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书君什么东西”(论文文献综述)
郭英德[1](2021)在《人文知识、史传笔法与游戏心态——读韩愈《毛颖传》随感》文中研究说明有一个成语"脱颖而出",也作"颖脱而出",喻指人的才能鲜明地显现出来。成语出自《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说的是战国赵孝成王九年,秦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奉命赴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荐。平原君问道:"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
花菊[2](2020)在《《事林广记》名物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宋元时期和刻本《事林广记》中的名物词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该书所录名物词的种类、构词理据、名实关系以及所反映的文化特征。总结出《事林广记》中名物词有如下特点:(1)展现时代风貌,语言通俗化;(2)异名同实词语较多;(3)复音词占优势,构词方式多样化。全文正文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介绍《事林广记》的作者和各版本体例,确定以和刻本为底本进行词汇研究,梳理研究现状,确立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对名物词界定,并结合书本编排特色,将名物词分为地理类、物产类、服冕类等十二类,归纳出《事林广记》中名物词特征。第三章介绍《事林广记》中名物词的构词理据,分别从语音理据、特征理据、功效理据、修辞理据、合成理据和文化理据六个方面分析。第四章梳理《事林广记》中名物词特殊的名实关系,探讨异名同实现象的原因,分析中近古汉语中复音词的构词方式。第五章根据《事林广记》中辑录的名物词,介绍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娱活动和科技发展。第六章主要对《汉语大词典》中所失收的《事林广记》名物词进行考释,以求对辞书的补正提供一些材料。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并对论文的进一步研究空间做出一定的论述。
杜函晓[3](2019)在《《成功之路》逆序词教学辅助材料设计》文中指出逆序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种较为特殊的词汇现象,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成功之路》系列教材的逆序词进行全面检索,梳理统计了逆序词的分布和等级划分,并调查了汉语学习者对逆序词的掌握情况。从词性、词义和结构等方面对逆序词进行分析,在教材现有的基础上设计针对逆序词的教学辅助材料,以期促进教材逆序词的科学编排,为汉语教师和学习者提供直观可参考的教学辅助。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并简述了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学习者逆序词掌握情况,从具体教材出发,着眼于逆序词教学辅助材料设计,期望能为对外汉语逆序词教学做出一点贡献。研究现状部分从逆序词本体和教学两个视角进行阐述,就对外汉语逆序词教学指出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第二章首先对《成功之路》教材进行梳理,包括初中高三个阶段共计15册综合课本。梳理整理出:初级阶段逆序词134个;中级阶段76个;高级阶段94个。按照逆序词对出现的情况再结合大纲、词典收录情况对其进行分类(共分为九类)。其次,针对学习者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习者对逆序词的掌握情况(逆序词调查问卷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以及学习者和老师关于逆序词学与教的经验(练习题态度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为后文辅助材料设计提供现实依据。第三章是对需要辨析的逆序词对进行本体分析和辅助材料设计。辅助材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学习者,包括练习题和阅读材料。习题有常规题型和根据词对特点设计的针对性题型。初中高三个阶段一共涉及12种具体题型,共计164道题;另一类是提供给教师的讲解设计,主要包括游戏安排、图示讲解还有网络资源参考。第四章是将设计的辅助材料作为资料发放给学习者,采取试用的方式检验材料。选取两组高级阶段学习者作为对比组,对比学习者逆序词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辅助材料的使用建议。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所做主要工作以及存在的不足。
胡芮[4](2016)在《《国风》(1932-1936)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风》是20世纪30年代创办于国立中央大学的综合性文化刊物,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之下,其鲜明的"伦理复兴"思想极具时代特点。它的理论旨趣是,在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基础上,寻求一种伦理层面上的复兴,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鲜明的文化民族主义立场之上。《国风》以"发扬固有之文化,昌明最新之学术"为宗旨,有意识地继承本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借以增强人们对于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伦理实体以御外敌。同时,主动发掘传统道德价值中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因素,将其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以期锻造淬炼出"国魂",建立一个人人道德高尚,国家独立富强的社会。《国风》所表达的"伦理复兴"之理论诉求,与近代以来中国道德转型的历史有着密切联系。与大多数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之路类似,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由"外力"推动下发生的。在这一过程之中,传统"家—国—天下"一体的社会模式解体,个人从传统伦理体系之中游离出来,道德体系的崩坏造成了大量社会失范现象的产生。在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向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秩序结构的重新勘定必然倒逼伦理体制的革新。"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近代伦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以"中华民族"为全新认同价值的伦理体系开始形成,它构成了中国近代道德转型的基色。在道德转型的过程中,对待传统道德价值的不同态度引发了文化论争。以国立中央大学为学术大本营的《国风》总体上继承了 20世纪20年代《学衡》的文化保守主义气质,但同时又超越了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对立的"二元叙事",开始从"伦理重建"的高度思考整个民族、国家的未来走向。《国风》体现出三重思想特质:民族性展现了回归传统文化的倾向;交融性展现了其开明、进步的时代风貌;伦理性是其以实现重建民族伦理认同为最终目标的体现。"伦理复兴"是《国风》伦理思想之实质。伦理复兴逻辑地包含了"文化复兴"和"民族复兴"两方面内容。《国风》认为,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之基础。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复兴民族传统文化是恢复民族自信心、保持民族独立的唯一选择。文化复兴的关键又在于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型智慧",尤其是儒家思想和礼教精神中的合理成分。近代以来的激烈反传统风潮不断的冲击着社会伦理认同,《国风》认为,伦理危机需要通过伦理认同的重构来解决的。民族复兴是伦理复兴的现实目的,其关键环节在于以"中华民族"为核心价值重建伦理认同。"伦理复兴"的社会基础是国民,如何造就现代性国民是《国风》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隆人格"成为伦理复兴事业的基础性环节。《国风》围绕"国民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了"共和国民"需要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指出了 "科学修养"对国民性养成的重要作用。同时,《国风》认为,对青年进行史学教育以及国防伦理教育是培养"共和国民"的重要手段。"共和国民之精神"是一种新伦理关系下的"新德性",这种德性有别于传统"私德"独特性的特点而更显普遍性,它为新伦理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形而上学基础,也是实现"民族"伦理复兴的国民性前提。近代思想界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具有"国族"意义的概念,使得伦理体系的核心从"家—国"模式转向了"民族—国家"模式,对中国近代伦理体系的重构影响深远。"伦理复兴"的现实目的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升国格"即是这一强烈现实诉求的体现,这一环节是《国风》"伦理复兴"思想下政治建构的具体路径。《国风》围绕"国族建构"、"国格阐释"以及"国力建设"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理论探索。中华民族伦理认同的三维度回答了"中华民族"这一被建构的概念应如何从"应然"走向"实然"的问题;"坚守国学"、"扬弃国教"、"超越国故"是进行国格阐释的三种路径;最后,以现代科学精神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理想伦理秩序的建构。作为历史之"风",《国风》伦理思想直接酝酿于近代以来的民族危机之中,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是南雍学术精神在近代的展现,代表了是时学人调和中西、再造文明、民族复兴的努力。《国风》所体现出以"民族精神"作为伦理认同价值的建设路径,是在"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等近代数次思想运动之后形成的新的理论高峰,这种关注民族精神建设的伦理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郭瑾[5](2015)在《方岳诗集笺注》文中研究表明方岳是南宋後期的着名诗人,也是江湖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之一。《四库提要》中提到方岳诗名“可与刘克庄相为伯仲”。但纵观过去对方岳及其诗作的研究却十分稀少,与方岳及其作品直接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及着作仅十几篇之余。在文献研究方面,秦效成校注的《秋崖诗词校注》(简称秦注)是现行唯一关於方岳诗的注释研究。书中所注显明精简,但其注却存在不少缺漏与讹误之处。且秦注“把重点置於注清涉及各诗词的背景、人物、山川、乡风、民俗等等和作品的命意上”,即偏重于地方文化的内容。遂此注有特色却并非一般学术意义上的注释。因此,可以说在文献学术研究方面,并没有很好的注释底本可供读者、研究者选用。本文以方岳诗笺注为主,在充分吸收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兼及诗人交游情况、年谱、史实典源考证等,极力做到扎实精练,订讹补缺,能言人所未能言,旨在为以後进一步研究方岳及其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论文主要有四个部分:前言、凡例、笺注、附录。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方岳的生平及其思想、方岳的诗作及其特色。因已有硕士论文对此部分作了详细的研究,所以笔者希望通过简要精炼的文字,使读者对方岳诗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凡例部分,着重说明了本笺注集所用的底本、笺注的体例等,是本笺注集的提纲挈领。笺注部分,即论文的主体部分。笔者在此部分下功夫重点解决秦注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规范注释体例,对诗中所涉及的人物、地名、史实、风俗、本事、名物等均作补充加以笺释,并对所涉及典故考证典源出处,真正做到文献学术意义上的注释研究。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人注本精华的基础上,对秦注已作注释都仔细研究考证,订正讹误。附录部分,对秦注中出现的讹误整理成勘误表,方便读者及研究者参看查阅。
张文胜[6](2013)在《《槐聚诗存》笺注及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为钱钟书《槐聚诗存》笺注及研究。钱诗讲求“字字有出处”,大量使用前人诗文、经史典籍、笔记掌故、佛语公案,几乎须句句出注,注释部分尽量穷流溯源,注出原典。并不止于注其字面出处,更关注其章法句式及手段技巧,析其由来。题笺部分,对诗之相关时代人物背景作出笺释,诗之主旨、风格及手法也时有涉及。于诗意阐释、相关本事等多有探赜发微。研究部分,分章节论述了《槐聚诗存》的思想与情感内容、主要风格与相关技巧。并结合钱先生《谈艺录》、《管锥编》及《宋诗选注》中的相关诗学观加以印证阐发。附疏误一篇,校证版本及其他错误,并平议相关纠谬文章。
李扬[7](2013)在《《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清代中叶着名的笔记小说之一,《履园丛话》以其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和流畅的文笔而着称。其中的小说作品涉及当时的官场丑态、科举弊端、风俗人情、生活逸闻等众多方面,为人们呈现了一幅极为生动的清中叶社会画卷,具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审美价值。此书问世以来,曾受到广泛关注,因碑帖、书法、金石方面成就较高,学术界对其小说价值的重视程度尚显不足,仍存在较大研究空间。本文试图对《履园丛话》中的小说作品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期进一步加深世人对《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的认识。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的研究综述和研究意义。主要以小说史及专着对《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的研读评价,专题论文对《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的研究成果两个方面为重点。第二部分,钱泳的家世和生平背景。首先,考查钱泳的家世背景,分别从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家族以及钱氏家训两方面进行论述;其次,讨论钱泳的生平经历,文章通过求学期、蒙馆游幕期、“退隐”期三个方面探讨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第三部分,《履园丛话》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创作动因。首先,社会文化背景方面主要从社会和文化两个方面对钱泳所处的时代大环境进行研究;其次,创作动因方面主要从劝善惩恶和消遣自娱两个方面对钱泳创作《履园丛话》的内在动因进行深入挖掘。第四部分,《履园丛话》小说作品思想内容类述。文章从内容和题材两个方面,分别从志人小说、志怪小说和传奇小说三种类型对小说作品进行研究。首先,志人小说分别从轶事类、琐言类、谐谑类三个角度进行详细剖析;其次,志怪小说分别从鬼神精怪、因果报应、异闻奇事、卜梦异兆四个部分进行剖析。由于传奇小说作品内容较少,文章未单列章节,仅在志怪小说后作简要论述。第五部分,《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多层次的形象塑造。从外貌言行的直接描写、典型事件的突出表现、对比手法的侧面烘托三个角度进行详细论述;其次,曲折离奇、虚实相生的情节特点。从张弛有度、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虚实相生、求真尚实的风格追求两个角度进行详细论述;最后,雅俗有致的语言。从简洁典雅的文言以及通俗浅显的俗语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通过三个方面的分析,力求更加全面、准确地呈现出《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第六部分,结语。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分析《履园丛话》小说作品此前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原因,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王娇[8](2013)在《韩愈散文修辞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一生致力于散文改革,在章法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做了探索,其散文汪洋恣肆、热烈奔放,改变当时流行的骈体文风,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美誉。韩愈散文蕴藏着丰富的修辞学资源,然而目前有关韩愈散文的修辞研究大部分还附属在文学艺术研究中,只有少部分独立出来,而这部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本课题从修辞学角度入手,对韩愈的散文作较详尽的语料分析,试图对韩愈散文中的修辞现象做一个全面梳理。包括韩愈散文中的语音修辞,如用韵、叠音、双声叠韵等。词汇修辞,如虚词运用、常言俚语、奇词僻语等。词法句法修辞,如词类活用、各句式运用等,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力图将古代修辞理论和现代修辞理论相结合,由表及里,深入分析韩愈散文中的修辞现象,由此探寻蕴含其中的韩愈修辞理念,修辞特点及美学价值,弥补学界韩愈修辞研究的不足,并为研究中古汉语修辞特色提供新的思路。
张书才,樊志宾[9](2012)在《《虚白斋尺牍》笺注(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一致粤东范抚军五岭三吴,相距几将万里,每缘不得便鸿,以致顿疏修候,而香浦花田,时结伊人之想也。感恩县知县姜焯,系弟之同祖弟,知久蒙洞鉴,年来幸荷帡幪,深仰慈庇。惟是弟手足关切,不得不以私情再恳台前。舍弟虽袜线庸材,而兢兢自守,犹无过举。今历俸已十有一年矣,左提右挈,敬求上宪之栽培。舍弟从教职捐纳,或必特疏保举方得量移,则乞循例保奏以弘作养;或于来岁计典,附卓异之列,俾上进有阶。总之,保举、卓荐恭候台裁,而拔之泥涂,寸丹实深仰望。倘得早脱感恩一日,则愚兄弟之感恩正无止日矣。兹藉张年兄之任之便,附候
郭敬燕[10](2011)在《文言品读》文中研究说明什么东西乾隆戊申年,京师工部衙门失火,上命大司空金简鸠工新①之。时京师有一联云:"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久之,无有对者。中书君某,河间人也,语于人曰:"此非吾乡晓岚先生不能。"因诣②纪求之。纪曰:"是亦不甚难对。"踌躇有顷,先生忽笑曰:"但有妨足下奈何?"中书曰:"有对固无伤③也。"先生曰:"北人南相,中书君什么东西。"其人惭而退,都中人哄④传。
二、“中书君什么东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书君什么东西”(论文提纲范文)
(1)人文知识、史传笔法与游戏心态——读韩愈《毛颖传》随感(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毛颖传 |
(2)《事林广记》名物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事林广记》简介 |
1.2 《事林广记》及名物词的研究现状 |
1.3 《事林广记》名物词研究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
2.《事林广记》名物词语概貌 |
2.1 《事林广记》名物词的界定 |
2.2 《事林广记》名物词的分类 |
2.3 《事林广记》名物词的特征 |
3.《事林广记》名物词语的构词理据 |
3.1 语音理据 |
3.2 特征理据 |
3.3 功效理据 |
3.4 修辞理据 |
3.5 合成理据 |
3.6 文化理据 |
4.《事林广记》特殊名物词研究 |
4.1 《事林广记》名物词特殊的名实关系 |
4.2 《事林广记》名物词的文化内涵 |
5.《事林广记》名物词对辞书的补正 |
5.1 《事林广记》名物词为辞书增补词目 |
5.2 《事林广记》名物词为辞书增补义项词目 |
5.3 《事林广记》名物词为辞书补例证过晚词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表一:《事林广记》名物词总表 |
表二:《事林广记》异名同实词表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3)《成功之路》逆序词教学辅助材料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逆序词本体研究 |
1.2.2 逆序词教学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成功之路》逆序词统计及使用情况考察 |
2.1 逆序词的界定 |
2.2 《成功之路》中的逆序词 |
2.3 问卷调查 |
2.3.1 调查说明 |
2.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3.3 小结 |
3 教学辅助材料设计 |
3.1 初级阶段 |
3.2 中级阶段 |
3.3 高级阶段 |
4 试用反馈 |
4.1 调查目的、对象、过程 |
4.2 调查设计 |
4.3 结果分析 |
4.4 小结及使用建议 |
5 结语 |
5.1 主要工作 |
5.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成功之路》逆序词统计表 |
附录2 初级阶段逆序词调查问卷 |
附录3 中级阶段逆序词调查问卷 |
附录4 高级阶段逆序词调查问卷 |
附录5 学习者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6 对外汉语教师逆序词教学调查问卷 |
附录7 补充材料安排表 |
附录8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逆序词统计表 |
附录9 “演讲-讲演”历时频次对比图 |
附录10 后测发放资料 |
附录11 后测测试题 |
附录12 书目 |
致谢 |
(4)《国风》(1932-1936)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伦理复兴的历史资源与时代意义 |
一、研究缘起:伦理复兴思想 |
二、研究对象:历史资源 |
(一) 近现代思想话语革新 |
(二) 《国风》在近代伦理史上的定位 |
(三) 《国风》及其核心成员 |
(四) 近代伦理史上的"南高一东大学派" |
三、研究现状:时代意义 |
(一) 相关概念及主要内容 |
(二) 当前相关学术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的前沿性问题 |
四、研究的目的与思路 |
五、创新与重难点 |
(一) 创新点 |
(二) 重点难点及不足 |
第一章 沧桑百年:《国风》伦理思想奠基之历史 |
第一节 风从何处来? |
一、压弯的树枝:时代危机下的民族主义 |
二、历史气压差:由天下到国家 |
三、民族意识:"长风"劲吹 |
第二节 伦理启蒙之深化 |
一、激烈的国民性批判 |
二、道德革命对传统伦理之破坏 |
三、激进风潮中的保守低音 |
第三节 伦理复兴之先声 |
一、回归传统:东方文化派 |
二、首倡人文:学衡派 |
第二章 承前启后:《国风》思想之形成及其主旨 |
第一节 伦理启蒙进程中的传统固守 |
一、双峰对峙、南北分流 |
二、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变迁脉络 |
三、《国风》始末及其核心人物 |
第二节 《国风》创刊及其运作 |
一、精神领袖柳诒徵 |
二、旗手张其昀 |
第三节 "国风"释义及《国风》主旨 |
一、"国风"释义 |
二、发扬固有文化 |
三、昌明最新学术 |
第三章 伦理复兴:《国风》伦理思想之实质 |
第一节 文化复兴:传统伦理型智慧之现代发明 |
一、复兴之内涵:继承与创造之统一 |
二、明儒原伦:彰显民族精神自由 |
三、伦理型智慧:对秩序价值的维护 |
第二节 民族复兴:重建伦理认同之基石 |
一、文化论争中的价值重建 |
二、疑古风潮中的古典倾向 |
三、重拾民族伦理认同 |
第三节 融汇中西:人文主义伦理史学之兴起 |
一、传统史学之方的近代流变 |
二、人文主义、生命哲学等对东南学派的影响 |
第四章 "隆人格":伦理复兴之社会基础 |
第一节 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
一、个人价值确立之人性论基础 |
二、何谓"人格"? |
三、科学修养论 |
第二节 改造青年之途径 |
一、改造学风 |
二、国防伦理教育 |
三、青年与史学教育 |
第三节 共和国民之培养 |
一、近代国民性之辨 |
二、民性改造论 |
三、共和国民之精神 |
第五章 "升国格":伦理复兴之政治建构 |
第一节 国族建构:中华民族伦理认同之三维度 |
一、从道德想象到伦理实体 |
二、"创立民族有机文化" |
三、以道德表治统 |
第二节 国格阐释:伦理共同体意识之表宣 |
一、反对西化:对"国学"的坚守 |
二、崇德尊孔:对"国教"的扬弃 |
三、终结论争:对"国故"的超越 |
第三节 国力建设:民族危机中的科学救国 |
一、传统文化中科学萌芽之发掘 |
二、现代西方科学精神之阐扬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后记:别东南赋 |
(5)方岳诗集笺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凡例 |
方岳诗集笺注卷一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二 |
方岳诗集笺注卷三 |
方岳诗集笺注卷四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五 |
方岳诗集笺注卷六 |
方岳诗集笺注卷七 |
方岳诗集笺注卷八 |
方岳诗集笺注卷九 |
方岳诗集笺注卷十 |
方岳诗集笺注卷十一 |
方岳诗集笺注卷十二 |
方岳诗集笺注卷十三 |
方岳诗集笺注卷十四 |
方岳诗集笺注卷十五 |
方岳诗集笺注卷十六 |
方岳诗集笺注卷十七 |
方岳诗集笺注卷十八 |
方岳诗集笺注卷十九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二十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二十一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二十二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二十三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二十四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二十五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二十六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二十七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二十八 |
方岳诗集笺注卷二十九 |
方岳诗集笺注卷三十 |
方岳诗集笺注卷三十一 |
方岳诗集笺注卷三十二 |
方岳诗集笺注卷三十三 |
方岳诗集笺注卷三十四 |
方岳诗集笺注卷三十五 |
方岳诗集笺注卷三十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槐聚诗存》笺注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槐聚诗存》研究综述 |
第一章 《槐聚诗存》的题材与思想内容 |
第一节 伦纪之什 |
第二节 家国之什 |
第三节 山川风物之什 |
第四节 说理谈艺之什 |
第五节 爱情之什 |
第二章 《槐聚诗存》的艺术特色 |
第一节 用典:“字字有出处而不尚运典” |
第二节 修辞:比喻与双关 |
第三节 对仗:精巧与翻新 |
第四节 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第三章 《槐聚诗存》文字声律疏误及辨正 |
《槐聚诗存》笺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研究综述和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综述 |
二、 研究意义 |
第一章 钱泳的家世和生平背景 |
第一节 钱泳的家世——两浙第一世家 |
第二节 钱泳的生平经历 |
一、 求学期 |
二、 蒙馆、游幕期 |
三、 “退隐”期 |
第二章 《履园丛话》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 |
第一节 《履园丛话》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 |
一、 《履园丛话》创作的社会背景 |
二、 《履园丛话》创作的文化背景 |
第二节 《履园丛话》的创作动因 |
一、 劝善惩恶 |
二、 消遣自娱 |
第三章 《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的思想内容类述 |
第一节 志人小说 |
一、 轶事类 |
二、 琐言类 |
三、 谐谑类 |
第二节 志怪小说 |
一、 鬼神精怪 |
二、 因果报应 |
三、 异闻奇事 |
四、 卜梦异兆 |
第四章 《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
第一节 多层次的形象塑造 |
一、 外貌言行的直接描写 |
二、 典型事件的突出表现 |
三、 对比手法的侧面烘托 |
第二节 曲折离奇、虚实相生的情节特点 |
一、 张弛有度、曲折离奇的情节设计 |
二、 虚实相生、求真尚实的风格追求 |
第三节 雅俗有致的语言 |
一、 简洁典雅的文言 |
二、 通俗浅显的俗语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
(8)韩愈散文修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韩愈散文语言研究成果述评 |
第二节 韩愈生平、时代背景、散文作品及其版本 |
一、 韩愈生平和时代背景 |
二、 韩愈散文作品及其版本 |
第三节 本课题所采用的材料、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创新观点 |
一、 本课题的所采用的材料 |
二、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三、 创新观点 |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方法及学术意义 |
一、 鉴赏评点法 |
二、 归纳法和演绎法 |
三、 比较法 |
四、 统计法 |
五、 综合分析法 |
第一章 韩愈散文语音修辞 |
第一节 宫商相宣,金石谐合——韩愈散文用韵修辞效果 |
一、 押韵的本质 |
二、 韩愈散文用韵情况 |
三、 韩愈散文用韵与情感表达 |
第二节 双玉相扣,贯珠相联——韩愈散文双声叠韵修辞效果 |
一、 韩愈散文双声叠韵使用情况 |
二、 韩愈散文双声叠韵修辞效果 |
第三节 黄流浑浑,飞阁渠渠——韩愈散文叠音修辞效果 |
一、 韩愈散文叠音使用情况 |
二、 叠音的修辞效果 |
第四节 正声谐《韶》《濩》,劲气沮金石——韩愈散文节奏运用的修辞效果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二章 韩愈散文词汇修辞 |
第一节 振起文情,彰显风骨——韩愈散文虚词修辞功用 |
第二节 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暇——奇词僻语的修辞功用 |
一、 韩愈散文中奇词僻语的运用情况 |
二、 韩愈散文中奇词僻语的修辞功用 |
第三节 化当世莫若口——常言俚语的修辞功用 |
一、 韩愈散文中口语词的使用情况 |
二、 常言俚语的修辞功用 |
第四节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成语的熔铸艺术 |
一、 成语的使用情况 |
二、 韩愈散文中成语的修辞功用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三章 韩愈散文语法修辞 |
第一节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韩愈散文词类活用艺术 |
一、 词类活用情况 |
二、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
第二节 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韩愈散文句法修辞艺术 |
一、 错综语序 |
二、 伸缩文身 |
三、 变换句式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韩愈散文辞格运用 |
第一节 脱然若沉痾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韩愈散文的譬喻艺术 |
一、 譬喻的类型 |
二、 韩愈散文譬喻特色 |
第二节 长江大注,千里一道,冲飚激浪,汗流不滞——韩愈散文的排比、对偶艺术 |
一、 排比 |
二、 对偶 |
第三节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韩愈散文其它辞格的运用(一) |
一、 引经 |
二、 稽古 |
三、 夸饰 |
四、 代称 |
第四节 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韩愈散文其它辞格的运用(二) |
一、 双关 |
二、 合叙 |
三、 拼字 |
四、 顶真 |
第五节 小结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文言品读(论文提纲范文)
参考答案 |
《什么东西》 |
《庄周家贫》 |
四、“中书君什么东西”(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文知识、史传笔法与游戏心态——读韩愈《毛颖传》随感[J]. 郭英德. 文史知识, 2021(03)
- [2]《事林广记》名物词研究[D]. 花菊. 暨南大学, 2020(04)
- [3]《成功之路》逆序词教学辅助材料设计[D]. 杜函晓.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4]《国风》(1932-1936)伦理思想研究[D]. 胡芮. 东南大学, 2016(11)
- [5]方岳诗集笺注[D]. 郭瑾. 辽宁师范大学, 2015(07)
- [6]《槐聚诗存》笺注及研究[D]. 张文胜. 南京师范大学, 2013(11)
- [7]《履园丛话》小说作品研究[D]. 李扬.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9)
- [8]韩愈散文修辞研究[D]. 王娇.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2)
- [9]《虚白斋尺牍》笺注(二)[J]. 张书才,樊志宾. 曹雪芹研究, 2012(01)
- [10]文言品读[J]. 郭敬燕.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年级),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