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吴宏梓,冯苗,张建军,廖燚[1](2021)在《芬太尼联合高乌甲素用于外科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术后静脉镇痛治疗中应用芬太尼联合高乌甲素的疗效及安全性, 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BM、VIP和万方数据, 同时辅以其他检索, 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9月。收集所有静脉镇痛治疗中应用芬太尼(F组)对比芬太尼联合高乌甲素(FG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应用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临床对照研究(2 103例患者), 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方面F组与F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效果大致相同;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方面, F组与F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FG组术后镇静效果强;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芬太尼联合高乌甲素组不良反应少, 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和头晕发生率低。结论芬太尼镇痛效果强、见效快, 但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而逐渐加大。为了减少芬太尼用量, 降低不良反应又达到同等程度的镇痛、镇静效果, 联合高乌甲素作为新镇痛液配方, 其整体效果满意。
李冬梅,马媛,芮海涛,徐申,梁根强,李广田[2](2021)在《止血镇痛胶囊联合瑞芬太尼治疗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血清5-HT、PRL水平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止血镇痛胶囊联合瑞芬太尼治疗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血清5-HT、PRL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来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止血镇痛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镇痛效果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血清皮质醇水平及SpO2、MAP、HR值、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IL-6、CRP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镇痛效果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镇痛效果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显着降低(P<0.05);并且试验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皮质醇水平显着降低(P<0.05),并且试验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pO2、MAP、HR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V、FIB、LBV和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V、FIB、LBV和血浆黏度水平显着降低(P<0.05);并且试验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CRP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RP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5-HT、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PRL水平显着降低(P<0.05);并且试验组降低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止血镇痛胶囊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治疗剖宫产术后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付玉杰[3](2021)在《双侧腰方肌神经阻滞联合酒石酸布托菲诺静脉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双侧腰方肌神经阻滞联合酒石酸布托菲诺静脉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0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产妇使用双侧腰方肌神经阻滞联合酒石酸布托菲诺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仅用PCIA。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 h、12 h、24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舒适程度[布氏评分(BCS)]差异。比较自术后第1次镇痛泵按压时间及镇痛周期内按泵次数区别。比较术后1周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h、12 h、24 h时,观察组产妇VAS分值均显着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BCS分值均显着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妇按压镇痛泵次数显着低于对照组,自术后第1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内两组总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意义(P> 0.05)。结论双侧腰方肌神经阻滞联合酒石酸布托菲诺静脉镇痛能有效缓解行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安全性高。
黄琬苹[4](2021)在《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对各种针灸疗法的防治效果进行排序,并评出最优选择,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优化方案。方法:对 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EBSCO)、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CBM)进行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0年6月。根据已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 Risk-of-Bias tool(ROB 2.0)对进行文献风险偏倚评估评价。采用STATA和OpenBUGS进行干预网络图的绘制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章129篇,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术后疼痛的治疗、术后缺乳的预防、术后出血的预防、术后尿潴留的治疗等6个方面,共7项结局指标经行了研究。(1)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预防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一共包含了10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针刺、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艾灸、电针、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疗效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针灸联合疗法、穴位埋线、穴位按摩。(2)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一共包含了5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针刺、穴位注射、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联合疗法。(3)术后24hVAS评分(治疗术后疼痛):一共包含了 7种干预措施:西药、假针刺、常规护理、耳穴压豆、针灸西药联合疗法、针灸联合疗法、电针。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单一疗法最好的是电针。(4)泌乳始动时间(预防术后缺乳):一共包含了 8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耳穴压豆、针灸联合疗法、电针、穴位埋线、穴位按摩、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穴位按摩、针灸联合疗法、穴位埋线。(5)术后24h泌乳量评分(预防术后缺乳):一共包含了 5种干预措施:穴位按摩、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耳穴压豆、常规护理。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穴位按摩、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6)术后24h出血量(预防术后出血):一共包含了 4种干预措施:针灸西药联合疗法、艾灸、穴位敷贴、西药。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其次是艾灸。(7)术后尿潴留有效率(治疗术后尿潴留):一共包含了 8种干预措施:针灸联合疗法、穴位注射、电针、针灸西药联合疗法、艾灸、耳穴压豆、西药、常规护理。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针灸联合疗法、穴位注射、电针。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有良好的效果,其中促进胃肠排气,预防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最佳选择是针灸联合疗法,最佳单一疗法是穴位埋线;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最佳选择也是针灸联合疗法;缩短泌乳时间的最佳方案是穴位按摩,增加泌乳量最佳的也是穴位按摩;治疗术后疼痛最佳的选择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预防术后出血,效果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最好的单一疗法是艾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最佳选择是针灸联合疗法,最好的单一疗法是穴位注射。在某项具体指标上,联合疗法不一定仍获得叠加效应,具有更好的疗效。由于文章质量、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和针灸疗法的复杂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沈子靖[5](2021)在《曲马多术后镇痛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曲马多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探究其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为未来临床上产后镇痛用药的选择及产后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总共纳入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二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划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组(R组),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S组),曲马多静脉镇痛组(T组),每组20例。每组均在住院后第一天接收EPDS评估。产妇入室后行常规监护,开放上肢外周静脉,行腰硬联合麻醉,调节麻醉平面至T6左右后开始手术,手术结束后连接相应镇痛泵。记录产妇术后4 h、8 h、12 h、24 h、48 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产妇术后48 h内恶心、皮肤瘙痒和头晕等不良情况;记录产妇初乳时间及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2 h、24 h、48 h的呼吸频率、心率的情况;记录产妇住院后第1天(D0)和术后3天(D1)、7天(D2)、14天(D3)的EPDS评分。结果:(1)三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产妇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组与R组、S组与R组在术后4 h、8 h、12 h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术后24 h、48 h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产妇初乳时间及术后48 h内哺乳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T组及S组术后48 h内恶心、皮肤瘙痒、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6)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2 h、24 h及48 h呼吸频率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T组EPDS评分总体呈下降趋势,D1D3的EPDS评分与D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R组、T组与S组D1、D3的EPDS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能为二次剖宫产产妇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治疗,同时能够改善EPDS评分,具有降低产后抑郁风险的潜力。
李佳,沈明坤[6](2021)在《多模式镇痛技术在单胎横切口剖宫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MMA)技术在单胎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择期单胎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镇痛,观察组给予MMA。观察两组术后2、12、24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两组术前、术后24 h时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水平。比较两组初次哺乳时间、满意度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静息痛、运动痛VAS的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进一步进行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2 h的静息痛、运动痛VAS均显着高于术后2 h,术后24 h的静息痛、运动痛VAS均显着低于本组术后2 h(均P <0.05);组间比较,术后12、24 h时观察组的静息痛、运动痛VA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初次哺乳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24 h,两组β-EP、NPY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MA技术应用于单胎横切口剖宫产手术安全有效。
李帅琪[7](2021)在《腰方肌阻滞对于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剖宫产术是目前解决难产和严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是产科常见的手术。然而剖宫产术后的疼痛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目前神经阻滞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镇痛,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就是一种新颖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有研究显示腰方肌阻滞可为剖宫产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但其效果缺乏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其临床应用亦存在争议。本研究综合国内外高质量文献,系统评价腰方肌阻滞对于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从而为优化剖宫产多模式镇痛策略,以达到理想的术后镇痛提供循证学依据和临床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从2009年2月1日起至2020年2月1日所有关于腰方肌阻滞应用于剖宫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RCT)的文献。纳入患者试验组接受QLB,对照组为未采用QLB的空白对照。提取如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等相关数据指标,并应用Cochrane协作网评价偏倚风险工具评价每个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偏倚风险。之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和Stata SE 15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在所有情况下,认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若不能找到和解释异质性的来源则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Egger线性回归法量化检测由发表偏倚导致的漏斗图的不对称性,并以P<0.1表示存发表偏倚。最后应用GRADE系统评价分析结果的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结果:数据库中共检索到349篇RCT文献,共有9篇RCT文献纳入研究。1主要指标术后24小时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静息及动态疼痛评分。1.1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腰方肌阻滞的患者术后24小时镇痛药物用量显着减少(标椎化均值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7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8~-0.25,P=0.004),亚组分析显示腰方肌阻滞I型入路(Type I approach of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 I)及腰方肌阻滞II型入路(Type II approach of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 II)对于减少术后24小时镇痛药物用量有统计学意义(QLB I:SMD-1.30,95%CI-2.38~-0.23,P=0.02;QLB II:SMD-0.36,95%CI-0.66~-0.07,P=0.02)。1.2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腰方肌阻滞的患者术后12小时静息疼痛评分降低(SMD-1.32,95%CI-2.09~-0.54,P=0.0008),亚组分析显示QLB I及QLB II对于降低术后12小时静息疼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QLB I:SMD-0.49,95%CI-0.78~-0.20,P=0.001;QLB II:SMD-1.93,95%CI-3.29~-0.57,P=0.005)。1.3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腰方肌阻滞的患者术后12小时动态疼痛评分降低(SMD-1.44,95%CI-2.60~-0.2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腰方肌阻滞的患者术后24小时静息疼痛评分降低(SMD-1.27,95%CI-1.99~-0.55,P=0.0005),亚组分析显示QLB I及QLB II对于降低术后24小时静息疼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QLB I:SMD-0.64,95%CI-0.93~-0.34,P<0.0001;QLB II:SMD-1.72,95%CI-2.97~-0.48,P=0.007)。1.5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腰方肌阻滞的患者术后24小时动态疼痛评分降低(SMD-0.77,95%CI-1.24~-0.2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次要指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腰方肌阻滞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较少(风险差(Risk difference,RD)-0.08,95%CI-0.15~0.00,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剖宫产的患者中应用腰方肌阻滞技术,能降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降低术后静息与动态时的疼痛评分,提供了良好的疼痛控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利于产妇的早期康复,是剖宫产多模式镇痛的可供选择的方式。
韦宁,廖艳英,韦珊珊[8](2020)在《吗啡与地佐辛硬膜外单次推注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吗啡与地佐辛硬膜外单次推注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所有孕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按常规方法行剖宫产手术,手术结束缝皮前,A组给予吗啡2 mg+生理盐水5 mL硬膜外推注,B组给予地佐辛5 mg+生理盐水5 mL硬膜外推注,C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硬膜外推注;3组产妇术后自觉疼痛、需要镇痛处理时均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记录3组术后2 h(T1)、4 h(T2)、8 h(T3)、12 h(T4)、24 h(T5)、36 h(T6)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3组产妇术后用PCEA启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3组产妇VAS评分均有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趋势,C组产妇在T1、T2、T3时点的VAS评分均高于A组、B组(均P<0.05);C组术后PCEA启用时间、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早于/多于A、B组(P<0.05);A、B两组的各时间点VAS评分、术后PCEA启用时间、自控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C组(P<0.05)。结论吗啡或地佐辛硬膜外单次推注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且不影响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但吗啡致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沈宏秀[9](2017)在《电针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电针刺激特定腧穴对剖宫产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并通过分析电针治疗前后产妇血管活性肽(VIP)水平的变化,分析电针刺激对此种胃肠肽分泌的影响,试图探讨电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为初步评价电针在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对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依据纳排标准决定是否入组,根据进入研究的前后顺序,按70例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为电针组35例、对照组35例,研究过程中除去排除、脱落和剔除的产妇,最终成功完成电针组31例,对照组29例的研究。电针组于术后6h后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配合针刺公孙、内关穴,电针刺激30min,一天两次,连续治疗3天。对照组不予电针干预。两组皆行常规补液、抗感染基础治疗。观察并记录首次肠鸣音出现的时间、肠鸣音恢复的时间、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手术后胃肠反应、腹胀腹痛、泌乳情况,并于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四天清晨采血行血管活性肽(VIP)含量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电针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血管活性肽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探讨电针对此胃肠肽的影响,探索电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机理。结果:(1)综合疗效:电针组无效2例,好转14例,显效3例,有效12例,综合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无效5例,好转12例,显效4例,有效8例,综合有效率为83.0%,且两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评估(P=0.856)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评估(P=0.008)、前后差值(P=0.005)和疗效指数(P=0.012)三个方面,两组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的治疗后疗效评估0.456±0.458、前后差值-1.147±0.757、疗效指数65.32±7.65优于对照组的1.036±0.248、-0.514±0.665、48.54±8.24。(2)肠鸣音: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P=0.073)两组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在恢复正常时间(P=0.001)、首次出现到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P=0.001)上在两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的恢复正常时间、出现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11.968±4.446、3.807±2.227,明显优于对照组17.069±6.590、6.379±3.417,说明针刺能够提前肠鸣音的恢复正常时间,缩短恢复正常的周期。两组在疗前肠鸣音评估(P=0.636)上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治疗后肠鸣音评估(P=0.019)和前后评估差(P=0.000)两方面均存在差异的显着性。(3)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P=0.006)、排便时间(P=0.001)和排气到排便时间差(P=0.005)三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排便时间、排气到排便时间差的差异显着性更高。电针组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18.290±7.212、22.839±7.165,明显提前于对照组28.552±18.621、35.586±19.813。且电针组排气到排便所需时间为4.549±2.718,也要比对照组的7.035±3.756短。电针治疗的功效体现需要一定周期,在治疗一段后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效的缩短了排便时间和气便时差。(4)腹胀腹痛:两组间在治疗前腹胀评估(P=0.729)、腹痛评估(P=0.995)上无显着性差异。但治疗后腹胀评估(P=0.004)、治疗前后差值(P=0.000)、治疗后腹痛评估(P=0.005)、治疗前后差值(P=0.002)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治疗后腹胀、腹痛评分为0.419±0.807、0.4516±0.8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03±0.940、1.103±0.940。且电针组治疗前后的腹胀评分差值为-1.097±0.790、-1.064±0.854,优于比对照组的差值-0.345±0.553、-0.413±0.682。(5)胃肠反应:两组间在治疗前胃肠反应(P=0.236)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即电针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相似。但治疗后胃肠反应评估(P=0.001)、治疗前后间差值(P=0.005)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治疗后胃肠反应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为0.226±0.497、-0.420±0.5017,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的0.759±0.636、-0.103±0.310。(6)泌乳情况:两组间在术后首次泌乳(P=0.017)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首次泌乳时间为21.678±16.070,明显提前于对照组的33.897±22.228。同时我们发现在首次和48小时两个时间段,两组的泌乳量(P=0.067)、(P=0.154)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可能的原因是电针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释放疗效。而在术后72小时,比较两组的泌乳综合泌乳量(P=0.009)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在72小时的泌乳量为1.749±0.733远大于对照组的1.102±0.621。(7)血管活性肽含量变化:两组间在手术前血管活性肽水平(P=0.751)、术后1d(P=0.938)、术前后差(P=0.502)三方面,比较分析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差值分别为120.803±49.987、111.260±59.289,发现两组术后均发生较大上升。而在术后4d血管活性肽(P=0.039)、第1d与4d差值(P=0.025)两方面,两组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在4d血管活性肽水平205.529±91.826远小于于对照组256.593±95.054,第1d与4d的差值-110.138±47.044大于对照组-57.172±54.949。(8)血管活性肽水平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发现治疗后VIP和治疗前后VIP差与大部分胃肠功能症状指标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与泌乳时间相关关系不显着。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上巨虚,配以针刺公孙、内关穴能够有效缩短剖宫产产妇首次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减轻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促进乳汁的分泌。血管活性肽水平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存在负相关性。针刺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是电针刺激降低了术后血管活性肽(VIP)的分泌水平。
秦春雨,封学伟,王程荣,冯欣[10](2020)在《阿片类药物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文中认为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仅可降低产妇体内应激反应,促进产后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哺乳。阿片类镇痛药常用于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常见阿片类镇痛药按照药理机制可分为纯阿片受体激动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及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单胺摄取药3类。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不仅与μ、κ及δ受体选择性有关,也与给药方式和用药剂量有关。阿片类药物的合理配伍不仅协同镇痛效果、降低药物剂量,还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吗啡、舒芬太尼、布托啡诺、地佐辛、曲马多在乳汁中浓度低,可能不会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但应注意监测。本文对阿片类药物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二、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止血镇痛胶囊联合瑞芬太尼治疗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血清5-HT、PRL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评定 |
1.4.1 临床疗效 |
1.4.2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剖宫产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剖宫产患者镇痛效果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比较 |
2.3 两组剖宫产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及SpO2、MAP、HR值比较 |
2.4 两组剖宫产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
2.5 两组剖宫产患者血清IL-6、CRP和TNF-α水平比较 |
2.6 两组剖宫产患者血清5-HT、PRL水平比较 |
2.7 两组剖宫产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双侧腰方肌神经阻滞联合酒石酸布托菲诺静脉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评价标准: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
2.2 术后两组舒适程度及PCIA使用情况比较: |
2.3 术后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4)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文献检索 |
1.1 检索数据库 |
1.2 检索词 |
1.3 检索策略 |
1.4 检索时间 |
1.5 文献筛选 |
1.6 数据提取 |
1.7 文献风险偏倚评估 |
1.8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文献风险偏倚评估 |
2.4 干预措施网络图 |
2.5 网状meta分析 |
3 讨论 |
3.1 西医认识 |
3.2 中医认识 |
3.3 纳入特征与质量评估 |
3.4 穴位分析 |
3.5 干预分析 |
3.6 局限性分析 |
3.7 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曲马多术后镇痛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剖宫产术后镇痛管理进展 |
2.1 疼痛的定义 |
2.2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来源 |
2.2.1 切口痛 |
2.2.2 宫缩痛 |
2.2.3 炎性痛 |
2.3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
2.3.1 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 |
2.3.2 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影响 |
2.3.3 对哺乳的影响 |
2.3.4 对情绪、心理的影响 |
2.4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方法 |
2.4.1 口服药物镇痛 |
2.4.2 肌肉注射药物镇痛 |
2.4.3 静脉自控镇痛 |
2.4.4 硬膜外自控镇痛 |
2.4.5 神经阻滞镇痛 |
2.4.6 局部镇痛 |
2.4.7 心理干预疗法 |
2.5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药物 |
2.5.1 局麻药 |
2.5.2 新型阿片类药物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分组 |
3.2 主要药品及仪器耗材 |
3.3 研究方法 |
3.4 观察指标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研究流程 |
4.2 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
4.3 三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
4.4 三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
4.5 三组产妇初乳时间及术后48h内哺乳次数比较 |
4.6 三组术后48h内不良反应的情况 |
4.7 三组新生儿术后各时间点呼吸频率及心率 |
4.8 三组产妇EPDS评分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多模式镇痛技术在单胎横切口剖宫产术中的镇痛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检测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VAS比较 |
2.2 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疼痛应激因子水平比较 |
2.3 两组初次哺乳时间、满意度评分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7)腰方肌阻滞对于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腰方肌阻滞技术及其镇痛应用的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吗啡与地佐辛硬膜外单次推注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3组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 |
2.2 3组各观察指标比较 |
3 讨 论 |
(9)电针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防治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现状 |
1.1 中医学病因病机的研究 |
1.2 中医学防治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 |
2 现代医学防治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现状 |
2.1 现代医学病因病理研究 |
2.2 现代医防治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 |
3 胃肠激素的研究 |
4 针灸腧穴对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
5 术后胃肠功能的评价指标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样本量估计 |
2.3 伦理与知情同意 |
2.4 纳排、排除、剔除及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案 |
3.1 随机分组 |
3.2 治疗 |
3.3 观察与检测 |
3.4 疗效评定标准 |
3.5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处理 |
4.1 统计描述 |
4.2 统计分析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临床资料统计分析 |
5.2 胃肠功能评价指标观察结果 |
5.3 疗效评估 |
5.4 胃肠激素水平 |
5.5 相关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的意义 |
2 穴位的选择 |
3 研究结果分析 |
4 样本例数估计的讨论 |
5 研究过程中的其他情况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1.中医病因病机 |
2.西医病因病理 |
3.中医药治疗方法 |
4.其他治疗方法 |
5.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
在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10)阿片类药物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纯阿片受体激动药 |
1.1 吗啡 |
1.1.1 来源及作用机制 |
1.1.2 剖宫产术后使用吗啡的效果与安全性 |
1.1.3 在乳汁中浓度及安全性 |
1.2 舒芬太尼 |
1.2.1 来源及作用机制 |
1.2.2 剖宫产术后使用舒芬太尼的效果与安全性 |
1.2.3 在乳汁中浓度及安全性 |
2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
2.1 布托啡诺 |
2.1.1 来源及作用机制 |
2.1.2 剖宫产术后使用布托啡诺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 |
2.1.3 在乳汁中浓度及安全性 |
2.2 地佐辛 |
2.2.1 来源与机制 |
2.2.2 剖宫产术后使用地佐辛的效果与安全性 |
2.2.3 在乳汁中浓度及安全性 |
3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单胺摄取药 |
3.1 曲马多的来源与作用机制 |
3.2 剖宫产术后使用曲马多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 |
3.3 在乳汁中浓度及安全性 |
四、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芬太尼联合高乌甲素用于外科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吴宏梓,冯苗,张建军,廖燚.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05)
- [2]止血镇痛胶囊联合瑞芬太尼治疗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血清5-HT、PRL水平影响[J]. 李冬梅,马媛,芮海涛,徐申,梁根强,李广田.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09)
- [3]双侧腰方肌神经阻滞联合酒石酸布托菲诺静脉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J]. 付玉杰. 临床医学, 2021(06)
- [4]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D]. 黄琬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曲马多术后镇痛对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D]. 沈子靖. 吉林大学, 2021(01)
- [6]多模式镇痛技术在单胎横切口剖宫产术中的镇痛效果[J]. 李佳,沈明坤. 中国医药导报, 2021(07)
- [7]腰方肌阻滞对于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Meta分析[D]. 李帅琪.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8]吗啡与地佐辛硬膜外单次推注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J]. 韦宁,廖艳英,韦珊珊. 广西医学, 2020(23)
- [9]电针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初步研究[D]. 沈宏秀.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5)
- [10]阿片类药物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J]. 秦春雨,封学伟,王程荣,冯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