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企业发展数字测绘技术的几点思考

矿山企业发展数字测绘技术的几点思考

一、发展矿山企业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若干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胡耀元[1](2020)在《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煤矿工程仍然是我国支柱性的重点能源工程。随着矿山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煤矿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原始阶段、机械化阶段、数字化和信息化阶段,正逐步迈进智慧化阶段,智慧矿山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矿山的无人化和智慧化。在现阶段,制约智慧矿山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智慧采掘等生产技术层面的发展转变为智慧矿山管理层面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管理系统引入原有智慧矿山体系,并完善了智慧矿山的定义。针对智慧矿山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运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及流程图,构建出智慧矿山在建设过程各阶段的工作流程,挖掘其中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和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应用点,并根据已分析应用点筛选3DMine和Revit为研究BIM+GIS的两大平台;(2)以曹家滩煤矿工程为背景,通过模拟,探讨平台实现应用点落地的途径,包括运用关键点控制法实现BIM和GIS的场地模型拟合,运用类比创建法和模型分析法,将房建工程中的模型创建和管理的思想引入到煤矿工程中,解决了煤炭工程中运用常规方法无法建模以及实现BIM+GIS平台相结合进行模型管理的问题,以发挥3DMine和Revit平台各自的设计、管理优势;(3)梳理和补充了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所需归档的文件名称、保存单位及保管期刊,为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文档权限和保存期限依据,并对重点内容的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管理权限进行完善,为系统的开发奠定文件格式及权限划分基础;(4)针对煤矿安全管理,提出基于系统工程、事故发生理论及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并通过Revit建模与Fuzor仿真,形象直观的揭示煤矿巷道安全隐患,辅助提高安全决策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本文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智慧矿山系统在管理层面的空缺,对BIM+GIS在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后期编制煤矿工程BIM+GIS应用规范和指南、开发煤矿工程全流程管理平台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亦可助力BIM+GIS在煤矿工程中的落地。

夏峰[2](2020)在《基于无人机图像处理的爆堆粒度特征分布研究》文中指出爆堆矿石粒度特征是衡量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矿石粒度分布合理不仅可以降低二次破碎工作量,减少采矿成本,而且还能够提高开采效率。通常爆堆粒度分析方法有筛分法、二次爆破岩块统计、爆堆直接测量等人工测定方法,这些方法耗时长,精度有限,效率低,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无人机快速采集采场爆堆图像信息,开发快速精准的矿石粒度辨识算法,为露天矿生产爆破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爆堆矿石粒度分布的文献和矿山实际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无人机爆堆数据采集的矿石粒度辨识模型和算法:首先,通过无人机进行爆堆图像数据采集以及爆堆图像数据空间校准;第二,借助二维经验小波进行降噪处理和图像纹理增强,第三,利用亲和度图方法对爆堆图像进行辨识和分割,得到矿石颗粒准确边缘分割图;第四,对标记的矿石颗粒图像计算其粒径、周长和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无人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爆堆矿石粒度辨识模型和算法,有效克服了传统测量的不足,能够经济、有效地统计出爆堆粒度的整体分布情况,准确性达到94%以上。论文中提出的爆堆矿石粒度分布辨识方法为快速有效评价爆堆爆破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王立娟[3](2019)在《基于多源数据耦合的尾矿库地灾危险源监测与风险评估 ——以万年沟尾矿库为例》文中指出我国为一矿业大国,非煤矿山数量众多,与之配套的尾矿库设施数量巨大,截止到2018年,全国尾矿库的数量达7400余座。尾矿库既是矿山企业重要的生产设施,也是矿山企业最大的危险源。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尾矿库的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特别是尾矿库事故具有空间体量大、风险点多,关联性强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对周边的居民点、厂区以及交通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尾矿库风险管控受限于经济、矿山地理位置、危险源规模、尾矿库结构等,使得传统的人工地面调查方式容易形成监察盲区,极大地影响了地面调查的效率和精度,难以及时地发现尾矿库重大危险源区域性安全风险。因此,充分利用先进的调查、观测技术手段,研究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探索实现尾矿库地灾重大危险源全面、快速、高效、精确地监测以及可靠的安全评估,对提高非煤矿山生产的安全监管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在详细分析多种前沿观测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高分遥感卫星、无人机低空航摄、三维激光扫描、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北斗在线监测等先进的地理信息获取技术,研发了一套适用于以尾矿库为代表的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和综合风险评估的空天地一体化数据集成技术。并以攀西地区万年沟尾矿库为例,结合不同观测技术的数据特性,获取了尾矿库安全生产关键指标参数和三维空间数据模型。通过多期次数据的对比分析,实现了尾矿库和周边地区重大危险源全方位动态监测,以精确的三维空间数据为基础,运用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对尾矿库安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尾矿库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根据监测和排查结果,对万年沟尾矿库开展了现状风险性评估。最后对极端假设条件下的尾矿库溃决型泥石流灾害进行数值模拟并探讨尾矿库地灾危险源全域监管模式的建设。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结论:(1)在详细分析各类型数据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高分遥感卫星、无人机低空航摄、三维激光扫描、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北斗在线监测等先进的地理信息获取技术,对各数据类型、尺度、格式等信息进行匹配、融合处理,以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的客观现状为基础,运用多种数据源协调集成优化的思想,研究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和综合风险评估的“空-天-地”一体化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2)以万年沟尾矿库为例,在深入了解尾矿库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低空航摄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直接反映尾矿库坝体安全稳定性的关键参数(坝体表面位移、库区面积、干滩长度、干滩反坡比等)进行了全方位动态监测,并建立了尾矿库数字化健康档案,结合尾矿库设施设计规范相关参数的对比结果,表明万年沟尾矿库现状处于健康运行状态。(3)尾矿库上游汇水区界线、最终堆排范围界线以及事故可能径流区域界线等影响尾矿库安全的环境要素共同确定了尾矿库周边安全环境动态监测的范围。结合该范围内多期次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影像,提出了适用于矿山及其周边区域监测的面向对象的自动变化检测方法(ELM-OB),并对尾矿库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范围排查和动态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算法对尾矿库周边环境安全生产动态监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提高了尾矿库周边区域的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能力。(4)基于无人机航空影像对万年沟尾矿库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解译,共解译出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在内的地质灾害点共65处,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对尾矿库库区威胁最大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动态监测,甄别出其中一处滑坡正处于缓慢蠕滑变形的阶段,判断发生剧烈滑动的可能性较大,采用北斗定位监测技术对滑坡点开展了实时监测。(5)综合考虑影响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安全稳定的因素,从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角度出发,结合万年沟尾矿库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强制性稳态指标(K)、基础保障性指标(P)以及高风险动态指标(D)为核心的重大危险源综合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得到万年沟尾矿库风险性低的评估结果。对溃决型泥石流灾害的主要风险承载区,即尾矿库下游支沟与安宁河相接地带进行易损性分析,并结合尾矿库风险性评价结果,最终得到万年沟尾矿库综合风险分布图。(6)通过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方式分别对尾矿库坝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运用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坡度、坝高和坝体材料与坝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多源数据融合生成的尾矿库三维模型为基础,运用FLAC-3D分析不同堆排高度下,尾矿库坝体应力场分布和位移情况,深入分析了坝体堆排高度与坝体变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堆排高度下坝体的稳定性。通过FLO-2D对尾矿库溃决型泥石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万年沟尾矿库溃决型泥石流发生后准确的影响范围以及该范围内各处的泥石流流速和堆积厚度。(7)基于多源数据耦合的万年沟尾矿库地灾危险源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关键技术成果,构建了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全域监管体系。在实现区域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的同时实现日常管理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流程化。

白熙娆[4](2019)在《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监督体制下的一种审计工作方式,其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和审计工作取证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其必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自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到2018年3月审计署审计长会议通过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提出的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其审计职责范围,在政策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的审计史始终在进行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的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对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单位来说,其相关的权利职责和工作范围势必要发生一次辐射范围极广、层次极深的审计体制改革。从前期阶段(2013-2016年)五个省、自治区试点实施该项审计工作的过程和最终结果来看,实际审计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索该项审计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够为扎实推进该项审计工作发挥试点先行、共性效仿、区域性调整起到良好的借鉴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通过案例来解析领导干部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全过程,选取试点省份中开展市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C市为案例分析对象,其作为特定细分自然资源领域的代表性案例主要立足于其区域内矿产资源的禀赋条件。总结分析在整个审计项目过程中,地方审计机关所采取的在全国范围内都极具推广示范作用的审计技术及方法等,剖析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重点突出其审计重点内容以及审计措施在同类审计项目当中所具有的先进性及可部分复制性的示范推广意义,提出矿产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精准、矿难事故责任界定清晰等五项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效应的做法,同时针对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基于研究内容对未来的改革方向提出个人观点。以期能够对同类离任审计工作起到借鉴效用,助力该项离任审计尽快建立经常性审计制度。

李晓晨[5](2019)在《基于改进基态修正模型的露天采场时空4D信息模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矿山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现代矿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往往代表着矿山企业的先进水平。传统的矿山信息系统存在着许多弊端,三维可视化部分一般只能显示矿山某一历史时段的状态,如矿物含量、边坡数据、矿体形状等静态数据,这种方式仅可以反映露天矿开采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时间节点数据。然而,随着矿山生产过程中对数据准确度和查询某一时间段内的变化过程的要求,时间信息显的尤为重要,并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此可以考虑加入时间变量为作为系统重现某一时间段内开采过程以及制定中长期规划的重要支撑。一般情况下,要查询某个对象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空间变化情况,或者根据现场实时勘测的数据来在线修正模型,就需要对时空数据模型加以改进以适用于露天矿建模中,即建立露天采场时空4D信息模型。本文在深入研究露天矿数据多源异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露天采场时空4D信息模型,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搜集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对露天采场时空数据处理和表达进行建模学习,通过矿山实地调研,了解露天矿的整体运行模式,提取出矿体成分、开采顺序、工艺流程等主要信息。(2)基于露天采场三维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对地质体、边坡等露天采场数据进行分类,建立估值矿体模型,并提出了露天采场生产数据的合理化存储结构。(3)通过对不同基态修正模型的分析比选,在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为了减少内存占用和查询速度,提出了一种针对历史数据和缓存数据不同存储方式的露天采场时空数据复合基态修正模型。最后,通过分析时空数据库,设计露天采场时空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包括存储方式和组织方式等,为露天采场数据的存储提供理论借鉴。为了验证改进基态修正时空数据模型的有效性,利用MapObjects进行组件式开发,且采用oracle spatial对时空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实现了露天采场的动态渲染及快速检索,通过对比验证,该设计不仅能够满足时空数据的统一存储还能够显着提高查询效率,为露天矿时空数据的4D建模奠定基础。

王建新[6](2019)在《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全球经济和资源形势面临重大转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勘查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战略性矿产的兴起,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将不断拓展地质勘查的空间。新的形势对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同时为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也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阶段探索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更好的把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在参考借鉴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及国内的地质勘查形势、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等方面,围绕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动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新地勘经济体系”,新地勘经济体系是由地勘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路径是建立新地勘经济体系,包括地勘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和对外地勘。地勘产业体系是建立行业化管理、专业化细分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产业体系;企业化经营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实体经济就是组建地矿集团公司,地矿集团公司采取勘查开发一体化、大地质、地质跨界的战略。并论述了地质跨界战略实施是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衍生和实体经济的补充。建立了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就是要创建高效的组织管控制度,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健全的地勘金融机制,充满活力的文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机制。以此为基本点构建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准则层,三级指标为方案层。实施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地勘新经济,地勘新经济就是在地质勘查业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基础上与新经济的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的结合体。

马龙[7](2019)在《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模型与优化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露天矿山企业生产计划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开采和企业良性生产发展的重要规划,它具有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将是实现整个矿山服役年限内矿岩块体分期、有序开采生产的基础,借以达到矿山企业资源高效开采,防止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多重作用。在4D生产计划相关基础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露天矿山企业地质数据、市场环境数据、开采过程数据和对象属性数据等进行统一组织与管理,对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和生产计划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研究,提出适合不同类型生产计划模型求解的混合智能优化算法,形成露天矿山企业长期、短期、生产作业计划的层级递进优化模型,为露天矿山服役期内整体生产计划的协同优化与编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了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和时空数据库。在对露天矿山企业开采生产过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其抽象为3D地质空间信息模型与开采生产时间属性集成的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依据露天矿山开采生产过程的动态性和矿岩地质体的静态特征,建立了矿山开采对象位置变化的存储结构,并探讨了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与数学模型中的时间粒度关系;采用对象关系数据库理论,构建了矿山生产计划时空数据库系统,并对开采生产基础数据进行了查询索引和优化应用。(2)研究了露天矿山企业长期生产计划问题建模理论与优化方法。针对矿产品价格、地质品位和生产处理成本波动对长期生产计划编制与优化的影响问题,以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为基础,将矿产品价格、地质品位和生产处理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集成到长期生产计划模型,综合考虑块体空间开采顺序、开采深度、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开采处理能力等约束条件,构建了长期生产计划数学模型;并针对低品位矿石回收利用率问题,提出了低品位矿石回收处理策略,针对该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鸽群搜索算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线性变异和非线性变异策略分别对鸽群算法中的地图罗盘因子进行改进,然后采用过渡因子将鸽群中两个独立算子进行融合,从而采用一个融合的鸽群算子对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改进,并对算法的时空性能和复杂度进行了分析研究。(3)研究了露天矿山企业短期生产计划问题建模理论与优化方法。基于长期生产计划模型,将年计划期逐渐划分为以月为单位的短期生产计划,并以月为单位的矿石开采量和品位控制为目标,综合考虑了开采台阶、块体的时空顺序、开采数量和开采质量以及关键块体价值区域等约束条件,构建了短期生产计划数学模型;根据长期计划的年开采块体数量来计算短期生产计划中每个月的矿石开采量和品位波动的渐进研究思路,提出了元胞量子狼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双策略量子位对狼群中个体狼的位置进行初始化,采用量子位滑模交叉方法选取头狼,并采用元胞自动机中的一个元胞作为狼群搜索的解空间,从而拓宽了算法的搜索区域,并对算法的编码策略和量子旋转角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4)研究了露天矿山企业生产作业计划问题建模理论与优化方法。基于短期生产计划模型,将月计划期逐渐划分为以日或周为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以短期生产计划模型中矿石开采量的开采和运输的日常作业单位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综合考虑矿石品位波动、采掘作业量和矿产资源利用率等约束条件,构建了生产作业计划数学模型;根据月矿石采剥生产量来计算开采和运输单位成本经济指标逐步细化的研究思路,提出了改进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进化速度和聚集因子对惯性权重参数进行改进,并提出双可行域吸引子的粒子搜索策略,提高算法的收敛计算速度,增强算法逃逸局部最优问题。(5)实现了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的整体工程实例应用。以国内大型金属矿山—河南某露天矿作为实际案例,对该露天矿山企业生产计划基础数据进行组织,将本文模型与算法的求解结果与该大型露天矿山的原有设计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对4D生产计划数学模型进行整体应用、优化和经济评价。论文基于企业管理、矿业系统工程、三维空间建模、时空数据库、数学建模及智能优化算法等理论,通盘考虑了露天矿山4D生产计划数据组织、层级递进模型构建和整体工程优化应用,基于开采生产基础数据组织和生产计划协同优化方法,数学模型涵盖了矿山企业从宏观设计到微观作业的全过程,从理论上为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编制提供了参考作用;从技术上为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算法基础,其本质是为矿山企业整体生产计划编制以及现有的矿业生产管控系统软件的优化升级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闫振雄[8](2019)在《弓长岭铁矿分段崩落法数字化采矿与回采指标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在我国地下金属矿山应用广泛。该方法是在松散岩层的覆盖条件下进行矿石回采工作的,其落矿过程和放矿过程具有不可视性,这不仅造成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较高,而且给回采指标的优化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数字矿山建设水平的提高,数字化技术在矿业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回采指标的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依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地下矿山回采系统数字化技术研究”,以弓长岭铁矿为工程依托单位,开展了基于数字化回采技术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指标优化研究。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数字化建设存在的基础数据种类不足,缺乏数据集成与共享的软件平台,矿石损失率、贫化率高等三个问题,构建回采指标优化模型,提出崩落体形态数值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回采指标的优化措施,建立数据集成与共享的软件平台——“崩落法矿山数字化回采辅助决策系统”。基于结构化系统需求分析方法,对该系统进行功能性需求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完成系统设计框架的构建。采用现场调研、原位地应力测量、扇形炮孔爆破相似模拟试验和现场放矿试验等技术手段,获取弓长岭铁矿采场结构参数、扇形炮孔爆破参数、采场地压活动状态、崩落体形态特征、现场出矿品位变化趋势和矿石损失率、贫化率等构建回采指标优化模型所必需的基础数据。基于关系数据模型,通过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所需处理数据的种类和具体内容,通过概念设计得到基础数据的E-R模型,通过逻辑设计将E-R数据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通过物理设计利用数据库软件Access完成“崩落法矿山数字化回采辅助决策系统”的数据库构建。基于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对系统登录模块、数据添加模块、数据查询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修改模块、数据输出模块和回采指标优化模块进行设计和开发,通过调用子VI技术集成各功能模块,完成“崩落法矿山数字化回采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基于“崩落法矿山数字化回采辅助决策系统”,以实测地应力作为力学边界条件,调用 ANSYS/LS-DYNA、AUTO CAD、3D MINE、PFC3D 联合建立具有崩落矿石块度分布特征的崩落体形态数值模型,并模拟放矿过程,实现弓长岭铁矿回采过程的数字化。以崩落体形态数值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不同放矿口外延长度L和外延角度α条件下的放矿过程,得到与之对应的回采指标,建立以L和α为自变量的回采指标回归方程,并预测弓长岭铁矿的最优放矿口尺寸参数,实现回采指标优化的目标。

魏善宝[9](2018)在《基于GIS的露天矿地层建模与运输网络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人类而言,掩埋在地下的矿产资源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基础。然而,矿产资源在人类可预见的时间内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人类自从意识到矿产资源的价值后就不断对其进行开采,且开采速度不断提高。因此,矿产资源已日益枯竭,人类在认识到资源危机后对矿产资源倍加珍惜。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对矿山企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学科的进步推动了“数字矿山”的全面发展,各类矿山往全面数字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趋势,矿业发达国家的矿山数字化程度远远高于我国矿山的数字化水平。昆阳磷矿属于大型露天磷矿,自开采以来矿山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在,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制约了该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研究数字矿山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并根据云南省昆阳露天磷矿的生产实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推动“数字矿山”在该矿的应用和发展。在讨论了矿山三维模型的原理和各自优缺点后,分析了矿山钻孔数据的数值分布规律和空间分布趋势,并基于钻孔数据分别建立地层的不同三维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泛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的昆阳磷矿地下各地层三维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能满足矿山的实际生产需要。根据已开采区域地层模型的模拟和验证,预测并构建未开采区域的矿山地层三维模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准确提取了昆阳磷矿区内的运输道路和采剥点、排土点及道路交叉点等网络节点,基于空间拓扑关系构建了完整的昆阳露天磷矿运输网络。其中,在综合考虑了水平距离和高程差后,为每一条运输道路赋值空间距离属性,该属性作为Dijkstra算法在优化昆阳磷矿原有排土方案时的依据。基于Dijkstra算法的排土优化结果比原排土规划有较大优势,可为矿山生产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和经济成本。GIS具有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应用广泛。其中ArcGIS Engine作为优秀的软件开发包,将大量先进的GIS理论和方法集中到一起,可满足多种多样的实际应用需要。本文利用ArcGIS Engine优秀的GIS二-次开发能力,搭建方便、易操作的昆阳磷矿数字化显示系统,适用于昆阳磷矿非GIS专业人士的使用。该系统可实现矿山平面模型和三维模型的显示。

姜昭晖[10](2018)在《有色矿山数字化建设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化矿山是矿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分析了国内数字化矿山建设现状,介绍了乌山铜钼矿数字化矿山实践,并针对有色矿山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数字化规划,推进标准化建设,开展技术攻关,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等建议。为加快国内有色矿山数字化建设步伐,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提供参考。

二、发展矿山企业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若干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矿山企业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BIM+GIS应用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煤矿发展状况
        1.2.3 国内外煤矿发展趋势
        1.2.4 国内外智慧矿山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3.4 本论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2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
    2.1 智慧矿山的内涵研究
        2.1.1 智慧矿山内涵分析
        2.1.2 智慧矿山概念补充
    2.2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研究
        2.2.1 生产系统构成分析
        2.2.2 决策系统构成分析
        2.2.3 建设管理系统构成分析
        2.2.4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分析
    2.3 基于BIM+GIS的设计管理平台甄选
        2.3.1 GIS平台优劣势分析
        2.3.2 GIS平台选用3DMine的必要性
        2.3.3 BIM平台选用Revit的必要性
    2.4 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工作分析
        2.4.1 投资策划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2 勘察设计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3 项目施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4 项目运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5 项目报废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5 章节小结
3 智慧矿山BIM+GIS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3.1 BIM+GIS场地模型数据融合研究
        3.1.1 数据采集与分析
        3.1.2 曹家滩煤矿案例数据提取
        3.1.3 BIM和 GIS平台模型数据融合方法
    3.2 智慧矿山GIS模型创建与应用分析
        3.2.1 创建地质数据库
        3.2.2 创建煤层宏观模型及含煤率分析
        3.2.3 煤矿巷道GIS模型相关分析
        3.2.4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测量分析
        3.2.5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通风设计
    3.3 智慧矿山BIM建模研究与应用分析
        3.3.1 煤矿场地BIM模型创建方法研究
        3.3.2 巷道BIM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3.3.3 煤矿BIM模型系统设计优化及应用
        3.3.4 巷道BIM模型的进度管理应用
        3.3.5 煤矿BIM参数化族库的创建及管理
    3.4 章节小结
4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成果管理研究
    4.1 煤矿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果归档内容梳理
        4.1.1 投资策划阶段归档内容
        4.1.2 勘察设计阶段归档内容
        4.1.3 项目施工阶段归档内容
        4.1.4 项目运营阶段归档内容
        4.1.5 项目报废阶段归档内容
    4.2 煤矿项目重点成果提交格式
        4.2.1 投资策划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2 勘察设计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3 项目施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4 项目运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5 项目报废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3 章节小结
5 基于BIM+GIS的煤矿安全应用分析
    5.1 煤矿安全BIM+GIS应用点分析
        5.1.1 基于系统工程的应用点分析
        5.1.2 基于事故发生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1.3 基于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2 煤矿安全工程中基于Fuzor平台的相关模拟
        5.2.1 巷道漫游防真模拟
        5.2.2 巷道监控模拟
        5.2.3 巷道危险工况模拟
    5.3 章节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鉴定证书

(2)基于无人机图像处理的爆堆粒度特征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爆堆粒度辨识方法
        1.2.2 基于图像处理的爆堆粒度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
    2.1 爆堆图像预处理
        2.1.1 爆堆图像降噪
        2.1.2 爆堆图像增强
        2.1.3 爆堆图像矿石边缘分割
    2.2 数学形态学
        2.2.1 灰度形态学的运算
        2.2.2 形态学重建
    2.3 爆堆粒度特征提取
        2.3.1 粒度提取原理
        2.3.2 粒度特征参数提取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无人机图像的爆堆粒度辨识模型与算法
    3.1 图像校正
        3.1.1 无人机图像采集
        3.1.2 图像失真检测
        3.1.3 图像校正
    3.2 无人机图像降噪
        3.2.1 降噪原理
        3.2.2 爆堆图像噪声检测
        3.2.3 爆堆图像降噪处理
    3.3 无人机图像增强
        3.3.1 爆堆图像增强模型构建
        3.3.2 爆堆图像的增强参数
        3.3.3 无人机图像增强处理
    3.4 矿石的分割及标注
        3.4.1 矿石边缘检测
        3.4.2 爆堆图像分割
        3.4.3 矿石标注
    3.5 图像粒度特征分布统计
        3.5.1 爆堆粒度分布统计
        3.5.2 效果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采场爆堆粒度特征分布实证研究
    4.1 无人机采场爆堆图像采集
        4.1.1 无人机参数设置
        4.1.2 无人机爆堆图像采集
    4.2 采场爆堆的无人机图像处理
        4.2.1 采场爆堆无人机图像降噪
        4.2.2 采场爆堆图像增强
        4.2.3 采场爆堆图像分割
    4.3 矿石粒度分布统计与评价
        4.3.1 采场爆堆特征参数提取
        4.3.2 粒度特征分布
        4.3.3 效果评价与改进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多源数据耦合的尾矿库地灾危险源监测与风险评估 ——以万年沟尾矿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分遥感技术
        1.2.2 无人机航测技术
        1.2.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1.2.4 非煤矿山监测技术
        1.2.5 地质灾害监测及风险评估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环境条件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岩浆岩
        2.1.4 区域构造
    2.2 万年沟尾矿库工程地质环境特征
        2.2.1 气象水文条件
        2.2.2 地形地貌
        2.2.3 地层岩性
        2.2.4 地质构造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2.6 地震
第3章 尾矿库“空-天-地”多源数据耦合方法研究
    3.1 高分系列卫星影像数据
        3.1.1 数据源
        3.1.2 数据处理
    3.2 无人机低空航摄数据
        3.2.1 无人机低空航摄
        3.2.2 三维点云提取和正射影像图编制
    3.3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
    3.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数据
    3.5 合成孔径雷达数据
    3.6 其他基础数据
    3.7 多源异构时空地理信息数据协同集成
        3.7.1 投影和坐标系统的统一
        3.7.2 空间与属性数据的集成
    3.8 数据应用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万年沟尾矿库及其周边环境动态监测
    4.1 尾矿库基本特征
        4.1.1 尾矿库概念
        4.1.2 尾矿库基本组成
        4.1.3 尾矿库分类
        4.1.4 万年沟尾矿库基本情况
    4.2 尾矿库坝体安全稳定动态监测
        4.2.1 坝体表面位移三维动态监测
        4.2.2 库区面积动态监测
        4.2.3 干滩长度动态监测
        4.2.4 干滩反坡比动态监测
        4.2.5 堆积坝高度动态监测
        4.2.6 堆积坝外坡比动态监测
        4.2.7 堆积库容动态监测
        4.2.8 尾矿库渗流动态监测
        4.2.9 监测精度验证
        4.2.10 尾矿库数字化健康档案建设
    4.3 尾矿库周边环境安全生产动态监测
        4.3.1 安全生产红线范围划定
        4.3.2 变化检测目标确定
        4.3.3 多源特征提取
        4.3.4 智能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4.3.5 精度评价方法
        4.3.6 智能变化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4.3.7 智能变化检测算法示范应用
        4.3.8 动态监测结果分析
    4.4 尾矿库周边环境地质灾害动态监测
        4.4.1 尾矿库周边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4.4.2 地质灾害遥感动态监测分析
        4.4.3 地质灾害北斗动态监测
    4.5 尾矿库周边区域地表形变InSAR动态监测
        4.5.1 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
        4.5.2 基于D-In SAR技术的地表形变监测
        4.5.3 沟尾矿库周边区域地表形变监测分析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万年沟尾矿库安全稳定性分析
    5.1 尾矿库坝体稳定性物理模拟试验
    5.2 基于FLAC的万年沟尾矿库稳定性3D分析
        5.2.1 矿坝变形与稳定性分析
        5.2.2 稳定性系数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万年沟尾矿库地灾危险源综合风险评估
    6.1 尾矿库综合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2 尾矿库综合危险性模型研究
    6.3 尾矿库综合危险性评价及分析
    6.4 尾矿库下游易损性分析
        6.4.1 地物受损程度分析
        6.4.2 易损性分析
    6.5 尾矿库综合风险性评估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万年沟尾矿库溃决型泥石流灾害分析
    7.1 尾矿库溃决诱因分析
    7.2 尾矿库溃决模式分析
    7.3 洪水计算分析
        7.3.1 洪峰流量
        7.3.2 洪水总量
        7.3.3 洪水流量过程线
    7.4 溃决洪水计算分析
    7.5 泥石流参数计算理论
    7.6 基于FLO-2D的尾矿库溃决型泥石流数值模拟
        7.6.1 FLO-2D模型理论分析
        7.6.2 数值模拟流程
        7.6.3 模拟结果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多源数据耦合的尾矿库地灾危险源全域监管模式研究
    8.1 全域监管模式的定义
    8.2 全域监管的建设目标
    8.3 全域监管的体系构成
    8.4 全域监管系统建设内容
        8.4.1 建立数据标准体系
        8.4.2 建立有机数据体系
        8.4.3 建立核心数据库
    8.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矿产资源定义
        2.1.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定义
        2.1.3 领导干部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定义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产权理论
        2.2.2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分析
    3.1 审计背景
        3.1.1 C市矿产资源总体情况
        3.1.2 C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3.1.3 C市矿产资源相关资金情况
    3.2 审计过程
        3.2.1 审计目标
        3.2.2 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及措施
    3.3 审计报告
        3.3.1 基本情况
        3.3.2 审计评价意见
        3.3.3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认定
    3.4 审计案例效用分析
        3.4.1 值得推广之处
        3.4.2 有待改进之处
4 完善相关审计工作的启示与建议
    4.1 案例启示
    4.2 案例建议
        4.2.1 加快推进顶层制度的建设
        4.2.2 提升审计信息化辅助技术的应用空间和应用水平
        4.2.3 打造专业多元化的审计强师队伍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后记

(5)基于改进基态修正模型的露天采场时空4D信息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时空信息集成表示与建模理论研究
        1.2.2 露天采场时空信息可视化模型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基于改进基态修正模型的露天采场时空复合概念模型
        1.4.2 露天采场时空拓扑关系
        1.4.3 露天采矿场时空4D信息模型构建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露天采场时空数据处理与表达
    2.1 露天开采过程描述
    2.2 露天采场时空数据表达
        2.2.1 露天采场时空数据特征表示
        2.2.2 露天采场矿床地质数据收集
        2.2.3 露天采场矿床地质数据预处理
        2.2.4 露天采场矿块静态质量数据估值
    2.3 露天采场时空数据获取
        2.3.1 露天采矿场空间动态数据采集
        2.3.2 露天采场空间静态数据处理
        2.3.3 露天采场空间动态数据处理
    2.4 估值后的矿体模型构建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基态修正的面向露天采场时空数据模型构建
    3.1 基态修正模型的概念
    3.2 传统的基态修正模型
        3.2.1 传统的基态修正模型的原理
        3.2.2 传统基态修正模型的优缺点
    3.3 基态修正模型的改进模型
    3.4 基于动态基态的面向露天采场的基态修正模型
        3.4.1 空间对象的时态表达
        3.4.2 基于动态基态的基态修正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露天采场时空数据库设计
    4.1 露天采场4D系统建模流程
    4.2 露天采场时空数据存储方式
        4.2.1 存储方式的实现
        4.2.2 时空快照恢复
    4.3 露天采场时空数据逻辑设计
        4.3.1 时态、空间与属性内聚性
        4.3.2 时空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4.3.3 数据表设计
    4.4 露天采场时空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露天采场时空模型应用实例
    5.1 利用MAPOBJECTS进行组件式设计
    5.2 利用ORACLE SPATIAL进行数据存储
    5.3 露天采场时空模型应用展示
        5.3.1 历史回溯功能实现
        5.3.2 编辑功能
        5.3.3 查询功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6)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1.2.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解析
    2.2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和实现方式
    2.3 转型升级研究评价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地质勘查行业的管理体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3 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
    3.1 全球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3.2 国内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3.3 小结
4 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4.1 综述
    4.2 矿产资源
    4.3 地质矿产勘查
    4.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4.5 小结
5 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
    5.1 内蒙古地勘行业单位情况
    5.2 内蒙古地勘行业从业人员
    5.3 内蒙古地勘行业资产状况
    5.4 内蒙古地矿集团发展历程
    5.5 内蒙古地矿集团SWOT分析
    5.6 小结
6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6.1 转型升级发展模型构建
    6.2 深耕地勘产业体系
        6.2.1 行业化管理
        6.2.2 专业化细分
        6.2.3 企业化经营
    6.3 服务绿色矿业发展
    6.4 “走出去”拓宽地质市场
        6.4.1 海外发展方案
        6.4.2 境外投资架构
    6.5 小结
7 实现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动力
    7.1 发展动力指标构建
    7.2 构建新型组织管控制度
    7.3 激发人力资源潜能
    7.4 强化地勘金融管理
    7.5 探索科技创新途径
    7.6 小结
8 结论
    8.1 成果和认识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模型与优化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数据组织与管理
        1.2.2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
        1.2.3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模型与优化算法
        1.2.4 文献评述及启示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及组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主要创新点
        1.4.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研究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的问题
        2.2.1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问题界定
        2.2.2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问题描述
        2.2.3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问题分析
    2.3 时空数据组织与管理理论
        2.3.1 时空数据模型
        2.3.2 时空数据库系统
    2.4 智能优化算法理论基础
        2.4.1 粒子群算法
        2.4.2 鸽群算法
        2.4.3 狼群算法
        2.4.4 量子进化算法
        2.4.5 元胞自动机
    2.5 算法的特点与优势
    2.6 本章小结
3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数据组织与管理
    3.1 引言
    3.2 生产计划数据源类型与特征
        3.2.1 生产计划数据源类型
        3.2.2 生产计划数据源特征
    3.3 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
        3.3.1 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的定义
        3.3.2 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的时间粒度与空间位置
        3.3.3 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的总体架构设计
        3.3.4 4D信息模型的形成与模拟实现
    3.4 4D生产计划信息模型与数学模型的关系
        3.4.1 4D时空数据结构与开采对象变化存储
        3.4.2 4D信息模型与数学模型的时间粒度关系
        3.4.3 露天矿开采体时空位置变化过程
        3.4.4 4D信息模型与生产计划模型的映射方法
    3.5 4D生产计划数据组织与数据库优化管理
        3.5.1 露天矿时空对象要素分类
        3.5.2 露天矿时空对象数据获取方法
        3.5.3 4D生产计划数据访问接口技术
        3.5.4 4D生产计划时空数据库设计
        3.5.5 4D生产计划时空数据库的优化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露天矿山企业长期生产计划问题建模与优化算法
    4.1 引言
    4.2 长期计划问题描述
        4.2.1 长期计划问题概况
        4.2.2 基本参数定义与变量说明
        4.2.3 长期生产计划的编制条件
    4.3 长期生产计划模型构建
        4.3.1 块体的经济价值计算
        4.3.2 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4 算法设计与计划编制方法
        4.4.1 长期生产计划混合优化算法
        4.4.2 算法参数优化
        4.4.3 长期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4.4.4 价格和地质品位不确定性的处理策略
        4.4.5 低品位矿石回收处理策略
        4.4.6 长期生产计划模型优化流程
    4.5 长期生产计划模型算例仿真计算
        4.5.1 仿真算例概况与数据来源
        4.5.2 仿真运行环境与参数设置
        4.5.3 模型仿真运算与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露天矿山企业短期生产计划问题建模与优化算法
    5.1 引言
    5.2 短期生产计划问题描述
        5.2.1 短期生产计划问题概况
        5.2.2 变量符号说明
        5.2.3 短期生产计划的编制条件
    5.3 短期生产计划模型建立
        5.3.1 目标函数
        5.3.2 约束条件
    5.4 短期生产计划的优化算法与编制方法
        5.4.1 短期生产计划的混合优化方法
        5.4.2 算法参数优化
        5.4.3 短期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5.4.4 短期生产计划模型解算过程
    5.5 短期生产计划模型算例仿真计算
        5.5.1 开采台阶划分过程与数据来源
        5.5.2 仿真运行环境与参数设置
        5.5.3 仿真运算与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露天矿山企业生产作业计划问题建模与优化算法
    6.1 引言
    6.2 生产作业计划问题描述
        6.2.1 生产作业计划问题概况
        6.2.2 参数说明与变量定义
        6.2.3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条件
    6.3 生产作业计划模型构建
        6.3.1 目标函数
        6.3.2 约束条件
    6.4 优化算法设计与计划编制方法
        6.4.1 生产作业计划优化算法
        6.4.2 算法参数优化
        6.4.3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策略
        6.4.4 生产作业计划模型计算流程
    6.5 生产作业计划模型算例仿真计算
        6.5.1 采场概况与数据来源
        6.5.2 仿真运行环境与参数设置
        6.5.3 算例运行与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的工程应用与评价
    7.1 引言
    7.2 露天矿山企业生产概况
        7.2.1 矿山地质区域概况
        7.2.2 矿床地质信息模型与开采状况
    7.3 4D矿床地质数据收集与处理
        7.3.1 钻孔数据收集与处理
        7.3.2 剖面数据收集与处理
        7.3.3 采场测量验收数据收集与处理
    7.4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数据组织
        7.4.1 长期生产计划的数据来源
        7.4.2 短期生产计划的数据来源
        7.4.3 生产作业计划的数据来源
        7.4.4 混合优化算法的参数设置
    7.5 工程实例应用与仿真结果分析
        7.5.1 长期生产计划的优化结果
        7.5.2 短期生产计划的优化结果
        7.5.3 生产作业计划的优化结果
    7.6 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优化编制与评价
        7.6.1 4D生产计划期内的块体分布效果
        7.6.2 4D生产计划数据查询与编制效果
        7.6.3 采场与台阶的模拟进尺效果
        7.6.4 整体应用效果的评价分析与对策建议
    7.7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和结论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附件1 露天矿山原有与现有财务净现值流量表
    附件2 露天矿山原有与现有生产计划进度表
    附件3 露天矿山原有生产计划的采剥生产总量表

(8)弓长岭铁矿分段崩落法数字化采矿与回采指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字矿山的发展现状
        1.2.2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发展现状
        1.2.3 数字化技术在崩落法矿山的应用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2 回采指标优化模型及数字化回采系统框架构建研究
    2.1 回采指标优化目标的确立
    2.2 回采指标优化决策及优化措施
        2.2.1 回采指标优化决策
        2.2.2 回采指标优化措施
    2.3 回采指标优化模型的建立
        2.3.1 回采指标优化模型基础数据的种类分析
        2.3.2 回采指标优化模型基础数据的集成与共享
        2.3.3 崩落体形态数值模型的建立方法
        2.3.4 建立回采指标优化模型
    2.4 崩落法矿山数字化回采辅助决策系统框架构建研究
        2.4.1 系统需求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2.4.2 系统需求结构化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回采指标优化模型基础数据的采集
    3.1 弓长岭铁矿工程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自然条件
        3.1.3 矿区地质
        3.1.4 生产概况
    3.2 弓长岭铁矿现场调研数据采集
        3.2.1 采场结构参数与爆破参数
        3.2.2 采场放出矿石块度分布情况
    3.3 采场地压活动状态基础数据采集
        3.3.1 空心包体地应力测量原理
        3.3.2 测点布置及详细参数
        3.3.3 地应力实测结果
        3.3.4 温度标定试验
        3.3.5 围压率定试验
    3.4 崩落体形态基础数据采集
    3.5 现场放矿试验基础数据采集
    3.6 本章小结
4 崩落法矿山数字化回采辅助决策系统构建
    4.1 数字化回采系统基础数据库构建
        4.1.1 系统基础数据库选型
        4.1.2 系统基础数据库设计
        4.1.3 系统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4.2 数字化回采系统功能模块的搭建
        4.2.1 功能模块开发工具简介
        4.2.2 数据库访问方式选择
        4.2.3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4.3 崩落法矿山数字化回采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
        4.3.1 数字化回采系统的设计原则
        4.3.2 数字化回采系统的建立
        4.3.3 数字化回采系统的功能与性能
    4.4 小结
5 弓长岭铁矿数字化回采指标优化研究
    5.1 弓长岭铁矿三维应力状态分析
    5.2 弓长岭铁矿扇形炮孔爆破模型应力分布特性研究
        5.2.1 扇形炮孔爆破模型的建立
        5.2.2 荷载、约束与边界条件
        5.2.3 模型内应力分布特性
    5.3 弓长岭铁矿崩落体形态数值模型的建立
        5.3.1 不同应力区间点云模型的建立
        5.3.2 不同应力区间实体模型的生成
        5.3.3 崩落体形态数值模型的建立
        5.3.4 弓长岭铁矿放矿过程数值模拟
    5.4 弓长岭铁矿回采指标优化研究
        5.4.1 出矿品位变化趋势及矿石回采指标分析
        5.4.2 回采指标回归方程的建立
        5.4.3 回采指标预测及变化规律分析
        5.4.4 弓长岭铁矿回采指标优化措施
    5.5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崩落法矿山数字化回采辅助决策系统”软件程序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GIS的露天矿地层建模与运输网络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数字矿山
        1.2.2 矿山三维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露天矿运输系统的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资料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地质、地层环境
        2.1.3 社会经济、历史概况
        2.1.4 矿床发现史及矿山开发史
    2.2 数据资料与预处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预处理
第三章 露天矿地层三维建模
    3.1 数字高程模型
        3.1.1 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
        3.1.2 基于规则格网的DEM建模
        3.1.3 基于TIN的DEM建模
        3.1.4 规则格网DEM与TIN的对比
    3.2 体模型
        3.2.1 体模型分类
        3.2.2 Multipatch模型
    3.3 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TIN模型
        3.3.1 Delaunay三角网
        3.3.2 地表地形TIN模型构建
        3.3.3 地下地层TIN模型构建
    3.4 基于地统计插值的规则格网模型
        3.4.1 地统计学插值
        3.4.2 克里金插值
        3.4.3 地下地层克里金插值
    3.5 地层三维模型优化构建
        3.5.1 模型精度分析
        3.5.2 TIN与栅格模型结合
        3.5.3 拟采区域地层DEM构建
        3.5.4 拟采区域地层三维立体模型构建
    3.6 模型应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露天矿运输网络构建
    4.1 最佳路径分析
        4.1.1 空间网络分析
        4.1.2 基于Dijkstra算法的最短路径分析
    4.2 昆阳磷矿区路网数字化
        4.2.1 基于遥感影像道路信息提取
        4.2.2 矿区运输网络的构建
    4.3 露天矿区最佳运输路径分析
        4.3.1 露天排土规划
        4.3.2 运输路径优化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昆阳磷矿数字化显示系统设计
    5.1 基于GIS的二次开发
    5.2 用户需求分析
    5.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5.3.1 系统功能设计
        5.3.2 系统功能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有色矿山数字化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化矿山
    1.1 含义及现状
    1.2 技术支撑
2 乌山铜钼矿数字化矿山建设
3 有色矿山数字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问题
    3.2 建议
4 结语

四、发展矿山企业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若干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D]. 胡耀元.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基于无人机图像处理的爆堆粒度特征分布研究[D]. 夏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基于多源数据耦合的尾矿库地灾危险源监测与风险评估 ——以万年沟尾矿库为例[D]. 王立娟.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6)
  • [4]C市市长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研究[D]. 白熙娆.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5]基于改进基态修正模型的露天采场时空4D信息模型构建研究[D]. 李晓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D]. 王建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露天矿山企业4D生产计划模型与优化算法研究[D]. 马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8]弓长岭铁矿分段崩落法数字化采矿与回采指标优化研究[D]. 闫振雄.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2)
  • [9]基于GIS的露天矿地层建模与运输网络构建研究[D]. 魏善宝.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10]有色矿山数字化建设探析[J]. 姜昭晖. 黄金, 2018(03)

标签:;  ;  ;  ;  ;  

矿山企业发展数字测绘技术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