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行为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任亚楠[1](2021)在《初中生的教师期望知觉、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石桂戎[2](2021)在《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投入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A县为例》文中指出
吴勇[3](2021)在《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威宁县某农村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改革已实行多年,但当下不少农村学校、教师还继续进行被动式、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厌学、主动性低、情感平淡,然而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等呼吁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终身教育的需要,是适应社会迭代的保障,但教师在农村实际教学中,普遍缺乏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和指导。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学手段的整体性,能从目标、方法、过程层面塑造人的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相得益彰,本文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农村初中生物的课堂上,来探究生物学情感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照实验法和访谈法。首先,研习大量文献,对自主学习能力与情感教育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进行述评,界定了相关概念,叙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编制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的教学设计,确定生物学情感教育的原则、实施环节和实施策略。最后,选取威宁县某农村中学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一个学期的教育对照实践研究,实验班实施情感教育,对照班进行常规教育,实验前后使用由“中学生自主学习问卷”量表生成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进行检测,并访谈实验班的学生,采用Excel软件和SPSS 2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实践后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体得分和生物学成绩显着大于对照班,表明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物学成绩。结合访谈结果,生物学情感教育还能改变学生的心理品质,融洽同学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学习意识更强,但课堂纪律较松散。
赵兴兴[4](2021)在《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初一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困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具备学习能力,但综合能力长期而稳定地低于同年级学生,未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水平的学生。学困生问题作为教育上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关注。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致使英语学困生群体较大,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成为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培养学困生基本英语能力,还能培养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主动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思考,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现状以及学困生学习困难原因,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探讨基于信息技术转化初一英语学困生的策略。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学困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研究依据和理论基础。其次,以初一英语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对学困生、部分家长、教师进行访谈,分析学困生成因及类型。此外,根据调查数据和结果分析,针对动机不足、方法不当、基础薄弱型学困生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转化案例研究。最后在案例转化效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信息技术选取策略,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家长介入以及学困生评价策略。通过转化的效果来看,信息技术手段介入转化初一英语学困生具有一定的优势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对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转化学困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蒙春玲[5](2021)在《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过重的课程压力和课业负担或者其他心理因素等而导致身心疲惫,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一种状态,学习倦怠的程度影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认知水平。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敏感特殊阶段,尤其是农村的初中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研究以农村初中生为研究主体,采用葛明贵和余益兵(2006)针对中国中学生编制的《中学生感知的学校气氛问卷(PSCLM)》、吴艳和戴晓阳编制的《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梁宇颂(2000)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考察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并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的学校气氛和学习倦怠中的中介作用。通过对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的探讨,为促进农村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降低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提供依据,使农村初中生更好的适应学校和当今社会。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水平为中等偏上;在性别上差异不显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发展多样性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初一学生显着高于初二学生和初三学生。(2)农村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及两个维度均处于中上水平。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初一学生显着高于初二学生和初三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之间差异不显着。(3)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水平;低成就感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男生的低成就感显着低于女生;低成就感在年级上差异不显着;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4)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各维度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均呈显着正相关;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与纪律、发展多样性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呈现显着正相关。(5)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发展多样性与学习倦怠中的身心耗竭呈显着负相关;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发展多样性与学习倦怠中的学业疏离呈显着负相关,学习压力与低成就感呈显着负相关。(6)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中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呈显着负相关;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中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与低成就感呈显着负相关。(7)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分别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与纪律、发展多样性与身心耗竭学、学业疏离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分别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低成就感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在发展与多样性与低成就感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在学业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各维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在秩序与纪律和低成就感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王景[6](2020)在《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4项要求已经成为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准,“学会学习”首当其冲。随之而来的便是用人单位也对应聘者逐步抬高门槛。对于中职生而言,仅凭一张中专学历证书就业越来越难,特别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尤为突出。因此,医学生只有在中专阶段结束后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夯实专业并且持续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来应对进入社会的挑战。中职高考班的学生有幸能有机会参加单招考试或对口高考,从而进入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尽如人意的,英语便是学生最感头疼的科目之一。他们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甚至还产生厌学情绪,这和要进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的目标相矛盾。目前笔者在中职高考班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处于比较懒散的状态,从日常作业和测验中也发现大部分同学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不能达到对口高考的要求。这种现状令教师为学生的前途担忧。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成都某卫校的高考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习力理论为理论基础,查阅文献进行学习力相关理论知识的探索。通过对在校高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采集数据,发现学生英语学习力的问题并分析归因,最后提出提升中职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策略。本文共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第二部分为问卷设计、测试问卷,确定正式问卷、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回收的问卷、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数据分析。问卷分析主要从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分析统计、相关性分析统计几方面展开。分别详细分析中职高考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力现状、学习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剖析中职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记忆能力、语法运用能力、质疑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归因结合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入手。第四部分提出提升中职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策略。在发现中职高考班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归因后,从记忆能力、语法运用能力、质疑能力和创造力以及运用语言能力方面提出学习力提升策略。本研究通过对中职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研究,希望有助于提高中职高考班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郭秀娟[7](2020)在《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读活动是目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初中普遍存在的英语特色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21世纪以来,早读活动成为国内英语研究学者与一线教师的研究焦点。但是目前国内关于早读活动的研究集中在早读活动现状、早读活动作用、早读活动策略等方面的定性研究,缺乏关于学生英语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应用影响的定量研究。而目前国内农村寄宿制初中的早读活动普遍较为低效,教师缺乏指导,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偏低,不利于英语能力的提升。因而,笔者将对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早读态度与行为习惯有何影响?(2)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成绩有何影响?(3)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成绩有何影响?(4)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笔试成绩有何影响?本研究以笔者执教的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某农村寄宿制初中八年级(9)班和八年级(10)班作为控制班和实验班,控制班采用传统的早读活动模式,实验班采用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实验周期为七个月,实验后首先对实验前后控制班、实验班学生早读态度与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从49名实验班学生分层随机抽取3名学生进行早读策略训练看法的访谈记录分析,最后运用SPSS23.0分析了实验前后实验班、控制班在英语听力、口语、笔试成绩上的差异。通过对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早读活动中的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早读态度与行为习惯产生积极的影响;(2)早读活动中的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成绩有显着的提高作用;(3)早读活动中的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成绩有显着的提高作用;(4)早读活动中的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笔试成绩有显着的提高作用。本文进行早读活动中的语言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国内相关研究理论体系,而且帮助坊子区某农村寄宿制初中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方案,可以提高学生早读效率,对于其他农村初中学校早读活动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部[8](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全粉英[9](2020)在《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根源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现代学术界所说的学困生通常指,“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这种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赵俊瑛,2012:10-11)英语学困生是指英语水平不能达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等级目标的学生。(张素萍,2014:76)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之一就是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在赫尔巴特看来,兴趣既是教学目的,同时又是教学手段。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必须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产生坚强的行动意志。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问题历来备受英语教师的关注。为研究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的根源,本文作者对来自吉林省M市五所农村初中的125名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30名学困生和15名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具体研究问题是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根源是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的因素主要有五类:教师因素、学习内容因素、学习者因素、家庭因素及学习环境因素。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激活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作者简要介绍了调查研究背景与问题、研究意义及论文整体框架。第二章:文献综述。作者首先介绍了学困生和英语学困生的含义及兴趣的内涵,并回顾了国内外学困生及国内兴趣缺失的理论研究现状。在赫尔巴特看来,兴趣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国关于学困生和兴趣缺失的研究从2011年开始陡增,但是关于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的研究较少。第三章:研究设计。作者主要介绍了调查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为了回答研究问题,作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来自吉林省M市的125名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及15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研究。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分析。作者采用SPSS24.0数据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主成分提取法提取出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的主要因素。第五章:激活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作者基于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帮助学困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即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希望本研究结果对英语教学及英语学习有所帮助。第六章:研究结论。作者总体概述了主要研究发现及研究局限性。研究发现引发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因素分别是教师因素、学习内容因素、学习者因素、家庭因素及学习环境因素。并且,作者从教师专业素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英语学习氛围三方面提出了激活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赵冬[10](2020)在《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然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进行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对于推进农村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首先梳理相关文献,厘清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问题,明确课程的核心概念,探寻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确定课程开发的理论模型。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为课程开发做出准备。再次,运用行动研究法,根据依据“泰勒课程理论”的课程开发步骤,设计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行动方案,选择XY初级中学七一班学生作为课程的实施对象,进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最后,根据课程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价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实施效果,以及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次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实施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农村初中学生树立了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英语成绩得到提高;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反思问题的学习行为习惯;同时,通过师生间的问题沟通,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过程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缺乏课程经验,教师的课程指导能力不足;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探究活动不够深入,主体意识较弱,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行动研究中问题,笔者提出三点优化建议:一是要组建多元化的农村师资队伍,组织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专项培训;二是要赋予教师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保障教师课程开发者的地位;三是要创造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养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行为的养成。
二、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行为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行为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3)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威宁县某农村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
1.1.2 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 |
1.1.3 新理念下的“过度关心”和“过度放任” |
1.1.4 初中生物学需要情感教育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对照实验法 |
1.3.4 统计分析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1.3 文献述评 |
2.2 概念界定 |
2.2.1 学习 |
2.2.2 自主学习 |
2.2.3 自主学习能力 |
2.2.4 情感教育 |
2.3 情感教育与自主学习能力 |
2.3.1 情感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 |
2.3.2 情感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联系 |
2.3.3 情感教育和生物学教学的关系 |
2.4 理论基础 |
2.4.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4.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4.3 马斯洛层次理论 |
2.4.4 非智力因素理论和情感过滤说 |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工具 |
3.4 问卷信效度 |
3.4.1 问卷试测 |
3.4.2 问卷实测 |
3.5 调查结果详细分析 |
3.5.1 学习内容的自主性 |
3.5.2 学习时间管理 |
3.5.3 学习策略 |
3.5.4 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
3.5.5 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 |
3.5.6 学习环境的控制 |
3.6 调查小结和启示 |
3.6.1 学习目标欠引导,学习时间缺计划 |
3.6.2 策略运用不灵活,环境氛围不佳 |
3.6.3 学习监控不力,情绪调节不当 |
4 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的原则、环节及策略 |
4.1 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原则 |
4.1.1 学生主体性原则 |
4.1.2 学生愉悦性原则 |
4.1.3 师生移情原则 |
4.2 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实施环节 |
4.2.1 导入“引兴趣”,确定学习目标 |
4.2.2 交流“促动机”,管理学习时间 |
4.2.3 拓展“增信心”,监控学习过程 |
4.2.4 解疑“升情感”,营造良好氛围 |
4.2.5 检测“降焦虑”,调节情绪意志 |
4.2.6 作业“回味情”,灵活运用学习策略 |
4.3 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策略实施 |
4.3.1 情感教育目标层面的引导 |
4.3.2 情感教育方法层面的调控 |
4.3.3 情感教育过程层面的关注 |
5 教学实践研究 |
5.1 实践设计 |
5.1.1 实践目的 |
5.1.2 实践对象 |
5.1.3 实践假设 |
5.1.4 实践变量 |
5.2 实践过程 |
5.2.1 实践前期 |
5.2.2 实践中期 |
5.2.3 实践后期 |
5.2.4 实践反思 |
5.2.5 访谈分析 |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偏低 |
6.1.2 情感教育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但需长期坚持 |
6.1.3 情感教育能提高生物学成绩 |
6.1.4 情感教育能改变学生的心理品质 |
6.2 创新和不足,建议与展望 |
6.2.1 创新 |
6.2.2 不足 |
6.2.3 建议 |
6.2.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2 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访谈提纲 |
附录8 |
致谢 |
(4)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初一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框架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4.1 学困生研究现状 |
1.4.2 基于信息技术学困生转化研究现状 |
1.4.3 综合评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信息技术 |
2.1.2 学困生 |
2.1.3 英语学困生 |
2.2 理论基础概述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混合学习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2.2.4 非正式学习理论 |
第三章 研究方案设计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量表设计 |
3.2 调查实施 |
3.3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调查结果分析 |
3.4.1 初一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
3.4.2 初一英语学困生类型 |
第四章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案例分析 |
4.1 “动机不足”型学困生转化案例 |
4.1.1 学困生A前期背景调查 |
4.1.2 学困生A情况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方法选取 |
4.1.3 学困生A转化过程 |
4.1.4 学困生A转化效果分析 |
4.2 “方法不当”型学困生转化案例 |
4.2.1 学困生B前期背景调查 |
4.2.2 学困生B学情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方法选取 |
4.2.3 学困生B转化过程 |
4.2.4 学困生B转化效果分析 |
4.3 “基础薄弱”型学困生转化案例 |
4.3.1 学困生C前期背景调查 |
4.3.2 学困生C学情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方法选取 |
4.3.3 学困生C转化过程 |
4.3.4 学困生C转化效果分析 |
第五章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一学困生转化策略 |
5.1 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1.1 “动机不足”型学困生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1.2 “方法不当”型学困生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1.3 “基础薄弱”型学困生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2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策略 |
5.2.1 游戏化教学策略 |
5.2.2 分层教学策略 |
5.3 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策略 |
5.3.1 自学词汇策略 |
5.3.2 微课助学策略 |
5.4 基于信息技术的家长介入策略 |
5.4.1 过程监督策略 |
5.4.2 及时反馈策略 |
5.5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困生评价策略 |
5.5.1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
5.5.2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
5.5.3 多维化的评价目标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一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致谢 |
(5)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感知的学校气氛的研究 |
2.1.1 感知的学校气氛的概念 |
2.1.2 感知的学校气氛的测量 |
2.1.3 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
2.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
2.2.1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2.2.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2.2.3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2.3 学习倦怠的研究 |
2.3.1 学习倦怠的概念 |
2.3.2 学习倦怠的测量 |
2.3.3 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 |
2.4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
3 问题提出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研究的目的 |
3.3 研究的意义 |
3.3.1 理论意义 |
3.3.2 实际意义 |
3.4 研究假设 |
4 研究方法 |
4.1 被试 |
4.2 研究工具 |
4.2.1 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问卷 |
4.2.2 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
4.2.3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
4.3 数据处理 |
4.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4.5 对测量工具信度检验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的状况 |
5.1.1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各维度及总体情况 |
5.1.2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性别上的差异研究 |
5.1.3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年级上的差异研究 |
5.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状况 |
5.2.1 学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及总体情况 |
5.2.2 学业自我效能感性别上的差异 |
5.2.3 学业自我效能感年级上的差异 |
5.3 学习倦怠的状况 |
5.3.1 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体情况 |
5.3.2 学习倦怠性别上的差异研究 |
5.3.3 学习倦怠年级上的差异研究 |
5.4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
5.5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
5.5.1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
5.5.2 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
5.5.3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
5.6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6 讨论 |
6.1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状况的讨论 |
6.2 农村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状况的讨论 |
6.3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总体状况的讨论 |
6.4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讨论 |
6.4.1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讨论 |
6.4.2 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讨论 |
6.4.3 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讨论 |
6.5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7 结论 |
8 建议 |
9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六)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一、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调查研究设计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研究设计 |
二、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问卷发放与回收 |
(二)英语学习力整体情况 |
(三)不同个人基本情况英语学习力的差异分析 |
(四)学习力影响因素与学习力的相关分析 |
(五)访谈结果分析 |
(六)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三、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
(一)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存在的问题 |
(二)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存在问题的归因 |
四、提升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策略 |
(一)加强基础训练以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
(二)灵活教法以优化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
(三)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以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造力 |
(四)提升第二语言习得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职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二 |
附录三 因子载荷系数表格 |
附录四 |
致谢 |
(7)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总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2.2 概念界定 |
2.2.1 朗读 |
2.2.2 早读 |
2.2.3 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 |
2.3 研究理论基础 |
2.3.1 输入输出假说 |
2.3.2 语言学习策略 |
2.3.3 人本主义理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研究程序 |
3.6 数据收集与统计 |
3.7 小结 |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 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早读态度与行为习惯的影响 |
4.1.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1.2 访谈结果分析 |
4.1.3 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早读态度与行为习惯的影响讨论 |
4.2 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成绩的影响 |
4.2.1 控制班学生实验前后英语口语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
4.2.2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英语口语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
4.2.3 控制班与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英语口语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
4.2.4 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成绩的影响讨论 |
4.3 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
4.3.1 控制班学生实验前后英语听力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
4.3.2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英语听力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
4.3.3 控制班与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英语听力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
4.3.4 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讨论 |
4.4 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笔试成绩的影响 |
4.4.1 控制班学生实验前后英语笔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
4.4.2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英语笔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
4.4.3 控制班与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英语笔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
4.4.4 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笔试成绩的影响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对农村初中英语早读活动的启示 |
5.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早读态度与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
附录2 实验班学生对英语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看法的访谈提纲 |
附录3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测试前测卷 |
附录4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测试后测卷 |
附录5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测试前测卷 |
附录6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测试后测卷 |
附录7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笔试前测卷 |
附录8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笔试后测卷 |
致谢 |
(9)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根源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调查研究背景与问题 |
二、调查研究的意义 |
三、论文基本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学困生及英语学困生的含义 |
(二)兴趣的内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学困生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兴趣缺失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第三章 调查研究设计 |
一、调查研究目的 |
二、调查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
第四章 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
二、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三、小结 |
第五章 激活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
一、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 |
(一)传授记忆单词及语法的方法 |
(二)传授听说方法 |
(三)传授阅读方法 |
(四)传授写作方法 |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一、研究主要发现 |
二、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 |
(二)改善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现实需要 |
(三)个人的经历和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一)丰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
(二)提高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
(三)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
三、研究内容和核心概念 |
(一)研究内容 |
(二)核心概念 |
四、文献综述 |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研究 |
(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研究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重难点、创新点及局限 |
(一)研究重难点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研究局限 |
第二章 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 |
一、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二、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教学原则 |
(一)实践性原则 |
(二)整合性原则 |
(三)生成性原则 |
(四)评价性原则 |
三、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适宜的教学方法 |
(一)情景学习法 |
(二)合作探究教学法 |
四、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步骤 |
(一)确定目标 |
(二)选择经验 |
(三)组织经验 |
(四)课程评价 |
第三章 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一、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调查问卷的实施 |
(三)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二、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
(一)明确课程目标 |
(二)选择课程内容 |
(三)设计教学活动 |
(四)课程效果评价 |
三、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
(一)课程内容 |
(二)教学目标 |
(三)行动方案 |
(四)教学过程 |
(五)教学评价 |
第四章 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
一、行动研究的效果 |
(一)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 |
(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
二、行动研究的反思 |
(一)课程实施中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够深入 |
(二)农村教师的课程指导能力不足 |
(三)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差 |
第五章 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优化建议 |
一、组织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专项培训 |
二、赋予教师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
三、创造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养成的课程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安排表 |
附录 C 《垃圾分类与回收》教学设计案例 |
附录 D 垃圾分类与回收的知识的调查问卷 |
附录 E 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行为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的教师期望知觉、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D]. 任亚楠. 江南大学, 2021
- [2]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投入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A县为例[D]. 石桂戎.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威宁县某农村中学为例[D]. 吴勇.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初一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D]. 赵兴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5]农村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 蒙春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6]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调查研究[D]. 王景. 西南大学, 2020(05)
- [7]早读活动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D]. 郭秀娟.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9]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根源调查研究[D]. 全粉英. 北华大学, 2020(12)
- [10]农村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D]. 赵冬. 河南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