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分胁迫对澳洲坚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为海,曾辉,万继锋,张汉周,陆超忠[1](2021)在《高温条件下澳洲坚果叶片黄化的生理特性》文中研究指明摘要:为探明高温条件下澳洲坚果叶片黄化的生理特性,以澳洲坚果品种‘HAES344’的叶片为试材,对湛江地区2019年6月份的气温进行调查,初步研究叶片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湛江地区6月份的昼/夜平均温度高达33.6℃/28.5℃,特别是遭遇了 3次较长时间的温度高峰期,其每日的昼/夜平均温度均超过35℃/29℃,可能导致了黄化叶片发生。随着叶片黄化程度的加深,叶片的SPAD值、SOD活性以及叶绿素(Chla+Chlb、Chla与Chlb)含量及其荧光参数(Fo、Fm与Fv/Fm)均显着下降,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POD活性均显着升高,CAT活性则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正常叶片相比,黄化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参数均显着降低,而MDA和H2O2含量以及POD与CAT活性却显着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o、Fm、Fv/Fm、MDA、Chla、CAT、SOD、POD等8个指标间存在一定的显着相关性。该结果对于了解澳洲坚果叶片黄化具有参考价值,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冯树林[2](2020)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侧柏和紫穗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土壤水分亏缺引起的干旱胁迫,不仅成为制约旱区植物物质生产、人工植被建设的主要障碍,而且影响全球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的增加,干旱胁迫对植物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越发明显。同时,由降水造成的不同地域的土壤“干—湿”变化这一重要自然现象对木本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代谢造成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以侧柏和紫穗槐2个树种幼苗为试材,针对2个树种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采用盆栽试验,以土壤相对含水量(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为100%的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干旱程度(87.84%SWC、70%SWC、52.16%SWC和40%SWC)和干旱历时(15d、30d、45d和60d)对2个树种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以及旱后复水条件下2个树种幼苗生长和生理的恢复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侧柏和紫穗槐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干扰环境下的生长响应不同,生长补偿效应总体呈现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在2个树种幼苗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87.84%SWC和70%SWC处理的2树种幼苗的株高、地径、叶片和根系生长以及生物量积累总体高于52.16%SWC和40%SWC处理;在生长后期,2个树种幼苗生长参数总体低于对照水平,生长的补偿效应不显着。70%SWC处理的侧柏生长初期和87.84%SWC处理的侧柏生长中期的生物量分别达到各生长阶段4个干旱历时下各水分处理的平均生物量中的最大,较对照增加27.52%和15.32%;87.84%SWC处理的紫穗槐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的生物量分别达到4个干旱历时下各水分处理的生物量平均值中的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25.59%和11.04%。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侧柏和紫穗槐幼苗叶水势逐渐下降,且52.16%SWC和40%SWC处理对2个树种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水势产生了显着影响,说明2个树种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水势下降与土壤水分含量密切相关。15天干旱历时下40%SWC处理的侧柏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以及紫穗槐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以及30天干旱历时下40%SWC处理的紫穗槐生长后期的叶水势均下降到最低水平,分别较各自对照下降了1.46MPa、1.10MPa、1.84MPa、0.71MPa、1.12MPa和0.58MPa。复水后,随着时间延长,2个树种幼苗叶水势逐渐恢复,叶水势出现补偿效应,复水72h后2个树种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水势逐渐恢复到与对照相近水平。3.土壤水分含量对侧柏和紫穗槐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显着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两树种幼苗通过降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调节水分利用效率来增强对干旱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干旱胁迫条件下,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抑制了2个树种幼苗的光合作用,40%SWC处理的幼苗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降到4个干旱历时下各水分处理的平均值中的最低,其中侧柏生长初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下降了61.72%和80.97%。复水后,2个树种光合参数逐渐恢复,光合生理出现补偿效应,复水72h后2个树种幼苗光合作用能力得到改善。说明2个树种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有很强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4.干旱胁迫条件下,侧柏和紫穗槐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增加,且52.16%SWC和40%SWC处理显着增加了2个种树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40%SWC的土壤水分条件下,侧柏和紫穗槐幼苗3个生长阶段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4个干旱历时下各水分处理的平均值中分别达到最大,其中紫穗槐幼苗生长后期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生长初期的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最大,4个干旱历时下的平均值分别是对照的1.63倍和22.65倍。复水后,2个树种幼苗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向正常水平转变,复水72h后侧柏3个生长阶段和紫穗槐生长初期的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侧柏生长初期的脯氨酸含量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说明侧柏和紫穗槐幼苗能够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增强对干旱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5.干旱胁迫与复水条件下,侧柏和紫穗槐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响应不同,变化幅度因干旱程度、干旱历时、生长阶段和树种的差异而异。随着土壤水分含量下降,2个树种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水平。40%SWC处理的侧柏3个生长阶段的CAT活性和生长后期的SOD活性,紫穗槐3个生长阶段的SOD和POD活性以及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的CAT活性均较52.16%SWC处理低,说明40%SWC处理下2个树种幼苗细胞膜结构和功能逐渐遭到破坏。在52.16%SWC处理,侧柏幼苗生长后期的SOD活性,紫穗槐幼苗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的SOD和POD活性,侧柏幼苗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的CAT活性和紫穗槐幼苗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CAT活性在4个干旱历时下各自水分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平均值中均分别达到最高,其中S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36、1.36、1.45和1.25倍,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82、1.69和1.82倍,CAT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18、2.26、2.68、2.84和2.52倍。复水后,侧柏和紫穗槐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逐渐恢复,复水72h后2个树种幼苗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的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总体恢复到对照水平,生长后期CAT活性和MDA含量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说明2个树种幼苗在干旱胁迫处理复水后具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力。
岳海,何双凌,耿建建,陶亮,倪书邦,贺熙勇[3](2020)在《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磷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云南热区澳洲坚果种植区季节性干旱及先天性低有效磷的土壤特征,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对具有排根的引种作物-澳洲坚果幼苗磷利用的影响,为外来物种的本地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正常水分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盆栽的澳洲坚果幼苗分别接种土着丛枝菌根真菌(nativ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测定接种不同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菌根定殖、酸性磷酸酶活性、柠檬酸分泌及磷素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土着AMF(N-AM)处理对澳洲坚果幼苗排根或非排根的侵染率显着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G-AM)处理,正常水分条件下N-AM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两种水分条件下,接种AMF的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更高,正常水分处理下达到最大。菌根侵染率与排根产生量之间显着正相关,水分胁迫显着抑制了植株的排根产生量;与不接种相比,接种处理能显着提高排根产生量。接种AMF后根系对磷素的活化、吸收及转化能力显着升高,表现为接种的澳洲坚果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中全磷含量较高,两种水分条件下均表现为N-AM>G-AM>CK;菌根与排根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显着改善了澳洲坚果幼苗根系对磷素的活化和吸收能力,且菌根比排根发挥了更大作用,尤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两种AMF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建立共生关系,N-AM处理的幼苗各指标显着优于G-AM处理,可能是由于拥有多样性优势的土着AMF在澳洲坚果幼苗根系中定殖能力较强或是AMF真菌对外来物种澳洲坚果有正反馈作用。
施慧嫒[4](2020)在《瑶山苣苔对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的适应性研究》文中指出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为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分布范围狭窄,野外繁殖能力弱,加之对生境具有专一性,并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瑶山苣苔一直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本研究以瑶山苣苔扦插繁殖苗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其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两大环境因子,探索瑶山苣苔对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的适应性特点,明确其生长所需的最适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条件,并基于瑶山苣苔对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的研究结果,开展了初步的引种回归研究,该研究结果以期为瑶山苣苔的资源保护和引种回归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经过16周5个梯度的光照强度处理后,发现瑶山苣苔的最适生长光照强度条件是透光20%,其光强大概是8~18 klux。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瑶山苣苔的叶面积、叶片数和叶片含水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强度的降低而上升,而叶绿素a/b则随之下降。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瑶山苣苔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ond)显着提高,而胞间CO2浓度(Ci)随光照强度降低而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各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的值均随之降低,而表光量子效率(AQY)值呈现上升趋势。光照处理后的叶片解剖结构发现: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瑶山苣苔叶片变薄,叶面积变大,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厚度减小。2)4个梯度的空气湿度的处理瑶山苣苔60d后发现,瑶山苣苔的最适生长空气湿度为80%-90%。随着空气湿度的降低,瑶山苣苔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存活率、叶片数和叶片含水量呈现显着下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空气湿度80%-90%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最高,50%-60%最低;瑶山苣苔丙二醛(MDA)含量随空气湿度降低而下降,但其可通过提高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来适应一定程度的低空气湿度的胁迫。解剖结构研究表明,空气湿度对瑶山苣苔叶片的结构具有显着性影响,随着空气湿度的降低,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海比都呈现下降趋势。3)初步的回归实验表明,5个回归地点的回归植株存活率都能达到96%以上,其中厨房冲和上八角地的存活率高达100%。其回归植株的大小和叶片数也因回归地点的不同具有显着的影响,厨房冲和上八角地的叶片数可达6片以上,植株大小也明显优于叉冲口,表明高湿度低光强相比于低空气湿度高光强的回归环境更有利于回归植株的生长,瑶山苣苔的生长状态也呈现最佳状态。
岳海,何双凌,耿建建,陶亮,倪书邦,贺熙勇[5](2020)在《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耐旱性的影响》文中认为基于云南热区季节性干旱的自然条件,探讨AM真菌接种对具有排根的引种作物——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及耐旱性的影响,旨在为外来物种的本地驯化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正常水分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盆栽澳洲坚果幼苗分别接种土着AM真菌(N-AM)和摩西球囊霉(G-AM),测定澳洲坚果幼苗生长、菌根定殖、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两个接种处理下,AM真菌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建立共生关系,接种土着AM真菌(N-AM)处理的澳洲坚果幼苗根系的侵染率均显着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G-AM)处理,以正常水分条件下N-AM处理的苗木根系中AM侵染率为最高;接种AM真菌能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在正常水分条件下接种土着AM真菌的澳洲坚果幼苗干物质累积量最大;接种AM真菌后澳洲坚果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比不接种显着增加,叶片和排根中增加幅度较大;澳洲坚果幼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土着AM真菌后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如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比G-AM处理和对照增加71.82%和98.64%;澳洲坚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脯氨酸含量仅在水分胁迫时显着升高,脯氨酸累积量呈现CK<G-AM<N-AM,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在澳洲坚果的耐旱性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两个接种处理中AM真菌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很好地共生,并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和耐旱性,接种土着AM真菌的幼苗各指标显着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的,可能是由于拥有多样性优势的土着AM真菌在澳洲坚果幼苗根系中定殖能力较强。
邬燕[6](2019)在《模拟干旱胁迫下葡萄的抗旱生理生化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试验以1a生抗旱性砧木“贝达”及内蒙西部地区主栽鲜食葡萄品种“夏黑”、“黑巴拉多”、“晨香”为材料。采用15%浓度的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分别在胁迫Oh(CK)、24h、48h、72h、96h对4个葡萄品种的叶片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从而探究这些指标在应答干旱时的变化情况,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个葡萄品种的抗旱性。实验结果如下: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深,4个品种的叶片含水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贝达”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叶片含水量始终高于其它3个品种,且其叶片含水量下降的幅度也是最小的,其次在干旱过程中叶片含水量较高且下降幅度也较小的就是“晨香”,也表现出较好的保水能力;在干旱过程中叶片含水量处于最低水平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夏黑”,是4个品种中叶片含水量受干旱影响最大的,保水能力最弱。2.4个品种的电导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贝达”和“晨香”的电导率变化幅度较小,具体电导率变化幅度的大小顺序是:“夏黑”>“黑巴拉多”>“晨香”>“贝达”,且“贝达”和“晨香”的电导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说明“贝达”和“晨香”的细胞膜系统受干旱破坏的程度相对较小,物质外渗的少,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3.4个品种在干旱胁迫的情况下,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整个过程4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顺序是:“贝达”>“晨香”>“黑巴拉多”>“夏黑”,即使“贝达”有时候下降的幅度会大一些,但从总的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含量上看“贝达”一直保持最高的含量水平,比其它品种更保有一定的光合作用,抗旱性强的品种自身的光合色素水平会更高。4个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随着干旱胁迫的加深以不同的变化幅度呈现下降趋势,“贝达”和“晨香”的净光合速率较大,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反而比较小,说明与“黑巴拉多”和“夏黑”相较,“贝达”和“晨香”光合速率更高,在干旱情况下保水能力也比较强。同时,4个品种因为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的原因胞间C02随干旱胁迫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4.4个品种的生物超微弱发光(UWL)随着干旱胁迫的加深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抗旱性较强的品种“贝达”下降的幅度最小,且在整个胁迫过程中,“贝达”的UWL一直是处在最高的水平,具体的顺序是:“贝达”>“晨香”>“黑巴拉多”>“夏黑”,且UWL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UWL与光合作用显着相关。5.4个品种的抗氧化酶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随着干旱胁迫的加深,以不同的变化幅度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干旱严重的情况下,3个酶活性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说明抗氧化酶对于干旱的调节不是无限的。同时,“贝达”和“晨香”的POD、SOD、CAT在干旱加重时增长幅度会比“黑巴拉多”和“夏黑”的大,也会保持较高的酶活性水平。干旱下细胞膜系统发生膜脂过氧化,最终积累的产物就是丙二醛(MDA),4个葡萄的MDA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深而表现为上升的趋势,MDA含量的顺序是:“夏黑”>“黑巴拉多”>“晨香”>“贝达”,且“贝达”的MDA含量远远低于其它3个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6.4个供试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随着干旱胁迫的加深,4个葡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同样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贝达”的可溶性糖在轻度干旱胁迫下的增长幅度与“晨香”、“黑巴拉多”、“夏黑”相差不多,但是在干旱胁迫较重的情况下可溶性糖则大幅的增长,“晨香”次之,“黑巴拉多”和“夏黑”的增长幅度相对平缓。“贝达”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最高的水平,其它3个品种依次的顺序是:“晨香”、“黑巴拉多”、“夏黑”,在渗透调节方面依然是“贝达”和“晨香”表现较好。7.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4个品种的ABA含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BR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抗旱性强的品种“贝达”ABA和BR含量变化幅度较小,趋向于保持激素的稳定状态,抗旱性较弱的品种“夏黑”激素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8.采用隶属函数对供试的4个葡萄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4个品种的抗旱性顺序是:“贝达”>“晨香”>“黑巴拉多”>“夏黑”。
周会敏[7](2019)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木矿质元素与抗旱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典型区域杂谷脑河谷两岸分布的优势灌木为研究对象,优势灌木包括:蓍状亚菊Ajania achillloides(Turcz.)poljak.ex Grubov、川藏香茶菜Rabdosia pseudoirrirata C.Y.Wu、小雀花Campylotropis polyantha(Franch.)Schindl、小叶杭子梢Campylotropis wilsonii Schindl、小蓝雪花Ceratostigma minus Stapf ex Prain,测定了这五种灌木的叶水势、叶绿素总量、矿质元素(包括大量元素P、K、Ca、Mg,微量元素Na、Fe、Zn、Mn)含量,分析物种、坡向、土壤矿质元素含量、水分、叶绿素等影响因子对灌木矿质元素含量带来的影响,并根据叶水势、叶绿素总量得出这五种优势灌木的抗旱性强弱排序,发现因坡向变化导致体内大量元素含量变化幅度小的灌木更具抗旱性,再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物在矿质元素方面应对干旱胁迫的生态策略。结果表明:(1)灌木物种才是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物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体内矿质元素含量较高的灌木物种,在各环境因子的影响下,依旧保持较高水平的矿质元素含量,环境因子对灌木矿质元素总量的影响有限;矿质元素含量低的灌木物种更具抗旱性,干旱河谷土壤干旱贫瘠,对养分需求较低的灌木物种更具抗旱性。(2)豆科、菊科植物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生存有更优势度。(3)灌木矿质元素与其抗旱性关系密切,灌木通过调节体内矿质元素含量来适应干旱胁迫。灌木主要通过两种矿质元素调节方式来适应干旱胁迫:一是重新配置灌木体内各器官的矿质元素含量,二是通过积累一些有助于灌木抗旱的矿质元素,积累的矿质元素主要是渗透调节离子。(4)灌木体内微量元素对因坡向不同导致的环境变化不敏感,灌木大量元素对其抗旱性的影响更明显。(5)坡向、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对灌木矿质元素含量影响较明显。(6)灌木叶水势反映灌木所处环境的水分状况,而叶水势与灌木大量元素显着相关,可以推知水分对灌木大量元素的影响;土水势数据证明阳坡更加干旱,数据表明同种灌木阳坡大量元素含量对比阴坡大量元素含量差异显着,而因坡向变化导致体内大量元素含量变化幅度小的灌木更具抗旱性。(7)灌木叶绿素对灌木矿质元素的影响因灌木物种、矿质元素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8)从灌木大量元素角度出发,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五种优势灌木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为:蓍状亚菊>川藏香茶菜>小雀花>小叶杭子梢>小蓝雪花花。
刘黔英[8](2018)在《我国澳洲坚果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从澳洲坚果的引种、品种选育、繁殖技术、栽培生理、栽培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综述中国澳洲坚果的研究现状,指出我国与国外澳洲坚果科研发展水平上存在的差距,并对澳洲坚果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宫丽丹,马静,陶亮,张海文,贺熙勇[9](2017)在《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澳洲坚果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土壤持续干旱对不同品种澳洲坚果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为开展澳洲坚果抗旱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个不同澳洲坚果品种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模拟土壤自然持续干旱,测定干旱胁迫后的澳洲坚果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在持续干旱胁迫条件下,6个品种澳洲坚果的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增大、叶片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于胁迫处理7d达到最低而后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于胁迫处理7d达到峰值而后下降。渗透调节能力按加权平均得分高低排序为云澳7号>云澳32号>云澳23号>云澳10号>云澳2号>云澳29号。【结论】云澳7号澳洲坚果对干旱的适应性最强,云澳32号次之,云澳29号对干旱的适应性最弱,在今后的品种选育、品种推广与灌溉管护中要加以区别对待。
徐锐仙,刘忠贵[10](2015)在《水分胁迫对兰花“曙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以兰花"曙光"为材料,研究初花期水分胁迫对植株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5d)浇水一次的处理对植株产生的效果相比,每隔15d浇水一次植株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每隔10d浇水一次和每隔15d浇水一次植株的淀粉都较高,且差异不显着,同时每隔20d浇水一次时,上述生理生化指标含量均下降,表明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加剧,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积累下降。
二、水分胁迫对澳洲坚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分胁迫对澳洲坚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侧柏和紫穗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植物干旱处理研究方法 |
1.3.2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3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植物水势的影响 |
1.3.4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5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 |
1.3.6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4 存在主要问题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试验概况与试验设计 |
2.2.1 试验概况 |
2.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1 生长指标测定方法 |
2.3.2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2.5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
3.1 地上部分生长指标 |
3.1.1 株高 |
3.1.2 地径 |
3.1.3 叶面积 |
3.2 根系特征 |
3.2.1 根长 |
3.2.2 根表面积 |
3.2.3 根体积 |
3.2.4 根系平均直径 |
3.3 生物量 |
3.4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生长影响的综合评价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叶水势的影响 |
4.1 干旱胁迫对两树种幼苗叶水势的影响 |
4.2 复水对两树种幼苗叶水势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5.1 光合作用 |
5.1.1 净光合速率 |
5.1.2 蒸腾速率 |
5.1.3 气孔导度 |
5.1.4 胞间CO_2浓度 |
5.1.5 水分利用效率 |
5.2 讨论 |
5.3 小结 |
第六章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渗透调节的影响 |
6.1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 |
6.1.1 可溶性糖含量 |
6.1.2 脯氨酸含量 |
6.2 讨论 |
6.3 小结 |
第七章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7.1 抗氧化酶活性 |
7.1.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
7.1.2 过氧化物酶活性 |
7.1.3 过氧化氢酶活性 |
7.2 丙二醛含量 |
7.3 讨论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不足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磷利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澳洲坚果幼苗 |
1.1.2 供试土着AMF来源及试验用基质采集地点 |
1.1.3 供试AMF及试验基质 |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水分处理下AMF对澳洲坚果幼苗侵染率和生长的影响 |
2.2 不同水分处理下AMF对澳洲坚果幼苗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柠檬酸分泌量的影响 |
2.2.1 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2.2.2 对柠檬酸分泌量的影响 |
2.3 不同水分处理下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磷含量的影响 |
2.4 菌根侵染率与排根产生量及植株磷含量影响相关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3.1 水分胁迫下AMF对幼苗菌根生长及排根产生的影响 |
3.2 水分胁迫下AMF对幼苗磷吸收的影响 |
(4)瑶山苣苔对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研究现状 |
1.1.1 苦苣苔科植物概述 |
1.1.2 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学研究进展 |
1.1.3 瑶山苣苔研究进展 |
1.2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理适应性研究进展 |
1.2.1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特征的影响 |
1.2.2 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1.2.3 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
1.2.4 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
1.3 空气湿度对植物生理适应性研究进展 |
1.3.1 空气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2 空气湿度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1.3.3 空气湿度对植物膜系统和保护酶的影响 |
1.3.4 空气湿度对植物叶片解剖的影响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瑶山苣苔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 |
2.1.3 试验设计 |
2.1.4 试验方法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光照强度对瑶山苣苔生长的影响 |
2.2.2 光照强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3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 |
2.2.4 光照强度对叶片的解剖结构的影响 |
2.3 讨论 |
3 瑶山苣苔对空气湿度的适应性 |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仪器 |
3.1.3 试验设计 |
3.1.4 试验方法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空气湿度对瑶山苣苔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2 空气湿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3 空气湿度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3.2.4 空气湿度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2.5 空气湿度对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
3.3 讨论 |
4 瑶山苣苔野外种群回归生境初探调查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耐旱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1.1 供试澳洲坚果幼苗 |
1.1.2 供试AMF及试验基质 |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水分处理下AMF对澳洲坚果幼苗侵染 率和生长的影响 |
2.2 不同水分处理下AM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可 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的影响 |
3.2 AMF对澳洲坚果幼苗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累 积量的影响 |
4 结论 |
(6)模拟干旱胁迫下葡萄的抗旱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干旱 |
1.2 葡萄概述 |
1.3 干旱对植物的伤害 |
1.3.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2 干旱胁迫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1.3.3 干旱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1.3.4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5 干旱胁迫对植物激素的影响 |
1.3.6 干旱胁迫对植物膜的影响 |
1.3.7 干旱胁迫对植物超微弱发光的影响 |
1.4 抗旱性评价方法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设计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1 葡萄生长指标的测定 |
2.3.2 膜透性的测定 |
2.3.3 抗氧化酶系统与丙二醛的测定 |
2.3.4 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
2.3.5 植物内源激素的测定 |
2.3.6 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 |
2.3.7 生物超微弱发光测定 |
2.4 抗旱性综合评价 |
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
3.2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3.3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抗氧化酶系统和丙二醛的变化 |
3.3.1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 |
3.3.2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 |
3.3.3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 |
3.3.4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丙二醛(MDA)的变化 |
3.4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
3.4.1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3.4.2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3.4.3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 |
3.5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内源激素的变化 |
3.5.1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 |
3.5.2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油菜素内酯(BR)含量的变化 |
3.6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葡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变化 |
3.6.1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叶绿素的变化 |
3.6.2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
3.6.3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光合参数的变化 |
3.7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生物超微弱发光(UWL)的变化 |
3.8 干旱胁迫下葡萄超微弱发光(UWL)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
3.9 4个品种抗旱性综合指标的评价 |
4 讨论 |
4.1 干旱胁迫对葡萄幼苗的伤害 |
4.2 干旱胁迫对葡萄幼苗抗氧化酶系统和MDA的影响 |
4.3 干旱胁迫对葡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4.4 干旱胁迫对葡萄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 |
4.5 干旱胁迫对葡萄幼苗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
4.6 干旱胁迫对葡萄幼苗超微弱发光(UWL)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木矿质元素与抗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实验样地 |
2.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2.4 数据分析方法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不同坡向灌木矿质元素含量特征 |
3.2 土壤矿质元素 |
3.3 叶水势与灌木矿质元素的相关性 |
3.4 叶绿素与灌木矿质元素的相关性 |
3.5 灌木大量元素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灌木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及种间差异 |
4.2 灌木矿质元素的坡向响应 |
4.3 灌木矿质元素的影响因子 |
4.4 灌木抗旱性比较 |
4.5 灌木矿质元素与抗旱性的关系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澳洲坚果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种和品种选育 |
2 繁殖技术 |
2.1 播种 |
2.2 嫁接 |
2.3 扦插 |
2.4 组织培养 |
3 栽培生理 |
4 栽培管理 |
5 加工工艺与设备 |
6 结语 |
(10)水分胁迫对兰花“曙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测定方法 |
2.3.1 叶绿素的测定方法[8] |
2.3.2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蒽酮法) [8] |
2.3.3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方法[8] (考马斯亮蓝法) |
2.3.4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茚三酮法) [9]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水分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 水分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3 水分胁迫对淀粉的影响 |
3.4 水分胁迫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3.5 水分胁迫对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四、水分胁迫对澳洲坚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温条件下澳洲坚果叶片黄化的生理特性[J]. 杨为海,曾辉,万继锋,张汉周,陆超忠. 热带作物学报, 2021(03)
- [2]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侧柏和紫穗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D]. 冯树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3]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磷利用效率的影响[J]. 岳海,何双凌,耿建建,陶亮,倪书邦,贺熙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2)
- [4]瑶山苣苔对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的适应性研究[D]. 施慧嫒. 三峡大学, 2020(06)
- [5]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耐旱性的影响[J]. 岳海,何双凌,耿建建,陶亮,倪书邦,贺熙勇. 西部林业科学, 2020(02)
- [6]模拟干旱胁迫下葡萄的抗旱生理生化机理研究[D]. 邬燕.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木矿质元素与抗旱性研究[D]. 周会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我国澳洲坚果研究现状[J]. 刘黔英. 热带农业科学, 2018(03)
- [9]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澳洲坚果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A]. 宫丽丹,马静,陶亮,张海文,贺熙勇. 第七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绿色经济产业发展, 2017
- [10]水分胁迫对兰花“曙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J]. 徐锐仙,刘忠贵. 安徽农学通报,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