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白柏[1](2021)在《高校治安管理优化研究 ——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例》文中认为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高校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国家人才与社会精英培育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却安全事故频发。我国高校目前“以墙为界”的安全防控模式,在日益复杂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已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保障校园安全。本文对国内外高校治安管理研究进行充分回顾梳理后,立足于协同治理理论与治安领域相关基础理论,构建了以治安管理原则、治安管理主体、治安管理措施和治安管理评估等四大基础要素为核心的高校治安管理体系框架;并依托于个人工作经验,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治安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对其治安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治安工作特殊性、工作现状进行梳理后,发现其校园治安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工作问题与成因有:一是外部环境制约方面,包括国内外政治因素与网络环境、社会治安环境复杂、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协同治理建设不足方面,包括协同治理理念滞后、协同治理机制欠缺和整体治安防范薄弱;三是治安工作宣传教育缺失方面,包括高校治安保障各主体对治安工作宣传教育认识不足、高校缺乏专业安全教育的宣传队伍和教职工与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强。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本文高校治安管理体系框架,深入研究讨论了高校治安管理相关举措,具体包括:一是完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二是构建高校多元责任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包括培育引导高校治安保障多元责任主体,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公安机关协同治理机制;三是构建高校多校区治安管理长效对策,具体包括运行保障对策、安全教育对策、预警分析对策以及工作考核对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学生是年轻有活力的一代,是国家人才力量储备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保障高校校园安全,满足大学生的基本安全需求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同时也是高校工作开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赵长明[2](2020)在《“枫桥经验”的逻辑起点及在高校治安管理中的实践追求》文中提出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指示学习"枫桥经验" 5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导发展"枫桥经验" 15周年。在这55年期间,"枫桥经验"一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不断推广、创新、发展。进入21世纪,它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它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被运用在社会的众多领域,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各个方面的实践得知,探索"枫桥经验"在高校治安管理中的应用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因此,通过整理"枫桥经验"的发展历史,对当下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引入"枫桥经验"建立"校园社区警务";积极尝试"大调解机制";推行"三色预警"的维稳策略等方法以推动我国高校治安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邱浩[3](2020)在《“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安全稳定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平安校园”建设,以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为目标,迎合了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平安校园”内涵与外延的不断丰富与发展,高校安全管理体系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巩固了校园长治久安的局面,增强了师生主体的安全感与满意度。但是与“平安校园”建设的新要求相比,与党和国家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亟待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因此,探索“平安校园”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既是应对当前安全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的应有之义,也是服务于“平安校园”建设目标的要求。为保障校园环境和谐稳定,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本文以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并与高校保卫部门与师生员工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掌握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治理理论、协同理论等前沿理论对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更好的提升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效能。本文首先考察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界定、构成要素以及构建原则,深刻了解到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主体、内容、对象、手段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从而划定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范围。其次,阐述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是建设与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原因。再次,基于“平安校园”的视角,分析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组织结构不顺、队伍建设滞后、信息协同不强、考核评价不力、科技水平不高等具体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为完善体系提供现实依据。最后,提出了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通过健全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水平、加快队伍建设等措施,针对性的解决体系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彭盈盈[4](2020)在《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安全治理作为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一环,其传统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高校安全治安防控体系在应对日常高校安全治理工作中显得捉襟见肘。单一孤立的高校安全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高校治安形势的转变。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应当转变治理思维,反思传统高校安全治理思维和手段的不足,建立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以提高高校安全治理的效能。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以维护高校安全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具有一套自我调整、自我平衡的运行机制。高校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是立足于动态、整体、联系的系统思维,打破传统高校安全分析思路模式的束缚,创新性地对系统内部不和谐因素进行生态性的反思,在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中寻找出路。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涵盖了人的系统、支持系统、交换系统、防御系统,通过在各子系统间建立一套自我预警、自我消解风险因素的机制,通过寻找安全与风险因素博弈的平衡点,保证高校校园安全系统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能力。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现状,提出了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想,通过探讨“安全生态”与“生态安全”的异同,剖析“安全生态”的特点,寻找高校安全与生态系统的契合点,证实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可行性。借助生态思维对高校安全生态现状进行剖析,从“生物”与非生物系统投入不均衡、外部风险抵抗力薄弱、安全信息交换机制存在不足、安全文化建设薄弱四个方面进行生态性的反思,力求从高校校园安全系统内部找出症结弊端所在。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思路参照生态学、系统理论的思维模式,立足整体、系统的角度,从构建高校安全生态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风险识别机制着手,提出相对应的构建策略,以提升各系统联合预防风险的能力,寻求高校安全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自我平衡的运行模式。为了更生动地阐释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笔者以高校“校园贷”犯罪为例对安全生态系统识别风险过程进行了说明。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应着眼于安全风险的事前预防,这对于高校校园安全治理和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袁鹏歌[5](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对社会治安稳定意义重大,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的影响。探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既是保障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应有之义。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日益成熟给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大数据应用成为新时代高校治安防控形态演进的必然趋势,为治安防控工作高效化、科学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成为促进高校治安防控工作战斗力模式转换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高校面临的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各种传统治安问题突出、新型犯罪手段增多、网络防控压力增大、治安灾害事故频发,但是由于高校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组织体系不合理、建设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台软件开发滞后以及保卫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导致治安防控体系的整合度不高、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虚拟空间防控不到位、预测预警预防能力较弱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探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需要在治理理论、系统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和第三方警务理论指导下,以高校治安秩序和师生安全感良好、满意度提升为建设目标,以高校党委、保卫部门、公安机关、校属其他单位和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力量为建设主体,建立“1+6+5”的治安防控格局,即以一个信息化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校园边界与门禁防控网、重点地域防控网、背街小巷巡逻防控网、学校周边联合防控网、校园网络空间防控网、视频巡查防控网等六张网为骨架,以信息共享与预警机制、联动协作机制、应急指挥机制、运维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五项机制为保障,并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可视化应用平台,全面提升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因此,针对目前高校面临的治安形势以及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缺陷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树立大数据思维,养成大数据意识,并且要统筹顶层设计,完善防控体系相关机制,同时要落实高校宏观指导,全面推进高校的大数据建设,使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信息化、立体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得校园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稳中有降,可防性、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治安灾害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卢东,卢玉丽[6](2017)在《浅析高校治安综合治理》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地,做好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高校开展教书育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保障,为致力于高校安定有序,促进高校稳定发展,对高校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已经凸显出了必要性。
朱冠群[7](2017)在《高校外来人员治安管理研究 ——以上海某高校X校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产业化、后勤社会化、校园开放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大量外来人员进入高校,从事各种活动。而此类人员在校内的流动、聚集,极易增加各类突发事件,特别是治安类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威胁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因此说,在高校社会化、开放化的背景下,面对大量外来人员涌入,高校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工作形势。如何保证高校主体,也即广大师生员工一个相对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已成为研究高校治安管理的重大课题。但是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难以指导实践,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校治安管理工作的实际,以校区外来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学术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流动人口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选取有代表性的上海某高校X校区外来人员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对该校区外来人员的治安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中的原因。最后基于国外高校治安管理的经验及相关启示,重点提出需从建立高校治安管理体系和治安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确立和保障治安管理主体地位以及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四个方面来完善高校外来人员治安管理工作,以此达到维护校园秩序,保障师生人身、财产权益,建设平安校园的目标。
杨立志[8](2016)在《高校治安管理工作完善对策研究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文中认为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高校的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就无从谈起。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是人群密度相对较大的社会细胞。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和高校面向社区功能的进一步开放,校园生活的人员数量也相应增大,影响校园治安秩序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大学校园里,学生受到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尤其是互联网络冗繁和未加甄别的庞大信息群,使得各种思想文化在此相互交错、激荡。与此同时,随着开放式校园的建设和推行,校园不再是过去封闭的小社会,而是不断与校外环境进行接触和渗透,社会消极腐败现象向高校的不断蔓延,使得各类不和谐因素逐步显现1。要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保证高校的稳定。因而,着眼于高校的长久发展,分析影响高校治安的因素,探究高校治安鞍山之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以上海交通大学保卫处治安管理工作为例,从校园治安管理工作的现状着手,指出当前高校治安管理工作应当主要做好包括高校保安队伍管理、校园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校园外卖食品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当前,高校治安问题日益突见,各类案件在校园内连发不断,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社会层面有:社会冲击转型、思想多元化、校园周边环境复杂;高校层面主要有:后勤社会化、管理工作滞后、师生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防范设施不健全;学生自身层面主要有:学生群体构成多样、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等。
刘带,邓家洲[9](2016)在《高校综治考核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良好的校园治安秩序是高校稳定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以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工作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影响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工作的原因,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工作的对策。
王瑶,牛晶莹,佘晓晓,苏亚男,李天祺[10](2016)在《大学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问题治理及法律对策》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大学城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区域之一。而因其地处郊区,人员构成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所涉及的问题多样、复杂,大量的事件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切实有效地治理;而本文将立足这一现实,分析大学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问题,并且从法律角度为已发生的治安事件提供治理依据以及对具有潜在危险的治安问题提供预防机制。
二、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治安管理优化研究 ——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高校治安管理体系 |
(一)概念界定 |
(二)构成要素 |
二、协同治理理论 |
三、治安基础理论 |
第三章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治安管理现状 |
一、兰州大学榆中校区高校治安管理情况感知测量 |
(一)学生高校治安管理情况感知测量 |
(二)教职工高校治安管理情况感知测量 |
(三)学生、教职工高校治安管理感知比较分析 |
二、兰州大学榆中校区高校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
(一)高校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
(二)政府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
(三)社会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
(四)协同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
第四章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治安管理问题与成因 |
一、校区治安客观环境欠佳 |
(一)校区地理位置孤立 |
(二)治安环境复杂 |
(三)分校区办学和师生分离 |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 |
二、治安管理协同建设不足 |
(一)协同治理理念滞后 |
(二)治理主体建设缓慢 |
(三)治理主体权责不明 |
(四)整体治理防范薄弱 |
三、治安管理宣传教育缺失 |
(一)主体认识不足 |
(二)专业宣传队伍缺乏 |
(三)部分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
第五章 高校治安管理优化完善的对策 |
一、高校治安外部协同治理对策 |
(一)完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二)培育构建高校治安保障多元责任主体 |
(三)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公安机关协同治理机制 |
二、高校治安内部协同治理对策 |
(一)治安协同治理预警分析对策 |
(二)治安协同治理主体工作考核对策 |
(三)治安协同治理运行保障对策 |
(四)治安协同治理主体安全教育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枫桥经验”的逻辑起点及在高校治安管理中的实践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枫桥经验”的逻辑起点及其内涵特色解读 |
(一)枫桥的地域文化特征及“枫桥经验”的逻辑起点 |
(二)、“枫桥经验”的内涵特色解读 |
1.“枫桥经验”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
2. 纵观“枫桥经验”的整体发展路线,可以看出“枫桥经验”的发展始终走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线上。 |
3.“枫桥经验”诞生50多年,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获得群众的支持,在半个世纪内不断发展和创新。 |
4.“枫桥经验”在这么多年的发展演变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
二、当前我国高校治安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 |
(一)高校校园安保法律支撑不足,安保人员没有执法权 |
(二)高校治安管理工作与高校校园安保服务脱节 |
(三)高校治安管理干部与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
(四)高校治安应急预警体系不够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
三、“枫桥经验”在高校校园治安管理中的实践追求 |
(一)引入“枫桥经验”建立“高校校园社区警务”模式 |
(二)借鉴“枫桥经验”更新高校安保服务工作理念 |
(三)学习“枫桥经验”积极尝试“校园大调解机制”及“网格化管理” |
四、借鉴“枫桥经验”推行“三色预警”高校维稳策略 |
五、结论 |
(3)“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2.1 理论意义 |
1.1.2.2 实践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国内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 |
1.2.2 关于国外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 |
1.2.3 关于“平安校园”建设的研究 |
1.3 理论基础 |
1.3.1 治理理论 |
1.3.2 协同理论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高校安全 |
2.1.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 |
2.2 构建原则 |
2.2.1 统一指挥原则 |
2.2.2 协调联动原则 |
2.2.3 预防为主原则 |
2.2.4 服务师生原则 |
2.3 构成要素 |
2.3.1 安全管理主体 |
2.3.2 安全管理对象 |
2.3.3 安全管理手段 |
2.3.4 安全管理内容 |
2.3.4.1 安全政策 |
2.3.4.2 安全风险管理 |
2.3.4.3 安全保证 |
3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
3.1 基于高校内部管理层面分析 |
3.1.1 校园安全形势整体严峻 |
3.1.2 大学生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
3.2 基于高校外部安全形势分析 |
3.2.1 传统校园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
3.2.2 高校意识形态问题严重 |
3.2.3 高校失泄密事件频发多发 |
3.2.4 高校网络舆情防控难度加大 |
4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困境-基于“平安校园”的视角分析 |
4.1 “平安校园”实践探索 |
4.1.1 指导思想 |
4.1.2 建设历程 |
4.1.3 工作内容 |
4.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
4.2.1 安全管理理念不断更新 |
4.2.2 安全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
4.2.3 校园安全文化稳步发展 |
4.2.4 安全防范措施逐渐完善 |
4.3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4.3.1 组织体系结构不畅 |
4.3.2 队伍建设水平滞后 |
4.3.3 信息沟通效率低下 |
4.3.4 考评激励效果薄弱 |
4.3.5 应急处置工作乏力 |
4.3.6 科技支撑保障不足 |
5 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路径选择 |
5.1 打造高校安全治理共同体 |
5.1.1 培育多元主体,促进合作治理 |
5.1.2 完善机构设置,加强组织保障 |
5.1.3 理顺组织结构,明确管理责任 |
5.2 健全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
5.2.1 信息共享机制 |
5.2.2 联防联动机制 |
5.2.3 考核评价机制 |
5.3 提高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科技水平 |
5.3.1 引进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 |
5.3.2 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 |
5.3.3 推进技防系统集成与联动 |
5.4 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体系队伍建设 |
5.4.1 拓宽培养渠道 |
5.4.2 注重教育培训 |
5.4.3 完善准入标准 |
5.5 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5.5.1 加强预案制定与演练 |
5.5.2 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
5.5.3 重视舆情干预引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访谈提纲 |
一、 保卫处工作人员 |
二、 校属其他单位 |
三、 高校师生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导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2 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相关概念探究 |
2.1 “安全生态”与“生态安全”之比较 |
2.2 “安全生态”的特点及其在高校安全中的应用 |
2.2.1 以人为中心 |
2.2.2 目的明确性 |
2.2.3 开放互动性 |
3 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反思 |
3.1 “生物”与“非生物”系统投入不均衡 |
3.2 外部风险入侵抵抗力薄弱 |
3.3 高校安全信息机制存在不足 |
3.4 高校安全文化意识建设薄弱 |
4 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建 |
4.1 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建思路 |
4.2 高校校园安全生态构建的路径 |
4.2.1 人的系统 |
4.2.2 支持系统 |
4.2.3 交换系统 |
4.2.4 防御系统 |
4.2.5 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识别“校园贷”犯罪为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之处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大数据 |
1.4.2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
1.4.3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 |
1.5 研究现状 |
1.5.1 关于国内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研究 |
1.5.2 关于国外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研究 |
1.5.3 关于大数据的研究 |
2 大数据对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价值分析 |
2.1 大数据应用是新时代高校治安防控形态演进的必然趋势 |
2.1.1 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 |
2.1.2 高校复杂治安形势的必然选择 |
2.2 大数据是促进高校治安防控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保障 |
2.2.1 拓展了信息来源渠道 |
2.2.2 提高了数据存储能力 |
2.2.3 提高了数据挖掘技术 |
2.3 大数据是促进高校治安防控工作战斗力模式转变的重要动力 |
2.3.1 促进高校治安防控决策科学化 |
2.3.2 推动高校治安防控工作高效化 |
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其启示 |
3.1 系统理论及其启示 |
3.2 治理理论及其启示 |
3.3 社会控制理论及其启示 |
3.4 第三方警务理论及其启示 |
4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
4.1 高校治安防控面临的挑战 |
4.1.1 传统治安问题依然突出 |
4.1.2 新型犯罪手段增多,加大了治安防控难度 |
4.1.3 人员流动性增大,治安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
4.1.4 网络、自媒体日益发达,增加了高校虚拟空间防控压力 |
4.1.5 高校治安灾害事故频发 |
4.2 当前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缺陷 |
4.2.1 防控体系整合度不高,运行体系不健全 |
4.2.2 常态化运行机制不完善 |
4.2.3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
4.2.4 网络虚拟空间防控不到位 |
4.2.5 预测预警预防能力较弱 |
4.3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1 建设组织体系不合理 |
4.3.2 建设规划不到位,资源整合困难 |
4.3.3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滞后 |
4.3.4 保卫队伍信息化建设不足 |
5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主体和架构设想 |
5.1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目标 |
5.2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主体 |
5.2.1 高校党委 |
5.2.2 高校保卫部门 |
5.2.3 公安机关 |
5.2.4 校属其他单位和师生员工 |
5.2.5 社会力量 |
5.3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系统架构 |
5.3.1 信息化指挥中心 |
5.3.2 六张防控网络 |
5.3.3 五项运行机制 |
5.4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平台技术架构 |
5.4.1 架构原理 |
5.4.2 系统平台构成 |
5.4.3 特色功能设想 |
6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
6.1 转变传统工作理念,树立大数据高校治安防控思维 |
6.1.1 树立数据化治安思维 |
6.1.2 形成整体性治安思维 |
6.1.3 建立关联性治安思维 |
6.2 完善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制度安排 |
6.2.1 完善组织领导,明确建设主体责任 |
6.2.2 健全法律规章制度,促进大数据建设工作规范化 |
6.2.3 规范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
6.2.4 健全协作机制,整合校内外防控力量 |
6.3 加大高校宏观指导,全面推进大数据建设 |
6.3.1 升级网络、设备,满足大数据防控需求 |
6.3.2 整合各系统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
6.3.3 加强平台建设与维护,实现智慧防控 |
6.3.4 常规培训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提高保卫人员信息化技能 |
6.4 依托大数据技术,提高高校治安防控整体能力 |
6.4.1 加强数据挖掘,提高数据预测预警能力 |
6.4.2 加强校情监控,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能力 |
6.4.3 坚持合成指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6.4.4 强化信息研判,提高精确打击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浅析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做好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意义 |
二、当前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现状和问题 |
(一) 法制安全教育薄弱 |
(二) 资金投入不足 |
(三) 安保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培训 |
三、加强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对策 |
(一) 加强思想教育引导 |
(二) 加大资金投入, 提供强有力保障 |
(三) 加强治安综合治理队伍建设 |
(7)高校外来人员治安管理研究 ——以上海某高校X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 |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高校外来人员治安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外来人员的界定 |
二、治安管理的界定 |
三、高校治安的内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分析 |
一、流动人口管理理论 |
二、公共治理理论 |
三、危机管理理论 |
第二章 上海X校区外来人员治安管理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上海高校外来人员治安概况 |
一、高校外来人员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
二、高校外来人员的特征 |
三、高校外来人员治安状况 |
第二节 X校区外来人员治安现状 |
一、校区基本情况 |
二、校区外来人员基本状况 |
三、校区外来人员治安现状 |
四、校区外来人员治安管理举措 |
第三节 X校区外来人员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校内单位监管不力 |
二、“两个实有”核查困难 |
三、“以证管人”难以落实 |
四、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
第四节 X校区外来人员治安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外来人员治安管理体系不健全 |
二、缺乏可操作性的治安事件应急机制 |
三、治安管理主体存在缺陷 |
四、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
第三章 国外高校校园治安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加拿大高校治安管理的经验 |
一、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 |
二、校园社区警务模式 |
三、科学完备的安全教育机制 |
四、先进的技术防范体系 |
第二节 英国高校治安管理的经验 |
一、法律授权明确 |
二、多元化校园警察模式 |
三、完备的学校风险评价体系 |
第三节 日本高校治安管理的经验 |
一、健全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
二、系统的校园危机管理体系 |
三、充分的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
第四节 国外经验对上海高校的启示 |
一、健全和加强法制保障 |
二、构建和完善危机应急管理体系 |
三、建立和实行校园警察制度 |
四、重视和改进安全教育 |
五、发展和提升科技防范能力 |
第四章 完善高校外来人员治安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加强和改善外来人员治安管理体系建设 |
一、构建校园治安防控体系 |
二、组建多形式多层次治安防控队伍 |
三、改进“两个实有”制度和管理机制 |
四、注重管理和服务结合 |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高校治安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
一、事前预防预警机制 |
二、事中应急处置机制 |
三、事后恢复机制 |
第三节 确立和保障高校治安管理主体地位 |
一、法律制度层面保障 |
二、实务操作层面保障 |
第四节 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环境 |
一、安全教育与培训 |
二、媒体舆论宣传与引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8)高校治安管理工作完善对策研究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简要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国外高校校园治安管理经验及启示 |
一、理解“治安”及校园治安管理 |
(一)治安的概念解读 |
(二)校园治安管理的内涵 |
二、高校校园治安管理的基本任务 |
(一)管理中心及前提 |
(二)工作原则 |
(三)管理重点 |
三、国外高校校园治安管理经验及启示 |
(一)美国高校治安管理经验 |
(二)加拿大高校治安管理经验 |
(三)新加坡高校治安管理经验 |
(四)国外高校治安管理经验的启示 |
第二章 我国高校校园治安管理现状 |
一、高校保安队伍建设 |
(一)高校保安队伍的发展变革 |
(二)高校保安队伍管理体制 |
(三)校园保安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二、高校外卖送餐秩序管理 |
(一)外卖餐饮的现状 |
(二)外卖送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三、高校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管理 |
(一)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现状 |
(二)高校外来务工人员群体问题 |
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 |
(一)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现状 |
(二)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完善高校校园治安管理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保安队伍建设与管理 |
(一)注重源头管理,规范录用制度 |
(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理 |
(三)加强理论学习,普及安保培训 |
(四)注重情感关怀,关心个人需求 |
二、健全对外卖送餐工作的管理措施 |
(一)完善制度建设,明确责任与义务 |
(二)创新管理方式,研发电动自行车校园送餐监管平台 |
(三)控制外卖送餐电动车车速,保障送餐基本安全 |
(四)配备专门人员,强化外卖送餐监督检查 |
(五)建构互动机制,畅通沟通渠道 |
三、做好高校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管理 |
(一)强化管理,掌握实情 |
(二)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 |
(三)注重物质激励,提高工资待遇 |
(四)重视社会需求,努力推动用工单位工会组织建设 |
(五)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归属感 |
四、有效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工作 |
(一)重视入学安全教育 |
(二)强化日常安全教育 |
(三)重视毕业季安全教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高校综治考核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综治考核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对高校综治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 |
(二)高校综治考核工作的奖惩机制不够明确,应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 |
(三)高校综治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存在“就考核而考核”的现象 |
(四)高校综治经费投入匮乏,技防设施不健全 |
二、高校综治考核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对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
(二)高校综治考核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考核机制 |
(三)综治考核的内容、方式缺乏创新 |
(四)高校安全保障设施经费投入不足 |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工作的对策 |
(一)构建长效的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 |
(二)进行差异化的考评指标设计 |
(三)建立全方位、全时空的群防群治体系 |
(四)把校园综合治理与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
(10)大学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问题治理及法律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现状和特点 |
(一)治安问题多样 |
(二)人员复杂 |
(三)救济途径艰难 |
二、大学校园周边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校方管理疏漏造成治安问题层出不穷 |
1、饮食安全问题校内的诱因 |
2、校方对校内交通管控过松 |
3、安保措施不得当 |
4、校方制度层面不健全,使得问题不得根本解决 |
(二)大学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
1、饮食方面缺乏辨别力,权利维护力不从心 |
2、交通出行,规则安全意识淡薄 |
3、缺乏社会经验,上当受骗时有发生 |
(三)校园周边行政管理宽松滋生安全问题 |
1、流动小商贩难于管理 |
2、固定商铺资质审查过于宽松,网络餐馆疏于管理 |
3、校园周边警力安保不足,应急机制不完善 |
三、高校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对策 |
(一)探讨高校校园法的建设 |
(二)建立大学城治安联动机制 |
(三)明确法律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
(四)完善高校治安问题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
(五)加强高校周边区域规划 |
(六)加强高校师生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 |
四、结语 |
四、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治安管理优化研究 ——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例[D]. 白柏. 兰州大学, 2021(02)
- [2]“枫桥经验”的逻辑起点及在高校治安管理中的实践追求[J]. 赵长明. 警学研究, 2020(05)
- [3]“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邱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02)
- [4]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建[D]. 彭盈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0)
- [5]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D]. 袁鹏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 [6]浅析高校治安综合治理[J]. 卢东,卢玉丽. 现代职业教育, 2017(22)
- [7]高校外来人员治安管理研究 ——以上海某高校X校区为例[D]. 朱冠群. 华东政法大学, 2017(07)
- [8]高校治安管理工作完善对策研究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D]. 杨立志.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7)
- [9]高校综治考核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刘带,邓家洲. 韶关学院学报, 2016(11)
- [10]大学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问题治理及法律对策[J]. 王瑶,牛晶莹,佘晓晓,苏亚男,李天祺. 商,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