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丰发电1号炉结渣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恒丰发电1号炉结渣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炉结渣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迎春[1](2021)在《富氧下配煤与烟杆混燃协同机制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质具有负碳属性,对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富氧燃烧技术不仅具有高燃烧效率,更具碳捕集优势。生物质加富氧燃烧的碳捕集和碳封存,即可实现负碳排放。将云南省丰富的煤炭资源、废烟杆生物质资源,同富氧燃烧结合应用于冶金、电力及化工等领域,不仅能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能尽快实现碳中和目标。因此,本论文采用实验分析、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等方法和手段,对烟煤、褐煤和烟杆的富氧混燃协同机制与优化开展研究,能有效促进云南地方特色烟杆生物质资源和煤炭资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以及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为揭示烟煤、褐煤和烟杆的富氧混燃协同机制,首先在热重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优化方法对氧气浓度、升温速率、配煤与烟杆比例等条件进行优选,得到了富源烟煤:小龙潭褐煤:宜良烟杆质量比为6:2:2、30%氧浓度、20K/min升温速率的最优条件下,其混合燃料的可燃性指数为47.1892×10-7,燃烧特性指数为4.9971×10-10,燃尽温度为478.2℃。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烟煤、褐煤和烟杆富氧混燃协同特性研究。围绕升温速率、氧浓度和烟杆比例等因素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热重实验,探寻了富氧气氛下不同比例烟杆与配煤掺混的混燃协同作用规律,发现不同混合比的协同作用温度区间在200℃~750℃。通过计算不同掺混比的燃料相互作用效率积分值,建立了烟煤、褐煤和烟杆富氧混燃协同作用模型,得到了不同混合比的燃烧特征参数。利用Logistic系统演化分析模型建立了混合燃料协同演化方程,揭示了混燃过程协同演化机理。针对烟煤、褐煤与烟杆混燃过程中水分蒸发、挥发分挥发及碳燃烧反应的协同问题,采用热重实验和Coats-Redfern方法,进行了富氧混燃协同动力学机理研究。分别求取了三种单燃料和不同配比混合燃料的燃烧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燃烧反应第Ⅰ阶段和第Ⅱ阶段的混燃活化能协同模型,最后对建立的活化能协同模型验证发现,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偏差±10%以内,计算精度较高。在阐释了富氧气氛下混合燃料燃烧协同作用规律和反应动力学协同机理的基础上,以可燃性指数、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指前因子和活化能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TOPSIS方法对烟煤、褐煤和烟杆不同配比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了富源烟煤:小龙潭褐煤:宜良烟杆=6:1:3的最优质量比。为使以上的基础理论研究能更好的指导实际生产,本论文还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基于云南省某600MW锅炉所开展的三种燃料混配燃烧试验,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炉膛内温度、烟气组分、NOx浓度等的分布特性及规律,同时结合部分现场测试数据对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另一方面,对混配燃料的积灰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灰含量、灰熔点、烧结强度指数、表面形态等积灰性能。

金继源[2](2021)在《350MW超临界电厂锅炉燃烧新疆准东煤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仅准东探明煤炭资源储量为2136亿吨,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整装煤田,以现在我国煤炭年产量计算,一个准东煤田就能够全国使用一百年,但是由于准东煤碱金属含量高,具有强沾污性,作为动力煤燃烧时极易造成电站锅炉结渣,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本文以阳煤集团新疆国泰准东一期2×350MW动力站工程(以下简称:国泰新华电厂)燃用准东煤项目为案例,采用多项防结渣和沾污措施,对锅炉本体进行改造和运行试验调整,降低了结渣和沾污风险,实现机组运行安全稳定、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的最终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天池能源准东南矿(NC-11-532)煤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煤质灰分中大部分碱金属含量过高,属于高结渣性、高沾污性的煤质,是电厂锅炉燃烧准东煤造成大面积结渣、沾污的直接原因。(2)对锅炉本体进行改造和运行方式优化。适当增大炉膛尺寸,拉大受热面节距;选用新型燃烧器,燃烧器风门挡板重新调整定位;增加吹灰器蒸汽压力和数量,增加吹灰频次;增加受热面壁温测点,加强巡检,增加负荷扰动次数。(3)完成锅炉冷态调整试验、热态制粉系统调整试验、热态燃烧系统调整试验。锅炉冷态调整试验保证各燃烧器风门开关正常,各台磨煤机出口一次风速偏差在5%以内,对燃烧进行示踪测试,保证无飞边现象,确保在锅炉燃烧工况下,燃烧器煤粉不沾水冷壁;锅炉热态制粉系统调整试验对各磨分离器挡板开度进行了调整优化锅炉6台磨的4根粉管风速偏差均调整到±5%以内,已达到一次风调平的试验目的,调整各磨入口风压,保证了在保证磨煤机出口温度及石子煤量可控的前提下降低了磨入口风量,实现降低一次风速、缓解锅炉结渣的目的;锅炉热态燃烧系统调整试验标定了锅炉脱硝入口氧量及氮氧化物就地测点,调整了锅炉燃尽风和二次风配风,维持二次风上小下大的正宝塔配风方式,调平了锅炉左右侧氧量;降低了锅炉出口烟气温度并使锅炉氮氧化物排放处于较优状态,同时试验确定了机组运行的最优工况点为310MW,在最优工况下锅炉效率可达到94.5%。(4)完成燃料掺烧高岭土试验。锅炉燃料掺烧高岭土在高负荷下连续运行389天,运行期间各工况下参数正常,未发生受热面超温现象。单机全年可节约成本4738万元。该论文有图31幅,表45个,参考文献83篇。

任兵,姚力,王治博[3](2020)在《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膛结渣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电厂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膛结渣严重。分别从炉膛设计结构特性、炉内空气动力工况、锅炉运行调整及入炉煤质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为,锅炉燃用煤质的较大变化是造成炉膛结渣的主要原因。调整混煤掺烧方案或进行燃烧器改造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混煤掺烧试验,减少低热值煤的掺烧量后,炉膛结渣明显减轻。

曾琦[4](2020)在《燃用准东高碱煤超临界锅炉燃烧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以下简称自备热电厂)2×350MW超临界锅炉发电燃煤以准东天池南矿煤为主、同时掺烧其它井工煤。而准东地区煤种属高碱煤,易造成锅炉受热面等处严重结渣,并频繁掉焦,引起捞渣机卡停,以及锅炉被迫停运事件,极大的限制了该煤种在煤电工业的应用。本文对准东天池南矿煤样进行详尽的煤质特性、燃烧特性、结渣特性、沾污特性等性能试验,分析钠钾碱金属煤质结渣沾污的过程,寻求缓解、防止锅炉受热面结焦和沾污,保证锅炉长周期安全运行的措施,为解决新疆准东地区煤不能大规模大比例掺烧应用于电厂锅炉的问题,提供实炉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对准东煤煤质特性以及钠钾碱金属、钠钾的迁移规律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利用半工业试验以及实地实炉试验,摸索低温分级缺氧燃烧、各种配煤方式以及一次风压等对锅炉结焦情况的影响。其次选取了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17个工况,基于变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变一次风压及配风方式对炉膛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工况1-6),风门开度及掺烧比对炉膛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工况7-12)和变风门开度及掺烧比例对NOX的影响试验(工况13-17),所有工况均在350MW满负荷工况下进行。结果显示:(1)当二次风门开度为50%时,炉膛平均温度最低,推测此时结渣量最小。(2)当掺烧比例发生改变时,炉膛温度分布变化趋势较为混乱,无法得出明显结论。(3)二次风门开度处于0~50%区间时,NOX随风门开度增大而降低,当风门开度大于50%时,变化趋势不明显。(4)NOX浓度随掺烧比例增大而增大。最后通过试验得出了一次风压、运行氧量以及一次风率对准东高碱煤掺烧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1)降低一次风压可有效阻止实际燃烧切圆的扩散。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选定在10k P’a至11k P’a时,可以将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例提高10%左右。(2)氧量为3.9%-4.5%的情况下锅炉出口烟温达到最低,低于或者高于此氧量,锅炉燃烧过程中炉膛出口烟温都会上升明显。此参数可以将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例提高10%左右。(3)随着一次风率的降低,炉膛烟温明显上升。一次风率为28%-30%时的炉膛烟温为最低。此参数可以将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例提高10%左右。通过以上控制策略可以将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例提高90%左右。

欧阳国斌[5](2019)在《660MW机组超临界对冲火焰锅炉混煤掺烧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煤炭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量的比重为59%,其中火电厂燃煤消耗量占煤炭总消耗量的45-50%,煤炭主导的能源格局短时间内不会改变。电厂锅炉普遍燃用劣质煤,锅炉运行往往偏离设计煤种,导致锅炉效率降低,严重影响到锅炉的经济性、安全性及带负荷能力。通过燃煤掺混及燃烧调整可以提高锅炉煤种适应性,提高锅炉运行稳定性和效率,实现锅炉全煤种燃烧,对于电站锅炉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湖南某电厂的2×660MW机组超临界对冲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根据电厂以燃用本地煤为主,同时采购部分外省煤的实际用煤情况,结合超临界对冲火焰锅炉燃烧的特点,选取了三种常用的典型煤种,即,中硫贫瘦煤、低硫长焰煤及高硫贫瘦煤,进行了单煤样、不同混配比例混煤样的煤质特性分析及燃烧特性实验,研究掺混比例对混煤煤质特性及燃烧特性影响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燃煤混配理论和方法,确定基于三种煤种混烧的最佳掺混比例。按优化的配煤方案在锅炉上进行燃烧调整优化试验,研究机组在100%、80%、50%负荷条件下,不同配风方式、氧量以及磨煤机停投方式对锅炉燃烧效率的影响,以此寻找锅炉基于运行煤种的最佳运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当中硫贫瘦煤、低硫长焰煤及高硫贫瘦煤进行掺混燃烧时,其最佳混配比例为3:5:2,此混煤的着火、稳燃及燃尽特性最好;(2)通过燃烧调整试验,可提高锅炉燃烧稳定性,降低锅炉的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以及NOx、SOx污染物排放量;(3)配风方式对锅炉中燃煤的燃烧与燃尽有较大影响,飞灰可燃物影响程度随负荷变化而不同,额定负荷下飞灰可燃物相差6%左右,低负荷下相差1%左右。保证下层燃尽风全开,上层燃尽风在10%-40%时,配风最优。(4)磨煤机的停投方式变化对锅炉稳定燃烧,保证锅炉热负荷具有较大影响,额定负荷下飞灰可燃物相差5%左右,低负荷下相差4%左右。额定负荷下停最上层A磨,80%负荷下保持磨煤机全开,50%负荷下停最上层A、D磨以及最下层E磨为最优。(5)炉膛氧量对过量空气系数有较大影响,额定负荷下飞灰可燃物相差4%左右,低负荷下飞灰可燃物相差5%左右。额定负荷下炉膛氧量保证在2.8%~3.0%,低负荷下保证在4.0%~5.8%时最优。

季杰强[6](2019)在《高碱煤燃烧碱金属钠迁移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沾污结渣是锅炉燃用高碱煤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研究炉内碱金属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理解沾污结渣的机理以及实现锅炉安全、经济燃用高碱煤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文献综述基础上,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高碱煤过程中碱金属钠迁移特性和气相碱金属钠在线测量技术开展实验室、理论模型与数值计算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碱金属钠迁移/沾污模型建立、30 k W循环流化床试验炉模型验证、二维当量快算法构建和变参数分析、模型在300 MW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应用四部分模拟研究以及气相碱金属钠在线测量试验研究。以上研究可以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安全、稳定、高效燃用高碱煤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建议。(1)论文首先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碱金属钠迁移模型。该模型以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模型(Com-CFD-CFB-model)为基本框架,在气固流场、煤燃烧和受热面传热等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炉内燃烧碱金属钠迁移模型,包括碱金属钠析出、碱金属钠的均相/非均相反应、碱金属钠蒸气凝结、颗粒沉积和颗粒脱落等子模型,与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模型Com-CFD-CFB-model耦合,实现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模型中的碱金属钠迁移计算预测功能。(2)为验证碱金属钠迁移模型的准确性,论文将模型应用于30 k W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台进行数值计算,燃用煤种为高碱准东煤。模拟得到了炉内气固流场、温度场及组分场的分布,以及碱金属钠在气相、飞灰和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得到验证。同时,模拟获得了凝结、惯性碰撞、热泳三种沉积形式在积灰探针不同位置处的钠沉积速率分布。(3)论文发展了基于三维数值模型的二维当量快算法,以减少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构建的二维模型在30 k W循环流化床试验炉的模拟中得到验证,计算时间比三维模型减少75%。在此基础上,论文应用二维模型开展了循环流化床运行参数的变工况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升高炉温可以增大气相钠排放速率以及积灰探针表面的钠沉积、飞灰沉积速率;增大过量空气系数会增大气相钠排放速率,但可以降低钠与飞灰在探针表面的沉积速率;升高二次风比例有助于减少气相钠排放速率,但不利于控制钠和飞灰的沉积速率;降低探针管壁温度会显着增大钠与飞灰的沉积速率。(4)论文开展了米东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验证预测计算,以检验碱金属钠迁移模型在大型循环流化床炉膛中的适用性。模拟得到了气相碱金属Na Cl及Na2SO4在炉膛截面上的分布;获得了凝结、惯性碰撞、热泳三种沉积形式在炉内不同受热面(水冷壁面和悬吊屏受热面)的钠沉积速率分布;获取了水冷壁面以及悬吊屏壁面不同区域的积灰速率,对于循环流化床炉内各区域的沾污结渣倾向给出了判断。计算得到的气固流场、燃烧特性、组分分布等与现场实测结果符合较好。(5)除此之外,论文基于表面电离法设计了一种在线测量烟气中气相碱金属钠的测量探针。通过标定试验,该方法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电信号与钠挥发速率之间呈现线性关联。在此基础上,将测量探针应用于测定不同准东煤样品(原煤、清洗煤、钠盐添加煤)中钠的析出量。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原煤样,在335~575℃范围内,钠的析出速率满足二次函数分布。对于钠盐添加煤样,当钠盐添加比例达到3%时,钠的析出速率峰会向低温方向偏移,表明焦炭的固钠容量达到饱和。相比于SO42-,Cl-对钠析出的影响更大。

童通通[7](2019)在《基于落渣碰撞信号的锅炉结渣诊断研究》文中提出受我国能源结构限制,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燃煤发电依旧会是我国电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电网的基础负荷。受热面结渣一直是燃煤锅炉运行过程中很难避免的问题,锅炉结渣轻则增加传热热阻,增加排烟损失,降低锅炉效率,重则引发高温腐蚀,造成水冷壁爆管,甚至积聚形成大渣块,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开展锅炉结渣诊断研究,及时发现并处理结渣问题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结渣监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基于落渣碰撞信号的结渣诊断方法,该方法所需布置的测点少,设备成本较低,且对锅炉的改造工程小,不会对水冷壁造成破坏降低其强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根据锅炉现场实际情形,设计并搭建了平板冲击实验台,并从冷灰斗斜度的影响、水冷壁管中流体的影响以及落渣模拟物选取三方面理论论证了本文所提结渣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仿真模拟实验的合理性。根据炉内落渣质量、表面硬度、疏松程度等参数波动较大,碰撞产生的振动信号频率波动导致传播速度无法预估这一特点,提出基于时间差比值的网格定位法,并使用能量包络线法求信号的到达时间点。通过模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具有可靠的定位精度,并分析了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通过噪声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适应工业现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赫兹碰撞理论为基础,提出以碰撞信号的短时平均幅值为特征值的落渣跌落高度估计方法,并建立了陶瓷球和加气砖两种落渣模拟物的高度估计曲线模型。经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曲线模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杜青泽[8](2018)在《王曲电厂600MW锅炉防结渣燃烧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燃料成本的增加,如今很多电厂入炉煤与设计煤种的偏差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锅炉结渣问题也较为突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继出台了很多控制电站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法律法规,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很多电厂都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的锅炉确实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水平,但同时也给锅炉运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锅炉结渣就是其中之一。防结渣研究变得越来越迫切,意义也越来越重要。王曲发电公司1号超临界600MW机组于2016年6月完成氮氧化物NOX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以后,为进一步降低燃料成本,公司决定对1号炉进行劣质煤掺烧试验。试验过程中上层燃烧器喷口出现较为严重的结渣现象,严重影响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为找到锅炉结渣的主要原因,从运行参数的调整优化角度出发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决定对1号锅炉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在此次试验中,分别对王曲电厂1号超临界600MW锅炉在额定工况下的煤粉细度、锅炉运行氧量、燃烧器的内、外二次配风情况进行了调整试验,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还对炉膛截面热负荷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试验,发现王曲1号600MW锅炉在额定工况下的制粉系统参数不合理,烟煤和混煤的煤粉细度R90长期维持在40%和20%左右,煤粉过粗;锅炉运行氧量长期维持在2.5%,而实测氧量仅为1.8%,氧量偏低;另外掺烧烟煤的软化温度ST仅为1200℃左右,属于强结渣性煤种,与锅炉设计煤种偏差较大。通过计算额定工况下掺烧煤种的炉膛截面热负荷为4.17MW/m2,远大于原锅炉设计值,并结合现场实测炉膛温度确定了较高的锅炉局部热负荷是结渣的重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分别进行了制粉系统及配风方式的参数优化,经过优化后烟煤及混煤的煤粉细度R90分别降至27%和12.6%;锅炉运行氧量和实测氧量提高至3.44%和2.53%;降低烟煤掺烧比例至30%左右并改用分仓上煤,还对燃烧器喷口附近防磨浇注料进行了清除。通过上述优化调整,使王曲1号600MW锅炉结渣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

杨宝林,李海涛,王鑫[9](2010)在《B&WB-1025/18.3-M锅炉结焦原因分析及对策》文中指出针对衡水恒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4锅炉炉长期存在结焦问题至于多次掉焦灭火的事故现象,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锅炉结焦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找出锅炉发生结焦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保证了锅炉稳定运行,确保了电力生产的安全。

张志远,于先波[10](2009)在《600MW直流炉炉膛结渣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上海锅炉厂600 MW超临界直流炉投运初期易结渣的情况,从锅炉本体的结构、所燃用煤种的煤质以及运行时相关参数的设置与调整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结渣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以及在运行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结渣的相应措施.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其对燃用同类煤种的同型式锅炉的燃烧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炉结渣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炉结渣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富氧下配煤与烟杆混燃协同机制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富氧下配煤混燃及协同研究
        1.2.2 生物质燃烧
    1.3 配煤与生物质混燃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总述
    2.1 实验原料
        2.1.1 烟煤、褐煤、烟杆及其混合物配比
        2.1.2 实验所用主要化学试剂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物化性能表征
        2.3.2 研究方法
        2.3.3 评价指标
        2.3.4 优化方法
第三章 配煤与烟杆混燃条件优选
    3.1 热重实验
    3.2 曲面响应设计
        3.2.1 模型构建
        3.2.2 混煤配比方案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富氧气氛下配煤与烟杆混燃协同机制研究
    4.1 单种燃料的热重实验
        4.1.1 不同富氧浓度下的热重实验与分析
        4.1.2 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实验与分析
    4.2 掺混不同比例烟杆的混燃特性研究
        4.2.1 掺混10%烟杆
        4.2.2 掺混20%烟杆
        4.2.3 掺混30%烟杆
        4.2.4 掺混40%烟杆
        4.2.5 不同掺混比的混燃特性评价指标分析
    4.3 掺混不同比例烟杆的混燃协同特性研究
        4.3.1 掺混10%烟杆
        4.3.2 掺混20%烟杆
        4.3.3 掺混30%烟杆
        4.3.4 掺混40%烟杆
        4.3.5 掺混不同比例烟杆的混燃协同作用评价指标分析
        4.3.6 协同作用模型构建
    4.4 配煤和烟杆混燃协同动力学机理
        4.4.1 燃烧动力学参数以及基本方程
        4.4.2 混燃动力学参数的求取
    4.5 配煤与烟杆混燃的协同演化机理
    4.6 协同作用微观模拟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富氧气氛下配煤与烟杆混燃协同特性优化
    5.1 TOPSIS法决策分析步骤
    5.2 TOPSIS法评判混煤燃烧方案
        5.2.1 不同配比的混煤初始数据矩阵:
        5.2.2 计算混煤各指标权重
        5.2.3 各方案加权标准决策矩阵
        5.2.4 最理想与最不理想指标
        5.2.5 距离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富氧气氛下配煤与烟杆混燃协同应用研究
    6.1 炉膛内配煤与烟杆混燃的数值模拟
        6.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6.1.2 结果分析
        6.1.3 协同作用
    6.2 配煤与烟杆混燃的结渣积灰特性
        6.2.1 样品制备
        6.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3 灰试样的XRD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特色和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350MW超临界电厂锅炉燃烧新疆准东煤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审阅认定书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准东煤应用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准东煤结渣及沾污特性
    2.1 煤的结渣及沾污机理
    2.2 准东煤结渣和沾污指标
    2.3 准东煤在电站锅炉应用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新疆国泰新华电厂锅炉改造前燃烧准东煤情况
    3.1 机组介绍
    3.2 锅炉设备概况
    3.3 机组运行状况
    3.4 本章小结
4 改造方案
    4.1 锅炉结构优化
    4.2 配煤掺烧
    4.3 运行调整
    4.4 本章小结
5 锅炉运行试验
    5.1 锅炉冷态调整试验
    5.2 锅炉热态制粉系统调整试验
    5.3 锅炉热态燃烧系统调整试验
    5.4 燃料掺烧高岭土试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膛结渣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概况
    1.1 主要设计参数
    1.2 燃烧器布置
2 炉膛结渣原因分析
    2.1 炉膛设计结构特性
    2.2 炉内空气动力工况
    2.3 锅炉运行调整
    2.4 入炉煤质特性
3 结渣防治措施
    3.1 运行和检修措施
    3.2 混煤掺烧管理
    3.3 设备改造
4 结语

(4)燃用准东高碱煤超临界锅炉燃烧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
        1.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背景
        1.2.1 准东煤的简介
        1.2.2 准东煤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煤燃烧结渣的研究分析
        1.3.1 结渣的形成过程
        1.3.2 结渣的危害
        1.3.3 影响锅炉结渣的因素
        1.3.4 防止锅炉结渣的措施
    1.4 防止结渣研究进展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准东天池南矿煤碱金属赋存形式与结渣特性研究
    2.1 准东天池南矿煤质分析
        2.1.1 煤质分析采用试验设备
        2.1.2 煤质工业成分分析方法
        2.1.3 煤质分析过程
        2.1.4 煤质分析数据
        2.1.5 准东高碱煤分析结果
    2.2 燃烧过程中碱金属的变化特性
    2.3 准东天池南矿煤样燃烧结渣特性分析
        2.3.1 结渣特性分析手段
        2.3.2 灰渣样品的采集
        2.3.3 渣样的微观形貌分析
        2.3.4 渣样的晶相结构分析
        2.3.5 渣样的元素组成分析
        2.3.6 燃烧结渣特性分析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准东天池南矿煤锅炉燃烧试验研究
    3.1 超临界燃烧试验锅炉介绍
    3.2 不同燃烧调整方式下的炉膛烟温监控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工况
    3.3 风门开度和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对锅炉温度分布的影响
    3.4 风门开度和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对锅炉氮氧化物的影响
    3.5 炉内不同位置的积灰结渣状况
    3.6 渣样分层后的XRD分析结果
    3.7 试验结论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风率和变氧量对掺烧比例影响研究
    4.1 氧量、一次风率等对煤的燃烧影响试验研究
        4.1.1 降低一次风率试验
        4.1.2 氧量变化试验
    4.2 炉膛烟温分布
        4.2.1 一次风率和炉膛烟温分布的关系
        4.2.2 氧量和炉膛烟温的关系
        4.2.3 新特能源超临界锅炉配风卡参数确定
    4.3 工况优化后的实际燃烧效果
        4.3.1 结渣状况
        4.3.2 优化后工质和烟气温度分布特点
        4.3.3 节能参数等指标运行情况
        4.3.4 环保参数等指标运行情况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660MW机组超临界对冲火焰锅炉混煤掺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
第二章 超临界燃煤对冲火焰锅炉燃烧特性分析
    2.1 对冲火焰锅炉特点
    2.2 煤粉燃烧机理
        2.2.1 挥发分析出及着火过程
        2.2.2 焦炭的着火燃烧与燃尽
    2.3 影响对冲火焰锅炉炉内煤粉燃烧的因素
    2.4 提高对冲火焰锅炉燃烧效率的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燃煤掺混理论及方法
    3.1 燃煤及其特性
        3.1.1 煤种的分类
        3.1.2 煤质特性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3.1.3 燃煤的结渣特性
    3.2 燃煤掺混及混配方法
        3.2.1 燃煤掺混对混煤燃烧特性的影响
        3.2.2 混煤主要煤质指标理论值计算
        3.2.3 混煤目标约束条件
    3.3 运行锅炉混煤掺烧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煤掺烧的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4.1 分析煤样的选取及制备
    4.2 混煤煤质特性的实验分析
        4.2.1 混煤的工业分析
        4.2.2 混煤的发热量测定
        4.2.3 混煤的含硫量测定
    4.3 混煤燃烧特性实验分析
        4.3.1 燃煤燃烧特性热重分析
        4.3.2 掺混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临界对冲火焰锅炉燃烧优化试验
    5.1 锅炉设备及系统
        5.1.1 锅炉主要设计规范
        5.1.2 设计燃料特性
        5.1.3 锅炉制粉及燃烧系统
    5.2 锅炉燃烧优化试验目的
    5.3 锅炉燃烧优化试验要求及依据
        5.3.1 燃烧优化试验要求
        5.3.2 燃烧优化试验依据
    5.4 锅炉燃烧优化试验方案
        5.4.1 试验工况设计
        5.4.2 试验煤质特性及试验方法
        5.4.3 测量项目及要求
    5.5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1 660MW负荷锅炉燃烧优化试验
        5.5.2 530MW负荷锅炉燃烧优化试验
        5.5.3 330MW负荷锅炉燃烧优化实验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
附录B 研究煤种热重分析结果
附录C 燃烧优化试验测试工况趋势图

(6)高碱煤燃烧碱金属钠迁移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我国能源现状
    1.2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现状
    1.3 燃煤锅炉沾污结渣问题
    1.4 沾污结渣机理
    1.5 碱金属析出迁移机理
    1.6 循环流化床碱金属迁移特性
    1.7 气相碱金属测量方法
    1.8 数值模拟研究
        1.8.1 碱金属析出模拟
        1.8.2 沾污结渣模拟
    1.9 研究现状总结
    1.10 本文研究内容
        1.10.1 本文工作的提出
        1.10.2 本文的研究思路
        1.10.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循环流化床燃烧碱金属钠迁移模型
    2.1 引言
    2.2 循环流化床整体数学模型
        2.2.1 流场模型
        2.2.2 煤燃烧模型
        2.2.3 污染物子模型
        2.2.4 传热模型
    2.3 碱金属钠迁移模型
        2.3.1 碱金属钠析出模型
        2.3.2 气相碱金属钠均相反应
        2.3.3 气相碱金属钠非均相反应
        2.3.4 碱金属钠蒸气凝结模型
        2.3.5 颗粒沉积模型
        2.3.6 颗粒脱落模型
        2.3.7 碱金属钠在炉内的迁移机理
    2.4 本章小结
33 0kW循环流化床数值计算与模型验证
    3.1 试验台介绍与建模
    3.2 模型与边界条件
    3.3 模拟结果
        3.3.1 炉内气固流场
        3.3.2 炉内燃烧
        3.3.3 碱金属钠分布
    3.4 本章小结
4 碱金属迁移影响因素与二维变参数分析
    4.1 引言
    4.2 二维当量快算
        4.2.1 二维计算域构建
        4.2.2 二维边界条件设定
        4.2.3 二维计算模型调整
        4.2.4 煤种与计算工况
    4.3 二维模型验证
    4.4 变参数计算结果
        4.4.1 炉膛温度的影响
        4.4.2 过量空气系数影响
        4.4.3 二次风比例影响
        4.4.4 管壁温度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米东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实炉介绍
    5.3 三维建模
    5.4 模拟结果
        5.4.1 气固流场
        5.4.2 燃烧计算
        5.4.3 传热特性
        5.4.4 碱金属钠迁移
    5.5 实测结果对比
    5.6 本章小结
6 气相碱金属钠在线测量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测量原理
    6.3 标定试验
    6.4 试验煤样品
    6.5 实验结果
        6.5.1 准东原煤中碱金属钠析出特性
        6.5.2 不同钠盐添加剂对钠析出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基于落渣碰撞信号的锅炉结渣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结渣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1.1.2 锅炉结渣的影响因素
        1.1.3 锅炉落渣机理
    1.2 锅炉结渣在线监测研究现状
        1.2.1 利用炉膛出口烟温诊断
        1.2.2 热流计诊断法
        1.2.3 水冷壁背火侧温差诊断法
        1.2.4 其他诊断方法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落渣碰撞仿真实验合理性论证
    2.1 引言
    2.2 冷灰斗倾角的影响
    2.3 水冷壁管中流体对振动信号测量的影响分析
        2.3.1 充液水冷壁管中振动信号能量分布
        2.3.2 振动波在充液管中传播的能量衰减
    2.4 落渣模拟物选取
        2.4.1 陶瓷
        2.4.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2.4.3 钢球和泥球
    2.5 本章小结
3 落渣碰撞位置定位方法
    3.1 引言
    3.2 现有定位方法简介
        3.2.1 相交圆定位
        3.2.2 扫描定位法
        3.2.3 到达时间差定位法
        3.2.3.1 时域累积法
        3.2.3.2 均方根法
        3.2.3.3 信号相关法
    3.3 基于到达时间差比值的网格法定位
    3.4 信号能量包络线
    3.5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3.5.1 实验平台
        3.5.2 实验步骤
        3.5.3 网格划分
        3.5.4 无噪声冲击实验
        3.5.5 噪声仿真实验
    3.6 本章小结
4 灰渣剥落高度估计方法
    4.1 引言
    4.2 赫兹碰撞理论
    4.3 基于短时平均幅值的掉落高度估计方法
    4.4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4.4.1 高度估计曲线模型
        4.4.2 曲线模型准确度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王曲电厂600MW锅炉防结渣燃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锅炉防结渣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锅炉结渣的原因分析及影响因素
    2.1 锅炉结渣的原因分析
    2.2 锅炉结渣的危害
    2.3 锅炉结渣的形成机理
    2.4 煤种分析
    2.5 王曲电厂1号600MW锅炉结渣情况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优化调整试验
    3.1 王曲电厂锅炉设备概况介绍
        3.1.1 锅炉整体概况及机组主要设计参数
        3.1.2 低氮改造前设备概括
        3.1.3 低氮改造后燃烧系统简介
        3.1.4 现有旋流燃烧器技术分析
    3.2 燃烧优化调整试验
        3.2.1 制粉系统调整试验
        3.2.2 燃烧系统调整试验
        3.2.3 炉膛局部热负荷计算与调整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推荐运行方式
    4.1 制粉系统推荐运行方式
    4.2 燃烧系统推荐运行方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的工作业绩
获奖情况
作者简介

四、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炉结渣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富氧下配煤与烟杆混燃协同机制与优化研究[D]. 刘迎春.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2]350MW超临界电厂锅炉燃烧新疆准东煤试验研究[D]. 金继源.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膛结渣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 任兵,姚力,王治博. 能源与节能, 2020(07)
  • [4]燃用准东高碱煤超临界锅炉燃烧控制技术研究[D]. 曾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660MW机组超临界对冲火焰锅炉混煤掺烧优化研究[D]. 欧阳国斌.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6]高碱煤燃烧碱金属钠迁移特性研究[D]. 季杰强. 浙江大学, 2019(03)
  • [7]基于落渣碰撞信号的锅炉结渣诊断研究[D]. 童通通. 浙江大学, 2019(06)
  • [8]王曲电厂600MW锅炉防结渣燃烧优化研究[D]. 杜青泽.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9]B&WB-1025/18.3-M锅炉结焦原因分析及对策[A]. 杨宝林,李海涛,王鑫. 全国火电300MWe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三十九届年会论文集, 2010
  • [10]600MW直流炉炉膛结渣特性分析[J]. 张志远,于先波.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标签:;  ;  ;  ;  ;  

恒丰发电1号炉结渣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