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部旁轴型血管薄皮瓣修复手部畸形(论文文献综述)
姚斌,敖志萍,童小华,李邦良[1](2021)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游离植皮结合VSD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游离植皮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瓣修复、常规换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游离植皮结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的皮瓣移植成活率、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创面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的皮瓣移植成活率、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感染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游离植皮结合VSD治疗可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降低感染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对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满意,值得值得推广借鉴。
覃凤均,沈余明,杜伟力,程琳,张颖,马春旭[2](2021)在《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在毁损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在各种毁损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各部位毁损性创面患者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25~66岁。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7 cm×8 cm~35 cm×22 cm,分别采用带蒂或游离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8 cm×10 cm~37 cm×24 cm,血管蒂长13.0~17.0(15.1±2.3)cm。对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创面,采取2种方法重建手部血流:一是应用大隐静脉桥接桡动脉,二是设计血流桥接皮瓣。供瓣区先用聚丙烯补片加强腹壁强度,再直接拉拢缝合;如不能直接拉拢缝合,先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加强腹壁强度,再于大腿取自体中厚皮移植覆盖。观察皮瓣移植、手部血流重建与供瓣区修复情况,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创面和供瓣区愈合情况,以及随访时皮瓣外观、创面和供瓣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13例行带蒂皮瓣移植、15例行游离皮瓣移植。7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采用大隐静脉桥接桡动脉重建手部血流,3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采用血流桥接皮瓣重建手部血流。16例患者供瓣区用补片加强腹壁强度,然后直接拉拢缝合;12例患者供瓣区用异体ADM加强腹壁强度,再移植皮片覆盖。术后皮瓣完全成活。24例患者创面愈合;3例腕部Ⅲ型高压电烧伤患者及1例髂部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因皮瓣下仍然有部分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创面未能愈合,经再次清创及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3年,本组患者皮瓣外观良好,创面无复发,腹部供瓣区无腹壁疝发生。结论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设计灵活、血管蒂长,切取面积较大,可行带蒂或游离移植,是修复各部位毁损性创面的一种较好选择。
郑钧水,陈芝武,杨专,叶朝辉,王扬剑,项泱,魏鹏[3](2021)在《会阴部创面修复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会阴是指两股内侧之间,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前为耻骨联合下缘及耻骨弓状韧带,两侧角为耻骨弓、坐骨结节和骶结节韧带,后为尾骨尖,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将会阴分为前后2个三角区,前方为尿生殖区,后方为肛区。狭义的会阴仅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1];广义的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刘小俊,赵瑞,刘云峰,金新源,丁盛,刘蕾[4](2021)在《腹部带蒂皮瓣在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皮瓣类型选择。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烧伤整形科对收治的34例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腹部任意皮瓣(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腹壁浅血管为蒂的轴型皮瓣、脐旁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4 cm×3 cm~45 cm×22 cm。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发生部分坏死。12例二期行皮瓣修薄手术;3例因出现瘢痕挛缩影响手指功能行二期瘢痕矫正,术后手指活动及功能获得改善;余19例均获得一期术后满意效果。随访2~4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上肢功能及外观较满意。结论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因其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运可靠、供瓣面积较大,是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黄麒铭[5](2021)在《扩张皮瓣两种血运训练方法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林梅香[6](2021)在《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对比分析瘀热互结型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疼痛程度、肿胀程度、静脉危象发生情况、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评价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配合运用加味四妙勇安汤。受试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受伤手指)、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个体的局部症状体征(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和静脉危象发生情况)行统计学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d、7d中医证候评分,术后第1d、3d、5d、7d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记录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术前、术后第3d、7d时CRP、PT和D-Dimer。按照各评价指标,客观记录各评价得分,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得出结果,最终得出试验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受伤手指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评分:经秩和检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术后第7d均较第1d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术后第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1d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7d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明显;3.局部症状体征:两组患者术后第1d组间比较,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1d疼痛情况和肿胀程度均无明显差异。疼痛程度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从术后第3d开始,疼痛情况均较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术后第3d、5d、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3d、5d、7d,两组患者在改善疼痛程度方面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肿胀程度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第3d肿胀程度均较前加重,第5d开始肿胀程度均较前改善明显。组间比较:术后第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7d,两组患者在改善皮瓣肿胀程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第3d、5d天,试验组在改善皮瓣肿胀程度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4.CRP:经秩和检验,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CRP从术后第3d开始均较前下降明显。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前CRP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从术后第3d开始,试验组在改善CRP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PT、D-Dimer:经t检验、秩和检验。组内比较:两组PT、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PT、D-Dimer术后第3d较术前均有所上升,第7d下降明显。组间比较:术前PT、D-Dim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7d,PT、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从术后第3d开始,试验组在改善PT、D-Dimer的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均可改善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疼痛程度,降低静脉危象发生率,临床疗效相当;但加味四妙勇安汤组在改善术后中医症状评分、肿胀程度、CRP及凝血功能方面,临床疗效更优。
张国雷[7](2021)在《基于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的4种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 指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目的:通过对手指指固有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了解了指动脉指背分支发出的位置、走形、数量、分布,并进行测量与记录,显微镜下观察其在指侧方及指背形成的毛细血管网。为临床中设计皮支皮瓣与皮支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10双20只新鲜手标本,分别于前臂尺桡动脉灌注红色填充剂,待其凝固后,解剖寻找指动脉及其指背所有皮支血管,应用游标卡尺对双侧指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管径进行测量,记录指背皮支起点的位置,观察其走形分布情况及在指背的网联情况。解剖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血管的来源、走形及供养位置,了解手背第一骨间背侧肌处皮肤供养血管的组成与来源。结果:指固有动脉在手指近节、中节恒定的位置向指背方向发出4条较粗大的皮支,除了这些皮支,指固有动脉还发出多条肉眼可辨的指背方向的毛细皮支,这些毛细皮支位置不定、粗细不等、间距并非恒定(小于0.5cm)。指动脉指背皮支发出多条次级分支,在指侧方及指背形成毛细血管链。掌背桡侧皮肤的血供主要包括:第一掌背动脉发出的皮穿支;拇主要动脉发出的掌背皮支;示指桡侧指动脉的掌背皮支;虎口深部血管发出的肌皮穿支。其中以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为优势血管。结论:指背及掌背第一骨间背侧肌处的皮肤存在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其主要供养动脉均来自指动脉的背侧皮支。据此解剖学基础,可设计指背及掌背桡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第二章 手指皮支皮瓣及皮支链皮瓣的临床应用目的:基于对指动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于指背、指侧方及掌背第一骨间背侧肌处设计皮支皮瓣、皮支链皮瓣用以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取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共33例,设计应用4种皮瓣予以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根据多项评定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3例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病例,皮瓣均成活,4例4指皮瓣局部血运差,经拆线、换药等处理,皮瓣血运好转。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随访13.5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感觉部分恢复,伤指屈伸活动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基于对指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根据手指创面的位置于指背及掌背桡侧设计皮支皮瓣或皮支链皮瓣,能有效覆盖手指创面。此系列皮瓣具有皮瓣外形美观,副损伤小,对手指活动影响较小等优点,手术操作简单,风险小,适宜推广。
杜靓,陈钢,孔来法[8](2021)在《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修复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面部软组织修复术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原则分成试验组(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治疗)和对照组(游离皮片移植治疗),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肤挛缩率,通过我院自制问卷量表分析两组患者对修复术的满意程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12、24个月,试验组患者皮肤挛缩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于治疗周期的满意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术后皮肤色泽、术后皮肤弹性质地、治疗效果满意度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满意率为93.55%,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45%,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能够降低患者皮肤挛缩,改善患者皮肤色泽和弹性质地,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毛晓宇[9](2021)在《预扩张超薄皮瓣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预扩张超薄皮瓣具有大而薄、供区损伤小的特点,但在临床上尚未广泛应用。本文采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估预扩张超薄皮瓣的特性、疗效与并发症,以期为临床缺损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证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所有关于预扩张超薄皮瓣的临床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 version 4.0.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皮瓣共计486例。结果显示:预扩张超薄皮瓣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95%CI:2.1%~11.4%),异质性检验结果p<0.01,I2=66%;面颈部是最主要的受区部位(90.95%),其次是手部和前臂(9.05%);使用减薄技术方面,二期扩张后减薄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5%CI:0%~2%),一期扩张前减薄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95%CI:5%~24%)。结论:预扩张超薄皮瓣是一种高效、安全、符合美学标准的皮瓣,具备良好的手术效果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面颈部及远端肢体缺损修复的可靠选择。
王力[10](2021)在《皮瓣修复手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 应用指背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和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对2具新鲜灌注手标本的解剖,观察25指的指掌侧固有动脉向指背发出穿支的情况,为临床中皮瓣的切取和转移提供解剖学依据。通过将接受指背穿支皮瓣和邻指皮瓣治疗的两组病人进行比较,分析指背穿支皮瓣的优缺点,同时介绍我们的临床经验。方法:取2具新鲜手部标本,将天然乳胶和红色球磨染料混合,通过桡尺动脉进行血管灌注。解剖25指每侧的指掌侧固有动脉发出的背侧穿支,记录其数量、外径、走行和相互之间的交通吻合,比较尺桡两侧之间的差别。选取2017年至2019年间接受指背穿支皮瓣治疗的21例患者和接受邻指皮瓣治疗的22例患者,比较两组在成活率、术后指体运动、感觉、外观和治疗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示指近节两侧的指固有动脉平均发出4支背侧支,外径为0.33±0.06 mm;中节4支的平均外径为0.25±0.03 mm。中指近节两侧的指固有动脉平均发出4.5支背侧支,外径为0.33±0.06 mm;中节5支的平均外径为0.23±0.02 mm。环指近节两侧的指固有动脉平均发出4.5支背侧支,外径为0.30±0.04 mm;中节4.5支的平均外径为0.24±0.03 mm。小指近节两侧的指固有动脉平均发出4.5支背侧支,外径为0.26±0.03 mm;中节3.5支的平均外径为0.22±0.02 mm。每个手指桡侧穿支和其尺侧穿支相比,在数目和外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指背穿支皮瓣组患者和邻指皮瓣组患者相比,在成活率、术后指体运动、感觉和外观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时间和覆盖灵活性方面,指背穿支皮瓣组占有优势。小结:25指两侧的指掌侧固有动脉均恒定地向指背皮肤发出穿支,血运可靠,可以用来设计和切取皮瓣。指背穿支皮瓣血供稳定,治疗周期短,能够灵活地修复手指不同位置的缺损,具有良好的美观和功能效果,是用来修复手指创面的一个好的选择。第二部分 应用指背穿支皮瓣联合邻指皮瓣修复指端脱套性损伤的临床研究目的:指端脱套性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功能和美学上的挑战。我们使用指背穿支皮瓣联合邻指皮瓣来修复这种类型的损伤。在本部分的研究中,通过与腹部皮瓣组进行比较,我们评估了这种组合皮瓣的临床效果,并介绍我们的应用经验。方法:整理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采用指背穿支皮瓣联合邻指皮瓣修复指端脱套伤的16例患者(男13例,女3例)。患者年龄在2149岁之间,平均35.4±6.8岁。病例中,有8例中指,5例环指,3例示指。缺损面积平均为8.2±1.5 cm2。切取带感觉的指背穿支皮瓣修复指端背侧创面,切取带感觉的邻指皮瓣修复指腹创面。指背穿支皮瓣的平均面积为4.9±0.7 cm2,邻指皮瓣的平均面积为5.4±0.8 cm2。选取18例应用腹部皮瓣修复指端脱套性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中的所有皮瓣和植皮全部成活,所有创口及其供区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11.3±1.9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指和供指的平均总主动活动度分别为256.4±15.2°和258.2±14.6°。邻指皮瓣和指背穿支皮瓣的平均静态两点辨别值分别为6.1±1.1 mm和7.3±1.0 mm。根据修订的美国手外科学会指南,所有皮瓣的感觉均为优良(低于10分)。根据冷不耐受严重程度评分问卷,所有皮瓣的评分均低于25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13名患者没有疼痛,2名患者轻度疼痛,1名患者中度疼痛。根据密歇根手结果问卷,10例患者对再造手指的外观非常满意(5分),其余患者满意(4分)。与对照组相比,这种组合皮瓣在感觉和外观方面有明显的优势(P<0.001)。小结:指背穿支皮瓣联合邻指皮瓣是修复指端脱套性损伤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可以很好地重建伤指的感觉和外观。第三部分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深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解剖认识和临床研究目的:报告应用股前外侧深筋膜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和效果,阐述对股前外侧皮瓣供血血管的解剖认识。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4例,女2例)。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平均为33.7±12.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深筋膜瓣进行手部创面的重建。术前记录相关临床特征,术中测量皮肤和深筋膜瓣的大小、厚度,术后记录皮瓣及植皮的成活和感染情况。随访时根据结果满意度评分表评价供区并发症及术后效果,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伤手疼痛程度。结果: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为26.6±1.7 kg/m2。缺损面积在5 cm×5 cm至13 cm×8 cm之间,平均为53.1±27.9 cm2。所切取的6例股前外侧深筋膜瓣面积在7 cm×6 cm至14 cm×9 cm之间,平均为71.8±29.1cm2。皮肤厚度2540 mm,平均32.5±4.8 mm;深筋膜瓣厚度23 mm,平均2.5±0.5 mm。术后深筋膜瓣血运均正常,大部分患者二期植皮全部成活。1例患者的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6.3±6.9个月,供区无感觉丧失,仅留有线性瘢痕。结果满意度评分68分,平均为7.2±0.9分,均属满意。除了一名患者有轻微疼痛外,其他所有患者都没有疼痛。小结:游离股前外侧深筋膜瓣适用于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特别是肥胖患者和/或女性患者手背部的不规则缺损,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美观效果。建议将股前外侧皮瓣的供血血管统一归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系统,比如称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内侧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外侧支,而不是分别归类、命名。
二、腹部旁轴型血管薄皮瓣修复手部畸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部旁轴型血管薄皮瓣修复手部畸形(论文提纲范文)
(1)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游离植皮结合VSD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皮瓣移植情况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度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创面感染率比较 |
3 讨论 |
(4)腹部带蒂皮瓣在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手术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皮瓣选择 |
2.3 皮瓣切取及转移 |
2.4 术后处理 |
3 结果 |
4 典型病例 |
5 讨论 |
(6)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与处理方法 |
2 治疗方案 |
2.1 病例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麻醉及手术方式 |
2.4 两组术后常规治疗 |
3 指标测定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中医证候评分 |
3.3 临床疗效指标 |
3.4 外周血CRP、PT及 D-Dimer |
3.5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
3.6 伦理学要求 |
3.7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分析 |
2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
2.1 年龄 |
2.2 性别 |
2.3 受伤手指 |
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4 评估及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后各项指标 |
4.1 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分析 |
4.2 两组治疗后肿胀程度分析 |
4.3 静脉危象发生情况 |
4.4 两组患者治疗各时间CRP指标比较 |
4.5 两组患者各时间PT、D-Dimer指标比较 |
5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
第三部分 典型病例分析 |
1 典型病例(1) |
2 典型病例(2)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皮瓣修复术后常见问题 |
1.1 常见问题和影响因素 |
1.2 解决方案 |
2 对皮瓣移植术临床疗效的认识 |
3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组方依据及药理分析 |
3.1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来源及组方依据 |
3.2 四妙勇安汤的研究进展 |
3.3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临床应用 |
3.4 加味四妙勇安汤的药理分析 |
4 研究结果及机理分析 |
4.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
4.2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 |
4.3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
4.4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肿胀程度的影响 |
4.5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静脉危象发生情况的影响 |
4.6 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皮瓣修复术后CRP、PT、D-Dimer的影响 |
5 安全性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医药在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基于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的4种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手指动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
第一节 新鲜标本解剖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铸型标本的制作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指固有动脉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
第一节 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 |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3 资料与手术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指固有动脉指背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3 资料与手术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手指皮支链皮瓣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
第一节 手指筋膜蒂指动脉皮支链皮瓣的临床应用 |
1 引言 |
2 研究内容 |
3 资料与手术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指背皮支链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
1 引言 |
2 研究内容 |
3 资料与手术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手指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综述 |
一、皮瓣发展史 |
二、皮瓣应用于手部的现状 |
三、临床中常见皮瓣的特点 |
四、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术前评估 |
1.2.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3.1 两组患者术后皮肤挛缩率 |
1.3.2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量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 |
1.3.3 统计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皮肤挛缩发生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方面满意度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预扩张超薄皮瓣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方法 |
1.文献检索方法 |
2.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结局指标 |
3.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4.文献质量评估 |
5.数据统计分析 |
结果 |
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
2.纳入文献特征及质量评价 |
3.数据分析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预扩张超薄穿支皮瓣在面颈部整形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皮瓣修复手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应用指背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和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应用指背穿支皮瓣联合邻指皮瓣修复指端脱套性损伤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深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解剖认识和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腹部旁轴型血管薄皮瓣修复手部畸形(论文参考文献)
- [1]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游离植皮结合VSD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J]. 姚斌,敖志萍,童小华,李邦良.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6)
- [2]带腹壁下血管的脐旁穿支皮瓣在毁损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效果[J]. 覃凤均,沈余明,杜伟力,程琳,张颖,马春旭. 中华烧伤杂志, 2021(07)
- [3]会阴部创面修复的进展[J]. 郑钧水,陈芝武,杨专,叶朝辉,王扬剑,项泱,魏鹏. 现代实用医学, 2021(07)
- [4]腹部带蒂皮瓣在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刘小俊,赵瑞,刘云峰,金新源,丁盛,刘蕾.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1(07)
- [5]扩张皮瓣两种血运训练方法的临床对照研究[D]. 黄麒铭.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6]加味四妙勇安汤对瘀热互结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梅香.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基于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的4种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国雷.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8]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价值[J]. 杜靓,陈钢,孔来法. 中国现代医生, 2021(12)
- [9]预扩张超薄皮瓣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 毛晓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10]皮瓣修复手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和临床研究[D]. 王力. 河北医科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