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秋》(节选自教案)

《春节中秋》(节选自教案)

一、《春节和中秋节》(教案摘录)(论文文献综述)

宫雪傲[1](2021)在《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线上综合课教学设计 ——以LingoAce初级综合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艾尔登齐齐克[2](2021)在《部编版小学高段“记实”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S小学为例》文中认为

吴媛枫[3](2020)在《《华西教会新闻》西南民俗报道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世纪上半叶,早期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创办报刊,广泛地介绍中国社会的自然风光、人文建筑、经典着述以及社会风俗等。《华西教会新闻》(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作为基督新教在华西南地区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期刊和近代四川新闻史上出版年份最长的期刊,较为完整地保存了西方传教士在1899—1943年间对华西南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观察,成为西方人了解西南风土人情的重要介质与核心信息,透过报刊中刊载的民俗文化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清末民初西南地区民俗文化图景进行观照。本文将叙事学相关的研究方法纳入论证视野,来建构文章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以《华西教会新闻》中的民俗类报道作为研究的史料基础,对该报的叙事者、叙事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策略进行解读、归纳与总结,旨在研究该报呈现出何种西南民俗文化图景,以及在独特的地域和文化环境中如何进行民俗叙事,以达到叙事目的。研究发现,《华西教会新闻》民俗报道的叙事者大多拥有多重身份,既是进行大量田野调查的西南社会游历者,也是对民俗文化充满兴趣并进行长期研究的汉学家,除在该报发表的报道外,着作论文等研究成果丰富。不同的叙事身份致使其民俗叙事呈现多元的叙事视角,主要以限知视角和综合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为主。叙事话语方面,传教士综合运用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的特定叙事结构,将彰显仪式秩序的线性叙事与全面展现主题的横面叙事相结合;充分使用隐喻和比较的修辞手法,通过构建民俗意象和抓典型的方式增进西方读者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理解;在微观的话语层面上,传教士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手法,对富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文化负载词进行译介,以准确传达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句式安排上综合运用疑问句和复合句,吸引读者兴趣并从细节之处展现地方文化风貌。叙事策略的选择上,撰稿人运用文字和图片两种叙事符号,扩大民俗叙事的意义空间;叙事落脚点选用平民叙事,从小人物的视角呈现民俗特质;叙事过程中运用批判性叙事,以符合西方读者的价值观念,渗透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思维,并在中西读者之间构建文化认同,对当今民俗叙事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陈源君[5](2020)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的逻辑能力培养》文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的要求。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即逻辑学所说的思维形式。教师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可以提高学生在以语言为载体的文本中进行正确合理的思考。通过本文想要解决几个问题:根据相关理论研究找出小学生是否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进一步探究他们在不同年龄段达到了何种程度。设计阅读测试并实践分析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中是否依托统编本找到逻辑思维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对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设计练习与开发资源,最后对代表性的阅读文本教学案例实践与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对“小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问题找到理论基础。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论、前苏联的鲁宾斯坦、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及林崇德教授等人的研究,可以得出三至五年级是适宜培养逻辑能力的。其次,以我校三至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找到不同学龄段阅读中逻辑能力的层次与培养方向。再者,依托统编本教材找到可以培养小学生逻辑能力的思维训练点,与逻辑学中的知识点进行比对落实。在比对的过程中发现统编本有多篇训练逻辑思维的选文。根据概念、判断及推理的思维形式选择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解析。最后,整合阅读教学资源、拓展迁移、开发阅读资源。根据思维形式分项设计练习和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案例实践与分析。

谢娜[6](2020)在《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提出给我国外语界敲响了中国文化缺失的警钟,学者们和一线教师开始关注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研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把文化知识的教学有机融入到语言学习之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价值,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鉴于此,本研究对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开展有关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提出加强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对策。本研究以H市Z中学136名学生和25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及测试等方法,通过为期三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以英语形式表达出来的中国文化的熟悉度和掌握度较低;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较弱;教师在加大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思考不够,有关中国文化的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没有对相关主题进行深入挖掘,文化教学流于形式,导致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效果不理想。研究者对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学生对于将中国文化和英语学习融合的重视不够,对于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对于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认识有限,跨文化教学素养和能力有待提高;教材中的中西文化占比不均衡且对中国精神文化的介绍较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考试评价的要求没有得到落实。针对以上问题和影响因素,研究者提出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以下建议: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和英语学习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引导,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跨文化鉴赏、适应及交际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树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的意识;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跨文化教学素养和能力;加强英语教材建设,增加中国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开设中西文化比较与鉴赏类选修课程;增加文化考核内容,落实《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评价要求。

张婷[7](2020)在《基于Scratch面向计算思维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以上海某初中一年级为例》文中认为在信息化社会,计算思维是最近乃至几年前就开始被逐渐被重视起来。计算思维不仅涉及计算机学科的本质的内容,而且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颁布,计算思维成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笔者所设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提升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学生可以通过提升计算思维的能力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信息素养,也能够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本论文采用的是基于Scratch软件作为计算思维的载体工具,对初中生学习编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编程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并逐渐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方面开设初中Scratch校本课程是非常具有研究意义。开发Scratch校本课程对学校课程结构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Scratch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以及准实验研究法对论文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首先,如何开发能够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Scratch校本课程以及将学校特色融入课程中;其次,Scratch与计算思维的契合点是什么以及在Scratch编程课堂中的实际教学中如何融入计算思维的相关教学内容;最后,如何设计的量表以及学习单能够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整个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学生通过整个学期学习Scratch校本课程,不仅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通过量表验证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了很多。

叶新新[8](2020)在《美国斯特拉特福学校中学初级汉语课堂教学设计》文中提出海外汉语教学事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不同国家教育文化的不同使得海外汉语教学面临着复杂的现状。本文通过研究美国中学汉语教学现状,结合美国初高中学生外语学习习惯和特点,基于海外汉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基础上,探讨翻译法、交际法、情景法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美国私立学校初高中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实用性,以求为美国初高中年级的汉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陈述了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综述了以往学者们对翻译法、交际法和情景法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最后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斯特拉特福学校汉语教学情况分析,第一部分笔者从学习需求、课程设置、成绩评定、学生情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背景说明,第二部分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问卷内容、学习对象、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方法。并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以往教学存在的问题,即当前教学所面临的考验。第三章为教学设计部分,第一部分结合《HSK标准教程2》分别说明了翻译法、交际法和情景法在初级汉语课堂上的使用技巧,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以《HSK标准教程2》第七课为例作整课的教案设计与说明,第四部分则以第九课的结果补语为例展示语法教学的教案设计。第四章为教学实践评价,先从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学生、学生HSK考试成绩与学生期望五个角度详细说明。然后给出教学建议与总结,针对海外汉语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并说明此篇论文的不足。

魏钰泽[9](2020)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四世同堂》为例》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担忧的教育问题之一。为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并改善当前阅读教学现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与教学体系,并在“教学提示”板块给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与建议。这意味着整本书阅读将不再是一般的课外提倡而是在高中阶段必须完成的规定性教学任务。但整本书阅读进入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施方面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一现实困境,本论文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等手段,以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系统研究,并以《四世同堂》为例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力求展现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设计的全过程。论文第一章明确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单篇阅读教学相比,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强调其主体性、系统性与开放性。在教学价值定位上,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并在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以及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理论基础方面,建构主义在课程标准中有着直接的体现,而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阅读学理论则是整本书阅读与教学的内在要求。第二章主要探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上,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与作品的文体特征,并聚焦具有枢纽意义的局部要点进行教学。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凸显阅读策略,同时,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心理的调控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也要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在长篇小说的教学上,思辨读写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写作动力,而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学术类着作,师生共读则不失为一种能有效消解学生阅读障碍,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方式选择。第三章是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流程与教学组织及其评价的论述。课堂导读、过程监控、问题研讨、成果展示构成了教学的基本流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写作课与工作坊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面,以促进学习为目的是整本书阅读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主要以学习结果分类为依据,在评价方法方面,则要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中心。第四章立足于前文的理论研究,以课程标准推荐的《四世同堂》为例,分别从书目的教学价值、版本选择、教学目标确立、学程与测评设计以及教学实施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价值在于既能彰显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内涵之共性,也能凸显《四世同堂》整本书阅读教学之个性。目的在于希望能为一线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徐程红[10](2019)在《面向泰国本土学生的中国春节文化体验式教学设计》文中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留学生真正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应该进行更完善的分析和更精心的设计。本文以泰国本土学生即母语是泰语的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中国春节文化为教学内容,以体验式教学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教学实践、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了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指导不同阶段的中国春节文化教学,并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本文旨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探寻有效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模式,以期为今后的对泰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路,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本篇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了论文中涉及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交代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是中泰“春节”文化内容的简单介绍和对比。分为中国春节文化内涵分析、泰国“春节”文化内容介绍和中泰“春节”文化对比分析三个部分。通过中泰“春节”文化的介绍和对比,让我们对教学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而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预测教学的难点,以便使接下来的教学设计更充分、更深入、更生动。第三部分是中国春节文化体验式教学设计案例。这一部分是本篇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以中泰“春节”文化的对比结果为依据,针对汉语达到中级水平的泰国本土学生分别设计了中国春节文化的初级体验、中国春节文化的中级体验和中国春节文化的高级体验三个层级的内容。三个层级在内容的选择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将体验式教学理论贯穿始终,最大程度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无意中学到更多的汉语知识。第四部分是中国春节文化体验式教学总结。针对教学设计的效果总结文化体验式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春节和中秋节》(教案摘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节和中秋节》(教案摘录)(论文提纲范文)

(3)《华西教会新闻》西南民俗报道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意义
        1.1 选题背景和缘起
        1.2 选题意义和目的
    2.文献综述
        2.1 《华西教会新闻》刊物的研究
        2.2 近代在华外报民俗报道的研究
        2.3 叙事学视域下近代报刊的研究
    3.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思路
    4.创新思路
        4.1 研究角度创新
        4.2 研究手法创新
第1章 清末民初在华外报与《华西教会新闻》诞生
    1.1 清末民初在华外报的历史沿革
        1.1.1 起步期:宗教报刊入华
        1.1.2 发展期:口岸报刊崛起
        1.1.3 深入期:商业报刊发展
        1.1.4 持续期:在华外报繁荣
    1.2 《华西教会新闻》的诞生和发展
        1.2.1 “广传福音,派系林立”的社会背景
        1.2.2 “深入腹地,稳定经营”的发展阶段
    1.3 《华西教会新闻》的民俗报道
        1.3.1 在华宗教报刊的世俗化变迁:民俗报道涌现
        1.3.2 《华西教会新闻》民俗报道的数量及主题
        1.3.3 《教务杂志》与《华西教会新闻》民俗报道比较
第2章 《华西教会新闻》民俗报道的叙事主体
    2.1 《华西教会新闻》民俗报道的叙事者
        2.1.1 热衷田野调查的考察者
        2.1.2 精通汉学文化的汉学家
        2.1.3 着述经验丰富的撰稿人
    2.2 《华西教会新闻》民俗报道的叙事视角
        2.2.1 客观记录的限知视角
        2.2.2 多种声音的人称视角
第3章 《华西教会新闻》民俗报道的叙事内容
    3.1 社会民俗
        3.1.1 岁时节日
        3.1.2 人生礼仪
        3.1.3 民间活动
    3.2 精神民俗
        3.2.1 精神信仰
        3.2.2 占卜迷信
    3.3 语言民俗
        3.3.1 俗语谚语
        3.3.2 神话故事
第4章 《华西教会新闻》民俗报道的叙事话语
    4.1 民俗报道叙事结构的安排
        4.1.1 彰显仪式秩序:线性叙事
        4.1.2 全面展现主题:横面叙事
    4.2 民俗报道叙事修辞的使用
        4.2.1 隐喻构建民俗意象
        4.2.2 比较叙事加深理解
    4.3 民俗报道微观话语的考量
        4.3.1 词汇层面:文化负载词的译介
        4.3.2 句法层面:疑问复合句的运用
第5章 《华西教会新闻》民俗报道的叙事策略和价值
    5.1 民俗报道的叙事策略
        5.1.1 运用多种叙事符号
        5.1.2 小人物的叙事落脚
        5.1.3 批判性的叙事风格
    5.2 民俗报道的叙事价值和启示
        5.2.1 构建西南地方审美空间
        5.2.2 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5.2.3 扩大中西共通民俗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的逻辑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培养小学语文阅读逻辑能力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关于小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小学生阅读能力与逻辑思维发展的关联性
第二章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中逻辑能力的现状测试
    第一节 阅读测试的设计依据
    第二节 阅读测试结果的分析
    第三节 阅读测试的总结
第三章 小学语文阅读中的逻辑思维训练点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判断
    第三节 推理
第四章 小学阅读中培养逻辑能力的练习设计示例
    第一节 概念的练习设计示例
    第二节 判断的练习设计示例
    第三节 推理的练习设计示例
第五章 小学阅读中培养逻辑能力的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昆虫备忘录》的教学案例分析
    第二节 《扁鹊治病》的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节 《草船借箭》的教学案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三到五年级阅读情况调查
附录 B 四到五年级阅读调查填空题
附录 C 概念练习设计中的图片示例
附录 D 推理练习设计中的阅读文本
附录 E 教学案例的课后练习设计
致谢

(6)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
        1.1.2 文化自信的提出和文化传承的需要
        1.1.3 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核心概念界定
        1.3.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3 理论基础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2.2 研究方法与工具
        2.2.1 问卷调查
        2.2.2 访谈
        2.2.3 课堂观察
        2.2.4 测试
        2.2.5 数据分析工具
第三章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融入效果调查
    3.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1.1 学生情感与认知
        3.1.2 教材评价
        3.1.3 学习过程评价
        3.1.4 学习效果评价
    3.2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 教师情感与认知
        3.2.2 教学过程评价
        3.2.3 教师素质评价
        3.2.4 教学效果评价
    3.3 学生和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3.3.1 学生访谈结果和分析
        3.3.2 教师访谈结果和分析
    3.4 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3.5 测试卷结果与分析
        3.5.1 汉译英
        3.5.2 英译汉
        3.5.3 书面表达
    3.6 小结
第四章 影响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4.1 学生因素
        4.1.1 学生对于将中国文化和英语学习融合的重视不够
        4.1.2 学生对于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不高
    4.2 教师因素
        4.2.1 教师对于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认识有限
        4.2.2 教师跨文化教学素养和能力有待提高
    4.3 教材因素
    4.4 考试评价因素
第五章 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建议
    5.1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和英语学习的关系
    5.2 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引导,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主动性
    5.3 培养学生跨文化鉴赏、适应及交际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5.4 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树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的意识
    5.5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跨文化教学素养和能力
    5.6 加强英语教材建设,增加中国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内容
    5.7 完善课程设置,开设中西文化比较与鉴赏类选修课程
    5.8 增加文化考核内容,落实《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Scratch面向计算思维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以上海某初中一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过程
    1.4 研究方法
        1.4.1 调查研究法
        1.4.2 实验观察法
        1.4.3 准实验研究法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计算思维概念及其相关研究
        2.1.1 计算思维的定义、特点与框架结构
        2.1.2 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
        2.1.3 国外计算思维发展现状
        2.1.4 国内计算思维发展现状
        2.1.5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型研究
    2.2 初中学生编程与Scratch概念与其相关研究
        2.2.1 初中生编程现状
        2.2.2 Scratch简介
        2.2.3 计算思维在Scratch编程中的体现
    2.3 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研究
        2.3.1 课程开发理论基础
        2.3.2 初中生计算思维现状调研分析
    2.4 理论基础
        2.4.1 建造主义学习理论
        2.4.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2.4.3 校本课程开发
第三章 Scratch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
    3.1 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3.2 Scratch校本课程设计前期分析阶段
        3.2.1 学习者分析
        3.2.2 传授者分析
        3.2.3 学习环境分析
        3.2.4 课程开发的过程
    3.3 Scratch校本课程大纲编制
        3.3.1 课程概述
        3.3.2 课程性质
        3.3.3 课程目标
        3.3.4 课程结构与内容
        3.3.5 教学模式
        3.3.6 教学评价
第四章 基于Scratch的计算思维培养的课程实践和反馈分析
    4.1 课程设计概述
    4.2 课程设计的实施
    4.3 课程设计实施的过程
    4.4 课程设计实施的反馈
        4.4.1 学生作品反馈情况
        4.4.2 学生对Scratch校本课程满意度反馈情况
        4.4.3 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反馈情况
        4.4.4 学生Scratch基本能力前后反馈情况
        4.4.5 学生学习记录情况反馈
第五章 总结和反思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局限性
    5.4 研究展望
    5.5 结束语
附录1 中学生信息技术基本能力调查表
附录2 计算思维能力测试量表
附录3 《Scratch校本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4 Scratch基本能力测试——前测
附录5 Scratch基本能力测试——后测
附录6 学生标准调试量表
附录7 学生个性化知识总结表
附录8 学生学习途径梳理表
附录9 《科技节》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美国斯特拉特福学校中学初级汉语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教学法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斯特拉特福学校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2.1 斯特拉特福学校汉语课程背景介绍
        2.1.1 外语学习要求
        2.1.2 外语成绩评定
        2.1.3 外语课程设置
        2.1.4 汉语教学情况
        2.1.5 学生情况
        2.1.6 教学评价
    2.2 斯特拉特福学校汉语教学调查问卷分析
        2.2.1 问卷设计与内容
        2.2.2 学习动机分析
        2.2.3 学习目标分析
        2.2.4 课堂教学评价
        2.2.5 教学方法调查
        2.2.6 教学问题分析
第三章 课堂教学设计
    3.1 教学法的使用技巧
        3.1.1 翻译法
        3.1.2 交际法
        3.1.3 情景法
    3.2 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3.2.1 以翻译法为主,结合交际法和情景法
        3.2.2 系统学习汉字,初级阶段着重培养认读能力
        3.2.3 强化听力阅读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3.2.4 遵循巩固性原则,加大复习力度
    3.3 教学设计案例一
    3.4 教学设计案例二
第四章 教学评价与总结
    4.1 教学评价
        4.1.1 教师自我评价
        4.1.2 家长及学校领导评价
        4.1.3 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
        4.1.4 高中班HSK考试成绩分析
        4.1.5 学生建议
    4.2 教学建议与不足
        4.2.1 教学建议
        4.2.2 论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汉语学习问卷调查
附录二:教学满意度调查
附录三 词语翻译考试样本
附录四 学生阅读翻译作业样本
附录五 学校评价

(9)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四世同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意义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概述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征
        (一) 主体性
        (二) 系统性
        (三) 开放性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定位
        (一) 全面认识文化场域,培养整体意识
        (二) 综合运用阅读策略,建构阅读经验
        (三) 深入研究文本内涵,促进深度阅读
    三、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理论
        (二) 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 现代汉文阅读学
第二章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确定
        (一) 教学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 教学内容要紧扣不同文本类型特征
        (三) 教学内容要聚焦具有枢纽意义的局部要点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 整本书阅读基本教学策略
        (二) 不同类型书籍的教学策略
第三章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流程、组织形式及其评价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流程
        (一) 课堂导读唤期待
        (二) 监控过程导方向
        (三) 研讨问题拓深度
        (四) 展示成果总经验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 整本书阅读交流课
        (二) 整本书阅读写作课
        (三) 整本书阅读工作坊
    三、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
        (一) 以促进学习为目的的评价原则
        (二) 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的评价内容
        (三) 以阅读能力为中心的评价方法
第四章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以《四世同堂》为例
    一、《四世同堂》的教学价值分析与版本选择
        (一) 《四世同堂》的教学价值
        (二) 《四世同堂》的版本选择
    二、《四世同堂》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
        (一) 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
        (二) 教学目标的具体阐述
    三、《四世同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学程设计与测评设计
        (一) 《四世同堂》的学程设计
        (二) 《四世同堂》的测评设计
    四、《四世同堂》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设计
        (一) 导读助力,通读识面貌
        (二) 策略先行,细读知韵味
        (三) 思辨读写,研读炼思想
        (四) 创作改编,展示汇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面向泰国本土学生的中国春节文化体验式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对外汉语春节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二)体验式教学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理论基础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春节文化体验式教学的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教学实践法
        (三)对比分析法
        (四)总结归纳法
第二章 中泰“春节”文化及其对比分析
    一、中国春节文化内涵分析
        (一)中国春节的起源
        (二)中国春节的主要活动内容
    二、泰国宋干节文化内容介绍
        (一)泰国宋干节的起源
        (二)泰国宋干节的主要活动内容
    三、中泰“春节”文化对比分析
        (一)中泰“春节”文化起源对比分析
        (二)中泰“春节”文化主要活动对比分析
第三章 中国春节文化体验式教学设计案例
    一、中国春节文化——初级体验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环节
    二、中国春节文化——中级体验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环节
    三、中国春节文化——高级体验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环节
第四章 中国春节文化体验式教学总结
    一、中国春节文化体验式教学反思
        (一)文化体验式教学的优点
        (二)文化体验式教学的不足
    二、对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建议
        (一)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文化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体验式教学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
        (三)评价和反馈机制影响体验式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春节和中秋节》(教案摘录)(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线上综合课教学设计 ——以LingoAce初级综合课为例[D]. 宫雪傲.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1
  • [2]部编版小学高段“记实”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S小学为例[D]. 艾尔登齐齐克. 西南大学, 2021
  • [3]《华西教会新闻》西南民俗报道叙事研究[D]. 吴媛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0)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的逻辑能力培养[D]. 陈源君.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 谢娜. 宁夏师范学院, 2020(06)
  • [7]基于Scratch面向计算思维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以上海某初中一年级为例[D]. 张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美国斯特拉特福学校中学初级汉语课堂教学设计[D]. 叶新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9]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四世同堂》为例[D]. 魏钰泽.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10]面向泰国本土学生的中国春节文化体验式教学设计[D]. 徐程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春节中秋》(节选自教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