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9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娥,陈祖争[1](2021)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患者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龙游县人民医院2019年1至12月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27例(127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33例(133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低于对照组(t=8.938,P<0.001)。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t=5.981,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t=1.575,P=0.116),而观察组中央角膜厚度明显增厚(t=2.112,P=0.036)。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较非糖尿病患者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低,而且角膜厚度增加较明显。
李金[2](2021)在《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测定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不同时期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含量的变化,了解其与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不同手术时机的患者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符合入组标准的角膜穿孔伤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45例(45眼),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3组:A组,15例,于伤后3天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15例,伤后4~7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C组,15例,于受伤1周后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记录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葡萄膜炎、后发性白内障及继发性青光眼等)的发生情况。再选取15例(15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作对照组(D组)。术中收集4组患者房水,用ELISA法检测4组患者房水IL-6及TGF-β2的含量。运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四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3组之间视力提高值无明显差异(F=2.217,P=0.439);并发症葡萄膜炎的发生率A组高于C组(P=0.042),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含量观察组3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2含量的比较B、C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IL-6及TGF-β2的含量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明显升高,患者房水中IL-6及TGF-β2的含量与眼内炎症反应的程度有相关性。2、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不同手术时机获得的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在炎症控制的情况下1周后行手术术后并发症更低,可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张何丽,黄国华,赵举[3](2021)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手法娩核白内障摘出手术与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南阳南石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12例(112眼)硬核白内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手法组56例(56眼)行小切口手法娩核白内障手术;超乳组56例(56眼)行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UCVA,logMAR)手法组高于超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点=867.283,F交互=34.691,F组间=17.833;均P<0.05)。角膜散光程度手法组患者均低于超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点=24.773,F交互=18.451,F组间=16.037;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手法组为8.93%(5/56)低于超乳组的25.00%(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4,P=0.023)。结论小切口手法娩核治疗硬核白内障术后角膜反应较轻,视力恢复较快,角膜散光轻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王佳[4](2021)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为实验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5例。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散光变化,比较手术前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ntral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 y,CCD)、平均内皮细胞面积(averageendothelialcel larea,AVE)变化及夜间读物、精细操作、阅读书写、看电视得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CCD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AVE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夜间读物、精细操作、阅读书写、看电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降低角膜散光度,减轻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提升患者视觉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傲琦[5](2021)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屈光误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血管源性疾病和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联合手术)的IOL度数预测误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行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IOL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收集216人216眼作为研究组进行分析,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IOL植入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110人110眼以对照。研究组分为视网膜血管源性疾病组(A组):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共107眼;玻璃体黄斑界面病变组(B组):包括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玻璃体牵拉黄斑综合症,共109眼。收集的资料包括: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内压、平坦角膜曲率K1、陡峭角膜曲率K2、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生物测量方式、玻璃体填充物、术前与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度的预测值和实际值。术后实际等效球镜度与术前预测值之差定义为预测误差(prediction error,PE),预测误差绝对值定义为绝对屈光误差(absolute refractive error,ARE)。分析各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PE及ARE差异,回归分析ARE值的影响因素。本实验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 组和 B 组的 PE 值分别为(-0.39±0.91)D、(-0.48±0.77)D,ARE值分别为(0.76±0.64)D、(0.70±0.58)D,与对照组的 PE(-0.11±0.58)D 及ARE(0.47±0.35)D相比,三组的PE及ARE有显着差异(P<0.001)。A组、B组的PE及ARE值均明显差异于对照组(PPA=0.025、PPB<0.001;PA<0.001、PAB=0.002),但A组与B组间PE及ARE均无显着差异(P>0.05)。根玻璃体填充物将研究组分为玻璃体内填充平衡液、惰性气体和硅油3个亚组,其中硅油填充及惰性气体填充患者的PE值(-0.60±0.76D vs.-0.11±0.58D,P油=0.020;-0.43±0.90D vs.-0.11±0.58D,P气=0.005)和ARE值(0.80±0.53D vs.0.47±0.35D,P油=0.026;0.76±0.65D vs.0.47±0.35D,P气<0.001)均显着差异于对照组,而平衡液填充患者的PE值(-0.37±0.73D vs.-0.11±0.58D,P=0.178)及 ARE 值(0.63±0.50D vs.0.47±0.35D,P=0.233)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发现,生物测量方式(β=0.212,P=0.009)、平均角膜曲率(β=0.077,P=0.006)及年龄(β=0.0.045,P=0.012)与 ARE 值成正相关,与患者性别、眼别、眼轴长度、是否术前伴有玻璃体积血、玻璃体腔填充物性质、术前BCVA、术前眼内压、疾病种类均无显着相关性。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及黄斑界面疾病时,相比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均会产生显着的IOL计算误差,术后结果均倾向于近视偏移。但这种预测误差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和黄斑界面疾病之间没有发现显着不同。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会导致IOL度数近视偏移。年长、角膜曲率大及A超测量眼轴会影响联合手术中IOL的预测准确性。
乌日古莫拉[6](2020)在《高次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背景目的:目前全球因白内障(cataracts)致盲患者总数已经超过2千万人,占据全球视力(visual acuity,VA)低下总人数的46%。随着全球人口的普遍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生率逐渐增多,白内障的防治工作也越来越迫切。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但术后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长期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避免PCO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在现代手术的日益更新和IOL的不断改良下,PCO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但仍未完全防治。IOL的材料和设计方面如何有效预防PCO是众多学者一致研究的方向。本研究旨在研究探讨高次非球面IOL植入术后PCO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白内障提供一种理论和实验依据。资料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senile cataract)患者79例(90眼),其中男36例(42眼),女43例(48眼)。年龄在60~75岁之间,根据植入IOL的不同,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植入A1-UV: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45眼,对照组(植入Aqua Sense PAL:美国Aaren公司生产)45眼。手术均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IOL植入术。由眼科医师对其进行定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并分析比较两组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 PCO 发生率、角膜水肿(corneal edem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前房炎症(anterior chamber inflammation)反应等指标。结果:1.两组间性别、眼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1个月BCVA:观察组术后1月的BCVA当中<4.5者2眼,4.5-4.7者3眼,≥4.8者40眼,与对照组比较,Z=0.263,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3个月BCVA:观察组术后3月的BCVA当中<4.5者3眼,4.5-4.7者4眼,≥4.8者38眼,与对照组比较,Z=2.476,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术后6个月BCVA:观察组术后6月的BCVA当中<4.5者6眼,4.5-4.7者11眼,≥4.8者28眼,与对照组比较,Z=2.333,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术后1个月PCO发生率:观察组术后1月的PCO的发生例数为0级45眼,1级0眼,2级0眼,3级0眼,4级0眼,与对照组比较,Z=0.978,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术后3个月PCO发生率:观察组术后3月的PCO的发生例数为0级41眼,1级4眼,2级0眼,3级0眼,4级0眼,与对照组比较,Z=0.689,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术后6个月PCO发生率:观察组术后6月的PCO的发生例数为0级34眼,1级9眼,2级2眼,3级0眼,4级0眼,与对照组比较,Z=2.074,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PHACO联合植入A1-UV人工晶状体相比植入Aqua Sense PAL人工晶状体更能有效预防PCO。2.相比植入Aqua Sense PAL人工晶状体,植入A1-UV人工晶状体在术后能保留患者BCVA。
王洪亮[7](2020)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24眼。试验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对照组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手术均顺利完成,IOL均囊袋内植入。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2个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IOL)偏心量、术后IOL倾斜度、主观视觉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22,P=0.729)。2个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06,P=0.939)。术后1个月、3个月2个组患者IOL水平偏心量、垂直偏心量及总偏心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IOL在水平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IOL在垂直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分别为2.85±0.24、3.30±0.36和3.43±0.42,对照组分别为2.34±0.23、2.65±0.44和2.57±0.39,均较术前的1.31±0.22和1.19±0.17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大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1.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与否,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2.囊袋张力环植入应用于超高度并发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对患者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目无影响。3.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植入囊袋张力环后能够维持晶状体稳定性。4.通过对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的临床观察,植入囊袋张力环,术后能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图13表7参43
陈珊珊[8](2020)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房水中IL-6、VEGF含量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前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房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探讨术前HbA1c及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在预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前段炎症反应的作用,为正确认识HbA1c及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的价值和意义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次实验收集2019年9月-2020年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确诊为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符合入组条件的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按HbA1c水平及手术当天空腹血糖(FBG)值进行分组:A组HbA1c<7.0%且FBG<7.0mmol/L;B组HbA1c<7.0%且FBG≥7.0mmol/L;C组HbA1c≥7.0%且FBG<7.0mmol/L;另外随机选取15例无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实验对照组。术中抽取房水,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房水中IL-6、VEGF含量。分析比较术后四组之间的视力、眼压、眼前段炎症反应程度等情况。分析术前HbA1c水平、当天FBG值与房水中IL-6、VEG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1、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无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IL-6、VEGF含量之间比较:B组、C组房水中IL-6、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房水中IL-6、VEGF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各组间房水中IL-6、VEGF含量进行两两比较:C组房水中IL-6、VEGF含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房水中IL-6、VEG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四组患者术后前房反应程度的比较:C组眼前段炎症反应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眼前段炎症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眼前段炎症反应较A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四组患者术后第一天视力及眼压的比较:对照组视力明显好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视力明显好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间术后第一天眼压无统计学差异。5、HbA1c水平与IL-6、VEGF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HbA1c水平与房水中IL-6、VEGF含量之间在P=0.01水平上显着相关且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前HbA1c水平与房水中IL-6、VEGF含量呈正相关,即患者术前HbA1c越高,房水中IL-6、VEGF含量越高,会增加这类患者术后眼前段炎症反应的风险。2、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特别是在行日间手术时,建议将HbA1c水平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后施行手术。
张宇婷[9](2020)在《影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术后短期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份至2018年12月份在我院确诊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手术治疗的连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3个月。所有研究眼均行23G玻璃体切割术,排除标准:既往术眼眼外伤史、青光眼病史、先天性眼疾病、遗传性眼病、黄斑病变及随访缺失。纳入分析研究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城市/农村)、糖尿病病程、是否注射胰岛素治疗、是否口服降糖药物、糖化血红蛋白值、是否合并高血压、术前是否行过眼底激光治疗、自觉视力下降时间、术前视力、术前眼压、是否伴有玻璃体后脱离、是否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否伴有虹膜红变、是否伴有房角新生血管、术后晶状体状态(保留晶体/晶状体摘除/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操作时间、玻璃体腔状态(灌注液/硅油/惰性气体)、是否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否/术前/术中)。采用SPSS25.0(statistic package social science,SPSS)统计学软件以多重线性回归方法与将上述多个因素与术后3个月的Log MAR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收集246例患者246只眼,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26例。平均年龄54.23±10.9岁。术后3个月的平均BCVA(Snellen视力)0.2969±0.25363。0.3以上(包括0.3)共111例,0.02-0.3(包括0.02)共95例,0.02以下共40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术前Log MAR BCVA(β=0.314 P<0.001)、手术操作时间(β=0.005 P=0.009)、糖尿病病程(β=0.011 P=0.048),与术后3个月的Log MAR BCVA呈正相关;而术中保留晶状体(β=-0.690 P<0.001)/同期联合白内障摘除并植入人工晶状体(β=-0.742 P<0.001)相比与无晶状体眼与术后3个月的Log MAR BCVA呈负相关。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是否胰岛素治疗、是否口服降糖药物、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伴有玻璃体后脱离、是否伴有牵拉性视网脱离、自觉视力下降时间、前/术中是否抗VEGF治疗与术后3个月的Log MAR BCVA无显着相关性。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DR,较好的术前BCVA、较短的手术操作时间和较短的糖尿病病程短预示着较好的术后短期视力恢复。
张春建[10](2020)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PCR)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PCR的发生提供对策,提高手术术后效果。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 415例患者(5 743只眼)资料,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完成。将术中发生晶状体PCR的120眼(105例患者)纳入后囊膜破裂组,按照1∶4的比例随机选取未发生PCR的480眼(4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本因素(性别、年龄)、全身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吸烟史、饮酒史)、眼科基本因素(眼别、术前视力、术前眼压、眼轴长度)、眼科危险因素(青光眼病史、高度近视病史、角膜病史、葡萄膜炎病史、玻璃体手术史)和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进行比较,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结果后囊膜破裂组患眼术前标准化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1.0[89.2%(107/120)vs 58.1%(279/480)]、玻璃体手术史[20.8%(25/120)vs 4.8%(23/480)]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分为短眼轴(AL<22mm)、中眼轴(22mm≤AL≤26mm)、长眼轴(AL>26mm)。后囊膜破裂组患者短眼轴54眼(45.0%)、中眼轴31眼(25.8%)、长眼轴35眼(29.2%);对照组患者短眼轴46眼(9.6%)、中眼轴376眼(78.3%)、长眼轴58眼(12.1%)。两组眼轴长度分布在统计学上有显着的差异(P<0.001),后囊膜破裂组在短眼轴(AL<22mm)时,PCR的发生率显着增高。根据Emery核分级标准,将后囊膜破裂组中111眼(97例患者)、对照组中459眼(431例患者)分别进行了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后囊膜破裂组中核硬度分级分布情况为:Ⅰ级核9眼(8.1%)、Ⅱ级核11眼(9.9%)、Ⅲ级核10眼(9.0%)、Ⅳ级核46眼(41.4%)和Ⅴ级核35眼(31.5%),对照组中核硬度分级分布情况为:Ⅰ级核88眼(19.2%)、Ⅱ级核82眼(17.9%)、Ⅲ级核109眼(23.7%)、Ⅳ级核97眼(21.1%)和Ⅴ级核83眼(18.1%),两组核硬度分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后囊膜破裂组核分级越高,尤其是在大于Ⅲ级核时(Ⅳ级核和Ⅴ级核),PCR的发生率显着增高。后囊膜破裂组术前log MAR视力为2.11±0.98,术后恢复到1.07±0.44,术后与术前相比log MAR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术前log MAR视力为1.37±0.90,术后恢复到0.72±0.37,术后与术前相比log MAR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后囊膜破裂组术前和术后的log MAR视力均差于对照组(术前:P<0.001;术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og MAR视力>1.0、眼轴长度(AL<22mm)、玻璃体手术史以及晶状体核硬度等级(≥Ⅳ级)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结论1、术前log MAR视力>1.0、眼轴长度(AL<22mm)、玻璃体手术史以及晶状体核硬度等级(≥Ⅳ级)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PCR的危险因素。2、手术医生应通过评估PCR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宣教,完善手术计划,最大程度降低PCR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视功能。
二、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9例(论文提纲范文)
(2)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入组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标本采集 |
2.1.4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2.2.1 术前检查 |
2.2.2 手术方法 |
2.2.3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4 IL-6及TGF-β2 含量检测方法 |
2.2.5 观察指标 |
2.2.6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观察组视力的比较 |
3.1.1 观察组最终BCVA的比较 |
3.1.2 观察组最终BCVA视力提高值的比较 |
3.2 观察组并发症的比较 |
3.2.1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3.2.2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3.3 四组患者IL-6及TGF-β2 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
3.3.1 四组患者IL-6 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
3.3.2 四组患者TGF-β2 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4)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比较 |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变化分析 |
2.3 两组手术前后CCD、AVE变化比较 |
2.4 两组术后3个月夜间读物、精细操作、阅读书写、看电视得分比较 |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
(5)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屈光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高次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人工晶状体 |
2.1.4 主要仪器、药品 |
2.2 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方法 |
2.2.3 术后用药 |
2.3 观察指标检查方法 |
2.3.1 视力及术后BCVA |
2.3.2 术后PCO情况评价 |
2.3.3 角膜水肿 |
2.3.4 眼压 |
2.3.5 前房炎症反应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般资料 |
3.1.1 两组间性别、眼别比较 |
3.1.2 两组间年龄比较 |
3.2 术后BCVA: |
3.2.1 术后1个月BCVA |
3.2.2 术后3个月BCVA |
3.2.3 术后6个月BCVA |
3.3 术后PCO发生率 |
3.3.1 术后1个月PCO发生率 |
3.3.2 术后3个月PCO发生率 |
3.3.3 术后6个月PCO发生率 |
3.3.4 附图:PCO分级图 |
3.4 其他指标的观察 |
3.4.1 角膜水肿 |
3.4.2 眼压 |
3.4.3 前房炎症反应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工晶状体预防后囊膜混浊的研究进展 |
1 PCO发生机制 |
1.1 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参与 |
1.2 细胞因子的参与 |
2 PCO影响因素 |
2.1 年龄因素 |
2.2 原有疾病因素 |
2.3 手术影响因素 |
3 IOL预防PCO的作用 |
3.1 IOL的材料 |
3.2 IOL的光学设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说明清单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检测仪器 |
1.2 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术中准备 |
1.2.3 术后护理 |
1.2.4 测量方法 |
1.2.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个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个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
2.3 两个组患眼手术前后眼压比较 |
2.4 两个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 |
2.5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IOL偏心量比较 |
2.6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IOL倾斜度的比较 |
2.7 两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比较 |
2.8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 |
3 讨论 |
3.1 本研究对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研究的意义 |
3.2 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的选择 |
3.3 囊袋张力环在超高度近视眼科中的应用 |
3.4 囊袋张力环在超高度近视中的使用安全性 |
3.5 囊袋张力环对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影响 |
3.6 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着及科研获奖 |
(8)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房水中IL-6、VEGF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分组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一般资料收集 |
2.3.2 标本的采集 |
2.3.3 术前准备及手术方法 |
2.3.4 术后资料的收集 |
2.3.5 标本的检测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四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
3.2 四组患者房水中IL-6、VEGF含量的比较 |
3.3 四组患者术后第一天视力、眼压及眼前段炎症反应的比较 |
3.4 HbA1C水平与IL-6、VEGF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情况 |
4.2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前房炎症反应以及合并糖尿病时的情况 |
4.2.1 糖尿病患者术后前房炎症情况及与不同HbA1c水平的关系分析 |
4.2.2 糖尿病患者术后第一天视力及眼压情况及与不同HbA1c水平的关系分析 |
4.3 房水中IL-6及VEGF |
4.3.1 糖尿病患者房水中IL-6及VEGF含量分析 |
4.3.2 房水中IL-6及VEGF含量与术后眼前段炎症反应程度分析 |
4.4 围手术期HbA1c水平与房水中IL-6、VEGF含量的关系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9)影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目的 |
二、引言 |
三、资料和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文献综述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患者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比较[J]. 王亚娥,陈祖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06)
- [2]前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D]. 李金. 南昌大学, 2021(01)
- [3]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比较[J]. 张何丽,黄国华,赵举.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05)
- [4]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J]. 王佳.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02)
- [5]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屈光误差分析[D]. 张傲琦.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高次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临床效果观察[D]. 乌日古莫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7]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D]. 王洪亮.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8]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房水中IL-6、VEGF含量的相关性分析[D]. 陈珊珊. 南昌大学, 2020(08)
- [9]影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研究[D]. 张宇婷.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10]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D]. 张春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