本特性
        2.3.1 光谱响应特性
        2.3.2 余弦响应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照度计硬件系统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3.2 ATmega128单片机介绍
    3.3 光电传感器的选型
        3.3.1 硅光电池的工作原理
        3.3.2 硅光电池的基本特性
    3.4 光电转换和前置放大模块
        3.4.1 电路的设计思想
        3.4.2 运放的选型
    3.5 A/D转换模块
        3.5.1 A/D转换器的基本指标
        3.5.2 AD974芯片介绍
        3.5.3 AD974与单片机之间的电路连接
        3.5.4 参考源电路设计
    3.6 液晶显示模块
    3.7 矩阵键盘模块
        3.7.1 键盘工作原理
        3.7.2 矩阵式键盘接口
    3.8 通信接口模块
        3.8.1 CP2102芯片介绍
        3.8.2 CP2102与单片机之间的电路连接
    3.9 存储模块
        3.9.1 AT24C64芯片介绍
        3.9.2 AT24C64与单片机之间的电路连接
    3.10 时钟日历模块
        3.10.1 PCF8563芯片介绍
        3.10.2 PCF8563与单片机之间的电路连接
    3.11 电源模块
    3.12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照度计软件系统设计
    4.1 单片机开发软件介绍
        4.1.1 GCC的起源与发展
        4.1.2 GCC的实现步骤
        4.1.3 WinAVR&AVR Studio简介
    4.2 各模块软件编程实现
        4.2.1 软件主程序的实现
        4.2.2 A/D转换程序的实现
        4.2.3 按键控制程序的实现
        4.2.4 串行通信程序的实现
        4.2.5 存储程序的实现
        4.2.6 时钟日历程序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精度数据拟合
    5.1 人工神经网络介绍
        5.1.1 BP神经网络介绍
        5.1.2 BP神经网络的改进方法
    5.2 神经网络在数据拟合中的实际应用
        5.2.1 网络设计
        5.2.2 网络训练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ZigBee技术的轴承温度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状态监测技术
        1.1.1 状态监测技术的发展与系统构成
        1.1.2 滚动轴承的状态监测系统
    1.2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
        1.2.1 几种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1.2.2 ZigBee技术简介
        1.2.3 Zigaee的适用条件和应用领域
    1.3 选题背景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ZigBee网络结构及协议分析
    2.1 ZigBee网络中的结点和网络拓扑结构
    2.2 ZigBee协议体系结构
    2.3 ZigBee协议API
3 温度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3.1 轴承温度检测
    3.2 无线轴承温度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2.1 系统实现目标及需求分析
        3.2.2 系统构成及配置
        3.2.3 系统平台的选择
4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研制
    4.1 核心ZigBee芯片JN5139
    4.2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硬件设计
        4.2.1 温度采集
        4.2.2 电压采集
        4.2.3 数据传输模块
        4.2.4 低功耗在硬件方面的实现
    4.3 网络数据传输系统软件设计
        4.3.1 ZigBee网络设备前端开发流程
        4.3.2 总体软件结构
        4.3.3 设备初始化程序
        4.3.4 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与发送程序
        4.3.5 Coordinator节点的数据接收程序
        4.3.6 低功耗在软件方面的实现
5 监控系统研制
    5.1 监控系统总体结构
    5.2 以ATmega8为核心的监控终端设计
        5.2.1 显示电路
        5.2.2 按键电路及参数设置流程
        5.2.3 声光报警电路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6 实验结果及测试分析
    6.1 功耗测试分析
    6.2 使用性测试
    6.3 密封性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电力线碰触电力线感应智能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电力线碰触电力线感应测试概述
        1.1.2 测试技术发展概况
        1.1.3 虚拟仪器技术
        1.1.4 电力线碰触电力线感应测试研究现状
    1.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智能测试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电力线碰触、电力线感应测试原理
        2.1.1 电力线碰触试验
        2.1.2 电力线感应试验
    2.2 保安单元工作原理
        2.2.1 气体放电管加 PTC 保安单元
        2.2.2 半导体放电管加 PTC 保安单元
        2.2.3 集成电路保安单元
    2.3 智能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
        2.3.1 系统硬件设计
        2.3.2 系统软件设计
第三章 智能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的设计方案
    3.2 数据采集模块
        3.2.1 被测信号
        3.2.2 数字示波器概述
        3.2.3 存储式数字示波器 TDS2012B
        3.2.4 示波器探头
    3.3 测试控制回路模块
        3.3.1 控制 PLC
        3.3.2 试验电压采集
        3.3.3 模拟电阻
    3.4 接口总线模块
        3.4.1 RS-232 总线
        3.4.2 USB 总线
    3.5 硬件电路实现与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设计总体分析
    4.2 PLC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3 上位机应用软件
        4.3.1 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4.3.2 LabVIEW 软件开发
        4.3.3 上位机软件系统设计
    4.4 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
        4.4.1 测试管理程序
        4.4.2 参数设定程序
        4.4.3 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
    4.5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4.5.1 测试信号的检出
        4.5.2 测试信号的处理与显示
    4.6 报表模块的设计
    4.7 系统软件集成与小结
第五章 测试结果分析
    5.1 电力线碰触试验的数据分析
        5.1.1 近距离碰触
        5.1.2 中距离碰触
        5.1.3 远距离碰触
    5.2 电力线感应试验的数据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10)基于CAN总线的超声波风速测量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超声波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
    2.1 设计指标
        2.1.1 技术指标要求
        2.1.2 功能指标要求
        2.1.3 供电与功耗要求
        2.1.4 电气接口
    2.2 系统的方案设计
        2.2.1 总体方案设计
        2.2.2 主机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2.3 超声波风速测量的研究
        2.3.1 测量原理
        2.3.2 测量应用
        2.3.3 风速的计算方法
    2.4 CAN总线通讯
        2.4.1 CAN总线的特点
        2.4.2 CAN技术规范
        2.4.3 报文传输
    2.5 RS485总线通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感器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3.1 超声波换能器的选择
    3.2 超声波驱动电路设计
        3.2.1 超声波驱动电路
        3.2.2 超声波驱动信号的精确实现
    3.3 超声波接收电路设计
    3.4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3.4.1 信号检测原理
        3.4.2 信号有效性检测
        3.4.3 信号自动增益控制
        3.4.4 逻辑控制和计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机控制系统设计
    4.1 电源电路设计
    4.2 RS485总线通讯电路设计
        4.2.1 MAX485芯片介绍
        4.2.2 MAX485应用电路设计
    4.3 CAN总线通讯电路设计
        4.3.1 控制器电路设计
        4.3.2 驱动器电路设计
        4.3.3 光电隔离电路的设计
    4.4 数码管显示电路设计
        4.4.1 MAX7221芯片介绍
        4.4.2 显示电路设计
    4.5 其它电路设计
        4.5.1 主控芯片ATmega128简介
        4.5.2 ATmega128应用电路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机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总体软件设计
    5.2 CAN通讯程序设计
        5.2.1 SJA1000的初始化
        5.2.2 CAN数据的发送
        5.2.3 数据的接收
        5.2.4 数据的处理
    5.3 数码管显示程序设计
    5.4 其它工作流程
        5.4.1 按键扫描流程
        5.4.2 测量流程
        5.4.3 风速计算处理流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测试
    6.1 主机按键功能测试
    6.2 显控台与主机通讯测试
    6.3 测量精度实验
    6.4 振动、冲击实验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四、级联驱动LED的MAX7221在智能测控仪器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RS485总线网络的高速数字采编系统设计与实验[D]. 卢超. 中北大学, 2019(09)
  • [2]小型化GIS智能终端的研制[D]. 王湘涛.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5)
  • [3]两档自动变速驱动总成试验台测控系统设计[D]. 王兵.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7)
  • [4]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家庭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业令.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5]基于神经网络的时间间隔测量仪研究与设计[D]. 张敏光. 西安工业大学, 2010(04)
  • [6]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优化的研究与应用[D]. 包健.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7]基于神经网络的光强度检测[D]. 徐汇杰. 黑龙江大学, 2009(S1)
  • [8]基于ZigBee技术的轴承温度监控系统[D]. 吴晨霞. 大连理工大学, 2009(10)
  • [9]电力线碰触电力线感应智能测试系统的研究[D]. 韩媛.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3)
  • [10]基于CAN总线的超声波风速测量系统[D]. 刘增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MAX7221级联驱动LED在智能测控仪表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