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团厂土地监管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团厂土地监管工作

一、浅谈如何加强团场土地监察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阿莉亚·马克甫[1](2019)在《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组织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促进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紧密链接,创新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稳固生产基地,同时还要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和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农户自愿以土地入股等其他方式加入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享受到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方面的利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蔬菜瓜果产业升级,以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主要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随着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组织模式的发展,传统的小农生产引发的高成本、低生产力的生产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严重制约了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实现葡萄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是关键。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针对性特点,鲜食葡萄作为石河子总场的重要产业之一,研究其产业组织模式的发展不但可以提高场镇职工收入,而且还可以提高葡萄品质,对石河子总场场镇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现有产业组织模式发展进行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阅读法、比较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等,通过实地调研,主要从参与主体方面、生产情况方面、营销情况、效益几个方面对石河子总场目前存在的产业组织模式“职工自营”模式、“龙头企业+职工”模式、“合作社+职工”模式下的职工生产经营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到了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使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组织模式更加高效、更加完善,是需要我们继续往下做的事。实地调研发现,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职工老龄化程度严重,产业结构及生产化标准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社会服务化体系不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问题严重阻碍着鲜食葡萄产业和经营主体的发展。因此。针对诸多问题的存在,为提高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组织模式运行效率。认为石河子总场应该发展较优型(“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产业组织模式、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的实力,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优化产业结构及生产程度的标准化,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从而解决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孔令周[2](2019)在《兵团土地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兵团设置有兵、师两级土地管理机构,具有明显的扁平化结构特点。兵团土地管理运行主要有土地用途管控机制、耕地保护机制、国有土地出让机制、土地违法行为查处机制四大机制,相关的土地管理职能由兵、师两级及师一级的派出机构团场分局协作分担。兵团土地管理体制具有执行力强的优点,保障了兵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兵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土地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同步跟进,国家赋予土地管理部门新的职能,新疆自治区向兵团授予了106项土地管理相关职能,兵团现有土地管理体制随之暴露出了一些困难和自身弊端,主要有管理体制不顺畅、激励机制不能很好的促进管理效能以及对土地市场的调解作用不明显等几个方面,从而不能很好的完成职责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兵团要积极面对挑战,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土地管理体制加以改进革新:一是革新思想,使土地管理部门向服务者转变;二是明确中心任务,以目标任务为导向重组管理部门;三是借鉴地方政府土地管理经验,结合兵团实际情况,建立兵团土地市场调节机制。通过体制创新使得兵团土地管理体制更加适应改革需要,土地管理效率更加高效。

田强[3](2018)在《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此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新疆兵团第六师拥有充足阳光与热量,但降水稀少且蒸发强烈,对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很强依赖性。水利工程管理是第六师水利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则是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的关键。因此,针对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实施水利工程体制改革,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促进第六师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推动水利工程的现代化进程,为第六师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指导。本文使用了文献调研法、资料收集法、案例分析法和现实问题分析法,通过对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对相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第六师公益性与经营性水利工程摸底调研和分析,得出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存在分级而立,管理人员较多,农业水费收支中水管单位运行经费占比较大等急需解决的问题。(2)通过对第六师与内地及周边其他灌区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对比分析,得出第六师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管理范围、农业水价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性。(3)为保证灌区良好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落实、二分开”的具体改革思路和适应第六师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内容涉及加强行政管理、建立管理站、推进水价改革等方面,为第六师今后水利工程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杨义渊[4](2018)在《融合发展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融合发展是当前新疆兵地关系的主旋律。在新时代新背景,科学处理兵地关系,探索兵地行政协同治理,不仅是持续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及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的举措。乌鲁木齐市兵地双方应根据中央部署,在顶层设计、利益分享机制、服务体系建设、公安维稳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兵地行政协同。本文立足兵地融合发展大背景,通过文献收集和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兵团第十二师和乌鲁木齐市地方政府融合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兵地在协同发展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和总结。同时运用协同治理、博弈论等相关理论,尝试建立兵地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探索如何有效推进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首先,对乌鲁木齐市兵地融合发展的历史阶段、发展特点和现实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总结了当下依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其次,通过博弈分析,论证了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利与弊,构建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用于指导兵地行政协同政策机制的制订和执行、协同平台建设、监管机制优化升级等;最后,在对兵地融合发展前期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加强兵地行政协同顶层设计、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深化干部人才交流、统筹城镇和园区规划建设、公安维稳等方面,提出推进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曹建飞[5](2017)在《新疆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新疆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历经多次改革,对推动兵团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但是还未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兵团发展的体制难题,如团场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社不分和政事不分依然存在,社会管理相对滞后、维稳戍边能力仍需加强,与加快推进兵团“三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通过创新团场管理体制,明确团场“党政军企”职能,保证团场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才能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本文把团场作为研究主体,分析当前团场管理体制现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区位条件等因素,提出创新团场管理体制,并对创新团场管理提出相关建议。具体来说,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1)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方式分别对团场管理体制变迁进行理论分析。从路径分析来看,团场管理体制存在观念的粘滞使团场管理体制对计划体制具有强烈的历史依赖性;传统体制长期运行所造就的既得利益集团,为了分享垄断权利与垄断租金,必然维护已有的制度安排,这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加大了制度变迁的成本;以及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下承包职工及其家庭主体地位不突出,不具备完全自主的经营权。从制度变迁方式来看,团场管理体制变迁属于以兵团行政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并且强制性制度变迁力量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2)本文结合近年来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数据结果显示,团场总体上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社会事业稳步提高,职工生活显着改善;但团场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行政管理体制存在行政职能不健全、缺乏监督机制等,经济管理体制存在政企不分、企业活力不足,农业经济体制不完善等,社会管理体制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社会组织少等,维稳戍边体制存在职工队伍老龄化、民兵队伍不稳定等问题。(3)本文重新界定团场功能,提出了团场分类管理的观点,并构建了经济协调、社会稳定、文化示范、生态卫士和维稳戍边五位一体的评价团场屯垦戍边能力的指标体系,以及通过组合权重为团场屯垦戍边能力得分排名,得出了不同团场因资源禀赋和区位差异,屯垦戍边能力差异较大。基于此,为了每一个团场能够依据自身优势能够发挥其功能,确定出经济发展型团场、维稳戍边型团场和生态型团场。进而选取经济社会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将144团场划分为三个梯队,对三个梯队比较分析确定第一梯队团场为以经济发展功能为主。同时在分析边境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基础上,确定了以维稳戍边功能为主的团场,结合兵团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团场,为分类推进团场管理体制创新,为适当划分不同梯度团场提供参考。(4)以改革试点团场调查问卷和争先进位活动考核指标体系为基础,设置了主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改革试点团场绩效评价,得出了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团场改革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政企分开不彻底;二是经济体制方面,如团场公司经营机制不活、经营效率不高,团场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三是社会管理方面,特殊体制不够健全完善、社区性质不明确、经费不足等。(5)本文总结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创新典型模式,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对“团镇合一”模式进行了探索,为健全团场政府职能提供了有效路径;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以1团金沃农业经营公司为例,总结了公司实践经验,为团场企业确立市场主体地位进行探索,但是团场是否成立经营性公司要因团场实际情况而异;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125团通过撤并连队进社区,强化社区管理职能,逐步将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这种模式腹心团场可以借鉴,然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边境团场还要充分考虑其维稳戍边的职能,探索适合其履行职责使命的社会管理模式;在维稳戍边体制方面,185团探索“精兵+皆兵”战略的实现形式和路径,为边境团场戍边职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6)本文对不同类别团场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了建议。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完善已建镇团场的政府职能(部分执法权),同时加快未建镇团场建镇步伐,要精简机构提高服务效能,提高团场城镇公共服务水平;维稳戍边型团场逐步成立建制镇,机构设置中单独设置政法、统战机构,按照“授权清单”设立财政所,逐步承接城镇、交通、农业等执法权,不但完善团场政府职能。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实现“政企”分开,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同时要完善农业经营体制,确立职工的市场主体地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连队经济发展;维稳戍边型团场要从实际出发组建市场竞争性公司,稳固连队的基础性地位,多措并举聚集人口,稳固团场根基;生态型团场要处理好经济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加大对其生态补偿力度。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转变社会管理职能,提升服务水平,探索连队民主管理运行机制;维稳戍边型团场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党的核心领导,创新对流动人口管理,戍边团场加大聚集人口力度,解决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问题,维稳团场解决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不足问题。在维稳戍边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转变“重经济、轻维稳”观念,多种途径创新民兵编组形式,提高民兵应急战斗能力;维稳戍边型团场要转变“重维稳、轻经济”观念,保障维稳戍边经费,推行义务民兵制度,提高兵地联合维稳能力。

夏国刚[6](2017)在《新型城镇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新型城镇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回顾开展该项试点工作总体情况,总结该项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和采取的做法与模式,探讨开展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生态国土建设、加强产业与用地的空间协同、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对策建议。

王蕾[7](2017)在《新疆兵团特色城镇化模式与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兵团城镇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发展到今时今日,兵团的双重使命更加凸显,即“屯城戍边”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也就是说,兵团城镇在屯城、戍边、维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进而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兵团城镇化的模式与路径是一种特殊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和仿照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而要从实际角度出发,以自身的特征为前提,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兵团城镇化发展道路。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出与兵团特殊的历史使命以及兵团城镇的特殊功能相适应的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兵团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特色工业化发展为契机,建立兵团特色城镇化的建设方向与发展路线,分析符合兵团现实情况的选择依据,探索如何在兵团城镇化众多的发展模式及路径中做出合理适当的选择,同时,详细分析和论述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利约束条件及发展动力机制、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推进兵团城镇化的发展,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构建适应兵团实际的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本文主要对兵团特色城镇化的发展与路径选择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兵团自身的特殊性,兵团城镇化发展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兼具国际和国内的双重使命,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的双重职能,农业发展和工业进步的双轮驱动,市场与计划的双重机制,资源丰富与生态脆弱的双重环境。兵团的城镇化历程大致经历了使命推动的初创阶段(1950-1966年)、政策抑制的停滞阶段(1967-1981年)、改革推进的复苏阶段(1982-2005年)和政策助力与内涵发展的飞进阶段(2006年至今)四个阶段,2010年以后,兵团城镇化进入内涵建设阶段,人口转移对兵团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有所弱化,社会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兵团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显着增强,兵团经济发展成为兵团城镇化的最主要动力。(2)在特殊自然和社会条件下,缺乏群众参与的决策机制造成现有兵团城镇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不足,而进一步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基础设施的后续供给,阻碍了兵团城镇化进程。团场同时具有经济主体地位和行政主体地位,这种双重主体地位限制了城镇化资源规模,成为兵团城镇化发展的障碍因素。兵团体制中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造成师团城镇建设工作的选择性,兵团内部组织间缺乏横向联系,造成师团城镇建设工作的封闭性。受兵团这种特殊体制的影响,进行城镇化发展研究要先解决市场与计划之间的利益冲突。(3)兵团城镇化的模式与路径是一种特殊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和仿照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兵团特殊的职能性质是兵团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特殊的维稳戍边历史使命仍然是兵团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石。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兵团发展的有机体系。我们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要发展兵团城镇化,就要从“兵团屯垦戍边”的使命出发,根本上解决特殊体制中团场职工的非农转移问题,同时加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城镇化发展中水资源及地缘条件等制约条件。(4)目前,兵团城镇的初步发展格局为“城市—中心城镇—一般城镇—中心连队社区”,本文对兵团城镇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按照职能不同,将兵团城镇归类为一般职能城镇和特殊职能城镇,针对兵团不同职能的城镇,拟定了措施保障,构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兵团特色城镇职能体系。可为完善兵团特色城镇职能建设,加快兵团特色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5)兵团模式有着特殊特征与深刻内涵,“师市合一”模式、“兵地共建”模式、“一团一镇”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都有经验和教训,拓展性地指出这三种模式在兵团新时期的内涵与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兵团城镇化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因此,对兵团城镇化的研究应该积极而审慎的处理,正确选择兵团特殊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兵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6)从狭义的城镇化路径的含义出发,分析推动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所采用的具体的战略措施及方法,从空间布局、功能布局、规模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布局等具体方面,提出实现及推进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和进程的具体措施和安排。本着差异化的战略,以兵团62团为实证进行规范分析,根据兵团62团的基本情况,分析62团的城镇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以兵团62团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提出适合该团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及路径选择,希望为兵团其他城镇的发展提供借鉴。

江治[8](2016)在《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问题事关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的安居乐业,然而在城市环境问题被各方面广泛关注的同时,农业环境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作为屯垦戍边的钢铁长城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兵团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不仅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结束了以往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局,更使得兵团职工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获得了很大的改善。然而隐藏在这背后的环境污染问题正在逐步浮出水面,并正在影响兵团的农业安全和职工们的人身健康,所以本文以兵团第八师团场为例,针对此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本文主要包括六章,主要采取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从相关理论和实际情况的具体表现出发,了解第八师团场在环境污染问题上的具体显现和在污染治理方面的落实情况,根据八师在此问题上的现状分析得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主要问题。以八师团场的实际为出发点,参考其他地区类似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映总结经验教训,抓住主要矛盾,寻找出切合实际的解决途径。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研究的基本问题、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等内容;第二章是关于团场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包括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等;第三章主要通过调查、归纳等方式充分了解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反映出的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第四章以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及问题为突破口,并与上一章所论述的污染情况互为对照,从中发现目前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问题的薄弱点;第五章是加强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将团场环境污染问题同团场实际相结合,同时参照问卷调查的相关结果,以第八师各团场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提出改善此问题的相应对策;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对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问题和相应的结论进行总结,并说明解决此问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姜杰[9](2016)在《兵团“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以五家渠青湖经济开发区、101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改革浪潮又一次席卷中国大地,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新常态。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采用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管理体制,承担着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兵团的特殊体制存在政资、政社、政事、政企不分等困境,严重影响兵团与国内外主要城市发展步伐接轨,急需寻求突破,借改革之力激发活力、壮大实力。团场是兵团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兵团的根本载体和活力之源,团场的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兵团大局。所以,兵团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团场是重中之重。以团场改革作为兵团改革大局的突破口,是兵团的重要战略布局。本课题是对兵团探索创新团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模式的研究,主要是根据五家渠青湖生态经济开发区、101团“区团合一”模式产生的背景、意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内容展开论述。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大部分:绪论,主要是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概述,并且界定了课题涉及的相关概念,为深入扎实的推进课题研究奠定基础。第一章,对兵团“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从理论层面论证“区团合一”模式的可行性。第二章,介绍“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区团合一”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希望读者对“区团合一”模式有一个整体宏观的了解。第三章,改革正在进行时,在改革过程中势必出现各种各样预料到或预料不到的问题,“区团合一”体制改革同样如此。本文以五家渠青湖经济开发区、101团为例,指出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第四章,针对上一章出现的问题,结合原因分析,对症下药,提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对策思考。

刘玉欣[10](2014)在《兵团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研究》文中指出兵团团场内部管理体制是以兵团、师机关为领导,以团场为基本构成,以连队为支点,集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卫生为一体的管理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原有的团场内部管理机制已经越来越凸现出其不适应性,引发很多矛盾和弊端,积极探索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与演变过程,理清其发展历程,有利于促进新时期团场内部管理的改革创新,有利于促进兵团的跨越式大发展。本文以兵团团场内部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具体指兵团团场内部各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核心是机构设置、组织形式、权限划分、管理制度等内容。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从管理协调性的角度出发,对团场内部管理的建立与演变进行梳理,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将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分为人民解放军团级管理时期、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农垦总局时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四个历史阶段。分析团场内部管理体制在不同时期的沿袭与变化特点,本文发现团场内部管理体制面临城镇化的挑战,产业结构、职工需求等方面都要求管理体制的创新。因此,最后结合团场发展的新要求与内部改革创新,对兵团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加以调研,对”场镇合一”、“连社合一”等创新模式进行分析,结合2013年兵团机构改革的相关指示,立足团场的实际,探求发展的途径,进而试图提出兵团团场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二、浅谈如何加强团场土地监察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如何加强团场土地监察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组织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2.1.2 现代农业
        2.1.3 鲜食葡萄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交易费用理论
        2.2.3 规模经济理论
第三章 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发展及模式现状分析
    3.1 石河子总场农业发展概况及生产条件
        3.1.1 农业发展概况
        3.1.2 生产条件
    3.2 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3.2.1 鲜食葡萄种植现状
        3.2.2 鲜食葡萄产业经济效益现状
        3.2.3 鲜食葡萄市场拓展现状
        3.2.4 依托葡萄产业发展相关产业现状
    3.3 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现状
        3.3.1 “职工自营”模式
        3.3.2 “龙头企业+职工”模式
        3.3.3 “合作社+职工”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产业组织模式下的职工生产经营比较分析
    4.1 参与主体情况比较分析
        4.1.1 种植户基本情况
        4.1.2 技术培训情况
        4.1.3 合作机制情况
    4.2 生产情况比较分析
        4.2.1 资金来源渠道情况
        4.2.2 鲜食葡萄种植面积情况
        4.2.3 投入成本
        4.2.4 生产加工方面情况
    4.3 营销情况比较分析
        4.3.1 销售渠道情况
        4.3.2 品牌包装情况
        4.3.3 规避风险能力情况
    4.4 效益比较分析
        4.4.1 利益分配方式情况
        4.4.2 收入获得情况
        4.4.3 产生社会效益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鲜食葡萄产业组织模式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5.1 经营主体存在问题分析
        5.1.1 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
        5.1.2 缺乏更高效的经营模式
    5.2 产业组织化程度存在问题
        5.2.1 职工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低
        5.2.2 种植规模小
        5.2.3 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
    5.3 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存在问题
        5.3.1 合作机制不紧密
        5.3.2 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形成
    5.4 产业结构及标准化存在问题
        5.4.1 鲜食葡萄品种单一
        5.4.2 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5.5 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问题
        5.5.1 市场信息服务做不到位
        5.5.2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5.5.3 发展资金短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组织模式运行效率建议
    6.1 较优型“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的构建思路
    6.2 积极引进和增强经营主体实力
        6.2.1 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
        6.2.2 发挥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提升产业辐射带动
    6.3 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6.3.1 加强职工教育,提高其认知水平
        6.3.2 鼓励职工及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
        6.3.3 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品牌效应
    6.4 完善产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6.4.1 建立订单农业风险基金制度
        6.4.2 实现利润返还和二次分配制度
    6.5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果品标准化
        6.5.1 加大生产管理监察力度
        6.5.2 加强新优品种的引进
        6.5.3 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
    6.6 完善社会服务化体系建设
        6.6.1 做好市场信息服务
        6.6.2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6.6.3 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7.1 结语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2)兵团土地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对比分析法
        3、案例分析法
    (四)本文的框架结构
二、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管理体制
        2、兵团改革
        3、管理体制改革
        4、土地分类
    (二)理论基础
        1、公共产品理论
        2、制度变迁理论
        3、产权理论
三、兵团土地管理体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兵团土地管理部门的变迁
    (二)兵团土地管理机构设置
        1、职能部门结构
        2、职能分级
        3、垂直管理体制
    (三)兵团土地管理运行机制
        1、土地用途管制机制
        2、耕地保护机制
        3、国有土地出让机制
        4、土地违法行为查处机制
    (四)改革现状
        1、兵团深化改革进行情况
        2、自然资源部门改革现状
        3、对兵团土地管理部门带来的影响
    (五)兵团土地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市场调节作用不明显
四、新疆地方政府土地管理经验及体制特点
    (一)地方政府土地管理经验
        1、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2、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
        3、完善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二)地方政府土地管理体制特点
        1、省级以下部门垂直管理
        2、执法监察队伍独立管理
        3、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细致
    (三)对兵团土地管理体制变革的启示
        1、成熟的业务运行机制
        2、严密的组织结构
五、兵团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思考
    (一)转变政府职能部门角色
        1、从管理者到服务者转变
        2、引入外部监督
    (二)优化整合土地管理机构
        1、明确中心目标
        2、以职责为中心重组管理部门
        3、改进激励机制
    (三)建立土地市场调节机制
        1、建立地价评估反馈机制
        2、确立土地价格市场主体地位
        3、探索农用地土地流转机制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利工程管理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概述
    2.1 水资源基本情况
    2.2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3 水资源利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概述
    3.1 水利工程与资产
    3.2 水利管理机构情况
    3.3 水利结构人员分析
    3.4 农业水费收支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国内相关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概述
    4.2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4.3 人员及农业水价测算
    4.4 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优化改革
    5.1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5.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具体措施
    5.3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人员纳编分流
    5.4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风险评估
    5.5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融合发展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2.2 理论依据
第3章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的历史演进及现状分析
    3.1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的历史演进
    3.2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的现状概述
    3.3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4章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理论分析
    4.1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博弈分析
    4.2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框架的建构
第5章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基本思路
    5.1 兵地融合发展中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
    5.2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研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5)新疆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方面
        1.2.2 国内研究方面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兵团团场概念
        2.1.2 体制的概念
        2.1.3 管理体制的概念
        2.1.4 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
        2.1.5 本文对兵团团场管理体制研究范围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制度变迁理论
        2.2.2 产权理论
        2.2.3 创新驱动理论
第三章 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3.1 团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3.1.1 以“军”为主的部队体制时期(1949年10月至1954年10月)
        3.1.2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时期(1954年10月至1975年3月)
        3.1.3 农垦总局时期(1975年3月至1981年12月)
        3.1.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期(1982年1月至今)
    3.2 团场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
        3.2.1 团场管理体制变迁的路径依赖
        3.2.2 团场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的方式
    3.3 团场管理体制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分析
        3.3.1 现有团场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3.3.2 现有团场管理体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3.3.3 现有团场管理体制对新疆稳定的影响分析
    3.4 团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3.4.1 兵团团场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3.4.2 兵团团场经济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3.4.3 兵团团场社会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3.4.4 兵团团场维稳戍边体制存在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理论框架与思路
    4.1 兵团团场功能重新定位
    4.2 新形势下团场管理体制创新目标
    4.3 团场管理体制创新思路
    4.4 团场管理体制创新内容
        4.4.1 行政管理体制
        4.4.2 经济体制
        4.4.3 社会管理体制
        4.4.4 维稳戍边体制
    4.5 团场分类管理体制改革的提出
        4.5.1 实践依据
        4.5.2 理论依据
        4.5.3 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4.5.4 团场分类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疆兵团团场管理体制改革绩效分析
    5.1 改革试点团场运行情况调研简介
        5.1.1 实地调研
        5.1.2 问卷调研
    5.2 调研结果分析
        5.2.1 行政职能转变方面
        5.2.2 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5.2.3 社会管理方面
        5.2.4 维稳戍边方面
    5.3 兵团改革试点团场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5.3.1 有关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5.3.2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置原则
        5.3.3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5.4 主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5.4.1 结构方程模型
        5.4.2 模型的构建及其实现
    5.5 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5.5.1“客观”评价指标体权重设计
        5.5.2“主观”评价指标体权重设计
    5.6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绩效评价过程
        5.6.1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绩效客观评价过程
        5.6.2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绩效主观评价过程
    5.7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绩效总体评价与问题分析
        5.7.1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绩效的总体评价
        5.7.2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典型案例
    6.1 团场行政管理体制:“团镇合一”模式探索
        6.1.1 主要做法
        6.1.2 主要模式
        6.1.3 实践经验与启示
    6.2 团场经济管理体制:团场经营性公司探索
        6.2.1 主要做法
        6.2.2 实践效果
        6.2.3 经验与启示
    6.3 团场社会管理探索:以七师125团为例
        6.3.1 主要做法
        6.3.2 实践效果
        6.3.3 经验与启示
    6.4 团场维稳戍边探索:以第十师185团为例
        6.4.1 主要做法
        6.4.2 实践效果
        6.4.3 经验与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完善团场分类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7.1 不同团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7.1.1 经济发展型团场
        7.1.2 维稳戍边型团场
        7.1.3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配套措施
    7.2 不同团场经济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7.2.1 经济发展型团场
        7.2.2 维稳戍边型团场
        7.2.3 生态型团场
    7.3 不同团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7.3.1 经济发展型团场
        7.3.2 维稳戍边型团场
    7.4 不同团场维稳戍边体制创新措施
        7.4.1 经济发展型团场
        7.4.2 维稳戍边型团场
    7.5 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
        7.5.1 积极化解团场负债问题
        7.5.2 推进“兵师团”三级系统性、整体性改革
        7.5.3 健全相关制度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导师评阅表

(6)新型城镇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试点工作总体情况
二、试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三、采取的做法与模式
四、存在的问题
五、对策和建议
    (一) 加强生态国土建设
    (二) 加强产业与用地的空间协同
    (三) 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7)新疆兵团特色城镇化模式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全球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
        1.1.2 城镇化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趋势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市场调查法与系统分析法
        1.6.2 比较研究与归纳、演绎分析相结合
        1.6.3 定性分析为主,辅以定量分析
    1.7 解决的关键问题
        1.7.1 透彻分析兵团城镇化的现状及路径选择
        1.7.2 特殊体制下,兵团特色城镇化模式与路径如何合理设计
        1.7.3 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体系及推进策略
    1.8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
        2.1.2 兵团城镇化
        2.1.3 城镇化发展模式
        2.1.4 城镇化路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非均衡发展理论
        2.2.2 城镇区位理论
        2.2.3 城镇布局理论
        2.2.4 协调发展理论
    2.3 相关文献述评
        2.3.1 关于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的研究
        2.3.2 关于兵团城镇化的研究
        2.3.3 现有文献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兵团城镇发展现状分析
    3.1 兵团城镇化的特殊环境
        3.1.1 区位环境
        3.1.2 地理条件与水资源
        3.1.3 自然资源条件
        3.1.4 特殊体制与政策环境
        3.1.5 人文环境
    3.2 兵团城镇发展历程
        3.2.1 初创阶段——使命推动
        3.2.2 停滞阶段——政策抑制
        3.2.3 复苏阶段——改革推进
        3.2.4 飞进阶段——政策助力与内涵发展
    3.3 兵团城镇发展水平分析
        3.3.1 兵团城镇发展概况
        3.3.2 空间布局与规模体系
        3.3.3 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
        3.3.4 人口城镇化水平
        3.3.5 非农就业水平
        3.3.6 社会城镇化水平
    3.4 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测定分析
        3.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的整理
        3.4.2 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测定分析模型的构建
        3.4.3 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测定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兵团特殊体制对兵团特色城镇化的影响分析
    4.1 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弱化农工的城镇化选择权
        4.1.1 委托代理关系及代理问题
        4.1.2 双重委托代理关系限制城镇化中农工自发选择
    4.2 团场双重主体地位限制城镇化资源规模
        4.2.1 兵团特殊体制下的团场双重主体地位
        4.2.2 团场经济主体地位降低城镇建设资金规模
        4.2.3 团场行政主体地位残缺形成的城镇化障碍
    4.3 兵团集中体制影响下的师团城镇化行为
        4.3.1 兵团体制的科层化特征分析
        4.3.2 兵团“戍边”的任务导向,影响师团配置城镇建设资源
        4.3.3 兵团体制中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造成师团城镇建设工作的选择性
        4.3.4 兵团内部组织间缺乏横向联系,造成师团城镇建设工作的封闭性
    4.4 兵团特色城镇化过程中团场权利边界分析
        4.4.1 企业边界理论
        4.4.2 兵团城镇化过程中师团权利边界的理论分析
    4.5 兵团特色城镇化过程中师团权力边界的逻辑分析
        4.5.1 城镇化初期的兵团城镇建设权利边界
        4.5.2 城镇化中后期的兵团城镇建设权利边界
        4.5.3 兵团城镇建设权利边界的进一步探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兵团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与约束条件分析
    5.1 兵团特色城镇化的启动机制——农业现代化
        5.1.1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5.1.2 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受兵团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5.2 兵团特色城镇化的驱动机制——历史使命和时代使命
        5.2.1“屯垦使命”需要城镇提供必要服务
        5.2.2“戍边使命”需要城镇提供必要的保障功能
    5.3 兵团特色城镇化的持续动力——新型工业化
        5.3.1 兵团新型工业化
        5.3.2 兵团新型工业化对兵团城镇发展的影响
    5.4 兵团特色城镇化的约束力——水资源限制
        5.4.1 水资源对新疆及兵团社会发展的作用
        5.4.2 水资源对兵团城镇化的约束作用
    5.5 兵团特色城镇化的约束力——地缘限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兵团特色城镇化中城镇职能研究
    6.1 兵团城镇职能的内涵分析
        6.1.1 兵团城镇维稳职能的内涵分析
        6.1.2 兵团城镇戍边职能的内涵分析
        6.1.3 兵团城镇经济发展带动职能的内涵分析
    6.2 兵团城镇职能发展现状分析
        6.2.1 兵团城镇职能发展状态
        6.2.2 兵团城镇职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6.3 兵团城镇一般职能的发展思路
    6.4 兵团特殊职能城镇的发展思路
        6.4.1 兵团“维稳型”职能城镇的发展思路
        6.4.2 兵团“戍边型”职能城镇的发展思路
        6.4.3 兵团“经济发展带动型”职能城镇的发展思路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兵团特殊体制下的特色城镇化模式研究
    7.1 兵团模式的特殊内涵与特点
        7.1.1 兵团模式的特殊内涵
        7.1.2 兵团模式的特点
    7.2“师市合一”模式
        7.2.1“师市合一”模式的内涵
        7.2.2“师市合一”模式的特点
        7.2.3 新时期“师市合一”模式的具体发展
        7.2.4 新时期“师市合一”模式的内涵拓展
        7.2.5 新时期“师市合一”模式的保障体系
    7.3“兵地共建”模式
        7.3.1“兵地共建”模式的内涵
        7.3.2“兵地共建”模式的特点
        7.3.3 新时期“兵地共建”模式的具体发展
    7.4“一团一镇”模式(团镇合一模式)
        7.4.1“团镇合一”模式的内涵
        7.4.2“一团一镇,团镇合一”模式的特点
        7.4.3 新时期“一团一镇”模式的具体表现
        7.4.4 新时期“一团一镇”模式的内涵拓展
        7.4.5 新时期“一团一镇”模式的保障体系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
    8.1 国外城镇化的路径
        8.1.1 美国城镇化发展路径及特点
        8.1.2 英国城镇化发展路径及特点
        8.1.3 德国城镇化发展路径及特点
        8.1.4 以色列城镇化发展路径及特点
    8.2 国内城镇化的路径
        8.2.1 苏南模式的城镇化路径
        8.2.2 珠三角模式的城镇化路径
        8.2.3 旅游资源开发型城镇化模式的发展路径
        8.2.4 资源开发型城镇化模式的发展路径
        8.2.5 生态移民型城镇化模式的发展路径
    8.3 国外经验对兵团城镇化的启示
        8.3.1 推进城镇化不能以牺牲“乡村”为代价
        8.3.2 构建多极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8.3.3 城镇化政策应体现系统性
        8.3.4 兵团要“适度”引导
    8.4 国内经验对兵团城镇化的启示
        8.4.1 走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路径,推动兵团农产品特色型城镇建设
        8.4.2 走集群带动型城镇化路径,推动兵团资源型城镇建设
        8.4.3 走边贸带动型城镇化路径,推动兵团边贸型城镇建设
        8.4.4 走辐射带动型城镇化路径,推动兵团城镇带建设
        8.4.5 走旅游带动型城镇化路径,推动兵团飞地型旅游城镇建设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兵团特殊体制下的特色城镇化路径选择
    9.1 兵团特色城镇化空间布局的路径选择
        9.1.1 兵团特色城镇化空间布局目标
        9.1.2 兵团特色城镇化战略空间布局路径选择
    9.2 兵团特色城镇化功能布局路径选择
        9.2.1 兵团特色城镇化功能布局路径目标
        9.2.2 兵团特色城镇化功能布局路径选择
    9.3 兵团特色城镇化规模布局路径选择
        9.3.1 兵团特色城镇化规模布局路径目标
        9.3.2 兵团特色城镇化规模布局路径选择
    9.4 兵团特色城镇化产业布局路径选择
        9.4.1 兵团特色城镇化产业布局路径目标
        9.4.2 兵团特色城镇化产业布局路径选择
    9.5 兵团特色城镇化人口布局路径选择
        9.5.1 兵团特色城镇化人口布局路径目标
        9.5.2 兵团特色城镇化人口布局路径选择
    9.6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兵团第四师62团特色城镇化模式与路径选择
    10.1 兵团62团的基本情况
    10.2 兵团62团特色城镇化建设模式探讨
        10.2.1 62 团的城镇化发展的特性分析
        10.2.2 62 团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10.3 兵团62团特色城镇化路径选择分析
        10.3.1 边境景观“旅游型”小城镇
        10.3.2 生态田园“宜居型”小城镇
        10.3.3 边境口岸“经济带动型”小城镇
        10.3.4 人口稳增“戍边型”小城镇
        10.3.5 民族融合“维稳型”小城镇
    10.4 兵团62团特色城镇化的发展保障
        10.4.1 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10.4.2 发挥生态优势,改善投资环境
        10.4.3 因地制宜,凸显特色
    10.5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兵团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1.1 创新兵团城镇管理体制
        11.1.1 探索行政与市场双轮驱动的城镇化机制
        11.1.2 对“师市合一”的城市发展模式进一步深化
        11.1.3 成立兵地城镇发展协调机构
    11.2 加快兵团农业人口转移
        11.2.1 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
        11.2.2 推进团场土地流转改革
        11.2.3 加强兵团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11.3 加强兵团城镇对农区人口的聚集能力
        11.3.1 健全商品房建设体系,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11.3.2 建立健全自主专业扶植体系
    11.4 提升兵团城镇发展动力
        11.4.1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1.4.2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兵团支柱产业
        11.4.3 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
        11.4.4 加快推进口岸贸易的发展
    11.5 加大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力度
    11.6 加强兵团城镇特殊职能建设
    11.7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2.1 研究结论
    12.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 简介
导师评阅表

(8)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问题、框架以及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团场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
    2.1 团场环境保护的相关概念
        2.1.1 团场的概念
        2.1.2 团场环境保护的界定
        2.1.3 环境承载力
    2.2 团场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公共产品理论
    2.3.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理论
        2.3.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3.2 环境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 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3.1 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现状
        3.1.1 农业生产污染
        3.1.2 工业生产污染
        3.1.3 生活环境污染
    3.2 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所反映的问题
        3.2.1 团场农业环境正在恶化
        3.2.2 团场环境工业污染积难重返
        3.2.3 团场生活环境存在隐患
第四章 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4.1 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治理现状
        4.1.1 农业生产污染治理
        4.1.2 工业污染治理
        4.1.3 生活污染治理
    4.2 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问题
        4.2.1 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
        4.2.2 环保意识落实较难
        4.2.3 环保政策法规难以落实
        4.2.4 资金投入不足与监管不严
        4.2.5 环境污染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依然薄弱
第五章 加强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团场环保管理体系建设
    5.2 着力培养团场职工科学的环保意识
    5.3 加强团场环保人才队伍建设
    5.4 加大团场环保工作的财政投入
    5.5 防治工业企业的“三废”污染
    5.6 建立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9)兵团“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以五家渠青湖经济开发区、101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兵团“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地方治理理论
        (一)地方治理理论的概念
        (二)地方治理理论的应用
    二、区域管理理论
        (一)区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区域管理理论的主要目标及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的改革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改革理论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改革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开发区及其体制的论述
第二章“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成就及意义
    一、“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一)青湖生态经济开发区、101团的概况
        (二)“区团合一”管理模式的论证
        (三)“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区团综合体制改革方面的进展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的进展
        (三)职工多元增收方面的进展
        (四)区团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进展
    三、“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团场职能,创新团场管理体制
        (二)有利于理顺社会管理体制,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
第三章“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市授权不到位,区域结构之间矛盾突出
        (一)授权文件缺乏实际操作性
        (二)现有机构编制的人才短缺
        (三)履行政府职能的机构不健全
        (四)师市与区团之间的资金支付缺乏长效机制
    二、职工收入水平不高,就业和养老问题突出
        (一)团场的基本经营制度落实不到位
        (二)团场职工负担重,就业养老压力大
        (三)职工增收就业渠道没有拓展
    三、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一)产业结构变化快层次低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不足
        (三)缺乏专门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团场和街道、社区管理之间的职能存在争议
        (一)单位人和社会人分离,各类社会从业人员杂居,带来管理上的困难
        (二)团场内部职能不清,特别是政企不分
        (三)社会管理方式滞后,管理理念和方法传统
第四章 推进“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细化授权操作,明确区域职权范围
        (一)明确职权分配,增强授权文件的实践性
        (二)增加人员编制,加强人才管理
        (三)增加机构设置,完善区团的履职机构
        (四)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建立长效互助机制
    二、注重民生建设,促进职工就业增收
        (一)完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提高团场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切实减轻职工负担,为职工就业养老提供保障
        (三)多措并举促进职工增收就业
    三、下放人事权,自主招聘专业技术人才
        (一)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调优产业结构
        (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服务业发展经验
        (三)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理顺社会管理,合理划分团场、街道和社区的职能
        (一)转变团场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着力推进团场内部政企分开,进一步探索团场行政职能的实现形式
        (三)完善社会管理职能,理顺社会管理体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10)兵团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兵团体制研究
        1.2.2 兵团的综合性研究
        1.2.3 兵团城镇化建设研究
        1.2.4 兵团团场有关问题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本文研究思路
        1.3.2 本文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1.4.1 重难点
        1.4.2 创新之处
    1.5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兵团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的变迁
    2.1 人民解放军的团级管理体制
    2.2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时期的团场管理体制
        2.2.1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立
        2.2.2 团场机构的确立
        2.2.3 团场内部管理体制
    2.3 农垦总局时期的团场管理体制
        2.3.1 团场机构的变化
        2.3.2 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
    2.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期的团场管理体制
        2.4.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恢复
        2.4.2 团场机构的变化
        2.4.3 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
第三章 城镇化背景下团场内部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
    3.1 城镇化建设的挑战
        3.1.1 团场城镇化的推进
        3.1.2 连队功能的变化
    3.2 产业结构变化的挑战
        3.2.1 种植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的挑战
        3.2.2 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的挑战
        3.2.3 第二产业发展的挑战
        3.2.4 第三产业发展的挑战
    3.3 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
        3.3.1 社会管理创新要坚持人本理念
        3.3.2 社会管理创新要坚持民生理念
        3.3.3 社会管理创新要坚持制度理念
    3.4 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新要求
        3.4.1 居住模式变化的要求
        3.4.2 生活方式变化的要求
        3.4.3 思维观念变化的要求
第四章 新时期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路径
    4.1 团场管理模式的路径探索
        4.1.1 石河子北泉镇“场镇合一”管理模式
        4.1.2 农一师八团探索“团镇合一”管理模式
    4.2 完善“连社合一”管理体制
        4.2.1 中心连队建设
        4.2.2 连队与社区功能整合
    4.3 单一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推进
        4.3.1 加快推进团场行政职能转变
        4.3.2 不断完善团场机构设置与人员管理制度
        4.3.3 大力推进团场经济结构调整
        4.3.4 切实增强团场社会管理能力
        4.3.5 重视开展团场民主管理工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类
    二、外文文献类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浅谈如何加强团场土地监察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石河子总场鲜食葡萄产业组织模式优化研究[D]. 阿莉亚·马克甫.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2]兵团土地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 孔令周. 新疆大学, 2019(12)
  • [3]新疆兵团第六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田强.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4]融合发展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研究[D]. 杨义渊.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6)
  • [5]新疆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 曹建飞.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6]新型城镇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 夏国刚. 农场经济管理, 2017(11)
  • [7]新疆兵团特色城镇化模式与路径研究[D]. 王蕾.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8]第八师团场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D]. 江治. 石河子大学, 2016(05)
  • [9]兵团“区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以五家渠青湖经济开发区、101团为例[D]. 姜杰.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10]兵团团场内部管理体制研究[D]. 刘玉欣. 石河子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浅谈如何加强团厂土地监管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