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径运动员基本训练手段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江旭东[1](2021)在《中国女子田径奥运会成绩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
魏鑫[2](2021)在《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田径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普及程度高、涵盖单项最多,涉及人体各项基本活动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基础性运动项目,其实力水平对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影响甚大。通过了解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特征,可以为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成长路径提供参考,有助于了解各类运动员未来的竞技水平发展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生涯竞技水平。然而,目前对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的研究成果仍然偏少,诸如参赛成绩、参赛年龄、参赛频次等相关因素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的影响目前学界尚未得出明确结论。目的:本研究将探究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的特征,包括变化特征(增长阶段增速、下降阶段降速)、顶峰特征(生涯最优成绩、峰值年龄、峰值表现窗口期)、时长特征(退役风险、运动寿命)。具体为:1)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项目、性别特点;2)优秀田径运动员各阶段参赛年龄、参赛成绩与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关系;3)各阶段参赛频次对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应用策略。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993-2008年间2600多名跻身国际田坛先进行列的优秀运动员在1993-2019年间的参赛成绩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察性别、项目、参赛年龄、参赛成绩、参赛频次与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关系。具体而言,采用分层线性模型考察竞技水平发展变化特征;采用一般回归模型考察竞技水平发展顶峰特征;采用Cox回归模型考察竞技水平发展时长特征。结果:1)女性运动员在增长阶段的年度增速比男性高0.008(标准差,σ)(P<0.001);峰值年龄比男性高0.31岁(P<0.001);运动寿命比男性长0.84年(P<0.001);退役风险比男性高14%(P<0.001)。在其它指标上,男女间无明显差异。2)投掷类与跳跃类项目运动员在增长阶段增速上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01);长跑类项目运动员下降阶段降速明显低于其他项目(P<0.001);投掷类与长跑类项目运动员的峰值年龄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01);投掷类项目运动员的峰值表现窗口期最长,短跑类项目最短;跳跃类与投掷类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明显长于其他项目(P<0.001);各类项目运动员的退役风险没有明显区别(P=0.215)。3)初次参赛年龄每提高1岁,增长阶段年度增速提高0.005σ(P<0.001),生涯最优成绩降低0.019σ(P<0.05),峰值年龄提高0.17岁(P<0.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减少0.05年(P<0.001),退役风险降低9.8%(P<0.001);首次大赛年龄每提高1岁,增长阶段年度增速减慢0.002σ(P<0.05),生涯最优成绩降低0.070σ(P<0.001),峰值年龄提高0.27年(P<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减少0.03年(P<0.05);最优成绩年龄每提高1岁,生涯最优成绩提高0.046σ(P<0.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增加0.03年(P<0.01),退役风险提高25.5%(P<0.001)。4)初次参赛成绩每提高1σ,增长阶段年度增速减慢0.05(P<0.001),生涯最优成绩提高0.04σ(P<0.01),峰值年龄降低0.70年(P<0.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增加0.25年(P<0.001);首次大赛成绩每提高1σ,增长阶段年度增速提高0.05σ(P<0.001),生涯最优成绩提高0.68σ(P<0.001),峰值年龄降低0.65年(P<0.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减少0.27年(P<0.01);生涯最优成绩每提高1σ,峰值年龄提高1.57岁(P<0.001),峰值表现窗口期减少0.23年(P<0.01),退役风险降低38.5%(P<0.001)。5)积蓄期参赛频次每提高1次,增长阶段年度增速减慢0.005σ(P<0.01),生涯最优成绩下降0.008σ(P<0.05),峰值年龄提高0.06岁(P<0.01);爆发期参赛频次每提高1次,增长阶段年度增速提高0.005σ(P<0.01),下降阶段年度降速加快0.002σ(P<0.01),峰值年龄降低0.04岁(P<0.01),退役风险提高3.1%(P<0.001);持续期参赛频次每增加1次,下降阶段年度降速减缓0.005σ(P<0.001),退役风险下降5%(P<0.001)。结论:不同性别、项目、不同参赛年龄成绩组合的运动员其竞技水平发展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特征的组合方式也对运动员运动生涯不同阶段的竞技表现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依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特征进行训练调控(或参赛),以增强(顺应)其竞技水平发展的特征优势或弥补(避免)其特征劣势,进而提升运动员的生涯竞技表现。具体而言,在竞技高峰积蓄期,田径各类项目运动员均应适当减少参赛频次,以提高运动员的生涯最优成绩与增长阶段增速,进而利于积蓄期与爆发期的竞技表现。在竞技高峰爆发期,短跑项目多数运动员应适当增加参赛频次,以提高生涯最优成绩与增长阶段增速,进而利于爆发期的竞技表现;中跑类与长跑类项目多数运动员在爆发期适当减少参赛频次,以减缓下降阶段降速、降低退役风险,进而利于持续期的竞技表现;跳跃类与投掷类项目则需要根据运动员具体的竞技水平发展特点采用相应的训练安排。在竞技高峰持续期,短跑类、中跑类、跳跃类、投掷类项目运动员应适当增加参赛频次,长跑类项目运动员则应适当减少参赛频次,以减缓下降阶段降速,降低退役风险,进而利于持续期的竞技表现。
陈成[3](2021)在《培养田径运动员训练兴趣的方法分析》文中指出在对田径运动员展开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田径运动员对训练有着较强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运动员才能积极地投入到训练活动中并且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培养田径运动员训练兴趣的有效方法进行分析,结合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实际情况谈谈激发田径运动员训练兴趣的相关策略,以期能够进一步增强田径运动员训练兴趣、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陈燕飞[4](2020)在《三种训练方法对中学生短跑运动成绩的影响研究 ——以官坝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有关研究发现,训练方法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直接相关,因此,掌握良好的训练方法对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至关重要。研究背景:一直以来,在我国基层的学校体育中,对于短跑的训练方法都是比较传统单一的,这个传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速度训练方法以及手段的单一,二是力量训练内容比较片面。在我国基层学校体育训练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对中学生运动员进行短跑速度训练时一般会采用传统的重复训练法或者间歇训练法,几乎没有人尝试把这两种方法进行融合训练,且他们的速度训练手段也较为单一,往往就是对单个距离进行不断重复训练;另外在进行短跑力量训练时训练内容也比较片面,不能够有效发展运动员的全面素质,比如在很多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师一般在对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都会采用器械不断重复训练且更多注重的是对四肢力量的训练,经常忽视身体核心力量的训练,缺乏科学全面的训练方法。研究目的:本文将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特征进行提炼融合,找到一种新的混合训练法,通过对三种训练方法进行为期8周的系统训练后作具体数据的对比研究,从而验证混合训练对中学生的短跑成绩的影响效果。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重庆市忠县官坝中学校运动队的36名学生田径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并把这36名田径运动员随机分为混合训练组、重复训练组以及间歇训练组,混合训练组为实验组,另外两种训练法为对照组,经过为期8周的系统训练,最后把三种训练方法实验后的数据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实验前三组运动员在短跑项目100m上的数据分别为:重复训练组13.8±0.46,间歇训练组13.9±0.49,混合训练组13.73±0.45,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三组运动员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可以确定三组运动员的100m短跑成绩均没有显着性差异,适合进行下一步研究。实验后三组运动员在短跑项目100m上的数据分别为:重复训练组13.5±0.46,间歇训练组13.59±0.45,混合训练组13.2±0.36,通过对实验后三组运动员运动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混合训练组相比另外两组发生了显着性差异(P<0.05),而重复训练组与间歇训练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对实验后三组运动员短跑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混合训练组实验前与实验后发生了显着性差异(P<0.05),而另外两组则没有发生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经过为期8周的系统训练,混合训练相比重复训练法,更能提高中学生的100m短跑成绩。(2)经过为期8周的系统训练,混合训练相比间歇训练法,更能提高中学生的100m短跑成绩。(3)经过8周系统训练,间歇训练法相比重复训练法,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
高妍[5](2020)在《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影响因素与创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退役运动员安置不仅关系到运动员个人成长,而且对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田径是“运动之母”,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是田径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却不容乐观。为此,本文从区域、项目层面出发,基于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从权益保障、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防护性保障五个角度对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的现实状况进行调研,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就业安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归纳出当前就业安置存在的问题。上述研究结论如下:(1)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的困境仍未根本性转变,就业安置情况不容乐观。(2)权益保障、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防护性保障五个方面均为田径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3)导致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难题的原因较多,主要集中体现在权益保障不足、经济条件有待改善、社会机会欠缺、透明度保证缺失、防护性保障不到位。最后,本文对提高就业安置满意度的创新路径等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探索,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袁秋萍[6](2020)在《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近年来,由于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给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而对运动员心理的调节必不可少。大学生运动员作为运动员中较大的群体,且技能与智能并存,对其心理状态的干预与调节已是刻不容缓。本文研究的内容包括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以及运动员性别、组别、运动等级、运动年限等心理资本差异,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田径项目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资本的特征及其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验证心理资本对运动成绩提高的价值,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心理状态训练和培养优秀运动员,以及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研究甘肃省大学生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更好地为甘肃省培养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俱佳的田径运动员提供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张阔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为蓝本、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制定了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于2019年6月-8月对参加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的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取得有效问卷298份,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不同性别、组别、运动年限、运动等级、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心理资本差异性,以及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上,大学生田径运动员的乐观水平最高,其次依次为韧性、希望、自信(自我效能)。2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在性别和运动年限上呈现出了显着性的差异,男性运动员的心理资本显着高于女性运动员,在组别、运动年限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各项目前八名运动员中,短跑、短跳短跨和竞走在性别上呈现出了显着的差异,即女运动员<男运动员。中长跑、长跑和投掷运动员的心理资本在组别、性别上均无显着差异。在心理资本分均值上,各项目平均分由低到高依次为:中跑<短跳短跨<竞走<短跑<投掷<长跑。4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79,运动成绩与自信和希望2个维度存在相关性,相关性为0.215和0.271。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在性别、运动年限、运动等级方面与乐观没有显着相关,心理资本与性别呈现显着相关。5心理资本以及4维度可以说明8.5%运动成绩的变化,性别、组别、训练年限、运动等级可以解释运动成绩的14.7%变化原因。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资本不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主要原因,但在此基础上能够重视心理资本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运动成绩。
温馨[7](2020)在《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滞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竞技体育事业也取得不凡的成就,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对于体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不断规划发展目标,调整管理体制和战略改革方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体育竞技事业的基础性力量,也是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1986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以来,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实现了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国争光计划。在这30多年间,我国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经历了尝试阶段、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发展与再发展阶段,在不断借鉴和学习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完成了三个基础性目标,实现了四个回归方略,并制定了“2035规划”。我国于1987年开设了高水平学校试点,在1997年的确立重点项目,2004年的规划体育场地设施配备,2005年的评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2014年的招生制度改革,近几年又不断下发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一系列规划纲要,足以看出国家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视程度,目前已经确立了279所拥有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院校,在试点数量上不断增加的同时高水平运动队的质量问题也受到了极大地关注。竞技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优异成绩,完成“金牌战略”,而田径运动作为竞技运动中最“多金”的项目,不断加强田径项目的建设力度,增强竞争实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的竞技体育运动一直保持“体育强省”的较高地位,在大大小小的田径比赛中均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近几年高校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竞技走势却截然不同,通过分析大学生高水平田径的赛事成绩,发现各个项目的竞技优势不断减少,竞技能力不断下滑,回升的迹象不明显,很难达到昔日的高度。本文从2014年的招生制度改革入手,分析2016年教育厅发布《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之后,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通过对山东省田径高水平试点高校的运动员、教练员、专家进行走访、调查,得到一系列有关数据,结合专家学者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在相关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田径竞技能力在全国高校水平中处于中下游水平,竞争力差,特别是在2016年之后,成绩更是急速下滑,进入全国前3名的人数不断减少,达到一级及以上运动等级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劣势项目不断凸显。2、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大多倾向于选择专业性强、训练条件好、全国知名度高的院校,山东省各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院校可选择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数大幅度减少,生源质量下降,运动人才大量流失,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竞技水平不高。3、山东省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时间不足,训练质量较低,运动员参赛能力不强,难以保证高水平运动员各方面短时高效的发展。4、山东省的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年龄结构、教师数量、教练等级水平等发展不平衡,教练员训练方法手段缺少科学的指导、执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5、山东省田径高水平运动队院校,训练场地器材落后,训练经费来源单一、投入不足,后勤保障难以满足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需求,大大降低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质量。
王柳雁[8](2020)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工作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信息进行短暂存储的一种记忆,在人们完成语言理解、运算推理等很多高级认知过程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是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寻找改善和提高工作记忆的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的研究中,体育锻炼与工作记忆的积极关系得到了一些研究的初步认同,体育锻炼有利于个体认知加工能力的发展和保持,提高工作效率。但多数研究是单一变量的研究即某个运动项目或某种运动强度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没有探讨其交互作用,且有些研究结果不一致,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另外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发展大学生的工作记忆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本研究探讨不同项目、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影响,了解之间的差异所在。本文选取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生60名(其中二级运动员或以上30名)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大学生参与不同体育锻炼后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其中实验一利用言语、空间2-back任务和运算词语广度任务(OSPAN)来比较不同运动背景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差异;实验二通过对普通大学生进行30min运动干预来比较不同项目和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或有长期训练背景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工作记忆优于普通大学生。(2)篮球运动员在空间2-back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上显着优于田径运动员和健美操运动员,健美操运动员在OSPAN任务的得分和反应时上显着优于田径运动员。(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工作记忆有改善和提高的作用,能缩短言语、空间2-back任务的反应时,提高正确率。(4)篮球运动组在空间2-back任务中的表现显着优于跑步组,健美操运动组在OSPAN任务中的得分显着优于跑步组;中等强度组在言语2-back任务、空间2-back任务的反应时和OSPAN任务的得分上显着优于大强度组和小强度组。(5)不同运动项目和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显着,但在0SPAN任务上交互效应不显着。
张凌阁[9](2020)在《甘肃省大学生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比较研究 ——以第二~四届大运会甲组成绩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学校体育运行机制,是未来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水平状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分析、诊断竞技能力水平及其发展态势,一是需要对其进行纵向比较,评析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规律和趋势;二是对其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揭示其真实性和差异性,对竞技能力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析,这都需要通过比赛成绩来进行,而运动训练则是提升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机制。本文以成绩分析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通过对甘肃省第二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成绩的分析,探寻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在不同时期,以及与全国和其它省份高校竞技水平的差异情况,进一步深入调查其课余运动训练运行体制与保障机制,分析影响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与建议如下:1.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水平发展不均衡,项目特征明显;运动员人数分布不均衡,差异性较大,男、女运动员比例严重失调。2.从纵向比较来看短跨类项目群中男女100米、200米和400米;中长(竞走项目群)男子组10000米竞走和20000米竞走、女子5000米、10000米和10000米竞走;男子跳跃类项目群中跳远和三级跳远;投掷类项目群男子组中,铅球、铁饼、标枪和女子组铁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余均有所下降。3.与全国同期水平横向比较,男子100米最佳和平均成绩均超过全国同期水平;女子5000米最佳成绩为同期最高;男子标枪最佳成绩可位于全国第三名;除110米栏和1500米外,男子短跨类、中长类项目群最佳成绩,女子短跨类、投掷类项目群最佳成绩可位列全国同期第四至第八名水平;男子110米栏、1500米、三级跳远、铅球和女子1500米、跳跃类项目群最佳成绩未能进入到全国前八名,且差距较大。4.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运行体制和保障机制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比赛间隔周期长、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训练经费不足是影响课余训练的主要因素。5.甘肃省大部分普通高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呈现出“应急式”和“突击性”的训练方式。影响竞技能力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选材困难、训练时间短、学训矛盾突出。6.“体教结合”训练模式在个别高校、个别项目取得显着成效,有效提升了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但涉及高校面小、项目单一。7.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水平的横向对比,是基于同期比赛成绩之间的一种评析,不是同一赛次的竞技水平比较,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确立“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未来学校体育发展机制理念,尤其是将“竞赛是关键”作为学校体育实施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课余运动训练运行机制和保障体制。9.进一步探索构建“体教结合”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新机制,制定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操作程序,使其成为一种制度性和长效性的操作机制。10.参照篮排足球比赛运作模式,适当缩短田径比赛间隔周期,增加比赛频次。针对目前比赛条件下,参加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是解决甘肃省田径比赛少、周期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刘泉[10](2020)在《长春市高校田径教练领导行为对训练绩效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长春市高校田径教练领导行为对训练绩效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代表长春市参加2019年吉林省学生田径锦标赛的22所高校中的所有教练员(78名)和运动员(484名)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了解长春市各高校田径教练员自我知觉教练领导行为,田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和运动员训练绩效的情况,进而探究田径教练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训练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长春市各高校田径教练员自我知觉教练领导行为和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中得分最高的是训练指导行为,其次是民主行为,得分最低的是专制行为。2、不同性别田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时在专制行为上具有显着差异性;年级高的田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的民主行为较多,专制行为较少;运动水平高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的民主行为要多,感知的训练指导行为相对要少;训练年限时间越长的田径运动员感知训练练指导行为会相对减少,奖励行为会逐渐减少,但训练年限一旦超过9年以上感知的奖励行为就会增多,同时也会更加渴望得到教练员的社会支持行为。3、长春市各高校田径运动员训练绩效的三个层次水平都不错。4、不同年级的田径运动员在训练绩效的学习层次和行为层次这两个层次具有高度显着差异性,不同训练年限的田径运动员在训练绩效的行为层次上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性。5、运动员训练绩效评估的三个层次分别与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的训练指导行为、奖励行为、民主行为、社会支持行为都具有正相关关系;只有专制行为与运动员训练绩效评估的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是负相关关系。6、田径教练员领导行为的训练指导行为、民主行为、社会支持行为对运动员训练绩效评估的影响最大,且这三种领导行为对训练绩效都有着正向较高的预测力;只有教练领导行为的专制行为会对运动员训练绩效评估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关系,对运动员训练绩效有着负向预测力。
二、田径运动员基本训练手段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田径运动员基本训练手段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
2.1 文献综述 |
2.1.1 优秀田径运动员峰值年龄的研究 |
2.1.2 优秀田径运动员生涯最优成绩的研究 |
2.1.3 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增长阶段增速的研究 |
2.1.4 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下降阶段降速的研究 |
2.1.5 优秀田径运动员峰值表现窗口期的研究 |
2.1.6 优秀田径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研究 |
2.1.7 竞技水平发展模型的研究 |
2.1.8 研究述评 |
2.2 理论依据 |
2.2.1 周期训练理论 |
2.2.2 项群训练理论 |
2.2.3 竞技能力发展 |
2.2.4 系统论 |
2.3 相关概念界定 |
2.4 竞技水平发展的阶段划分 |
2.5 相关变量操作定义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轨迹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2.1 调研对象 |
3.2.2 分层线性模型 |
3.2.3 模型设定 |
3.2.4 数据预处理 |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3.1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各阶段特点 |
3.3.2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轨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特征 |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假设 |
4.2 研究方法 |
4.2.1 调研对象 |
4.2.2 模型设定 |
4.2.3 数据预处理 |
4.3 研究结果 |
4.3.1 不同性别、项目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特征 |
4.3.2 竞技水平变化特征模型结果 |
4.3.3 不同项目竞技水平变化特征模型结果 |
4.4 分析与讨论 |
4.4.1 性别对竞技水平变化特征的影响 |
4.4.2 项目类别对竞技水平变化特征的影响 |
4.4.3 参赛年龄、成绩对竞技水平变化特征的影响 |
4.4.4 参赛频次对竞技水平变化特征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顶峰特征 |
5.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5.1.1 研究目的 |
5.1.2 研究假设 |
5.2 研究方法 |
5.2.1 调研对象 |
5.2.2 模型设定 |
5.2.3 数据预处理 |
5.3 研究结果 |
5.3.1 不同性别、项目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顶峰特征 |
5.3.2 竞技水平顶峰特征模型结果 |
5.3.3 不同项目竞技水平顶峰特征模型结果 |
5.4 分析与讨论 |
5.4.1 性别对竞技水平顶峰特征的影响 |
5.4.2 项目类别对竞技水平顶峰特征的影响 |
5.4.3 参赛年龄、成绩对竞技水平顶峰特征的影响 |
5.4.4 参赛频次对竞技水平顶峰特征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时长特征 |
6.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6.1.1 研究目的 |
6.1.2 研究假设 |
6.2 调研对象与模型设定 |
6.2.1 调研对象 |
6.2.2 模型设定 |
6.2.3 数据预处理 |
6.3 研究结果 |
6.3.1 不同性别、项目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时长特征 |
6.3.2 竞技水平时长特征模型结果 |
6.3.3 不同项目竞技水平时长特征模型结果 |
6.4 分析与讨论 |
6.4.1 性别对竞技水平时长特征的影响 |
6.4.2 项目类别对竞技水平时长特征的影响 |
6.4.3 参赛年龄、成绩对竞技水平时长特征的影响 |
6.4.4 参赛频次对竞技水平时长特征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应用策略 |
7.1 基于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的应用策略提出 |
7.1.1 本研究应用策略的提出 |
7.1.2 指导本研究应用策略的基本原则 |
7.2 竞技水平发展的综合特征 |
7.2.1 不同性别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综合特征 |
7.2.2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综合特征 |
7.2.3 不同参赛年龄、成绩组合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综合特征 |
7.2.4 参赛频次对竞技水平发展综合特征的影响 |
7.3 应用策略 |
7.3.1 短跑类项目 |
7.3.2 中跑类项目 |
7.3.3 长跑类项目 |
7.3.4 跳跃类项目 |
7.3.5 投掷类项目 |
7.4 个案应用举例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应用建议 |
8.3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各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18-32岁) |
附件2:各项目成绩标准分数——成绩对照表 |
附件3:本研究样本运动员在世界田联网站编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培养田径运动员训练兴趣的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田径运动员运动训练现状 |
1.1训练内容枯燥乏味 |
1.2训练方法过于单调 |
2影响田径运动员训练兴趣的因素 |
2.1社会环境因素 |
2.2训练方法因素 |
2.3训练动机因素 |
3培养田径运动员训练兴趣的有效方法 |
3.1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
3.2改变传统的训练方法 |
3.3帮助运动员清晰训练动机和努力方向 |
3.4革新田径训练的形式 |
4结语 |
(4)三种训练方法对中学生短跑运动成绩的影响研究 ——以官坝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重复训练法 |
2.1.2 间歇训练法 |
2.1.3 混合训练 |
2.1.4 核心力量 |
2.2 有关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区别研究 |
2.3 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在短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2.3.1 重复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2.3.2 间歇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2.4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训练效果的相关研究 |
2.4.1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专业运动员训练效果的相关研究 |
2.5 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现状 |
2.5.1 有关核心训练对中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研究 |
2.5.2 有关核心训练对专业运动员训练效果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重复训练法对中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
4.2 间歇训练法对中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
4.3 混合训练法对中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
4.4 三种训练方法实验后比较与分析 |
4.5 实验后分析与讨论 |
4.5.1 短跑的供能特点及过程 |
4.5.2 影响运动员短跑成绩的因素 |
4.5.3 核心力量对短跑的影响 |
4.5.4 实验组训练手段与对照组训练手段比较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件 |
(5)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影响因素与创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退役田径运动员 |
2.1.2 就业 |
2.1.3 就业安置 |
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2.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2.4 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回归分析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的基本情况 |
4.1.1 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的就业前景态度 |
4.1.2 退役田径运动员自主择业意识 |
4.1.3 退役运动员个人心理状态 |
4.1.4 退役运动员就业政策认识 |
4.1.5 黑龙江省优秀田径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现状 |
4.2 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4.2.1 数据来源及变量设定 |
4.2.2 数据检验 |
4.2.3 退役运动员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
4.3 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存在的问题 |
4.3.1 权益保障不足 |
4.3.2 经济条件有待改善 |
4.3.3 社会机会欠缺 |
4.3.4 透明度保证缺失 |
4.3.5 防护性保障不到位 |
4.4 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创新路径 |
4.4.1 加强省退役田径运动员权益保障 |
4.4.2 扩宽田径退役安置费用渠道来源 |
4.4.3 增加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机会 |
4.4.4 提高退役田径运动员相关政策透明度 |
4.4.5 完善退役田径运动员的防护性保障体系 |
4.4.6 加强科技保障,重视心理健康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高校田径运动员 |
2.1.2 心理资本 |
2.1.3 心理资本的测量 |
2.2 关于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心理资本对不同人群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2 心理因素影响运动成绩的相关研究 |
2.2.3 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
2.2.4 进行心理资本干预的相关研究 |
2.3 关于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4 研究假设 |
2.5 技术路线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逻辑分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现状 |
4.1.1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数据变量分析 |
4.1.2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
4.2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总体差异性分析 |
4.2.1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在性别上的差异 |
4.2.2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在组别上的差异 |
4.2.3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在训练年限、运动等级上的差异 |
4.2.4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在运动项目上的差异 |
4.3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前8名心理资本得分分析 |
4.3.1 短跑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
4.3.2 短跨、短跳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
4.3.3 中跑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
4.3.4 长跑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
4.3.5 竞走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
4.3.6 投掷前8名运动员心理资本分析 |
4.4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相关分析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4.1 心理资本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
4.4.2 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分析 |
4.4.3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5 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滞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选题依据 |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文献综述 |
3.1 国内相关研究 |
3.1.1 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政策的研究 |
3.1.2 关于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发展历程的相关研究 |
3.1.3 关于高水平运动员竞技水平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3.2 国外相关研究 |
3.2.1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
3.2.2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 |
4.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问卷调查法 |
4.2.3 数理统计法 |
5.结果与分析 |
5.1 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发展的背景 |
5.2 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发展的现状 |
5.2.1 竞技水平现状 |
5.2.2 国家政策现状 |
5.2.3 运动员现状 |
5.2.4 教练员现状 |
5.2.5 学校现状 |
5.3 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发展的问题 |
5.3.1 山东省高校优势减弱,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水平偏低 |
5.3.2 训练效率低,田径运动员自我意识差 |
5.3.3 教练新生力量短缺,专业性不足 |
5.3.4 训练条件不足,可参赛项目少 |
5.4 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滞后的发展策略 |
5.4.1 不断发展高校优势,提高自身水平 |
5.4.2 合理调整学训时间比,增强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训练的目标性 |
5.4.3 转变聘用理念,督促教练员发展 |
5.4.4 完善田径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保障,扩大高校田径各项目招生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工作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1 相关概念界定 |
1.1 工作记忆 |
1.2 体育锻炼 |
2 工作记忆的主要理论模型 |
2.1 Baddeley的多成分理论模型 |
2.2 Anderson的ACT模型 |
2.3 Cowan的嵌套加工模型 |
2.4 Ericsson的长时记忆模型 |
3 工作记忆的测量范式 |
3.1 N-back工作记忆范式 |
3.2 斯滕伯格范式 |
3.3 Corsi积木模板任务 |
3.4 运算词语广度任务 |
4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4.1 工作记忆相关研究 |
4.1.1 工作记忆与认知的研究 |
4.1.2 工作记忆与情绪的研究 |
4.1.3 工作记忆与注意的研究 |
4.1.4 工作记忆的ERP研究 |
4.2 体育锻炼与工作记忆的相关研究 |
4.2.1 短时和长时体育锻炼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
4.2.2 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
4.2.3 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
4.2.4 体育锻炼对不同群体工作记忆的影响 |
4.3 小结与研究框架 |
4.3.1 小结 |
4.3.2 研究框架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不同运动背景大学生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被试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过程 |
2.4 实验程序 |
2.5 数据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大学生言语、空间2-back和OSPAN任务的描述性统计 |
3.2 普通大学生和高水平运动员言语、空间2-back和OSPAN任务的比较 |
3.3 不同运动项目高水平运动员言语、空间2-back和OSPAN任务的比较 |
4 讨论与分析 |
4.1 大学生工作记忆表现的总体分析 |
4.2 普通大学生和高水平运动员工作记忆的差异分析 |
4.3 不同运动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工作记忆的差异分析 |
4.4 小结 |
实验二 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工作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被试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过程 |
2.4 数据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运动干预前后大学生言语、空间2-back和OSPAN任务的比较 |
3.2 不同运动项目干预对大学生言语、空间2-back和OSPAN任务的比较 |
3.3 不同运动强度干预对大学生言语、空间2-back和OSPAN任务的比较 |
4 讨论与分析 |
4.1 运动干预前后大学生工作记忆差异的总体分析 |
4.2 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工作记忆影响的差异分析 |
4.3 不同运动强度对大学生工作记忆影响的差异分析 |
4.4 小结 |
第四部分 总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甘肃省大学生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比较研究 ——以第二~四届大运会甲组成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问卷法 |
2.2.2.1 问卷的设计 |
2.2.2.2 问卷的检验 |
2.2.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3 实地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比较法 |
2.2.6 归纳演绎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甘肃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主要现状 |
3.1.1 运动队基本情况 |
3.1.1.1 运动队个数及参赛人数 |
3.1.1.2 运动员基本情况 |
3.1.1.3 教练员基本情况 |
3.1.2 课余训练基本情况 |
3.1.2.1 训练计划与训练频次 |
3.1.2.2 运动员选材与学训问题 |
3.1.2.3 训练补助标准与受重视程度 |
3.2 甘肃省第二~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成绩与技术等级达标情况 |
3.2.1 男子甲组 |
3.2.1.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
3.2.1.2 中长(竞走)类运动项目群 |
3.2.1.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
3.2.1.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
3.2.1.5 第二~第四届大运会男子甲组运动技术等级达标人数与项目分布情况 |
3.2.2 女子甲组 |
3.2.2.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
3.2.2.2 中长(竞走)类运动项目群 |
3.2.2.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
3.2.2.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
3.2.2.5 第二~第四届大运会女子甲组运动技术等级达标人数与项目分布情况 |
3.3 甘肃省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及全国与其他省份田径比赛同期成绩比较分析 |
3.3.1 男子甲组 |
3.3.1.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
3.3.1.2 中长类运动项目群 |
3.3.1.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
3.3.1.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
3.3.2 女子甲组 |
3.3.2.1 短跨类运动项目群 |
3.3.2.2 中长类运动项目群 |
3.3.2.3 跳跃类运动项目群 |
3.3.2.4 投掷类运动项目群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B 附件 |
附件1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表(第一轮) |
附件2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表(第二轮) |
附件3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田径教练员调查问卷 |
附件4 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课余训练因素运动员调查问卷 |
(10)长春市高校田径教练领导行为对训练绩效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田径运动发展 |
1.1.2 领导理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分析 |
2.1.1 教练的定义 |
2.1.2 领导的定义 |
2.1.3 教练领导行为的定义 |
2.1.4 训练绩效的定义 |
2.2 有关教练领导行为的研究 |
2.3 有关训练绩效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3 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长春市教练员自我知觉教练领导行为现状 |
4.1.1 长春市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训练年限情况 |
4.1.2 不同执教年限田径教练员自我知觉教练领导行为的差异分析 |
4.2 长春市高校田径运动员基本情况 |
4.3 长春市田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与训练绩效现状 |
4.3.1 田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现状 |
4.3.2 运动员训练绩效现状 |
4.4 不同背景资料田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的差异分析 |
4.4.1 不同性别田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的差异情况 |
4.4.2 不同年级田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的差异情况 |
4.4.3 不同运动水平田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的差异情况 |
4.4.4 不同训练年限田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的差异情况 |
4.5 不同背景资料田径运动员在训练绩效上的差异情况分析 |
4.5.1 不同性别田径运动员在训练绩效上的差异情况 |
4.5.2 不同年级田径运动员在训练绩效上的差异情况 |
4.5.3 不同运动水平田径运动员在训练绩效上的差异情况 |
4.5.4 不同训练年限田径运动员在训练绩效上的差异情况 |
4.6 田径运动员感知教练领导行为与训练绩效各构面的相关分析 |
4.7 长春市高校田径教练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训练绩效的预测影响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 《长春市高校田径教练领导行为对训练绩效影响的研究》调查问卷(教练员问卷) |
附件二 《长春市高校田径教练领导行为对训练绩效影响的研究》调查问卷(运动员问卷) |
附件三 专家效度检验问卷 |
附件四 专家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田径运动员基本训练手段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女子田径奥运会成绩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 江旭东.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2]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发展特征研究[D]. 魏鑫. 武汉体育学院, 2021(12)
- [3]培养田径运动员训练兴趣的方法分析[J]. 陈成. 财富时代, 2021(01)
- [4]三种训练方法对中学生短跑运动成绩的影响研究 ——以官坝中学为例[D]. 陈燕飞.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5]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影响因素与创新路径研究[D]. 高妍. 南昌大学, 2020(01)
- [6]甘肃省高校田径运动员心理资本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D]. 袁秋萍.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山东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滞后因素分析[D]. 温馨.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8]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工作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柳雁.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9]甘肃省大学生田径运动竞技能力比较研究 ——以第二~四届大运会甲组成绩为例[D]. 张凌阁.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10]长春市高校田径教练领导行为对训练绩效影响的研究[D]. 刘泉.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标签:田径论文;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论文; 100米短跑论文; 竞技体育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