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农业结构调整机遇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抓住农业结构调整机遇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抓住农业结构调整契机促进农机化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明[1](2016)在《吉安市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农业进入到转型升级的时期,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机械化需要更好适应结构变化,从而更为有效的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吉安市的农机化在政府政策的激励和近代农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大环境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是农业机械拥有量增加,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其次是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范围逐步拓展;最后是农机化的经营,收到了明显的效益。但是吉安市农机化还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各产业结构间农机保有量不合理、各地区间农机发展水平不平衡等与农业结构调整不适应性状况。研究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方法,根据吉安市十三个县市区2013到2015年的农机化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面板数据,构架出能代表出农机化与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性的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据此制定和实施了吉安市农机化与农业结构适应性战略,然后进行了适应性战略的SWOT分析,确定吉安市农业机械化自身的竞争优劣势、机会和威胁,再深入的比较和客观的识别评价吉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得出如下结论:农机化的培训、各地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经销点、以及农机手的文化水平结构都具有促进农机化与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性作用。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政府需要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台州市人民政府[2](2012)在《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台政发[2011]5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依据《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和有关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二五"期末前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

杨建平[3](2009)在《江苏省拖拉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必然选择,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的主要动力机械,是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未来农民收入、城镇化水平、农业集约化水平提高的潜力很大,农机市场前景广阔,给拖拉机行业带来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应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现状和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总结出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农用拖拉机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而且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不同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同,对农业技术装备需求也不同,采取的发展思路和策略也不尽相同。农用拖拉机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制约,在小规模经营和工业反哺农业初期,政府通过补贴、税收等财政金融政策是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有效措施。农用拖拉机发展的根本在于技术创新,根据中国目前农机化发展现状,构建农机科技创新体系,解决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是农机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农用拖拉机使用的标志在于农业技术装备能否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因而农机制造业在资金、产品结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适应性,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是推动中国农机化发展的根本保证。研究江苏省农业机械化总体情况和拖拉机发展现状,分析江苏省机械化及拖拉机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实践和理论依据。江苏省地处华东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在全国位于前列,从地域上看,苏南、和苏北的农业生产的情况、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及农村的经济水平等因素,是直接影响大中小型拖拉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各地拖拉机发展水平详细调查研究,如拖拉机总动力数量和拖拉机功率的分布情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获取大量资料和统计材料的基础上,以战略管理基本理论为指导,对为翔实地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江苏拖拉机发展的新思路,对江苏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起指导作用。

蔡敬文,江波,雷映波[4](2008)在《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湖南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找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因,提出农业机械化发展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战略思想、目标、模式及所需采取的措施。通过把农业机械化发展定位在"高、新、精"水平上,以逐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协调、功能完备、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业机械化新框架,来实现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步发展。

雷映波[5](2007)在《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党和政府及时做出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决策。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机化重点是在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进而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优势领域。现在农业结构调整要求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开展一次农机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既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急需解答的现实课题。本文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从分析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历程、特点入手,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与要求分析,来识别目前农机化结构调整的机会与挑战。然后通过对湖南农机化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找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因,识别现阶段农机化结构调整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提出农机化发展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想、目标、模式及所需采取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机化围绕种植业发展已成历史,目前已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为此,必须实施农机化发展适应性战略,通过把农机化发展定位在“高、新、精”水平上,以逐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协调、功能完备、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机化新框架来实现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步发展。

李乾志[6](2007)在《加快推进定海区农机化全面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分析定海区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定海区农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提出了今后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彭建良,江波,杨介华,符建湘[7](2007)在《沅江市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在综合分析沅江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机化发展的战略思想、目标、模式及所需采取的措施,以指导该地农机化的发展。

郭雪娥,江波[8](2006)在《洞庭湖区农机装备结构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先进手段和工具,其水平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必须用先进的农机装备武装农业。为此,从分析洞庭湖区农机装备结构入手,论证了其调整的可行性,预测了其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调整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及具体措施,对当地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方存金[9](2006)在《浅谈南安市农机化全面发展思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南安市农机化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针对目前南安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本文提出加快南安市农机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李兴国[10](2006)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对于制订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把握发展规律,是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从整个农业系统的高度来把握农业机械化与其它农业子系统的关系,重点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2.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进行内部环境分析,把农业机械化系统划分为农机化管理、农机化教育培训、农机化科研、农机试验鉴定、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社会化服务七个子系统,把握农业机械化内在运行机制,探索合理的农业机械化内部系统结构。 3.在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机化装备水平、农机化作业水平和农机化系统体系水平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应用根据相关关系确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评价方法,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002年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4.在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经济、技术、市场、运行机制和体制环境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农业机械化系统结构已初具规模并渐趋稳定,但还不完善,今后应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所建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虽然包括系统体系水平的定性评价指标,却没有将定性指标定量化,为了更加全面的衡量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二、抓住农业结构调整契机促进农机化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抓住农业结构调整契机促进农机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吉安市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2 国内外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机械化
        2.1.2 农业结构调整
    2.2 相关理论
        2.2.1 转型升级
        2.2.2 非均衡理论
        2.2.3 区域经济学理论
    2.3 相关文献综述
        2.3.1 关于农业机械化的研究
        2.3.2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的研究
        2.3.3 关于农业机械化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的研究
3 吉安市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的适应性关系
    3.1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3.2 吉安市农机化现状
        3.2.1 农机拥有量增加,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3.2.2 农业机械作业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范围逐步拓展
        3.2.3 农业机械化经营效益明显
    3.3 吉安市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状况
        3.3.1 农机结构性矛盾突出,有效供给不足
        3.3.2 种植业与林、牧、渔各业之间拥有农机量不合理
        3.3.3 各地区间农机发展水平不平衡
    3.4 吉安市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影响分析
        3.4.1 模型的设定与数据来源
        3.4.2 变量的描述及分析
        3.4.3 估计结果与讨论
4 吉安市农机化与农业结构的适应性战略构建
    4.1 农机化与农业结构适应性的内涵
    4.2 农机化与农业结构适应性的特点
        4.2.1 物质装备结构
        4.2.2 技术储备
        4.2.3 宏观政策调控
    4.3 农机化与农业结构适应性的要求
        4.3.1 农机需求供给合理
        4.3.2 农、林、牧、渔各业农机量保有量比例合理
        4.3.3 各地区间农业机械化发展平衡
        4.3.4 农业机械化配套政策及基础设施齐全
    4.4 吉安市农机化与农业结构适应性战略原则
        4.4.1 解决当前迫切问题
        4.4.2 调整促发展原则
        4.4.3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4.4.4 整体效益原则
    4.5 吉安市农机化与农业结构适应性战略内涵
    4.6 适应性战略基本内容
        4.6.1 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使农机装备向现代化方向突破
        4.6.2 调整农业机械化作业范围,使作业向深层次方向延伸
        4.6.3 调整服务组织形式,使其向产业化方面发展。
        4.6.4 调整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使其向优化方向推进
        4.6.5 调整农机管理服务发展理念,使管理科学化
    4.7 吉安市农机化与农业结构适应性战略的SWOT分析
        4.7.1 适应性的内部优势因素
        4.7.2 适应性的内部劣势因素
        4.7.3 适应性的外部机会因素
        4.7.4 适应性的外部威胁因素
        4.7.5 适应性的SWOT分析矩阵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5.2.2 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5.2.3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5.2.4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5.2.5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江苏省拖拉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及拖拉机研究现状概述
        1.2.1 国内农业机械化及拖拉机发展研究现状概述
        1.2.2 国外农业机械化及拖拉机研究现状概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技术线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技术路线图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国外拖拉机发展过程及现状的分析
    2.1 全球拖拉机发展概况
        2.1.1 拖拉机发展简史
        2.1.2 农业用拖拉机分类
    2.2 美国的拖拉机发展概况
        2.2.1 美国农业概况
        2.2.2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
        2.2.3 美国拖拉机发展状况
    2.3 法国拖拉机发展概况
        2.3.1 法国农业概况
        2.3.2 法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
        2.3.3 法国拖拉机发展状况
    2.4 日本的拖拉机发展概况
        2.4.1 日本农业概况
        2.4.2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
        2.4.3 日本拖拉机发展状况
    2.5 韩国的拖拉机发展概况
        2.5.1 韩国农业概况
        2.5.2 韩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
        2.5.3 韩国拖拉机发展状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拖拉机发展过程及现状的分析
    3.1 中国农业生产概况
        3.1.1 中国粮食生产情况
        3.1.2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分布
        3.1.3 中国农业发展情况
    3.2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基本现状
        3.2.1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3.2.2 中国农机化发展的基本现状
        3.2.3 中国拖拉机发展过程及现状的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江苏拖拉机发现状的调查分析
    4.1 江苏农业生产概况
    4.2 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4.3 江苏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成绩
    4.4 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分析
    4.5 江苏省无锡市农业机械化概述
        4.5.1 无锡市农业生产概况
        4.5.2 无锡市农机化发展历程
    4.6 无锡市锡山区农机化发展与现状
        4.6.1 无锡市锡山区农机化现状
        4.6.2 锡山区农机化发展历程
    4.7 锡山区拖拉机的发展与现状
        4.7.1 锡山区拖拉机的发展历程
        4.7.2 锡山区拖拉机基本情况
        4.7.3 2003年-2007年锡山区拖拉机基本情况
        4.7.4 锡山区拖拉机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4.7.4.1 锡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4.7.4.2 锡山区拖拉机发展的制约因素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探讨江苏省拖拉机发展模式
    5.1 江苏省各区域拖拉机发展情况
    5.2 国外拖拉机发展经验对江苏省的启示
        5.2.1 日本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做法
        5.2.2 其他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对江苏省的启示
    5.3 促进江苏拖拉机发展的对策
        5.3.1 对促进江苏省拖拉机整体发展水平建议
        5.3.2 江苏省各区域拖拉机发展的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之处
        6.1.3 不足之处
    6.2 回顾
    6.3 当前拖拉机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湖南省农业结构调整现状
2 农机化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性
    2.1 结构性矛盾突出, 有效供给不足
        2.1.1 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利用率不高
        2.1.2 农机的拥有量和作业量不相适应
        2.1.3 新型配套机具的研发脱节, 造成有效供给不足
    2.2 种植业与林、牧、渔各业之间拥有农机量不合理
    2.3 各地区间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2.4 农机化配套基础设施薄弱, 影响农机效能发挥
3 农机化与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性和影响因素
    3.1 适应性内涵
    3.2 适应性特征
        3.2.1 合理性
        3.2.2 全面性
        3.2.3 多样性
        3.2.4 优化性
    3.3 影响因素
        3.3.1 农业机械的装备结构
        3.3.2 农业机械的技术储备
        3.3.3 农业机械的比较替代效应
        3.3.4 农业机械的宏观管理政策
4 农机化与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性战略模式
    4.1 适应性战略目标
    4.2 适应性战略基本内容
        4.2.1 调整农机化结构, 使农机装备向现代化方向突破
        4.2.2 调整农机化作业范围, 使作业向深层次方向延伸
        4.2.3 调整农机化服务组织形式, 使服务向市场化和产业化方面发展
        4.2.4 调整农机化区域布局, 使其向优化方向推进
        4.2.5 调整农机管理与发展理念, 使管理向法治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
5 基本措施
    5.1 加强农机科技创新, 提高科技含量
    5.2 以购机补贴为契机, 全面推进农机结构调整
    5.3 农机管理部门转轨变型与加强宏观管理
    5.4 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5.5 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
6 结论

(5)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
        1.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2 问题的提出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3.2.1 有利于提高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性战略的认识
        3.2.2 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的科学性
        3.2.3 有利于增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主动性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业结构调整历程与现状及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与要求
    1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2 农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3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3.1 考虑了农业结构的复杂展性和多层次性
        3.2 兼顾"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3.3 跳出传统农业圈子来进行调整
        3.4 与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3.5 将农副产品深加工放在突出位置
        3.6 重视区域结构调整
        3.7 顺应我国加入WTO的形势需要
    4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及要求
        4.1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4.2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新要求
    5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5.1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需要农业机械化
        5.2 加快畜牧业和水产养殖机械的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
        5.3 确保农副产品加工增值需要农业机械化
        5.4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需要农业机械化
        5.5 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需要农业机械化
        5.6 发展特色农业需要农业机械化
        5.7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农业机械化
    6 小结
第三章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矛盾
    1 湖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2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2.2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3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性矛盾
        3.1 结构性矛盾突出,有效供给不足
        3.2 种植业与林、牧、渔各业之间拥有农业机械量不合理
        3.3 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落后于先进地区,各地区间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3.4 农业机械化配套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农业机械效能发挥
    4 小节
第四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性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
    1 适应性内涵
    2 适应性特征
        2.1 合理性
        2.2 全面性
        2.3 多样性
        2.4 优化性
    3 影响因素
        3.1 农业机械的装备结构
        3.2 农业机械的技术储备
        3.3 农业机械的比较替代效应
        3.4 农业机械的宏观管理政策
    4 小节
第五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性战略模式
    1 适应性战略内涵
    2 适应性战略目标
    3 适应性战略思路
        3.1 农业机械化是为农、林、牧、副、渔业服务的
        3.2 农业机械应从数量型逐渐向质量、高效型转化
        3.3 抓紧知识更新和人才培养
        3.4 把农业机械服务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
        3.5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
        3.6 实现突破式的可持续发展
    4 遵循的基本原则
        4.1 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
        4.2 发展伴调整、调整促发展原则
        4.3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4.4 整体效益原则
    5 适应性战略基本内容
        5.1 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使农机装备向现代化方向突破
        5.2 调整农业机械化作业范围,使作业向深层次方向延伸
        5.3 调整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使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5.4 调整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使其向优化方向推进
        5.5 调整农机管理与发展理念,使管理法治化、规范化
    6 基本措施
        6.1 加强农机科研、狠抓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是关键
        6.2 以购机补贴为契机、全面推进农机结构调整
        6.3 农机管理部门转轨变型与加强宏观管理是内因
        6.4 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根本
        6.5 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是基础
    7 小节
第六章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性战略模式的灰色评价
    1 基本理论框架
        1.1 确定评价指标集
        1.2 确定加权子集
        1.3 确定评价量样本矩阵
        1.4 确定评价等级
        1.5 确定评估灰类
        1.6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1.7 计算灰色评估权位及模糊权矩阵
        1.8 算出模糊综台评判矩阵
        1.9 计算评价结果
    2 实例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2.2 确定指标权重
        2.3 确定评价等级
        2.4 确定评价样本矩阵
        2.5 确定评价灰类
        2.6 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和权矩阵
        2.7 计算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A综合评价值
    3 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沅江市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机化发展历程
2 农机化发展现状
    2.1 取得的成就与发展的环境特征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
        2.2.2 农机发展不平衡
        2.2.3 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
        2.2.4 农机化投入不足
        2.2.5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 市场观念落后
        2.2.6 农机科研、经营管理人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3 农机化的发展环境
        2.3.1 时代背景
        2.3.2 面临的新形势
3 发展战略
    3.1 战略思想
    3.2 战略目标
        3.2.1 战略目标
        3.2.2 当前主攻重点与方向
    3.3 突破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3.3.1“瓶颈”突破
        3.3.2 升级突破
        3.3.3 结构突破
        3.3.4 地域突破
    3.4 战略措施
        3.4.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营造农机化发展新氛围
        3.4.2 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3.4.3 适应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特点来发展农机化
        3.4.4 抓好农机监督管理,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4.5 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步伐, 全面实施“科教兴机”战略
        3.4.6 围绕服务创新机制, 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
        3.4.7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农机科技队伍水平

(8)洞庭湖区农机装备结构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农机装备结构现状
    1.1 农机装备结构与农业结构调整不适应矛盾凸现
    1.2 农机装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1.2.1 农机装备需求的新变化
        1.2.2 农机装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 调整农机装备结构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1 调整农机装备结构的重要性
    2.2 调整农机装备结构的可行性
3 农机装备发展趋势
4 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4.1 指导思想
    4.2 目标定位
    4.3 具体内容
    4.4 主要措施

(9)浅谈南安市农机化全面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安市农机化发展现状
二、南安市农机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1、土地经营规模小
    2、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3、农机化资金投入不足
    4、结构不顺, 农机队伍薄弱, 技术水平、服务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5、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6、机具状态差, 安全隐患大
三、促进南安市农机化发展思路与建议
    1、强化对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2、加强宣传力度, 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
    3、优化农机结构, 调整农业机械化发展布局
    4、发展规模经济, 推进机械化进程
    5、增强服务功能, 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
    6、增加政府投入, 改善生产条件
    7、加大农机执法力度,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监督
    8、与时俱进, 加强队伍建设

(10)我国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2 我国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外部环境分析
        2.1.1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
        2.1.2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机械化
        2.1.3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机械化
        2.1.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
        2.1.5 我国农业机械化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内部环境分析
        2.2.1 农机化管理体系
        2.2.2 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
        2.2.3 农机化科研体系
        2.2.4 农机试验鉴定体系
        2.2.5 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2.2.6 农机安全监理体系
        2.2.7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3.1 我国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3.2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3 评价指标的建立及筛选
    3.4 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3.5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
    3.6 评价方法
    3.7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
    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4.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4.2.1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快速增长
        4.2.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逐步提高
        4.2.3 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渐趋成熟
        4.2.4 农业机械化发展引进创新机制
        4.2.5 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
    4.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4.3.1 经济条件
        4.3.2 技术条件
        4.3.3 市场条件
        4.3.4 运行机制条件
        4.3.5 体制环境条件
    4.4 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4.4.1 提高对农机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4.4.2 全面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4.4.3 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
        4.4.4 加大政府对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扶持
        4.4.5 深化两项改革,为农机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4.6 实施四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新时期农机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4.4.7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
    4.5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
        4.5.1 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化
        4.5.2 农机与农艺一体化
        4.5.3 农机服务产业化
        4.5.4 农机产品高性能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录

四、抓住农业结构调整契机促进农机化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吉安市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D]. 王文明.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4)
  • [2]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 台州市人民政府. 台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2(03)
  • [3]江苏省拖拉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 杨建平.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4]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分析[J]. 蔡敬文,江波,雷映波. 农机化研究, 2008(08)
  • [5]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D]. 雷映波.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6)
  • [6]加快推进定海区农机化全面发展[J]. 李乾志.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7(04)
  • [7]沅江市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J]. 彭建良,江波,杨介华,符建湘. 现代农业装备, 2007(01)
  • [8]洞庭湖区农机装备结构调整研究[J]. 郭雪娥,江波. 农机化研究, 2006(11)
  • [9]浅谈南安市农机化全面发展思路[J]. 方存金. 福建农机, 2006(03)
  • [10]我国农业机械化环境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D]. 李兴国. 河北农业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抓住农业结构调整机遇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