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系天体运动理论的问题解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芳,胡诗杨,刘福窑[1](2021)在《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动力学特征》文中研究指明禁行域在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对第三体的运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利用零速度曲线讨论天体禁行域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禁行域与雅可比常数有关,且能影响天体的运动区域和轨道构型.利用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寻找该模型的混沌轨道,给出混沌轨道在不同系统参数下随天体初始位置的分布.这些分布说明,当第三天体从两主天体连线的中点处释放时,容易产生混沌运动;当质量参量足够小时,体系无法产生混沌现象.
刘文芳,胡诗杨,刘福窑[2](2021)在《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动力学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禁行域在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对第三体的运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利用零速度曲线讨论天体禁行域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禁行域与雅可比常数有关,且能影响天体的运动区域和轨道构型.利用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寻找该模型的混沌轨道,给出混沌轨道在不同系统参数下随天体初始位置的分布.这些分布说明,当第三天体从两主天体连线的中点处释放时,容易产生混沌运动;当质量参量足够小时,体系无法产生混沌现象.
何恩阳[3](2020)在《高考和高中竞赛的物理试题比较研究 ——以力学部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以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科技经济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对各类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拥有了更高的标准。那么,对于这些优秀学生的选拔必然需要一套科学、客观、高效的评价方法。高考和物理竞赛试题在对学生考核上,要求和目的是一致的,竞赛是对高考的拔高和拓展。学科竞赛试题命制旨在引领学生打开眼界以及帮助学生建立质疑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同时拓展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对常规教学高考试题的有效补充。对于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考核来说,有着两项重要的考试评价项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高考,他面向于所有完成高中教学任务的学生,对学生各个物理分支的知识掌握、综合和应用进行考察。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简称物理竞赛,在高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拓展,知识体系更加全面,解题方法更加综合,难度相比于高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意在选拔出在物理学科领域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方面有着特殊才能和发展潜力的学生,主要针对热爱物理科学、物理成绩优异、层次水平较高的优等生,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尖子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物理学科面向全体、重视个体差异的重要体现。关于这两项考试的研究,首先从学科知识体系研究入手,首先逐一分析2015年——2018年物理高考和竞赛初赛、复赛的试卷真题,包括物理情景、相关知识点、解题思路,从中可以了解这两类试题对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然后再从力学知识所占的比例、知识点、题型特点等综合比较这些题各自的题型特点。第二个层面的比较研究在于基于认知发展结构的视角分析试题的复杂性和对物理相关知识、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具体实施过程在于将高考和竞赛试题依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进行分类解析,从而得到认知发展和试题设计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高考和竞赛试题考察的异同点。通过整个研究过程,可以得出恢复全国卷近年来的物理高考和物理竞赛的发展特点和改革趋势,并希望能为实际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王金权[4](2020)在《高中物理天体运动常用解法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体运动是高中物理必考点,由于抽象性较强,学生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深刻理解并灵活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本质,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需要遵循并深化学生的认知,注意知识内容的连贯性与条理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主要特点。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为例,结合典型例题梳理高中物理天体运动常用的解题思路与防范。
张靖杰[5](2020)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理模型建构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百色市某中学为例》文中认为物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学习物理知识后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和品格。而“模型建构”作为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以及物理学科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那么在核心素养提出后至今,学生的“模型建构”水平达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哪个水平,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收集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某中学高三第二次大联考理综试卷物理题一份以及学生的答题卡230份,并根据物理核心素养中对物理模型建构的水平描述,结合每个题目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每个水平的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对收集到的答题卡进行评价并分别从不同物理模型、性别以及班级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模型建构水平。分析的结果表明:(1)学生对分子结构模型的掌握程度要高于天体运动实体模型,在所有结构模型中,电场结构模型掌握得最好,不同水平的系统模型的得分率相差较大。类平抛运动过程模型、碰撞系统模型和等容过程模型达到了新课标所制定的毕业合格要求。(2)男生的各个水平得分率的均值要比女生的高,但男生在磁场结构模型和电场结构模型的得分率要略低于女生。重点班各个水平的得分率的均值要比普通班的均值高,尤其是水平4的得分率差别明显。(3)学生迁移能力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模型。建模意识较差。(4)教师在出题时忽略了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的题目。(5)从评价的结果来看,本研究制定的评价标准能够反应出这次考试学生的水平,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为我们以后评价学生的模型建构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今后物理核心素养中模型建构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胡诗杨[6](2020)在《哈密顿系统保能量算法的构造及应用》文中指出能量是保守哈密顿动力学系统中的重要守恒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运动规律。在求解保守哈密顿系统时,把握体系能量不变是准确分析系统动力学性质的关键,这就促使我们要构造、发展基于保守哈密顿系统的保能量算法。本文在哈密顿正则方程离散化的基础上,将每一个正则变量的梯度改写成多个哈密顿量差、商的形式,进行多次平均,成功地构造出具有二阶精度、不含任何截断误差的8维哈密顿系统保能量算法,填补了此类型算法在高维哈密顿系统中的空缺。我们将新构造的二阶8维保能量算法应用于无序离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Fermi-Pasta-Ulam-β模型和后牛顿自旋致密双星系统,测试了算法的能量误差、轨道误差、计算效率等多个方面的性质,并将相关数值结果与同阶龙格-库塔法、隐式中点法、扩大相空间类辛算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不同算法的表现,我们发现二阶8维保能量算法在保持系统能量不变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其计算所得能量误差精度极高,且呈现长期稳定趋势。同时,我们利用二阶8维保能量算法求得的数值解,分析了 Fermi-Pasta-Ulam-β模型的轨道动力学特征,研究了系统由有序状态转为混沌的能量临界值。在后牛顿自旋致密双星系统中,我们借助保能量算法分析了天体轨道形状、进动、引力波辐射与轨道初始偏心率的关系。因为保能量算法是不含有任何截断误差项的、严格保持系统能量不变的稳定数值积分算法,所以在一些需要长期保持系统能量不变的研究中,保能量算法是可靠的求解工具,值得进一步发展。
毛佳莉[7](2020)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函数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一种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STEAM教育孕育而生,STEAM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用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创新的能力,最终提高创造力素养,其理念顺应了当前我国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一个新的突破口。同时,我国的数学课程难度较大且实用性较差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的情绪,但是STEAM的教育理念却可以创造一个开放的情境并让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在其中打破学科的壁垒进行合作交流与创造,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该文基于STEAM教育理念,确立了跨学科性、体验性、设计性、协作性、艺术性以及技术增强性等课程设计理念,设计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采用金美月教授的教学设计内容进行STEAM课程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由于高中函数模块的内容综合性较强,因此该文以高中函数为研究对象进行项目设计。以解决项目问题为课程主线,基于STEAM教育理念融入技术设计、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天文科学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STAEM素养以及教学目标。为此,设置如下三个研究问题:(1)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案设计如何?(2)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案设计实施的效果如何?(3)教学反思及其修改后的教案设计如何?该研究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三角函数”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教育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基于STEAM教育理念进行具体教案设计;然后,对所开发的教案进行实施,通过教育观察、学生问卷调查深入分析教案设计的实施效果;最后,在教学实施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访谈的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并对开发出的教案进行改进与完善。通过研究得到三个结论:第一,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STEAM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保证;第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数学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第三,对学生学情以及各学科学习进程的把握是STEAM项目主题选取的首要前提。由此,该研究提出四点建议:第一,确立多元化的STEAM课程教学目标;第二,选择合适的知识模块进行教学流程与环节的设计;第三,在中小学大力开发STEAM课程,并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第四,数学教育界应做大量的STEAM教育相关研究,为中小学的STEAM课程的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为我国高中数学课堂开展STEAM课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践路线。
郭建宇[8](2020)在《基于双基不变流形法的平动点轨道设计及保持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开展深空探测对于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显着的作用和意义,能帮助人类了解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而利用平动点技术进行深空探测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平动点是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CR3BP)中的动平衡点,具有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其附近存在的轨道是观测太阳活动和探索宇宙进行科学研究的绝佳位置。本文以此为背景,针对平动点附近的Halo周期轨道和Lissajous拟周期轨道,采用双基不变流形的方法对轨道的设计和保持进行探究。首先,介绍了本文所涉及到的坐标系统以及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以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为基础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地月系统无量纲模型和日地系统有量纲模型的动力学方程的详细推导过程,得到为后续探究轨道设计和轨道保持及轨道转移奠定了基础。其次,介绍了平动点附近周期轨道和拟周期轨道的数值设计方法,包括状态转移矩阵、微分修正和二级微分修正。通过双基不变流形的方法得到非线性的多项式关系和降阶的动力学方程。利用振动理论对周期轨道进行分析,选取两个方向运动作为主运动,另外一个方向的运动通过展开的多项式关系被表示出来,这样建立三个方向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可以反应出周期轨道运动的内在动力学特性。并且可以把关系式作为新的约束条件应用到轨道设计当中,以及平动点的轨道保持中。然后,采用Linstedt-Pincare摄动的方法求解降阶动力学方程,得到Halo和Lissajous轨道的三阶近似解析解。通过轨道数值设计方法修正得到准确的周期轨道,并利用多项式关系作为约束条件进行轨道保持,并给出轨道的仿真结果。通过地月系统和日地系统,以及带有月球扰动的有量纲模型来进行模拟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最后讨论了平动点附近周期轨道相联系的不变流形轨道理论和具体的计算方法。不变流形轨道具有不需要能量消耗的轨道转移特性,是设计转移轨道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的轨道设计具体分为一次冲量轨道转移和霍曼二次冲量轨道转移两种方案。并且地月限制性三体模型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模拟分析,给出时间、能量消耗以及轨道转移时间等轨道参数。通过异宿轨道寻找到一条可以由地球转移到地月L2平动点附近的Halo周期轨道的路径。
徐泽[9](2020)在《英国大学入学物理考试研究 ——以CIE A-Level物理试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考制度迎来新一轮的改革。高考考核方式和试题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人才选拔的合理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的CIE考试考生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广,有其独特之处,能够为我们的高考试题的命制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在对英国CIEA-Level物理考试大纲和试题的研究基础上,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英国考试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是从整体对考试除实验部分之外的知识分布和题型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考试以力学和电磁学为主体的知识结构,以及以选择题,计算题和简答题为主的题型结构。接下来是对力学和电磁学部分结构化试题的专题研究,首先基于综合难度模型构建物理学科的难度模型,利用模型对3年间此部分试题的难度进行建模分析,得到英国试题难度普遍不高的特点。再以江苏卷为比较对象,对两部分典型试题进行比较研究,得出英国试题知识与能力考查的主要特征。之后是对独立的实验部分考试进行研究。根据大纲以及评分标准总结出实验部分主要考查的能力和知识类别,再对所有9次考试的实验题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部分知识和能力考查结构。其中能力考查结构以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呈现能力和实验研究设计能力为主,知识结构以程序性知识以及元认知知识为主。接着是以具体实验例题为基础的个案研究,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分析,得到英国实验题知识与能力考查的特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增设实验操作考试,加强试题与生产生活的关联性以及题型结构更加多元化等启示。
叶兵,汤家合,傅明峰,王永胜,谢健[10](2019)在《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专题——力学部分》文中提出高考物理是以高中物理核心内容为载体,突出对考生学科能力的考察。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物理观念"等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体系,将成为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我们根据近五年全国高考物理的高频考点和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依据
二、联系天体运动理论的问题解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系天体运动理论的问题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3)高考和高中竞赛的物理试题比较研究 ——以力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2.1 物理教学课程改革历史进程 |
1.2.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发展沿革 |
1.2.3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开展和推广情况 |
1.3 关于高考(物理部分)和物理竞赛的研究现状 |
1.4 问题的提出 |
1.5 研究意义 |
1.5.1 有助于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 |
1.5.2 有助于指导高中物理教学 |
1.5.3 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
1.6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7 研究的方法 |
1.7.1 知识体系的研究 |
1.7.2 认知结构的研究 |
2 试卷的知识体系研究 |
2.1 试卷真题解析 |
2.1.1 全国卷高考物理力学部分试题分析 |
2.1.2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预赛力学部分试题分析 |
2.1.3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复赛力学部分试题分析 |
2.2 试题分类总结 |
2.2.1 试题的力学知识比重和涉及知识模块的比较分析 |
2.2.2 试题的题型总结 |
3 试卷的认知结构分类研究 |
4 研究发现和对物理教学的建议 |
4.1 基于高考和物理竞赛对比研究的发现 |
4.1.1 力学部分知识体系 |
4.1.2 认知结构分类 |
4.2 对于物理学习和教学的建议 |
4.3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理模型建构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百色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理论基础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模型 |
2.1.2 物理模型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迁移理论 |
2.3 评价标准的制定 |
2.3.1 研究的工作 |
2.3.2 评价标准 |
3 某中学高中生物理模型建构的分析 |
3.1 学生模型建构水平总体情况分析 |
3.2 不同物理模型建构水平分析 |
3.3 男女生模型建构水平分析 |
3.4 不同班级学生模型建构水平分析 |
3.5 物理模型建构存在问题分析 |
4 研究的建议 |
4.1 对教师的建议 |
4.2 对学生的建议 |
5 研究的结论及不足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 |
5.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百色市高三第二次大联考理综试卷物理题 |
附录2 百色市高三第二次大联考理综试卷物理题参考答案 |
附录3 |
致谢 |
(6)哈密顿系统保能量算法的构造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天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算法 |
1.2 算法概述 |
1.2.1 算法的作用 |
1.2.2 传统算法的发展 |
1.3 保能量算法的发展历程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经典算法的差分格式 |
2.1 引言 |
2.2 龙库法 |
2.3 隐式中点法 |
2.4 扩大相空间类辛算法 |
2.5 高阶变步长龙库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哈密顿系统的保能量算法 |
3.1 引言 |
3.2 哈密顿系统保能量算法的原理 |
3.3 不同维数保能量算法的构造 |
3.3.1 4维哈密顿系统保能量算法 |
3.3.2 6维哈密顿系统保能量算法 |
3.3.3 8维哈密顿系统保能量算法 |
3.4 保能量算法的简单测试 |
3.4.1 能量误差及轨道误差 |
3.4.2 测试保能量算法时的注意事项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8维哈密顿系统保能量算法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一维无序离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
4.2.1 模型介绍 |
4.2.2 数值检验 |
4.3 Fermi-Pasta-Ulam系统 |
4.3.1 模型介绍 |
4.3.2 数值检验 |
4.3.3 FPU-β系统的运动学特征 |
4.4 后牛顿单体自旋致密双星系统 |
4.4.1 模型介绍 |
4.4.2 数值检验 |
4.4.3 后牛顿单体自旋致密双星系统的轨道特征 |
4.4.4 后牛顿单体自旋致密双星系统的引力波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函数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主要术语界定 |
1.5 创新点 |
2 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 |
2.1 理论背景 |
2.1.1 概念 |
2.1.2 理论基础 |
2.2 文献综述 |
2.2.1 基于STEAM教育理念教学设计 |
2.2.2 高中函数教学 |
2.3 小结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的开发 |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4 研究思路及框架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教案设计 |
4.1.1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 |
4.1.2 “三角函数” |
4.1.3 STEAM教育理念下高中函数教案设计小结 |
4.2 教学实施效果 |
4.2.1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 |
4.2.2 “三角函数” |
4.2.3 STEAM教育理念下高中函数教学实施效果小结 |
4.3 教学反思 |
4.3.1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 |
4.3.2 “三角函数”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调查问卷 |
附录 B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 “三角函数”调查问卷 |
附录 D “三角函数”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E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教案(第一版) |
附录 F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教案(第二版) |
附录 G “三角函数”教案(第一版) |
附录 H “三角函数”教案(第二版) |
附录 I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教学实施效果观测表评价结果 |
附录 J “三角函数”教学实施效果观测表评价结果 |
附录 K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访谈记录 |
附录 L “三角函数”访谈记录 |
附录 M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问卷原始数据 |
附录 N “三角函数”问卷原始数据 |
致谢 |
(8)基于双基不变流形法的平动点轨道设计及保持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
1.2.1 平动点动力学研究现状 |
1.2.2 平动点轨道设计研究现状 |
1.2.3 平动点轨道保持研究现状 |
1.2.4 不变流形转移轨道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相关动力学建模 |
2.1 引言 |
2.2 常用坐标系 |
2.2.1 质心惯性与旋转坐标系 |
2.2.2 L_1点旋转坐标系 |
2.2.3 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
2.3 地月无量纲模型 |
2.4 日地有量纲建模 |
2.4.1 旋转系下的运动方程 |
2.4.2 L_1点旋转坐标系下的模型表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地月系统轨道设计及保持策略 |
3.1 引言 |
3.2 平动点轨道数值设计方法 |
3.2.1 状态转移矩阵 |
3.2.2 微分修正法 |
3.2.3 二级微分修正 |
3.3 Halo轨道设计与保持 |
3.3.1 降阶动力学方程 |
3.3.2 Linstedt-Pincare求解 |
3.3.3 微分迭代 |
3.3.4 数值构造 |
3.3.5 Halo轨道保持 |
3.4 Lissajous轨道设计与保持 |
3.4.1 Lissajous轨道设计 |
3.4.2 Lissajous轨道保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日地系统轨道设计及保持策略 |
4.1 引言 |
4.2 勒让德多项式 |
4.3 日地限制性三体有量纲设计与保持 |
4.3.1 有量纲模型展开 |
4.3.2 轨道设计 |
4.3.3 轨道保持 |
4.4 受月球扰动影响的轨道设计与保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平动点稳定与不稳定流形转移轨道设计 |
5.1 引言 |
5.2 稳定与不稳定流形计算方法 |
5.3 基于不变流形的转移轨道算法 |
5.3.1 求解拼接点 |
5.3.2 一次冲量轨道转移 |
5.3.3 霍曼二次转移 |
5.4 地月模型轨道转移 |
5.4.1 月球到平动点L_1的转移 |
5.4.2 月球到平动点L_2的转移 |
5.4.3 地球到平动点L_1的转移 |
5.4.4 地球到平动点L_2的转移 |
5.5 地球利用异宿轨道到地月L_2的转移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英国大学入学物理考试研究 ——以CIE A-Level物理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概念界定 |
1.3.1 英国学制 |
1.3.2 GCE A-Level考试 |
1.3.3 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CIE)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CIE A-Level物理考试整体研究 |
2.1 CIE A-Level物理考试简介 |
2.2 试卷内容研究 |
2.2.1 试题背景情境分析 |
2.2.2 各试卷模块主题知识考查情况 |
2.2.3 试卷整体知识考查情况 |
2.2.4 考试评价目标分布情况 |
2.3 试卷整体框架结构 |
2.4 试卷题型结构 |
2.4.1 试卷题型种类及分布情况 |
2.4.2 各类型试题的分值占比情况 |
2.5 本章研究结论 |
2.5.1 试卷知识结构 |
2.5.2 试卷题型结构 |
2.5.3 试题背景情境与评价目标 |
3 基于综合难度模型的结构化试题研究 |
3.1 综合难度模型 |
3.1.1 物理综合难度模型建构 |
3.1.2 力学部分结构化试题综合难度分析 |
3.1.3 电磁学部分结构化试题综合难度分析 |
3.2 力学和电磁学部分结构化试题内容研究 |
3.2.1 结构化试题考查能力分类 |
3.2.2 几类典型力学试题知识与能力考查特征分析 |
3.2.3 几类典型电磁学试题知识与能力考查特征分析 |
3.2.4 试题内容研究小结 |
4 实验技能考试研究 |
4.1 评价目标 |
4.2 评分标准 |
4.2.1 卷3评分标准 |
4.2.2 卷5评分标准 |
4.2.3 评分规则特点总结 |
4.3 实验题内容整体研究 |
4.3.1 试题内容特点介绍 |
4.3.2 基于布鲁姆学习目标分类(安德森修正)的实验题知识分类 |
4.3.3 实验题考查能力分析 |
4.3.4 实验题知识和能力考查结构统计分析 |
4.3.5 实验题知识和能力考查结构研究 |
4.3.6 实验题知识与能力考查结构小结 |
4.4 实验题知识与能力考查特征研究 |
4.4.1 卷3试题特征研究 |
4.4.2 卷5试题特征研究 |
4.4.3 实验题知识与能力考查特征研究小结 |
5 研究总结与思考 |
5.1 研究主要结论 |
5.1.1 框架结构 |
5.1.2 难度模型 |
5.1.3 其他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5.3 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联系天体运动理论的问题解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动力学特征[J]. 刘文芳,胡诗杨,刘福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21(03)
- [2]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动力学特征[J]. 刘文芳,胡诗杨,刘福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21(03)
- [3]高考和高中竞赛的物理试题比较研究 ——以力学部分为例[D]. 何恩阳. 西南大学, 2020(05)
- [4]高中物理天体运动常用解法探析[J]. 王金权. 湖南中学物理, 2020(07)
- [5]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理模型建构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西百色市某中学为例[D]. 张靖杰.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哈密顿系统保能量算法的构造及应用[D]. 胡诗杨. 南昌大学, 2020(01)
- [7]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函数教学设计研究[D]. 毛佳莉.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基于双基不变流形法的平动点轨道设计及保持策略研究[D]. 郭建宇.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9]英国大学入学物理考试研究 ——以CIE A-Level物理试题为例[D]. 徐泽.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专题——力学部分[J]. 叶兵,汤家合,傅明峰,王永胜,谢健.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